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的失落与尴尬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好茶叶 茶包无好茶 怎样形容好茶白茶口感

好茶叶。

茶友问:习茶以来,你最主要的收获是什么?

答曰:我明白了好茶的失落与尴尬。

老实说,我知道这种回答不但消极,而且扫兴。但它却是真实的。

每一次我在山里见到那些生长于极佳生态环境,但完全荒野之势的群体种茶树时,都会忍不住摘几片嫩叶放入口中,细细咀嚼着它们幽长的余韵。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品味茶园茶鲜叶的感知。忍不住臆想:这世上好茶者能有几人可以如此近距离品鉴好茶最原始的生态?答案显然是沮丧的。但这就是现实,一个清晰得让心绪失落的现实!

只能说,好茶,注定是一种孤独的美。

其实,一种过于纯粹的美,往往显得孤傲,孤傲是因为不屑,但“不屑”并非源自孤傲,而是源自纯粹之美过于荒芜的生态。这种“不屑”因为荒芜而失落,这种“不屑”因为失落而尴尬。

我知道,这种描述多少有点王阳明的心学之意。所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好茶与否,你不懂它时,它不过是寂寂于山野春色的嫩叶,你有多不屑,它也同样不屑。只有等你懂它时,它才是铅华飘落的好茶记忆。

我们不妨询证一下群体种荒野茶的孕育生态。记得我在《大自然如何造就好茶?》一文中写到过“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原由,只不过这种结论引发的思考既震撼又无奈。一方面,高山云雾从来就是大自然原生态的象征,是荒芜的特征表象;另一方面,高山云雾所赋予茶的独特内含不但直接唤醒了茶人的感知,更丰富了茶事的想象空境。

这就是好茶的宿命:生长于群山峻岭的荒芜,并因为荒芜而无人知晓。成熟于山雨清冷的孤独,并因为孤独而无人理解。

这是一种注定被束缚的美,它的美注定只有少数人可以感知。而且感知者必须拥有一颗“美好的心”,以及感知美的能力和因缘。即便如此,这种感知也只生发于山野跋涉后的精疲力竭。

这样以来,好茶之美的处境就更是孤芳自赏,失落尴尬了。当然,这里的“孤芳自赏,失落尴尬”跟好茶本身无关,却毫不例外地深深困扰了那些有缘感知,却无法宣泄和张扬好茶之美的有缘人。

试想,一种无法被世人有效认知,却又分明很美的茶品,本身不失为一种寂寥而有尊严的状态。偏偏此刻,被有缘人发现,并因为震撼于它的美,而陷入难以自拔的想宣泄其美的念欲之中。

结果,有缘人很快发现,无论自己如何的努力,能理解他的人少之又少。原因很简单:因为荒芜,他无法劝说更多的人如他一样肯为了解好茶的生态而跋涉;因为稀少,他无法让足够多的茶人品鉴到好茶不一样的韵味。

于是,慢慢地,他不再兴奋;于是,慢慢地,他开始习惯孤独地品味。

他知道,那些皈依于荒芜之态的好茶之美并不需要惊慌之下的欣赏。

而那些所谓的失落和尴尬,不过是惊慌者的臆想。

精选阅读

好茶与海拔的关系


古往今来,我国的历代贡茶、传统茶,以及当代新创制的名茶,优质茶等等,大多出自高山。高山之所以出好茶,是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造就的。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西南部的多雨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经过长期生长发育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茶树生态环境的不同,它集中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气候

气温是随着海拔高度而变化的,通常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降低0.5摄氏度。而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进而又影响到茶叶化学物质的转化和积累,因此不同海拔最高度的茶叶原料,即鲜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等茶叶品质化学成份的含量也不一样。茶多酚和儿茶素随着海拔高度而减少,而氨基酸则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这就为茶叶滋味的鲜爽甘醇提供物质基础。另外,茶叶中的不少芳香物质也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这些香型物质,这些香型物质,会在茶叶制造加工过程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的香味,如苯乙醇能形成玫瑰香,茉莉酮能形成茉莉香,沉香醇能形成玉兰香,苯丙醇能形成水仙香等。许多高山茶之所以具有某些特殊的香气,其道理就在于此。

其次,是降雨的多寡。在海拔2000米以内的高山,雨量是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的。茶树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聚合发生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可使茶叶原料鲜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粗老。同时,充沛的雨水还能促进茶树的氮代谢,使鲜叶中的全氮量和氨基酸提高。所有这些,对保持茶叶嫩度和提高茶叶滋味是有利的。

生长在高山的茶树与平地相比,由于湿度和雾珠的增多,使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可见光中的红黄光得到增强,而红黄光有利于茶叶叶绿素和氨基酸的含量,这对提高茶叶的色泽和滋味是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土壤

高山茶园土壤石砾较多,肥力较高,而平地茶园土壤较为粘重,肥力较低。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地,茶树所需的养分和水分,都是从土壤获取的,因此,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茶树生长紧密相关。现代研究也表明:高山茶园土壤风化比较完全,石砾较多,土壤通透性好,而且有机质和各种矿质营养元素,包括茶树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一应俱全,以致茶树有效品质成分和各种保健营养物质丰富;而平地茶园多属红壤粘土,不但土壤粘重,结构差,而且有机质和土壤生物含量低,因此,茶树生长往往较差,尤其是茶叶香气滋味不及高山茶。

三、植被

高山与平地相比,前者树木比后者多。而植被的繁茂,不但有利于调节空气湿度,增加地面覆盖度,从而改善茶园温湿条件和增加土壤肥力,而且更主要的是高山茶园的光照达到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茶树虽需要一定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但以弱光照为宜,尤其需要较多的漫射光。而高山茶园由于被树木所荫蔽,茶树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育,从而给有机体的生化变化带来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含氮化合物增加,对改善茶品质十分有利。

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两者的品质特征有如下区别:

高山茶芽叶肥壮柔软,节间长,颜色嫩绿黄,鲜叶微显花香。经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馥郁,滋味浓厚、甘甜,回味持久,耐冲泡。

平地茶芽叶较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青绿欠光润。经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不足,滋味淡薄,甘甜回味一般,不耐冲泡。

高山之所以比平地茶好,是高山气候条件、土壤因子以及植被等综合影响的缘故。大致海拔600~800米为好,海拔高于1000米以上往往茶树生长发育受阻,芽叶反而瘦小,但内含物质更丰富会产生微苦涩感。

水与好茶


一杯好茶,泡茶用的水与茶叶的质量一样重要。茶汤的色泽和香味取决于泡茶所用的水质。

对冲泡出来的茶汤进行评估,很显然,优质的水能够提升茶叶的品质;而劣质的水,哪怕是顶级的茶叶,也难沏出一盅好茶。

在《茶经》中,陆羽推荐泡茶的水最好使用与滋养茶树的水相同的水源。如果无法获取同质的水,那就采用矿泉水或者泉水。最重要的是,泡茶用水必须是纯净、无嗅、无色、弱酸性(pH值小于7)的软性水(水的软硬度用“德国度”来表示),并且带有最低的矿物含量(干残渣<50毫克/升)。

要想泡出你喜爱的茶,可以考虑使用带温度控制的烧水壶。除非因为卫生原因,泡茶的水不应该煮沸,煮沸的水会失去氧含量。在冲泡时,茶叶中的芳香成分转化为气体状态,泡茶用的水中的氧含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用氧含量低的水泡茶,茶叶中的芳香成分会变成难闻的气味;而且,水煮沸之后,水中的矿物质会在水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膜,影响水与茶叶发生良性的反应。

控制水的温度和其他的基本参数,有助于避免泡茶中出现的错误,使得茶汤中的鞣酸、氨基酸、矿物质和芳香化合物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水的温度过高会“烫熟”茶叶,破坏茶叶中的氨基酸和芳香化合物,也会加速茶多酚的溶解,使得茶汤苦涩发酸。

当然,泡茶的水温也不宜过低,否则茶叶无法让炒制过的茶叶完全舒展开,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也达不到平衡状态。有一些茶叶加工时揉卷得很紧,诸如乌龙茶;还有一些压紧的砖茶,泡茶的水温要求微开,让茶叶能够慢慢软化舒展。

一般而言,泡茶的水温为:

·70~85°C的水温适合冲泡日本绿茶以及所有其他纤细、柔嫩的新茶;

·80~85°C的水温适合冲泡绿茶、黄茶和白茶;

·85~90°C的水温适合冲泡带嫩芽的红茶和大吉岭春茶;

·85~95°C的水温适合冲泡乌龙茶或者揉捻茶;

·90~98°C的水温适合冲泡发酵的、压缩的印度黑茶或者锡兰茶。

好茶与好水的故事


中国历来好品茶,泡茶似乎人人都会,但是并非个个都能泡出好茶。好茶还需好水泡。泡茶水的标准从水质:清、活、轻,水味:甘、冽这五个方面判断。

现代科学分析认为,每升水含8毫克以上的镁离子钙称之为硬水,反之则为六软水。软水沏茶,色、香、味俱佳,硬水泡茶,茶汤易变色,色、香、味也会大受影响。

水的轻重还包括水中所含的矿物质成分的多少以及酸,碱度,含铁,碱物质较多的水泡茶,茶汤会飘起一层“锈油”,出现浑浊并有沉淀物。水的酸度大,泡出的茶色就会深,甚至暗黑。所以建议选用软性水泡茶。

第一道用沸水洗茶,并不饮用,故而快冲快出为好。

第二道茶水通常浸泡15秒即可饮用。可根据各人喜好稍做调整,觉的淡了就延长一点,觉的浓了就缩短一点。泡茶时间的长短与茶叶原料老嫩和饮用方法密切有关。

如压制茶中的砖茶、紧茶,一般都是煮后喝,时间可长一些,10分钟,直至几个小时均可。泡乌龙茶比一般红绿茶需时要稍长,因为乌龙茶原料的成熟度比一般的红茶绿茶为老,叶汁浸出也慢些;但泡名优绿茶因为原料极嫩,冲泡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高温时间越短越好,这样才能促进保持清汤绿叶和香鲜味美的特色。

总之,泡茶时间长短要饮茶而异,以茶汁浸出,而又不损害其色香味为度,这就是最合适的时间。

“好茶”与“懂茶”


何谓“好茶”?

古今以来,一直有人对“何谓“好茶”的问题争执不休,却从未有答案。

有人说原料好,是为好茶,我说:那工艺不好茶能好吗?

有人说工艺棒,是为好茶,我说:原料不好巧妇难为。

有人说原料上乘、工艺老道,即为好茶。我问:那仓储呢?

有人说:我不管原料、工艺和仓储,喝到口里好的茶即为好茶。我问:“什么样的茶喝到口里便好”呢?香气?滋味?茶韵?茶气?也许您看重的是香气,认为是好茶,别人看重的却是茶气茶韵,同样的茶,您觉得好,他认为差。还有,你现在认为是好的茶,换个地方环境又不好了,您曾经不屑一顾的“破茶”放个几年后又忽然喜欢上它,变成您现在口中的“好茶”了。

如此看来,“好茶”似乎因人而异,好茶岂无标准?

“茶无好坏,适口为珍”似乎很有道理,但为何有些茶大多数人都喜欢,有些茶大多数人都嫌弃?也许,适口为珍是对的,茶却有高低好坏之别,不然,喝茶和喝水有何分别?

何谓“懂茶”?

茶给我的感觉是宁静、清幽,无争。

喝茶之人给我的感觉是恬淡、儒雅、悠闲。

“懂茶”之人给我的感觉是含蓄、内敛、博学。

那何谓“懂茶”呢?

了解茶性?识得茶之霸气、底子好坏?不算什么,口熟尔!

精通工艺?制茶手法高明?手熟尔!

熟悉茶史?能讲故事,写茶书的人多了,问问百度君便知。

茶的本质是什么?苦甘甜气韵只是表面、表象,而真正的内涵是清心自在、清者自清。

不论是哪茶,越喝越清醒的就是好茶,越喝越糊涂的,再甘甜再霸气都不是好茶!

懂它内涵的才是懂茶,也是尊重茶。

喝茶的小尴尬,你是否也曾遇到过?


喝茶时的小尴尬,多是喝茶的人与不喝茶的人之间的小误会,却能让茶友们束手无策。以下总结的十大场面你是不是也有遇到过?

十大尴尬瞬间第10名:茶叶店小妹一定要给你推荐茶叶

有时候路过一家茶叶店,总想进去逛逛,看看有什么好茶可以入手一试。但一进门就被销售小妹拉着看这个看那个,一定要你坐下来品品店里刚上的新款。想要拒绝,又怕打击人家的热情,明明只是进来看看,钱包里的钱就这么不见了。

茶友们其实更喜欢自己安安静静的欣赏各种茶叶,对心仪的茶才愿意坐下来尝尝,太过主动的推销茶叶,把茶叶当作一种商品对待,会造成茶友小小的反感。

十大尴尬瞬间第9名:网上买的茶叶,送到手已经碎成渣渣了

除了茶叶店购买,很多茶友也紧跟时髦,在网上淘一些好茶叶。网上的选择性更多,可以选择的商品种类也多样,茶叶本身和店铺服务都很满意,就是这个快递吧,真让人忧心!不成形的散装茶还好,很多茶饼,收到时都碎成两半了,欲哭无泪。

茶叶饼易碎,茶具就更脆弱了,好好的一套茶具,到手的时候都是美丽的瓷片了。在此真心希望商家把茶友的好茶具都多包几层泡沫,快递员同志们都轻拿轻放,不要再伤害茶友们的小心灵哦。

十大尴尬瞬间第8名:看到别人用保温杯泡茶

很多人在外面的时候也希望喝到热茶,就会把茶叶泡在保温杯里,但茶友们其实都是知道,这样是不!健!康!的!因为用保温杯的话,持续的高温会使茶叶的鞣酸和茶碱过量浸出,使苦涩味加重,营养成分也会减少。

如果你在茶友面前拿着保温杯泡茶,他们一定忧心忡忡地看着你,既心疼你想喝好茶,又担心你喝的不健康。

十大尴尬瞬间第7名:水一定要等100℃开了才泡

有时候一帮人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总有人会去辛苦烧水为大家服务,但是茶友们就坐不住啦!100℃烧开的水确实能有效的杀菌,但是过高的温度会把一些好茶烫坏了,茶叶里的一些味道被冲得太重,容易出现“酱油茶”。

十大尴尬瞬间第6名:在饭店吃饭,茶叶至少泡了十泡也不换

在外面吃饭,服务员都会给每桌泡上一壶茶,聊着吃着,一会儿一壶就见底了。招呼服务员加水那么多次,茶叶味越喝越淡,最后几壶跟白水没有什么区别了。还有些茶壶,可能一天都不换里面的茶叶。

茶友不心疼茶叶,但是商家心疼啊,先不说茶叶的质量如何了,在外面想要喝到称心的茶还真是让茶友们想想就心累啊。

十大尴尬瞬间第5名:给别人泡茶,人家端起你的盖碗就开始喝了

到手一款好茶想与好友分享,摆好茶叶,注水冲泡,闷盖的时间一不留神,朋友说:“好了吗?那我尝尝了。”拿起你的盖碗还刮刮叶,端到嘴边就开始喝了,剩下你和手里的公道杯不知所措。

因为很多地方都是用盖碗喝茶,所以一些新手把盖碗当作喝茶的器具而不是泡茶的器具,但老手都爱用盖碗作为泡茶的器具,再用公道杯分茶,更方便。一个小小的误会,让茶友和公道杯都很尴尬啊!

十大尴尬瞬间第4名:把紫砂壶拿出来欣赏却被人说不实用

紫砂壶型小,很多茶壶爱好者都喜欢一手把它握在掌中,感受它的圆润。因为大小的问题,紫砂壶的含量并不多,有时候要好几泡才能满足一个公道杯的量。茶友们欣赏的紫砂壶,也是很多人眼里的“不实用”,相比普通的大壶,紫砂壶反倒成了“花瓶”。

用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更浓郁,这才是紫砂壶最大的魅力所在,而不是一定要做的傻大傻大的才有市场。

十大尴尬瞬间第3名:把酒杯当作茶杯来使用

酒杯和茶杯都是小小的一个,很多人就觉得那就随便用用就好了,不在意去分辨地使用。但其实酒杯和茶杯还是有所不同的,因为酒一般是常温饮用,而茶一般是热的,所以茶杯的质地更薄,讲究散热。

茶杯的杯口往往是扩大,可以欣赏茶汤的沉淀;酒杯的杯口略有收缩,可以将酒的浓烈收聚在一起。

十大尴尬瞬间第2名:被人当作茶艺师,把泡茶当作表演

茶艺师的职业,把茶文化里的茶道和茶礼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的是茶与人的天人合一之美。很多茶友都追求这种美,但日常泡茶时,不会用如此的专业形式,大多随心随茶而泡。在外人看来,你经常喝茶,那你泡茶的手法一定很好看吧,那就表演一下。

这其实是对茶艺师职业的误会,把茶的艺术当作一种简单的表演;也是对茶友的误会,大家爱喝茶、泡茶,更注重的是品茶的乐趣,实在不知道怎么给你表演。

十大尴尬瞬间第1名:只有老年人才喝茶,年轻人喝茶就是提前步入老年

为什么这点能成为第一名,相信很多茶人心里一想到这一点,都想为自己讨个说法吧。其实把喝茶当作老年人才有的习惯,都是因为茶有一定的养生功效。但很多人喝茶,仅仅是因为喜欢、因为爱好而已。

无论什么年纪,爱喝茶的原因都是简单的,不能以年龄划分对茶的爱好,这是茶友们爱茶的原则之一,你要是这么觉得你的茶友朋友,真的会让他们觉得很尴尬。

好茶与次茶,靠谱的方法


想要买到好的茶叶,首先要知道“四忌”原则:

1.忌买“茶名”

茶的名太过响亮,就会市场全是这种茶,非常低的价格。结果是悲剧。“铁观音.......”一点也不像、“龙井”居然条索肥硕、“大红袍”全是炭火味,称岩韵......

任何一款茶,都有优劣品质之分,毕竟“茶名”只是代表一类品种、工艺或者单只某一地方的茶,切勿贪小便宜,不然浪费了钱还喝一堆次的茶。

2.忌买“包装”

如今包装比茶贵的现场很多,其实对于喝茶人来说,只要看到豪华包装,就应该心里打个问号,很多“金碧灿烂”“古色古香”的大礼盒,里面的茶叶其实还不如外面的盒子值钱,只是满足了人们送礼时“有面子”而已,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忌买“地名”

旅游买些土特产,可是你知道,到龙井村买不到真龙井吗?到黄山、庐山、武夷山也不一定能买到真的茶,这些茶有可能以次充好、价格不实或者卫生情况担忧。

如果当地有值得信赖的当地人“指路”,也是有可能品味到原生态好茶的。

4.忌买“等级”

等级是有一套严格的国家标准。不同的茶类标准不一、等级的高低也有不同的要求,购买前可以稍作了解。

但如今很多神茶,都是超国家标准的,比如极品、上品、顶级等。

如何用“望、闻、问、切”挑选好茶?

望识别干茶

茶荷中观察,无茶荷可用白瓷盘子,观察茶叶的色泽、外型、均整度等。干茶包含了茶的原始信息,茶叶的原料、茶叶的加工情况、茶叶的保存情况一览无余。

外形均匀一致,色泽油润,含碎茶和枝梗等杂质多少来评定其品质的优次。也可以从不同茶独特的外形去辨别它们的品质。

比如龙井是细嫩的芽叶制成的,如果出现了粗老的茶梗,就不太正常,暴露了原料的问题。

比如茶叶上有焦斑、爆点,或是茶叶已经偏离了原本正常的色泽,很有可能是加工有问题。

比如茶叶有明显霉斑、干闻也有发霉的味道,肯定就是储存的问题了,不能再喝。

闻干湿闻味

香气可以分为干闻、湿闻两种:干闻,优质茶叶应无青草气、异杂味;开泡后湿闻茶汤时,好茶香气鲜灵、浓厚、无异味。

每一泡皆可闻盖香、汤香,茶凉之后,可闻杯底香和叶底香。细细辨别香气纯度、香气高低、香气长短、香气类型。

纯度是指香气是否纯净,有无异杂气。异杂气指茶香中不应有除了茶本身气味的东西,既不是正常工艺的。比如烟气、焦气、闷气、陈气、霉气味。

高低指茶香的高扬与低沉,高扬的香气扑鼻而来,而低沉的香气则偏淡,香气不明显【幽幽的兰花香,凝聚的香气,属于高档香,千万别误判】。

长短指香气的持久度,通过闷泡多泡几泡,如果香气很快下降,说明持久度不够,如果多泡后香气还比较好,说明持久度好,耐泡。

类型是由于产地、茶树原料、茶树品种、制茶工艺和产地共同决定的,每种茶各有风味。

问了解信息

选购茶叶,还应看其正宗产地及对应品种。比如西湖区的“狮峰、龙井村、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产出的龙井茶,为传统核心产区认,一些名茶的产地,也应该有所了解。

西湖龙井——浙江西湖区;

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

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

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

黄山毛峰——安徽黄山;

武夷岩茶——福建武夷山;

正山小种——福建武夷山桐木关

祁门红茶——安徽祁门;

都匀毛尖——贵州都匀;

铁观音——福建安溪;

六安瓜片——安徽六安、金寨的齐云山。

切品滋味、看叶底

茶叶的口感要注意把握有无异杂味、鲜度、强度、粗细、厚度、层次、回甘,另需要对比几泡茶的浓度、细嫩度、油质感、生津回甘,判断是否耐泡。

异杂味主要指霉味、焦味和由于杀青或揉捻没处理好形成的青味。

鲜度是茶的新鲜爽口感,与原料、存储有关。

强度又叫刺激性,是茶汤内含物质浓度的表现。

粗细指茶汤的口感是粗糙还是细滑。

厚度指茶汤的稠厚感,没厚度的茶喝起来寡薄,如水一般。

层次指品茶的时候滋味在口腔中呈现的变化。

回甘指茶的苦后回甘,苦涩化得快,苦后生津回甘快,也是好茶的特点。

在品滋味的同时还要观察叶底,完整、柔软、厚实、鲜嫩显芽为好,叶底单薄、粗硬、色泽暗为差。

茶汤颜色,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

不管茶汤是红、绿、黑、白、黄,关键要“透亮”,汤色透亮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外,还说明:

1.制茶工艺优良,发酵控制合理、无炒焦等现象。

2.茶叶制作、储运得当,茶叶断碎少。

3.储存条件良好,没有灰尘,也没霉变。

4.茶的内含物质丰富,并得到很好的释放。

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辨别茶叶的好坏不是件容易的情,所以一些茶友买茶叶,总担心要掉进坑,也是人之常情。

学完此篇

如何辨别好茶与次茶?


想要买到好的茶叶,首先要知道“四忌”原则

1.忌买“茶名”

茶的名太过响亮,就会市场全是这种茶,非常低的价格。结果是悲剧。“铁观音.......”一点也不像、“龙井”居然条索肥硕、“大红袍”全是炭火味,称岩韵......

任何一款茶,都有优劣品质之分,毕竟“茶名”只是代表一类品种、工艺或者单只某一地方的茶,切勿贪小便宜,不然浪费了钱还喝一堆次的茶。

2.忌买“包装”

如今包装比茶贵的现场很多,其实对于喝茶人来说,只要看到豪华包装,就应该心里打个问号,很多“金碧灿烂”“古色古香”的大礼盒,里面的茶叶其实还不如外面的盒子值钱,只是满足了人们送礼时“有面子”而已,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忌买“地名”

旅游买些土特产,可是你知道,到龙井村买不到真龙井吗?到黄山、庐山、武夷山也不一定能买到真的茶,这些茶有可能以次充好、价格不实或者卫生情况担忧。

如果当地有值得信赖的当地人“指路”,也是有可能品味到原生态好茶的。

4.忌买“等级”

等级是有一套严格的国家标准。不同的茶类标准不一、等级的高低也有不同的要求,购买前可以稍作了解。

但如今很多神茶,都是超国家标准的,比如极品、上品、顶级等。

如何用“望、闻、问、切”挑选好茶?

1.望,识别干茶

茶荷中观察,无茶荷可用白瓷盘子,观察茶叶的色泽、外型、均整度等。干茶包含了茶的原始信息,茶叶的原料、茶叶的加工情况、茶叶的保存情况一览无余。

外形均匀一致,色泽油润,含碎茶和枝梗等杂质多少来评定其品质的优次。也可以从不同茶独特的外形去辨别它们的品质。

比如龙井是细嫩的芽叶制成的,如果出现了粗老的茶梗,就不太正常,暴露了原料的问题。

比如茶叶上有焦斑、爆点,或是茶叶已经偏离了原本正常的色泽,很有可能是加工有问题。

比如茶叶有明显霉斑、干闻也有发霉的味道,肯定就是储存的问题了,不能再喝。

2.闻,干湿闻味

香气可以分为干闻、湿闻两种:干闻,优质茶叶应无青草气、异杂味;开泡后湿闻茶汤时,好茶香气鲜灵、浓厚、无异味。

每一泡皆可闻盖香、汤香,茶凉之后,可闻杯底香和叶底香。细细辨别香气纯度、香气高低、香气长短、香气类型。

纯度是指香气是否纯净,有无异杂气。异杂气指茶香中不应有除了茶本身气味的东西,既不是正常工艺的。比如烟气、焦气、闷气、陈气、霉气味。

高低指茶香的高扬与低沉,高扬的香气扑鼻而来,而低沉的香气则偏淡,香气不明显【幽幽的兰花香,凝聚的香气,属于高档香,千万别误判】。

长短指香气的持久度,通过闷泡多泡几泡,如果香气很快下降,说明持久度不够,如果多泡后香气还比较好,说明持久度好,耐泡。

类型是由于产地、茶树原料、茶树品种、制茶工艺和产地共同决定的,每种茶各有风味。

3.问,了解信息

选购茶叶,还应看其正宗产地及对应品种。比如西湖区的“狮峰、龙井村、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产出的龙井茶,为传统核心产区认,一些名茶的产地,也应该有所了解。

西湖龙井——浙江西湖区;

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

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

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

黄山毛峰——安徽黄山;

武夷岩茶——福建武夷山;

正山小种——福建武夷山桐木关

祁门红茶——安徽祁门;

都匀毛尖——贵州都匀;

铁观音——福建安溪;

六安瓜片——安徽六安、金寨的齐云山。

4.切,品滋味、看叶底

茶叶的口感要注意把握有无异杂味、鲜度、强度、粗细、厚度、层次、回甘,另需要对比几泡茶的浓度、细嫩度、油质感、生津回甘,判断是否耐泡。

异杂味主要指霉味、焦味和由于杀青或揉捻没处理好形成的青味。

鲜度是茶的新鲜爽口感,与原料、存储有关。

强度又叫刺激性,是茶汤内含物质浓度的表现。

粗细指茶汤的口感是粗糙还是细滑。

厚度指茶汤的稠厚感,没厚度的茶喝起来寡薄,如水一般。

层次指品茶的时候滋味在口腔中呈现的变化。

回甘指茶的苦后回甘,苦涩化得快,苦后生津回甘快,也是好茶的特点。

在品滋味的同时还要观察叶底,完整、柔软、厚实、鲜嫩显芽为好,叶底单薄、粗硬、色泽暗为差。

茶汤颜色也是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

不管茶汤是红、绿、黑、白、黄,关键要“透亮”,汤色透亮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外,还说明:

1.制茶工艺优良,发酵控制合理、无炒焦等现象。

2.茶叶制作、储运得当,茶叶断碎少。

3.储存条件良好,没有灰尘,也没霉变。

4.茶的内含物质丰富,并得到很好的释放。

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辨别茶叶的好坏不是件容易的情,所以一些茶友买茶叶,总担心要掉进坑,也是人之常情。

学完此篇

茶与海拔的关系:高山云雾出好茶


高山云雾出好茶。

一般而言,海波高的地方所产的茶品质会比海拔低的要好,这一点很多茶友都是持认可态度的,之前在与茶友一起呷茶时也曾聊到过几句。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海拔高的地方,污染少、空气质量更好,所以产茶品质也会更好,这自然是原因之一,此外茶的品质还与温度、光照、土壤、植被等多因素相关。

海拔作用对茶质影响最直观的,可以参考斯里兰卡红茶,它直接是以海拔来划分不同种类的:低地茶、中地茶和高地茶。海拔在600米以下的都属于低地茶,1200米以上则是高地茶,其余皆为中地茶,像如今市场熟知的乌沃茶就属于高地茶。

海拔与气温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大致会降低0.6℃。

而根据现代科学研究分析,茶树新梢中的茶多酚含量会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而有所减少,也就是说海拔越高,茶叶的涩度会越轻;相反,茶中的氨基酸和芳香物质却会随海拔的升高、气温的降低而逐渐增加,如此一来就保证了茶叶滋味的鲜爽甘醇。

海拔与光照、光质的关系

通俗理解来说,海拔高的地域更容易出现云雾,对光照能起到一定的遮挡效果,而实际上云雾对于太阳光质的筛选作用,于茶而言更为重要。

太阳光线中的红光有利于茶多酚的形成,而蓝紫光则主要是促进氨基酸、蛋白质的形成。所以当海拔高、降水量充沛时,云雾缭绕,长波光受到阻挡在云层中就被反射了,以蓝紫光为主的短波光因穿透力强直透云层,这就使得高山茶中的氨基酸、蛋白质、叶绿素以及含氮物质明显增加,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涩味也更轻。

海拔与内质物的关系

海拔高的区域,它昼夜温差大,从而使其内含物质更加丰富。

白天的时候,因为气温高、光照充足,茶树的光合作用强,自然合成的物质也就更多;到了夜晚,因为气温下降,茶叶背面的呼吸气孔关闭,由此减少了呼吸的消耗,积蓄更多的营养物质,所以高山茶中的内含物会更加丰富。

海拔与土壤的关系

此外,海波高的地方通常植被也会更加丰富多样,加上枯枝落叶多,地表会形成厚厚的覆盖物。

如此一来,不仅土质疏松,有机质、矿物质丰富,而且因为土层深厚,茶树生长的会更加旺盛,内含物丰富,出产的茶叶品质明显更加饱满、香气更为纯正。

所以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并不仅仅是因为污染少、空气质量好,它还与整体的大环境息息相关,从土壤、植被到光照、水分再到光质、湿度,每一个因素都会茶质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中国六大茶系科普,喝茶不懂这些就尴尬了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我国,拥有的茶叶种类十分丰富,各种类之间区别甚大。当代茶人根据不同的发酵程度,将众多茶叶分为六类,即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和黑茶。这里,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六大茶系。

绿茶

绿茶,属于未发酵茶,发酵度为0。绿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维生素等。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据统计共有三千余种。绿茶的制作,需采摘茶树鲜叶,经晒青、杀青、做形、等工序后方可完成。干茶和茶汤,多呈现翠绿色、黄绿色等等;茶汤清澈,滋味甘醇。

绿茶的产地极为广泛,在河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等多个省份,都有绿茶出产。较为出名的绿茶有: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洞庭碧螺春等。

白茶

白茶,属于未发酵茶,发酵度为百分之5—10。老白茶常备当做药来实用,其药效性能很好。具有润肺、平肝益血等功效。

白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茶叶。其成茶多为芽头,白毫居多,故称白茶。白茶的制作比较特殊,采摘鲜叶后,不经杀青,只经晒青干燥后加工。成茶芽毫均比较完整,白毫显露,毫香满溢;汤色清澈,一般呈黄绿色,滋味清淡,有较强的回甘。

白茶的主要产地,集中在福建福鼎、政和、云南景谷一带,比较出名的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福鼎大白茶等。

黄茶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发酵度为百分之10-20。黄茶的轻微发酵,对脾胃的冲击较低,所以消化不好,食欲不振者宜饮黄茶。

黄茶名称,源于“黄叶黄汤”,即干茶和茶汤都呈黄颜色,按其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其制作工艺和绿茶相似,只是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这是制作黄茶的关键,也是造就黄茶“黄叶黄汤”的主要工序。黄茶的干茶呈黄褐、黄青色,茶汤橙中泛黄,滋味甜爽。

在湖南、湖北、安徽、广东等省份,均有黄茶出产。比较出名的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沩山毛尖等。

青茶(乌龙茶)

青茶,俗称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发酵度为百分之15-70。青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成分,在降低体重方面有较明显效果。

青茶的前身,可追溯到宋代的龙凤团茶,在清雍正年间创制。鲜叶采摘过后,需经过萎凋、摇青、炒青、烘焙等工序,才能制作出青茶。青茶的种类繁多,茶形茶色各不相同,香气馥郁,回味甘鲜,属于高香茶叶。

青茶的产地比较集中,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和台三地。比较出名的有铁观音、武夷岩茶(大红袍)、凤凰单丛、广东大叶青、冻顶乌龙等。

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发酵度为百分之70-90。红茶与其余茶类不同的一点,在于它的茶多酚减少九成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红茶比较温和,可以帮助肠胃的消化,尤其适合女性饮用。

红茶,种类十分丰富,数量只次于绿茶。红茶的工序也相对繁琐,需要经过采摘、萎凋、发酵、烘焙、复焙等,但由于其高发酵度,香气物质也有明显的增多。红茶,顾名思义呈现出红叶、红汤的特征,口感浓郁醇香,常被用作下午茶配茶。

红茶的产地众多,基本上出产绿茶的地方,就有红茶出产。比较有名的品种有:正山小种、金骏眉、祁红、滇红、英红等等。

黑茶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发酵度会随时间变化。黑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糖,所以具有降血脂、降糖、预防心血管病等功效。这也是一直以来,商家炒黑茶的原因。

黑茶,得名于其黑色的茶叶外观。黑茶的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不同的黑茶有着不同的形状,如常规的饼茶、沱茶等紧压茶和各种散茶。

黑茶的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南、广西等地。种类也各不相同,比较出名的有云南普洱茶、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等。

结语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庄公”,茶叶,在中国有着千余年的传承,其知识更是博大精深。简单的一篇介绍,尚不及六大茶系知识的万分之一,更多的还需大家自己探索。当然,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会继续更新茶叶知识,在茶的世界里,让我们共同进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