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类篇绿茶的种类-峨眉竹叶青

发布时间 : 2019-11-13
茶叶竹叶青 黑茶的种类 红茶类的茶

茶叶竹叶青。

峨眉竹叶青

提起竹叶青,人们十分自然地会联想到我国名酒“竹叶青”;名茶竹叶青,其名其实,不亚于名酒竹叶青。

该茶产于山势雄伟、风景秀丽的四川省峨眉山。海拔800—1200米峨眉山山腰的万年寺、清音阁、白龙洞、黑水寺一带是盛产茶竹叶青茶的好地方。这里群山环抱,终年云雾缭绕;翠竹茂密,茶树生长十分适宜。

用于制作竹青茶的鲜叶十分细嫩,加工工艺十分精细。一般在清明前3—5天开采,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嫩匀,大小一致。适当摊放后,经高温杀青、三炒三凉,采和抖、撒、抓、压、带条等手法,做形干燥。使茶叶具有扁直平滑、翠绿显毫,形似竹叶的特点;再进行烘焙,茶香益增,成茶外形美观,内质十分优异。

竹叶青的命名,尚有一番来历。1964年4月下旬的一天,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一行途经四川,来到峨眉山时,在山腰的万年寺憇息。老和尚泡了一杯新采的绿茶送到陈毅手里,一股馨香扑鼻袭来,陈毅笑盈盈地喝了两口,味醇回甘、清香沁脾,顿觉心旷神怡,劳倦顿消,连问:“这茶产在哪里?”老和尚答道:“此茶是我们峨眉山的土产,用独特工艺精制而成。”陈毅又问:“此茶啥个名字?”老和尚答:“还没有名字呢!请首长赐个名字吧!”陈毅推辞道:“我是俗人、俗口、俗语,登不得大雅之堂。”经老和尚再三请求,陈毅高兴地说:“我看这茶叶形似竹叶,青秀悦目,就叫‘竹叶青’吧!”。从此与我国美酒同名的峨眉竹叶青茶,有了自己的名称。

峨眉竹叶青外形扁条,两头尖细,形似竹叶;内质香气高鲜;汤色清明,滋味浓醇;叶底嫩绿均匀。该茶自1983年以来,连续数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名茶;1985年在葡萄牙举行的第24届世界食品评选会上,荣获国际金质奖。 cY316.com

Cy316.com延伸阅读

峨眉竹叶青的品鉴


峨眉竹叶青茶产自四川省峨眉山海拨800-1200米。在云雾弥漫的峰顶,竹叶青茶摄取了日月之精华,挺立青翠。竹叶青外形扁平碧绿,好似杭州龙井,而风味却别有不同。据说,竹叶青的创始者为万年寺的觉空和尚,是陈毅元帅为其命名的,竹叶青茶选用的鲜叶非常细嫩,生产工艺非常精细。通常是在清明前3-5天开采,标准点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均匀,大小一样。

竹叶青茶的特征是外形扁平,两头尖尖,形如竹叶;品质香气高爽;汤色清亮,味道浓醇;叶底嫩绿均匀。1985年荣获在葡萄牙举行的第24届世界食品评选会国际金质奖。

味道鲜醇回甜,汤色嫩绿透亮,叶底润绿并光亮。香味浓醇长久,沁人心脾。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六安瓜片,明清时期都作为贡品。在慈禧膳食单上,规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建国以后,六安瓜片被列入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以单片鲜叶加工而成,没有芽头和茶梗。鲜叶一定要养到新梢“开面”方可采摘,采回之后鲜叶要“扳片”,剔去芽头、茶梗,且老叶、嫩叶要分开炒制。炒制方法非常讲究,尤其是在最后用老火烘焙:燃木炭在地炉中,火苗高可盈尺,每两个人抬一烘篮,在炉火上一罩即走,交替而行。抬篮人一招一步均有节奏并配合默契,好像在跳古典舞蹈一般,颇为好看。

峨眉竹叶青茶什么味道 关于峨眉竹叶青茶什么味道


峨眉竹叶青茶味道清醇爽口,饮后余香回甘,其外形扁平挺直似竹叶,色泽嫩绿油润,汤色黄绿清亮。

峨眉竹叶青的味道:

竹叶青茶会因茶叶的采摘时间不同口感也会不同,也会因冲泡的次数,正确性的不同口感不同,也会因茶具的不同产生不同。总的来说竹叶青茶的口感在绿茶中算比较重的,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比较苦,但入喉之后苦味褪去清爽之感便会袭来。有些人说喝过竹叶青茶以后有些口味淡的茶反而接受不了,这也是竹叶青茶的魅力所在。

在清明节前采摘的竹叶青茶会比较嫩,清明节之后采摘的则相对会老一点。清明节前的竹叶青茶口感也会比清明节后的要好一些,所以如果消费者想要尝到最新鲜的茶叶,不妨好好的把握一下竹叶青的采摘时间,在最好的时机下手采摘然后保存起来慢慢品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口感最佳。

峨眉竹叶青的鉴别

一、成色鉴别

首先可以通过观察竹叶青茶叶的外形,一般茶叶的颜色是绿色,外形也是尖尖的,用手碰触的时候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一个重量。而且茶叶的表面非常光滑,这样的茶叶一般都可以称之为上等茶叶。

二、气味鉴别

竹叶青茶本身就有一股清新的味道,当没有和水融合的时候,把干的竹叶青放在手心里可以很轻易的闻到味道。

三、口感鉴别

不同等级的茶叶口感也不相同,上等竹叶青茶喝下去之后不会有涩味,而等级稍低的茶叶由于生长时间和环境有所欠缺,会有苦涩味。选择好茶叶以后,一般要对茶叶进行三次冲泡,这样在每个阶段品出来的味道也会有所不同。同时要注意泡茶的温度一般是85-95度之间,不要过度烫,这样保证茶叶原始的味道。

峨眉山竹叶青茶


对于峨眉山竹叶青茶的知识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一起来学习下。

峨眉山竹叶青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叶的原产地和发源地之一。峨眉山也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峨眉山竹叶青茶产于山势雄伟、风景秀丽的四川省峨眉山。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的清音阁、白龙洞、万年寺、黑水寺一带,居于群山环抱之中,生长于云雾缭绕之处,环境优美,很适合茶树生长。这里群山环抱,终年云雾缭绕;翠竹茂密,茶树生长十分适宜。

峨眉竹叶青外形扁条,两头尖细,形似竹叶;内质香气高鲜;汤色清明,滋味浓醇;叶底嫩绿均匀。用于制作竹叶青茶的鲜叶十分细嫩,加工工艺十分精细。一般在清明前3~5天开采,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嫩匀,大小一致。适当摊放后,经高温杀青、三炒三凉,采用抖、撒、抓、压、带条等手法,做形干燥。使茶叶具有扁直平滑、翠绿显毫,形似竹叶的特点;再进行烘焙,茶香益增,成茶外形美观,内质十分优异。

峨眉山竹叶青茶的知识介绍

竹叶青的命名,尚有一番来历。1964年4月下旬的一天,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一行途经四川,来到峨眉山时,在山腰的万年寺憇息。老和尚泡了一杯新采的绿茶送到陈毅手里,一股馨香扑鼻袭来,陈毅笑盈盈地喝了两口,味醇回甘、清香沁脾,顿觉心旷神怡,劳倦顿消,连问:“这茶产在哪里?”老和尚答道:“此茶是我们峨眉山的土产,用独特工艺精制而成。”陈毅又问:“此茶啥个名字?”老和尚答:“还没有名字呢!请首长赐个名字吧!”陈毅推辞道:“我是俗人、俗口、俗语,登不得大雅之堂。”经老和尚再三请求,陈毅高兴地说:“我看这茶叶形似竹叶,青秀悦目,就叫‘竹叶青’吧!”。从此与我国美酒同名的峨眉竹叶青茶,有了自己的名称。

峨眉山竹叶青采摘季节:清明前。

采摘区域:采自峨眉山海拔1200米左右云雾缭绕的高山茶区。

竹叶青采摘:一年一次一芽一叶初展时,每500克消耗嫩芽头30000-35000个。

竹叶青制造工艺:二八少女灵俏玉指采用抖、撒、抓、压、带条等十多道传统工艺精制。

茶类篇绿茶种类-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

“泾川涂茶,芽细色白味香,为上供之物”。这是清代陆延灿《续茶经》中,引自《随见录》关于泾县产茶的一段记述。原书作者和写作年代不详。溯本探源,泾县在明未清初就盛产名茶了,除了细嫩多毫味香的泾川涂茶餐,泾县还产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名茶。如徐珂《可言》(1924年)有关石井茶的记述颇详:“胡惠生,泾县人,有文学,尝以其乡之石井见馈,饮而甘之,味至厚,以视吾杭龙井之明前雨前,色不及时香相若也,殆坑口所产欤?其叔朴安语予云,泾之茶名繁矣,皆系之以地。县志所载,惟白云一种,产白云山,今则满境蓬蒿,一林荆棘,不复有茶。晚近似来,茶之著名者为石井,涌溪次之,石井、涌溪皆在黄93山麓,石井尤深邃,两峰夹立,俗曰坑。茶产石罅,随山上下,天地皆青,疑非人境。杭州西湖之狮子峰,犹不兔有烟火气,茶有坑口坑底之别,坑底者尤难得,色香味更佳。作伪者率以近坑之茶紊之。”因清代涌溪火青就很有名,这里所说的产于石井和涌溪一带的石井茶,可能就是“涌溪火青”。

据考证,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关于它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便采回细嫩芽叶创制成“涌溪火青”,后时贡皇帝,火青随之广为传名。另据《泾县志》记载:清顺治二年(公元1646年)“由磨盘山南起至涌溪,广阔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可见三百多年前,涌溪茶就相当有名了。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火青年产量有百余担,为火青生产的最盛时期。有人推断,“火青”是由“烚青”演化而得名,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目前屯绿产区仍称“炒干”为“烚干”火青的烚干特别精湛,是目前其他炒青类绿茶炒干技术无法相比的;火青制造技术之精华在于炭火烚干。古有诗云:“摘来岭上白云赊,夜烛风前处土家,三月报残春未头,东园谗说锻梅花”。

火青产于泾县涌溪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其中丰坑的团结岩、阴上岩、岩脚下;盘坑的鸡爪坞、兰花坑、饭井石;石井坑的鹰窝岩等地的茶叶自然品质为上。产区境内黄96山属黄山余脉,海拔1175米,为泾县最高峰,山势雄峭,溪流奔放,竹木苍翠,风景秀丽。涌溪河汇境内七十二条山溪,常年清泉长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茶园土壤为乌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和氨磷钾含量丰富,为茶树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火青采摘期的一般自清明到谷雨,采摘要求“两叶一心,身大八分,枝枝齐整,朵朵匀净”。即采摘八分至一寸长的一芽二叶,个头要均匀,芽叶要肥壮而挺直,芽尖和叶尖要拢齐,有锋尖,第一叶微开展仍抱住芽,第二叶柔嫩,叶片稍向背面翻卷。涌溪柳叶种是适制涌溪火青的优良品种资源。采回的鲜叶,要严格拣剔,做到“十二不要”,鱼叶、病虫叶、阔叶、芽叶不并齐及节间长的叶、“半边翘”的叶、对夹叶、老叶、团叶、破碎叶、单片叶、受冻叶、芽头萎缩及超过长度的叶,一概不要。鲜叶要摊放6小时左右付制,当天鲜叶当天制完。

火青制造工序分杀青、揉捻、炒头坯、复揉、炒二坯、摊放、掰老锅、分筛等工序。全程约20小时左右。

杀青:用直径46厘米的桶锅,锅温140—160℃左右,投叶量1.5—2公斤杀青时间6—7分钟,杀青程度要掌握适当偏嫩,杀青叶不能有泡点和焦边。出锅后抖散水汽,及时揉捻。

揉捻:双手轻轻团揉,用力不宜过重,达到初步成条和挤出部分茶汁即可。

炒头坯:炒头坯用桶锅,锅温100—110℃,投叶量为0.8公斤左右揉捻叶,快速抖炒,散失水分,炒到茶不粘手即可。出锅复揉,继续炒二坯。

炒二坯:锅温80—85℃,每锅投入复揉叶1—1.5公斤,慢慢炒烚做形,多炒少抖,至茶叶弯卷,形成虾形,即可出锅。摊凉3—5小时左右,即可掰老锅。

掰老锅:火青腰圆的外形是在掰老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这是最关键的工序。开始时锅温55℃左右,随后慢慢下降到40℃左右。为保证供热稳定,要求用木炭作燃料。投叶量开始每锅4—5公斤,中间进行二次并锅,以利做到紧外形。全程时间约10—12小时。全凭双手操作,使茶叶在锅内压、挤、推、滚、翻、转、烚炒动作宜轻,防止茸毛脱落,烚炒次数宜少,开始每分钟10余次,随后减少到每分钟5—6次。烚炒温度之低、时间之长、投叶之多、速度之慢、动作之轻,均为炒青类绿茶之最,可谓名符其实的“低温长烚”。烚炒到含水率7%,颗粒成形,表面光滑,色泽绿润,即可出锅。出锅前半小时适当提高锅温,以发展香气。成茶用手筛“撩头挫脚”后,即为正品火青。

涌溪火青久负盛名。清代“扬州八怪”诗人王巢林,饮尝涌溪火青后,顿觉六腑芬芳,诗兴大发,挥毫抒情曰:“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比此香灵芽;两茎细叶细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欧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对涌溪火青茶之质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涌溪火青茶分1—3等,其外形颗粒腰圆,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白毫隐伏,毫光显露,花香浓郁,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爽口甘甜,汤色嫩绿徽黄,鲜艳明亮,叶底嫩匀,杏黄有光泽。

峨眉竹叶青泡法 泡茶


峨眉竹叶青泡法比较简单,首先要准备好茶具,然后投茶,之后进行冲泡再进行分茶,然后就可以赏茶了。

峨眉竹叶青外形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油润,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香悠长,滋味鲜嫩醇爽,叶底嫩绿,匀整明亮。冲泡后茶芽先是浮在水面,吸水后很快根根竖立杯底。

冲泡竹叶青绿茶,最适宜选用无花纹透明度好的玻璃杯,采用中投法冲泡,冲水后不要急于品尝,先观其“茶舞”,再闻香气,感受竹叶青的清香,最后品尝茶汤。

竹叶青茶可以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去火,其味清香可口,其色微黄淡绿,其汤晶莹透亮,内含皂苷、糖及维生素A、C,具有生津止渴、消热解毒、化痰、消炎、利尿通便。长饮此茶可排毒,使皮肤光滑,美白祛黄褐斑之功效。

1、茶具准备:

茶匙1把,竹叶青茶2~3g,透明玻璃杯或瓷碗1个。

2、投茶:

从茶仓中取出竹叶青茶,将其置入玻璃杯中。

3、冲泡:

先向玻璃杯或瓷碗中注入少量矿泉水,浸润茶芽后,再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

4、分茶:

将泡好的竹叶青茶茶汤倒入茶杯,以七分满为宜。

5、赏茶:

碧绿的茶芽在杯中如绿云翻滚,袅袅蒸汽使得香气四溢,清香袭人。

6、品茶:

轻轻摇动杯身,使茶汤均匀。邀好友共品绿茶的清爽甘泽,互助万事如意。

峨眉竹叶青在冲泡的时候,一般采取投法冲泡。

峨眉山竹叶青绿茶怎么样?竹叶青酒怎么样?


“泻我竹叶青,烹我翠云涛。”虽然记不起这是哪位诗人的佳句,但却正好表达我此时的心情。“竹叶青”真是一个好名字,酒可以用,茶也可以用,而且都是色泽青中透金,都带着一种淡淡的竹香。

很多人都喜欢把茶和酒拿来做比较,我也是。因为我发现,凡是能和我成为知己的,基本都是一起大杯喝过酒,或者促膝品过茶的。可见茶和酒都是情感的润滑剂,友谊的粘合剂。只是很多人认为酒比较俗,而茶比较雅。但是,当你品过竹叶青之后,也许你会发现,无论是茶还是酒,皆大雅,至少我是这样感觉。

作为茶的竹叶青,其实源自峨眉雪芽,据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陈毅元帅一行上峨眉山,途径万年寺小憇,忽觉一股馨香扑面袭来,原来是万年寺的住持高僧泡了一壶新采的雪芽端了过来。只见此茶汤色明亮,青中透了一点金黄,叶片在水中清秀挺直,让人惊艳。

陈毅仔细端详了半天,然后细细品了两口,顿觉得心旷神怡,劳倦顿消。连问:“这茶产在哪里?”住持高僧答道:“此茶是我们峨眉山的土产,用独特工艺精制而成。”陈毅又问:“此茶啥个名字?”高僧说:“自家寺院里的野茶,哪有名字,请首长赐个名字吧!”只见陈毅沉思片刻说:“我看这茶形似竹叶,青秀悦目,就叫‘竹叶青’吧!”。于是,万年寺的野茶就有了“竹叶青”这个美丽的名字。又过了几十年,有一位聪明的企业家,到万年寺找到这种茶,便开始在附近大面积种植,并请来当地的茶师傅“杀青,揉捻,烘培”,每一道工序精工细作,于是,中国的名茶榜上,便有了“峨眉竹叶青”这个名字。据说此茶有“品味”“静心”和“论道”三种境界,不知上次在朋友装在纸袋里,说是让我品品的属于哪种境界,不过它的汤色和香味,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

作为酒的“竹叶青”,是由山西的汾酒做底料,加上砂仁、紫檀、当归、陈皮、公丁香、零香、广木香等十余种名贵中配置而成的。入口甜绵温和,芳香醇厚,还带着一股淡淡的竹香。

有意思的是,这次来山西,我竟在“益延寿”的竹叶青酒中,找到了这样的味道。曾听说陈毅元帅海量,莫不是当年他从峨眉高僧茶中,品出了“竹叶青”酒的味道,才为这峨眉雪芽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当然这都是我的妄自揣测,但谁又知道这不是一种冥冥中的天意呢?

品饮“竹叶青”,感知“竹叶青”,茶有茶的清香甘醇,酒有酒的馥郁醇厚,但是,它们都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这样一种淡淡的清香。正是这样的香醇甘滑,总是让我在茶和酒之间徘徊,也是竹叶青就是一种能包容酒和茶的一种奇妙的东西,让酒从此变得清雅如茶。

茶类篇绿茶种类-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茶产于江西省庐山。这里北临长江,南映鄱阳湖,滨江襟湖,青山巍然,名胜古迹遍布山中,风景非常优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云:“庐山秀美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庐山,刻画得引人入胜。庐山的确是“匡庐奇秀甲天下。”

庐山种茶,历史悠久。远在汉朝,这里已有茶树种植。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当时庐山梵宫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侣云集。他们攀危崖,冒飞泉,竞采野茶;在白云深处,劈崖填峪,栽种茶树,采制茶叶。东晋时庐山已成为佛教中心之一,据载,当时名僧慧远,在山上居住三十余年,聚集僧徒,讲授佛学,在山中发展种茶。唐朝时庐山茶已很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往庐山峰挖药种茶,并写下了诗篇:“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鹳是交游”。庐山到宋朝已有洪州鹤岭茶,洪州双井茶、白露、鹰爪等名茶。这时虽然未明确地见到云雾茶的出现,但从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中,隐约可见宋时已有云雾茶了。诗云:“我家江南摘云腴,硙霏霏雪不如”,说明磨中碾成粉未的茶叶,因多白毫,其白胜于雪。看来宋时已有白毫茶是无疑的。到了明代,庐山云雾茶名称已出现在明《庐山志》中,由此可见,庐山云雾茶至少已有300余年历史了。

本世纪50年代以来,庐山雾茶得到了迅速发展,古老的茶山,日新月异。现有茶园5000余亩,分布在整个庐山的汉阳峰、五老峰、小天池、大天池、含鄱口、花径、天桥、修静庵、中安、捉马岭、海会寺、帅家、化城山、青山、通远、八仙庵、马尾水、高垄、威家、莲花洞、龙门沟、赛阳、碧云庵等地。其中尤以五老峰与汉阳峰之间,因终日云雾不散,茶叶品质最好。

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发展,庐山云雾茶制作方法,不断改进。鲜叶原料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长度为3厘米左右。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条、搓条、拣剔、提毫、烘干九道工序。

杀青:在铁锅中进行,锅温160—180℃,投入鲜叶量为0.5公斤左右,时间约3—5分钟;杀青叶出锅后即行抖散,防止芽叶黄变。

揉捻:在圆簸箕内用双手回转滚揉,成条后,再行抖散。

炒二青、理条和搓条均在锅中进行,边炒干,边成条,炒至茶叶八成干时,略加拣剔,即将茶叶握入手中,利用掌力将茶和相互摩擦,使芽叶中的茸毛坚起,白毫显露,这个过程,叫作“提毫”。最后将茶叶烘干,待茶叶用手捻能成粉未,含水量达6%时下烘,稍经摊凉,装罐收藏。

品质特征为:外形条索紧结重实,饱满秀丽;色泽碧嫩光滑,芽隐绿;香气芬芳、高长、锐鲜;汤色绿而透明;滋味爽快,浓醇鲜甘;叶底嫩绿微黄,鲜明,柔软舒展。

庐山云雾茶由于于品质优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现除供应国内的庐山,九江、南昌、山东、上海、北京、武汉等省市以及港澳台等地区外,自1971年开始,还运销日本、德国、南朝鲜、美国、英国等国,深受各地的好评。

茶类篇绿茶种类-休宁松萝


休宁松萝

松萝茶历史悠久,在明代已盛名远播。明代许次纾《茶疏》记载:“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明代沈周《书芥茶别论后》中有“新安之松萝”的记载。新安和歙州都为当时的郡名,后世因以新安作为歙州、徽州所辖地的别称。明代徐渭《刻徐文长先生秘集》中,将松萝茶列为当时三十种名茶之一。

关于松萝茶的炒制方法,最早记载见于明代罗禀《茶解》中。一曰:“松萝茶出休宁松萝山,僧大方所创造。其法,将茶摘去筋脉,银铫炒制。今各山悉仿其法,真伪亦难辨别”。这里明确指出了松萝茶产地,但由于其他山场仿制,已真假难分了。二曰:“家孝廉兄有茶圃,……所产茶,实用蒸法如101茶,弗知有炒焙揉挼之法,予理鄣日,始游松萝山,亲见方长老制茶法甚具。”

明代冯时可《茶录》记述:“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是茶,始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造法,其后于徽之松萝结庵,采诸山茶于庵焙制,远迩争市,价倏翔涌。人因称松萝茶,实非松萝所出也。是茶,比天池茶稍粗,而气甚香,味更清,然于虎丘,能称仲,不能伯也”。明代饮茶萝茶已成时尚,其香味比虎丘茶、天池茶好,在市场上竞争力强,价格看涨,同时也出现了不是松萝山所产的假松萝茶。

《歙县志》写道:“旧志载明隆庆间(公元1567—1572年),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法精妙,郡邑师其法,因称茶曰松萝,……”歙县茶有的虽“本轶松萝上”,因系仿松萝制法,也概名松萝茶。例如当时歙县的紫霞山茶,可称为“最上品”,也称为松萝茶。与松萝山毗邻的歙县北源茶,又称为北源松萝,以享其名也。清代乾隆间《婺源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茶,常品为多。其云松萝茶者称佳品。……松萝山在休邑,借名耳。”婺源绿茶久享盛名,也借用松萝茶名,称婺源松萝。《休宁县志》载:“邑之镇山曰松萝,远麓为104源,多种茶,僧得吴人郭第制法,遂名松萝,名噪一时。茶因踊贵,僧贾利还俗,人去名存。士客索名松萝,司牧地以应,徒使市肆伪售”。105源山僧人,仿松萝茶制法,所以105源山的茶叶也叫松萝茶,又称105源松萝。因为茶价好,僧人弃佛事经营茶叶去了,其因“贾利”也。一些士大夫阶层和文人墨客要松萝茶,当地掌管松萝茶的官员,“无以应求”,因此市场上出现假松茶。

关于松萝茶名的来历,清代宋永岳《亦复如是》中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云:制艺名家讳焕龙到松萝山,问茶产于何处,僧引至后山,只见石壁上蟠屈古松,高五、六丈,不见茶树,“僧指示曰,茶在松桠,系鸟衔茶子,堕松桠而生,如桑寄生然,名曰松萝,取茑与女萝施于松上意也。复叩其摘采之法,僧以杖叩松根石罅而呼曰,老友何在,即有二、三巨猿跃至,饲以果,猿次第升木采撷下”。以上故事不可信以为真。松萝茶实因产松萝山而得名。

据当地老年人回忆,1920年以前,松萝山上寺庙完好,僧人众多,主持佛事活动,栽培和采制松萝,香客云集,热闹非凡,每年清明谷雨季节,茶商睐名而来,采购松萝,作药疗疾,其后因社会动乱渐衰。

1938年江苏潜阳巨贾吴筱竹,慕松萝之名,以重金在山上创建“松萝垦殖工学团”,主持松萝生产经营。其后转由吴巧祥集资成立“松萝商社”经营,直到40年代未期。

松萝山位于城北约15公里,与105源山、天宝山、金佛山相望,最高峰海拔882米,茶园多分布在海拔600—700米之间,山势险峻,崖悬壁峭,松萝交映,连绵数里,风景秀丽,“松萝雪齐”为休宁海阳八景之一。山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为杂有风化成片状碎石的乌沙土,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生长。

松萝茶的采制技术,早在三、四百年前就达到精湛的程度。明代闻龙《茶笺》记载:“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色香味俱减。予所亲试,扇者色翠,不扇色黄。炒起出铛时,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铛,文火炒干入焙。盖揉则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现今屯绿炒制技术,就是在此规范的基础上,而发展完善的。松萝茶目前的采制技术与屯绿炒青相似,但要求比较严格。松萝茶于谷雨前后开园采摘,要求采一芽二、三叶,鲜叶采回后要经过验收,不能夹带鱼叶、老片、梗等,并做到现采现制。

松萝茶古今闻名,与其品质独特是分不开的。明代袁宏道《袁中郎全集》有:“近日徽有送松萝茶者,味在龙井之上,天池之下。”明代谢肇106《五杂106》去:“今茶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107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清代冒襄《108茶汇抄》云:“计可与罗108敌者,唯松萝耳”。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中亦云:“茶以松萝为胜,亦缘松萝山秀异之故。山在休宁之北,高百六十仞,峰峦攒簇,山半石壁且百仞,茶柯皆生土石交错之间,故清而不瘠,清则气香,不瘠则味腴。而制法复精,故胜若他处产也。”又云:“徽茶首推休宁之松萝,谓出诸茶之上,夫松萝妙矣。“清代吴嘉记在《松萝茶歌》中有”松萝山中嫩叶荫,卷绿焙鲜处处同”。赞誉松萝茶品质的诗句。

松萝茶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卷匀壮,色泽绿润,香气高爽,滋味浓厚,带有橄榄香味,汤色绿明,叶底绿嫩。明代熊明遇《罗110茶记》中说,松萝茶区别于其他名茶的显著特点是“三重”:色重、香重、味重,即色绿、香高、味浓。松萝茶分1—3等。

松萝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古医书中多有记载。《本经蓬源》云:“徽州松萝,专于化食。”吴兴钱宋和《慈惠小纶》云:“病后大便不通,用松萝茶三钱,米白糖半钟,先煎滚,入水碗半,用茶叶煎至一碗服之,即通,神效。”《梁氏集验》云:“治顽疮不收口,或触秽不收口,上好松萝茶一撮,先水漱口,将茶叶嚼烂,敷疮上一夜,次日揭下,再用好人参细未拌油胭脂涂在疮上,二、三即愈。”1930年赵公尚编著的《中药大辞典》记载:“松萝茶产地徽州,功用:消积、滞油腻,消火、下气、降痰。”近年来,一些高血压、肾炎等患者试服松萝茶治疗,症状有所减轻。“沁脾芬芳胜绿金,松萝灵秀朵奇珍,三杯能解千日醉,还我龙马好精神。”这是一位老者在服用松萝茶后血压下降,写的一首《茶颂》,以赞美松萝茶疗疾之功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