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红茶发源地——武夷山桐木关,去寻正山小种的原味

发布时间 : 2019-11-12
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 武夷山红茶 武夷红茶正山小种功效

【www.cy316.com - 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

最近很多茶友都在找茶经网小编了解关于“到红茶发源地——武夷山桐木关,去寻正山小种的原味”的知识,于是给大家收集整理了下面这些“到红茶发源地——武夷山桐木关,去寻正山小种的原味”有关内容,感谢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1662年,凯瑟琳皇后将红茶带到了英国,让英国“下午茶”成为贵族间追崇的生活方式风靡开来。随后的数百年,每年茶季,武夷山的茶山上采下来的鲜嫩的叶子,加工成品后,从崇安--铅山--河口镇--南昌--九江关--大庾岭--梅岭--韶关--广州十三行--英国,一路远行,次年1月才能到达英国,变成下午茶中一杯醇厚的红茶。

桐木关,作为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有“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的美誉。同时,作为世界红茶发源地,享誉国际。此行,我们特地去桐木关,找寻这一杯墙外开花墙内香的“正山小种”的原味。

从三姑度假区出发,往桐木关进发,过了星村镇,开始进入峡谷。两岸都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茶山撒落在群山之间。群山中间,九曲溪一路蜿蜒而来,路沿着溪水通往那一片净土。桐木关地势高峻,冬暖夏凉,海拔高度1100米,年均气温摄氏18度,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90后东道主胡永萱说道,他经常带客户进山,一旦车经过进桐木关的保护区关卡皮坑检查站后,就能明显感觉到气温变冷了。

春夏之间,桐木关终日云雾缭绕,且土质肥沃,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因为桐木关比山外气温低,害虫比较少,山里冬天会下雪。茶树不施肥、不打农药,唯一的方式是一年两次的翻土。桐木关,茶树不是像梯田一样修整得方方正正,而是一笼一笼地散落在山坡上,这样的茶山无法用机器采茶。桐木人亲切地称这些自由地散落在山前屋后的茶为“菜茶”,每年只制作一季春茶。

正山小种,“正山”指的是桐木及与桐木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统称“正山小种”,“正山”既指正确正宗的意义,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茶叶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有着非常浓烈的松烟香味。因为熏制的原因,干茶条索紧实色泽乌润,但茶汤为深琥珀色。桐木关制茶人伍健明认为,正山小种经过3年以上的时间的沉淀,松烟味和茶叶本身的物质相融合,才会产生桂圆味,滋味也渐趋醇和。

在桐木关,伍建明的表哥+拍档——做茶23年的陈俊德,带领我们参观了桐木四景之一的“青楼”。此“青楼”非彼“青楼”,这是武夷山桐木关传统的制茶的地方,茶人们将茶叶加工称之为“做青”。这座历尽百年风雨的木制青楼共四层,以往,传统正山小种的晾晒萎凋、揉捻熏焙都是在这里完成,一篓篓青叶在这座木楼里变成香溢四海的正山小种。

陈俊德回忆说从前在繁忙的做茶季,青楼里熙熙攘攘,大家都在这里做茶,小孩子的他们穿梭在大人间,这样的场面后来再也难见。现在,由于传统工艺的正山小种市场接受度低,尤其是在刚接触红茶的年轻人里,再加上保护区内禁砍伐,传统工艺所需要的新鲜松木变得难求,让这本来繁琐的传统正山小种工艺式微。

现在的桐木关,最吃香的是新工艺的“花香小种”。武夷山新一代制茶人与老一辈在做茶理念上产生了冲突。他们更了解市场,在不断探索桐木红茶的制作工艺。他们纷纷跑到武夷山去学习更复杂的岩茶工艺,从理论上改进传统红茶的制作工艺。在保持桐木小种红茶的滋味的基础上,从品种香、工艺香里提升红茶的香味。“花香”小种日益成为茶人们津津乐道、并引以为豪的市场“新宠”。

胡永萱,90后的大男孩,家在桐木关团基洲,整个家族都在做茶。建筑系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现在做茶已经4年有余,在这一批的茶二代里是一个小大哥。见到他那段时间,天天在熬夜做茶,眼睛布满血丝。他说他喜欢做茶,他将自己近期做出来最得意的一款茶命名为“永萱老枞”,现在,永萱的人生目标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制茶大师。

来到桐木,当然不能不提大名鼎鼎的“金骏眉”。金骏眉是桐木制茶人家的金枝玉叶,仅用独芽作为原料,约8万颗独芽方可制作成1斤成品。基本上只要是桐木“菜茶”所制作的金骏眉根本无需为销路发愁。并且每家每户都会对2005年金骏眉诞生的故事津津乐道,并且版本不尽相同。金骏眉8万颗独芽大约为茶青5斤,一个熟练工人一天最多能采1斤茶青,今年,茶青的价格即为700~900元/斤。其珍贵可见一斑,这也就告诉我们在某宝上300~500元/斤的金骏眉到底是什么了。

在桐木关看到金骏眉,这里的金骏眉颜色为金、黄、黑、灰四色相间,条索细小紧秀,汤色金黄,而不是橙红色,与外面见到的金黄金黄、卷曲轻盈的金骏眉完全不一样。往常我们冲泡红茶,尤其是细嫩的红茶,都建议用85°的水温,桐木人通常都是用沸水冲泡,并且动不动就坐杯,他们说真正的桐木红茶就是可以用沸水冲泡而依旧甘甜香醇。

CY316.com延伸阅读

探红正山小种红茶发源地——桐木关


今年的春天像个犯迷糊的小孩,三月初便带着温热,唤醒了熟睡的大地。于是百花有些“不知所云”地争相绽放,大地的灵草茶树也不甘落后地提前发芽。在冷暖相宜的四月天里,我们踏上了桐木关红茶的探寻之旅。

桐木关是个让人想扎根在这里的地方。飞流直下的瀑布,遍山层染的美丽色彩,美若近乎梦境的水光山色,让人不禁想起三毛的一首诗。索性改成:我在此化作一颗树,一半深深地扎到土里,一半慢慢地迎风摇曳做梦。

此次桐木关之行,我们来到了骏德茶厂深入了解传统与创新工艺的桐木红茶制作。清晨的阳光刚刚驱散高山的云雾,我们便在制茶师梁天梦的带领下爬上了茶厂 背后的一座茶山。山上树木茂密成荫,茶树散落其间,或生于石缝,或出于砾壤。沿着被茶农久踏成形的小路蜿蜒而上,两边的茶树依山傍势而生。清晨的桐木关阳 光柔和而湿润,穿过山顶的树林,透过薄薄的水雾,落在茶树上的漫射光,温柔清新。柔软的阳光遇见,茶叶上沉睡的露珠,似乎不忍打扰般悄悄折射开。落在来客 的眼里。在心里泛起了涟漪。

桐木的茶树90%以上的茶树者陧菜茶。土壤以分化完全的沙砾壤与部分分化的烂石为主。由于是有性茶树群体。故相邻的茶树细看都有不太一样的地方。梁天 梦为我们展示了桐木茶叶采摘的几种标准,他采下茶树几粒饱满的顶芽摊在手心,这些顶芽壮实细长,金毫披面,芽锋明显而挺立,像一把千锤百炼的宝剑,散发着 神秘的银光。“金骏眉芽头的采 摘时间要很精确,等它稍张开了,内质就减少了,最好是晴天和雨天相互间隔,芽头的长势和内质都会更好。”6万至8万颗芽尖制成一斤金骏眉,金骏眉的珍贵自 不用说。温度一上升,芽头长势就很快,顶芽不及时采摘就会张开。稍微张开便就可以采制一芽一叶的“小赤甘”。再晚些就采一芽两叶制作“大赤甘”。传统的正山小种,由于后期的工艺要求,一般要求鲜叶较为成熟,采一芽三、四叶。桐木的菜茶采摘全靠手工,快中午的时候,从更高的山上下来了几位采茶工,他们每人身上背着一塑料小桶。由于茶树刚发芽,一上午才采了二三两的芽头,小 桶里的芽头鲜翠欲滴,煞是可爱。鲜叶下山后便进入萎凋。桐木红茶的萎凋分为日光萎凋与室内萎凋。晴天的时候,随处可见放在“青架”上进行日光萎凋的青叶, 但因桐木关地处深山,海拔较高,空气湿度很大,茶季降雨颇多,所以更多的是采用室内萎凋。正山小种的传统室内萎凋是在“青楼”中进行的。梁天梦向我们介绍 说:“青楼是传统正山小种特有的萎凋,干燥房,分三层:最下面一层为火灶烧制松木;第二层用来干燥,地下设置有环形的熏烟槽。盖上砖块,松烟就从砖块缝里 慢慢冒出来,顶上设有焙架,用以放置竹筛,发酵好的茶叶或放置在地上的竹筐里。或放置在焙架的竹筛上进行烘干;第三层用来萎凋。二、三层之间用竹席相隔, 第二层松烟的温度透过竹席的缝隙对第三层上的鲜叶进行萎凋。所以传统的正山小种在萎凋这步便开始吸收松烟了。”传统的青楼外观上看都已黑得发亮,烟熏的痕 迹和屋内散发的茶香,仿佛在轻轻呢喃着一段古老的记忆。

随着桐木红茶创新工艺的兴起。一些新的制茶设备和方式也被引入桐木村。在骏德茶厂新建的厂房里,热风萎凋槽被广泛使用。水泥砌成的方形槽内均匀地铺满 鲜叶,室外有专门的热风机从槽底对鲜叶进行萎凋。制茶师傅在一旁观察着茶叶的变化,定时翻动茶叶,以免部分茶叶温度过高。萎凋过度。

“师傅,茶叶变化到什么程度算萎凋到位?”看到制茶师傅开始“收摊”。我不由地发问到。“茶叶要抓起来有粘性、弹性,不易散开就差不多了。”师傅说着把茶叶放到揉捻机旁边。一大筐鲜叶,进入了顺时针旋转的揉捻机中。于是,茶叶随着机器运动开始舞蹈,每次旋转,都在蜕变,婀娜的身形渐渐出现了。似乎听到,茶汁被挤出茶叶的声音,是一种能量的爆破;似乎闻到,空气中渐渐充满了青草香。那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气味。

揉捻的茶叶经过机械解块后。便进入关键的“转色”环节。在当地。“转色”是制茶师对发酵的直接叫法,这种叫法朴实而直接,也是鲜叶在发酵中变化的直观 判断标准。发酵就是将茶叶放在箩筐中。上面盖以湿布,静置在温度适当的环境中,让其发生变化。箩筐的环境温度要求颇高。在春季温度较低时,会将箩筐置于焙 青间内,提高叶温,促进转色。传统的正山小种发酵完后就进入青楼的第二层进行烘焙,在干燥的过程中吸入大量的松烟香味,使毛茶具备浓厚而纯正的松烟香气, 并使茶汤具备桂圆汤的甜爽、活泼的滋味。而如今,创新工艺的红茶则多采用炭火慢焙或烘干机进行干燥。

来桐木之前,就对“过红锅”略有耳闻,很想能亲眼看到梁骏德师傅“过红锅”的绝技。却因茶厂改造而未能如愿。梁师傅介绍说,作为发酵的延续,“过红锅”的作用是 利用锅温破坏酶的活性。停止“转色”,并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使茶汤鲜浓,滋味更加甜醇。这道独到的工艺如今已经鲜有人做了,梁俊德师傅伸出了一只布满 厚厚老茧的手:“传统‘过红锅’是用平锅,锅要烧得通红通红的,温度至少要到200℃,双手要在里面迅速翻炒。非常容易烫伤,你看看我的这双手就知道了。 这些茧子都是这么练出来的。”现如今红茶创新工艺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工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梁师傅表示。他一定会继续提倡、恢复这道工艺,老祖先留下来的 宝贵工艺,不能就此失传。相信下次来桐木关的时候,我们能亲眼见证“过红锅”的精彩工艺。

在桐木关参观制茶的几天,我们看到了许多茶厂都在非常积极地进行工艺的改良与创新,新技术的推广很大地促进了桐木关茶业的发展。但大家一边感慨红茶工 艺改良技术的发展。一边也惋惜部分传统工艺的没落。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寻一个适合的平衡点,这也许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溯源


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至少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追根溯源武夷山正山小种甚至还是世界红茶的鼻祖,武夷山也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

红茶起源的确实年代已不可考,成书于明朝中期(约16世纪)的《多能鄙事》曾提及“红茶”这一名称,是现存最早的记录。清雍正(1773)年间,崇安知县刘靖在《片刻余闲集》中记述了这种产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所。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酒,土名江西鸟,皆私售于星村各行。”王国安在其所著《茶与中国文化》一书中说道:“我国最早的红茶生产是从福建崇安的下种红茶开始的。”而产于崇安星村镇的红茶是‘正山小种’红茶。小种红茶除了有正山小种外,还有外山小种。正山小种之‘正山’乃表明是‘高山地区所产’之意。外山小种指政和、坦洋、北岭、屏南、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种的小种红茶,质地较差,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自从星村小种红茶出世之后,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世界四大红茶之一与印度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及斯里兰卡高地红茶齐名的安徽祁门工夫红茶,却是1876年由一个在福建罢官的人余干臣回家乡后,把福建红茶制法带回去,在至德渡街设红茶庄试制成功的。后来工夫红茶品种不断增多,在安徽的‘祁红’外,增添了云南‘滇红’,湖北‘宣红’,江西‘宁红’,湖南‘湖红’,广东‘英红’,浙江‘越红’,江苏‘苏红’等。其中‘祁红’、‘滇红’、‘美红’最为著名。

由此可见中国红茶的起源当在雍正(1733年)以前,明中期(约16世纪)之后。我国最早的红茶生产是从福建崇安的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开始的,多类书籍对此已无异议。那么,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是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时候,通过什么人传到世界各地呢?

有关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在世界的传播与兴起要从一个发生在用过皇宫的一个故事说起。1662年的英国皇宫,一场规模盛大的婚礼正在举行。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要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在婚礼的宴会上,宾客们惊奇地得知,凯瑟琳频频举起的高脚杯中并不是葡萄酒,而是一种从未听说过的,来自古老中国的的神秘饮料,叫做中国红茶。这位酷爱中国红茶的凯瑟琳,因此多了一个“红茶皇后”的美称。由于凯瑟琳皇后的亲身示范,喝中国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之后,又有安妮女王提倡以茶代酒,中国红茶开始在整个英国社会中普及,还因此演化出流传于欧美的“下午茶”。随着中国红茶的普及,英国人渐渐地把饮用红茶演变成一种高尚华美的红茶文化,并把它推广到了全世界。不过,很多英国人并不知道,这种远道而来的红茶就是产与有碧水丹山之称的中国风景名地的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

说起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在中国的诞生要从发生在在武夷山的桐木村的一个古老的传说说起。明朝末年的一个采茶季节,一支北方军队路过桐木关庙湾,夜晚驻扎在当地的茶厂,睡在了茶青上。待到天明军队离开后,茶青已变软发红带着黏性。茶农非常着急,为了尽量挽回损失,他们决定把已经变软的茶叶搓揉成条,并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的枯萎材块作为燃料来烘干茶青。待到茶叶烘干后,原来红绿相伴的茶叶变的乌黑发亮,并且带有一股松脂的香气。茶农们根据茶叶的特点,称这种前所未有的茶为“乌茶”。可是“乌茶”在当地并没有人愿意买,于是江氏族人把茶叶挑到45公里外的星村,期望尽可能地挽回些损失。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当第二年的制茶季节将来临时,有人竟然愿意出几倍的价格来收购这种乌黑并且带松脂香味的茶叶,并且付了现款。在高价格的驱动下,这种乌黑、带有松脂香味的茶叶越做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兴旺。桐木村的红茶生产无法满足市场的巨大需要,在高利润驱使下,桐木村周边地区也开始生产红茶,到了18世纪,闽南、江西、广东、浙江等地的茶农也纷纷加入红茶的生产之列,这些茶都必须打上“BOHEA TEA”(武夷红茶)才能够出口。为了与桐木关外冒充红茶的茶叶相区别,他们将茶更名为“正山小种红茶”,“正山”即为真正的高山上的茶,是“正宗”的意思。无心插柳柳成阴,这种乌黑带有松脂香味的茶叶的诞生开辟了茶叶史上一个全新的类别。在随后几百年中,“正山小种”成为风靡全世界的所有红茶的祖先。自“正山小种”红茶出世以后,在中国,祁门红茶以及宜红、宁红、滇红、粤红等红茶相继出现,工夫红茶品种不断增多。据史料记载祁门红茶是1876年由一个在福建崇安县任县令的余干臣回家乡后,把福建“正山小种”红茶制法带回去,在至德渡街设红茶庄试制成功的。宜红、宁红、滇红、粤红等的产生与“祁门红茶”有着相似之处。而世界四大红茶的其他三种:印度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及斯里兰卡高地红茶,甚至后来的肯尼亚红茶等的产生与发展却不得不提到一个叫做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的英国人。

红茶这种神秘的饮料在英国被冲泡起来,桂圆香四溢,引发了人们对遥远的东方古国的无尽遐想。到19世纪初叶,大批的传教士及贸易商追根溯源来到“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桐木,进行考察及传教。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是一个中国通,在1842-1845年间,他曾作为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的领导人在中国活动。他精通中文、了解中国的习俗。1849年2月,他致函英国驻印度总督,他希望能到著名的红茶产区—武夷山去考察一下。获准后,他同雇佣的中国随从到了武夷山,并从当地人那里打听到了一些茶叶秘密,特别是了解到茶叶的发酵处理。了解了中国的著名茶叶产区的茶树以及茶叶生产技术后,福均回到印度,但他的茶叶技术仍然不能够生产出优质的茶叶。他认识到只有中国的种茶和制茶人,才可以将茶叶生产的技术完整地传授给印度人,只有他们,才能在印度制出第一批优质的茶叶。于是,他再次回到武夷桐木关招聘了8名制茶工人,并于1851年3月把他们以及秘密获得的茶叶树种带到了加尔各答,最后落户到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阿萨姆。几年后,福均完全掌握了茶树的种植与制茶的技术。从此,印度阿萨姆红茶横空出世,印度、锡兰等英国殖民地的红茶逐渐成为世界红茶的主流,欧洲等国的红茶市场也逐渐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性。

茶叶慢慢地改变了欧洲人的口味,饮茶这种高雅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大英帝国的新式教育,并且迅速升华为关于教养的隆重仪式,优化着从王公贵族到普通人民的日常举止,一种独特而又丰富的英式红茶文化逐渐形成。而欧洲人的需求也在悄悄地影响着着中国的茶叶生产。

两百多年前,因为红茶的缘故,星村成为武夷山仅次于下梅村的第二大茶叶集市,每年第一场春雨过后,茶叶开埠,这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南来北往的茶商纷纷聚集。清人刘靖曾经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在这里,那些新鲜的茶叶被制作、包装成武夷红茶。随后,一部分被运到下梅村,经过晋商的调配,踏上了远赴俄罗斯的万里茶路。另外一部分红茶则由闽南或闽西的商人通过九曲溪,沿着闽江运到福州,然后再运至厦门出售给欧洲的商船。由于长期出海,为了行船安全,经营茶叶的闽西汀州人特别信奉妈祖。当年他们集资在星村修建汀州会馆的时候,特意把会馆建成了妈祖庙的样子。这个叫做“天上宫”的会馆现在还是闽北最大的妈祖庙。

如今,走在云雾环绕被称为大自然天然氧吧的桐木村,你仍然可以看到家家户户房屋旁边“三楼凋萎、二楼熏焙、底下烧着松木大灶”的加工正山小种红茶的“茶楼”。值得欣慰的是,在茶叶泰斗张天福老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正山小种红茶的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运兴则红茶兴,新一代正山小种正在引领着红茶文化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至此,我们已经明确知道世界红茶源于福建武夷山星村镇桐木村的正山小种红茶,而最早输出国外的也是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现在的红茶大国印度种茶也由英国人传到武夷山,并将红茶制作技术通过特殊手段传播到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因此可以说武夷山为世界红茶的发源地,正山小种红茶为世界红茶的鼻祖,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发展史上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

武夷山桐木关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


武夷山桐木关:

武夷山桐木关主要有正山小种(小赤甘、大赤甘)及最近几年热门的桐木关金骏眉银骏眉,是武夷(wuyi black tea)的杰出品种.与半发酵乌龙茶类的武夷岩茶(wuyi rock tea)是武夷山茶叶的两大支柱茶叶品种.

武夷山桐木关是世界的发源地,世界鼻祖,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武夷曾是英国皇室的御用,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在英国掀起热,并开启了崇尚优雅形象及丰硕华美品饮方式的世界文化.

桐木关是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桐木关断裂带为我国著名断裂带之一.

下图为:2007年7月2日,97岁高龄的世纪茶人张天福与中国茶叶检测中心主任骆少君为桐木关;正山小种发源地;揭幕.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是;正山小种发源地;,早在18世纪正山小种就飘扬过海,走进欧洲市场,成为英国皇家的贡品,改革开放后,正山小种一直福建省传统的出口创汇茶叶品种,如今在国内市场,正山小种也取得巨大的成功.

张天福和骆少君为桐木关"正山小种发源地"揭幕

武夷山桐木关独有的正山小种1604年有荷兰人作为药物带入欧洲,在药店出售,英国打败荷兰人后垄断了贸易,中国茶叶贸易的税收占据英国税收的1/10,丰厚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波士顿茶叶事件;为导火索的美国独立战争,十八世纪中国茶叶贸易约有1.7亿两白银流入中国,甚至导致;钱贵银贱;的局面,英国白银短缺,就以毒品鸦片换购白银,以收购,随后林则徐虎门销烟禁毒,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瓜分中国.

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西方国家借组;通商口岸;,中国茶叶贸易出口剧增,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以其质量最优售价最高.政和引种的政和功夫、安徽引种桐木关小种的祁门和宁德福安引种桐木关小种的坦洋功夫获得成功.

英国为了彻底拜托对中国的依赖,184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罗伯特福均(Robert Fortune)来到武夷山桐木关聘请了8名武夷山桐木关的制茶师傅,1851年3月把偷到的桐木关小叶种茶叶树种带到了加尔各答,引种到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阿萨姆获得成功,英国殖民地印度和斯里兰卡的逐渐成为世界的主流,而桐木关正山小种乃至中国茶叶出口贸易自1887年起逐渐衰落,濒临灭绝.

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小种陷入困境,2005年,武夷山茶人开发了桐木关正山小种的高端品种;桐木关有机金骏眉;和;桐木关有机银骏眉;,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在市场上走红,让桐木关正山小种这一鼻祖获得新生.

附桐木关的资料:

正山小种:http:///Chinese-Tea/BOHEA-Lapsang-Souchong-black-tea-373.shtml

小种大赤甘小赤甘

金骏眉

银骏眉

金骏眉价格

桐木关

武夷山桐木关简介:

武夷山是全发酵,主要出产自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桐木关(tongmuguan)位于福建省的最北端,地势是一个武夷山脉断裂垭口,桐木关断裂带,为我国著名断裂带之一,贯穿其间闽赣古道(现为公路)系古代交通与军事要地,曾筑垣而驻戍卒,以坚防守,为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地势高峻,冬暖夏凉,年均气温摄氏18度,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缭绕,且土质肥沃.加上几百年来群众培育适宜当地生长的小叶种茶树有性群体,正山小种便有了得天独厚的鲜叶原料,也使芽叶具有了特殊的持嫩性.

正山小种与桐木关

;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 ;正山;指的是桐木关及与桐木关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统称;正山小种;,;正山;既指正确正宗的意义,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制定的关于武夷山正山小种《原产地保护标记管理规定》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东经117°38′6′′~ 117°44′30′′北纬27°41′35′′ ~27° 49′00′′.方圆50平方公里,东至麻栗,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

桐木村简介:

桐木关所在的武夷山星村镇桐木村有关平、庙湾、江墩、三港、七里、挂墩、龙渡、半山、古黄坑、皮坑、麻粟等33个自然村,共有茶山6700亩左右,总人口1578人,现有做茶农户370多户,年产正山小种30多万斤,09年产;金骏眉;5000斤左右.武夷山市2009年产值在1.5亿元左右.目前桐木村里获得QS生产许可的企业有6家,分别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叶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桐木茶叶有限公司,武夷山梁品记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正山小种研究所,武夷山市茗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骏德茶厂.

福建武夷山正山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元正;牌正山小种已获得省名牌产品,武夷山市桐木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桐木牌;正山小种正在申报09年福建省名牌产品.在武夷山市范围内以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数家企业也获得了QS生产许可证.特别是2009年以来,桐木周边地区如星村镇曹墩、黄村、程墩等地的一些企业和大量茶农也试生产许多正山小种和金骏眉.正山小种的生产呈现多元化、扩大化,复杂化的形态.

桐木关金骏眉

桐木关金骏眉和桐木关银骏眉是正山小种中的优质高端代表.桐木关金骏眉于2005年下半年由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叶有限公司研制成功,2007年正式上市,2008年至今,桐木关有机金骏眉作为一种新工艺的,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特别的热潮,市场热炒,茶客追捧,桐木关金骏眉形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正山小种与桐木关


来了解一下正山小种与桐木关的相关知识

“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正山”指的是桐木关及与桐木关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统称“正山小种”,“正山”既指正确正宗的意义,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制定的关于武夷山正山小种《原产地保护标记管理规定》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东经117°38′6′′~117°44′30′′北纬27°41′35′′~27°49′00′′.方圆50平方公里,东至麻栗,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

桐木村简介:

桐木关所在的武夷山星村镇桐木村有关平、庙湾、江墩、三港、七里、挂墩、龙渡、半山、古黄坑、皮坑、麻粟等33个自然村,共有茶山6700亩左右,总人口1578人,现有做茶农户370多户,年产正山小种红茶30多万斤,09年产“金骏眉”5000斤左右.武夷山市2009年红茶产值在1.5亿元左右.目前桐木村里获得QS生产许可的企业有6家,分别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叶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桐木茶叶有限公司,武夷山梁品记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正山小种红茶研究所,武夷山市茗红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骏德茶厂.

福建武夷山正山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元正”牌正山小种已获得省名牌产品,武夷山市桐木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桐木牌”正山小种正在申报09年福建省名牌产品.在武夷山市范围内以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数家企业也获得了红茶QS生产许可证.特别是2009年以来,桐木周边地区如星村镇曹墩、黄村、程墩等地的一些企业和大量茶农也试生产许多正山小种和金骏眉.正山小种红茶的生产呈现多元化、扩大化,复杂化的形态.

正山小种红茶产地,正山小种——桐木关特产


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红茶中的精品,是一种品质特别好的茶叶,得到很多人的喜欢,那大家知道正山小种红茶产地在哪里吗?具体如下!

正山小种红茶产地

正山小种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关。因为熏制的原因,茶叶呈黑色,茶汤为琥珀色与深红色。正山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一种红茶,非常适合于咖喱和肉的菜肴搭配。后来在正山小种的基础上发展了功夫红茶。

正山小种产地环境

1、植被

桐木关土壤主要由侏罗系兜岭群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分化而来。山高林密。随着四季的变化,落叶,枯萎的植物植被,成了正山小种茶树天然的绿色肥料。也正因为如此,正山小种茶园基本不施肥料。

茶区冬季气候寒冷有积雪,冻土可达4厘米左右,且茶虫天敌有70多种,茶园基本不需要施任何化学农药。

2、气候

山高谷深,气候严寒,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85%大气中的二氧化炭含量仅为0.026%当地具有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雾日长等气候特点。

雾日多达100天以上,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缭绕,海拔1200~1500米,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18C日照较短,霜期较长,土壤水分充分,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

正山小种红茶的来源

相传,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因时局动乱不安,且桐木是地外入闽的咽喉要道,因而时有军队入侵。有一次,一支军队从江西进入福建过境桐木,占驻茶厂,茶农为躲避战争逃至山中。

躲避期间,待制的茶叶因无法及时用炭火烘干,过度发酵产生了红变。随后,茶农为挽回损失,采取易燃松木加温烘干,形成既有浓醇松香味,又有桂圆干味的茶叶品种,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红茶,又称之为“正山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的分类

1、金骏眉

金骏眉是正山小种茶的顶级品种。此茶冲泡后其汤色金黄,具淡而甜的花香、蜜香、果香,品之甘甜润滑,叶底外形细小而紧秀,故而取名中含有“金”。因新开发的产品只选用产自崇山峻岭中小种茶树的一芽为原料,又期望新作能够如骏马般奔腾发展,故而取名中含有“骏”。茶叶的形状似眉毛,“眉”还具有寿者、长久之意,故而取名中含有“眉”。

2、银骏眉

银骏眉是于谷雨前采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5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小种野茶的茶芽,制作500克银骏眉需数万颗标准嫩芽,一芽一叶。银骏眉在外形上条索紧细,锋苗显秀,色泽油润,稍显黄毫之色。

银骏眉精心选取一芽一叶,以正山小种传统手工工艺进行制作,不过筛,所以条形保持完好,外形上已经类似于工夫红茶的条索了。银骏眉盖碗边的汤色显得绿黄清澈,汤色金黄清澈;银骏眉香气独特,清高持久,是一种花香与果香混合的综合香型,滋味鲜爽甘活,喉韵悠长。

3、铜骏眉

铜骏眉又常被叫做赤甘(一芽两叶),又根据叶子的张开程度,分为小赤甘(叶子未张开)和大赤甘(叶子张开)。铜骏眉与金、银骏眉同为骏眉系列,根据茶叶的品质及采摘的标准不同,在前面加上金、银、铜来区分骏眉的等级。

铜骏眉同为正山小种的高端品种,品质只比顶级的金、银骏眉稍逊,而性价比更高,因此为骏眉系列的流行品种。

4、百瑞香

百瑞香也属于正山小种红茶。白瑞香茶种是武夷十大名枞之一,最早生长在武夷岩茶产区,白瑞香茶种属于高香品种,香气持久,因此取名百瑞香。干茶有小种典型的纯粹甜香味,条索匀细紧结,颜色墨黑有暗光;汤色红亮沉郁;香气是典型的幽兰和白桂味。

总而言之,正山小种的产地主要是在福建桐木关,桐木关茶树生长繁茂,茶芽粗纤维少,持嫩性高。这些优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为正山小种红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

武夷山桐木关与红茶的故事


武夷西南第一关

桐木关,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距市区西南65公里,是旧崇安闽赣边界由西至东九座古关隘中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保留下完整关隧并复建有城楼的关隘。这里是世界著名的“武夷山脉大裂谷”的最高垭口,海拔1135米。数百公里长的闽赣断裂带就从该关隧穿过。该关口因山多油桐树而得名。

桐木关周边风光雄奇。立关北望,两侧高山耸峙入云,“V”形笔直的闽赣断裂带大峡谷犹如一道天堑,直向江西铅山县伸展,景观极雄奇壮丽。它南侧有海拔1776米的香炉峰,朝暮之时,紫烟袅袅;北偏东是有华东屋脊、东南大陆最高峰之称的海拔2158米的黄岗山。登临黄岗山巅峰碣石,俯仰周遭,山腾细浪,云浮微沫,日月摩肩,令人心旷神怡,豪情万丈。

明末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记道:桐木关自古“筑垣而驻戍卒,以坚防守”“设关楼敌台,盖江(江西)闽(福建)多故时防御处也。”闽赣古道贯穿其间,系古代交通与军事要塞;在武夷山九大雄关中地位仅次于分水关。因此这里从古代到近代鏖战不休,不知多少前人的头颅鲜血抛洒在这里。每当风过林梢,仍似千军万马过境,无数魂灵哀号。

横空出世茶凤凰

桐木关在武夷山九座关隘中,同时也是最早并唯一闻名海外的关口。如果说,武夷岩茶(乌龙茶)是茶叶族群中的青龙,那么正山小种红茶就是在武夷山桐木山区经历磨难浴火涅槃的茶中彩凤。

《中国茶经》记述:在桐木关下的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有个叫庙湾的自然村,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曾题词“正山小种发源地”。据该村江姓红茶传人世代相传:桐木村明代就盛产茶叶。在明末的某年,时值采茶季节,一支北方军队从桐木关入闽,路过庙湾村时强行驻扎茶坊。这些连日跋山涉水疲惫不堪的丁兵,简单吃喝完便和衣躺在用布盖着的松软的茶青上鼾睡。待官兵开拔后,茶农发现辛辛苦苦从漫山遍野采摘来的茶青因受压发热变成暗红色。茶农心痛不已,便把茶叶搓揉摊开。因下雨无法晾晒,就近取来易于点燃的带油脂的马尾松干柴烧火烘焙。如此烟熏火燎焙干的茶叶色泽乌黑,虽品相异常,但有种甜丝丝的醇香,泡出来的茶汤亮红色,有类似于桂圆干的焦香味。茶农便将它当作次等茶叶带了少量到当年已成规模的星村茶市试卖。这种虽有桂圆馨香的茶叶,在星村茶市,并不受各路茶商认可。

一次,一位在桐木传教的洋人要回欧洲,想带几斤茶叶送给亲友品尝,却不料家家户户都无存货。当问到姓江的农户时,农户如实相告只有这种变黑并有烟味的茶叶了,愿意便宜点卖他。没想到,第二年该传教士托人找到这茶农,还要那种“小有的品种”茶,并愿以高于原来的价钱订购,这就是红茶鼻祖、后人所称道的“正山小种红茶”。这种茶叶武夷山人并不喜欢,国人也不青睐,没想到欧洲人却对它如痴如醉,黑乌鸦变成了金凤凰。桐木红茶的这种墙里开花墙外香,后来被百姓戏编入顺口溜《武夷十八怪》中的“红茶崇安人不爱,正山小种国外卖”。

越洋万里皇妃笑

当年,出入桐木山区的物流与旅人多行走江西河口方向。那位带着“正山小种红茶”的传教士,他出了桐木关,沿着大裂谷下到铅山县河口码头,顺信江溯赣江,出韶关抵广州,下西洋达欧洲。欧洲人第一次见识了具有琥珀红汤汁、桂圆味甜香的武夷山带来的红茶,如获至宝,很快引起轰动;对“神秘东方”中国与“物种宝库”武夷山更加向往。他们因此就直接称这种茶为“BOHEA”即“武夷茶”。“武夷茶”从此也成为欧洲人对红茶的一种称呼。

红茶这一神秘饮料,让极具商业头脑的荷兰人捕捉到了第一个商机。1610年,红茶由荷兰人输往欧洲,揭开了武夷红茶海上贸易之路的序幕。武夷红茶真正开始扬名英国,是在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带去的几箱武夷红茶作为嫁妆之时。从此,喝红茶成了英皇室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凯瑟琳皇后的推崇,饮用红茶被引入贵族阶层,随后在英国上流社会流行。发源于英国的以茶为媒介的“下午茶”、“茶话会”,也是当年贵族邀请宾朋品尝红茶的聚会并逐渐演绎成盛行于今日世界各地的社交风尚。

红茶的流行,在一定历史阶段是名符其实的“红颜祸水”“血色魔液”,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与世界的动荡。欧洲大陆对武夷红茶的温文尔雅的喜好,很快演变成了狂热追捧,并进一步引发了世界贸易与政治局势的剧烈动荡。由于饮茶风日盛,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荷兰人在茶叶贸易上的争端迅速升级,导致了两度的英荷海战。英国在海战中最终胜利,国际茶叶贸易便由英国垄断。

茶叶贸易给大清帝国带来巨大的财富,使世界上80%的白银都聚集在中国。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扭转这一巨大的贸易逆差局面,专门成立了“茶叶委员会”。一边从武夷山盗取茶叶种子与制茶技术在印度试种加工,一边生产大量鸦片倾销中国,以毒品换取茶叶。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除了赔银割地外,还被迫“五口通商”。当年五个通商口岸中福建就占了两个,即厦门和福州。英国人所以要求在福建开两个口岸,主要原因也是为更便捷地收购运输以武夷茶为代表的福建茶叶,其中红茶是他们的重要目标。

归去复来又沧桑

武夷山在鸦片战争前,茶叶就主要用于外销,并发源了两条著名的“万里茶路”。一是越过武夷山各关隘北上俄罗斯的陆上茶路,称为“恰克图茶路”;二是“独口通商”时期以水运为主的运往“广州十三行”的茶路,称为“广州茶路”。五口通商后,包括桐木红茶在内的武夷茶不再走上述“茶路”,而是下建溪入闽江出马尾直接漂运南洋远贩欧美。这一时期的武夷山茶业进入历史巅峰时期,无山不种茶。据史料记载,1853年红茶出口量才占总出口量的5.7%,至1860年增长到42%;到1880年福州输出茶叶达80.1万担,其中红茶占64万担。

武夷山大量产茶并出口,给旧崇安带来了巨大的财富。闽北清季有谚语:“金崇安,银浦城,铜延平,铁邵武,纸糊福州城,豆腐建宁府”。“金”“银”指的是富庶。五口通商后的茶叶生产与外贸,成就了一大批的武夷闽商。但物极必反,包括红茶在内的茶业在崇安的过度发展,也曾经给武夷山带来惨痛的生态灾难与战争荼毒,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肇始于桐木关的武夷红茶,在上个世纪“城头频换大王旗”的动荡年代因为茶路阻断,其生产、流通及消费进入了低谷,解放后曾一度绝产。但它却在异地他乡得到不断繁衍、创新,子又生子,孙又生孙,发展出了当今世界数十个红茶品种。

如今,在全世界特别是欧美国家,红茶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健康饮品,销量居各类饮料前茅。武夷山红茶在沉寂了百年后,也焕发了重生新机。武夷山(桐木)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古代茶园被陆续垦复,家家户户,竞制红茶,并屡出新品。桐木关下的大峡谷,常年弥漫着酽酽的茶香。因偶然性发明与传播开的、由于外国人对它着迷入魔而被称为“魔鬼饮料”的红茶,在武夷山又迎来了第二次的出关与启航……

武夷山桐木关红茶是什么茶?


武夷山红茶是全发酵红茶,主要出产自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桐木关位于福建省的最北端,地势是一个武夷山脉断裂垭口,桐木关断裂带,为我国著名断裂带之一,为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

武夷山桐木关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曾是英国皇室的御用红茶。武夷山桐木关红茶主要有正山小种红茶(小赤甘、大赤甘)及最近几年热门的桐木关红茶金骏眉、银骏眉,是武夷红茶的杰出品种,与半发酵乌龙茶类的武夷岩茶是武夷山茶叶的两大支柱茶叶品种.正山小种与桐木关

“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正山”指的是桐木关及与桐木关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统称“正山小种”,“正山”既指正确正宗的意义,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

经过精心采摘制作的成品茶,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润,冲水后汤色艳红,经久耐泡,滋味醇厚,似桂元汤味,气味芬芳浓烈,以醇馥的烟香和桂元汤、蜜枣味为其主要品质特色。如加入牛奶,茶香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甘甜爽口,别具风味。正山小种红茶非常适合于咖喱和肉的菜肴搭配。一位日本茶人曾说:这是一种让人爱憎分明的茶,只要有一次你喜欢上它,便永远不会放弃它。

桐木关红茶的制作经过十道工序:萎凋、揉捻,发酵、锅炒、复炒、复揉、筛分、干燥、拣剔、分级。经过精心采摘制作的成品茶色泽乌润,冲水后汤色艳红,经久耐泡,滋味醇厚,似桂园汤味,气味芬芳浓烈,夹带松香,如果加入牛奶,茶香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甘甜爽口,别具风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