茶树原产地是中国

发布时间 : 2021-10-30
苦丁茶原产地是哪里 金丝黄菊原产地是哪里 福鼎白茶原产地

【www.cy316.com - 苦丁茶原产地是哪里】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茶树原产地是中国”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都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1、古今野生大茶树的发现和分布

⑴古文献的记载

在不少古文献中,记述着古代先民对茶树的各种认识。成书于秦汉时期的中国最早的辞书《尔雅》中,把茶树称为檟,解释为苦荼。

此外,《桐君录》把大茶树称为瓜芦木,《广州记》中称之为皋芦等等。都反映出茶树的木本形态。

唐代陆羽《茶经一之源》中记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州,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在一些地方志中,野生茶树的记载更加详细。如明代云南《大理府志》?quot;点苍山,产茶树高一丈;《广西通志》载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嫩叶如银针,老叶尖长,如龙眼树叶而薄,背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属野生。

澜沧邦威古茶树

⑵分布区域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0个省区近200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黄荆大茶树位于四川古蔺县黄荆林场,树高108米,干径502厘米。

中国野生大茶树有4个集中分布区,一是滇南、滇西南,二是滇、桂、黔毗邻区,三是滇、川、黔毗邻区,四是粤、赣、湘毗邻区。少数散见于福建、台湾和海南省。野生大茶树主要结集在30N线以南,其中尤以25N线附近居多,并沿着北回归线向两侧扩散。这与山茶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是一致的。黄龙头大茶树主干基部位于广东省台山县大隆洞牛围山。树高6.5米,干径217厘米。

在分布区中,以云南省的南部和西南部的野生大茶树为最多,其次是四川省的南部和贵州省,这些地区的茶树多属高大乔木树型,具有较典型的原始形态特征。

⑶云南省的野生大茶树最具典型性

其中树干直径在100厘米以上的就有十多株。在思茅地区镇源县九甲区和平乡千家寨发现野生茶树群落数千亩,其中龙潭大茶树高18.5米,树幅16.4米,最低分枝10米,基部干径1435厘米,景东县石门大茶树高25米,基部干径83.4厘米。云南的巴达大茶树,被称为野生型古茶树王。

巴达大茶树生长在勐海县巴达大黑山原始森林中,乔木,直立。1961年发现时,树高为32.12米,政府后因被狂风吹折,现树高为23.6米,树幅8.8米,基部最大干径1003厘米,离地8米处有5个分枝,其中1个分枝直径达40厘米。据考证该树树龄已有1700余年。

2、茶树原产地的考证

茶树原产于中国,原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士(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于是,国外有人以此为证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从此,在国际学术界开展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国外学者中有硇缘穆鄣阒饕母觥<粗泄怠⒂《人怠⑽廾叩厮岛投此怠?br历史告诉我们,当印度人还不知种茶和饮茶,更不知道印度有茶树的时候,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却已有数千年历史了。

①从茶树的自然分布看,茶树所属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起源于上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它的分布在劳亚古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的西南地区位于劳亚古大陆的南缘,在地质上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发生前,这里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是当地热带植物区系的大温床。

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计380余种而在中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约有100多种,在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茶树种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表明我国的西南地区就是山茶科植物,也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

②从地质变迁看,西南地区有川滇河谷和云贵高原,近100万年以来,由于河谷的不断下切和高原的不断上升,绝对高差达5000-6500米,从而使西南地区既有起伏的群山,又有纵横交错的河谷,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这样,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逐渐分置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之中。从而使最初的茶树原种逐渐向两极延伸、分化,最终出现了茶树的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型的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

同时,自第四纪以来,云南、四川南部和贵州一带,由于受到冰河期灾害较轻,因而保存下来的野生大茶树也最多。并且既有在右种、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又有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茶树。植物学家认为:某种植物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这种植物起源的中心地。中国西南三省,是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当然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了。

③从茶树的进化类型看,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茶树的原产地所在。茶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和观察分析表明,我国的西南三省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这也证明了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树原产地的论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都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茶树原产于中国,原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士(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于是,国外有人以此为证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从此,在国际学术界开展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国外学者中有代表性的论点主要四个。即中国说、印度说、无名高地说和二源说。

历史告诉我们,当印度人还不知种茶和饮茶,更不知道印度有茶树的时候,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却已有数千年历史了。只是到了1780年,英国人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茶学工作者又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出发,结合茶树的自然分布与演化,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了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

①从茶树的自然分布看,茶树所属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起源于上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它的分布在劳亚古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的西南地区位于劳亚古大陆的南缘,在地质上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发生前,这里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是当地热带植物区系的大温床。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计380余种,而在中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约有100多种,在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茶树种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表明我国的西南地区就是山茶科植物,也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

②从地质变迁看,西南地区有川滇河谷和云贵高原,近100万年以来,由于河谷的不断下切和高原的不断上升,绝对高差达50006500米,从而使西南地区既有起伏的群山,又有纵横交错的河谷,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这样,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逐渐分置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之中。从而使最初的茶树原种逐渐向两极延伸、分化,最终出现了茶树的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型的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

同时,自第四纪以来,云南、四川南部和贵州一带,由于受到冰河期灾害较轻,因而保存下来的野生大茶树也最多。并且既有在右种、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又有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茶树。植物学家认为:某种植物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这种植物起源的中心地。中国西南三省,是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当然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了。

③从茶树的进化类型看,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茶树的原产地所在。茶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和观察分析表明,我国的西南三省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这也证明了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茶树的原产地在哪里?


在唐代陆羽撰写《茶经》之前,中国的古代史料中,早已有关于茶事的记载了。例如,在茶史研究上,每每要提到上古时代的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尝百草是我国流传很广、影响很深的一个古代传说,这在《史记任皇本纪》、《淮南子修务训》、《本草衍义》等书中均有记载。那么,神农是什么时代,何等样人呢?据《庄子盗跎篇》和《白虎通义》称:神农时代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人类已进入新石器的全盛时期,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已渐趋发达,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农时代。神农则是这一时期先民的集中代表。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虽是传说,但如果说它总结了原始社会人们长期生活斗争的经验,而把功劳集中于神化了的神农,也是无可非议的。至于原始社会以茶解毒,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而且即使以今人的眼光看来,也有一定的科学根据,若按此推论:在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迄今当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其实,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来,又隔了很久很久以后,才逐渐见诸于文字记载。中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导致了各地区的先民对茶的认识和对茶称呼的不一致性,上文中提及的唐代以前茶的各种异名,就是佐证。所以,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了,但茶的起源肯定还要早得多。

茶起源于何时?按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可以追根溯源,先找到茶树的亲缘。据研究,茶树所属的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的早期;双子叶植物的繁盛时期,都是在中生代的中期;而山茶科植物化石的出现,又是在生代末期白垩纪地层中;在山茶科里,山茶属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群,它发生在中生代的末期至新生代的早期;而茶树在山茶属中又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所以,据植物学家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己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

综上所述,茶树最早为中国人所发现,最早为中国人所利用,最早为中国人所栽培。同时,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文物,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提供了中国是茶树起源地的辅证。

茶树的原产地

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不仅能够确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且已经明确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但对这个问题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

(1)茶树原产地之争的由来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士(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后,于是,国外有人以此为证,开始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从此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开展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

(2)古今中国野生大茶树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还可以从我国古今很多地方发现的野生大茶树得到进一步证明。在我国丰富多采的茶树品种资源库中,有一类非人工栽培也很少采制茶叶的大茶树,俗称野生大茶树。它通常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演化和自然选择而生存下来的一个类群,不同于早先人工栽培后丢荒的荒野茶。当然,这是相比较而言的,在人类懂得栽培利用之前,茶树都是野生的。即使现今,也还有半野生的茶树,如居住在云南省楚雄、南华等哀牢山上的彝族同胞都有去林中挖掘野茶苗栽种的习惯。如今广为栽培的景谷大白茶、勐库大叶茶、凌云白毛茶、乐昌白毛茶、海南大叶茶、崇庆批把茶、桐梓大茶树等早年均是野生茶树。可见,在野生茶和栽培茶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野生茶的含义应该是野生型茶树。

我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

我国野生大茶树有4个集中分布区,一是滇南、滇西南,二是滇、桂、黔毗邻区,三是滇、川、黔毗邻区,四是粤、赣、湘毗邻区,少数散见于福建、台湾和海南省。主要集结在30N线以南,其中尤以25N线附近居多,并沿着北回归线向两侧扩散,这与山茶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它对研究山茶属的演变途径有着重要的价值。

(3)中国西南部是茶树原产地

有无野生大茶树,固然是确定茶树原产地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发现有野生茶树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茶树的原产地。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对于为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

在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同样少数民族也好茶,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茶文化的形成发展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茶的原产地,为什么是云南?


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全世界都一致认为茶的原产地是中国。瑞典科学家林奈在1753年出版的《植物种志》中,将茶树的学名定为CamelliasinensisL.,“sinensis”在拉丁文中的意思就是中国。

但在1824年,英国人布鲁斯在印度阿萨姆的Sadiya发现野生茶树后,关于茶的原产地便产生了分歧,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

(1)茶原产于中国。从1813年法国学者Ganive所著的《植物自然分类》开始,后续美国学者Walsh的《茶的历史及其秘诀》、英国学者Willson的《中国西南部游记》,以及《植物科学》、《论野生茶树的进化因素》和日本茶树原产地研究会等,都认为茶树原产于中国。

(2)茶原产于印度。1824年布鲁斯在阿萨姆发现大茶树后,1838年,他又报道了在印度108处发现了野生大茶树,于是宣称茶树原产于印度。随后,英国学者在《阿萨姆之茶叶》、《茶商指南》、《茶》以及1911年版的《日本大词典》中,均认为茶树原产于印度。

(3)茶原产于东南亚。理由是缅甸东部、泰国北部、越南、中国云南、印度阿萨姆这一广大区域内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和繁衍。

(4)茶树原产地二元论。以印尼学者C.Stuart为代表,认为大叶茶原产于中国的四川、云南及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小叶茶原产于中国东部和东南部。

尽管存有争议,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茶树原产于中国。1922年,吴觉农在《茶树原产地》一文中,论述了神农氏以茶作药、中国历代对茶树的栽培和利用以及现代茶树的分布状况等,提出茶树原产于中国。并坚定地宣称:“谁也不能否认中华是茶的原产地。”

新中国成立后,对茶树的科学研究和分析,为茶树原产于中国提供了更为可靠和更具说服力的依据。

(1)中国是最早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国家。在2000多年前,茶就作为祭品供人们利用了。陆羽在《茶经》里面记载,唐代已经有八个茶区,有了大规模的茶园。北宋时有35个州、南宋时有66个州产茶叶。

(2)中国西南部山茶属植物最多。据统计,全世界有山茶科植物23个属380多个种,中国有15个属260余种。在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的北纬25度线两侧,集中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山茶科植物,这是原产地植物区系的重要标志。

(3)中国发现野生大茶树最早最多。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就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0个省、市(区)200多处发现野生大茶树。云南省树干直径在1米以上的大茶树就有十多处。

(4)中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丰富。

(5)云南茶组植物的种最多、变型最丰富、与山茶科植物的亲缘关系最近。云南茶树在系统发育上具有从原始的形态结构到进化的次生形态结构的各种类型,形成了连续性变异,如树形、高度、叶片形态、花器官等。在茶组植物的34个种中,云南有21个种,3个变种,占茶种总数的66.7%。同时,云南的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兼备寒带、温带、热带三带气候,素有“植物王国”之称。

进一步推定,云南是茶树的地理起源和栽培起源中心。

黄山毛峰原产地发展变化介绍


黄山一带在清朝光绪前原产外销绿茶。自光绪元年漕溪谢正安创制黄山毛峰,其芽茶原料选自充头源茶园。则黄山小源之充头源系黄山毛峰的发源地。因其属黄山干脉南行而转东之南向第一个深山窄谷村庄,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实属“高山产好茶”。[12]至于黄山毛峰的传播发展,从充头源古道走向和山民交往来看,大体分三步扩展:

第一步:以充头源为起点:(1)南沿溪水而下经大源、寺坪、黄柏山、双坑口到漕溪;(2)东越麻袋头到新田10华里及瓦窑坦、横路下;(3)西翻石头岭反复过8道河到汤口7.5公里。

第二步:(1)漕溪东北进碣石、福州、小圩;南下经长圩、西坑、杨家镇、郑村至东坑口。(2)新田沿河到新屋下;横路下外到社屋后,里进田里。(3)汤口北上黄山桃花峰、紫云峰、慈光阁、云谷寺及黄山北向松谷阉,属高山名园,则成“名山产名茶”。西出到芳村、冈村,并南下到杨村、洽舍。东下至山岔。此时,黄山小源遍及各村庄、汤口和黄山名园、黄山大源普及各大村,生产黄山毛峰。

第三步:芳村传金竹坑、鸭坑。罔村传大岭下、阮溪山、箬箸坑。杨村传胡村土党、梅村、石咀湾、山口、蒋村、桃源、篁村、金村、山头。洽舍传山岭下、金下、吴家林(长潭)、牛头坑(张村)。此步主要是黄山大源四大村普及各村庄生产黄山毛峰。

从1911年9月“谢裕大茶行”漕川和记茶号《大总》收购春毛茶来看,按每千克英洋均价从高到低排列:田里村的横路下0.69元;冈村瑞魁行0.684元;本门松庄0.664元;新田村的新屋下0.6586元;小容聚发行(海拔500米以上高山)0.6294元;汤口复恒行0.6284元;芳村义盛行0.6136元;门庄裕大行0.5954元;还有旌邑义田庄最低0.5504元。共收春毛茶39781.5千克,付英洋24830.83元。其中前八处均属优质黄山毛峰产地。可见高山深谷产好茶。

1937年《歙县志》云:“毛峰,芽茶也,南则陔源,东则跳岭,北则黄山,皆地产,以黄山为最著,色香味非他山所及。”可见当时歙县茶区普产黄山毛峰了。后因战乱,民不聊生,黄山小源茶民过着“斤茶兑斤盐”、“斤茶换升米”的贫苦生活,黄山大源每年也只有少量黄山毛峰生产。

新中国成立初期,鲁庄茶商进入黄山源收购少量黄山毛峰,而大量收购烘青茶。《中国名茶志》自“1952-1979年徽州地区毛峰和烘青收购量统计表”注明:“黄山毛峰产区由歙县管辖,特级黄山毛峰为歙县收购。黄山毛峰绝大部分产于歙县黄山源,太平、右台有少量收购。烘青除太平少量外,均产于歙县”。作为黄山毛峰原产地的富溪乡长期受计划经济干扰,仅从1982年复产三级黄山毛峰445.5kg;1983年生产二、三级黄山毛峰2863.3kg;1984年生产特、一、二、三级黄山毛峰7382.3kg;1985年生产黄山毛黄11405kg,黄山云雾茶13652kg。其中歙县茶叶公司收购黄山毛峰(含黄山云雾茶)17850kg,占全省37600kg的47.5%。1990年黄山源(徽州区)6个乡共生产黄山毛峰111500kg,其中富溪乡51100kg,洽舍乡34200kg、杨村乡23100kg。从1991年春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1991年名优茶开发意见》以来,全市三区四县连年扩大黄山毛峰生产。

茶树树的故乡在中国介绍


中国最初,世界上仅有中国和印度有茶树生长。1598年,一位名叫林斯柯顿的荷兰游客到印度游历,在阿萨姆东北的沙地耶地区的丛林中,见到印度人将一种树叶与咖喱煮着当菜吃,也泡水喝。可是当时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茶树。

到了1833年,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少校布鲁斯和他的弟弟查尔斯,为了争夺印度从中国进口茶叶的利润,成立了一个经营茶叶的组织,并派遣查尔斯到中国购买茶树种子8万颗,在加尔各答植物园种植。茶树成苗后运到印度的阿萨姆栽种。布鲁斯为此从中国请来两位制茶专家帮忙。就这样,中国的茶树开始在印度落地生根,才减少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数量。可见印度的茶树是从中国引进的,中国是世界上独有的茶树故乡。

对于茶的故乡在中国的问题,印度有人提出异议。他们的理由是印度的野生茶树长得树高叶大,而中国茶树树矮叶小,因此断定印度是茶树的原产地。其实,茶树是一种常绿木本植物,分为乔木型和灌木型两种。前者树高达15米以上,后者树高仅有l米左右。灌木型茶树是为了采摘茶叶方便,通过修剪的手段抑制茶树向上生长而加工而成。

我国古代野生大茶树遍及南方诸省,特别是云、贵、川等省多有发现。1961年,在海拔1500米的云南省勐海县大黑山密林中,发现了一株树高32.12米、胸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树龄已有1700多年。在海拔2190米的云南省澜沧县原始森林中,也有一株高21.6米、胸围1.9米的野生大茶树。在陕西汉中还有600多年前的“茶树王”。这些古老的大茶树就是我国古代大茶树的宝贵遗存。

从一些史籍上看,早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尔雅》中就提到过我国的野生大茶树。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指出“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的大茶树。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占据了巴蜀之地,当地部落酋长就曾以“

香茗”(茶叶)等物给周武王进贡。可见,人工种植茶叶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伐纣时期就已经技术成熟。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写道“建茶皆乔木”,说明当年建州的茶树还是大茶树。明代的《广西通志》指出当地产的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嫩叶如银针,老叶尖长,如龙眼树叶而薄,背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属野生”。

如今全国在南方各省发现将近200处有野生大茶树。935年,印度茶业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科学调查团,聘请了几位知名植物学家参与,对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证明印度阿萨姆沙地耶地区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进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变种,其中的差异属于长久野生的缘故。到了20世纪后期,日本植物学家志村桥、桥本实在关于茶树的研究报告中,通过对茶树细胞染色体的比较,指出中国种茶树和印度种茶树染色体数目都是相同的。这就证明在细胞遗传学上两者并无差异。最后结论是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的云南、四川一带。综上可见,我国目前遗存的野生大茶树,在树龄长、树干粗、数量多、分布广等方面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肩的,印度茶树也是从我国引进的,中国是真正的茶的故乡。

中国茶树的发祥地——巴蜀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

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在《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在这样一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可能的。后来这些部族不断北移或东徙,西北才成为华夏政治中心。

到舜帝禅让王位于大禹,氏族社会的政治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带,前几年己在该处王城岗发掘出夏代遗址遗物,大禹接位,并非一帆风顺,当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入海,导苕溪、余不溪、入太湖,克服了洪水之患。后又战败防风氏,逐渐北上。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就让位于他。而“三苗”后裔不服,所以,《史记五帝本纪》有“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的记载。大禹治水在江南,史书也有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上会稽、祭大禹”,司马迁20岁时,也“登会稽,探禹穴。”所以今日浙江绍兴留有大禹遗迹。

夏禹原让位于“百虫将军”伯益,但为儿子夏启夺权,启有太康、仲康和少康三子,不断发生王位之争到禹的第六代孙夏杼时政局统一,国力强盛,他曾率部南下寻根,至浙西、驻骅金斗山东南延峦妙峰一带,故这一带山称之为杼山。当时在山南至今尚留有避它城夏王村等遗迹。夏杼之后八代而衰,履癸(桀)为契灭,契建立先商世代。

从现存的历史资料也不难看出,氏族社会“三苗氏”生息之地,产茶历代不衰,如南北朝时,《刘琨购茶书》中提到安州(今湖北安陆);《桐君录》中提到酉阳(今湖北黄风东)、巴东(四川奉节);《荆州土地记》中提到武陵(湖南常德)。都盛产茶叶。唐代的史料中提到湖北江陵、南漳、四川彭景、安景、邛崃等地盛产茶。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汉书·地理志》称:“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巴蜀的范围较大,居住民族除巴人和蜀人之外,还有濮、、苴、共、奴等许多其他少数民族,巴族、蜀族,不过是其中分布较广、人口较多的两个大族。这些民族,大致在夏商和西周时,还停留在原始氏族阶段,至春秋、战国期间,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才由原始走向文明,但是,从中原的观点来看,这些民族或地区,仍然是属于“南夷”的化外之区;巴蜀归属于华夏,是在秦统一和设置郡县以后的事情。

周朝时期,巴蜀地区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最适宜茶树生长。基于这种原因,巴蜀地区的茶树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巴蜀就成为茶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巴蜀一带也就成了茶树种植的中心地带。当时巴蜀地区居住的部落除了巴人和蜀人以外,还有其他十多个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他们在长时间的生活实践中,大量接触到茶树。他们渐渐发现,茶叶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解渴降暑、提神息热,是一种很好的饮料。自此,饮茶蔚然成风。据《华阳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巴蜀等西南小国还将其所产茶叶当成贡品献给周武王,使周武王大开眼界,同时周武王也养成了饮茶的习惯。在周武王的倡导下,华夏大地开始普遍饮茶。

从《王褒僮约》所记载的饮茶、卖茶的事实看来,我国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和利用茶叶的事业已相当发达。人们不难设想从采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树,从自给自用到“产、供、销”的过程,需要多长年代。所以说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历史是悠久的。

清初学者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考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指出各地对茶的饮用,是在秦国吞并巴、蜀以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的。也就是说,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为业的。顾炎武的这一结论,统一了中国历代关于茶事起源上的种种说法,也为现在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因此,常称“巴蜀是中国茶业和茶叶文化的摇篮”。

在古代茶农是怎样种植茶树的


在古代,农业技术不是很发达,茶树种群容易自然杂交,发生变异的概率普遍偏高。在明朝之前,我国的茶树繁殖采用的移栽方法就有直播和床播育苗两种,这两种均属于有性繁殖。

清初《物理小识》中有记载:“种以多子,稍长即移,大即难移。”在那时人们还是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明朝中期,我国种茶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直播法,到了明后期,在直播法的基础之上,发明了新的种植方法——丛播育苗移栽。

出于保持茶树的纯良种性,培植优良茶树品种的目的,在清朝,发明了茶树压条种植技术,培育出优良茶树,是古代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所以一旦发现能够培育出优良树种的办法,各地就会相互学习、借鉴此法。到了清朝后期,压条种植技术在福建被广泛采用。

另外一些茶树良种繁育的方法,如嫁接、扦插等开始出现的时间也是在清朝,福建知名的“佛手种”,据说就是由安溪的一位僧人以茶枝嫁接香橼树而来的。茶树扦插法,最早在康熙李来章的《连阳八排风土记》就有记载。据说他总结了各地区繁殖良种茶树的经验,并进行推广。

我国古代在较早时候就注意茶树留种和种子贮藏的问题,在唐朝以前,古人就懂得用沙土保存茶种的办法,沙土能够很大程度地保持种子水分,从而保证茶种有很高的发芽率。

 (责编:官爱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