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的起源与品种

发布时间 : 2019-11-12
绿茶与红茶的品种 斯里兰卡红茶起源 红茶品种

绿茶与红茶的品种。

欢迎大家来到茶经网,本文为大家带来的是“红茶的起源与品种”的精彩内容,希望丰富的“红茶的起源与品种”知识能够对各位茶友提供一些帮助,让大家更加的了解茶知识!

红茶的文化要从红茶的起源开始说起。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是茶文化当中的主要茶品。红茶的产地主要有中国、斯里兰卡、印度、肯亚、印度尼西亚等。

红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生产出来的;比绿茶多了一个发酵的过程。发酵是指茶叶在空气中氧化,发酵作用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单宁酸减少,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和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芳香物质。因此,红茶的茶叶呈黑色,或黑色中参杂着嫩芽的橙黄色;茶汤呈深红色;香气扑鼻;由于少了苦涩味,因而味道更香甜、醇厚。

红茶与绿茶不同,绿茶会随着时间而失去味道,但红茶能够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而味道不变,因此能适应长途运输。这也许是红茶传到西方的关键原因之一。

在中国,红茶可分为

小种红茶:包括正山小种及外山小种。

工夫红茶:包括滇红工夫、坦洋工夫红茶、祁门工夫红茶、白琳工夫红茶。

红碎茶

小种红茶当中最知名的是正山小种(也称拉普山小种)。而工夫红茶是从小种红茶演变而来的。

世界上有很多知名的红茶,单一的红茶是以茶的产地命名的,如阿萨姆红茶产于印度阿萨姆邦。世界上的名茶主要包括:

阿萨姆红茶(印度:阿萨姆邦)

大吉岭红茶(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大吉岭)

锡兰高地红茶(斯里兰卡)

尼尔吉利红茶(印度:尼尔吉利邦及泰米尔纳德邦)

台茶8号、台茶18号、台茶21号红茶(台湾南投县鱼池乡)

蜜香红茶-台湾

祁门红茶(中国)

南亚红茶中,以印度西孟加拉的大吉岭红茶最为上等。另外,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的品质也相当优秀。最好的锡兰红茶,冲泡出来的茶色是深红色的。在西方茶文化中,通常在红茶内加入砂糖或奶一起饮用,但中国人喝红茶时则因传统习惯影响,而认为喝茶不该加糖。

中国是红茶的原产地,中国知名名茶有:

正山小种-福建

闽红(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福建

祁红-安徽

滇红-云南

英德红茶-广东

除了单一品种的红茶以外,还有混合调配茶(blendedtea)和混合调味茶(flavouredtea)。混合茶是把不同品种红茶的搭配起来制成的。

混合调味茶是在红茶中加入水果、花、香草的香味制成的,如加入了佛手柑香味的英国的伯爵茶,加入了荔枝香味的中国岭南的荔枝红茶等等。混合调配茶则是将不同产区的茶叶为基础混合调配出的独特风味的茶。最知名、历史悠久的混合调配茶为英国早餐茶,各个品牌之口味有不同,适合搭配牛奶。

红茶早在明朝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大约至今十六个世纪之前的福建省武夷山桐木关地区就有所产生,那是不叫红茶而称为正山小种。经过历史长河不断的演变发展现金红茶已经红遍全世界每个角落,成为世界性的茶叶饮品,红茶在每年茶叶销售量中占据百分之七十。

红茶也与绿茶及其他茶叶有所不同,虽然他们采摘的茶树与品种归根来说基本不同,但是其采摘及制作过程中的工艺技术的不同,继而造就出今世的红茶文化盛世。

cy316.COM精选阅读

红茶的历史起源,红茶起源简介


红茶是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它最初被称为“红茶”。随着时间的发展,它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红茶。因此,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红茶,下面的小系列将介绍红茶的历史渊源。

红茶的起源时间

祁门在清朝光绪年间没有生产红茶,但是绿茶很丰富。但是到了1875年,于干臣辞去了在福建的职务,回到自己的祖国做生意。当时,由于绿茶销量不佳,红茶销量最好,东至县开设了红茶店,祁门和舍里也设立了分店,模仿“洪敏”。这是“祁宏”的开始。

红茶的起源

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由绿茶和白茶的制备演变而来。大约1610年(也称为1650年左右),武夷山南麓的兴村是小种红茶的集散地,起源于桐木关山,从兴村到江西边境海拔1000米。

红茶的起源

红茶产于清朝道光后期,据说与当时占领福建省崇安县的军队有关。红茶是错误制造的。

据说当时一支军队占领了福建省崇安县的一个茶园。这些游行和战斗的粗野的人在哪里知道如何珍惜茶?刚刚从茶园采集的新鲜茶叶实际上被他们用来铺床。

军队离开后,茶叶厂的老板发现清茶由于积压而发酵,变成黑色,并散发出特殊的香气。因此,茶工厂的老板决定将发酵茶烘干并销往国外。因为中国人懂茶,所以当时不可能买到这些发酵变黑的茶叶,而在国外很少有人真正懂茶。

茶厂老板的这种行为当时被认为是牟取暴利,但他无意中创造了红茶。结果,我没想到这些茶叶引起了外国人的强烈兴趣,并在欧洲市场销售良好。

结果,茶叶厂的老板依法加工茶叶,并不断改进,从而使红茶逐渐在世界各地流行。

清朝光绪年间,安徽黟县人于干臣被免职,并返回原籍。看到红茶的畅销,他在安徽省志德县(今东至县)模仿红茶。第二年,他在祁门的李口开了一家茶馆,生产和销售红茶。因此,他有“祁门红茶”,这是红茶的起源。

红茶生产技术

1.采摘

鲜叶的接受和管理鲜叶的质量由鲜叶的嫩度、均匀度、透明度和新鲜度决定。鲜叶的接受意味着鲜叶的价格是根据上述四个方面来确定的。

2.干枯

萎凋可分为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自然萎凋(Natural萎凋)是将新鲜茶叶放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是很强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后,新鲜茶叶失去一定量的水分,变得萎凋萎凋。

3.旋转

揉捻的作用是使茶叶初步形成,同时提高茶叶的色、香、味的浓度,并通过破坏叶细胞促进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为下一次发酵做准备。

4.发酵

红茶发酵过程的实质是使茶叶中原本无色的多酚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红色氧化聚合物——红茶色素。红茶色素的一部分可以溶解在水中,从而形成红茶汤,而另一部分保留在叶子中,形成红叶底部。

5.把…弄干

发酵后,绿茶需要高温烘烤,快速蒸发水分,固定茶叶形状。同时,红茶特有的高沸点芳香物质也保留在茶叶中,形成红茶特有的醇香口感。

总而言之,红茶起源于中国。中国是红茶的发源地。世界上最早的红茶是中国明代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的,被称为“正山族”。武夷山市慕童村的江氏家族是一个产自郑山的小品种红茶的茶家族。它有400多年的历史。

红茶的起源与发展,红茶的鼻祖在中国!


红茶创制时称为“乌茶”。英文为Black?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很多人都喝过红茶,但你对红茶的起源与发展了解有多少呢?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

中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国,是红茶的发祥地。但国人中,知道中国为世界红茶发源地的并不多;知道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红茶为世界红茶鼻祖的国人更是凤毛麟角。中国武夷山市的桐木关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产自武夷山市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之鼻祖。

正山小种红茶迄今已有约400年的历史。它大约产生于中国明朝后期,确切的时期至今没有得到考证。但从正山小种红茶世家――武夷山桐木关江氏传人的家族族谱的记载与按照茶叶生产技术发展的推断以及从部分资料的记载中,可以确定正山小种红茶产生于这个时期。

武夷山市桐木关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其家族世代掌握茶叶加工技术。在江氏家族内,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正山小种红茶产生的说法:大约在明朝后期某年采茶季节,有一北方军队路过桐木关庙湾,夜晚驻扎在当地的木制茶叶加工地点,睡在了茶叶青叶上。待到天明军队离开后,茶叶青叶已经变软发红,而且带黏性。江氏族人非常着急,为了尽量挽回损失,族人决定把已经变软的茶叶搓揉成条,并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的枯萎材块作为燃料来烘干已经带黏性的茶青。

待到茶叶烘干后,原来红绿相伴的茶叶变的乌黑发亮,并且带有一股松脂的香气。可是烘干好的茶叶在当地并没有人愿意买,于是江氏族人把这种烘过的茶叶挑到45公里外的星村,期望能尽可能地挽回些损失。令人没有想到的时是,当第二年的制茶季节将来临时,有人竟然愿意出高于原来茶叶几倍的价格来收购这种乌黑并且带松脂香味的茶叶,并且付了现款。之后,在高价格的驱动下,这种乌黑、带有松脂香味的茶叶越做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兴旺,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广。

江氏族人根据这种茶叶的颜色,称其为“乌茶”,在方言中,乌是黑的意思。后来为了与桐木关外冒充这种红茶的茶叶相区别,江氏族人称其为“正山小种红茶”,“正山”即为真正的高山上的茶,“正宗”的意思。这种乌黑带有松脂香味的茶叶就是红茶的鼻祖――正山小种红茶。

红茶传入欧洲

正山小种红茶最早于1610年流入欧洲。1662年,当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里面有几箱中国的正山小种红茶。从此,红茶被带入英国宫廷,喝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早期的英国伦敦茶叶市场中,也只由出售正山小种红茶,并且价格异常得昂贵,唯有豪门富室方能饮用,正山小种红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不可缺少的饮料。英国人挚爱红茶,渐渐地把饮用红茶演变成一种高尚华美的红茶文化,并把它推广到了全世界。

需要说明的是,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红茶产生后,因其卓越的品质,迅速被欧洲人接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一直占据中国出口茶叶的主导地位,成为中国优质茶叶的代表。经营正山小种红茶的商人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是武夷山桐木关方圆只有几百公里,致使正宗的正山小种红茶的产量非常有限,而它的市场却在不断的拓展。在高厚利润的驱使下,部分茶叶生产者开始仿制正山小种红茶,其中关键的工序就是用马尾松的材块对发酵后的青叶进行烘焙。虽然青叶不是正宗的“正山――桐木关”所产,但味道与正宗正山小种红茶有相似之处。因此也被急需正山小种红茶的欧洲市场所接受。

武夷山桐木关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鼻祖。茶叶泰斗张天福先生在2001年回到久别的武夷山桐木关时,亲手为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核心区――桐木关庙湾题词“正山小种发源地”,为正山小种红茶世家第二十四代传人――江元勋先生题词“茶叶世家”。在张天福老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与支持下,正山小种红茶的生产2000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正山小种红茶作为中国历史名茶的代表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再展魅力,重现辉煌!

英德红茶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英德地处南亚热带过渡地区,是全国优质的茶叶商品生产区域和全国20个大型的茶叶商品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著名的“红茶之乡”。在国内外,只要人们一提起茶,便会把茶与英德联系在一起。哪么,英德茶叶生产和饮用始于何时?现代英德茶业发展有何成就?所取得成就其发展动力是什么?本人从事茶叶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40余年,对英德茶叶产饮历史作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对现代英德茶业发展的成就和动力亦较为了解。为此,特撰写此文为英德茶业留下一些参考资料。

一、英德茶叶产饮历史于何时

据英德考古发现表明,英德在10万年前或更早年代就已有人类活动,7千年至1万年2千年间不但开始训化饲养食草类动物和制作粗陶,而且已经开始栽培水稻,它说明英德先民们 已从采集渔猎经济转变为锄耕农业经济时期,原始农业已经开始了。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显示,中国西南部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而巴蜀是中国茶业与茶文化的摇篮。秦汉统一中国以后,茶业随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强,尤其是茶的种植、加工、饮用习俗首先向东部和南部渐次传播开来,在秦汉统一中国不久,茶的栽培、加工、饮用习俗就由巴蜀传播到湘、粤、赣毗邻地区。据《岭南古邑——英德》记载:西汉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英德境内,置浈阳、浛二县,隶属桂阳郡。其后,中原大批军政文职人员进入英德,他们在进入英德同时,带来了中原的文化、习俗和农业技术。据《英德县人民政府志》记载:公元前111年中原人茨充任桂阳太守时,获悉当地乡民不懂种植桑麻,不知织布缝衣、做鞋,便教民种桑养蚕和种植麻等来织布缝衣做鞋,把中原文化、习俗和农业技术传播给英德先民。东汉时,英德属荆州政区,中原的文化、习俗和农业技术已在这里广泛传播,深入到千家万户,那时英德人可能已开始饮用一种药用植物代用茶——苦丁茶。据《桐君录》记载:“南方有瓜卢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通夜不眠。……而交广重,客来先设,乃加茸。”《英德县志》记载:“登,一名皋卢,产观音山。叶大如掌,以片叶入壶,色味俱足,多反苦涩,治咽喉之症。”据湖南农业大学陈兴琰教授考证,瓜卢即皋卢,为现今苦丁茶。本人亦曾引证大量史料证明,瓜卢即现今苦丁茶。苦丁茶为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植物学名为Iiex kudingcha C J Tseng,其产品为茶药两用植物代用茶。据调查,英德市现有百年以上大苦丁茶树178株,占目前全国已发现苦丁茶大树资源的2/3,并经专家们审定为优良品种。全国目前已发现4个品种9个系,即英德种木朗品系、宝晶宫品系、望埠品系、参味品系、大埔品系、浸潭品系等7个系和海南种保亭品系、广西大新品系、龙州品系等。茶叶界不少学者认为《桐君录》成书于东汉,但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朱自振研究员认为应在南北朝。因此,英德至迟在南北朝就已开始饮用苦丁茶了。

那么,英德茶业生产饮用茶叶又始于何时?据中国农业学院茶叶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等编著的《世界茶业100年》称,英德茶业始于唐代,是唐代韶州三个产茶县之一,是宋元时期广东11个产茶县之一,到明代是广东27个产茶县之一,到鸦片战争前是广东省70个产茶县之一,是鸦片战争后广东84个产茶县之一。据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茶圣陆羽著《茶经·八之出》中记载:“岭南,生福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说明韶州于唐代就已产茶,而且品质优良,与《世界茶业100年》中的研究吻合。《英德县志·物产篇·茶类》中记载:“若中隅西华山茶相传六祖手植。”六祖,名慧能,生于638年,卒于713年,为唐代名僧,禅宗南派创始人,佛教史上称为禅宗六祖。他于唐仪凤二年到广东曲江县南华寺传经,著有《六祖法宝坛经》,成为禅宗的“宗经”。英德西华山建有寺庙,离南华寺只有几十公里,六祖到西华山植茶符合佛僧在寺庙附近种茶的史实。

《衡州图经》记载:“茶陵者,所谓山谷生茶茗也。”据广东省农业厅方金福高工考证,广东于西汉以前就已产茶用茶,西汉末年己有少量茶叶销往南洋诸国,而广东人工种茶则始于南朝梁武帝时期。据查,现今英德前身之一的浛洸县,曾于公元507年置衡州,《衡州图经》所载是指衡州地区的山谷里已栽植茶树。另据《英州众乐亭记》记载:“唐人元杰偕寺僧智捷,开东岭洞谷为名并序,刻绝壁间。涵晖谷、陵烟嶂、飞霞岭、岛、煮茗台、寒翠亭,皆唐人遗迹。”众乐亭建在英德市区南郊风景胜地南山,为英州知州方希觉于宋绍圣元年建成,《英州众乐亭记》由宋英州州守李修撰文刻于南山摩崖。元杰,字长夫,河南人,其兄元昭肃于唐元和十一年任浈阳县令,元杰偕寺僧智捷探访其兄,游南山果业寺,撰文《浈阳果业寺开东岭洞谷铭》,并刻于南山摩崖,《英州众乐亭记》所记述的就是这一件事。《英州众乐亭记》中记载的涵晖谷、煮茗台等六景均为唐代南山风景景观。煮茗台建筑在南山北山腰,为游人登山途中煮茗饮茶的地方。而在众乐亭左侧约6米处的崖壁上镌刻有唐人元杰手书的“煮茗台”三个字,每个字24厘米见方,直书楷体阴刻,在石刻“煮茗台”三个字的左下侧镌刻着南宋高宗建炎三年时任英州知州汪任以“煮茗台”为题的题诗一首:“石梯千级杖藜行,行到山腰足暂停。漩汲灵泉煮佳茗,渴心滋润困魔醒。”公元1097年,左朝奉大夫新提点两浙路刑事朱伯虎在游南山至煮茗台煮茗饮茶时,对煮茗台赞不绝口,诗兴大发,赋诗一首:“松竹萧森水石闲,亭台高下耸层峦。环观叠幛千重碧,俯瞰澄江万顷寒。佳景直宜南国诧,画图堪与北人看。使君贤雅强行乐,皆向东山羡谢安。”从以上两首诗中我们可以描绘出当时煮茗台周边是溪流潺潺,泉水甘洌,树木葱茏,翠竹繁茂,花草飘香,鸟蝉齐鸣,风景幽雅的风景胜地中品茗的好地方。在这种环境之下,真可以使叹茶之人进入“尘心为之洁,浊目为之清,愚思为之朗,胸廓为之开,烦恼困惑被融释”的境界,怎么不使人为之陶醉呢?宋诗中的“南国诧”,“诧”是古代茶的别名,“羡谢安”,谢安是晋时卫将军,特别钟爱饮茶。诗中反映了当时英德已十分普及饮茶。宋仁宗时期著名文学家梅尧臣在任英州别驾时曾以《山茶》为题赋诗一首:“南国有嘉树,华茗玉杯。曾无冬春致,常冒雪霜开”。南宋英州知州汪任在《南山六十韵并小序》一诗中叙述右丞蔡公:“于此或煮茗,江心汲澄澜。”明人孙钰在《寒翠亭》一诗中有:“嶂暗翠微排两阵,茗留香积憩禅居”。王大用亦有:“山中日月闲花鸟,洞里乾坤辞玉壶”诗句;清人张人和亦有“煮茗涵晖谷,鸣弦众乐亭”诗句;杨照亦有“壶中长日月,槛外集帆墙。始识山川美,临风瓣香”诗句;龚百朋的“品泉宜静夜,茗碗更谁同”诗句;袁树的“方将定心魂,煮茗邀侪友”诗句;以及周华林的“煎茶行院供谈笑,耿耿园林晕画栏”等茶与茶文化诗句,反映了当时英德人饮茶之风十分兴盛。

《英德县志》还记载:“赤朱山茶、石莲乡蓝山茶、阿婆嶂岭茶、溪头乡黄岭茶、鹤子乡浮云山茶皆奇品……又有名葫芦茶,丛生,茎小而长,叶尖如指,能消暑解毒,治小儿疥疮。”《英德县续志》又记载:“茶产罗坑、大埔、乌泥坑者,色古味醇,如朴茂之士,真性自然殊俗。其余黄金山、水边、黎洞、黄寨等处所产远不为逮。……..五朗嶂产茶,气味清绝。观音山,旧名,亦产茶。”还说:“近闻闽客在近地乌泥坑教人制造绿茶,矫揉造作,殊失本来面目。”《重修英德县志》记载有贡茶数量:“叶茶七十斤七两,国朝,芽茶一十四斤五两。”从以上史料可知,英德至清代时茶业生产仍十分兴盛,而且产地众多、品质优良,还出贡茶呢!以上史料还印证了《世界茶业100年》中英德茶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广东茶业生产中的位置。

客家擂茶与擂茶粥起源于汉代湘粤赣边区,至今仍在广大客家民系中流传,它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一颗活化石,也是我国茶文化中一朵奇葩。流行于英德客家人中饮用擂茶和食用擂茶粥的习俗,反映了古代饮食遗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德悠久的饮茶史。目前,英德茶趣园把品饮擂茶与食用擂茶粥作为饮食文化和茶文化传统介绍给广大游客,使游客在品饮擂茶和食用擂茶粥时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了游客们的喜爱,广东电视台还把它拍摄成电视资料片。

综上所述,英德茶叶产饮历史应始于南北朝,而唐代英德茶业生产已有一定规模,饮茶之风已很普及,宋元明清长盛不衰。

二、现代英德茶业发展成就

(一)发展概况

从清末至民国,英德茶叶生产处于低潮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茶园面积只有42.66公颂,产量仅3000公斤。1949年10月9日英德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开发荒坡地已成为新的热潮。此时国家在英德兴办了一批国营农场,农场创办初期主要种植玉米、花生、甘蔗、木薯、黄烟等经济作物,由于这些作物大多种植在新开发的荒坡上,土壤肥力低,大部分生长不良,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确定了“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方针,广东省人民政府亦及时提出了“大力发展茶业”的方针,无偿投资垦复和新建茶园,兴办茶厂。1952年中南局农林部从云南调入小量云南大叶种茶子分别在鹤山县和华南农学院栽种,表现良好。随后以广东省农业厅副总技师罗溥鍒教授等一批茶叶专家先后考察了英德众多坡地后认为,英德极为适宜发展茶叶生产。1955年广东省农业厅从云南调来云南大叶种茶籽在英德新生联合企业公司试种大叶茶成功,三年间共发展茶园856公颂。在此同时,茶叶科技工作者又在茶叶加工上进行了艰苦探索,1959年试制成功“英德红茶”。由于“英红”品质优异,风格独特,得到了国内外茶业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它展示了英德发展茶业生产的广阔前景。1964年英德红茶出口英国,享誉英伦,随后出口欧美各国市场。1959年省农业厅、公安厅联合投资在英德坑口咀组建了广东省茶叶试验站,开展了茶树品种选育、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树病防治,茶叶土化、生化、气象等方面研究,并在引进大叶品种及其栽培技术、红碎茶工艺技术等研究成果较为突出。1963年广东省委、韶关地委根据英德实际,指示英德县委主攻大片荒坡地,大力发展茶叶生产。1964年英德县各公社开始大面积种茶,当年发展新茶园937公颂。1966年英德被广东省外贸局定为广东省茶叶出口生产基地,农民种茶积极性更加高涨,至1971年发展新茶园达到第一次高峰,茶园面积达到3900公颂,总产达到2611.8吨。1974年英德被列为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因而再一次掀起种茶高潮,至1977年茶园面积达到4454.8公颂,而产量至1985年达到3168.15吨。1986年12月国家5部委批准英德为“国家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英德第三次掀起了种茶高潮,至1990年茶园面积达到5544公颂,茶叶产量达到4375吨,这是英德茶叶生产辉煌的年份。

随后由于茶叶生产经营体制的转变与外贸经营机制的改革,茶园被下放给村或家庭或承包给私人生产经营,而外贸茶叶收购计划被取消,一向以集约规模经营的茶场改变为分散生产经营,一向以生产出口红碎茶为主渠道的英德茶区只得转产绿茶和其它茶类。这一时期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下降,特别是国营茶场亏损严重,茶叶生产经营积极性严重伤,茶叶面积和茶叶产量连年下降,至1995年底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别下降至3875.73公颂和3599吨;至2000年底茶园面积下降至2326公颂,产量跌至2479吨。为扭转下滑的被动局面,英德市委、市政府已制定以改造老茶园与发展高香型新茶园为重点,采用嫁接与改植换种相结合的农艺技术措施,发展高香型茶树良种,促进茶园整体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建所在英德市的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为适应新时期茶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大力选育和推广优良茶树新品种,更新改造老茶园,发展无性系新良种茶园,另一方面创制了以英红九号为主要品牌的众多茶叶新品种,在创名牌与品牌上下功夫,大大提高了茶叶的经济效益,为振兴英德茶业作出了榜样。市茶树良种场、英华茶场、英红华侨茶场以及我市部分农户也纷纷建立无性系优良品种新茶园。同时,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名牌闯市场,以科技创效益,以产业化为保证,达到英德茶叶的高产高质高效低耗的生产经营目的,为再创英德茶业的辉煌进行不懈努力,振兴英德茶业露出了曙光。

(二)资源丰富的优良茶树品种

英德茶区已选育出高产高质高效低耗型红茶良种英红一号、英红九号和花香型红茶品种秀红、五岭红以及黄叶水仙、黑叶水仙、英洲一号、白毛二号等和引进繁育黄枝香、玉兰香、米兰香、茉莉香、桂花香、姜花香、山茄香、肉桂香、桃仁香、通天香等10大香型单枞系列以及金萱、翠玉、白叶单枞、黄、八仙茶、梅占、上梅洲、乐昌白毛、凌云白毫、福云6号、阿萨姆、越南大叶、云南大叶、凤凰水仙等40余个具有英德特色、高产高质高效低耗、制优率高、市场前景好的优良品种,而茶树品种资源圃保存的茶树种质资源500余份,它为英德实现多茶类生产经营结构和优良的茶叶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多彩的茶类生产结构,品质优良的茶叶品质

经“八五”至“九五”期间的茶类生产结构的调整,英德已初步形成了以生产名优红绿茶为主,名优青茶、白茶、黄茶、黑茶、花茶为辅,名优苦丁茶、野菊花、野藤茶、保健茶、液体茶、荔枝红茶、袋泡茶、茶多酚、茶色素、咖啡碱、保鲜剂、除臭剂等多茶类一起上,初加工、深加工全面发展,具有英德特色的茶叶生产经营新格局。

英德红茶为英德茶区主要茶类,主要生产碎红、条红、金毫红茶、英红九号、乌龙红茶、秀红、苦丁红茶、荔枝红茶和袋泡红茶等主要品种。英德红茶以“浓强鲜爽香”品质特点而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世界上饮用红茶数量多,茶叶品质优而著称的英国选为“皇室用茶”。英德红茶自1959年创制以来,其优良品质一直被人们所称颂,它被茶界誉为“后起之秀”,与祁红、滇红等被列为中国三大出口红茶。英红自1980年参加各种评比活动以来至1997年底已38次,获得国际、国家、部、省的金质、银质、优质、名茶奖;近年新创金毫红茶被称为“金美人”,亦5次被评为广东省名茶。特级、一级英德荔枝红茶近几年还出口日本国。

英德绿茶是仅次于英德红茶的又一大宗茶类,现有大叶绿茶、高香绿茶、银毫绿茶、绒螺、毛尖、毛峰、雨花茶、碧螺春、清明碧绿、袋泡绿茶等品种,英德绿茶因采用优良的茶树品种,科学的加工工艺技术,形成独特的品质风格,产品14次获得国家、部、省的多种奖励而畅销国内外市场。新创银毫绿茶被称为“白玉仙子”,并以其满披白毫,滋味醇香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成为大叶种绿茶姣姣者,多次被评为广东省优质产品。新创高香翠玉绿茶以其外形紧秀,内质花果香突出且高长而深受日本和国内消费者的欢迎。而近年创制的绒螺、银毫、金毫、毛尖、雨花茶更受顾客青睐。

英德青茶为英德近几年引进一批高香型茶树良种而生产的新茶类,现主要有单枞、黄金桂、金萱、翠玉、岩背乌龙、英州一号、英德香茶、苦丁乌茶、灵芝乌龙、胶股兰乌龙、降脂乌龙、润喉乌龙、鸿雁乌龙、袋泡乌龙、品常春乌龙茶等品种花色。英德青茶以其浓郁的自然花香而崭露头角,1996年首次参评就一举夺魁,被评为广东省优质茶。1997年春节前推出的礼品茶—英德香茶—上市就受到消费者欢迎,展示了英德发展乌龙茶的前景,打破了英德不能生产乌龙茶的断言。

英德白茶主要有白牡丹和寿眉两个品种,主要销往港澳台。英德白牡丹外形芽叶完整,芽毫银白,叶张完整垂卷,色泽灰绿带黄;内质香气显毫香浓鲜或显清茶香,滋味鲜醇甘爽,汤色浅黄或杏黄淡亮,叶底黄红明亮。英德寿眉外形叶张完整,形态自然,色泽灰绿黄,香气清鲜纯正,滋味清甘鲜醇,汤色浅黄淡亮,叶底黄明。

英德黄茶为大叶青茶,主供出口,是制作高级出口普洱茶的优质原料。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肥壮显毫,芽叶完整,色泽青润;内质香气清鲜纯正,滋味浓醇回甘,汤色深黄或橙黄明亮,叶底淡黄柔软。

英德黑茶主要有普洱茶和茯砖茶两个品种,普洱茶为陈香型条形茶,主供出口和内销,加入菊花称菊普,品饮时既有茶的陈香又有花的鲜灵味。茯砖茶为边销茶,以发花优良而著称。

英德苦丁茶系采用冬青科冬青属苦丁种植物的幼嫩芽叶为原料制成的条形茶。现有袋装、盒装、袋泡装纯苦丁和加入茶或中药的苦丁保健茶以及苦丁含片,苦丁冲剂、瓶装茶水等。英德苦丁茶品质特点是条形茶条索紧结粗壮,重实均匀、叶张完整,色泽乌黑油润或绿润。内质香气清鲜,滋味浓厚鲜爽,具“参味”,饮后先苦后甘,甘甜凉爽,回甘持久,汤色淡黄或淡绿清澈,叶底深绿明亮;是一种茶药两用植物代用茶,对防治高血压、肥胖症和咽喉肿痛等有良效,是中国目前优质的苦丁茶品种。

英德野菊花茶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野黄菊的花,经选花、晾晒、蒸花、干燥、精选等加工工艺加工而成为商品花。英德野菊花花朵完整、无杂质、花色金黄鲜艳、香气清香浓郁、滋味微苦、回甘,水分含量在5%以下,是一种具有镇静除烦、散风清热、解除疮毒、平肝明目、祛痰镇咳、理气止血、消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的野生植物代用茶。英德市野菊花资源丰富,目前年加工产量30吨左右作为商品销售。今后可利用英德丰富的野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英德野藤茶又称白茶、瘌痢茶,属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葡萄多年生藤本植物,开发利用主要为其幼嫩茎叶。英德野藤茶在民间饮用历史悠久,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润喉利肺的藤本植物代用茶。英德市野藤茶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目前,英德市大多以白茶商品进行销售,年产量20吨左右。

近几年英德还利用低档茶和茶副产品生产茶多酚、保鲜剂、除臭剂和利用茶子榨油、生产洗发剂等,今后还应在茶叶及其副产品的深加工上下功夫,从整体上提高茶业经济效益。

(四)茶园建设与茶区分布具有现代特点

英德茶区按照“统一规划、连片集中、分户或茶队种植管理、集中加工销售”的原则发展茶叶生产。茶园建设实行“系统工程,长远考虑;综合规划,合理布局;陡坡造林,缓坡种茶;道路纵横,沟渠成网;路沟相通,纵横有序;园地建设,连片集中;茶行平行,保持水土;茶果间作,改善品质;深垦茶沟,施足基肥,良种壮苗,规格种植;密植矮化,科学管理;速成丰产,优质高效”的措施,从而创建了一批高产高质高效低耗的现代茶园。

英德茶园分布在27个镇,但主要集中在英中与英东。目前全市有一个省级茶叶研究所、8个国营、27个镇办、115个管理区办,6000余个家庭办茶场,分为英东、英中、英西北、英西南4个茶区:较具规模的有英红、省茶科所、红星、英华、黄陂、军马、沙农、茶良、茶果、大湾、青坑、石牯塘、石灰铺、岩背、白沙、桥头、鱼湾等茶场。

(五)茶叶加工能力超过5000吨

为适应茶叶生产的发展,随着新茶园的建立和茶园的投产,各国营茶场、各镇(公社)茶场先后建立了年产红碎茶250吨以上的大中型茶厂8座,年产红绿茶25吨以上、250吨以下中型茶厂10座,年产红绿茶25吨以下的小型茶厂4座;拥有初制、精制、小包装、深加工等各种茶机1000余台,年生产能力超过5000吨,目前较具规模的茶厂有红旗、红桥、红卫、红光、红星、黄陂、军马、茶科所、英德、英华、茶良、茶果、大湾、青坑、石牯塘、石灰铺、岩背等茶厂。英红红旗茶厂于1986年实现初制机械联装,1988年又实现精制机械联装;英华茶厂1996年实现杀青工序连续机械化:1999年省茶科所实现燃油杀青并建立名优茶、保健茶加工车间,增加了生产量,降低了生产品成本,提高了品质,增长了经济效益。

(六)茶叶科研、服务、贸易机构健全,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英德茶业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茶区。为适应英德茶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了一整套茶叶科研、服务、贸易机构。

广东省农业院茶叶研究所为省级科研机构,建所在英德,创办于1959年,前身为“广东省英德茶叶试验站”,1965年3月改建为“中南茶叶科学研究所”,1973年10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把该所划归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领导,并更名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该所创建40年来取得了科研成果35项,国家专利3项,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及技术项目总结,为英德茶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英德市茶叶局创办于1965年4月,为市人民政府茶叶业务技术管理职能部门,随着英德茶叶生产经济技术的发展,先后建立了茶叶公司、茶叶技术推广服务站、茶叶经济技术开发中心、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茶叶发展公司、香茶开发有限公司、茶厂等单位,开展茶叶应用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新产品开发、高新科技实施、茶叶加工、贸易、茶树良种繁育、示范、茶叶生产资料的组织供应等,成为英德市茶业生产的中坚力量。

英德市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其前身为英德县茶叶局创办的茶树苗圃场,体制多次变更,直至1987年1月才又物归原主,由茶果场划归回茶叶局管辖,1994年3月英德撤县设市更名为现名。该场现由国家农业部定点,广东省农业厅与英德市人民政府合办,是一个以茶树良种繁育、试验、示范、推广为主要任务的科研事业单位。目前已建立品种园、母本园、示范园、试验园、苗圃园、生产园等15公顷,拥有国内外茶树良种40余个,苗木繁育能力300万株。1998年5月又与市茶叶局、旅游局联合开办了全国第一家旅游观光茶园—茶趣园。

英德市还建立了茶叶进出口公司,茶叶公司和茶叶贸易类公司10余家,茶叶门市铺遍及城乡各地,形成了强大的茶叶销售网络。

英德市现有茶机厂2间,可制造红茶、绿茶、乌龙茶、袋泡茶等茶类大中小型系列茶机,不少机种为国内首创,转子机系列产品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这两间茶机厂为英德茶叶扬名中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英德茶叶科研人员努力攻关,承担了各级科研项目和各项应用技术、实用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产品的研究,获得了近500项国际、国家、省、院、市、县的科研成果,为茶业的健康发展和走在前列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七)英德市茶文化方兴未艾,展示了英德茶业走向新世纪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九五”期间,我市一是确定以茶花为市花;二是设计塑注了一座“采茶姑娘”大型铜像,计划在英德火车站广场耸立,迎接各方客人到英德来领略“红茶之乡”的人情风貌;三是在新城区把一条道路命名为“茶园路”,在东城区将一条南北走向的大且长大道以纪念一位对英德茶叶情有独钟的南宋爱国诗人杨万里名字命名的“杨万里大道”,与西城区英洲大道以对应;四是兴建一座英德一流的“茶苑酒店”;五是计划兴建一座“南中国茶城”,茶城包括茶叶博物馆、旅游茶馆、百茶园、茶艺研究中心及茶叶一条街等;六是开辟中国第一家旅游观光茶园—茶趣园,近段时间在市区又开辟了英德第一家茶艺馆,在省茶科所坑口咀基地又开辟了茶叶世界,建立了广东省茶艺培训班,形成了观光、旅游、品茶、购茶一条龙服务的农业观光旅游农业;七是出版英德旅游文化系列丛书《英德茶叶》一书;八是茶叶旅游文化茶产品琳琅满目;九是饮茶、品茶之风已在广大城乡形成。客家茶文化、客家擂茶与擂茶粥文化得到进一步总结、提高推广。

三、现代英德茶业发展的动力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茶业生产。1958年毛主席在视察安徽省舒茶人民公社时就曾向全国人民发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周恩来总理在视察浙江龙井茶区时指出:“茶叶要多发展些”、“茶叶本身就是绿化,既美观,又是经济作物,再好也没有了。”李先念副总理曾作出批示:“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条件是好的。我想决不弱于印度,应当而且可以使茶叶生产大发展、大增产。”朱德委员长曾题词:“大力发展蚕桑、茶叶、水果生产,满足国内人民生活和出口需要。”华国锋任总理时曾指出:“茶叶生产要有个大发展,速度要加快”、“全国茶叶有个发展规划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对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全国茶叶生产大发展。

英德茶业生产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与支持。1965年10月,朱德委员长在视察广东返回北京途中,在英德站朱委员长乘坐的专列上接见了英德县委主要领导人时说:“陈老总嘱咐我转告英德同志,英德茶叶要加快发展,因为世界很需要,尤其是英国人很喜欢英德红茶。他还嘱咐我转告英德同志,一定要把英德茶叶搞上去,要搞出名堂来。”传达陈老总意见后,朱老总指示英德同志:“英红被外国人称为后起之秀,为我们的国家争了光,这是你们的功劳,连我们也争光嘛!你们呢?要把茶叶搞得好上加好。茶叶搞上去了,人民生活也改善了。再说,也莫让陈老总在国际友人面前为难嘛!你们要好好干,有什么困难请找省委,我已对他们说好,省委是很重视的。”

英德茶业生产的发展倾注了省、地、县各级领导的大量心血。当时任中南局书记的陶铸对英德茶业生产关怀备至,曾于1963年和1964年先后两次到英德视察。1963年来英德视察时指出:“种茶如摇钱树,采茶好比发工资。”指示英德“要把茶叶建成公园与花园。绿化好祖国南大门,要办好茶叶基地。”提出“英德第一步种茶10万亩”的发展规划。他亲自帮助英德解决种茶资金、茶种、技术力量等问题,还亲自给云南省委写信,打电话,请求对方支持英德茶种。1964年陶铸书记再次视察英德,陶书记视察了英德茶场大面积高产茶园样板后指示要提高茶叶单产、总产,创制优质红碎茶出口到国际茶叶市场才有竟争力,请你们进行研究。并提出“要把英德建成培养茶叶人才基地、茶叶科研基地、出口红茶生产基地。”要求英德一定要建成10万亩基地茶园。为达到上述要求,他指示成立“中南茶叶研究所”,兴办“广东茶叶技术学校”,将“新生联合企业公司”更名为“英德茶场”,还为这三个单位挥毫题名。陶书记两次视察英德,对推动英德茶业生产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987年—1988年英德建立国家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时,广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郭荣昌副书记亲临英德视察,对英德基地建设规模、年度发展规划、资金安排等作了许多重要指示,还亲自写信给云南西双版纳州州长,请求支援英德茶种,并经常过问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广东省人民政府贸工农生产体系领导小组积极帮助解决基地建设中的资金和困难,为英德建设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基地作出了贡献。

省外经委从其它款项中抽出200万元资金支持英德发展新茶园。韶关地委主要领导亲自带工作组到英德调查研究,拟订发展规划,帮助解决资金400万元。省财政厅、省科委、省外经委、省农委、省农业厅、省计委、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华南农业大学、省茶叶研究所以及清远市委、市政府、英德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单位都给予了鼎力支持,使英德茶叶基地建设如期进行。

国家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总站、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浙江农业大学等单位不少领导和茶叶专家如高鳞益、黄继仁、王达、程启坤、俞永明、姚国坤、白坤元、吴洵、李名君、虞富连、葛铁钧、杨亚军、阮建云、伍炳华、林智、庄晚芳、张堂恒、方辉遂等都曾前来英德视察、讲学、项目合作、检查工作等,为英德茶叶生产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引进、试种云南大叶种过程中,广东省农业厅副总技师罗溥鍒教授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深入英德茶区调查研究,采用营养杯育苗、茶园深耕施肥、茶树分段修剪、茶园间作遮阴树等技术措施,及时解决了育苗、茶树速成丰产、高产优质等问题,对英德茶业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还有省农业厅罗泽君副厅长,陈栋处长,方金福高农,黄雄美处长、郑如钦科长;华南农业大学陈国本、丁俊之、郭带英、王登良、郑永球、谢振伦、戴素贤、李斌、王汉生等教授专家以及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等都为英德茶业创立辉煌作出了贡献。

英德市各级党组织、政府、业务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是英德茶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市(县)委、政府在历次茶叶生产发展和基地建设中,制定政策,落实措施,组建班子,调配技术人员,解决资金、种苗、肥料、物资等,领导亲临第一线,指挥,出谋划策,身先士卒,高瞻远瞩,为英德茶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英德茶业科技工作者更是身先士卒,亲历亲为,象腊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为英德茶业健康顺利地发展,为英德茶业的辉煌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广大干部群众在茶叶生产第一线,出钱出力,流血流汗,艰苦奋斗,为英德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又为争取茶叶出口权,兴建茶文化硬件设施,振兴英德茶业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为英德茶业在新世纪更加辉煌奠定了基础。

英德茶叶生产的发展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曾先后有英国、美国、印度、前苏联、新西兰、加拿大、菲律宾、伊拉克、肯尼亚、澳大利亚、瑞士、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官员和茶叶专家前来参观、考察、指导,对提高英德茶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红茶的起源,红茶的鼻祖


红茶的起源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祁门红茶闻名天下,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处处留香,此外,从中国引种发展起来的印度、斯里兰卡的产地红茶也很有名。       

红茶的鼻祖

红茶创制时称为“乌茶”。英文为Black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预防疾病方面:红茶的抗菌力强,用红茶漱口可防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并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与高血压。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出口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50%左右,客户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销量最多的是埃及、苏丹、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巴基斯坦、英国及爱尔兰、加拿大、智利、德国、荷兰及东欧各国。

荔枝红茶的起源


荔枝红茶茶汤美味可口,冷热皆宜,是值得品饮的一款红茶佳品。常饮可以暖胃护胃、强健骨骼、提神消疲、助消化等,对身体的好处是很多的。那么,荔枝红茶的原产地在哪里呢?下面一起来了解看看。

荔枝红茶的起源

荔枝红茶属于红茶中的香料茶。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选用英德工夫茶,加入荔枝汁,采用科学的方法使红茶充分吸收荔枝汁的香气。形状又紧又薄,又黑又油,汤又红又亮,叶子又红又亮,荔枝香,味道又鲜又甜。它主要产于中国广东和福建的茶区。它是将种植在有机生态园的荔枝和红茶干燥而成。

荔枝红茶的酿造

中国传统的工夫茶饮用方法。应注意外观的紧实和细腻,内在品质芳香、色泽高、明亮醇厚。喝荔枝红茶注重其清香和醇厚的口感,所以通常是将3 ~ 5g红茶放入白瓷杯中,然后倒入沸水中冲泡,几分钟后,先闻其香味,然后观察其颜色,再品尝。一杯茶通常可以冲泡2-3次。

这种饮用方法要求饮茶者努力学习“品尝”这个词,慢慢地倒上饮料,小心地啜饮。在慢慢品味和欣赏的过程中,他可以品尝到茶的醇香,体会到喝茶的真正乐趣,使自己快乐、超然、自得,获得精神升华。

荔枝红茶的酿造方法

它经常在客人饭前饭后喝红茶时使用,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他们更喜欢用长喙铜锅煮红茶,或者用咖啡壶煮早茶。将茶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沸,然后倒入装有牛奶和糖的茶杯中,与大家分享。有些人还在桌子上放了一壶糖和一壶牛奶。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茶里加牛奶和糖。

饮酒注意事项

1、不要空腹喝酒

因为荔枝红茶能够代谢和消耗糖和脂肪,空腹喝茶容易导致醉酒(心悸、全身颤抖、头晕、四肢无力、胃部不适、因喝茶过多或过多而呕吐和饥饿)。

2、发烧不能喝茶

因为发烧的人体温很高,而荔枝红茶很暖和,含有大量咖啡因。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喝荔枝红茶,不仅对疾病没有好处,还会火上浇油,加重疾病。

3、缺血性贫血患者不能喝茶

因为荔枝红茶含有一种叫单宁酸的物质,它能与体内的铁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使疾病更加严重。

4.喝醉后不要喝茶

醉酒的人,体内酒精含量一定过高,刺激血管和心脏。荔枝红茶含有咖啡因,可以刺激神经中枢,从而加速体内血液流动,进一步增加心脏压力。

这里介绍这个内容。荔枝红茶应产于我国广东、福建两省的茶区,品质优良,内在品质丰富,饮用方便。但是,喝荔枝红茶时,要注意以上相关事项,正确合理地饮用。

红茶的历史起源


红茶,英文为Black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下面就跟随我来一起看看红茶的历史吧。

红茶的历史介绍: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正山小种红茶于1610年流入欧洲。1662年,当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里面有几箱中国的正山小种红茶。从此,红茶被带入英国宫廷,喝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早期的英国伦敦茶叶市场中,也只由出售正山小种红茶,并且价格异常得昂贵,唯有豪门富室方能饮用,正山小种红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不可缺少的饮料。

英国人挚爱红茶,渐渐地把饮用红茶演变成一种高尚华美的红茶文化,并把它推广到了全世界。

1689年,英国更在中国的福建省厦门市设置基地,大量收购中国茶叶。英国喝红茶比喝绿茶多,且又发展出其独特的红茶文化,均与上述历史事件有关。因为在厦门所收购的茶叶都是属于红茶类的半发酵茶——''武夷茶'',大量的武夷茶流入英国,取代了原有的绿茶市场,且很快成为西欧茶的主流。武夷茶色黑,故被称为''Blacktea''(直译为黑茶)。后来茶学家根据茶的制作方法和茶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武夷茶冲泡后红汤红叶,按其性质属于''红茶类''。但英国人的惯用称呼''Blacktea''却一直沿袭下来,用以指代''红茶''。

红茶的产区分布介绍:

主产地在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

国内

红茶的品种介绍:

祁红—产于安徽祁门、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

滇红—产于云南佛海、顺宁等地;

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

苏红—产于江苏宜兴;

越红产于浙江绍兴一代;

湖红—产于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

川红—产于四川马边、宜宾、高县等地;

英红—产于广东英德等地;

昭平红——产于广西昭平县;

其中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宁红工夫产于江西修水一带,是中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

世界

世界上红茶的品种很多,产地也很广,除中国以外,印度、东非、印尼、斯里兰卡也有类似的红碎茶生产。

红茶的栽培条件介绍:

适合茶树栽培的地域需要满足的条件:

(1)热带或亚热带;

(2)气温高的季节有足够的降水;

(3)弱酸性土壤;

(4)土壤的排水性良好。

在收获季节,在干燥的日子一日内温差较大能够够厚或具有芳香的优质茶叶。

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

中文学名红茶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纲双子叶植物亚纲原始花被目山茶科山茶分布区域东非,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起源中国福建武夷山,安徽、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朋友们了解了关于红茶的知识了吧!

工夫红茶的起源


工夫红茶的起源!潮州茶文化的名气,随着华侨的过洋谋生和近年的改革开放,越来越为国内外人士所公认并已享有盛誉,然工夫茶始于何时至今还不很明确。

福建出土茶具引发的思考几年前,福建省政和县石屯区松源村之东面卢塘山南坡曾出土过工夫茶具,系在南朝墓区出上的。考古编号为832号墓和833号墓,与此两号墓毗邻的831号南朝墓墓砖上有明确纪年,文日:“宋大明六年七月廿八日”,南朝宋大明六年当为公元462年。经专家鉴定,几座南朝墓的出土物年代属同期产物,该墓群前有政和——建瓯公路通过,再前方250米处是七星溪。扼古今水陆交通之枢纽、墓主身分未明。这几座砖室墓出土的陪葬品,均系青釉瓷质,有几件值得注意,一件是一个盘上托一个元宝,元宝实心,腰略收,壁两面及中间实心略凹下,两端翘起;另一件是九格盘,中间小圆心内三格,周环六格,与现今仍有生产的福建漆盘(春节糖果盒)一模一样,另两件就是工夫茶盅盘,有五盅盘与三盅盘两种,五盅工夫茶盘列号为M832:13,盘身浅薄,大平底较厚,口沿起子口,尖唇,盘直径19.8cm,通高连盅5.2cm(因系陪葬品,盅底与盘底粘住,故考古一般可量通高,分开量则茶盅为2.8cm,盘3.7cm),盅身、口均薄,敞口,与现今枫溪生产的四盅盘的状貌一模一样,只是盘稍大一点点。康熙与乾隆年间生产的茶盘直径为15.8cm、高1.8cm,为束腰盅配具;如与上述同类敞口盅配具则为茶盘直径18cm左右,高1.8cm,沿钝,整体较为厚重。现代生产带茶鼓的陶质茶具,则茶鼓高7.2cm,宽18.8cm,茶盅面直径为8cm,高2.6cm,也敞口;如瓷质的则茶盅只为2.8cm高,其余鼓高宽及盅口宽度均与陶质一样;潮州生产的瓷质茶盅与饶平新丰生产的茶盅一样,均系白瓷,其壁薄如纸,几可见云透光,盅壁弧度浅,敞口,口沿直,或略带飞口,这种盅又称热天盅。

而陶质的则较厚些,口子也较钝,盅壁弧度较大,略带收口,这种又称寒天盅,刚好与福建出土的一模一样。通常的规律是:陪葬品是死者生前喜欢使用的心爱物品。那么,这种工夫茶具(暂作这样称呼它),是不是死者生前作为冲饮工夫茶之用,就有它的一定可能性。众说纷纪,认为始于宋代者众潮州工夫茶始于何时,研究家们多年寻觅的线索似乎还不敢明确断定。有说是清代康雍乾盛世,樟林港外贸发达的年月,因为民间家藏的工夫茶具就有这个年代至嘉庆、光绪的一些产品;此时潮州工夫茶已得到了完善,并全面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工夫茶之精髓;有说可能在明代地有认为宋代的。前些时候澄海管陇由宋墓出土的昭文讲学涌(程洋岗窑产品)站者手就似执一茶盅,宋代福建人、端明殿学士、洛阳桥设计者蔡襄就提倡大力植某种果,福建茶之所以闻名遐迩,得福于蔡襄的大力倡导,促进大面积的种植和发展,而蔡襄的后裔蔡盘溪于南宋末年来潮州任通判,后又任知府,并于辞望港口落户,陆秀夫被贬来辟望司,安置工作就是蔡盘溪所做,并遣子丰湖、西畴在陆门下学韬略练武艺明节义,后又遣于丰湖随陆回朝勤王,为保卫宋室江山殊死竭力,还悉捐家资作抗元用,蔡盘溪莅潮,是否把工夫茶的习俗也一并带来,他既是茶王的后裔,难道会不善饮茶?蔡襄著有《茶录》一书,蔡盘溪应是熟请的。陈香白在他的著作《潮州工夫茶概论》中还引《茶录》之记载而论述宋人的“斗茶法”。潮州工夫茶是中国工夫茶中心转移的产物上述福建工夫茶盅的出土,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首先是年代已突破南宋,系南朝宋大明六年,当为公元462年,比香白老所论“唐宋皆用饼茶展末,宋人则改锅煮为点盏”。也已明显提早了年代,此其一;其二,潮州工夫茶是中国工夫茶中心转移的产物,是秉承陆羽茶经,唐代风采而来,但具体说,是从福建传入,还是潮州人的自我创造与自我完善?据我们过去所知,潮州的工夫茶具,是取宫廷的盖匝,宫中贵族,包括慈清太后和皇帝还要用盖压茶叶,要摇头扭嘴,而潮州人多了一窍、用盖欧冲下茶盅,使茶渣不致梗喉,又可任意品味,饱口饱喉,一吸一品,获满口留香之功效。而冲罐,则是用苏州的女人抹头油罐而改用,这虽是传说,他取为我所用则是事实。至于工夫茶盅,历夫就认为潮汕人自己的设计制造,而遗憾的是,至今潮汕地区还没有出土这样比较古的茶盅盘一类产品。

在樟林主港的鸡笼山几年前有出土茶具、盖瓯一类的产品残件,年代仅为明清。潮州笔架山窑、澄海程洋岗窑群始于唐宋,但出土物至今还似找不到工夫茶具。再往前寻觅饶平浮滨、普宁虎头山,也没有工夫茶盅盘之类的出土。而偏偏在非潮汕地域的近毗他地出土重见天日,岂不怪事。南朝时期己孕育潮州工夫茶的雏形闽南粤东是潮州工夫茶的共同创造者福建工夫茶盘的出土,也有一个遗憾,就是尚未发现有茶水锅、冲罐、小茶壶、盖顾等配套工具的同期出土。委则如此,是否可视为南朝时期闽西南至粤东潮汕已孕育了潮州工夫茶的刍型。如果这一设想成立,则:①潮州工夫茶的初步完善期应当提前;②闽南粤东则是潮州工夫茶的共同创造者和初步完善者,而并非单由潮人独创。但无论如何,这一发现对有心的研究家来说,至少可作一条线索,从而力求在更广泛的范围寻找依据作个引玉之砖头。或许能找到更多的旁证,以进一步确定证实。

从红茶的起源看,不同起源的红茶有什么特点?


提到红茶,你会想到什么?或许你早已耳熟能详它是全发酵型的茶叶,比之其它茶类,它早已风靡全世界。或许你也会喝红茶,却可能从未细想过这个茶类到底包含哪些品种?

毫无疑问,世界上所有的红茶都起源于中国,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分类也是针对国内品种的。

红茶在中国广泛生产,涉及十多个省份。

安徽祁门县祁门红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陆羽的“茶经”时代。俗话说,“齐红特在所有人当中享有最高的声誉,最高的声誉不是第二扇门。”在过去的几年里。

祁门红茶外观紧实、薄而优雅,有金黄色的芽,呈现丝滑的颜色。酿造后,汤的颜色又红又亮,有苹果般的蜂蜜与兰花混合的香味。

来自浙江杭州的九曲红梅通常也被称为九曲红和红梅茶。武夷山的九首歌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它的干茶比前两种茶薄,有发际线和卷曲的形状,如银钩。茶身覆盖着金色绒毛,整体颜色是黑色和湿润的。冲泡后,汤又红又亮。香气属于高甜味型,有花香。

宁红产于江西秀水、武宁、铜鼓三县,是我国最早的功夫红茶之一,比祁门红茶早了90多年。

宁红功夫茶呈紧密、圆而直的形状。干茶有一种直感和一点红色的肌肉,有一种黑色但略带红色的颜色。最大的特点是内在香气浓郁,酿造后醇厚,独特的香气芳香持久。它的汤是鲜红色的,叶子是嫩红色的。

弘毅起源于湖北宜昌和恩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弘毅红茶外形纤细、紧实、均匀,有着白发。史料用“黑暗和辉煌”来形容它的色泽。这种光彩是带有湿黄色的黑色。

冲泡后,汤呈红色明亮,有金戒指,香味清新柔嫩,甜中带蜜,甜中带甜。

湖南红,产于湖南省安化、邵阳、浏阳等县市。历史上,它曾经和祁门红茶一样出名,但现在产量不大。洪翔有幽香,浓茶汤,花香和枣香。

四川红产于四川省宜宾市。虽然它的历史很短,但它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川红外观紧实,整体看起来很漂亮。它有许多嫩芽和许多头发。它的颜色是黑色和潮湿的。其内在香气清新爽脆,带有水果香气。有时它有橙色和蜂蜜的香气。它的汤颜色是红色、明亮和金色。

滇红,主要产于滇西和滇南,是一种大叶茶树品种,外形丰满光滑,茶汤色泽红亮,香气浓郁,味道甜美。

广东省中部和北部的英德红茶源自云南的大叶种。它的形状紧凑而浓密,颜色黑色,有金色的头发。汤色鲜红,香气清新浓郁,有明显的花香,比其他品种更清爽持久。

最后,我必须提到福建产的红茶。最有代表性的是洪敏、郑山族和金俊美。

福建红是政和功夫茶、谭洋功夫茶和柏林功夫茶的统称。

峥嵘族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属于稀有珍贵的红茶族。由于市场上假冒产品的频繁出现,当地人把它命名为“正山”,意思是正宗的。茶条饱满而紧密地打结,呈暗褐色,汤冲泡后又红又亮。香气浓郁,口感醇厚甘甜,有桂圆汤的味道。

金俊美起源于郑山族,是红茶的上品。干茶呈深棕色,形状像眉毛,颜色略带金黄色。冲泡后,汤色泽金黄明亮,层次丰富,花香、水果和蜂蜜芬芳,唇齿间清新甜美。注:本文的来源是茶。你应该分享它。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并删除它。

红茶起源,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


如果说绿茶是中国人的国饮,那么红茶应该是茶中的世界之饮。红茶在世界茶类饮品中的受喜好程度无出其右者。今天来了解一下红茶的起源吧!

红茶的起源

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是由绿茶、白茶的制法演变而来。约在1610年前后(亦有称在1650前后者),武夷山南麓的星村镇为小种红茶的集散地,此小种红茶原产于星村镇到江西省边界,海拔1000米左右的桐木关山中。

1639年春夏间,有人在此山中督导制茶一个月。由于利用日光萎凋诱导白茶或青茶的晒菁,又揉捻后的发酵,所以在山中白天采茶及晒菁,揉捻至深夜才能完成。

此时气温下降,必须将揉捻后的茶叶,装入竹篓中,上盖麻压紧,置于近火处(如灶上或烘菁楼上),使温度上升。经6—8小时,去其青嗅味,待发出清香,叶面呈红褐色即可取出。烘干时,以松木薰之。

1610年后输往欧洲者,即属此小种红茶,在1762年瑞典植物学家林椰氏所著的《植物种类》,误以武夷种代表红茶,尖叶种代表绿茶。将茶叶分为二类。实际上在桐木关山中所植者或野生者,均属乔木型,或半乔木型的大叶种。至于工夫红茶,系由小种红茶在武夷山海拔较低处,演变而成。

清朝董天工氏1751年所写的《武夷山志》中,记载有小种和工夫二种茶名。祁门在清光绪以前,并不产红茶,而盛产绿茶,但到了公元1875年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当时由于绿茶销路不好,而红茶畅销,便在东至县设立红茶庄,祁门压口和闪里设分庄,仿制“闽红”。此为“祁红”的开端。

如今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大红茶,分别是中国安徽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红茶、印度东北阿萨姆邦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红茶、印度孟加拉省大吉岭高原的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锡兰高地红茶。中国又是一个地域广、民族多且多种文化融合的国家,在红茶至少六个世纪的发展中催生出诸多红茶品种。

中国四大红茶

祁门红茶

简称祁红,属工夫红茶,始创于清光绪年间,主要产地在安徽省南部的祁门、石台、东至、池州、黟县,以及江西浮梁等地区。此地自古产茶,早在唐朝已是著名茶区,从唐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可见一斑。祁门红茶产区黄山支脉的大洪岭、大小历山等山脉蜿蜓境内,峰峦陡峻,山高林密,有着峡谷山梁和丘陵坡地的天然屏障,加之产地土质肥沃、气候温湿的自然环境,祁门红茶的原叶叶质柔嫩,内含物质丰富,再有独到的制茶工艺,才形成了形质兼美冠绝天下的祁门红茶。

正山小种

相传正山小种的诞生是无心之作,然而明朝中后期创制的正山小种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风光无限。正山小种的核心产区在武夷山市的桐木关一带,茶叶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有着非常浓烈的香味。因为熏制的原因,茶叶呈灰黑色(英文中红茶的叫法Blacktea来源于此),但茶汤为深琥珀色。于2005年创制的金骏眉算是正山小种的一个分支,短短十几年时间已是名声大噪。

滇红

滇红属大叶种类型的工夫茶,创制于民国年间,算是中国功夫红茶的后起之秀,主要产区在滇西南澜沧江沿岸的临沧、保山、凤庆、德宏、西双版纳等地。这里地处高原,光照充足,又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如春,气候温和,大叶种茶树在这里芽壮叶肥生长茂盛。这些茶树的鲜叶,茶多酚类物质本就比其它品种丰富。在加工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受到酶促作用,充分氧化,产生茶黄素、茶红素也较多,使得滇红香高味浓,汤色红艳明亮。

英德红茶

建国后广东英德市试种云南大叶茶树,之后开始试制英德红茶,并于1959年试制成功。英德位于南岭山脉东南,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结合部,产茶区峰峦起伏江水萦绕,土地深厚肥沃,适合茶树生长,且茶叶中多酚类含量较高。英德红茶外形匀称优美、色泽乌黑红润、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纯正,绝对当得起红茶的后起之秀。

除以上几种红茶外,中国还有苏红、川红、坦洋工夫红茶、海南红茶、宁红工夫、湘红工夫、白琳工夫红茶、宜红、政和工夫红茶、桂红、台湾红茶、九曲红梅、黔红工夫和越红工夫等品种的红茶。

这些红茶中有的享誉中外,有的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可不管怎样,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喝茶喝红茶,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识中国茶喝中国茶。

桐木关红茶的起源


桐木关红茶的起源!1662年的英国皇宫,一场规模盛大的婚礼正在举行。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要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在婚礼的宴会上,宾客们惊奇地得知,凯瑟琳频频举起的高脚杯中并不是葡萄酒,而是一种从未听说过的,来自古老中国的的神秘饮料,叫做红茶。这位酷爱红茶的凯瑟琳,因此多了一个“红茶皇后”的美称。由于凯瑟琳皇后的亲身示范,喝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之后,又有安妮女王提倡以茶代酒,红茶开始在整个英国社会中普及,还因此演化出流传于欧美的“下午茶”。随着红茶的普及,英国人渐渐地把饮用红茶演变成一种高尚华美的红茶文化,并把它推广到了全世界。不过,英国人并不知道,这种远道而来的红茶在中国的诞生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传奇经历。

在武夷山的桐木村,长久以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明朝末年的一个采茶季节,一支北方军队路过桐木关庙湾,夜晚驻扎在当地的茶厂,睡在了茶青上。待到天明军队离开后,茶青已变软发红带着黏性。茶农非常着急,为了尽量挽回损失,他们决定把已经变软的茶叶搓揉成条,并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的枯萎材块作为燃料来烘干茶青。待到茶叶烘干后,原来红绿相伴的茶叶变的乌黑发亮,并且带有一股松脂的香气。茶农们根据茶叶的特点,称这种前所未有的茶为“乌茶”。可是“乌茶”在当地并没有人愿意买,于是江氏族人把茶叶挑到45公里外的星村,期望尽可能地挽回些损失。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当第二年的制茶季节将来临时,有人竟然愿意出几倍的价格来收购这种乌黑并且带松脂香味的茶叶,并且付了现款。在高价格的驱动下,这种乌黑、带有松脂香味的茶叶越做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兴旺。桐木村的红茶生产无法满足市场的巨大需要,在高利润驱使下,桐木村周边地区也开始生产红茶,到了18世纪,闽南、江西、广东、浙江等地的茶农也纷纷加入红茶的生产之列,这些茶都必须打上“BOHEATEA”(武夷红茶)才能够出口。为了与桐木关外冒充红茶的茶叶相区别,他们将茶更名为“正山小种红茶”,“正山”即为真正的高山上的茶,是“正宗”的意思。

无心插柳柳成阴,这种乌黑带有松脂香味的茶叶的诞生开辟了茶叶史上一个全新的类别。在随后几百年中,“正山小种”成为风靡全世界的所有红茶的祖先。

自“正山小种”红茶出世以后,在中国,祁门红茶以及宜红、宁红、滇红、粤红等红茶相继出现,工夫红茶品种不断增多。据史料记载祁门红茶是1876年由一个在福建崇安县任县令的余干臣回家乡后,把福建“正山小种”红茶制法带回去,在至德渡街设红茶庄试制成功的。宜红、宁红、滇红、粤红等的产生与“祁门红茶”有着相似之处。而世界四大红茶的其他三种:印度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及斯里兰卡高地红茶,甚至后来的肯尼亚红茶等的产生与发展却不得不提到一个叫做罗伯特·福琼(RobertFortune)的英国人。

红茶这种神秘的饮料在英国被冲泡起来,桂圆香四溢,引发了人们对遥远的东方古国的无尽遐想。到19世纪初叶,大批的传教士及贸易商追根溯源来到“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桐木,进行考察及传教。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是一个中国通,在1842-1845年间,他曾作为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的领导人在中国活动。他精通中文、了解中国的习俗。1849年2月,他致函英国驻印度总督,他希望能到著名的红茶产区—武夷山去考察一下。获准后,他同雇佣的中国随从到了武夷山,并从当地人那里打听到了一些茶叶秘密,特别是了解到茶叶的发酵处理。了解了中国的著名茶叶产区的茶树以及茶叶生产技术后,福均回到印度,但他的茶叶技术仍然不能够生产出优质的茶叶。他认识到只有中国的种茶和制茶人,才可以将茶叶生产的技术完整地传授给印度人,只有他们,才能在印度制出第一批优质的茶叶。于是,他再次回到武夷桐木关招聘了8名制茶工人,并于1851年3月把他们以及秘密获得的茶叶树种带到了加尔各答,最后落户到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阿萨姆。几年后,福均完全掌握了茶树的种植与制茶的技术。从此,印度阿萨姆红茶横空出世,印度、锡兰等英国殖民地的红茶逐渐成为世界红茶的主流,欧洲等国的红茶市场也逐渐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性。

茶叶慢慢地改变了欧洲人的口味,饮茶这种高雅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大英帝国的新式教育,并且迅速升华为关于教养的隆重仪式,优化着从王公贵族到普通人民的日常举止,一种独特而又丰富的英式红茶文化逐渐形成。而欧洲人的需求也在悄悄地影响着着中国的茶叶生产。

两百多年前,因为红茶的缘故,星村成为武夷山仅次于下梅村的第二大茶叶集市,每年第一场春雨过后,茶叶开埠,这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南来北往的茶商纷纷聚集。清人刘靖曾经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在这里,那些新鲜的茶叶被制作、包装成武夷红茶。随后,一部分被运到下梅村,经过晋商的调配,踏上了远赴俄罗斯的万里茶路。另外一部分红茶则由闽南或闽西的商人通过九曲溪,沿着闽江运到福州,然后再运至厦门出售给欧洲的商船。由于长期出海,为了行船安全,经营茶叶的闽西汀州人特别信奉妈祖。当年他们集资在星村修建汀州会馆的时候,特意把会馆建成了妈祖庙的样子。这个叫做“天上宫”的会馆现在还是闽北最大的妈祖庙。

如今,走在云雾环绕被称为大自然天然氧吧的桐木村,你仍然可以看到家家户户房屋旁边“三楼凋萎、二楼熏焙、底下烧着松木大灶”的加工正山小种红茶的“茶楼”。值得欣慰的是,在茶叶泰斗张天福老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正山小种红茶的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运兴则红茶兴,新一代正山小种正在引领着红茶文化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全面解读台湾日月潭红茶的起源与特征


台湾日月潭红茶是属于全发酵茶,据说台湾日月潭红茶是阿莎姆大叶种茶叶所精制的高级红茶呢,下面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台湾日月潭红茶早期:

台湾早在100年前就使用该地的小叶种制造红茶,后来因为其红茶品质不够香醇,在1925年引进来自印度的大叶种阿萨姆(Assam)茶来台种植,改善台湾红茶的品质,1977年南投县政府为加强促销此地红茶,特命名为“日月潭红茶”,颇受消费者欢迎和信赖。

台湾日月潭红茶制法特点:

台湾日月潭红茶需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艺制作而成,台湾日月潭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所以一般的红茶工厂把所制成的红茶分为粹型红茶、切菁红茶及条型红茶三大类。

台湾日月潭红茶特征:

台湾日月潭红茶茶汤红醘清澈,滋味醇厚,香气清淡柔和,是阿莎姆大叶种茶叶所精制的高级红茶。

台湾日月潭红茶的功效:

台湾日月潭红茶可促进食欲,帮助肠胃消化,还能消除水肿,强壮心机功能等。

以上就是台湾日月潭红茶的详细资料介绍,据说台湾日月潭红茶在1940年代末的时候外销出口量曾高达七千馀公吨呢,非常厉害。

野生红茶的起源——云南红茶


在市场上,树龄超过100年的树型茶树可以称为古树。这种茶树的鲜叶与人工栽培的较小年龄茶树生产的茶有很大不同。你知道野生红茶主要产于哪里吗?详情如下。

野生红茶的起源

野生红茶,又称野生古树红茶,属于云南红茶。它是一种独特的云南红茶,是在传统红茶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临沧凤庆、保山、西双版纳、德宏等地300多年野生古乔木茶树的鲜叶为原料,精心开发而成的。

成品茶不仅具有超级云南红茶紧实柔滑的条纹、金黄透明的汤色、醇厚饱满的口感、相对稳定的香气、较长的长度、均匀明亮的叶片等特点,而且具有古乔木茶山地和野生的浓郁风味,出汤速度快,耐泡性持久,唇齿芳香,杯底余香,能长时间回潮生津。

红茶的起源

1.郑山赛跑

产地:中国十大红茶品牌之一。它产于中国福建省桐木关。

特点:郑山族在生产过程中会用松针或松木熏制。腌制的茶叶有独特的松烟香气。据说正山族不仅是中国最早的红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被认为是“红茶的祖先”。

2.祁门红茶

产地:祁门红茶也是中国十大红茶品牌的重要成员,产于安徽省祁门县。

特点:据说他早在清朝就出现了,但这是给皇室的贡茶。迄今为止,他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他是传统茶的精品,具有香气浓郁、口感醇厚、色泽鲜艳等特点。

3.云南红茶

产地:云南红茶也是中国十大红茶品牌之一。这种红茶主要产于中国云南保山、凤庆和西双版纳。

特点:云南红茶是由云南大叶茶树鲜叶制成的大叶红茶,是中国功夫红茶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它的外表又肥又金。

4.四川红茶

产地:四川红茶是中国四川省宜宾市出产的特色红茶。这是红茶家族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特点:外形肥胖、紧绷,金色头发外露,颜色黑色、油性。酿造后,香气清新,汤色浓厚明亮。这是中国现有最好的红茶,也是目前茶叶市场上最畅销的产品。其他红茶品种包括日照红茶、昭平红茶、霍红茶、粤红茶、泉城红茶、苏红茶、英国红茶、东江楚云仙红茶和木兰红茶,都是著名的红茶品牌。

5.宜昌红茶

产地:宜昌红茶,又称宜昌功夫茶,是中国主要的工夫茶品种之一。

特点:早在秦汉时期,茶就从巴蜀传到宜昌。茶叶的利用率已经从咀嚼过的生鲜叶提高到生煮汤。根据晏子春秋的说法,当一个婴儿看着齐景公时,他吃的是没有小米的米饭。“三臂五蛋只灸茶盘”表明当地的茶是煮着吃的。由此可以推断宜昌茶的使用始于生汤。

6、红湖时间

产地:湖南安化、新华、桃园、涟源、邵阳、平江、浏阳、长沙等县市主要位于湖南中部地区、雪峰山、资江。它们“被安化的三个乡镇包围着,到处都是茶、悬崖和河流,不能自己生长”。

特点:红葱沟自古以来享有“香醇清香”的美誉。正宗的红工夫注重醇厚饱满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与其他红茶不同。在中国茶的历史上,有“湖红”、“齐红”和“建筑红”三大盛景。

7、福建红色时间

产地:福建红功夫茶是郑和功夫茶、谭洋功夫茶和柏林功夫茶的统称,均为福建特产。

特点:绳子的形状肥胖、厚重、均匀,颜色为黑色和油性,豆芽外露,呈金黄色,非常漂亮。香气浓郁芬芳,很像紫罗兰,汤又红又醇。它不仅适用于清酒,也适用于与砂糖、牛奶等混合。

8.宁宫功夫茶

产地:宁红功夫茶,简称宁红,是中国最早的功夫茶之一,主要产于江西省秀水县。

特点:宁红美观,外表打结紧密,颜色为黑色,水中为鲜红色。它在搅拌和泡茶方面非常有价值。尼菲尼克因其领带紧、结漂亮、裸露的金色毫、挺拔的前苗、色泽暗润、香味持久、树叶红而亮、口感丰富醇厚而享誉国内外。

9、越红的功夫

产地:月红工夫茶是产于浙江省的工夫茶,产于绍兴、诸暨圣贤等县。红色功夫也被称为红茶。绍兴产的功夫茶叫岳红功夫茶,主茶叫岳茂红。在民国,市场上已经有少量的产品。

特点:作品越红,越直,越结实,越整洁,越优雅,越锋利,越干净。时间越红,颜色越黑,外观越漂亮,内部香味越纯,汤色越浅,叶底越暗。

10、九曲红梅

产地:九曲红梅简称“九曲红”。这是西湖区的又一传统拳头产品,是红茶的瑰宝。

特点:酒曲红梅之所以被称为酒曲红梅,是因为它的颜色是红色的,香清就像红梅一样。它尝起来清新爽口,还能暖胃。酒曲红梅茶的生产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并在100多年前就闻名遐迩。

总而言之,野生红茶属于云南红茶。云南红茶是以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凤庆、宝山、西双版纳、德宏等地300多年的野生乔木古树的鲜叶为原料,在传统红茶技术的基础上引进功夫红茶技术精心研制而成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