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让我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发布时间 : 2019-11-16
龙井发酵的红茶 红茶怎么发酵的

在我们用了很多文字详细探讨普洱茶发酵机理之后,也许有一个疑问还没有解答,即普洱茶的这种发酵,带给我们的好处是什么?毕竟它的发酵如此复杂,发酵的过程又如此漫长,我们有必要下如此之大的功夫?

顺着这个疑问,我们可能还会继续追问:发酵食品(包括普洱茶),真得有这么“神”吗?以前普洱茶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包括普洱茶的产地一一云南,很多人根本就不喝普洱茶?为什么现在竟如此之“热”?是商业炒作的结果?

还是普洱茶本身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

或许,我们的疑问还有很多。

客观地说,普洱茶处在饥荒的年代,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具有“明星般的地位。因为在人们食不果腹的年代,老百姓肚里最缺的是“油水。人们不可能去享受“解油腻和快速消食的产品。因此,在古代,普洱茶是专门为达官贵人及皇宫提供的,非一般百姓所能享用:换句话说,处在饥饿的年代,一般百姓也无需享用普洱茶。

但现在,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己发生了巨变当今的社会己处在“营养过剩时代。“减肥”、“通风”等名词的大量出现,就证明了这点。

富俗起来的人们很难对美酒佳肴产生抵御,而这些美酒佳肴绝大部分是高脂肪、高热量、高营养组成。现代社会很多人存在的“亚健康”现象,不是由饥饿引起的,相反是营养过剩,人体消化负担过重,机体排泄不畅引起的。当然也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压力过重和节奏太快等原因。

于是,人们开始寻求另一种思路:既不拒绝美食,又能通过另一种饮食方法,将“营养过剩”的负担“卸掉”,以此确保人体营养的均衡。

(1)对大脑;甜面酱、豆瓣酱,酱油及甜米酒等食品当中富含缩氨酸等成分,它可以防止记忆力减退。

(2)对血管:发酵的大豆含有十富的抗血栓成分,它可以有效地溶解血液中的血栓等物,起到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之效力。另外,醋的主要成分是多种氨基酸及矿物质,它们亦能达到降低血压、血糖及胆固醇吝效果。

(3)对心脏:豆类及酸牛奶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和血中胆固醇数值的“上扬”,防止动脉发生硬化,减少心脏发生.心肌梗死的现象,以保护机体的血液循环。

(4)对免疫:酸牛奶、奶酪及黄酒含有乳酸菌等成分,它可刺激免疫系统,提高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它可识别破损细胞及癌细胞,并将它们杀死、消除掉)和淋巴细胞的机能及活性,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5)对肠:利用乳酸菌来发酵的食品,其任何一种东西均有调整肠腔内菌群的平衡,增加肠蠕动,使大便保持通畅,预防大肠癌等的发生;

(6)对骨骼:豆类物发酵之后,能参与维生素K合成,而它又是让钙离子吸附于骨表面的必需成分,这样可使骨骼强壮,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精选阅读

茶汤中有哪些物质,让我们品出不同的味道


【鲜】——氨基酸

我们的舌头能尝到百般滋味,比如我们喝茶时,会尝到茶汤中的鲜、甜、苦、涩。

那茶汤内究竟有哪些物质,会让我们尝到这么多不同的味道呢?

茶汤内鲜爽的滋味,或是一种口感。

它主要与氨基酸有关,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有很多,其中含量最高的,就是茶氨酸,它是茶叶中特有的一种氨基酸。

除了茶氨酸,还有一些氨基酸含量也相对较高,比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谷酰胺、天冬酰胺等等。

并非所有的氨基酸都是鲜的味道,大多数氨基酸是苦的或者甜的。

根据相关资料报道,L型氨基酸大多数是苦的,少数是甜或者鲜的,D型氨基酸是甜味的。

自然界中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所以,茶叶中蛋白质水解之后的氨基酸会给茶汤带来的多为苦味,茶叶中游离的氨基酸构型虽难断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给予茶汤的味道并非只有鲜,还有苦和甜。

【甜】——糖类及其他物质

喝茶时尝到的甜味,主要是茶汤中糖类的作用,其中有单糖和双糖等可溶性糖。

糖类的含量并不高,但由于人类味觉器官对不同味道的感知位置不同,所以在喝茶时,人们感受到轻微的苦味之后,反而会感受到较强的甜味。

茶汤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果胶和酚类物质的糖苷,它们对茶汤滋味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可以使茶汤产生醇厚的口感。

【苦】——嘌呤类物质

茶汤中的苦味,主要由茶汤内的咖啡碱呈现的。

咖啡碱属于嘌呤类物质,由于它遇热易挥发,所以在多次冲泡之后,茶中的苦味会明显的下降,咖啡碱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活跃大脑皮层细胞,对刺激胃液、胆汁分泌都有作用。

茶汤中的花青素也是苦味的

茶告诉我们的道理,受益一生!


泡茶四心

耐心:等待水沸的耐心,

细心:泡好一杯茶的细心,

专心:沏茶时心无旁骛,一颗心,一杯茶,

静心:静心品茶,方得始终。

茶之贵泡茶之贵在于 洁;茶性之贵在于 纯,

茶礼之贵在于 敬;制茶之贵在于 精,

茶商之贵在于 诚;茶友之贵在于 淡,

茶事之贵在于 和;品茶之贵在于 静,

采茶之贵在于 时;茶人之贵在于 真。

茶之性红茶甘美醇厚,

花茶郁美香浓,

绿茶宜人清新,

青茶变化多样,

黑茶厚实浓郁,

黄茶甘甜清香,

白茶爽滑清淡。

茶客广西人喝茶看重的是口感,

潮汕人喝茶看重的是感情,

广州人喝茶看重的是生活,

重庆人喝茶看重的是热闹,

北京人喝茶看重的是贵气,

福建人喝茶看重的是茶艺,

成都人喝茶看重的是闲适,

上海人喝茶看重的是腔调,

杭州人喝茶看重的是诗意。

茶告诉我们的道理普洱——纵使时光逝去,青春不再,但是生命仍然历久弥香,回忆之时,往往能成为自己心中之经典。

抹茶——馥郁浓烈的香气是自己一直以来默默的付出,不求闻名遐迩,但求静心一世。

乌龙——耐得住无人问津的寂寞,经得起千锤百炼的考验,在三千世界中拥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红茶——心胸宽广,所以才能海纳百川,在这繁华尘世之中,静静等待知心之人。

茶之养生①:茶香通窍:泡一杯清香甘甜的茶,清香之气经耳鼻,入大脑,使脑中繁杂之绪恢复平静,静心品之,怡然自得。

②:茶味养肤:人有不同,自然对应不同的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性味归经,饮用方法、饮用时间得当,不仅可让皮肤焕发光彩,还可益于身体健康。

③:茶性清心:泡茶修身养性,品茗感悟人生百态,在茶之中细品人生真谛。

茶与友明朝张源的《茶录》中记载: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

所以谓之: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茶中众生种茶之人,谓之茶农;卖茶之人,谓之茶商;

评茶之人,谓之茶师;品茶之人,谓之茶客;

茶聚之人,谓之茶友;营茶之人,谓之茶人。

泡茶七忌一不如法:不知冲泡之法;

二恶具:茶具与茶不配,或茶具不干净;

三主客不韵:主人和客人的素养,雅致不够;

四冠裳苛礼:为官场而应酬;

五荤肴杂味:喝茶之时切忌混杂荤食之物;

六忙冗:品茗之时忙于它事,无心喝茶;

七壁间案头多恶趣:茶室脏乱不堪。

品茶“ 让我们诚实面对自己,面对别人,付出诚心”


人们把诚心、真心、爱心、耐心、信心、决心、恒心这七心中的诚心总排在首位,可见对诚心的重视的程度是放在首位的。诚心对于商家就是诚信,就是信誉,说得再重点就是商家的生命。诚心其实就是做人的根本,没有了诚心人就没有了灵魂,只剩下了躯体。所谓诚心,便是恳切真诚。诚心的反面,便是虚情假意。一个有诚恳心的人,讲话不会欺骗,不会花招、不用兜圈子去忽悠别人。不论对人对事,只要有诚心,便能对他人有益,也对自己有利。中国佛教史上有“顽石点头”的故事,那便是出于诚心的感动。在现代社会,人们更渴望着诚心或诚信。苏丹红和红心鸭蛋事件,就是见利忘义之徒不择手段毫无人性的对金钱的贪婪。这样的人违反了诚心。

诚心付出终能收回感动。我们总要讲诚信,但是,面对越来越多诚心不明的人,我们该如何来坚持我们的诚信,怎样用诚心待人?如果用诚心换会了歹心和无义,我们又该怎么办了?许多国家给诚心做后盾的就是法律和法规。都在道德上提倡诚心,惩罚虚假。如缺少了诚心,诚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生存的通行证。做人做事,都须讲诚心。假如社会缺少了诚心,将会是什么样子,所以诚心是人类走向更高文明和进步的保证。“诚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说得好。只要我们用诚心换真心,诚意换满意,最后我们始终会用诚心收回感动。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承诺就是在诚心交流的基础上,在对双方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后,对自己人格的一种信任。因为一旦许下承诺就是灵魂上和道义上的责任。承诺来自诚心,心诚则有信任,有了信任,才能完成自己人格的一此飞跃,因为此时的你,已经进入了另一个人的灵魂。我们对待自己身边的人,一定应该诚心、虚心,这样才可以团结大家的力量来做共同的一件事情。朋友之间的诚心交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的沟通就是民族的高尚品格的形成。

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喝茶高手?


有人说喝茶很玄,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没有标准!

也有人会说,成不成高手,不关我的事,反正我的职业与茶无关!

其实,你花了那么多钱买了那么好喝的茶,你却不知道;或者说你花了那么多的钱,买了那么“难”喝的茶,你也不知道,那么你花了这个钱还有什么价值?你享受到了茶的“价值”给你带来的愉悦感?幸福感?

如果都没有,那么这个钱花的有点不值!所以说,学会喝茶,喝懂茶,那和花自己钱买茶给自己喝的你,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更何况,茶还是很好的社交润滑剂,当我们接待亲戚朋友、或是做商务社交的时候,如果你能把茶泡好、喝明白,把茶的知识介绍一点与他人,那可以取到很好的沟通效果,如果对方也是喜欢茶的人,那么“茶”更是会给你带来莫名的帮助。毕竟,很多人对于有共同爱好的人会有更多的好感。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喝茶的能力,让茶给自己更多享受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价值呢?

这是一个面很大的命题,但是我还是想简单说说几个重要的要点。相信,多加留意,多加体会,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1.首先:知道茶系,明白产区。中国六大茶性,加工工艺各有不同,他们的茶性完全不同。对于一款工艺正确的茶来说,我们经过多次品尝,会让自己建立起味觉记忆,对于不同产区的茶来说,有了一定的味觉记忆,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好坏、高低判断标准。(前提是你喝的茶,信息是对的,工艺是正确的,否则将走入误区。)

2.其次:对于自己喜欢的茶系,深入了解。我个人觉得学茶没有捷径,唯一的办法就是多接触不同级别的茶,多喝,多比较。食物的好吃与否,靠的是味觉嗅觉体验来判断。茶也是如此。一款茶,“纯、活、甘、厚”的表现越好,那么品质自然越佳,至于香气,那自然也是纯净淡雅有高雅香的为佳。比如说:花果香肯定比单纯的茶香更好。“纯、活、甘、厚”到位,自然会有非常协调的口感,不会有苦涩难化的表现。

这层次,比较难,只能多喝多比较。(前提是你喝的茶,信息是对的,工艺是正确的,否则将走入误区。)

3.第三:经常尝试闷泡。我写过好几次关于闷泡的

形容茶叶味道的词语,让我们来说说茶叶的味道


每当我们想评价一款茶叶的时候,总是找不到确切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形容茶叶味道的词语有哪些吧。

这些基本的茶叶味道

1.酸味:酸味来自于茶叶中含有的草酸等有机酸、没食子酸等等。

2.甜味:甜味来自于茶叶中含有的单糖和双糖、D型氨基酸、部分果胶

3.苦味:苦味来自于茶叶中含有的生物碱(茶碱、咖啡碱、可可碱)、L型氨基酸、花青素

4.鲜爽味:鲜爽味来自于茶叶中含有的氨基酸类

5.醇厚味:醇厚味来自于茶叶中含有的氨基酸、水溶性果胶、纤维等

6.涩味:涩味来自于茶叶中含有的儿茶素(茶单宁),根据茶树不同占茶多酚中60%~85%

7.咸味:鲜味来自于茶叶中含有的盐类化合物等阳离子

这些奇特的茶叶味道

1.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以及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不是味觉。

2.金属味:金属味在茶叶中会出现,但更应该属于嗅觉。

3.麻味:是一种震动感,不是味觉。

这些不好的茶叶味道

1.霉味

茶叶久置或存放不当,吸收空气中的水气,滋生菌类,变潮而呈现霉味,茶叶变质、变味失去了独有香味特性。

2.酸味

部分发酵茶在杀青、揉捻、初干后,需要摊凉,让它进行后发酵,第二天进行布球揉捻及再干燥。如果在后发酵阶段,由于初干茶叶的含水量过多,致使微生物活动,茶叶将出现酸味现象。

3.异味

茶叶固有的滋味外,其它怪异的味道即称为异味。茶叶吸湿、吸味的功能强,如果存放不当或包装不良,周围的各种气味就会被茶叶吸收导致品质发生变异,令人难以接受。

4.火味

茶叶必须保持在含水量5%以下,才不致于变质、变味。所以。干燥是保持茶叶品质的重要关键。由于茶叶包含了梗和叶,茶梗水分较多,组织较厚,水分不易散失,叶部组织则比较薄,水份较少。因此,干燥时,不宜一次进行,温度宜从低至高,缓慢、分次进行。高温干燥的茶叶即带火味,带火味的茶叶生硬不滑,入喉无回韵。

5.焦味

茶味的焦味,应该是在杀青和烘焙不当造成。茶叶在杀青过程,温度和时间把握不当,致使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制造出来的成品即有焦味。部分发酵茶杀青的目的即是让酶素停止作用,水分急速蒸散,组织软化。如果茶青嫩采,水分较多,组织较淡薄,应以低温和较长的时间杀青;若是老采茶青,水分较少,组织较厚,杀青的温度要高,时间要短。

温度和时间运用不当是无法制造高品质的茶叶来,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产生焦味;温度过低、时间不够,茶叶色泽灰黄不具油光,茶汤淡而无味或有腐木味。烘焙过程中温度过高,过急,不注意经常翻拌的情况下,也经常会出现焦味的。

6.闷味

闷味有三个说法:闷黄味、水闷味、红闷味。闷黄味是指鲜叶堆积发热,烘焙出现蒸叶现象,揉捻、包揉时间偏长造成真空成;水闷味是指露水青、雨青、成堆没有摊开,没有及时凉青,或在杀青前,为了提高叶温,促进发酵,闷堆,做青走水不足;红闷味是指包揉时茶叶在包袋中闷积时间较长,而产生的味道。

原来茶叶发酵不是我们理解的那个发酵


说起茶叶,大家常常说全发酵、半发酵、轻发酵,这跟我们常见的发酵食品酸奶、葡萄酒、食醋等,是同一个发酵吗?他们有什么样的不同?

一起了解一下茶叶的发酵。

什么是发酵

通常所说的发酵,多是指生物体对于有机物的某种分解过程。

发酵现象早已被人们所认识,但了解它的本质却是近200年来的事。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有机物被生物体氧化降解成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统称为生物氧化。

工业生产上定义的发酵——工业发酵

工业生产上笼统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实现的工业生产均称为发酵,比如啤酒酿造、味精生产等。

食品中的发酵: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黄酒、啤酒、葡萄酒等。

茶叶的发酵——生物氧化

人们常说,中国茶叶按照发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综合制法,分为六大茶类。但这里的发酵一词,在中国茶叶的惯用语境中,则与上述微生物发酵全然不同。

在茶叶中,同一片绿叶是通过控制生物氧化而被加工成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这一过程也被错误地称作发酵。

这一过程更像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也许更应该被称作生物氧化。茶叶的生物氧化是细胞壁破损后,存在于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促进儿茶素类进行的一系列的氧化过程。

在茶叶的细胞里,儿茶素类存在于细胞液中,而氧化酶主要则存在于细胞壁中,而非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所以需要使细胞壁破损。

这也自然解释了发酵茶需要揉捻的原因。根据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也就区分了全发酵、半发酵、轻发酵。

在红茶中,多酚类氧化程度很高,则称之全发酵;乌龙茶中多酚类的氧化程度约一半左右,则被称为半发酵。

例如在红茶加工中,发酵目的是使叶子中所含儿茶素氧化。叶色由绿色转变成铜红色,生成红茶特有的颜色。茶叶液胞膜受损伤后,液泡内的多酚类、氨基酸等物质,逐步被氧化,同时由于儿茶素氧化,使叶子中一部分物质进行化学作用,生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

由于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和制法丰富多彩,品质形成的界定各有不同,在有些茶叶的制作和品质形成过程中,除了上述的除自身酶促反应的生物氧化意义上的发酵外,有些环节也会有微生物也会参与。

例如,普洱茶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除酶促作用外,也有微生物的参与。

经分离研究,主要的微生物有黑曲霉、米曲霉、棒曲霉、灰绿曲霉、根霉、乳酸菌及酵母菌等。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必要区分清楚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和生物氧化意义上的发酵,否则,概念上的含混不清,容易导致大家对茶叶品质形成机理的误读。

当我们喝茶的时候,我们喝的是什么?


华人饮茶,至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便是我们早期对茶的称呼,在英文中,茶Tea的发音,也和“荼”更接近。猜测或许是早期的源流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至少得到大部分承认的是,中国人确实是最早开始喝茶的族群。

陆羽著《茶经》,集大成地将茶文化集成一本整合的著述,在历史上留下了茶圣的美名。也是自盛唐起,茶叶作为贡品,开始在宫廷崭露一席之地。茶叶开始了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走向“琴棋书画诗酒茶”的发展演变。

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尤为地需求茶叶,这一需求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可能还会一直延续下去,茶解油腻,于北方民族游牧生活方式的饮食来说至关重要。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因此茶叶几千年来,也常常关乎于北境的动乱与和平,至少是存在相当影响的。

古代文人重饮酒,酒文化在更早的几千年里,对历史文化的进程产生着更为重要的影响,于是有“酒中仙”“斗酒诗百篇”的佳话。而茶却还只是平头百姓粗茶淡饭的艰苦生活,或者隐逸之士的情愫寄托。毕竟酒是粮食酿的,在古代很长时间里,珍贵的粮食,是不能被随意酿成琼浆的,如果非要有酒精的觊觎,大约也只有醪糟了。这样的珍贵,让更多的平头草民将水的味道,寄托于更易得的某些树叶之上。

今人尚饮茶者,俨然已是雅士。塑料瓶的快销饮料,更容易为普罗大众所接受,糖分充足的甜水,更容易让人产生一时的满足感,饭饱之余,冰镇的口感,更爽口解暑,也更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于是可口可乐代替茶、可可和咖啡成为世界第一大饮品。若非十分空闲,并不是许多人都能在焙烧沏泡的仪式感里去寻求安逸和享受。

然而茶文化并没有消亡,反而更以独特的方式生长,仿佛刻入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在每一代人长成到一定年纪后,总会对这种略带苦味的树叶,树立起别样的情感。或消一消食,或解一解酒,又或是配以枸杞、菊花、决明子等中草药材,总让人感到滋润或者颐养,让人感到十分安心。

如同当我们真正开始喝茶的时候,茶对我们,渐渐开始有了别的意味。

从人类发现第一片可以食用的树叶,到以千万种方式将其制成千姿百态的饮品,从平常生活的必须逐渐淡去,到多方多面的精神寄托中归来。从“粗茶淡饭”,到“赌书泼茶”,由大俗到大雅,由“器”到“道”,这种意味变得更加广博,也更加面向精神世界的需求,所以当我们喝茶的时候,在某种形而上的意义上,喝到的也是一种心理满足。

我们喝到的,既是温和甘怡的片刻欢愉,也是雅赏清心的玩味意趣,一直到被越来越多人认同的,这种自然所赋予人的对身体的滋养。

而后,当我们将茶叶中的物质用现代的科技逐项地筛分出来,才发现原来这种怡神养心的物什,在客观上,产生了这么多有利于人体的因素。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茶碱......我们开始知道,当我们喝茶的时候,在某种化学意义上,喝到是这些物质。这些化学名词被冠以茶来命名,体现出它们在茶当中的独特性质,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认同。于是我们越来越对茶产生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认同感。

于是越来越多的茶由此产生,一时间,茶被赋予了更多种打开方式。

我在学习摄影的时候,与老师探讨关于PS修图的的话题,老师的观点让我豁然。尽管自然之美是人间至美,但当我们通过镜头去记录它的时候,难免受到光线、角度或者设备本身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我们记录的初衷,于是我们引入ps技术去修正或美化这种偏差,使得我们的记录更接近于升至优于记录的本身。这便是PS存在的意义。

从而联想到茶叶,当我们为了获取茶叶的鲜爽或醇香时,通过杀青、烘焙、发酵等方式来取得不同滋味的变化,这些过程中或突出了什么,也损失了什么。

此后,我们通过更高一级的深加工,就是去还原、修正这些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从而使得茶叶中的内涵元素更符合自然所赋予人的价值。

与之有别的是,我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很容易直接提取某种单质,而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多而且多,其组合和配比是自然无比精妙的杰作,也是人类数千年不断培育选择的结果,这种精妙的配比和组合,并非单一的单质可以比拟。

例如L-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是茶叶中茶多酚最重要的一种物质,据研究发现有诸如抗氧化、降血脂,甚至抗癌的作用。在国外的一些研究中,采用制药的方法,用乙醇做溶剂,可以从茶叶的茶多酚中把单体L-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萃取出来,并制成药片或冲剂。但是这里有一个缺陷,单体L-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在没有其它活性酚类物质的协同下,自身很难完成诸如抗氧化、降血脂,甚至抗癌的作用。

而我们通过一种叫做代谢控制发酵的深加工方法,在获得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衍生物时,又使L-EGCG与其它儿茶素不被完全分解,保留正常值,又使多种儿茶素的含量依次排例为EGCG>ECG>EGC>EC的黄金比例。蒙顿茶叶实验室依据这个原理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经过上述方法成功制成普洱茶L-EGCG含量达标产品。

高含量L-EGCG的深加工茶制品相比单体L-EGCG,没有脱离茶的属性,普洱茶精华物质均为很好保留。这使普洱茶的初级代谢物[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茶多酚、儿茶素,也包括L-EGCG、咖啡碱)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衍生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也称二次代谢物)形成有机的整体,犹如一个庞大的集团军,使主功部队L-EGCG力量更强。也就是说,只通过喝茶,或者服用L-EGCG的片剂、冲剂来获取L-EGCG是比较困难的,或者说是不够的,而通过独特的代谢控制法,成功保留茶中的L-EGCG,能使人在饮茶过程中能够汲取到L-EGCG的营养。

在普洱茶的深加工中,更大程度地保留L-EGCG的含量,同时不失其本身作为茶的特性,以独特的工艺和先进的技术,还原自然所赋予人的更好的物质组合和配选,以茶的形式,滋养于身心。

一泓泉水轻沸,一股温润入喉。

当我们喝茶的时候,喝的就是茶。它既是,更不止是一种被认为是有益身心的饮品,也是一种文化心理的承载、精神向往的寄托。是各式各样的,包罗万象的茶。

然而那些天人合一的,与自然交汇的内含物质,以茶的形式,被人们发现,而后制成享用并习以为常的饮品,同时又作为某些意识形态的载体被形而上地升华。这是人与自然的交汇、自然与自然的贯通。是所谓自然的道带给我们的惊喜。

所以,当我们喝茶的时候,喝得也不仅仅只是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