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云南古茶树

发布时间 : 2019-11-16
茶树和白茶树 云南白茶 观音茶树

【www.cy316.com - 茶树和白茶树】

原始森林里草木葳蕤,花香草药香混合着落叶的味道,云南大叶种古茶树傲然其间,苍劲的枝干上覆盖着毛茸茸的苔癣,油绿硕大的叶片边沿锯齿分明。清晨的雾气散去,阳光斑驳地洒下来,茶树的叶子越发油绿清亮,在混合着花香的空气里默默生长。世界茶树的源头中心——中国云南,这些大叶种茶树就这样在这里站立了几百年、几千年。

早在1990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出版的《茶的故乡——云南》一书中,已故的茶叶专家彭承鑑就专门论述过专家学者从物种起源考察论证“茶树起源于云南”的五大根据:一;云南具有茶树系统发育过程的自然条件。二;从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进行考察。三;茶树近缘植物的分布,是考察茶树原产地的重要标志。四;云南野生大茶树分布辽阔。五;云南茶树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学特征。世界茶科植物有共23属380多种,分布在西南的就有260多种,其中以云南为最多。据中科院《780》工程调查,仅仅云南腾冲一个县内,就发现有8属70多种。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研究分类,茶组植物世界上共有40个种,我国分布有39个种,云南就占了33各种。这些研究表明了云南茶树资源的丰富,同时对现存的野生大茶树的分布予以了印证。考察报告中指出;云南境内有四十多个县的深山老林中发现野生大茶树和栽培型大茶树。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生态优势,是上天对云南的馈赠,对所有爱茶人的恩赐。漫步在景迈山、老班章、攸乐山、勐库大雪山或者易武的古茶园里,各种林木交杂共生,高大的酸多依树、枝叶青翠的香樟树为茶树搭起一道天然的遮荫凉棚;落叶在地面上堆积起厚厚的一层,慢慢腐化为肥料。灌木丛生,山花烂漫其间,各种昆虫在花木间穿梭。茶山里的蜘蛛最有特点,古茶树林里的蜘蛛色泽鲜亮,个头比一般蜘蛛大。它们在茶树枝上布网捕捉小虫子,为茶树的健康提供了生态绿色的成长环境。

近年来,有的地方为了增加茶树面积,人为地把古茶园里的杂树尽数清理掉,种上古茶树的实生茶树苗。这样做改变了古茶树赖以生存了千百年的自然环境,其次以实生苗栽培的茶树会出现基因衰退的现象。还有的地方,为增加茶树的“产量”,对茶树周围的杂草施以除草剂,对土壤造成污染,茶叶的品质也将收到影响。这些都是在古茶树的开发利用中不明智、不科学的做法。

古茶树资源有限,如何在不破坏它的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科学地去保护它们,确实刻不容缓,制止一些不科学的做法,急功近利的做法,才能让在地球上存活了上千年、远比我们个人生命要长的古茶树们依旧常绿常青,依旧在春天萌发出新芽。同时要合理采摘,采摘春、秋茶,不采夏茶,精采精制,让古树茶在我们的茶盏里芬芳永远。

2007年的景迈古茶山古茶树

古树茶的品鉴之美。古树茶之所以予人印象深刻,在于它的品饮价值。

一只洁净的白瓷盖碗里,色泽墨绿、条索肥壮、银毫满披的古树茶充溢着野性天然的美,散发着淡淡的、近似花香又不全似花香之气息。

当沸水注入,轻轻把茶叶托起,一点点把它浸透,茶香随水汽飘起,令人闻之欲醉。这香气似乎是有生命力的,随着茶叶冲过程而会发生变化,刚开始润茶时的清香尚带着一点点青味,第一二泡的香气则更为纯正,接下的时段里,古树茶丰厚的内涵物质将会在近由泡、甚至二十泡里逐渐呈现浓醇、甘醇、甜润之滋味,而香气也会有最初的花香、蜜香转至最后的菌香。

曾经有一位非常热爱古树茶的人,很想知道古树茶的内含物质里究竟有哪些超群的成分,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好喝?他自己掏腰包把景迈古树茶样送到了思茅质量检验局进行检验。检验报告出来后,纸上的几个数字叫他明白了,古树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糖、寡糖等各项指标含量均高出一般标准,感官的愉悦被科学的严谨清晰地解析出来,这些数字证实着古树茶优异品质的存在理由。不过,古树茶里还有许多更为微妙的成分还未被研究或公布出来,比如它的香气构成,古树茶叶香气在不同年份、不同温度、湿度下的转变,是哪些物质在起着作用?

云南古茶树的鉴赏美感并非单一而是丰富而充满个性的,云南的古茶山各个山头自有其独特的韵味,也就是茶人们常说的“山头味道”,就算是同一座大山里,海拔高和海拔低的地方、向阳和背阴的地方,所长茶树的茶叶风味也有不同。

景迈的蜜花香、微涩而回甘悠久,易武的平衡柔美、仪态万千,老班章的气韵饱满、老曼娥的大苦大甘、冰岛的茶质丰厚,每一种都可以让人品味悠久,痴迷其间。在六大茶类里,这样悠长有序,起伏跌宕的品饮体验非普洱茶莫属。因此这也是无数茶人爱上普洱茶,并为之着迷的缘故。

丰富的品饮层次感,嗅觉味觉与视觉之美的综合审美体验,清晰而有深度的文化背景和地理背景,就这样构成了云南古树茶不可复制的气质。质朴、优雅、独立、稀缺。

Cy316.com延伸阅读

云南多举措加强古茶山、古茶树的资源保护


众所周知,古茶山以及古茶树具有悠久的历史,达百年以上,目前在我国云南地区有大面积的存在。目前经过多年的酝酿,2018年7月1日,《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普洱市获得立法权后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明确了由普洱市林业和草原部门对古茶树进行保护和管理。

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茶山、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采取措施全力加强古茶山、古茶树的资源保护。早在《条例》起草阶段,就着手开展相关保护工作,特别是《条例》的颁布实施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一年来,全市古茶山、古茶树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编制规划摸清家底

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市古茶山资源、古茶树,根据《条例》所明确的保护范围,我市目前正加紧组织编制《条例》实施办法、古茶树资源普查工作方案、古茶树管护技术规范等规划。通过各项规划的编制并实施,逐步建立完善古茶资源档案和古茶资源数据库,加强古茶树的科研监测,及时更新数据,对古茶树资源实行动态化管理。在2018年全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全市已初步完成14.43万亩的古茶树资源普查,并初步建立了古茶树资源档案,部分野生茶树居群、栽培型古茶山完成了保护区划定工作。

茶叶

合理保护科学开发

《条例》明确,古茶树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管理科学、开发利用合理的原则,并兼顾文化传承和品牌培育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市结合打造“绿色食品牌”和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产业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茶叶专业合作机构规范发展,统一古茶树产品生产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水平,在全省率先成立普洱茶生产企业诚信联盟,成立景迈山、普洱山、凤凰山等7家普洱茶品牌企业联盟,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诚信联盟企业产品标准,探索出生产有记录、加工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市、县(区)文化、旅游、茶业等部门,也积极挖掘、整理、传播茶文化,开发茶文化旅游,开展茶文化展示、宣传、推介和对外交流活动。

强化宣传严格监管

印发《关于野茶树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展宣传工作的通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对古茶山、古茶树资源保护工作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社会氛围。2019年7月1日,在《条例》颁布实施1周年之际,普洱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市林业和草原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300余名干部职工在思茅区世纪广场举行了普法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宣传展板,印发宣传资料、向宪法宣誓、同唱国歌、保护古茶树签字等形式,为群众进行政策宣传、法律咨询,提高群众对《条例》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市、县(区)林草和森林公安部门还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古茶树资源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古茶树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探索建立古茶树资源保护的违法投诉和举报制度。

据悉,各县(区)、市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古茶山、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措施,细化了保护利用责任。目前,各县(区)正积极推进古茶树资源保护立法工作,努力使古树茶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让依法治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云南:加大力度保护古茶山古茶树 建立古茶树资源库并出台新规


为了加强古茶山古茶树的保护力度,近日,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等单位,联合出台了《关于保护好古茶山和古茶树资源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对古茶山和古茶树集中区域划定保护范围,实行区域保护;对分散的古茶树采取单株挂牌保护;建立古茶树资源库。并决定按照最严规划、最硬执法、最实举措保护好古茶树资源。

云南勐海探千年古茶树

云南是世界上古茶山、古茶树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全省16个州市有13个州市有古茶树分布。《云南省古茶树资源概况》显示,云南省90%以上的古茶园分布在澜沧江流域、哀牢山山脉和高黎贡山山脉。一直以来,古茶山、古茶树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物种保护价值。不过,近年来,云南古茶山、古茶树出现管护不到位、采摘过度、生长退化及周边无序建房等问题,严重危及古茶山和古茶树资源。健全法规,严格执法,加大力度保护古茶树资源,确保云南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

《意见》提出,要明确古茶山、古茶树认定标准,全面调查摸清古茶山、古树茶资源、数量、分布、生长状况及权属和管护情况,认真调查梳理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主体,提出整改措施,实行销号管理。同时,治理古茶山、古茶树周边环境。古茶山、古茶树保护范围内,建筑只减不增;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依法合规”的标准清理查处古茶山、古茶树保护范围内和周边的违法违规建筑物。

《意见》要求,全省各地要根据实际,在2020年前建立古茶山、古茶树长效管理机制。对古茶山和古茶树集中的区域划定保护范围,实行区域保护;对分散的古茶树采取单株挂牌保护;建立古茶树资源库;加强古茶山生态修复工作,维护古茶山原有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将古茶山、古茶树保护范围核心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开展云南省古茶山、古茶树保护立法,出台古茶山、古茶树保护地方法规。

漫说日本茶道


报载日本里千家代表团不久前访问北京,今届为第一百次访华,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了团长千宗室。日本代表团访华始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七十年代中之后,短短二十五、六年间,里千家代表团已访华百次,可见空上流派对中国的重视与喜爱。其实,里千家的百回访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寻根”。就是起源于中国。日本的祖师爷据说是室町时代(公元一三三八年)村田珠光,又传予武野绍鸥,至千利休为集大成者。千利休将禅的精神引入“泡茶”,将修道的形式与泡茶的方式合为一体,创造出“”这一特别的修行法。以“简素静寂”为本体的“侘茶”是其主流。利休的子孙分为“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的三个流派,传承至今。而其他门派林立,有织部流、远州流、三斋流、薮内流、石州流、宗遍流、庸轩流等等。近年中,以“里千家”的传人最有盛名。的成立虽说如上所述,但日本人对于茶的认识,茶的传入日本,却是远早于室町时代的。追溯我们中国人的饮茶风俗,当是起于唐代。唐大学会封演所撰《封氏闻见记》卷六有“饮茶篇”。开元年间,饮茶之风大盛,长安都城内,朝野僧俗均以饮茶为时髦,那茶叶是由江淮之地西运,想来那茶叶初入长安,就如“可口可乐”进入中国一样大受欢迎。据考,彼时的饮茶法是“煮饮”或“煎茶”。竟陵(湖北天门)人陆羽(?-公元八O四)也应时写出了《茶经》。有人就指出,今所见《茶经》乃宋代《百川学海》所收本,以明代刊行的《茶经》本为底本,所以陆羽著书时的“茶”字是否写为古字的“荼”字或是今见的“茶”字则无考。又有人认为“荼”字正式改为“茶”字,是在九世纪初叶。《茶经》共三卷十章,详尽记载了唐人的制茶、饮茶之法,茶具等等。可能是在遣唐僧来华之后才对茶这一饮料有了认识的。日本的研究家认为,遣唐僧空海和最澄于公元八O五年由唐返日,这时在唐朝居留了三十多年的西明寺老僧永忠也加入最澄一行的归国行列。日本的史上一直肯定说,最初将唐代茶法介绍到日本的是遣唐僧最澄。然而,有研究家则持异议,认为最澄在唐朝停留只有半年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倒是永忠在唐代呆了三十多年,将中国的佛教思想和唐代茶法、制茶、泡茶之技传给了最澄。由最澄创立的睿山延历寺北面临琵琶湖的地方所植的茶树,也是在永忠的旨意下栽种的,云云。这里也是日本的第一个茶园,其名叫做“日吉茶园”。日本最早的关于饮茶的资料是《日本后记》中的弘仁六年(公元八一五年)四月二十二日之记载。书中记有嵯峨天皇路过梵释寺时,永忠亲自煎茶献给天皇。那个煎茶就是将团茶(茶饼)研成粉末,放入沸水的铁锅中,再舀到茶碗饮用。平安时期的饮茶均是这种煎茶。

云南玉溪新发现7棵野生古茶树


只要是上百年的古茶树一经发现一般都会被保护起来,虽然我国是茶文化大国,但千年的古茶树对我们来说还是稀少而珍贵的,近期,云南玉溪哀牢山中部的大帽耳山,研究员发现了7棵野生古茶树,其中一棵茶树初步估算树龄在1000年左右。

古茶树考察

该发现已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论证。专家组在大帽耳山10m×10m的样方范围内,共发现野生茶树7棵,已形成野生茶树居群。其中一棵高约20米的古茶树初步估算树龄在1000年左右,属野生型乔木古茶树。

专家组成员、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说:“该发现拓展了人们对云南野生茶生长区域的认识,填补了滇中无古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科研价值。”

论证意见还表明:大帽耳山地处哀牢山中部,属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域气候、土壤适宜茶树生长。根据古茶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专家组建议做好古茶树保护开发工作,对已经编号的古茶树进行重点保护。

云南古茶树的长寿秘密,你知道吗?


云南古茶树

云南不仅有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年长的茶树(树龄为3200年),同时,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龄的茶树也不罕见。云南大叶种古茶树不管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却能存活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经得住如此之多,又如此之长的考验,至今仍显露出勃勃生机。这个客观现实告诉我们,这些古茶树起码具备一种或多种我们未知的“长寿基因”。

很多科学家曾尝试从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解释它长寿的原因,但这种解说又存在致命的缺陷,因为在同一个地理及气候环境下,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长寿的,包括很多乔木在内。也有人曾试图通过它富含的矿物质探寻它“长寿”的原因,但仍感到证据不足。

如乔木大叶种茶树富含的矿物质锰Mn(manganess)。一般的茶叶含量在30mg/100克左右,比水果、蔬菜约高50倍。Mn是植物多种酶的激活性剂,如丙酮酸脱羧酶、烯蠢化酶、柠檬酸脱氢酶等。茶树缺Mn,表现为“立枯病”,即叶子发黄,叶脉呈绿色,新梢顶端下垂,发展下去全枝萎蔫。乔木大叶种茶叶锰Mn含量比一般的茶叶要高,可达400—600mg/100g,远高于其他茶系。有可能是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长寿”的原因之一。

还有矿物质锌Zn(zinc),它是茶树必需的微量元素,锌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如醇脱氢酶、6-P-葡萄糖脱氢酶和磷酸丙酮酸脱氢酶的辅基。同时磷酸二酯酶、多肽酶等都是锌金属酶,这些酶有的可以促进呼吸作用,有的催化光合作用,有的促进叶绿素的形成。植物缺锌,会使色氨酸合成受阻,茶树生长迟缓,叶数、叶面积、茎干等生长均矮小,出现小叶现象,且在成叶上出现花斑,成为花叶病,根系也会发黑而枯死。在乔木大叶种茶树中,我们发现锌的含量竟高达3-6mg/100g,是其它茶系的茶叶无法比对的。也可能是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长寿”的原因之一。

其实,当茶树刚一诞生,不管它是一粒茶种还是被嫁接的茶树苗,在它还极其弱小的时候,微生物就已经布满了它的周围。如同“保姆”般呵护它。我们会发现,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整体的表面穿着有一件微生物的外衣。于是,它们快速地成立了一个个“团队”(微生物学称之为“群落”),分工有序地开展工作。一些光合成微生物如光合成细菌作为初级生产者,直接摄取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为茶树光和作用提供一种“媒介”。乔木大叶种茶树与其他植物一样,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分子氮,于是,另一支微生物固氮细菌接手,持续为茶树“转接”氮源。而且,也有一支微生物群落又将动物排泄物和动植物尸体分解而释放出氨,氨又先后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转变为硝酸盐为茶树所利用。

更大的茶树“保卫战”,则发生在茶树土壤中根茎表面周围约5厘米的根界区,这里重重地围绕着高密度的微生物,可谓重兵把守。微生物学称这一类细菌为“根圈菌”。这些微生物的任务是,不仅将植物、动物的排泄物及尸体分解转化,还要由这些微生物分泌出各种有机物,包括氨基酸、低分子醣类、低分子核酸、生长激素及各种酵素等等,来支撑茶树对营养物的需求,对乔木大叶种茶树的生长有显著的效果。还有些微生物更为“激进”,干脆侵入根部组织内,在根细胞繁殖,这类微生物称之为“根瘤菌”,它不但不破坏根部组织,却更能与根部细胞交换物质,共存共荣,促使根部活力,增强其吸收力,有利于植物健全的生长与自然抗病力的加强。

古茶树长寿的另一种可能就是异花授粉。异花授粉是在植物多样性环境中容易出现的一种带有“杂交”性质的植物进化现象。植物的多样性也带来了基因的多样性。原来物种间基因即是同源关系,又有差异;在植物传粉过程中,如果有少量的异源基因存在与花粉过程中,也是可以被携带进入卵细胞的。生命世界里不同的种群之间既有物种间的基因隔离,也有基因的交流。这样我们可以理解物种间基因多样性的由来。基因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就算是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叶经常有基因的损伤和修复。

长寿的秘密

相对于破译乔木大叶种茶树的“长寿基因”而言,这些研究仍相距甚远。有一点也许是你未知的,当你手捧一杯普洱茶品饮时,你在享受它的香气、汤色及特有的口感之余,另一种更有价值的物质已经悄悄渗透到你的肌体,将自然界的一种“能量”嵌入你的基因,并积极配合你,拼命抵御来自现代社会的各种工业的、尤其是化学污染物与病菌对你的侵袭,增强你的抗体,使你变得更加健康和长寿。

拓展知识

云南的五大千年古茶树

锦秀茶祖

锦绣茶祖位于云南省凤庆县香竹菁,是世界上发现的最粗大古茶树,它的胸围——树干直径足有1。84米,8个人才勉强围得起来,茶树树高10。6米,腰围5。82米,树龄高达3200年以上,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栽培型古茶树。相传周天子曾经就喝过这棵茶树上的茶叶。

千家寨1号古茶树

位于云南镇沅哀牢山千家寨1号古茶树,高达25。6米,专家推测约有2700多岁。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古茶树,它生长在海拔2000多米的原始森林中。于1991年被世人发现。

勐库大雪山1号古茶树

云南临沧市和双江县西部与耿马县交界处,邦马山主峰勐库大雪山,海拔3200多米,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境内。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就位于此山海拔高度2200~2750米的地方,这里年均温度低于11℃,年降雨2000毫米左右,著名的大雪山1号古树就生长在这里,这棵古茶树位于海拔2720米处,株高16。8米,基围3。25米,胸围3。1米,树龄2700年左右。

玉溪元江茶树王

植物专家在元江县曼来镇南溪原始森林考察时,发现至今保存完好的千年野生古茶树,专家组鉴定是野生古茶树,经过现场测量,两棵古茶树为大叶子野生古茶树,其中最大一棵古茶树高达12。2米、根部直径1。2米,测定树龄约1700年左右,是目前云南省比较健壮、根部直径最大的野生大叶古茶树。

邦崴过渡性茶王树

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唯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也是茶树源于中国的又一重要力证,填补了世界茶叶史上的一项空白。现在这棵树归富东乡政府管辖。

云南边境古茶树保护行动:可以认养哦


古茶树

3月28日 近日,云南一茶企推出了古茶树认养公益计划,开启云南普洱古茶树保护行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哦。

每一棵古茶树,都是一部自然与社会发展史,是一件古老的历史文物,是一座优良种子基因库,是一笔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然而,目前尚不足云南茶园面积3%的云南古茶树数量,每年正以6%的速度不断减少。过度开发、过度采摘、不专业管理使得古茶树面临死亡和衰退。

六茶山

黄壤土

茶企“中吉号”启动云南普洱古茶树保护认养计划,让古茶树在你的保护下成长,让历史与茶香得以传承。

相传,在公元225年,诸葛亮领军南征。在云南时,将士们常患眼疾,药物经常无法供应,战斗力急剧下降。诸葛亮思忖再三,焦虑之中将自己的手杖插入土中,手杖竟生根发芽,长出枝叶,将士们用树叶泡茶,因而治好了眼疾。这棵由手杖长成的树就是当地人们口中的“茶王树”。

南征后,不能跟随回国的虚弱战士,都留在了云南,诸葛亮将他们安置在古六大茶山区域内,在当地兴种茶叶,将茶叶作为以后跟蜀国交换的商品……

茶山

这里的茶园保持着原始的生态地貌,茶树生长自然,基本不受农药、化肥或者是过度修剪等人为干预。

这里的古茶树树龄至少百年以上,原则上树围不低于30cm,树高不低于250cm。树势强壮,条索肥大。

这里的古茶树树权清晰,对口茶企对古茶树资源具有可控性,能够为认养人提供真实性和安全性保障。

普洱茶

【认养注意事项】

古茶树一旦认养,不可退订和更换;

私下转让需要书面通知茶语网,并重新签订认养协议;

古茶树认养期限为两年,本次费用为第一年认养费,次年认养费根据市场价格浮动进行调整,认养期满后享有次年优先认养权。

什么是古茶树?


如果一个好奇的朋友误打误撞,进入了一个资深茶友聚集的茶会,他的耳朵会不幸被灌入大量“黑话”。其中最难懂的可能是:你喝古树吗?

这位无辜的朋友一定会想:古树,可以喝吗?而且,怎么去喝一棵树?接下来,他会面临另外一些问题:为什么要喝古树?以及,我怎么知道喝的是古树?

茶行业封闭性强,但2018年双十一的数据向所有人打开了这个行业的一扇门。双十一茶叶销售数据非常可观。茶叶的销售量这么大,的确需要了解一下古树的事情了,毕竟,树的年龄已成为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了。

陆羽《茶经》里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唐朝时代的川东鄂西,有许多古茶树,至少有两三层楼高。今天这些地方应该没有这么高的茶树了。那么,陆羽在《茶经》中写的那些茶叶的味道与今天茶树的味道应该不太一样。民间说法是,茶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那么长的根须一定从土地深处汲取了大量的营养物质,茶叶的味道应该不同凡响。所以,陆羽写的并不是我们通常见到的那一杯茶,我们也不能凭借这杯茶的味道去对比《茶经》的字句。

是的,经过人类一千年来不停砍伐,古茶树今天应该是所剩无几了。但奇妙的是,云南仍有大量的古茶园,这是怎么回事?专家解释,云南少数民族万物有灵的信仰让他们留下了这些茶树。这些茶树不仅存在,在云南贺开,万亩古茶园静静地生长着。

茶人詹英佩常年深入云南茶山,有一个重要发现,“有的地方边境线就是一条小溪流,溪沟的两侧都有哈尼族寨和布朗族寨,奇怪的是,西双版纳的一侧的寨子有大面积古茶树园,而境外一侧的寨子则不见古茶树,这种布局与现象让我相信,它不是自然之障,而是人之所为。”

詹英佩根据史料,得出的结论是,西双版纳种茶是从明代开始推行的一项指令性计划。西双版纳,在元明时期被称为“车里宣慰司”,车里是蒙古语,指遥远的地方。

熟悉明朝农业的人都知道种茶是奇怪的,朱元璋登基后,执行了史上最严格的种植粮食的政策,结果将中国经济改造成低端糊口农业。明朝对商业抽重税,下了葡萄酒的禁令,连晋商故地拥有千年种植葡萄历史的农民都被迫种植低产粮食。例外的原因在于,明朝需要用云南的茶叶去换西蕃的马。

詹英佩认为,在明朝,车里的傣族统治者从来不主张毁森林开梯田,清代以前西双版纳的山上也没有水田。当然茶马政策并不延续,当朝廷不需要马的时候,少数民族为何没有将茶树砍光?茶人周重林认为除了信仰之外,还有一个现实原因,“像布朗族、拉祜族、哈尼族这些狩猎民族,森林才是他们食物的

云南新平大帽耳山首次发现千年野生古茶树


近日,云南新平县专家组在哀牢山中部的大帽耳山考察,首次发现了千年野生古茶树。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滇中古茶的空白,也拓展了当地人民对云南野生茶生长区域的认识,学术和科研意义非凡。

2017年5月16日至20日,新平县委县政府邀请虞富莲,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高级工程师苏芳华,云南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王盛平、副研究员蒋会兵组成专家组,对者竜乡峨毛村、水塘镇大帽耳山、邦迈村、平掌乡梭山村的古茶树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水塘镇大帽耳山,发现一株古茶树,高约20米(顶部被砍),树幅达5m×4m,干围2.95m,专家初步估算树龄在1000年以上,属野生型乔木古茶树。

大帽耳山地处哀牢山中部,与普洱市镇沅千家寨相邻,同属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该区域气候、土壤适宜茶树生长。专家组在10m×10m的样方范围内,共发现野生茶7株,已形成野生茶树居群。“之前发现的最古老、树体最大、分布最集中、物种最多的野生茶树几乎都集中在滇西南,滇中还是首次发现。”虞富莲说,“从帽耳山以及平掌乡梭山村中山野生大茶树居群和物种多样性来看,以新平县为中心的滇中一带也是茶树原产地范围,茶树种质资源比较丰富。”

在平掌乡梭村、者竜乡峨毛村、水塘镇邦迈村,专家组还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树龄估算在100年至600年间。品种有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和属于地方群体品种的峨毛大叶、中叶种。

经过对晒青茶样的审评,专家认为,大帽耳山茶,茶香持久,汤色黄绿透亮,滋味鲜醇回甘,评分达91.35,属优质茶水平。者竜峨毛茶,芽叶肥壮,白毫满披,香气浓郁,氨基酸含量高,滋味醇厚回甘,评分更是高达95.15。

鉴于新平县古茶树数量多、品质好的基础,专家建议,新平县成立滇中古茶树资源开发利用科研组,对已编号的野生古茶树和峨毛茶进行生化成分测定和茶类适制性鉴定,以及多样化茶产品开发试验,保护、开发、利用好优质茶资源。

据县农业局统计显示,目前新平县茶叶种植面积达4.75万亩,主要分布在平掌、者竜、建兴、水塘等四个乡镇,涉及农户6374户,29797人,茶叶收入是这四个山区乡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景东野生古茶树


景东野生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哀牢山和无量山海拔1100—2800米的群山中。其中以花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具代表性。

【具体介绍】

花山文岔大茶树生长在花山乡文岔上文献村,第一株海拔1762米,坡度15度。树高15米,树幅9.8米,基部径围3.14米,干径1.03米,最低分枝0.8米。春茶萌芽期为2月上旬,3月上旬开采,夏茶开采期为6个月上旬,秋茶采期为8月上旬,休眠期为11月。第二株基部径围1.85米,干径0.588米,树高10.1米,第三株基部径围1.6米,干径0.5米,树高9.95米。单株每年收干茶15公斤以上。据专家考证,这些茶树树龄不低于500年。

花山芦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古茶树属野生型乔冠茶树。生长地海拔2200米,坡度40度。第一株,树姿呈直立状,最低分枝0.3米,分成三枝,其中两枝已折断,基部径围3.06米,干径1.53米,树高20余米,第二株,树姿呈直立状,最低分枝4米,基部径围2.93米,干径1.46米,树高20米,专家考证,树龄800年左右。

现存栽培型野生古茶树群落主要分布在无量山腹地,证明景东县的先民有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其中的安定、漫湾、林街、景福4个乡境内的野生古茶树最具代表性。安定迤仓后山的野生古茶树群落中有一株生长在海拔2255米的古茶树,基部径围1.4米,干径达0.7米,树高20米。林街乡岩头村箐门口无量山大石门,是景东野生大茶树分布最多的地方,野生古茶树分布面积达1.5万亩,专家考证,最古老的茶树树龄约1500年。景福乡勐令村芹菜塘杨家小组海拔1820米的山地上,生长的一株野生大茶树,树姿呈直立状,树高11米,树幅6米,基部径围1.5米,最低分枝3米。该乡的公平村海拔1840米的山地上也存活有一株野生大茶树,树高12米,树幅6.7米,基部径围1.22米,最低分枝3米。树龄在300年以上。

【产地介绍】

景东属于澜沧江流域、普洱市的西北方,是野生古茶树资源丰富的县份之一。也是古老的普洱茶产区,据资料记载已有1300多年的茶叶种植、加工和流通的历史,到了清朝,景东沱茶已远销青藏高原,享有盛名。

据《景东地志征集资料》记载:“民国9年(1920)锦屏南攀箐原有茶树6000株,新植2000株,产量200公斤,运销省城(昆明);文井清凉原茶树9万株,新植15万株,200人栽培,产量2250公斤,运销大理;安定老仓原植茶树25万株,新植30万株,150人栽培,产量1000公斤,远销大理;大街、花山者干河一带新植茶树1500株,10人栽培;锦屏前所新植茶树12000株,20人栽培,产量1500公斤,远销大理。”由此可见景东的古茶树之多,收益之丰,而且已有了系统的管理、统计工作。

以下是爱介绍景东一些相关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对种植业进行了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粮、蔗、畜、果、茶、烟、桑协调发展格局。粮食、甘蔗、核桃、茶叶、畜禽、烤烟、蚕桑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86863万元,粮食总产量12.78万吨;甘蔗产量17.1万吨;茶叶产量3996吨;咖啡种植2508亩,咖啡豆产量40吨;核桃种植面积155795亩,产量1927吨;烤烟种植面积25411亩,产量63730担;新鲜蚕茧产量906吨。畜牧业产值2488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6%。年末生猪存栏37.9万头,出栏21万头;大牲畜存栏11万头、出栏1.9万头;黑山羊是全县畜牧业的一大特色品种,存栏13.2万只,出栏6万只,远销广东、湖南、上海等地,并销往香港、澳门。

景东县是全国林业重点县。全县林业用地454.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4.91%,在有林地中用材林262.3万亩,防护林76.9万亩,特种用材林3.7万亩,经济林19.7万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为2454.5万立方米,其中,近熟、成熟、过熟林蓄积达846万立方米。目前,全县已形成以林板、林化为主的林产品工业体系。2005年,全县林业总产值14603万元,是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景东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自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实施以来,全县实行政策、科教、干部、项目、资金、服务“六进山”,建立县处领导联系贫困乡村、单位部门挂钩帮扶贫困村社、机关干部长期驻村帮社、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4个责任制,有21名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定点联系15个乡(镇),353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定点联系166个村,93个单位部门挂钩扶贫76个贫困村,2324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269户贫困户。1999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县内异地开发扶贫项目,到2005年底,已完成10个开发区安置工作,共安置移民8876人。“九五”期间,全县共投入资金1.59亿元,使4个扶贫攻坚乡、56个贫困村、5万多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十五”期间,全县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57亿元,使5.18万农村特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同时巩固了4万不稳定低收入人口的温饱。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完成2500户茅草房改造,改善了1.05万人的住房条件。上海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新中国成立时,景东县没有现代工业。如今已形成以林产、蔗糖、水电、建筑材料等为主的各门类工业。2003年末,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8955万元。主要产品金铃牌松香、松节油荣获云南省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称号,远销国内外。以优质核桃为原料的郝思嘉牌核桃乳荣获北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全国星火计划成果金奖、全国“科技之光”成果金奖,云南省第四届青少年运动会指定饮品及省名牌产品称号;把边乡牌白糖产品被全国糖业研究检测检验中心评为优质产品,产品畅销省内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