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有什么制作工艺?工艺上有哪些要点?

发布时间 : 2019-11-12
岩茶乌龙茶 乌龙茶岩茶 乌龙茶和岩茶

【www.cy316.com - 岩茶乌龙茶】

品质特性

外形弯条型,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沙绿、或带青褐、或带宝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香气带花、果香型,瑞则浓长、清则幽远,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叶底软亮、呈绿叶红镶边、或叶缘红点泛现。

制作工艺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属乌龙茶制作,区别于台湾乌龙茶追求鲜爽的轻发酵轻焙火、安溪乌龙茶追求花香的深发酵低焙火,采用深发酵重焙火做法。

青上(萎凋)

让茶叶的苦水走失,达到突出香气、滋味的目的,通常人们把这个过程叫萎凋或者做青。做青过程中有走水、摇青、等青、发酵等工序交替进行,多次繁复。摇青的目的是促进叶边缘摩擦,可以让水分走失更快。等青是让水分走失的过程中,在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下起发酵作用,促进茶的酚类物质转化,达到气香味醇的目的。

要根据茶青的转化因素来决定摇次数,摇速度,摇多久,等多久等等,还要根据天气、湿度原因决定怎么摇。做青好了以后,把茶叶堆放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进一步让茶叶的滋味醇和,这个时间比较短暂。

烘干

茶厂采用薪炭加温的办法,比采用的油燃和气燃方法多了一种烟香,发现,烟是香的。

烘干技术看似简单,温度的控制是关键,其实用多少温度把茶叶焙到几成干燥需留意。乘热揉碾,看似做型,其实揉碾过程让剩余茶汁挤压出来,在茶叶表面形成“霜”,也是闻干茶香的主要味觉来源。

焙火

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还多了一道特殊的制作工艺——焙火。传统的岩茶火功高,焙好后立即饮的话,火气未除会有燥感,所以一般要存放一段时间后再饮,这样滋味会更醇和。而且经过焙火的茶叶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茶叶的品质,还可以长时间的存放。

扩展阅读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工艺精湛细腻!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风景区及其周边地区。宋朝时,即作为贡品,品种繁多,是乌龙茶的一类。其中又以大红袍为甚,被称为“茶中之王”。而如今,“大红袍”这三个字承担更多的是武夷岩茶的精髓,是武夷岩茶的统称。那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是怎么样的呢?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大致有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拣剔、焙火这几个流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其中,又以做青、杀青、焙火为甚。岩茶的制法,可以说是茶叶制作工艺中最为精湛细腻的一种。

岩茶的采摘时间要依据茶树品种、当季气候、山场位置和茶园管理措施而定。春茶一般在四月中旬开始采制;夏茶在6月初;秋茶一般在七月中开采;冬片一般是十月份。但为了茶叶品质,一般情况下茶农只会采春茶。现如今,在市场要求下,个别厂家要会制作冬片。开采时,要采三四叶,俗称“开面采”。老嫩芽一起采,这样在制作时茶叶既有鲜度,又蕴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萎凋的作用是让青叶失水,让鲜叶内的理化变化随之改变,有助于香气的形成同时也为后面的摇青创造良好条件。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萎凋有日光萎凋(晒青)、室内自然萎凋(晾青)和加温萎凋三种方式。

岩茶的做青,就是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摇青和静置发酵交替进行的工序。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去除苦涩,留住香气。摇青时,青叶的边缘发生摩擦损伤,使其加速一系列水解,氧化反应。多次摇青下来,叶片边缘逐渐受损,颜色均匀的加深,经发酵氧化后形成“绿叶红镶边”的感官特征。静置时,前期摇青所产生的热量使茶青实现“半发酵”,使其内含物质逐渐转化跟氧化,由此形成岩茶醇厚的滋味和特有的花果香,同时又兼具红茶和绿茶的特点。

做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杀青,以钝化酶的活性,防止其继续氧化。固定已有的品质,进一步发展香气。杀青的温度要求240℃以上,而且快速,一焖为主,焖、透结合。现如今,杀青分为手工杀青和机器杀青两种。手工杀青即为炒青,耗时耗功,技术要求较高,但做出的出别具一格。

揉捻也有手工揉捻跟机器揉捻两种方式,除了要塑造茶叶条索外形外,更重要的是,破坏部分叶细胞组织,以至茶汁溢出,使茶汤滋味变浓厚。揉捻要在杀青后趁热进行,处揉时间2-3分钟,解块后进行炒熟,在锅内迅速翻炒15-25分钟,叶子烫热后再放入所揉叶量并入锅中复炒,约30秒,仅翻转数下,取出再揉。

揉捻之后的青叶要马上烘干,烘干又有炭火烘焙和机器烘干。烘干的目的是起到继续杀青,破坏体内残留酶的活性,以及蒸发水分,进一步挥发香气,紧缩茶条,固定品质,促进优良香味的形成。

由于岩茶的“开面采”,造成毛茶中有许多茶梗、黄片及其他杂质,一次需要拣剔才能制作出色香味形俱佳的成品茶。传统工艺中,一般在揉捻完之后进行。主要分为扬簸、晾索、拣茶三个步骤。现代工艺中,为了量产,拣剔一般都是由机器和人工一起完成,分为风选、色选、拣茶三个环节。

火在岩茶的制作过程中付出关键,焙火首先是为了降低含水量,确保存放周期的质量及延长保存时间。传统的焙火方法为炭焙,是专业制作过程中一个非常独特的工序。焙火能通过提升温度脱水糖化,促进内含物分解,转变成新的工艺香;热力使茶色素氧化转化,形成汤色;降低水分,达到储存条件。现代工业化使得机械代替了人力,如今焙火多用电焙箱。焙火过程中,要间隔不同的时间翻焙、试茶、测温。焙火完成后,把焙好的茶叶放在地上摊晾,俗称“下焙”,待冷却后进行装袋,待其退火。

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工艺博大精深,仅靠片言只语无法表达出其精髓。感兴趣的朋友最好现场去看看,也许会有别的感受。

武夷水仙茶如何制作?有什么工艺要点?


鲜叶采摘后经过晒青、做青、炒青、初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挑剔、毛茶、补火等工序制成。

采摘

水仙鲜叶原料以中开面一芽三叶为佳,据试验对比:小开面开采的成茶香低味涩,大开面开采的吃水淡薄。采摘应严加管理,应轻收轻放,速运,薄摊,通风,防止损伤劣变。依不同采摘时间,树龄,早晚青,雨水青,分别摊放管理。

委凋

萎凋叶温度不超过34~36℃,以25℃左右为宜。萎凋的相对湿度最高不超过85%,水仙品种叶形大,叶质厚,芽叶含水量较多。晒青减重率为14~16%,以叶态变软,叶片伏贴,叶面失去光泽,叶色较暗,青臭气消退,发生清香为适度。萎凋时晴天气候采用日光萎凋。可分为凉青→晒青→凉青等几个步骤。水筛摊晒,摊叶量0.6kg/筛,叶间不重叠;竹席摊晒,轻翻2~3次。雨水青先鼓冷风吹干表面水而后再鼓热风,风温掌握在30~35℃,若用萎凋槽,摊叶厚不多于15cm。综合做青机装叶量为筒体的2/3左右,以防止因叶表水分多,叶片粘在一起,造成萎凋不均,闷黄,死青现象。吹冷风时,每隔5~6min开机转5~6转,以翻动叶子,使叶表水分均匀散发。

做青

做青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温度高,湿度低可加速水分蒸发,使青叶理化变化同步进行,在短时间内达到适度要求;湿度高,则水分蒸发慢,走水困难,因而在生产中,湿度高时要加强鼓风,多设火炉,以促进青叶走水。武夷水仙制法以中摇,适摊,中凉为特点,武夷水仙分5次摇青600转,其制法摇青转数,每次摊叶厚度,凉青时间及叶态变化情况见表1。堆青处理,视做青的程度而定,历时1.5~2h,厚度30~40cm至红边较足,香气大起时进行杀青。做青适度:叶面黄绿,叶缘朱红色,青带绿腹,红镶边,叶质柔软,手摸光滑如绸,青气消退,花香显露,叶片突起呈龟背状。杀青筒体温度要求在220~240℃,手感以手背放置筒口有刺痛感为度,白天看锅壁泛白,夜间微红时即可。叶投入时有“噼拍”声,投叶量25kg上下。杀青以闷杀为主,2min后,开启排气风扇,将水蒸汽吹出筒外。杀青达适度时,手握杀青叶成团,有粘手感,不易弹散。折梗不断,茶香显露、减重率36~40%,雨青杀青程度掌握要求更足些。

揉捻

将适度的杀青叶略为散热后,随即装入揉捻机,装叶适量快速,压力以轻→略重→重为度,至条索紧结,卷曲率达90%以上,下机历时约10~16min。

烘焙

烘干。通过热化学作用,发展色、香、味品质。要求进风口温度150℃,摊叶厚2~3cm,转速快盘,烘至七、八成干,手触略有刺手感时下机,摊放2~3h,梗干滋味更醇和;足火温度100~115℃,慢盘烘至手折梗脆断为适度,下机稍摊凉,密封保存。

武夷水仙制作工艺,可视综合闽北、闽南的传统工艺“中晒中摇”为特色;其成茶品质稳定,具有闽南制法的清香而又具有闽北制法的醇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