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为什么不是红茶?

发布时间 : 2019-11-12
大红袍乌龙茶 乌龙茶大红袍 大红袍是乌龙茶

大红袍乌龙茶。

就好像安吉白茶的名字里有个“白”字,很多人就以为它是白茶一样。对于大红袍这种算是蜚声海内外的名茶,也有很多人看到名字,下意识就以为它也是红茶的一种。

那么,大红袍是不是红茶呢?

那自然……肯定不是。

今天,小编接着给各位兄dei科普一下,大红袍为什么不是红茶。

我们来看看他们本质的区别:

采摘时间

不同的茶类,对于原料的要求都有着些许的差异,自然采摘的时间也有着不同的标准。例如大红袍,最好的采摘时间是五六月份,也就是立夏的节气左右,接下来才是二春、三春,其次立秋后,最后是十月寒露之后的冬茶。采摘时间不一样,意味着茶的品质也不一样。

而红茶最好的采摘时间要比大红袍早上一些,大多是在清明前后到谷雨时节。其中,清明前采摘的原料一般品质都是最佳的,就是产量不高。其次才是秋茶,至于夏茶和冬茶,在红茶中就要少上许多了。

采摘标准

大红袍的采摘要避免雨天或者芽叶上带有露水采摘下来,而且只采较成熟的新梢芽叶(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能像明前绿茶一样太过嫩,但也不可过老。

而红茶的采摘标准,则大多以单芽或者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芽三叶为标准。不过在嫩度上面,两者是统一的,都是追求不嫩不老、鲜软适中。

制作工艺不一样

大红袍是半发酵茶,在制作中需要经过先萎凋、摊晾、摇青,然后在做青的工艺中进行发酵,再继续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最后制作成型。

而红茶是属于全发酵茶、经过萎凋、揉捻后,就要进行发酵的工艺,最后干燥、挑拣,就制作完毕了。在工艺上,大红袍和红茶是完全不同的,最大的差异,就是对于发酵工序的处理。

发酵程度不同

如上所述,两者的发酵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大红袍叫做半发酵茶,在做青工艺中茶叶的发酵程度不高;而红茶是全发酵茶,揉捻工序后有着专门的发酵工艺。所以,两者的口感和滋味都是截然不同的。

品质特征不同

大红袍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

红茶最基本的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味甘醇。干茶色泽偏深,红中带乌黑。

除了名字里都有个红字,大红袍和红茶从采摘时间,到加工工艺与产品特征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之所以让人产生错觉,更多还是对于茶的认知深度问题,以名辩物,造成了误会。

那大红袍的名字是有何而来的呢?那咱们就接着往下看。

大红袍为什么叫大红袍

据说是因为明朝的时候有一位举人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腹痛难忍,一位好心的老僧给他泡了一杯茶,喝了后便好了。

举人如愿考上状元,没有忘记恩情,于是回到武夷山答谢老僧,听老僧说这茶可以包治百病,便采制一盒带入京敬献皇上。

状元回京后听闻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便将此茶献于皇后,皇后饮茶后得以痊愈。

皇上知道后大悦,赐大红袍一件,让状元回武夷山封赏,状元回到武夷山,命当地一樵夫爬半山腰将皇上所赐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

说也奇怪,等到掀开大红袍时,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着红光,后来人们便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

综上所述,虽然大红袍茶名中有个“红”字,但它属于青茶,是乌龙茶中的极品,与红茶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大红袍不是红茶,就像鱼香肉丝里没有鱼,老婆饼里没有老婆,是一个道理。

小编推荐

大红袍是红茶吗 为什么有人会误以为大红袍是红茶


中国的茶叶命名,很多是根据茶的类别和产地命名的,就拿福鼎白茶来说,福鼎白茶就是白茶类的,按照这样的逻辑思维,很多人就会觉得大红袍是红茶?但大红袍是红茶吗?

大红袍是红茶吗?在中国茶叶分类里有红茶,绿茶,青茶之分.青茶的代表类别是乌龙茶,而乌龙茶有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之别.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扛鼎之品. 生长在武夷山脉的茶叶独领山水灵气,山间岩缝和沟壕的特别土质赋予大红袍一种坚韧,醇厚的品质.传统的烘焙方式更增添了大红袍茶类特有的与木有关的碳香和火香。

大红袍是红茶吗?大红袍属于乌龙茶类,大红袍又属于半发酵茶。大红袍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十分名贵。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大红袍不属于红茶,大红袍属于乌龙茶类!大红袍又属于半发酵茶,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

大红袍是红茶吗?大红袍当然不是红茶,大红袍属于乌龙茶类,大红袍又属于半发酵茶。大红袍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十分名贵。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有我国特有的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

大红袍为什么这么珍贵?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主席把4两大红袍作为珍贵礼物送给尼克松。尼克松有些纳闷,对泱泱大国之小气不免心生疑窦。此时,在毛主席身边陪着的周总理察觉到尼克松迷惑不解的神情,马上迎上前解释道:“总统先生,主席把‘半壁江山’都送给您了!”尼克松听了更加困惑不解:“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周恩来指着精美罐子中装着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对尼克松总统说:“总统先生,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历代皇家贡品,一年总产量只有八两,主席送您四两,正好是‘半壁江山’呀!”尼克松总统一听,觉得周恩来说得幽默风趣,大家都会心地笑开了。

就这样,四两武夷大红袍茶叶作为国礼,成就了一段大国外交佳话。那么,这被周恩来总理称之为“半壁江山”的大红袍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茶叶呢?又为何如此珍贵呢?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是武夷岩茶的代表。冲泡此茶时,杯中过三香:“盖杯香、水中香、挂杯香”。喝完之后,口中有三变:“齿颊留香、唇舌生津、润泽回喉”。

根据历史文化传说,当地人戏称大红袍茶为乞丐的外表、皇帝的身价、菩萨的心肠。

先说“乞丐的外表”。第一次接触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人,往往会觉得它的外表粗枝大叶,通体乌色,朴实无华,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独特之处,其实,武夷岩茶并不是以外表的精致取胜,而是胜在内质的丰厚。南怀瑾先生在他的书中说,喝茶喝到中国的大红袍,算是喝到了顶尖。喝了武夷山的岩茶,其他的茶都不再想喝,好像没有了味道。细细品饮盏中茶汤,滋味浓而醇厚、香滑回甘、香气馥郁持久、回味悠长。好的大红袍,冲到10泡,味道还很醇厚,茶香余味历久不散,与人对话时,还能感觉到香气。传说清朝时,朝中大臣上朝面圣之前,必喝一盏武夷岩茶,这样在面对天子时才能口气清新,齿颊留香,喉中回味甘甜,也不至于冲撞了皇上,试想若是刘庸纪晓澜这些重臣在面对乾隆皇帝时,满口烟味臭气,那可是要贻笑大方了。

再说“皇帝的身价”,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武夷岩茶始于唐而盛于宋,为历代所赏识,武夷岩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早在唐代就成为贡品。物以稀为贵,在武夷山深处的九龙窠,陡峭的崖壁生长着的低矮树丛就是名冠天下的大红袍茶树,它们至今已有360多年的树龄了,作为最初的母树,现在整个武夷山区,仅仅只留下了这六棵。2007年10月,一个特殊的收藏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次被收藏的藏品,就是产自福建武夷山的茶叶--大红袍。将茶叶作为藏品,这对于专事收藏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藏品的国家博物馆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而武夷山大红袍之所以会被国家博物馆郑重的收藏,不仅是因为母树大红袍不再采摘,更是因为以它为代表的乌龙茶,在中国乃至是世界茶叶史上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实是无价之宝,因此在笔者与武夷山“止止茶道”的叶灿老师交流时,她就认为“皇帝的身价”应改为“皇帝的气质”才更为贴切。

“菩萨的心肠”,茶叶只是一种饮品,如何能谈到“菩萨的心肠”?因此笔者也曾逢人便问,答案可谓众说纷纭,却始终如云里雾里,不得究竟,索性抛开这条,不再追究。

时日久了,茶一杯一杯喝下去,拿起来要喝掉,放下要装满,以平常心来对待茶,却反而有了一些体会。武夷山天心禅寺不但是大红袍的祖庭,也是制茶技术的先驱。《续茶经》曾记载:“武夷造茶,僧家最为得法”。佛教寺院不仅具有高超的茶叶制作技术,而且对于饮茶之道更是十分讲究。寺院内设有“茶堂”,专供禅僧品茶、招待客人,施茶僧在寺门前负责施惠茶水,寺院中的茶叶用途有三:供佛、待客、自奉,以上等茶供佛,以中等茶待客、以下等茶自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茶为众生解毒,解渴,静心养性,最终让众生觉悟成佛。茶遇水舍身,而成茶饮,供养世人,是布施;茶香四溢,犹如戒定真香,是持戒;忍受采摘揉捻,高温烘焙,开水冲泡,是忍辱;和敬清寂,茶如一味,是禅定;行方便法,静心导和,是智慧。“茶”是人在草木间,是我们回归自然、回归天性的一种渴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