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最高贵的植物,能够拉近人和自然的关系

发布时间 : 2019-11-16
自然韵黑茶 碱性植物茶有哪些 茶叶的植物

自然韵黑茶。

植物也有高低贵贱之分?答案是肯定的,植物中,树是最高贵的。这种高贵在于“生长的缓慢与长成后的精彩”。普洱茶树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这句箴言。

普洱茶树从种子到出土需要半年时间,在之后的5~6年将迎来第一次花期,接下来就开始它无比漫长的成年期了。普洱茶树寿命很长,无性系繁殖的茶树成年期一般会在40~50年,那些天生就养了几百年的乔木古树茶寿命就更长了。

这样,它们默默不语地注视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经历了工业革命,无数次战争,数代人的生死以及社会面貌的变化,在普洱茶树的时间概念里,无非是增加了几圈年轮而已。

除了普洱茶能够给人带来健康养生的功效,这片叶子还带给人们除了身体之外的更多恩赐——拉近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今年5月,我和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普洱茶爱好者,跟随古韵流香、禾境茶书院等众多茶行业的学者文人,跑进了西双版纳的南糯山,在山林间,参加了一场拥抱大自然的森林茶会。

茶山上与大自然约会,一定要起得很早,因为清晨的空气质感最为“倾城”。云庐·古韵茶会选择在森林深处的几棵大树下,这里时常云雾缭绕如同仙境。茶会召开时,雷雨忽然就到,大家不慌不忙撑开雨伞,继续悠然自得地听着雨声品茶,并不觉得惊扰;第二道茶汤刚出,雨就停了,阳光重新给茶桌铺上了金色的茶席,四周升腾起白色的水汽,所有人怀着对大自然敬畏之心,闻香,品茶,分享,方知在大自然里品茶是多么无与伦比的美妙。

除了与大自然的茶会,人们在大自然中找寻到了各种借茶与之相交的无限可能。

最常见的是以茶入馔,这种方法古已有之。《晏子春秋》说:“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茗菜而已。”大多数人并没有尝试过用茶做菜,只是饮用。今年4月,在普洱市三国庄园里,参加《普洱》杂志茶山行的俱乐部成员门就在茶园里品尝到了一道用茶叶烹制的菜肴,选用森林茶园里最嫩的芽叶,用面粉包裹之后油炸,外形金黄能隐隐看到里面茶叶的绿色,咬一口,酥脆香浓之后就是普洱茶甜中带涩的滋味,不仅不觉得油腻,反而爽口,庄主李日煌美其名曰——金枝玉叶。还有一道也是来自李庄主的手艺,用普洱茶与牛肉炖煮。由于江城产茶牛,周围又是茶马古道,这道菜称之为“茶牛古道”。普洱茶经过熬煮,所有营养物质都进入汤里,牛肉吸收了大量普洱茶味,变得异常好吃,肉香与茶香的结合,又使汤汁尤为清甜。

在普洱市的银生茶庄园里,有专做茶宴全席的。无论任何肉类均可配茶烹制,普洱茶能够使猪肉去腻,鱼虾去腥,羊肉去膻,再配上专门用老熟茶煮出来的米饭,颗粒金黄,清香美味极了。尾声时刻,再来一碗晒青毛茶煮的鸡肉稀饭,感觉通体舒畅不已。能够在茶山的茶园里引茶入食,体验古人“人食草木间”的快意,不论是营养、健康,还是滋味,都因普洱茶得到了所有成全。

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有时会发出“人类从前有过自然的生活吗?”这样的疑问。那么赶紧来茶山吧,自然疑虑全消。除了在茶山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环境里举办森林茶会,吃美味的茶餐,在茶山里的玩法还有很多:也许,你可以选择一家茶农家住个十天半个月,跟着茶农每天感受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原始自然生活;也许,你可以在被允许的情况下,亲自去体验采茶的过程,然后学习如何制茶,压茶;然后在夜晚到来的时分,看漫天星河灿烂,围着火塘与淳朴的少数民族一起,将盛满茶叶的土罐在火上烤得“嘎吱”作响,听长老们讲述过去的传说……所有的一切,都令人感受到一种莫可名状的平静和满足。

喝茶,吃茶,闻茶,玩茶,与大自然一起共同呼吸,普洱茶这种高贵的植物,能够实现人与自然最近距离的交流,熟悉而亲切,仿佛你从来没有离去一般。

精选阅读

喝茶,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你擅长撩妹泡妞去酒吧,我只会喝茶喝茶赏赏花。你有你的STALYE,我有我的小情调。你有琴棋书画诗酒茶,我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你有你的奢华,我有我的优雅。

你去海淘去渡假去海边看BRA,我还是喝茶上山,上山喝茶。你因寂寞去嗨皮,我因爱好找乐趣。

你走天路转山转水转佛塔,我喝茶修行亦是走天涯,你有你的仪式感,我有我的茶文化。

我知道,纵然你我路不同,千秋万代都在做着相同的事,无论银针金芽,还是寿眉粗茶,你做你的土豪,我有我的格调。

无须炫耀,无关风月,一盏吃过,无论土豪屌丝女神恐龙,舌尖上流连的香涩甘苦,冷暖自知,各自芳华。

就喝茶这件事,路虽不同,尽俱优雅。就喝茶这件事,门槛最低,自然高贵。

若有心在,喝茶,便是修行,若有真情,喝茶,便是调情,若有愁绪,喝茶,便是解忧,心怀善念,喝茶,随性优雅。

可以坐看风月,亦能走马品茶,可以把酒桑麻,亦可夜会烹茶,可以逍遥自在,亦能提枪上马,唯独这喝茶的这份优雅。高贵的不分鸿儒白丁,优雅的难分神魔佛家。

只道是,来吃一盏茶,将这门槛最低的高贵,尽数饮下。

工艺是关键(三):自然晾置干燥法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紧压茶的系列产品中,除后期创造的安化黑砖、花砖茶等产品采用人工烘焙干燥外,“泾砖”,天、贡、生尖,引包(陕引、甘引)等都没有特定的干燥工艺,究其原因:一是过去没有专门的检测设备,茶叶的出厂水分仅凭经验而定;二是压制过程全系人工操作,茶品(包)松散,透气性好,易于散失水分;三是茶叶的流向是由南到北,茶品在运输过程中虽然历时较长,但是空气湿度不断降低,具有自然风干的效果。况且,据史记载霉变之茶牧民并不计较,估计这种霉系指茯砖茶中的冠突散囊菌,若是青霉或者其他杂菌,则口感苦涩,这是断然不可接受的。现时的茶品大多采用机械压制,砖片紧结度高,而且运输便捷,时间短,还必须有适度的储存时间,如若不及时干燥,就会发生霉变。

历史原因,我们称自然晾置干燥法为传统干燥工艺,现在天、贡、生尖和千两茶仍采用这种传统工艺,茶叶踩压成包后,置于阴凉通风之处,10~15天时间,即可装箱发运。而安化千两茶则采用日晒夜露49天的干燥工艺,让水分缓慢干燥,与传统干燥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妙。

茯砖发花,采用传统的自然晾置发花,其“花”的颗粒和色泽都比人工烘房发花效果要好。由此说明一个问题:安化黑茶既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茶类,研究传统工艺将为现代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人为地控制其工序进程,有可能会“欲速而不达”。

毋庸置疑,不管是历史上的肩扛马驮,还是现时的自然晾置,在存放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湿热作用和微生物的作用,都会导致茶叶的内含成分朝着有利于品质形成的方向转化。千百年来,人们饮用它,不仅对身体从未造成伤害,而且还如此依赖于它,以至于无它“则困以病”,这就是客观事实,今天人们去研究它,利用它,而不应该刻意去改变它的原始面目。

茶本是大自然的灵物,带着自然的芳香


茶本是大自然的灵物

茶本是大自然的灵物,带着自然的芳香,经过人工的培制,现出各式各样的茶品,为人们的生活增香增健康。

与茶相伴久了,便喜欢与茶说话。

茶总是这样通灵性,忧郁时浓烈,心悦时清幽,平淡时无味,变幻着各种心情,如心的荡漾。

每天的心情也是起伏波动,遇难时喜愁,顺境中喜乐,渗杂一起,便是人生。

只有安静下来,滤去了浮燥,如这杯清茶也有了归宿。

茶需要漫漫泡,烧水,洗杯需要个过程。水冲入茶的瞬间,也便开始了茶的人生之旅。

茶是一片片的,慢慢的在杯中散开,天女散花般在杯中溢出清绿的世界。叶片有大有小,有卷有缩,每一个的角色不同,但他们在上演同一个世界,那是清纯的世界,与世无争的世界。

人生的道路漫长,每一个景致都需要欣赏,无论赐予的是悲伤,还是快乐。把风景变人生,慢慢品味,如茶般悠香,永远。

认识花草茶品出高贵、典雅


花草茶起源于欧洲,它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或皮等部分经过煎煮或冲泡后产生芳香味道的草本饮料。流传到中国以后,很多人觉得欧式花草茶味道不纯正,于是创造了一种新式花草茶。“圣世贵人”花草茶是以鲜花(如玫瑰、百合花等)、药草(如枸杞、大枣等)、水果(如蓝莓、柠檬等)为主要原料精心配制而成的新式复方养生花草茶。主要有美容养颜、排毒瘦身、清热去火、缓解疲劳、延缓衰老、益气养肾、调节内分泌、改善亚健康等养生价值。

花草茶吸天地之灵气、集旷野之朝露、汇山河之精神、承接宇宙之精华、含神奇之能量,除了具有养生之功能外,还富含大自然之情怀,我们无暇临近大自然,却有机会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吸取花草茶内那天地之灵气,唤醒我们体内那远离自然的灵魂!

古人有“上品饮茶,极品饮花”之说,“圣世贵人”花草茶品种齐全、口味丰富、茶色艳丽,不含咖啡因和糖,男女老少皆宜。它采用纯天然加工技术,保持花草原有的生物活性,能帮您养颜、养眼、养神、养心,喝出美丽、健康与自信!

花草茶是不含咖啡因、茶碱的天然草本饮品,是最天然的养生养颜饮品,也是净化身体的最佳途径,它必将成为风靡全球的日常必备饮品。传统茶占据了19世纪的流行舞台,咖啡占据了20世纪的时尚舞台,花草茶将占据21世纪的健康饮品舞台!

品“圣世贵人”花草茶,品出高贵、典雅,品出与众不同的您!

茶,是有灵性的植物


一个人在这种神清气爽,心平气和,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领略到茶的滋味。因为茶须静品,而酒则须热闹。茶之为物,性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

饮茶之时有儿童在旁哭闹,或粗蠢妇人在旁大声说话,或自命通人者在旁高谈国是,即十分败兴,也正如在雨天或阴天去采茶一般的糟糕。因为采茶必须天气清明的清早,当山上的空气极为清新,露水的芬芳尚留与叶上时,所采的茶叶方称上品。

照中国人说起来,露水实在具有芬芳和神秘的功用,和茶的优劣很有关系。照道家的凡自然和宇宙只能生存全恃阴阳二气交融的说法,露水实在是天地在夜间和融后的精英。至今尚有人相信露水为清鲜神秘的琼浆,多饮即能致人兽于长生。特昆雪所说的话很对,他说:“茶永远是聪慧的人们的饮料。”但中国人则更进一步,而且它为风雅隐士的珍品。

因此,茶是凡间纯洁的象征,在采制烹煮的手续中,都须十分清洁。采摘烘焙,烹煮取饮之时,手上或杯壶中略有油腻不洁,便会使它丧失美味,所以也只有在眼前和心中毫无富丽繁华的景象和念头时,方能真正的享受它。

自宋代以来,一般喝茶的鉴赏家认为一杯淡茶才是最好的东西,当一个人专心思想的时候,或是在邻居嘈杂、仆人争吵的时候,或是由面貌丑陋的女仆伺候的时候,当会很容易的忽略了淡茶的美妙气味,同时,喝茶的友伴也不可多,“因为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

盖碗茶:茶桌上的天地人和


鲁迅先生在《喝茶》中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此言不虚。茶人喝茶讲究茶道,茶器也必合乎其道。

盖碗为什么会受到茶人的青睐,盖碗茶中又蕴含了什么智慧哲理——今天,我们就与沐莲堂主人郭雪女士共同来探讨。

《大开眼界》录制现场(左起):著名主持人水均益、沐莲堂主人郭雪、著名主持人王刚

焚香与品茗常常是相伴随行的,作为一位沉香收藏家、鉴赏家,郭雪女士对于茶道亦深有感悟。

一“喝”一“品”差异大

不同的茶器真的会影响茶的口感吗?对此,郭雪女士为我们做了深入的讲解。

古人说“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器和水质对茶的影响是很大的。就茶器而言,《茶经》中记载的茶具有二十五种,包括碗、盏、壶、杯等几类。一般人们选择哪种茶具,与其自身的生活习惯、所处环境和审美观念等等都有关系。比如有些人认为,喝茶就是为了解渴,器具不是本质,是没有任何错误的;但是品茶则不同,它还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如此色、香、味、形兼具,才能称其为“品”。“品”茶会关注到每一个细节,眼所见、鼻所嗅、唇所感、舌所染、喉所润,乃至入腹后的回味,都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所以,“喝”茶不必计较茶具,“品”茗则需茶器适当。选择茶器要与所选的茶叶相匹配,如乌龙茶最好用紫砂茶具煮,绿茶大多用没有盖的玻璃杯泡,花茶适宜用盖碗,闷出茶香。

盖碗茶:品鉴有讲究

对于鲁迅先生钟爱的盖碗茶,品鉴之中还有很多讲究,郭雪女士介绍道:

盖碗上有盖,中有碗,下有托。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托又不会烫手;品尝盖碗茶时,用茶托托起茶碗,拿盖子在碗口刮几下,使茶水上下翻转,茶汤浓酽,轻刮则淡,重刮则浓,自得其意——这便是盖碗较之其他茶器的好处。

在别人家做客时,主人奉上盖碗茶,客人要细细慢饮,若喝完一碗还想再喝,就不要喝完,在碗底留一点水,主人便会意会添茶;反之,客人将茶水饮尽,主人便不再盛情续水。

若是在茶馆,将茶盖放在桌面上,说明茶喝完了,茶博士便会来斟茶;若临时离开茶桌,便将盖碗放在竹凳上,跑堂的会把你的茶碗包括小吃代为看管。

禅茶一味:天地人和盖碗茶

郭雪女士说,盖碗茶具以盖为天,以托为地,以碗为人,因此又称“三才碗”。茶碗在盖、托之间,如人立于天地之间,顶天立地为君子之担当;碗中茶汤或浓或淡,经历过诸多磨砺,才更能品味到苦涩之中沾染在舌尖的丝丝清甜,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古人说‘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俯身至微而圆融近道;我想,上善亦如茶,几番沉浮而心不动,坐忘无己而意通禅。”

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中国茶道“四谛”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 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 人格上的澡雪,这在世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什么是茶道的精神内涵呢?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 和、敬、清、寂”。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谛史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

1.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怡”是欢乐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

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2.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3.“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和”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佣金二百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 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实践。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 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梅妻鹤子的林逋在《尝茶次寄越僧灵皎》的诗中云:白云南风雨 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诗中无一静字,但意境却幽极静笃。戴昺的《赏茶》诗: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 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 连黄蜂飞动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可见虚静至极。“卧听黄蜂报晚衙”真可与王维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相比美。

苏东坡在《汲江煎茶》诗中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写时声。

枯肠未易禁散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生动描写了苏东坡在幽静的月夜临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堪称描写茶境虚静清幽的千古绝唱。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铜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且可成为男儿中之豪情。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我们常说:“禅茶一味”。在茶道中以静为本,以静为美的诗句还很多,唐代皇甫曾的《陆鸿渐采茶相遇》云: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磐声。这首诗写的是境之静。

宋代杜小山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写的是夜之静。

清代郑板桥诗云: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写的是心之静。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怡”者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由不同的追求。历史上王公贵族讲茶道,他们中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示富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参禅悟道,间性成佛。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保生尽年,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 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参与中国茶道,可抚琴歌舞,可吟诗作画,可观月赏花,可论经对弈,可独对山水,亦可以翠娥捧瓯,可潜心读《易》,亦可置酒助兴。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比执著于“道”,追求于“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新静要真闲。茶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义。

1.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2.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爱护生命,珍惜声明,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的追求的最高层次。

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悟茶道


饮茶的最高境界——悟茶道

早在千年之前,就有茶道一说。

也许是兴之所至,或许是妙手偶得,但在随后的时光中,茶道被赋予了更高的含义,更深层的寓意。

茶饮到一定程度,便要讲究境界,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悟茶道。

第一是识茶。中国茶品类繁多,各有特色,茶的品质差别极大,也极细。

有了识茶的基础,才能进入更高境界:首先是识水。茶既是一种饮料,就要讲究泡茶之水的质量。对此古人已有许多高论,经典的说法是山泉最佳,井水次之,江水又次之.对于都市饮者来说,真正的泉水、井水无处可觅。比较容易得到的就是优质矿泉水。注意不要用纯净水,更不宜用自来水。

有了好茶好水,还要有好的茶具。中国茶器,洋洋大观。最好的当然要数具有收藏价值的器世界精品茶具,器世界钧瓷茶具胜似黄金。除此,还有许多茶器如德化、景德镇的瓷茶器也漂亮。

对于一般饮者来说,要懂得欣赏,但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茶水与器具相配的道理。乌龙茶要用曼生壶,若琛瓯,必须将茶水从壶里倒到小瓯里,考究的还配有拇指大小的闻香杯,先闻后饮,所以又叫功夫茶。绿茶就最好用玻璃杯,看茶叶在晶莹剔透的杯中如花般绽放,未饮先醉,自然别有风味。

识得水识得器,就该识人了。现在人们饮茶,已经不仅仅是解渴解乏,而是一种交际、休闲的方式。这也是如今都市中茶馆大兴的根本原因。喝茶与喝酒不同,酒是越喝越热闹,越喝越兴奋,而茶,则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淡泊。饮者不宜多,品格也要高雅。

饮茶的最高境界,则是识道。饮茶有道,道在何处?有茶禅一味,有和敬清寂。若要将茶作为一种精神的物质载体,茶道就是饮者通过饮茶这个活动形式,感悟某种人生境界。感悟越深,境界越高。这个过程很难用儒、释、道任何一家的理论来固定。有时候,哪怕只要一点点的灵光感悟,足以开心怀,饮茶乐趣就在于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