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香气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时间 : 2019-11-16
茶叶香气形成因素 茯茶金花是怎么形成的 白茶的香气特点是

茶叶香气形成因素。

喝茶,你最关注的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是因为茶的味道爱上茶,而有的人是因为茶能养生保健爱上茶,也有的人是因为颜色爱上茶。

那么在喝茶过程中,有个步骤叫“闻香”,茶叶为什么会有香味?茶叶香气到底是由什么形成的?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茶叶香气物质?

茶叶香气物质是茶叶中由嗅觉感知到的有香味的物质的总称。其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所表现的香型也不同,茶叶中所含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多少,主要受茶叶的品种和制茶方式的影响。

茶叶香气如何形容?

其实专业的茶香术语很多,成品茶香气可归纳为以下九种香气类型:

嫩香型、毫香型、果香型、

火香型、清香型、甜香型、

松烟香型、陈香型、花香型。

茶叶香气是怎么形成的?

已知茶叶中的香气成分有二、三百种之多,不同的香型,是香气物质组成不同之故。一种香型并非一种香气物质的反映,往往是以数种香气物质为主,配合其他数十种微量香气物质所组成。

茶叶香气,有的是在制茶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是在加工时,原有香气物质产生了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茶叶的香气,与茶叶嫩度、品种、季节、栽培生态条件和制造技术、仓储变化,都有很大关系。

大体由先天固有与后天形成综合而成的。

茶叶香气由什么决定?

不同品种茶叶的香气是不一样的,产地不同香气也不一样。茶叶的香气,主要是由芳香物质的种类、浓度决定的。据研究证明,刚采摘的鲜叶中,具芳香物质有50多种,香型为青草气。

茶叶香气为什么不一样?

不同的茶叶香气不一样,它是多个因素造成的,既有品种也有环境,也有气候以及工艺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它的香气。当然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需要更多的数据以及试验来证明。

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茶树品种,理论上来说,茶树的鲜叶可以制成任何一种茶叶,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亦或者是乌龙茶等等。

其次,环境的影响,消费者经常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高山云雾出好茶,为什么会出现好茶呢?有研究数据显示高海拔茶叶香气浓度比低海拔要高,而且随着海拔升高香气成分的种类也会逐渐增加,并且芳香族类和杂环类香气成分只在高海拔区域茶样中出现。我们可以准确的知道,海拔高的茶叶有较高的香气浓度、较多的香气成分还有更合理的香气含量比例。

再者,季节气候,以普洱茶为例,春茶香气清纯丰富,品种的香气特征也非常的明显,而夏茶,虽然多酚类含量高,但是鲜叶老嫩不均匀,加上夏季高温多酚类酶性氧化加速,香气比较低而且味比较涩。

什么茶叶香气最好?

其实没有什么茶叶香气是最好的,每一种茶都有它独特的香气类型,只是我们在品饮的过程中喜不喜欢这种茶,喜不喜欢它的香味而已。

茶叶香气组成复杂,香气形成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品种、地域、栽培条件、鲜叶质量、加工方法等等。不同茶叶有不同的香气,茶叶香气可以说是茶叶的灵魂,也是辨别茶叶好坏的一个基础。要想通过香气大致来判断茶叶的话,必须深入实践体验,多喝多学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

精选阅读

茶叶的口感是怎么形成的?


经常和同事、好友在一起喝茶,总是免不了对茶汤品味评价一番,常见的甜、苦、涩等最为明了的感觉总是最先被感受到,也是被说得最多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诸如浓、厚、醇等感受。那么,这些口味究竟都是怎么呈现出来的?这里将会一一进行介绍。

一、甜味

甜味主要还是由单糖和低聚糖呈现的,比如果糖、葡萄糖、蔗糖、乳糖等等。另外,一些有甜味的氨基酸,比如茶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等也会贡献一定的甜度。

二、苦味

茶汤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是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另外还有茶多酚(花色素、儿茶素),皂甙类化合物和苦味氨基酸。

生物碱、多酚、苦味氨基酸是只在口腔中呈现苦味,而茶皂素含量高的茶汤会呈现出回味苦的感觉。

三、涩味

单枞的涩感一般比较重

涩味的主要贡献者是茶多酚,其中,酯型儿茶素占比最高。除了茶多酚之外,茶叶中的黄酮醇、酚酸、缩酚酸和碱性氨基酸都会呈现出酸涩的口感。

四、鲜味

鲜味即鲜爽味,主要是由茶氨酸、谷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呈现的。并非所有的氨基酸都会呈现鲜爽的口感,有的氨基酸是有苦味和酸味的,而有的氨基酸会呈现甜味。

另外,咖啡碱本身并没有鲜味,但是咖啡碱在茶汤中可以与茶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等结合,形成的络合物具有鲜爽味,这也是红茶特有的鲜爽醇浓滋味的主要成因。

五、浓感

我们有时候会对泡茶的朋友说,你这一泡泡浓了,或者你这一泡泡淡了。这个浓淡不是跟茶汤中的某一种或者某一类物质有关,而是指茶叶的内含物质是否丰富。

如果一泡茶内含物质很丰富,那么喝起来茶汤的滋味强度就高一些,反之称之为淡。茶的浓淡不只跟茶叶本身内含物的丰富程度有关,也跟冲泡的茶水比、水温、时间有关系。

六、厚感(稠感)

有的茶喝起来会有特别浓稠的感觉,这是茶汤中富含果胶等糖类物质的表现。稠度高的茶汤往往伴随着滑滑的感觉,不会很涩,可能与糖类含量丰富,抵消了苦涩感有关。

七、醇感

这种感觉笔者理解的就是茶味,清清爽爽,带点甜。茶汤的醇感和浓感一样,也是由多种物质共同呈现的。

上述的这些口感就是我们平常喝茶时最基础的几种口感了,由于每个人的味觉阈值有差别,所以在强度上可能有些微的出入,但是大体的印象还是能够统一的。知道了这些,以后再喝茶的时候,相信你不再是只会简单描述甜苦涩的小白,而是能细细地体会到其他微妙感受的入门级选手了。

茶垢是健康大敌?茶垢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清洗?


茶是仅次于咖啡的大众饮品。如果你喝茶,一定会注意到杯子、茶壶壁上留下的深褐色茶垢。爱喝茶的人将这些茶垢称为“茶山”,就像古董上的包浆,“无茶三分香”。但传言说,茶垢里面有很多重金属,还有亚硝酸盐,如果不清洗掉可能会危害健康,甚至有“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的说法。茶垢到底是什么?会不会有害健康呢?

茶垢中主要是茶多酚

曾经有观点认为,茶垢是碳酸钙或碳酸镁沉淀(水垢)吸附了茶黄素、茶红素等色素。另有观点认为,茶汤表面形成的漂浮物是茶叶表面的蜡质。事实上,这些说法都不对。实验表明,茶垢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少量金属离子参与了茶垢的形成。由于绿茶的多酚类物质更多,因此它更容易形成茶垢,而经过深度发酵的红茶、黑茶的茶垢比较少一些。当然,不同类型的茶形成的茶垢成分基本相似。

茶垢是茶多酚在空气氧化作用下产生的聚合物,因此主要在水线附近形成并附着在容器的内壁上。研究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垢中聚合物的分子量逐渐增加,这意味着多酚的聚合反应还在缓慢进行。因此,泡茶时间越长茶垢越不容易去掉。

重金属元素不存在

隔夜茶的茶汤表面常常有一层带有金属光泽的“油膜”,让人误以为其中有某种重金属。不过,从茶汤中沉积下来的茶垢转身就释放重金属到茶汤里面,这本身就不符合逻辑。其实,这层膜的成分和杯壁上的茶垢并无明显差异,也是以茶多酚聚合物为主,不过它确实含有少量金属离子。元素分析表明,茶垢的绝大部分成分是碳、氧元素,来自多酚聚合物,也有少量钾、钙、镁、铝、锌、硒等元素。金属元素主要以不溶于水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钙元素是茶垢形成的主要促进因素,主要来自泡茶的水。铅、砷、镉、汞等重金属污染物并不是茶垢的主要金属元素,因此喝茶之人不必担心。

盖上杯盖可减少茶垢形成

尽管茶垢并不影响喝茶,也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但有不少人觉得茶垢让杯子显得很脏,因此希望茶垢少一些,不妨试试下面几个方法。

第一,喝完茶及时清洗是减少茶垢沉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总是泡隔夜茶,茶垢难免形成“包浆”。

第二,在碱性条件下茶多酚的氧化速度加快,形成茶垢的量增加,因此泡茶的时候放一片柠檬可以减少茶垢的形成。国外有研究者发现,一次泡一袋英式红茶形成的茶垢比一次泡两袋的还多,一次泡五袋竟然不形成茶垢,这很可能是因为茶叶中的多酚让茶汤的pH值下降。

第三,钙离子是形成茶垢的关键元素,因此水越“硬”茶垢越多,而用纯净水泡茶形成的茶垢也会少很多。第四,茶垢的生成量主要取决于茶汤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因此大口茶杯形成茶垢的量会更多一些,盖上杯盖也可以减少茶垢形成。看完这些,想必很多人可以理直气壮的不洗杯子了吧。如果你还是想去除茶垢,怎么折腾都行,但千万别把你家紫砂壶上的茶山蹭掉了。

黄茶那么好的品质是怎么形成?


黄茶那末好的质量是怎样构成?黄茶的闷黄是黄茶制造进程中最紧张、最关头的工序,而黄茶的质量便是这么构成的!

黄茶的质量

黄茶的制造与绿茶有类似的地方,差别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进程,是黄茶制法的次要特色,也是它同绿茶的根本差别。绿茶是没有发酵的,而黄茶是属于发酵茶类。

黄茶有芽茶与叶茶之分,对于新梢芽叶有差别请求:除了黄年夜茶请求有1芽四、5叶新梢外,其他的黄茶都有对于芽叶请求“细嫩、新颖、匀齐、纯洁”的配合点。按其鲜叶的嫩度以及芽叶巨细,分为黄芽茶、黄小茶以及黄年夜茶三类。

黄茶因种类以及加工技能差别,外形有分明差异。如君山银针以形似针、芽头瘦弱、满披毛的为宜,芽瘦扁、毫少为差。蒙顶黄芽以条扁直、芽壮多毫为上,条曲折、芽瘦少为差。

鹿苑茶以条索紧结卷曲呈环形、显毫为佳,条松直、没有显毫的为差。黄年夜茶以叶肥厚成条、梗长壮、梗叶相连为宜,叶片状、梗细短、梗叶别离或者梗断叶破为差。

评光彩比黄色的枯润、暗鲜等,以金黄色鲜润为优,色枯暗为差,评净度比梗、片、末及非茶类搀杂物含量。黄年夜茶干嗅喷鼻气以火功足有锅巴喷鼻为宜,火功缺乏为次,有青闷气或者粗青气为差。评内质汤色以黄汤亮堂为优,黄暗或者黄浊为次。

喷鼻气以清悦为优,有闷浊气为差。味道以醇以及鲜爽、回甘、收敛性弱为宜;苦、涩、淡、闷为次。叶底以芽叶瘦弱、匀整、黄色鲜明的为宜,芽叶瘦薄黄暗的为次。

黄茶的闷黄工序

一、达成对于黄茶质量的影响

黄茶达成道理目标与绿茶根本相反,但黄茶质量请求黄叶黄汤,因而达成的温度与技能就有其非凡的地方。

达成锅温较绿茶锅温低,普通正在120℃—150℃。达成采纳多闷少抖,形成低温干冷前提,使叶绿素遭到较多毁坏,多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得到活性,多酚类化合物正在干冷前提下发作主动氧化以及异构化,淀粉水解为单糖,卵白质分化为氨基酸,都为构成黄茶醇厚味道及黄色发明前提。

二、闷黄对于黄茶质量的感化

闷黄是构成黄茶质量的关头工序。依各类黄茶闷黄前后差别,分为湿坯闷黄以及干坯闷黄。

湿坯闷黄正在达成后或者热揉后堆闷使之变黄,因为叶子含水量高,变革快。消山毛尖达成后热堆,经6—8小时,便可变黄。平阳黄汤达成后,趋热快揉重揉堆闷于竹篓内1—2小时就变黄。北港毛尖,炒揉后,掩盖棉衣,半小时,俗称“拍汗”匆匆其变黄。

干坯闷黄因为水份少,变革较慢,黄变工夫较长。如君山银针,初烘至六七成干,初色40—48小时后,夏烘至八成干,复色24小时,到达黄变请求。黄年夜茶初烘七八成干,趁热装入深邃口小的篾篮内闷堆,置于烘房5—7天,匆匆其黄变。霍山黄芽烘至七成干,聚积1—2天赋能变黄。

总之,虽然各种黄茶聚积变黄有先有后,体式格局办法各有差别,工夫犬牙交错,但都是闷黄进程,这便是黄茶制法的非凡性,也便是黄茶的质量特点的紧张要素。

各茶叶状的形成


茶叶形状是组成茶叶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区别茶叶品种、花色的主要依据。我国茶叶种类较多,品种、花色也丰富多彩,茶叶形状多具有艺术性。不管何种形状的茶叶,都是在制茶过程中制茶人员采用不同技术措施而形成的。用力的方式、轻重是形成茶叶不同形状的主要因素,其中用力的方式有揉、炒、拍、压、抖、扣等。一般来说,茶叶形状的形成都是以揉捻技术为基础,通过不同的用力方式,造就茶叶所需要的形状,再通过干燥技术最后定形,从而决定茶叶的不同形状。下面按条形茶、圆形茶、扁形茶、针形茶、片形茶和团块茶分别给予说明。

(1)条形茶

鲜叶经过杀青或萎凋,失去部分水分而使芽叶逐渐变得柔软,以利于揉捻而不会使芽叶折断。杀青叶经揉捻成条、解块筛分、理条后,再去烘干或炒干。烘干就是将揉捻、解块、理条后的芽叶均匀铺在烘干器具上,在适当温度下和合适的时间内,蒸发芽叶水分,使芽叶水分达到规定的含量,同时也固定了茶叶的外形,如绿茶中的烘青;炒干则是使芽叶沿圆弧形的锅壁或圆筒形的筒壁滚动摩擦,以茶叶自身的重量的相互挤,压,且在多种力的作用下,条索越炒越紧,越挤越实,从而使条索变得圆紧光滑,如绿茶中的炒青。

(2)球形茶

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并初步干燥成条后,在专用的斜锅中炒制,芽叶经过相互挤压、推挤等的作用,逐步造型,先炒三青,失去部分水分,做成虾形,再根据芽叶中的水分失散的情况做对锅,使芽叶逐步成圆茶坯,最后做大锅,使芽叶成为颗粒紧结的圆形茶,如绿茶中的珠茶。

(3)扁形茶

鲜叶经过杀青或揉捻后,采用压扁的手法,使芽叶形状成扁形。如制作龙井茶的青锅分拖、榻、摩、挺四种手势;辉锅分拖、榻、荡、钩、摩、吐六种手势,才能制出扁平光削的外形。再如大方茶则在揉条后,在炒锅中经烤扁操作,制出呈竹叶状长扁直条的特征。

(4)针形茶

鲜叶经过杀青后在平底锅或平底烘盒上搓揉紧条,搓揉时,双手的手指并拢平直,茶条从双手两侧平平落入平底锅或烘盒中,边搓条,边理条,边干燥,从而使茶条圆浑光滑挺直,形似针状。如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

(5)片形茶

片形茶的制作分炒生锅、炒熟锅和干燥三个工序,制出的茶叶直顺不弯曲,不折叠,不成麻绳条,叶片的边缘微向背翻卷,形似瓜子。如六安瓜片炒生锅用特制的炒茶帚,挑炒叶子,使叶子在炒锅中转动均匀受热,达到杀青的目的,随着叶片水分的散失,叶片缘微向背面翻卷。炒熟锅时,用茶帚拍打或压叶片边缘,使微卷的边缘固定下来,最后经烘干即成瓜片茶。

(6)团块形茶

团块形茶是由黑毛茶、红毛茶和绿毛茶等经复制后,再经蒸炒灌模,由机械压制或锤棒筑压成各种形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