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时应该注意的一些小细节

发布时间 : 2019-11-16
茶叶的泡茶方法 晒红茶工艺应该注意哪些 茶叶泡茶

茶叶的泡茶方法。

喝茶对于养生有诸多益处,但前提是,我们要会喝茶。茶叶中多酚、多糖物质均对人体有益,但是要怎么泡才能留住它们?你真的懂泡茶、喝茶吗?

水温

一般来说,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越高,内含物质溶解度越高,茶味越浓;水温越低,内含物质越低,茶味越淡。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泡绿茶时,水温在80℃为宜。因为绿茶本身比较嫩,水温太高,叶片很容易被烫熟,茶叶中的有益物质也会遭到破坏。泡乌龙茶、普洱茶这些发酵类茶,适宜用100℃左右的沸水冲泡,如果水温过低,则内含物质浸出率低,茶中有效成分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有时为了保持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浸泡时间

绿茶:绿茶通常可以用玻璃杯直接冲泡,因此没有固定的浸泡时间。当水温降至60℃左右即可品饮。泡茶时先倒开水再放茶叶。泡的时间过长,汤色转为褐黄色,新鲜度也会大打折扣。

普洱茶:普洱茶的浸泡时间也不是固定的,一般来说,前两道洗茶时可即时出汤,冲泡时,7秒左右即可出汤,后几泡可以适当延长浸泡时间至1分钟左右。喝茶时不要喝冷茶,也不要喝泡了好几个小时的茶叶,因为有可能会有重金属物质析出。

冲泡次数

一般来说,绿茶冲泡3~4次,普洱茶则可以泡7~8次,冲泡次数过多,茶叶中的有益物质已经完全溶出,失去了品饮价值。

坚持“三不”原则

不空腹喝茶:空腹喝茶易致咖啡因吸收过多,可能出现心慌、尿频等症状。

空腹时饮茶过多过浓也能造成茶醉。空腹饮茶会冲淡胃液并减少胃液的分泌。茶汤呈弱酸性,胃液的酸度比茶汤强大,其中有些碱性物质,因中和而降低,故会引起心悸、心烦、眼花、发抖现象。

不在饭后立即饮茶:饭后饮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而且因为茶中含有草酸,草酸会与食物中的铁质和蛋白质发生反应,影响人体对铁和蛋白质的吸收。

不酒后饮茶:有些人在醉酒之后,会想着喝浓茶解酒,但醉酒后饮浓茶对身体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酒精的绝大部分,均已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之后再变成乙酸,乙酸又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经肾脏排出体外。浓茶中的茶碱有利尿作用,这就会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由于乙醛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从而对肾功能造成损害。

精选阅读

泡茶要注意这些小细节!


1、注水方式

如果是比较娇嫩的茶叶,注水时避免直接浇到茶表面。

2、水温问题

除了绿茶要用80-85℃,红茶温度为85-90℃,其他茶用沸水泡没问题。

用80-90℃的水冲泡茶,汤水确实会柔和许多,包括茶叶的缺点,苦涩感也会减弱。

3、泡茶水质

不同地区的水存在差距,一般建议用桶装纯净水就行了。

好的水无疑会增加点茶汤甜度,汤水的厚度,拿纯净水跟山泉水泡茶,肯定是山泉水甜一些。

还需要注意的细节

1、出茶汤时要把盖碗里的茶汤淋净是对的,否则会影响下一泡的口感。

2.还有出汤速度,茶汤倒入公道杯时,手拿盖碗的角度决定了出汤速度快与慢。

如果盖碗缝隙,缝隙大,出汤速度也会加快;缝隙小,出汤速度自然也就缓慢。不要小看这五六秒的差别,也是能够增加茶汤浓度的。

照搬泡茶方法你就输了

茶叶是因人、因时而异的东西,因为制茶人和天气关系,所制出的茶叶会有不同表现。

所以泡茶时要注意四个字“看茶泡茶”,不同茶叶有不同泡法,不同茶叶量有不同的泡法。

大致可总结如下:

1.如果水温低,汤水柔和,茶味略淡;如果是沸水:茶味、香气足,优缺点能明显感受到。

2.如果投茶量少,浸泡时间不够,味淡,水薄;如果投茶量多:浸泡时间没控制好,茶味浓,甚至带微苦。

近期喝茶泡茶的一些小感悟


喜欢品饮普洱茶的朋友,都会选择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水质,沏泡品饮对比,选择自己喜欢的口感。

沏泡茶品的味道,与水温,水质,茶具,都有关系,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名叫“《说泉》,作者用中国各地的名山泉水,井水,沏泡不同的茶品,很仔细的对比,最后总结出,泡茶的“水”,首选“泉水”,井水“次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煮水的壶,也很讲究,比如“银壶”煮水沏茶“茶汤绵甜”,“铁壶”煮水沏茶“香气高扬”,“陶壶”煮水沏茶“醇味”,所以茶器也很有讲究,我个人这样选择茶具,新年份的普洱茶,或者绿茶,用“陶瓷盖碗”或者“玻璃茶具“沏泡,银壶或者铁壶煮水,轻手浇水,水温控制在90-95度,特别是茶料等级高的茶品,毫芽茶料,很怕高水温,毫级茶品,沏泡时需要把水温压得更低。

我特别注重泡茶时的第一趟洗茶的环节,首先洗茶是一种卫生习惯。其次,洗茶也是把茶叶唤醒的一个过程,所以洗茶的水温不需要高,85-90度即可,轻轻浇水,快冲快洗一趟。至于沏泡茶品,优质的紫砂壶,很适合沏泡老普洱茶,古树茶,古树红茶,乌龙茶。特别是朱泥紫砂壶,更加是“泡铁利器”(很适合沏泡铁观音,乌龙茶)。紫砂收藏界有一个说法,“清水甜、朱泥爽”,意思是清水泥(紫泥)制作的紫砂壶,泡茶甜味更丰富,朱泥紫砂壶,泡茶味道清香爽朗,口感清润。

也因为这个缘故,我个人比较喜欢使用优质的老泥料的朱泥壶泡茶,银壶煮水,刚好“银壶的软水的甜“与“朱泥的爽“互相把优点融合在一起。沏泡茶品,是一种乐趣,需要不停的摸索与对比,所以“方非一式,茶非一味“,大家一起互相交流沏茶,品茶的不同感受,分享一份“茶趣”。

晚上喝茶一定要注意这些小细节!


很多人都说,在晚上的时候一定不能喝茶,因为会影响睡眠。但其实,晚上喝茶也有可以不失眠的方法。

晚上喝茶不等于失眠

晚上喝茶,有人怕失眠,只喝淡茶,甚至从不喝茶。其实,你可以试试喝茶不失眠的喝法。

人常说喝茶失眠,这是因茶中含咖啡碱。咖啡碱是把双刃剑,它能提神,使人精神振奋没有睡意,但该睡时不能入睡,就是失眠了。不过,喝茶失眠也不能一概而论。

晚上喝茶要领

1、茶之所以有提神的作用,主要因为茶中有咖啡碱的成分,一般在茶冲泡两分钟之后,最先溶解到水中的就是咖啡碱,所以此时的茶会有很强的提神作用。在二分钟之后,茶中的茶多酚开始析出,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咖啡碱的刺激作用,对神经的刺激就不会那么明显。所以晚上喝茶是可以的,只要将头遍冲泡两分钟的茶倒掉重新冲泡就可以。

2、喝淡一点的茶,减少咖啡因。

3、喝口感有甜的茶。茶氨酸多,科学证明茶氨酸比安眠药更有利于睡眠,且无任何副作用。

4、喝发酵多一些的茶。

另外,建议茶友们晚上最好能喝红茶,不要喝绿茶。绿茶属不发酵的茶,咖啡碱的含量比较高,刺激性很强,不利于睡眠。

红茶就不同。红茶属于全发酵的茶,茶多酚的成分少,经过熟化之后刺激性变弱,茶性十分温和,如果肠胃比较弱的朋友,可以在红茶中加一点奶,可以起到温胃口的作用。

还有一点要注意,晚上喝茶一定要在晚饭之后才喝,千万不要空腹喝,空腹喝茶容易抑制胃液的分泌,影响消化功能,如果是不经常喝茶的朋友,还容易引发头疼、心悸等症状,其中危害,不可不察。

茶叶的分类,一些小知识


对于茶叶,在咱们中国大陆上,有把茶叶分为六大茶系的,分别是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绿茶是所有茶中,历史最悠久的,为不发酵茶,特色是清汤绿叶,名茶有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绿茶的名茶多,较为名贵,而且需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品味能力,因此喝绿茶的文人特别多。中国大陆的茶人开玩笑地把喝绿茶的称为“绿茶阶级”,表示有一定的财高和文化地位。

红茶是全发酵茶,干茶的色泽乌褐,冲泡之后茶汤和叶底都呈红色。名茶有祁门红茶、滇红、正山小种,以及台湾的鹤冈红茶、日月潭红茶等。红茶的来源也有一个故事。传说一队士兵行军经过一个村庄,晚上土兵就睡在装着绿茶鲜叶的麻袋上。士兵走后,茶场主人回来,看到茶叶都发酵了,他含不得丢掉,将这些发酵的叶子都烘制成茶。一泡,茶汤都是红的,觉得茶质不好,干脆拿到远方去卖,没想到洋人特别喜欢,现在红茶反而成为世界生产量最多的一种茶类了。红茶暖胃,所以识茶者冬天或晚上都喜欢来杯红茶。

青茶是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和花香,又有红茶的醇厚。它有个文雅的名字叫做“绿叶红镶边”,表示又红又绿,介于两种茶之间。福建的武夷岩茶、安溪的铁观音、广东的凤凰水仙都属于青茶。台湾的著名青茶则为包种、冻顶乌龙、高山乌龙、东方美人、木栅铁观音等。

白茶是轻发酵茶,茶形纤细,选用嫩芽叶上白茸毛多的品种制成,品质特点是干茶外表满披茸毛,色白隐绿,汤色浅绿。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它是一种珍贵稀少的历史名茶,有许多美好的名字,如瑞云样龙、龙团胜雪、雪芽等等。浙江安吉县名茶一一安吉白片,曾有“一箱可换部名车”的说法,可见其珍贵程度。

黄茶的制法与绿茶相近,唯需经过堆放闷黄的工序,黄汤黄叶是其特点,名茶有君山银针和蒙顶黄芽等。其中君山银针相传是慈禧太后最爱喝的茶。

黑茶是后发酵茶,在采摘茶叶后,经过渥堆工序,使茶叶发生后发酵,造成茶面颜色深暗,称为黑茶。它是许多紧压茶的原料,名茶有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等。

除了认识茶叶种类,认识茶区也是喝茶不可或缺的常识。中国有四大茶区、分别是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及西藏东南部,主要生产普洱茶、四川蒙顶黄芽、甘露,或是贵州省的都匀毛尖等。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南部、云南南部、海南等,生产安溪铁观音、白毫银针、莱莉花茶、风单丛、六堡茶、滇红、滇绿等。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颚南、福建北部等地,是中国最大的茶产区。生产的茶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而在台湾大大有名的祁门红茶,以及武夷若茶中的大红袍也产于此地。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部,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颚北等地,主要名茶为安徽的六安瓜片、霍山黄芽,以及河南省的信阳毛尖等。

台湾制茶的传承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制茶的祖师爷,据说是福建省人,于清朝嘉庆年间携武夷茶种来台,在台北县石碇乡附近试种。经过两百年的发展,台湾茶精益求精,茶的口味多元而富变化,最为人称道的有文山包种茶、木栅铁观音、鹿谷冻顶乌龙茶、三峡龙井茶、鹤冈和鱼池的红茶、新竹的东方美人茶,以及阿里山、梨山和杉林溪的高山乌龙茶。所谓的“高山茶”是指海拔1000米以上的茶。高山茶的茶树茶芽生长较慢,蕴涵的滋味丰富,有回甘的喉韵,很多人一旦喝了高山茶,就会念念不忘。

这里介绍的当然只是中国茶之中的荤荦大者。中国茶叶界有句行话,叫做“茶叶学到老,茶名识不了”。闻名中外的名茶至少有百来种,光是普洱茶就可以写好几本专书,这里就不赘述了。

泡茶时,你注意到这个细节了吗?


一壶茶可以前后泡几次,有些耐泡的茶,甚至可以泡几十次,有的茶友会发现一个细节,有的人出汤时,不会把茶汤倒尽,会留一点茶汤在壶中,俗称“留根法”。可以说,能留意到这个细节,说明泡茶的水平在不断地进步。

那么“把汤倒尽”和“留根法”这两种出汤方式有什么不同呢?对茶汤口感又有什么影响呢?今天笔者就与大家一起聊聊。

出汤的两种方法:

留根法

出汤时,不把茶汤倒尽,保留一点点茶水在壶中,留给下一泡。这样做可以让连续几泡茶浓度下降不会太快,尤其适合是味淡的茶。

把汤倒尽

冲茶之后,把茶汤倒入公道杯中,一次性倒尽。这样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茶叶一直泡在水里,等到下一泡茶的时候因为泡得过久而苦涩。这种情况需要把茶倒尽。

一般情况下,在使用小茶壶、小盖碗(约100-250ml)泡茶,或者注重茶的滋味和香气的功夫茶泡法时,需要把茶倒尽。

因为壶的体积小,如果茶汤没有倒干净,留在壶里,会导致茶底又浓又苦,香味还不好。即使下一泡加水冲泡稀释,茶仍然会带有过久浸泡的闷味。通常来说,泡茶一定要耐心把最后的茶汤滴尽,再把盖子打开,防止茶叶受热闷坏。

把茶倒尽,能体现每一泡茶的真实水平,每一泡茶细微的变化都能够感受出来,香气持不持久、滋味耐不耐泡都一目了然。

对于茶类而言,如味浓而浸出较快的茶,如红茶、熟普等;使用功夫茶泡法需要把茶倒尽。尤其是红茶,如果闷泡太久会出现酸涩味。这种情况适用于“留根法”。

“留根法”通常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用杯泡或者大壶冲泡时,二是冲泡滋味较淡的茶时。

用玻璃杯泡茶时,茶水是一直接触不分离的,喝到下半杯,茶汤越来越浓。喝完一整杯,第二杯再冲泡时浓度下降落差很大,到第三杯几乎没什么味道了。所以,可以在杯中保留一定量的茶汤,再冲下一杯。

用大壶冲泡时,通常茶叶会浸泡稍久一些,内含物质浸出较多,如果前一泡不给下一泡留点“根”,第二泡就会淡如水。

“留根法”的使用,对于茶类来说也有所不同。比如滋味淡的茶,如绿茶、白毫银针等,尤其是鲜嫩的新茶,本身滋味比较清淡,而且不太耐泡,如果第一泡全部沥干,第二泡就没有什么味道了。所以每一泡“留根”约1/3,再冲下一泡,这样浓度都不会差太多。

其实,茶叶只要浸泡在水中,内含物质就会不断浸出,也就是说茶汤会越变越浓。采用“留根法”,有稀释前一泡的茶汤的作用,但是否采用这种方法,还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泡茶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多尝试多比较,注重细节。不同的茶要区别对待,如果你能对你要泡的茶了如指掌,那泡出来的茶会越来越好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