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的各种气味都是从哪来?

发布时间 : 2019-11-13
茶农的茶叶哪来质检报告 各种茶叶的口感 茶叶各种用途

【www.cy316.com - 茶农的茶叶哪来质检报告】

苦涩味

茶叶本身就会存在苦味,而如果出现苦涩味,主要看入口后是否快速化开。如果一直散不开的话,那这个茶应该就不是成功的茶了。出现苦涩味的主要原因是鲜叶幼嫩、晒青不足、做青不当、或者是夏暑茶。

青味

青味是自然界植物具有的原味,茶中带有青味的主要原因是晒青、做青、杀青不足,当然还有其它的原因:

1.栽培管理时,氮肥过多。

2.茶叶制作过程中,日光萎凋或搅拌不当。

3.茶青在室内萎凋是室温过低,湿度太高,茶叶中走水不畅。

4.采摘茶青过于幼嫩或露水重时所采摘的茶青,或在制作过程中搅拌不当造成叶部组织损伤,造成积水。wWw.Cy316.COM

焦味

茶味的焦味,应该是杀青和烘焙不当造成。茶叶在杀青过程,温度和时间把握不当,致使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制造出来的成品即有焦味。烘焙过程中温度过高、过急,不注意经常翻拌的情况下,也经常会出现焦味的。

闷味

乌龙茶的闷味,应该有三个说法:闷黄味、水闷味、红闷味。闷黄味是指鲜叶堆积发热,烘焙出现蒸叶现象,揉捻、包揉时间偏长造成真空成。水闷味是指露水青、雨青、成堆没有摊开,没有及时凉青,或在杀青前,为了提高叶温,促进发酵,闷堆,做青走水不足。红闷味是指包揉时茶叶在包袋中闷积时间较长,而产生的味道。

霉味

茶叶久置或存放不当,吸收空气中的水气,滋生菌类,变潮而呈现霉味,茶叶变质、变味失去了独有的香味特性。

酸味

部分发酵茶在杀青、揉捻、初干后,需要摊凉,让它进行后发酵,第二天进行布球揉捻及再干燥。如果在后发酵阶段,由于初干茶叶的含水量过多,致使微生物活动,茶叶将出现酸味现象。当然,由茶汤的鲜味而引发的像酸果味的酸味则不在此范畴。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口感从哪来?


一杯好的普洱茶或许不一定就能瞬间给你惊喜,但绝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泛白无光。普洱茶的味道:香,醇,滑,苦,涩,甘。每一个味道,都有其特色,每一款茶,都由这些滋味按不同的比例组成。似乎它就是这样,没有甜的感到牙疼、没有苦的难以接受、没有香的让人觉得腻,每种味道都有那么一点点,总是让每个人都可以接受。

决定一款普洱茶味道的因素有哪些?经过整理,使用通俗易懂的话归纳为以下几点,分别是:普洱茶产地、原料、制作工艺、存放环境、冲泡方式。

1、产地气候

茶树生长环境地理海拔条件的不同,决定了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雨水温度湿度情况对茶树本身有影响,如版纳老班章、临沧冰岛、普洱景迈山等各个茶区的茶山都各有特色,气候条件和雨水充沛与否都会对茶叶本质有着较大的决定作用,比如:雨水大雨水多的地方与干旱的地方的茶本质有着截然不同味道。

2、原料产地

茶树生长的树龄以及茶树种类的不同,也会对茶叶本质有影响,台地茶、古树茶、老树茶,五十年、两百年的乔木茶树以及台地茶等各种茶叶鲜叶本身,味道都有着不同之处。春茶和秋茶也有着本质的不同以云南的茶叶为例,春茶吸收了秋冬两季土壤的大量养分,叶片中内含物质要比秋茶少,水分也少,所以春茶要鲜嫩许多。

3、制作工艺

决定茶叶鲜叶本质不同对不同口感的呈现,不止表现在茶山头与原料。茶工艺是对茶本质鲜叶的进一步强化决定,生茶与熟茶,熟茶与滇红茶,熟茶老茶头与熟茶散茶,甚至与小沱茶这些茶的工艺的不同,决定了这些茶叶的味道也是有不同的。

4、存放环境

熟茶发酵之后存储的环境,存放在昆明和存放在广东的茶仓是有区别的。存放条件也对味道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5、冲泡方式

一杯好茶需要较好的冲泡技巧和冲泡方式,一万个人有一万种泡同一款茶叶的冲泡方式,呈现同一款茶叶的口感也是千差万别,甚至于:今天泡出来的跟昨天泡出来的都有不一样之处,喝茶前吃的食物不同,吃了食物喝茶又不一样了。茶具用玻璃还是用紫砂,用盖碗还是用飘逸杯,这些都有非常明显迥异的口感味道呈现。

普洱茶,较其他茶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抵得住流年,经得起时间的拷问。爷爷种茶,孙子喝,时光的痕迹,一点点的在它的香味里沉淀。

茶叶中的各种“青”


“青”字在茶叶中反复出现,即使对茶有一定积累的人,也不一定能完全搞明白,更遑论初接触茶的茶友们,今天八一八茶叶中的各种“青”。

Ⅰ茶青

有叫茶菁,茶鲜叶等,就是茶树鲜叶。

不管是手工采摘的单芽、一芽一叶等细嫩的,还是开面叶、对夹叶等成熟的,用来制作茶叶的原料的统称。

“青”字在茶叶中反复出现,您懂吗?

Ⅱ杀青

茶叶制作的专业术语。

功用上类似于家里炒青菜,道理一样一样的,散失掉水分,散失掉绝大部分青草气,保留一部分就成了茶的清香,高温钝化酶的活性,阻止茶中的酶促氧化,这一做法在绿茶、乌龙茶、黄茶、普洱茶中都要利用。

“青”字在茶叶中反复出现,您懂吗?

Ⅲ晒青

干燥的方式之一。

此种方法应该是茶叶利用最早的可能,鲜叶采摘下来之后,为了易于保存,先民就利用太阳光,晒干封存,此种做法在普洱茶中仍被沿用下来,茶鲜叶杀青完成之后,会被摊放到太阳下面,进行晒干处理,称之晒青,因此有人声称能感受到阳光的味道。不过拿晒干和烘干的茶叶一对照,差异立现。

另外实际上,白茶、红茶的阳光萎凋,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晒青的范畴,只是要到一定程度就要干预。

“青”字在茶叶中反复出现,您懂吗?

Ⅳ蒸青

杀青的方式之一。

茶在被利用的过程中,尽管直接采来晒干确实简单,但是人们在长期利用的过程中,就发现苦涩味难以忍受,可能偶尔的契机,将茶鲜叶上锅蒸一下,再晒干利用,发现口味有了明显的改善,此法被传承。

从唐代的制茶采用,宋代一直沿用,直至今天,一般茶名里有“玉露”字样的茶,都是蒸青绿茶无疑。

“青”字在茶叶中反复出现,您懂吗?

Ⅴ炒青

杀青和干燥的统一。

直至到了明代,人们才发现,茶被炒一下,茶叶中的青气基本没有了,有一种熟香,闻起来更舒服,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西湖龙井茶,鲜叶入锅,一炒到干,香高味醇,惊艳世人。

“青”字在茶叶中反复出现,您懂吗?

Ⅵ烘青

干燥的方式之一。

鲜叶杀青之后,直接炭火、电烘箱等设备烘干,此种纯粹的烘青绿茶,一般是做茉莉花茶的茶坯,当然也有非常顶级的名优绿茶的做法是烘青的,如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等茶,都是典型代表。

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名优绿茶,为了保证不做坏,提高香气,一般采取半炒半烘的方法。

“青”字在茶叶中反复出现,您懂吗?

Ⅶ做青

乌龙茶的核心工艺。

有叫拌青、碰青,这个工序是非常耗时和考较经验的,摇青、晾青和等青结合在一起,促进香气等内含物的转化,细胞的破碎,水分的散失等等,由于做青等轻重不同,就形成了发酵程度不一的乌龙茶,如做青最轻的包种茶,其次清香型的铁观音,再深一点的武夷岩茶,更甚一点的东方美人等等。

这么多“青”的名词解释,瞬间有回到大学的考试卷里的赶脚,有没有错乱呢,我只能帮你到这啦。

喝茶时发出的“怪声”是从哪来的?


古人云:“食不言寝不语”,很多人认为无论是吃饭、喝茶还是喝水都不应该发出声音。这才是文雅之人应该有的行为。

但有的茶友们会发现,有些地方或者一些老茶友喝茶的时候,总是习惯啧舌或者发出“咻”的怪声,今天茶姐为大家为什么有的人喝茶喜欢发出“咻”的一声。

很多茶友认为,喝茶发出“咻”的声音,会感到很怪异、失礼。其实不然,这种行为看似不雅观,却是品茶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被称作“吮吸法”。

具体的步骤是:把舌头两侧向内卷曲,同时深吸,茶汤吸入口中,吸时要发出一声“咻”的声音,不过也有人认为要“咻”三次,即连续吸三口茶才有冲击力。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用这种方式喝茶呢?

①让舌头感受味道

有些人在试茶时会嘟起嘴唇把茶水吸入口中并发出声音,这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为了引人注目,而是在品尝滋味。

别看动作简单,过程却复杂。当我们品茶的时候,最先让我们感受到滋味的是舌头,舌头上不同区域控制着不同的味觉神经,想要品茶出茶的味道,必须把茶汤吸到嘴里的整个口腔内滚动,才能品出茶每一款味道。

大家可以伸出舌头,照照镜子,就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突起的小红点,味蕾就隐藏在这些突起下方。

味蕾由很多的味觉细胞组成,唾液中食物的味道从舌头表面的味孔进入味蕾,与味觉细胞接触。这些味觉细胞就通过电信号把这些感觉传到大脑,因此就感知了不同的味道。

②让茶汤和口腔充分接触

用吮吸法喝茶,可以使茶水能在第一时间迅速打击整个口腔,再使茶的香气直接冲上上颚,传给嗅觉感官。这种品茶的方法可以让茶汤与口腔充分接触,让我们全面感受和辨别茶叶的滋味,品出茶最好的味道。

懂茶的朋友们都知道,茶的滋味有很多。要想学会品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是需要有学习的过程。下面,茶姐就为大家整理了茶味的14种滋味类型。相信大家在了解了基本类型之后,再加上平日里多品茶,慢慢就能分辨茶中的细微差别了。

类型和口感:

浓烈型

有收敛性而不涩,回味长而爽口有甜感。

浓强型

茶汤初入口时有黏滞感,其后有较强的刺激性。

浓醇型

茶汤醇和甘爽,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收敛性。

浓厚型

有一定的稠度,并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

醇厚型

有鲜味,但滋味会比较厚一点。

陈醇型

陈香加上醇厚顺滑的口感。

鲜醇型

味鲜而醇,回味鲜爽。

鲜浓型

味鲜而浓,回味爽快。

清鲜型

有清香味及鲜爽感。

甜醇型

醇甜、甜和、甜爽。

鲜淡型

茶汤入口鲜嫩舒服、味较淡。

醇爽型

滋味不浓不淡,不苦不涩,回味爽口。

醇和型

滋味有厚感,回味平和较弱。

这十四种滋味类型看上去差不多,但真正地品起来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对于初次喝茶的朋友来说,想要感受这些滋味,不妨试试吮吸法,看看你是否能感受到茶味千变万化。

我来告诉你,茶的味道从哪来?


茶的滋味,没有咖啡那样苦烈,也不像酒一样老辣,而是苦中有甜,涩中带鲜。但这些味道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智的解读。

1.涩

茶中涩味的主导物质是茶多酚,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4类物质,其中以儿茶素的含量最高。儿茶素收敛性很强,在口腔内会产生发干、收缩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涩味。

水温会影响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滚开的沸水会加大茶中茶多酚的溶出度,导致茶味更涩。

需要注意的是,用遭受过严重病虫危害原料制成的茶叶,苦涩味往往比正常茶叶重,饮用后可能会有不适感,购买时要注意。

2.苦

茶中的苦味主要来自于咖啡因,它是一种生物碱,有助加速人体新陈代谢,使人保持头脑清醒。

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是由茶树的生长环境和品种等因素决定的,比如夏天茶叶生长旺盛,其咖啡因的含量要高于春天,所以夏茶往往味道更苦。

同时,咖啡因还能与茶多酚氧化物以氢键络合的形式结合成具有鲜爽味的复合物,从感官上来说,这正是茶汤爽口的主要原因之一。咖啡因对于神经性头痛有一定的辅助疗效,甚至可以提高治疗神经性头痛药物的疗效。

咖啡因摄入过多会对中枢神经造成强烈的刺激,导致身体不适,出现过敏、失眠、手足颤抖、四肢无力、恶心等症状,俗称“醉茶”。

预防“醉茶”,要做到饮用清淡的茶水,一般茶与水的比例在1:50左右,同时最好不要空腹喝太多茶。如果出现“醉茶”,可通过喝糖水或吃甜点的方式进行缓解。

3.鲜

氨基酸是茶中鲜味的主要

茶叶冲泡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从科学家的调查研究分析中发现,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基础,大多可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组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味道。

1.茶汤色泽的变化

茶汤色泽是茶叶中有色物质综合反映的结果。茶叶的有色物质主要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花黄素和茶多酚的氧化物等。其中有些并不溶于水,因而对茶汤色泽影响不大。平时,我们在喝绿茶时,用开水冲泡后,开始茶汤是绿中透黄,随着时间延长,茶汤颜色慢慢变成黄绿色,进而变成黄褐色,如果将茶汤再搁上1天~2天,茶汤颜色就变为红黄色了。人们往往认为这是叶绿素的关系,其实不然。从化学性质看,叶绿素并不溶于水,只是在幼嫩组织中有少量叶绿素渗入茶汤。绿茶茶汤色泽变深主要是茶多酚类物质、黄酮类及其糖甙物的氧化。喝完茶后,茶渣呈黄绿色,与鲜叶不同,这是由于茶叶中叶绿素在绿茶杀青时,遇到高温,破坏了酶的活性,叶绿素在水蒸气和高温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化学结构中的金属镁离子脱去,变成脱镁叶绿素,并与蛋白质结合固定下来,呈黄绿色叶底颜色。红茶色泽的变化,要比绿茶复杂得多。据研究证明,红茶色泽主要是在红茶加工过程中,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在酶的参与下(称酶性氧化),经氧化产生了有色物质,这些有色物质称为茶黄素(TF)、茶红素(TR)。茶黄素对红茶茶汤明亮度有主要影响;而茶红素是茶汤红艳度的主要物质。这两种有色物质的含量、比例大小对红茶汤色产生明显的影响。一些低档红茶或陈红茶在冲泡以后,茶汤特别深红,这是因为茶黄素、茶红素的继续氧化,形成茶褐素。红茶加工过程中发酵过度,茶黄素、茶红素氧化减少,茶褐素形成量多,会使茶汤发暗,颜色加深。一些高档红茶,如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和我国云南、海南、广东生产的优质红茶,冲泡后的茶汤在杯边会出现金黄色的“金边”,这也与茶黄素含量高有关。另外,高级红茶茶汤冷后会出现浑浊现象(呈黄酱色),似加入了少量的牛奶状。这种现象称为“冷后浑”,其原因是红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汤中的咖啡碱相互作用后发生的,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会变成不溶物质,呈浑浊现象,如果将茶加温,这种物质又开始溶解,茶汤又转为红艳明亮的汤色。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在轻度发酵过程中茶多酚氧化损失少,茶黄素、茶红素含量低。因此,冲泡后的茶汤呈黄红色。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汤色也由于茶多酚、茶黄素和茶红素的进一步氧化而加深色泽。

黑茶类品种很多,但都是用粗老的鲜叶为原料,经发酵后制成的。初泡时,茶汤为棕红色。这种色泽的形成是由于叶绿素被破坏后,原有黄色物质、叶黄素、花黄素、胡萝卜素等显露以及茶多酚的氧化结果所致。茶汤的色泽反映主要是由于茶多酚在黑茶制造过程中的长时间渥堆而大量氧化,使之茶汤色泽棕红,像酱油汤一样,这也是黑茶类一大特色。

黄茶类顾名思义,以黄为特色,要求干茶外形微黄色,茶汤色泽黄色,叶底黄色。这种特征对绿茶来说是品质上的缺点,而对黄茶而言,则要创造条件,促进变黄。形成黄茶的主导因素,是一种热化作用,工艺技术是闷黄技术,在这种热化作用下,引起了品质成分的一系列变化。茶多酚的自动氧化,糖类物质、蛋白质等水解,叶绿素在闷黄时大量破坏、分解,叶黄素显露,所以反映茶汤黄色更为突出。

白茶在制造工艺上属轻度发酵,茶多酚在未经氧化的条件下属无色,而稍有氧化就变成黄白色,其他有色物质特别是叶绿素、胡萝卜素被破坏而分解,因此白茶的汤色黄白而明亮。

花茶在窨制过程中,由于鲜花含水分较高,素坯受潮后,茶多酚轻度氧化,因此花茶的汤色黄绿而明亮。

2.茶汤香气的变化

经科学家的长期研究,现在已经从鲜叶、绿茶、红茶中检测出组成茶香的芳香物质共有三百余种。这些物质一般在茶叶冲泡过程中能够挥发出来,其速度与温度成正比,水温高时挥发得多而快,水温低时发挥得少而慢。乌龙茶以天然花香而得名,因此,在冲泡中除用沸水外,还需淋壶,目的是增加温度使茶香充分发挥出来。茶叶的香气是一种挥发性物质,随着茶汤逐步冷却,香气也自然消失。

3.茶汤滋味的变化

茶汤滋味是人们的味觉器官对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一种综合反映,分为涩味、苦涩味、苦味、鲜爽味、甜酸味、酸辛味等。当然也有主次和组合之分。

经科学研究证明,当茶汤中茶多酚含量过高时,茶汤的苦涩味加重,如果含量适中,就会感到甘醇爽口。一般春茶比夏茶好喝,就是因为春茶的茶多酚含量适中,而夏茶的茶多酚含量较高,因此茶味较为苦涩。大多数的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一般春茶氨基酸含量是全年最高的季节,所以春茶的品质也最好,也是茶味最好的茶叶。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高醇,主要是因为其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比例适当。春茶氨基酸含量最高,茶多酚含量低,所以茶味高醇。夏茶氨基酸含量低,而茶多酚含量最高,所以茶味苦涩。因此造成了“春茶鲜,夏茶苦”。

组成茶汤滋味的化学物质,有主味物质,也有助味物质。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是茶汤的“主味团”。而它们的“助味团”有多种,其中茶叶中的咖啡碱、花青素、茶皂素等为苦味物质;糖类、果胶和部分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为甜味物质;多种有机酸和维生素C等为酸味物质;各种无机盐类为主要咸味物质。另外茶多酚的氧化物、茶黄素、茶红素也有一定的鲜爽味。当然以上这些化学物质,应是一个组合关系,配合比率关系,只有组合、配比适当才能显出茶味的特色,这就是茶汤滋味的复杂性。

一般茶汤呈味成分的含量也要达到一定的量值,才能对人的呈味器官起味觉作用。这个量值称为“味阈值”,如花青素在茶汤中含量超过味阈值时,茶汤就有苦味。据测定,在150毫升的茶汤中含有15毫克的花青素,茶汤就会产生明显的苦味。一般夏、秋茶花青素含量最高,所以带有苦味。茶叶中虽有咸味物质(无机盐类)存在,但未达到咸味的味阈值,所以显示不出来,茶叶中的这种咸味物质只能起助味的配料作用。由此可见,呈味成分的量是决定茶汤滋味的重要因素,同时各种呈味物质的协调配比也有一定的关系。茶汤滋味一般是涩味感觉比较明显,其原因首先是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占各种化学成分总量的15%~20%,因此成了滋味的主导物质。其次是氨基酸与咖啡碱的含量,一般也在2%~4%之间,也是主导物质。加上其他各种呈味物质的配比,就出现了茶汤的浓强、清鲜、醇和、爽口等各种滋味。

在冲泡过程中,一杯味道浓厚的绿茶或红茶,在经过几次续水后,茶味会发生变化显露苦味,这是因为这些呈味物质含量的多少,其他成分溶解尽,剩下的只有多酚类化合物。

“青”字在茶叶中的各种含义


茶叶中的各种“青”,“青”字在茶叶中反复出现,即使对茶有一定积累的人,也不一定能完全明白,更遑论初接触茶的茶友们。

1、茶青。又叫茶菁,茶鲜叶等,就是茶树鲜叶,不管是手工采摘的单芽、一芽一叶等细嫩的,还是开面叶、对夹叶等成熟的,用来制作茶叶的原料的统称。

2、晒青。是形成乌龙茶、普洱茶、白茶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六大茶类当中,唯一三种茶涉及到晒青工艺的,当然白茶还有一种阴干的,云南月光白不属于晒青范围,但是大部分白茶是属于晒青的工艺的。其中乌龙茶的工艺是绝对离不开晒青。晒青适度直接影响摇青、炒青等工序。

3、做青。是乌龙茶的核心工艺,这个工序是非常耗时和考较经验的,摇青、晾青和等青结合在一起,是使鲜叶在萎凋过程中逐步蒸发水分,控制生物化学变化,随着摇青过程,叶片发生相碰摩擦,引起叶缘组织破损,空气易于进入叶肉组织,促使茶多酚的氧化,从而引起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乌龙茶特有的汤色、香气和滋味。由于做青等轻重不同,就形成了发酵程度不一的乌龙茶,如做青最轻的包种茶,其次清香型的铁观音,再深一点的岩茶。

4、杀青。杀青类似于家里炒青菜,道理一样的,高温钝化酶的活性,阻止茶中的酶促氧化,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这一做法在绿茶、乌龙茶、黄茶、普洱茶中都要利用。

5、蒸青,杀青的方式之一。

茶在被利用的过程中,尽管直接采来晒干确实简单,但是人们在长期利用的过程中,就发现苦涩味难以忍受,可能偶尔的契机,将茶鲜叶上锅蒸一下,再晒干利用,发现口味有了明显的改善,此法被传承。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最早发明的一种茶类,比炒青的历史更悠久。据“茶圣”陆羽《茶经》中记载,其制法为:“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即将采来的新鲜茶叶,经蒸青或轻煮“捞青”软化后揉捻、干燥、碾压、造形而成。

从唐代的制茶采用,宋代一直沿用,直至今天,一般茶名里有“玉露”字样的茶,都是蒸青绿茶无疑。

6、烘青,干燥的方式之一。

鲜叶杀青之后,直接炭火、电烘箱等设备烘干,此种纯粹的烘青绿茶,一般是做茉莉花茶的茶坯,当然也有非常顶级的名优绿茶的做法是烘青的,如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等茶,都是典型代表。

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名优绿茶,为了保证不做坏,提高香气,一般采取半炒半烘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