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树概念及云南古树茶数目之说

发布时间 : 2020-09-29
云南古树普洱茶 古树花茶 古树红茶

【www.cy316.com - 云南古树普洱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茶树概念及云南古树茶数目之说”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古茶树概念及云南古树茶数目之说”相关知识!

我们常说的古茶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如福建的四棵大红袍古树,浙江西湖的十八棵御茶树,都应该称为古树。像这样的古茶树,在印度,斯里兰卡也有一些,但是加起来的总数目才一万株左右;而我们云南的古茶树的数目已经超过百万株了。据其介绍,阮殿蓉他们做的一个关于贺开古茶树数目的统计说一百年的老茶树贺开就有几十万棵。高照教授认为“我虽没有真正的看到,但我还是相信在我们云南的古茶树会到百万株。云南堪称世界上现存的古茶树最多的地方。”

“云南的古茶树,不只是一个品种,是通过不同的坏境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古老的农家品种。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这类品种的古树茶都是栽培型的,而不是野生型的古茶树。那么,我们有这么多的且是不同品质的古茶树,又有不同的少数民族的制茶方法把它制成各有特色的茶品,像这类古茶已经有几十个被世界各国的爱茶的人真正的品尝到了,他们都很惊叹,‘哦,这些茶是好茶,各有特色’。”所以,我们云南的普洱茶可以在后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年代,会有更多的古茶园为世界爱茶人所尝到,这也是我们的期望。

所谓古茶园是指具有百年以上栽培历史和大量百年老茶树存在的茶园,在云南有数千个古茶园。

“冰岛”之说

据介绍,冰岛村的茶原来是作为双江勐库茶的组成部分,在当时还没有自己的品牌,2006年以前因交通不便,茶叶都是用马驮出来的。为什么在今年冰岛茶区的茶会卖到一万多元呢?高照教授说,在2006年我做冰岛茶是也就160元/公斤,我做的这一批茶,是用冰岛村这个村子命名的最早一批茶。

这里有个故事,曾有一个在勐库戎氏打工的小张和小马,后来出来自己做老板,在金实茶叶市场开了一个小店,他说的“冰岛”傣语称“班岛”。据其介绍,冰岛村的茶叶,勐库戎氏的戎加升很早就在收,但他是把冰岛村的茶跟勐库其他地方的茶拼在一起做,产品的名称在2002年叫“勐库野生茶”,2005年称“母树茶”。像戎氏在勐库做茶是最早的,但都没有用‘冰岛’这个名字,2006年开始有“冰岛茶”。

“临沧有好茶”的来龙去脉

“临沧有好茶”,冰岛茶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冰岛茶应该是在明清时代傣族人把西双版纳勐海的大叶种或者易武的绿芽茶这些品种,由傣族的土司在嫁女孩时作为嫁妆带到双江,先传到冰岛,随后是勐库土司嫁女孩的时候把茶种带到凤庆,就形成了凤庆的大叶种。勐库的大叶种、凤庆的大叶种、勐海大叶种等都是中国最重要的经国家承认与鉴定的品种。

据说,“我经常说冰岛茶和勐库茶是西双版纳的大叶种,通过明清时代传到了临沧。优良普洱茶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纬度要底,海拔要高。临沧纬度低,海拔高,所以说,普洱茶变种的茶树在临沧找到了适合自己生长的条件。临沧出的茶叶茶气比较重,这就是“临沧有好茶”。用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就是找到了一个适合于普洱茶生长的环境。而从历史看来,临沧的好茶大多数是来自西双版纳的品种,但是找到了更适合于它生存的条件,种出了

“我们大家评论的这些茶,不能单单讲某一个地方的茶好,我们要比较公正的对我们云南的大多数茶来进行褒奖。”

cy316.com编辑推荐

古代“茶具”的概念及其发展改进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

茶籯是箱笼一类器具。唐陆龟蒙写有一首《茶籯诗》金刀劈翠筠,织似波纹斜。可知茶籯是一种竹制、编织有斜纹的茶具,茶舍多指茶人居住的小茅屋,唐皮日休《茶舍诗》日阳崖忱自屋,几日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煎柴蕨,乃翁研茶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诗词描写出茶舍人家焙茶、研(碾)茶、煎茶、拍茶辛劳的制茶过程。

古人煮茶要用火炉(即炭炉),唐以来煮茶的炉通称茶灶,《唐书陆龟蒙传》说他居住松江甫里,不喜与流俗交往,虽造门也不肯见,不乘马,不坐船,整天只是设蓬席斋。束书茶灶。往来于江湖,自称散人,宋南渡后誉为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压波堂赋》有笔床茶灶,瓦盆藤尊之句。唐诗人陈陶《题紫竹诗》写道:幽香入茶灶,静翠直棋局。可见,唐宋文人墨客无论是读书,还是下棋,都与茶灶相傍,又见茶灶与笔床、瓦盆并例,说明至唐代开始,茶灶就是日常必备之物了。

古时把烘茶叶的器具叫茶焙。据《宋史地理志》提到建安有北苑茶焙。是有名的,又依《茶录》记载说,茶焙是一种竹编,外包裹箬叶(箬竹的叶子),因箬叶有收火的作用,可以避免把茶叶烘黄,茶放在茶焙上,要求温度小火烘制,就不会损坏茶色和茶香了。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究竟有多少种茶具呢?据《云溪友议》说: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如果按照唐代文学家《茶具十咏》和《云溪友议》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与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茶具的改进

古人饮茶之前,先要将茶叶放在火炉上煎煮。在唐代以前的饮茶方法,是先将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米粉等,制成茶团或茶饼,饮时捣碎,放上调料煎煮。煎煮茶叶起于何时,唐代以来诸家就有过争论。如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说:于茶之见前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后人看到魏时的《收勘书图》中有煎茶者。所以认为煎茶始于魏晋。据《南窗记谈》饮茶始于梁天监(公元502年)中事。而据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之语,说明煎煮茶叶需要一套器具。可见西汉已有烹茶茶具。时至唐代,随着饮茶文化的蓬勃发展,蒸焙、煎煮等技术更是成熟起来。据《画谩录》记载:贞元(公元785)中,常衮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研膏茶,其后稍为饼样,故谓之一串。茶饼、茶串必须要用煮茶茶具煎煮后才能饮用。这样无疑促进茶具的改革,而进入一个新型茶具的时代。

从中世纪后期来看,宋、元、明三代,煮茶器具是使用一种铜制的茶罏。据《长物志》记载:宋元以来,煮茶器具叫茶罏,亦称风罏。陆游《过憎庵诗》日:茶罏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依此说,宋陆游年间就有茶罏一名,元代著名的茶罏有姜铸茶罏,《遵生八笺》说:元时,杭城有姜娘子和平江的王吉二家铸法,名擅当时。这二家铸法主要精干罏面的拔蜡,使之光滑美观,又在茶罏上有细巧如锦的花纹。制法仿古,式样可观,还说炼铜亦净或作。实指镀金。由此可见,元代茶罏非常精制,时至明朝,社会也普通使用铜茶罏,而特点是在做工上讲究雕刻技艺。其中有一种饕餮铜罏在明代最为华贵。饕餮是古代一种恶兽名,一般在古代钟鼎彝器上多见到这种琢刻的兽形。是一种讲究的琢刻装饰。由此见到,明代茶罏多重在仿古,雕刻技艺十分突出。

中国中世纪后期,除了煮茶用茶罏,还有专门煮水用的汤瓶。当时俗称茶吹,或铫子,又有镣子之名。最早中国古人多用鼎和镬煮水。《淮南子说山训》载: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高诱注:有足日鼎,无足日镬。(明清时期,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把镬叫锅。)从史料记载来看,到中世纪后期,用鼎、镬煮水的古老方法才逐渐被汤瓶取而代之。

过去一些作家认为,中国约在元代出现泡茶(即点茶)方法,因此元代煮水器具为之一变(指改制用汤瓶)。但据笔者所收集的史料来看,煮水用瓶在南宋就存在了。这里顺便摘引两条史料为据。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有记载说: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然近世(指南宋)沦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依罗大经之意,过去(南宋以前)用上口开放的鼎、镬煮水,便于观察水沸的程度,而改用瓶煮水,因瓶口小,难以观察到瓶中水沸的情况,只好靠听水声来判断水沸程度,《鹤林玉露》又说:陆氏(陆羽)之法,以末(指碾碎的茶末)就茶,故以第二沸为合量下末。陆羽是唐朝人,是《茶经》的作者,被认为是中国唐代茶文化兴起的奠基人。这样一个茶家煮水都使用镬,足可说明唐代还未曾使用汤瓶。又据宋代文学家苏轼在《煎茶歌》中谈到煮水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苏轼的这段诗词可以作为宋以来煮水用汤瓶的又一很好的例证。

明朝,沦茶煮水使用汤瓶更是普遍之事,而且汤瓶的样式品种也多起来。从金属种类分,有锡瓶、铅瓶、铜瓶等。当时茶瓶的形状多是竹筒形。《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说,这种竹筒状汤瓶好处在于既不漏火,又便于点注(泡茶)。可见汤瓶既煮水又可用于泡茶两种功用。明代同时也开始用瓷茶瓶,可是因为瓷瓶

煮水,虽不夺汤气,然不适用,亦不雅观。所以实际上,明代日常生活中是不用瓷茶瓶的。明朝茶瓶中还有奇形怪状的作品。见《颂古联珠通集》一口吸尽江南水,庞老不曾明自己,烂碎如泥瞻似天,巩县茶瓶三只嘴。明朝竟有三只嘴的茶瓶,稀奇到了脱离生活实际的地步。无疑,这种怪异茶瓶只能作为收藏装饰物,仅此而已。

云南景迈茶区及栽培古树茶特色介绍


景迈茶区位置: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

景迈茶区涵盖澜沧县景迈村与芒景村,是一片具有上千年种植历史的万亩栽培型古茶园,是目前云南省所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茶园。有勐本、大坪掌、帮波、翁基翁洼、芒景等,为主要古树产区,口感各有差异。

根据专家学者考证景迈茶区的历史根源,认为这片古茶山早在公元696年即由布朗族的祖先开始种植,距今1200多年,后来经过几个朝代的连片开垦种植,至今已达1万多亩的规模。古茶林内,老茶树上所寄生之石斛科植物——螃蟹脚,具有清热解毒之效。据了解,2006年以前以为只有景迈茶区的特殊环境与百年老茶树才有寄生螃蟹脚,目前在邦崴、南糯都有发现螃蟹脚的存在。

栽培古树茶特色: 中小叶茶在芒景一带较多,颜色偏青绿,条索较短、较窄,以轻发酵甜香著称;口感较聚、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与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汤质滑、稍薄。大叶茶以勐本、大坪掌一带,甜香较沉稳,口感较广、偏口腔后端,水质较软、刺激性较中小叶茶低。

古树茶,狼真的来了!


古树茶的最终崩盘不在于古树茶的价格高企,而是假古树茶的价格高企。如果真实的冰岛纯料古树茶可以卖10000元一片,那么假的冰岛茶就有机会卖到8000元一片。

前段时间,我听说东莞的茶商背着钱到南糯山、老班章、易武等地散发,名为订金,只求明年开春时,茶农履行合约,将收来的古树茶卖给他们,至于到时候茶叶原料卖多少钱,随行就市,全凭市场说了算。据说没几天就发放了300多万。这种情况,已非个案,而是成为了一种现象。

在三、五年前,我的一些朋友,他们就跑到冰岛,跑到昔归,跑到临沧和勐腊的各个山头,与茶农签订了包销协议,有的更甚,将茶树未来5-10年的所有权买断,自己雇人管理和采摘,以保证古树茶原料的纯正。包茶山成为了普洱茶大市场大品牌情况下小众品牌成长的重要基石,也成为了云南普洱茶的一种独特营销模式。

当资本开始关注古树茶时,古树茶就变成了一个金融工具。最近市场喊得最凶的,恐怕要数某茶坊,他们挟钞票以令茶农,在各个山头抢占古茶资源,声音之响亮,有如滚滚春雷。听说这样的谋局,是从几年前就开始了。古茶,成为普洱茶下一个重金炒作的对象,不仅仅是因为原料稀缺,更重要的是人们需要原料稀缺,所以一片茶出厂价过万,去年的冰岛就已经有人这么干了。

我曾经很多次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古树茶原料就算卖到1万块一公斤,甚至是10万块一公斤,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那棵茶树真真实实地生存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它比我的爷爷的爷爷年龄还大,每年的产品又非常的有限,况且口感还真是不错,所以即使无价,也不会有大问题。可是,对于市场来说,就不是这样了,利益驱动永远是商品的第一驱动力,当一个商品拥有超高的附加值时,类似的商品就会出现,何况对于普洱茶来说,古树茶和生态茶的区别,不是每个发烧友都能搞得清楚的,一个连发烧友都搞不清楚的产品,大众怎么能搞得清楚呢?这也罢了,问题的问题是,很多的商人,不管他们手上有没有正宗纯料古树茶,他们都希望消费者不要搞清楚什么是古树茶!因为一旦搞清楚了真相,这个市场也就玩完了,大家回到理性消费,是很多商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举个例子来说。我知道冰岛古树茶年产量大约3000公斤,做成357克标准产品约8400片,这其中某位大户只做不卖,每年流到市场上的正宗冰岛古树茶不足4000片!这4000片茶叶,很大一部分进入了各种高端会所,传统市场就所剩无几了。纯料老班章的情况类似,只是老班章的量大约比冰岛多了10余倍而已。我想说的是,90%的消费者喝到的冰岛,绝对不是纯料冰岛古树茶,甚至是连一根冰岛茶叶都没有!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这是一个从上到下都在玩欺骗术的市场!有人说了,我亲自到冰岛收的原料还会有假?你看我与村长的合影!我想说这与阳澄湖大闸蟹有相似之处,就算你自己亲自下阳澄湖捞上来的大闸蟹,也是山寨产品!我们每年都在听班章原料掺假的故事,明明看着从树上采下来,还是有假!

古树茶的最终崩盘不在于古树茶的价格高企,而是假古树茶的价格高企。如果真实的冰岛纯料古树茶可以卖10000元一片,那么假的冰岛茶就有机会卖到8000元一片,用不到100元的原料做出8000元的产品,这个险很多人都愿意冒!相比卖白粉来说,做古树茶更赚钱而风险更小!喝茶人喜欢古树茶,是因为古树茶的厚重以及滋味香气的独特。商人们喜欢古树茶,并不是真正的喜欢古树茶,而是喜欢古树茶这三个字,因为这三个字很值钱,能带来很大的利益。

我不能预测古树茶何时崩盘,但我能看到古树茶崩盘的原因,以及古树茶崩盘后很多收藏客的无可奈何!我不能阻止大家不要造假,我只能呼吁那些真正的普洱茶企业,用心做茶的普洱茶企业,能认真的对待古树茶,不要跟风造假古树茶!很遗憾,大厂大品牌们,在利益的驱动下,也在大量的出厂冰岛纯料、班章纯料而我们的市场监管部门,在没有出事前,他们只管逍遥的喝茶。

我最后想说,古树茶这片领地,狼真的来了,比之2007年的那一场灾难,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奇妙的邦崴古树茶


一壶邦崴古树茶,众人围桌齐品,邦崴古树茶采天地之正气,积岁月之磨炼的山野之奇妙,令茶友品茗甚欢。浮生若茶,感悟茶在沸水中厚重齿香的韵香、纯真、清雅。

品茶活动开始时,茶友最先品饮到的是邦崴王。只见茶艺师投茶至瓷杯,注水、静置、出水、分汤其间,围成一桌的茶友纷纷虎视眈眈地拿着杯子,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品佳茗。闻茶香、观汤色,茶友们在品茗中听茶艺师娓娓道来邦崴古茶树茶品的前世今生。

茶品

邦崴地处澜沧江以南的崇山峻岭,为澜沧五山六水的扎发谷山脉分支之一,是澜沧江畔很早就人工种植茶的古老原始沃土。特别是这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海拔高度、雨量和温湿度构成了特别的生存环境,孕育了众多的古山茶科植物,最终演化为野生古茶树群落和过渡型、驯化栽培型古茶树群落。这些茶科属植物群体的存在,充分论证了澜沧江中下流域是古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的论说,其中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王的惊现和专家的科学论证,对野生古茶树驯化为栽培型古茶提供了理论和实物直接证据。到目前为止,在邦崴古茶山有纯野生古茶树,有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型古茶树,有上千百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00米的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直立、开张,树高11.8米,树幅8.2米9米,基部干径1.14米,茶树包括富东乡的邦崴、小坝,文东乡的帕赛、芒糯等村落,均有大量的古茶树和古茶园分布。其中邦崴村一带干径10厘米以上的老茶树有上千株。

品茶

邦崴王:精选邦崴古茶园单株树径最大的54株古茶树定株采摘,精制而成。邦崴王古树茶,白毫显露茸毛长。

汤质入口水细绵长,清幽中喉部透出清凉,犹如太极手轻柔中隐约透露出甘洌,四五泡后顿感后背有丝丝细汗冒出。汤质黄亮浓稠透油光,茶韵依然饱满,散兰花香,叶底肥壮显毫,古树革质脉络清晰显活性。

邦崴:邦崴古树茶,大叶种野生茶特点,山野气韵强,苦重甘烈。入口香甜质量饱满,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饮后喉头清润微凉,香型层次明显,滋味醇和,回甘稍慢但持久。

耐泡,后期汤气气韵犹存,汤甜微散兰花香,叶底匀整肥壮。

告诉你什么叫古树茶?


上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那篇关于古树茶价值何在的文章后,好多朋友问我什么叫古树茶,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呢,小编专门整理这篇文章给大家。

古树茶,以百年以上树龄的云南乔木古树之鲜叶为原料,制作的高品质茶饮,如古树普洱茶生茶、古树红茶、古树普洱茶熟茶。一般而言,100年以上的就算是古茶树了。(骨灰级茶友一般认为一百年到三百年只能算“大树”,三百年以上才能称之为“古树”。但古茶树的树龄判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无法明确区分树龄,这样的细分也不太具有实际意义。)100年为界的古树茶树龄的时间界定,是有特殊的历史原由的。

近代云南大量种植茶树,是在清道光之前(1820-1850),从清末开始云南茶区多有战乱、瘟疫等发生,茶树的种植栽培自然陷入停顿,直至民国初期(1912),方开始在凤庆地区种植生产红茶;西双版纳地区大量种植茶树已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了,1983年前后种植群体种,到了1986、1987年开始种植良种茶扦插苗。由上可看出,云南两次大规模种植茶树的历史,中间有大概近百年时间的间隔,所以以百年划分古树茶的树龄是相对合理的。古茶树,一般为数百年前乃至上千年前,云南少数民族先民种植下的茶树,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皆是没有任何人为干扰,自然生存下来的乔木古树。云南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是拥有古茶树最多的地方,在中国和世界具有唯一性。但因为茶园改造,茶树矮化等历史原因,而今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勐腊县为核心的古六大茶山和勐海县为核心的新六大茶山的古树群落,数量稀少,弥足珍贵。

现在该明白什么是古树茶了吧,另外建议没有看那篇古树茶价值文章的朋友们也去看看,了解一下古树茶的价值。

冰岛古树茶历史源考


冰岛这个地名在云南茶界可谓是无人不晓,它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班章山。冰岛在勐库镇的最北部,离勐库镇33公里,与临沧市南美乡接壤,乘车从勐库镇出发沿南勐河而上,不用一个小时便可到达冰岛寨。冰岛寨在半山上,全寨房屋坐北朝南视线开阔,冰岛不下雪也无冰,四季如春,葱葱绿绿,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个适宜人群居住的好地方。冰岛寨1904年以前是个纯粹的傣族寨,傣语读为扁岛。1960年以前的双江史书、文册也是将冰岛记为扁岛或丙岛,而现在用冰岛代替扁岛作为老寨子的地名确有汉文翻译不准确的因素,弄得既不表音又不表意,不中不洋,没有去过冰岛村的人听那地名还以为那是一个江中很冷的小岛,还有人一提起冰岛即联想到欧洲的小国家冰岛国。真不知后来的各种书籍地图是如何将傣语村名扁岛译成冰岛的。但当你走进冰岛寨时,寨子里的傣族村民仍将自己居住的寨子叫做扁岛或丙岛。

说双江勐库的大叶茶,无论如何都要说到冰岛,查1949年以后双江、临沧的史书史料及云南的各种茶书在介绍双江勐库种茶的事的,都是说双江勐库种茶始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茶种是勐勐(双江)傣族土司派冰岛人去西双版纳引来的(另一种说法是从缅甸滚弄山引来的)。于是,时至今日不少只看书不作实地考察的人便下结论说双江种茶的历史仅有520多年。

关于勐库冰岛茶种从西双版纳引来之说,笔者多次进双江深入调查得知,此说法源自勐勐傣族土司的家谱记载,这本土司家谱是用老傣文记载,过去双江有懂老傣文的学者看过,此记载应该是真实的,冰岛的傣族人的确去西双版纳引过茶种。

清代以前,双江这片土地居住过布朗、佤、拉祜、彝、傈僳等民族,在这些民族中,只有傣族有文字,所以双江300年以前的历史文献现存的只有傣文版本,要查找双江清代以前种茶的记录只有勐勐傣族土司家谱中有那么几句话的记载。双江1904年才改土归流,在此之前,1479年至1903年勐库一直是勐勐傣族土司管辖,1903年以前勐库及双江全境种茶的情况找不到汉文记录,因为找不到汉文记载,1904年改土归流以后凡是写双江种茶历史的人都依据勐勐傣族土司的家谱来定论。可那些写双江茶叶历史的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起始点,那就是勐勐(双江)的傣族从勐卯进入双江的时间是元朝末年(1358年),在勐勐傣族土司没有统辖双江之前,双江布朗族种茶的情况没有人为他们留过文字。

双江这片古老的土地,在勐卯的傣族没有迁入之前有布朗族居住,这是研究云南民族史的学者都知道的事。

布朗族、佤族、德昂族古称濮人。濮人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族人,云南的云县白莺山、凤庆香竹箐,勐海布朗山、勐腊革登山、勐库公弄、勐库小户赛(13世纪前小户赛是布朗族居住)等地留下的特大型人工栽培的古茶树都与布朗族有关,这些地方留下的罕见的大茶树足以证明布朗族二千年前至八百年前已在从事人工种茶,凡布朗族居住过的古村寨都能找到特大的古茶树,这是今天还能看到的活历史、活档案。

从双江历史来看,拉祜族也比从勐卯来的傣族先定居于双江,从勐库坝糯、懂过、小户赛、南迫这些拉祜族居住过的古寨留下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来看,在勐卯傣族还没进入双江之前,拉祜族已在进行人工种茶,因拉祜族没有文字,拉祜族在傣族迁入之前已在勐库种茶的情况没有文字记载。

冰岛(扁岛)100年前是个纯粹的傣族寨,1903年以前一直由勐勐傣族土司管辖。1485年冰岛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引入茶种,而1485年当时的勐勐土司是罕廷发,罕廷发是耿马傣族土司的侄子,来勐勐(双江)任职之前,少年时代曾去木邦的景栋(今缅甸景栋)缅寺学习佛教多年。1480年成年后才回到勐勐当新一任的勐勐土司,景栋离西双版纳的打洛仅几十公里,罕廷发从景栋回勐勐必须要经过勐海,勐海的布朗山、巴达山、南糯山等当时已在大规模种茶(这一段历史我已在我的另一本书《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中作过阐述),罕廷发经过勐海时对这一情况是知道的。罕廷发上任后派冰岛(扁岛)的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引茶种是有其历史背景的,罕廷发经过西双版纳时看到西双版纳(车里宣慰司)正在大力发展茶叶,村村寨寨都在种茶,这对他是有启发的,他上任后,也要让他管辖的地方的子民们也种茶。

明代和清代傣族土司、贵族、上层人物间是有联系、有来往的,经常进行联姻、互赠土地、联合抗敌等,罕廷发与西双版纳的傣族土司关系一定很好,他才会派冰岛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取茶种。还有一个方面可以断定,当时(1485年)勐库的布朗族、拉祜族已在种茶,布朗族寨、拉祜族寨已有茶树,罕廷发知道勐库那片土地适合种茶。罕廷发1480年才到勐勐任职,1485年派人去西双版纳引茶种时,罕廷发还没有完全掌控住勐勐全境(今双江全境),他还没有完全掌控住山区的布朗族、拉祜族、佤族等(罕廷发后来是通过传布小乘佛教在山区各寨子建佛寺,用宗教手段将山区各个民族统一起来的),从维护稳定,避免民族纠纷来讲,罕廷发不可能也不愿去向布朗族、拉祜族索要茶种,西双版纳离勐勐并不远,今天的澜沧县县城勐朗坝当时还归西双版纳管辖,勐勐与西双版纳算近邻,西双版纳的傣族与勐勐的傣族都信仰小乘佛教,且语言相通,罕廷发派人去西双版纳取茶种比向公弄的布朗族、坝糯的拉祜族索要茶种更妥当、更合情、更容易、更方便。罕廷发刚刚上任当勐勐土司,大局稳定是最重要的事,从搞好与被统治民族关系的需要来看,罕廷发也不会去向山区的布朗族、拉祜族索要茶种。

另一方面从当时的现状分析,罕廷发1480年到勐勐任土司时,勐勐山区的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已在种茶、已有茶树,已有茶喝。勐卯的傣族迁入勐勐(双江)还不到100年,傣族多住坝区,采不到茶籽,没有茶树,当时没有茶喝的就只有傣族人,傣族人也要喝茶,罕廷发和土司府的人也要喝茶,罕廷发派人去西双版纳引茶种是很有必要的。从小处讲,冰岛(扁岛)有了茶树后,全勐勐的傣族就有茶喝,勐勐傣族土司就有了自己的贵族茶园,有了自己可以随意支配、送礼的茶叶、茶籽,如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勐勐土司送给顺宁府的茶籽就全部来自冰岛(扁岛);从大局讲,罕廷发要当好地方官,就要发展地方经济为一方百姓造福,茶叶在明、清两代如同货币,什么物品都可以换来,冰岛引茶籽、种茶可以推动全勐勐大规模发展茶叶,提高各族民众的生活水平。

从双江(勐勐)1485年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傣族土司罕廷发派冰岛(扁岛)的傣族村民去西双版纳(车里)引茶种应该确有其事,符合勐勐当时的历史现状,但说勐库及整个双江地区种茶是从1485年冰岛人去外地引来茶种开始就有些不符合历史状况,因为在勐库的公弄、小户赛、南迫、坝糯、懂过这些布朗园就等于是勐勐傣族土司的私家茶园、便、最合适、最有面子。族、拉祜族居住过的古村寨现今还能看到许多树龄超过600年的人工栽培大型茶树。至于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勐勐土司与顺宁土司联姻,勐勐土司送数百斤茶籽给顺宁府也应该确有其事,勐勐土司用扁岛(冰岛)的茶籽做女儿的陪嫁礼是很容易、很体面的事,冰岛是傣族村寨,冰岛的茶园就等于是勐勐傣族土司的私家茶园、贵族茶园,用冰岛茶籽送礼无疑是最方便、最合适、最有面子。

冰岛是勐库地区海拔最高的傣族寨,也是勐库地区唯一一个高山上的傣族寨。冰岛的土壤气候与勐库其他山区的村寨一样非常适宜种茶,冰岛茶口感好,这也是茶界公认的,但冰岛茶与公弄、小户赛、坝糯、懂过等村寨的茶相比各有风格,孰高孰低,难下定论。

冰岛茶几百年来在双江(勐勐)独享尊荣、声名远播,这与双江过去一直是傣族土司统治有关,冰岛傣族村民种的茶园相当于勐勐土司的私产,也相当于勐勐土司的贵族茶园,勐勐土司的对外活动,对外交往会首选冰岛茶,勐勐傣族土司几百年的特权、地位为冰岛茶身价独高、声名远播提供了条件,名气大、身价高并不等于就是资格老,就是年代最长最久。最早在勐库定居、最早在勐库种茶的是布朗族而不是傣族,从民族迁徙的时间、从村寨的历史、从勐库各村寨现存的古茶树的大小树龄分析来比较,公弄、小户赛、南迫、坝糯、懂过等布朗族、拉祜族村寨种茶的时间要早于冰岛(扁岛)1485年开始种茶的时间。

古茶树的"主人"


云南古代民族种茶的历史十分久远,世界最古老的茶农当属古濮人后裔的今布朗族、佤族、德昂族,而他们也是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古茶树的主人。

20世纪80年代,在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发现许多新石器,属“忙怀类型”,而“忙怀类型”属“百濮”的“文化遗存”。再次证明居住在澜沧江沿岸一带最早居民是古濮人。1975年在布朗山老曼峨山出土了一些1000多年前古濮人种植茶树的工具及布朗先民在此安锅扎寨的遗迹。在古茶山深处,凡布朗族居住过的地方,有着零星或成片的古老茶园。今天,在布朗山巴达村和附近南糯山,除还存有一些约1700多年的野生大茶树外,还有许多树龄达800多年的人工种植的古茶树、古茶园。

《云南各族古代史略》载:“布朗族和崩龙族(德昂族)统称仆子族,善种木棉和茶树……澜沧芒堆寨佤族布饶人种茶,昔日土司制度时,傣族土司专门规定芒堆人上交的贡品就是棉花和茶叶。”经研究,澜沧邦崴过渡型千年古茶树,最早是由布朗族先民古代濮人驯化、栽种成功存活至今;历史悠久的勐海南糯山八百年前栽培型大茶园,是距今五十五代人之前被称为“蒲满族”的布朗族先民栽种下的。澜沧景迈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林,是傣历57年(公元695年)由布朗族先民濮人栽种的,首领叭岩冷最先把野生茶称为“得责”,把栽培茶称为“腊”,为傣族、基诺族所借用。据布朗人传说,西双版纳的茶树籽种还是从景迈带过去的。勐腊县易武曼撒茶山,是昔日普洱六大茶山之一,据当地农民说,1949年以前,石屏人到此种茶已六代人,茶树在石屏人来前就有了,是本族人(昔日汉族对当地布朗族的称呼)种的。

位于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景洪市大勐龙镇布郎山,因布朗族而得名。

布郎山是普洱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是研究云南民族茶文化的核心区域。布郎山为澜沧江下游西岸(亦称江外)以佛海(今勐海)为中心的南糯、勐宋、布朗山、巴达、景迈等六大古茶山之一,其与澜沧江东岸(亦称江内)以易武为中心的倚邦、蛮砖、攸乐、莽枝、革登等六大古茶山共为普洱茶的十二大茶山,亦是同一历史时期的普洱茶主产区域。近代普洱茶贸易集散地和生产地随以易武为中心的江内六大古茶山的衰落,逐步西移到江外以佛海为中心的六大古茶山。民国以来,江外古六大茶山成了延续、传承和光大普洱茶历史文化的主茶区。勐海成为中国普洱茶又一中心。

西双版纳州茶叶种植面积43.8万亩。茶叶采摘面积35.7万亩,年产于毛茶1.86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20%左右。西双版纳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茶马古道的发源地,有最适宜茶树生产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有上千年的茶叶种植历史。据2004年西双版纳古茶树古茶园资源普查的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境内古茶树、古茶园面积达13万亩,其中植株连片、集中、百年以上古茶园共有82234亩,其中分布于勐腊县有27793亩、景洪市有8225亩,勐海县有46216亩,勐海县占全州古茶园面积50%左右,是西双版纳州两县一市古茶园面积最多最大的县份。以勐海为中心的江外古六大茶山的现存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古茶园面积超过了以易武为中心的江内古六大茶山的现存面积。而在勐海古茶资源又集中分布于南糯、勐宋、布朗山、巴达、景迈等大茶山。

布朗山广泛分布着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其种质资源价值极高,已发现的就有6个茶种,均属普洱乔木大叶良种,具有芽叶肥壮,持嫩性强,叶质柔软,萌发期早,采摘期长的特点,鲜叶中水浸出物多,其多酚类、儿茶素、咖啡碱及各类营养物质均高于其它地区良种。布朗山茶以古茶叶为原料,故茶叶品质优良且珍贵,深受爱人们喜爱。

布朗族在千百年普洱茶的栽种、加工、储存和在药用、食用及饮用中积累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技艺,云南金健龙茶叶有限公司在充分继承了布朗族宝贵的民族茶文化传统基础上,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布郎山普洱茶的品质及各项卫生标准,生产出六种不同茶叶品种的布朗山茶产品,其独特和无比的品质,堪称优秀普洱茶的代表,成为具有云南独特地方文化的中国茶文化百花园的一枝奇葩。

野生茶不等于古树茶


野生茶不等于古树茶,现在很多卖茶的人或做文章的人,对野生茶和古茶树的概念不清楚。他说从分类学看,在云南的几个自然保护区能够找到的野生的茶树,它们多数是大理茶种大厂茶和其他茶组植物。最老的栽培型茶树就是在勐海的栽培型的茶树,它是阿萨姆卡的普洱茶变种。茶树的分类来说,茶树就是一个物种,被人们利用就演变为三个变种:小叶种,也叫做武夷变种(Camelliasinensis);第二个变种叫阿萨姆卡变种,在国际上叫阿萨姆变种,在我们中国的称之为普洱茶变种;第三个称呼叫白毛变种(Camelliasinensisvar.pubilimba)。所以说,栽培的茶只有这三个主要的变种。其次有德宏茶。”

那么,野生茶是什么?“野生种是栽培种的在茶组中的叔伯祖先,它们不是现在的我们栽培的茶种。野生茶的定义,第一鉴定它是属于茶组植物,第二,它是生长在原始森林当中,没有被人类驯化、栽培和利用,就叫野生茶。”他说,茶树由野生茶的多个物种和栽培物种茶树组成,茶树分为三个变种,茶叶只能由武夷变种、阿萨姆变种、白毛变种的栽培茶树来生产。

某些商家常把野生的种和栽培的种混淆一起,他们说:“我这里的茶是采摘自三百年到一千多年的茶树。”高照教授说,一千多年以上的茶树都不是栽培型的,栽培型的茶树最早发现在勐海县的南糯山。

像南糯山死去那株800年茶王树,就是阿萨姆变种的栽培型茶树,从它的生物形态来看,已经是人工对它进行栽培、驯化和进行矮化、整形等处理过了。原始森林里的茶树根本就摘不到树叶了,像邦崴大茶树啊,千家寨的大茶树,摘一片叶子都困难了。所以呢,在云南界定在八百年以内是栽培型的,最老的是在南糯山,栽培型的大叶种的茶树,最多是一千年以内。一千年以上的大茶树统统不是武夷变种(Camelliasinensis)这个物种。而是属于山茶科、山茶属中。山茶属当中有很多个组,有一个组叫茶组植物,茶组植物的染色体是一样的,有30条。茶组植物据不同的分类观点,张宏达教授认为分为几十种,昆明植物所闵天禄分为十多种,有的甚至归并为五种。”

云南之所以称为“植物王国”、“茶树王国”。高照教授说“在茶组植物当中,在我们云南所有的茶组植物都可以找得到。栽培的茶树我们云南三种变种都有。我们分析茶树的生化物质,会感到野生茶是非常不好喝的,有的会麻嘴,有的还会锁喉,能当成饮料喝的是栽培型茶树”。

野生茶可以研究它可以去开发它,但我们要认清,它不是我们现在栽培茶的直接祖先。一般也不大可能把野生茶拿来做成普洱茶给大家喝。他说,当然大理种等个别野生茶除外,可以做成炒青、烘青绿茶或者普洱茶熟茶等茶叶来喝。高照教授说,这一点他跟虞富莲的观点是一致的,他研究得知野生茶是栽培茶的祖先,野生的普洱茶变种是现在栽培茶三个栽培种的祖先。

据其介绍,在云南红河州的金平县等两三个地方有阿萨姆的野生茶,树龄在一千多年,俗称老黑茶或老苦茶。高照教授说“这是一个原始的物种,比白毛变种的进化更早,比武夷变种(小叶种)更早,它生长在云南西南部生态环境,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之间。这个阿萨姆变种的茶树的野生茶树可以长到上千年,假如遇到了低温,如下雪下霜十五天以上,阿萨姆变种的茶树不抗寒就死掉,连树根都会被冻死。”

在云南阿萨姆变种的原始茶树特别少,但是抗寒那些大理茶,大厂茶,厚轴茶等抗寒能力强所以留下来了,所以就留下了三千多年的大理种茶。至于千家寨茶树是否属于大理茶种,他说,这要留一个问号,他以后会在这方面写一点文章。说到过渡型的如邦崴大茶树,它们都不是阿萨姆Camellia。高照教授认为我们现在比较准确的说,野生茶树在原始森林中没有人去利用它栽培它。但是,现在福建、浙江的小叶种是从阿萨姆进化而来的,由茶树物种因基因突变并在一个是新的生态环境所产生新的物种变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