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野蛮生长的就一定是不好的吗?

发布时间 : 2019-11-13
红茶泡出来一定是红色的吗 茶叶的生长 茶叶生长环境的特点

红茶泡出来一定是红色的吗。

好茶一定有好看的生长环境?

相信很多朋友会认为:最好的茶园就是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没有任何杂草的、充满流线型美感的茶园。

但实际上人工种植的茶园,不是最好的茶园哦。

最好的茶园应该是处于荒芜或半荒状态的。

因为这样的茶园没有被人为过度破坏,没有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侵蚀。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出来的茶叶,一定会有一些瑕疵,例如虫洞之类的,但品质是毋庸置疑的。

一句话:好茶一定有绝佳的生长环境,但绝佳的生长环境未必好看。

外形长得好看的才是好茶?

选茶就跟选人一样,我们常常容易被外表所蒙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外貌协会”的(呵呵,掌柜也不例外)。

所以我们总是下意识地认为,好茶的外观肯定是赏心悦目的,肯定是没有瑕疵的。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商家也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常常拿茶叶的外观大做文章。

“你看这条索,多漂亮!”“你看这叶底,多好看!”类似的说辞能把很多茶友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好茶不一定好看,太好看的茶反而值得警惕(比如可能农残超标)。

真正懂茶的人,虽然也能从茶叶的外观察觉到其好坏,但绝不会从茶叶是否好看来评判的。唯一能征服他们的,最终还是茶汤。

我们来看看几种外表一般的好茶:

武夷山正岩茶乞丐外表、皇帝身价在武夷山地区,岩茶分为正岩、半岩和洲茶。关于正岩茶(大红袍)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乞丐外表、皇帝身价、菩萨心肠”。

从外形看,这些珍稀的正岩茶实在是对不起观众:一身黑不溜秋的,暗无光泽,还很粗老,毫无美感可言。

但就是这样一群毫不起眼的家伙,却早已跻身顶级茶行列,动辄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一斤。

正岩茶外观一般,喝的主要是茶汤中岩谷花香的“岩韵”,而这种“岩韵”是其他茶中没有的。

陆羽《茶经》中将茶树生产的土壤分为“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可见生长在岩石之间的岩茶的确是上佳的。

桐木关正山小种乌黑卷曲没人疼武夷山除了著名的大红袍之外,还有长在桐木关的小种红茶也是名扬海内外滴。

但正宗的桐木关正山小种,同样也很不起眼,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乌黑卷曲,且比较粗大。

而很多外山的小种,往往长得细小清秀,有些加了糖精或香精的外山小种,还很油亮。

很多习惯了喝外山小种的茶友,往往痴迷于它们乌黑发亮的外形和甜得发腻的口感,却对正山小种嗤之以鼻。这让很多桐木关的老茶农哭笑不得。Www.Cy316.cOM

野生白毫银针黄芽、硬壳、带茶梗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顶级品,全部由明前的嫩芽制成。而野生白毫银针,在白茶中更是稀少。

什么是野生白毫银针?按福鼎当地老茶农的说法,野茶就是多年不管理(不施肥、不修剪、不除草、不打农药)的茶树。

一般的白茶一年可以采摘两季,施农药和化肥的可以采摘多季,而野茶只能采摘一季,因为这种无人照顾的茶树,长得实在太慢啦!

野生的银针与普通银针相比,外观也是逊色许多。

野生银针芽头底部会留有略微泛黄的硬茶皮,而普通银针全是茶芽,呈绿色,且白毫更多。

野生银针芽头相比优质的无公害银针就显得瘦不拉几了,并且带有一点梗。因为采摘普通银针时,可以从树上直接将芽拔出,不会留梗;而野生银针较硬,必须连同梗一并采摘下来。

纯手工龙井皱褶多、颜色杂据杭州龙井村的老茶农介绍,龙井茶用手工炒制出来确实是比机器炒制要更香更甘醇。

但一说到外观,这些由老茶农亲手炒制的龙井就不敢让人恭维了。

老茶农说,纯手工炒制的茶在卖相上比机器炒制的要逊色不少。

机器炒制的龙井压得扁平扁平的,色泽度好,非常美观。而纯手工炒制的茶叶上的皱褶较多,颜色深浅不一,有的墨绿、有的碧绿、有的是落叶的黄。看起来并不那么统一。

不懂茶的人,都是先从肉眼去判断,看着就这么丑的茶叶,兴趣已经大减,选择它的可能性也降低不少。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告诉大家:好喝的茶不一定好看,而好看的茶也不一定好喝。

好不好喝,关键看嘴巴的感受,看耐泡度,跟叶底没半毛钱关系。亲们,千万别被外貌给骗了!

cy316.com扩展阅读

耐泡的茶就一定是好茶吗?


品茶交谈,或者卖茶过程中,总是会听到别人说,这茶叶很耐泡,肯定是好茶。茶叶耐不耐泡,跟什么有关系?是不是越耐泡的茶就越好?

耐泡就一定是好茶吗?

同一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因素,不能用耐泡度来一概而论。

因此,耐泡度与茶叶品质并没有绝对关系。

决定耐泡度的原因是什么?

所谓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后,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非常多。

1、茶树的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

2、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

3、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一芽两叶或三叶耐泡度就高一点。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

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条较细碎的,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4、毛茶制作过程中的揉捻

揉捻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揉捻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5、冲泡方法

同样的茶,耐泡度不一样,这与茶水比例、时间和温度有关。对于多数茶叶而言,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来滋味变淡。

看完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耐泡和好茶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当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可以肯定,耐泡并不一定就是好茶,但我们也并不否认,好茶一般都是耐泡的。

名山古树就一定是好茶么?


今年标榜正宗名山古树茶的雨林古茶坊,在营销上出了一个丑,用南糯山的茶农冒充老班章茶农代言,很多人就质疑是不是名山是不是古树的问题,但是祥子认为我们质疑的应该是品质本身!

如果品质高那么道德风险还低些,因为消费者买的是使用价值,如果品质一般,那确实应该质疑这个企业的品控能力。

此事件唤醒了我们对名山古树认知的一个觉醒。

1、首先我们要肯定名山古树的价值和对行业的重大贡献。但是我们也需要有一个对名山古树完整的认知。

就普遍性而言,名山茶品质确实是要高出一般的茶叶,但是普遍不代表全部,如冰岛的高香高甜只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我们精确到某一地块,它的环境因子和茶树的理化指标都不一样,简单来说如冰岛山向阳面和阴面做出的茶叶口感是不一样的,只是很多时候消费者神化了这个茶区的茶叶品质,有一个较好的心理预期,那么喝茶时就会左右对品质的客观评判,如果是盲评其实不见得它就会觉得非常好。

2、名山和古树应该分开来讲。名山是地理因素(产区的生态环境、海拔、气候、土壤、水源等)对品质形成的作用,因为任何农作物都有产地性,如新疆的哈密瓜比较甜;而树年对于茶叶品质影响是在山头因素之后,植物生长是根据环境来调节自己的代谢机制的,树年是植物自身的生长代谢有关。

树年影响的茶树代谢从植物学科学标准是以30年分界,30年以前的茶树以氮代谢为住,合成物以氨基酸等为主,30年后以碳代谢为主合成糖类物质。

但是普洱茶的行业标准不是严格的科学标准,古树树年是行业关于品质的量化衡量标准,是虚拟的一种价值判断,比如我们会认为500年树年的茶比200年树年的茶品质要高。

但是其实树年只是估测而不是实际鉴定的结果,我们也没有必要纠结于这个结果,我们看中的应该是茶叶品质而不是树年。

云南临沧茶区有很多茶区(包括云县、永德、凤庆)的古树茶制作的生普,口感都达不到较高水准,较之双江县勐库茶品质就会高很多,所以也才有了大家都追冰岛。

3、茶企也不可能对每一棵树进行测定,乔木型植物最常规的树年测定方法是c14测定法,但是一般人是没有这样的技术水平去做测定的,实际的可操作性不强,国家食品监督局也没有检验树年一说,古树到目前都没有界定,也无法通过一个科学的方法来界定,而且我认为界定只是在科研层面,于产品层面是没有必要性的,但是可以以虚拟树年作为价值量化标准,让茶客有一个更容易的识别品质的方法。

除去山头地理因素,影响茶叶品质的客观因素还有:原料级别、工艺、仓储。

(1)原料级别:良好采摘度以一芽二叶三叶为主,太嫩和太老都会直接影响茶叶品质。

(2)工艺:良好有活性的工艺,以手工工艺为主,因为只有手工才能把茶叶内质更加的发挥,看茶制茶:良好的萎凋、良好的杀青、良好的揉捻、良好的阳光晒制,都是必须的。

(3)但是在现实中还是有很多初制所没有把握好工艺制程,常见的不良工艺有胡点、有胡味、叶底黄化严重、叶底红梗红叶太多,如果出现这些不良情况,即便就是出自名山也难有高品质。

(4)仓储:从茶叶本质来讲很多小产区内的茶也许新茶品质达不到冰岛昔归,但是经过陈化以后,品质的提升,和冰岛昔归的差距会越来越小,10年后根本喝不出冰岛还是小户赛,所以又有茶商通过这样一种不对称来赚钱,用小户赛的原料压制包装成为冰岛然后放5年或者10年后销售,当然其实可能冰岛10年和小户赛10年其实从使用价值本身本来就是差异很小或者没有差异的。

另外主观因素也会影响我们对茶叶品质的判断:

(1)首先是品茶标准的问题。

品茶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是有相对的指标:比如香气程度、口感丰富度、顺滑度、苦涩协调性、甜度、喉韵等,名山古树在口感整体指标上是比一般茶要高的,但是茶叶在口感表现形式上是多样的,名山古树有很多口感表现,不是每一个名山茶都适合自己。比如喜欢香甜型口感的那可以选冰岛,喜欢厚重苦涩的选老班章。

(2)行业培养的一些错误认知。

做茶的人会以自己资源或者销售方式为导向,向消费者输出符合自己利益价值的观点,很难做到客观,可以自圆其说就行,比如老茶论、名山古树论,仓储论等,对于茶商自身而言也是没有错的,茶商群体已经形成一个利益群,很多茶商都是通过教育消费者的方式来销售茶叶,小圈子消费,各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评茶体系。

很多人对茶叶的认知是片面甚至错误的。普洱茶需要回归本源,回归真正的品饮时代,而品饮时代是真正重视茶叶内质的品质,而不是很多茶商口里的所谓认知。

茶误区:绿叶清汤的就一定是绿茶吗?如何辨别常见类型?


印象当中的绿茶,从茶园开始就一直保持着“绿”的特点。采摘的鲜叶是绿色的,制成的干茶是绿色的,冲泡出来的茶汤也是绿色的。所以,“汤清叶绿”就成为了绿茶鲜明的特点,这也成为不少茶友判断茶叶分类的依据,认为“汤清叶绿”的茶叶就一定是绿茶。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铁观音,是最容易被大家误认为是绿茶的茶叶。其干茶色泽砂绿,茶汤黄绿明亮,尤其是清香型铁观音茶汤色泽会更加偏绿一点。对照绿茶“汤清叶绿”的特点,铁观音确实都符合,难怪有人一直认为铁观音是绿茶。但其实铁观音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属于乌龙茶。

还有不少台湾茶,例如文山包种茶,其干茶外形呈条索状,色泽墨绿,汤色呈亮丽的绿黄色,看上去跟普通的绿茶并无差别,因此文山包种茶号称“最接近绿茶的乌龙茶”,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依然不是绿茶,即使它也具备“汤清叶绿”的特点,也改变不了它是乌龙茶的本质。

而绿茶之所以会有“汤清叶绿”这样的特点是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形成的。绿茶未经发酵,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鲜叶中的营养物质,在高温杀青的过程中消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的绿色。所以绿茶的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都以绿色为主,汤清叶绿也就成为了绿茶的特点。

但是正如

耐泡一定是好茶吗?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但转念一想,普洱茶或黑茶一定比精工细制的西湖龙井耐泡吧,可是能说西湖龙井就不是好茶吗?肯定是不能的。那么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耐泡一定是好茶吗?

在买茶的时候,有的茶友们会询问这个茶会耐不耐泡?耐泡度的确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耐泡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同样的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

因此,是否耐泡与茶叶品质并没有绝对关系。

所谓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之后,我们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非常多。那么,决定耐泡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1、茶树的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2、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严谨地说,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这也是有的茶友追捧古树茶的原因之一。但如果老到一定程度,茶树出现了衰老的病症,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平时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说的都是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重要性。茶树周边的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一些。

3、叶片的老嫩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如: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鲜美清香。而乌龙茶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故相对而言,乌龙茶比较耐泡,当然也与两者加工工艺不同有关。

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条较细碎的(如红碎茶),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4、制作中的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主要是制作中的揉捻。同样的原料如果揉捻程度过重茶汁浸出就会很快,就没那么耐泡。所以在揉捻时一定要把握轻重。

其次,越完整的茶叶越耐泡。茶叶的碎渣子很容易泡出味,但耐泡程度不高。像一些红碎茶,经过揉切成小碎片,容易泡出很浓烈的滋味,但是泡一两次很快就没味了。

5、冲泡方法

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这是由主要与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对于大多数茶叶而言,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滋味变淡了。

看完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耐泡和好茶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当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可以肯定,耐泡并不一定就是好茶,但好茶大多是比较耐泡的。

柑普茶长“白霜”就一定是发霉了吗?


导读:陈皮性温,能顺气理中、健脾疏肝,自古已是养生佳品;普洱甘醇,有着调理肠胃、降脂减肥等功效。当陈皮遇上普洱,便成就了“柑普”——果增茶味,茶添果香,养生保健效果更为显著。

柑普虽好,存放要特别注意:柑皮含糖多,受虫子“青睐”,而且受潮后容易发霉。但是,柑皮表面上如果长了白色霜状物,也不一定是发霉,这很有可能是柑皮经过烘晒后释放出的柑油形成的“柑油晶”。

这样的“白霜”对品饮以及柑普品质并无影响,一般来说,柑皮的糖份或者柑油含量越高,起的霜也就越多。

区别“白霜”和霉变的方法很简单:

先是看,“白霜”是霜一样的白色;霉菌通常是褐黄或墨绿色。

再是闻,“白霜”闻起来依然是柑果的香味;发霉的柑普则是霉味、苦味甚至馊味等令人不舒服的异杂味。

柑皮上的“白霜”虽然未必是霉,也不能因此放松对霉变的警惕。尤其是在潮湿的南方,湿气几乎无孔不入,茶友要是保存不当,好好的柑普可能就变成霉变虫蛀的烂果子了。保存柑普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密封保油润

柑皮中含有丰富的柑油,很容易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迅速挥发掉。因此在柑普的保存中,首先要保证的是密封,这样才能更好地保留柑皮较为丰富的油性物质。

二、避光存茶味

茶叶在长期受到光线照射、尤其是太阳光直射时,会发生快速的氧化过程,使得内含物迅速损失,喝之无味。因而柑普在后期存放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光保存。

三、干燥防霉变

在潮湿的环境下,茶叶会迅速吸湿还潮,这样柑皮和茶叶都很容易发生霉变。而空气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时,能促进柑普的转化,使得品饮时滋味更为丰富。

所以茶友下次不用看“霜”色变了,只要保存得当,柑普上的“白霜”多多益善。

陈茶就一定不如新茶吗?


很多茶友在购买茶叶时,由于经验尚浅,无法区分新茶和陈茶,本想买新茶,却买到了陈茶。那么如何区分新茶和陈茶呢?陈茶的质量就一定差吗?

一、你了解新茶和陈茶吗?

新茶,是指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为求其鲜嫩,一些茶农在清明节前就开始采茶,这样的茶被称为明前茶;谷雨节气前采的茶,被称为雨前茶。

陈茶,上市后,上了年份甚至更长时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即使是保管严妥,茶性良好,也统称为陈茶。

二、多久才是新茶和陈茶?

1.新茶期(1年左右)

一年之内的茶通常都属于新茶。像绿茶等不发酵茶,往往以新茶为上,但是刚刚制成的绿茶,因为凉性较大,并不适合多饮,要陈放搁置一段时间。

2.陈茶期(3年以上)

一般来说,3年以上属长期陈放,目的在于改变茶叶的风格,使之产生老茶的另一番风味,多用于黑茶类的后发酵茶。

长期陈放的茶叶,不要冷藏和真空包装。因为在陈放的过程中,发酵茶还在继续自然发酵,孕育陈香的味道。但是一定要做好防潮和避光的工作,潮湿会让茶叶变质,强光则会让茶叶失去味道。

三、4招区别新陈茶

大多数茶类新茶口感和色泽都好于陈茶,像绿茶、乌龙茶都是当年的新茶品质好,营养成分佳,但是像普洱茶、黑茶等几种茶叶例外,只要存放得当,反而是越陈品质越好。那么在你想买新茶的时候,如何来区分新陈茶呢?

1.色泽

茶叶色泽变化最大的是叶绿素的变化,新茶鲜活亮丽,富有光泽;而陈茶由于在贮存过程中,受空气中水分、氧气和光线的作用,使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色素物质发生缓慢的自动分解。

2.滋味

新茶滋味醇厚鲜爽,陈茶则淡而不爽。

决定茶叶滋味的主要物质是多酚类化合物、氨基酸、咖啡碱、糖类和维生素类等。

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茶叶中的这些物质发生了氧化、聚合反应,产生了一些不溶于水的缩合物,从而使茶汤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减少,茶叶的滋味由醇厚变得淡薄;

同时又由于茶叶中氨基酸与多酚类化合物的自动氧化生成暗色的聚合物,使茶叶失去收敛性并减弱了鲜爽味,变得“滞钝”。

3.香气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指挥发性的香气成分,它们是茶叶香气的组成成分。茶叶存放时间越长,茶叶香气降低越多,陈味就越突出,特别是新茶的清香丧失就越明显。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

4.含水量

只要用手指捏一捏,就能很简单地鉴别新、陈茶。

新茶一般含水量较低,在正常情况下含水约7%,茶叶条索疏松,质硬而脆,用手指轻轻一捏,即成粉末状。

陈茶因存放时间过长,经久吸湿,一般含水量都比较高,茶叶湿软而重,用手指捏不成粉末状,茶梗也不易折断。

同时,当茶叶的含水量超过10%时,不但会失掉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而且很容易发霉变质,以致无法饮用。

四、是不是陈茶的质量就一定差?

很多人喜欢喝新茶,是因为大多数茶类新茶口感和色泽都好于陈茶,但并不意味着陈茶就一定差。从营养和保健角度看,新茶陈茶也不分优劣,只要存放得当,都是有营养价值的。

有的茶叶品种适当贮存一段时间,反而显得更好。比如:如普洱茶、白茶,在长期存放过程中,茶性趋于温和,口感与香气越发醇厚、香浓,保健功效更为显著。

普洱茶以其“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赢得了茶中“能喝的古董”的美誉,这也成为普洱茶市场上衡量陈化普洱茶价格的重要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好的陈茶前提必须是好茶、好原料才会有好的转化。

总的来说,茶叶不必过分以新陈论优劣。只要自己喜欢,符合个人体质,再加以合理保存,新茶、陈茶都可带给你美妙的品饮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