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茶还是醒茶,关键是你喝了什么样的茶

发布时间 : 2019-11-16
什么样的茶是红茶 什么样的黑茶是好茶 什么样黑茶好

【www.cy316.com - 什么样的茶是红茶】

每个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时,先将撬好的干茶,置入器皿中,注水浸泡后,将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犹如“净茶”一般,除去灰尘污垢、温茶发香,同时,也遵循了古人的智慧。

这样的习惯就像一个烙印一直传承了下来,成为喝茶时必做的过程。在一些茶艺冲泡的培训过程中,也将“洗茶”列为冲泡技巧和茶艺表演的礼仪之一。

按《中国茶叶大辞典》,对于“洗茶”的解释:“洗茶是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并认为这是一种古人遗风习惯”。

也正因为如此,洗茶的行为,往往被习惯性的认为,茶叶在生产过程、存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接触了一些灰尘或其他微生物,需要通过洗茶的过程,将茶叶净化。

这也让我们,有了一些很现实的质疑:既然茶叶不干净,为什么还要喝它?洗茶能洗干净吗?

不干净、有异味的茶,无品质可谈

以现代农业、工业科技的发展状况,食品生产过程中,我们对于卫生、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干净的标准是现代食品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指标,茶叶的生产也自然不例外,这就对每一片茶叶的品质有了一个基本的要求。

也就是说,茶叶不干净显然是一个不合格的产品,当你喝到的茶,有灰尘、杂质、甚至农残等的,一道洗茶水也未必能洗干净,又何必花功夫洗它,直接倒了,反而更省事。

所以,大拙认为,不干净的茶无品质可谈,一个有态度的茶人,从一开始就应该以:茶叶的干净为第一准则,不管是生产过程中,还是封装成型时,又或者是在仓储过程里,在保证茶叶封装未被破坏的前提下,应当保证茶叶的干净。这是对于我们喝茶应该有的一个基本态度。

如果茶叶达到干净的品质要求,那么,“洗茶”到底为哪般?

喝茶前,需要将茶叶唤醒

我们习惯了用现代思维去思考时,总是对需要洗的东西,有种不干净的感觉,而当我们不以字面意思去理解,重新思考古人的智慧时,我们会发现。

洗茶的行为,大拙认为,实际上是在“醒茶”的过程,在普洱茶紧压成饼后,是为了更好的存放和后期陈化,当我们要打开一饼茶,撬好干茶,准备冲泡时,需要将茶叶唤醒,这恰恰是紧压茶和散型茶不同的地方,也是很多人习惯想喝一饼普洱茶时,将其撬散,置入储茶罐中,也是唤醒干茶的过程一样。

醒茶是冲泡茶叶非常重要的技巧

冲泡时的“醒茶”,实际上,是让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充分融入苏醒过来,焕发出茶叶的本质以保证每一道茶汤的汤质,有经验的茶艺师都知道,醒茶醒不好,后面怎么冲泡都会有点格格不入的感觉存在,比如,醒茶时间不够,茶汤滋味出不来,醒茶的温度不够,茶水分离,融入不到一起,茶是茶,水是水。

醒茶的技巧是考验茶艺师水平非常重要的一环,干茶紧压的程度,撬茶时碎末的多少,注水的节奏等等细节,是茶艺师判断醒茶程度的依据,特别是普洱老茶,醒茶的技巧,更为考究,特别注重醒茶的水温和时间,也是很多资深茶友喜欢用紫砂壶冲泡老茶的原因,能保持水温。所以,大拙认为,好的茶叶是需要醒的,坏的茶叶才是需要洗的。

Cy316.com延伸阅读

喝茶伤胃还是养胃,关键是方法要对!


“十人九胃”,说的是大多数的人肠胃或多或少都会有点问题。在很多人觉得喝茶伤胃,胃不好的人更不能喝茶。

其实这是一种很深的误解,肠胃功能正常和肠胃功能稍弱的人,只需要掌握正确的喝茶方法、选择合适的茶类就可以了。有严重胃病的,或者经医生诊断绝对不要喝茶的,还是乖乖遵医嘱。

喝茶养胃还是伤胃,关键就看你喝茶的方法对不对。

一、茶对胃有什么“刺激”?

茶对胃会造成一定“刺激”,这个“刺激”也不全是坏事。

一方面,茶中的一些活性物质与胃蛋白结合,肠胃不好的人可能会有一点不舒服的感觉。不过,这也很可能是由于饮茶时间、饮茶浓度、饮茶量导致的。

另一方面,茶中的生物碱也能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增进食欲。比如进食了油腻食物后,常出现胃胀、恶心等症状。而饭后半小时后饮杯茶,胃部就会感到舒畅。原因就是茶汤中的成分促进了消化,缓解了胃部不适的症状。

二、胃不好的人怎么喝茶才养胃?

肠胃功能只要掌握好切合自身状况的饮茶量和频率,不用特别避讳哪一种茶类。肠胃功能弱的人,则需要选择性地喝茶。

不喝或少喝绿茶和生普。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多酚类含量高,生普的原料是大叶种,内含物质丰富。且这两者茶性偏凉,饮这类茶饿得很快,甚至容易出现“醉茶”,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选择更为温和的红茶、熟普、老茶等。这些茶发酵程度较高,茶性更加温和,喝起来肠胃更容易接受,同样也适合老人和小孩。

三、伤胃的饮茶习惯,千万别犯。

病从口入,很多肠胃方面的问题,往往都是吃出来的。

再好的茶,喝不对也会伤胃。先别急着埋怨茶,先看看自己是不是犯了以下几种错误。

空腹喝茶

有的人有早上起来先喝茶的习惯,肚子里没有东西缓冲,很容易刺激肠胃。广东人喝早茶,都是要配很多的点心。我们平时喝茶,可以准备一些茶点,诸如饼干、蜜饯之类,可以避免“醉茶”,也是缓解胃部刺激的好方法。

喝浓茶

喝惯了浓茶的人,喝淡一点就会觉得不够味。浓茶里面的浸出的各种成分也比较高,不仅对胃不好,还可能会促使心跳加速。泡茶的茶水比1:50左右,泡3分钟以内,不可过浓。

喝太杂

喝茶喝得太杂跟吃东西吃得太杂一样,对胃很不好。连续性地喝好几种不同的茶,胃不好接受,建议喝完一种茶之后,稍休息一会再换茶,一次性连续最好不要超过三种茶。

喝冷茶

喝茶要温度适宜,就像喝水一样,喝温水肚子是最舒服的。尤其是性凉的茶类,喝冷茶会加重凉性。而过烫的茶对食道、胃部也不好,以入口不烫嘴为宜。

喝茶的智慧,其实与吃饭如出一辙。食物有寒热,茶叶有凉温;吃饭不能过饱,喝茶也不能过量。

给大家总结出两个词,一是“适合”,二是“适度”。

茶可以不洗,但“醒茶”是关键


爱喝茶的你们,可不要忽视了“醒茶”这个小步骤喔!快速的“醒茶”绝对可以事半功倍的提升茶香的品质……

先注温水入空壶,称为“温壶”,是为了控制好壶温,不致于再注水时被壶吸收而降低热量。

过1分钟左右,将壶盖打开放在“盖置”上,提壶注水入杯以“温杯”。注茶后加适度热水“醒茶”,到了茶在壶内已快“醒”到适当时,再将温杯水倒掉。

提壶注水倾茶入杯或是持杯敬茶前,养成在茶巾上沾一下的习惯,使壶底、杯底的水滴,被茶巾吸干。

泡茶前,将茶叶用适度热水快速浸泡一下,俗称“洗茶”、“醒茶”。一方面可提高茶叶的温度,使泡茶的水温更接近实际所需要的温度,另一方面可利用茶温升高后,欣赏茶叶的香气察觉茶叶品质的优劣。

醒茶方法:

1、闷香

将壶温热后,把适量的茶叶放进去,盖上盖子,利用壶内的热度将茶闷1分钟,这时可欣赏茶叶的香气。适宜重香气、轻焙火的新茶。

2、温润

将壶温热后,把茶叶放进去,以温度适合这种茶的热水依内向绕注,将茶叶打湿后,盖上壶盖,随即马上将水倒掉。

这时茶叶吸收了热量与水分,原本干巴巴的茶叶变成了蓄势待发的状态。适宜焙火稍重,或是陈年的老茶。

茶可以不洗,但“醒茶”是关键!


爱喝茶的你们,可不要忽视了“醒茶”这个小步骤喔!快速的“醒茶”绝对可以事半功倍的提升茶香的品质……

先注温水入空壶,称为“温壶”,是为了控制好壶温,不致于再注水时被壶吸收而降低热量。

过1分钟左右,将壶盖打开放在“盖置”上,提壶注水入杯以“温杯”。注茶后加适度热水“醒茶”,到了茶在壶内已快“醒”到适当时,再将温杯水倒掉。提壶注水倾茶入杯或是持杯敬茶前,养成在茶巾上沾一下的习惯,使壶底、杯底的水滴,被茶巾吸干。

泡茶前,将茶叶用适度热水快速浸泡一下,俗称“洗茶”、“醒茶”。一方面可提高茶叶的温度,使泡茶的水温更接近实际所需要的温度,另一方面可利用茶温升高后,欣赏茶叶的香气察觉茶叶品质的优劣。

醒茶方法:

1、闷香

将壶温热后,把适量的茶叶放进去,盖上盖子,利用壶内的热度将茶闷1分钟,这时可欣赏茶叶的香气。适宜重香气、轻焙火的新茶。

2、温润

将壶温热后,把茶叶放进去,以温度适合这种茶的热水依内向绕注,将茶叶打湿后,盖上壶盖,随即马上将水倒掉。这时茶叶吸收了热量与水分,原本干巴巴的茶叶变成了蓄势待发的状态。适宜焙火稍重,或是陈年的老茶。

洗茶,洗什么?洗茶、醒茶、润茶又是什么?


会泡茶,不等于泡茶好喝泡茶能够扬长避短,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在泡第一道茶时,很多人会把茶汤弃去不饮。这个动作到底是为了把茶洗干净,还把茶唤醒,亦或是是把茶浸润呢?

如今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从古时候开始就已经有人在研究了,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一说“洗茶”

对于“洗茶”,今人常误以为由于茶叶不洁净。其实,它是中国五千年饮食文化在茶文化中的一个体现,蕴含着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

孔子《论语·乡党》篇中提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大意是:饭不因为精致而饱食,肉类菜肴不因为烹调得细致味美就吃得很多。凡是饭因久放,味道变了,鱼烂了,肉腐败了,都不要吃。颜色变坏了不吃,味道变臭了不吃。煮的不熟或过熟都不要吃。不是吃饭的时间不吃,不照正规方法割肉不吃,放的调味品不适合不吃。

此段文字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的饮食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其主要内涵有两层:一是饮食要讲卫生,;二是应讲究选料和烹调方法。

“洗茶”之程序,正是这种饮食文化在茶饮上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说“醒茶”

明代《茶谱·煎茶四要》载:“一、择水……。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三、候汤……。四、择品……。”

洗去茶叶的冷气,便是“醒茶”之意。

茶叶如何会有冷气呢?茶叶制成后,一般不会马上饮用,刚加工完的茶叶火气较大,一般都要将茶叶储存一段时间后再饮用。而一段时间后,火气虽褪,却添冷气,如果存放时间较长,还会有陈气。而近代以来,常将茶叶存贮在冰箱中,更增添了茶叶的生冷之气。

此时如果将茶叶直接冲泡饮用,滋味和香气就会不好。就如人一样,清晨刚起来时没有精神,这时如果伸伸懒腰,活动一下,精神就提起来了。

茶叶也一样,在存放一段时间后,也需要“醒一醒”,去除冷气,再进行冲泡,其香、味会更佳。

三说“润茶”

明代以后,茶叶加工和饮用方法发生重大变化,由原先的蒸青团茶到散茶,从煮茶、点茶变成泡茶。泡茶时必须先让茶叶浸润舒展开来,才能比较容易泡出味道。

尤其是颗粒比较紧结的球形乌龙茶和紧压的饼茶、砖茶等,第一道润茶让紧结的茶叶充分舒展,散去一些陈气,也让茶叶的温度提升上来。润茶这一过程的加入有利于茶汁的浸出。因此,经过润茶后再冲泡的茶汤,茶汤的香和味能更快达到最佳效果。

在现在,第一道茶弃去不饮,很多人理解为洗去茶叶上的脏污。其实不然,第一道茶可以喝,只不过一般都未能展现出茶的最佳水平。

“润茶”或称为“醒茶”更为恰当,第一道茶泡得好,可以为接下去的几泡茶奠定基础,相反,会影响到后面的品质的呈现。

洗茶?醒茶?


我们冲泡茶时,习惯上将头一冲茶汤倾倒掉,名曰洗茶。

为什么要这样做?真是茶叶沾尘惹垢,要先泡个澡,我们才喝吗?

如果单纯的担心卫生状况,像餐馆里提供的茶叶,洗也不顶事,如果存疑,不饮为佳。

洗茶是多余的吗?其实在喝茶的人看来,这一过程是需要的,但主要是“醒茶”而非“洗茶”。

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存放后,实际进入了休眠状态,到喝茶的人手中,需要经“醒茶”的过程,唤醒茶性,使其进入活泼状态,才能领略茶的真性情。

一般书上说这个过程,都是“滚水倒入壶中,略经涤荡,倾出即可”,但细分起来,还是有些区别。

首先明确醒茶的目的是唤起茶的活性,那不同的茶叶品种(茶叶内含物有差异),不同的加工工艺,不同的存放条件和时间,醒茶的过程,肯定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简单来说,高品级白茶、绿茶等,以茶芽为主,茶叶内含物中,茶氨酸含量高出一般叶片2~4倍,突出品种的鲜爽味道。如果热水先过一次,精华折损,实在可惜。如果不洗不快,也是用偏凉的水,略略一冲即可。

铁观音、单枞、岩茶、台湾高山茶等,茶叶松散,且一般周期较短,说休眠不如说睡觉,茶叶活性很容易打开。醒茶时,沿紫砂壶或盖碗的周边,缓缓注入沸水,注意尽量舒缓,待水平齐沿口,用盖轻轻划掉浮沫,略摇晃一下,倒出茶汤即可。

如果判断茶叶内含物偏弱,想在头几冲茶中,尽量让它释放茶物质,则可将水壶提高一点,高冲入水,让茶叶翻滚,后续冲泡中,也要考虑出汤的时间适当延长。

普洱茶等紧压茶,唤起茶叶活性相对困难,解茶入壶时,就要注意尽量减少茶碎的量,醒茶时,时间可以相对长一点。如果茶叶紧压程度偏高,醒茶的时间可以参考泡茶出汤的时间,甚至可以更长。

遇到一些有年份的老茶,醒茶过程处理不好,享受将大打折扣。有条件,如果不是急于品鉴,应当至少提前一周,将茶叶解为小块,放入紫砂罐中,让茶叶有个回气的过程。醒茶时,应适当放长时间,如果感觉茶性未活,出茶汤水分离,可以多醒一次,不要吝惜好茶难得,如果不得真味,才是入宝山而空回。

醒茶的操作在《用心学泡茶》一书中,也有详尽描述,可以参看体会。醒茶是泡好茶的重要一步,虽然简单,还是需要留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