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到底能存放多久?保质期到底有没有意义?

发布时间 : 2019-11-16
黑茶保质期 乌龙茶保质期是多久 云县有没有茶叶

黑茶保质期。

泡茶喝茶看似一个简单的活动,其实有很多讲究,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单单各种茶叶的保质期都够让人眼花缭乱了。茶叶的保质期,有三点很重要。

首先,目前国家以食品卫生标准为依据制定了茶叶标准,对其产品标签也做了限定,要按GB7718的规定标明保质期。第二,茶叶的保质期与茶的品种有关,不同的茶,保质期也不一样。第三,过了保质期的茶叶,一般来说,还是可以饮用的。

比如绿茶

绿茶堪称茶中“傲娇小公举”,是所有茶类中最易陈化变质的茶,极易失去光润的色泽及特有的清香。市场上常见的绿茶包装,一般标注保质期为12个月、18个月等不同时长。

但是,过了保质期的绿茶,也同样有人喝。据说陈了十几年的老龙井茶,陈味十足,汤水醇厚、甘甜,十分耐泡,被很多老茶客奉为不可多得的上品.

比如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散装红茶的保质期一般标注18个月,纸袋装红茶一般标注24个月;罐装或铝箔纸包装的,可保存3年左右。

但在贮存适当的情况下,长期保存的老红茶,也深受一些茶友的追捧,甚至有茶友会疑惑,红茶是否也是年份越久越好——这一点目前还没有来自实验数据的比较说明,但可以肯定的是,老红茶的品质,肯定与新茶的不一样了。拿“保质期”的概念来说的话,肯定是“变质”了。

小编推荐

茶叶有没有保质期


茶叶极易吸湿吸异味,同时在高温高湿、阳光照射及充足氧气条件下,会加速茶叶内含成分的变化,降低茶叶的品质,甚至在短时间内使茶叶陈化变质。尤其是每年新采摘的绿茶和陈年的普洱茶,往往价值不菲,更应妥善保存。

名优绿茶:是所有茶类中最易陈化变质的茶,极易失去光润的色泽及特有的香气。家庭贮藏名优绿茶可采用生石灰吸湿贮藏法。即选择密封容器(如瓦 缸、瓷坛或无异味的铁筒等),将生石灰块装在布袋中,置于容器内,茶叶用牛皮纸包好放在布袋上,将容器口密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有条件的还可以将 生石灰吸湿后的茶叶用镀铝复合袋包装,内置除氧剂,封口后置于冰箱中,可两年左右保持茶叶品质基本不变。

茉莉花茶:是绿茶的再加工茶,含水量高,易变质。保管时应注意防潮,尽量存放于阴凉干燥、无异味的环境中。

红茶与乌龙茶:相对于绿茶来说,陈化变质较慢,较易贮藏。避开光照、高温及有异味的物品,就可较长时间保存。

普洱茶:如果保存得当,普洱茶会越陈越香。目前较广为采用的是“陶缸堆陈法”:取一广口陶缸,将老茶、新茶掺杂置入缸内,以利陈化。对于即将饮 用的茶饼,可将其整片拆为散茶,放入陶罐中(勿选不透气的金属罐),静置半月后即可取用。这是因为一般的茶饼往往外围松透,中央气强。经过上述“茶气调和 法”处置后,即可让内外互补,享受到较高品质的茶汤。

去茶庄买茶,会发现摆在货柜上的茶叶琳琅满目,龙井、碧螺春、毛峰、铁观音、普洱等10多个品种都为塑料包装,但包装上仅标注了茶叶名称和印着一些诗词,没有标明净含量、原料产地,更没有包装日期和保质期。茶庄老板说:“茶叶没有保质期。你看普洱茶就是越放越值钱,越放越好喝。”茶叶真的没有保质期吗?

茶叶被国家列入食品种类,要求必须具有保质期。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各茶厂大多是靠品茶的专家通过现场鉴定来敲定一批茶到底属于哪个级别,值多 少钱,制定的保质期也未必非常准确。所以“保质期”就成了一个暧昧不清的话题,有的说是一年,有的说是半年,有的就干脆不在包装上标明保质期,直放到“茶味尽失”为止。

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称,目前国家以食品卫生标准为准制定了茶叶标准,对保质期也作出了限定。但国家对普洱茶没有制定标准,因为它是全发酵产品,比较难制定保质期标准。其他类茶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来操作,否则过了保质期,茶叶就失去了自身的品质和韵味,若受潮发霉还对人体有害。

茶叶的保质期:茶叶有没有保质期


茶叶是一种饮品,当然有保质期。过了保质期或者存放不适当,茶叶同样会霉变的。霉变的茶叶不能再喝啦。通常,密封包装的茶叶保质期是12个月至24个月不等,在茶叶的"""包装袋上会标明的"""。散装茶叶保质期就更短啦,在购买时,尽量选当年的新茶买吧

同时要看茶叶发哮的程度,普洱茶是全发哮的茶叶,当然是放越久还越好喝的了,铁观音是半发哮的茶叶,所以保质期不能像普洱茶那样存放,你如果要放很久才喝的话,建议你将密封好的茶叶放入冰箱冷藏室.这样就可存放的更久.也不影响口感.

附茶叶保存方法:

茶叶如果放在冰箱中冷藏

冰箱保存:将茶叶置于干燥、无异味、能密封的盛器瓶中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即可。如茶叶数量少而且很干燥,也可用二层防潮性能好的薄膜袋包装密封好,放在冰箱中。

茶叶保存最基本的要求是:一要干燥,二要低温(一般0-5℃较合适)。下面为你介绍几种存放茶叶的其他方法:

罐子存放法

将茶叶装入有双层盖的马口铁茶叶罐里,最好装满而不留空隙,这样罐里空气较少。双层盖都要盖紧,用胶布粘好盖子缝隙,并把茶罐装入两层尼龙袋内,封好袋口。

保温瓶存入法

把茶叶装入干燥的保温瓶中,盖紧盖子,用白蜡密封瓶口。

法意事项:茶叶在保存中的含水量不能超过5%(绿茶)—7%(红茶),可先将茶叶炒干或烘干,然后再收藏;而炒茶、烘茶的工具要十分洁净,不能有一点油垢或异味;并且要用文火慢烘,要注意避免茶叶焦糊和破碎或被其它异味污染。

新茶到底有没有火气?


转眼又到新茶上市季节,接下来还有好多的茶叶等候着精制,可是问题来了...

常有人说起,新茶“火气”较大……

刚刚炒制的绿茶应该放置一段时间再喝…

这常说的“火气”,是怎么回事?

“火气”二字确实有点玄…

新茶上市季,我们来谈谈“火气”。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火气”

清初周亮工写有《闽茶曲》十首,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雨前明后但嫌新,

火气未消莫接唇。

藏得深红三倍价,

家家买弄隔年陈。

由此可见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新茶的上火现象。而且,即使今天,过多的饮用新茶,对部分人也确实有上火的现象。

注意:这里讲的虽然不是绿茶,但是可以给我们一定参考,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火气。

如何解释“火气”?

一、中医理论看“火气”。

中医主张用食物性味的偏胜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以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把食物划分为“四性”、“五味”,其中“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真真是大道至简,简单来讲就是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食物,属寒凉性;能减轻和消除寒证的食物属温热性。

按照中医理论,刚加工的茶叶会造成热症,即属于温热性。这种火气需存贮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当然由于受到客观原因的限制,中医对“上火”的诊断与治疗也比较含糊,只有临床的实践经验,并无西方科学逻辑的检测指标体系,这也是中医实践性的特点。

二、现代科学研究看“火气”

现代医学认为,上火与感染、微循环障碍、胃肠病、营养缺乏、情绪紊乱等有关。其中细化到微观,可能跟局部水分的变化,导致的能量过剩相关,这甚至有点像吃雪时的感受。

下面是关于此事的硬科普:

对食物“上火”而言,高温导致食物结合水丢失,食用时,食物和水的氢键重新结合,释放过剩能量是导致“上火”的一个的重要原因(何汝帮,2008)。

食物中水分子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为自由水(游离水),100℃的条件下加热时,就会脱离食物而失去;另一种是结合水,它与食物中营养成分分子(蛋白质等)形成氢键而结合,它需在更高的温度条件下(一般在120℃以上)加热才会失去。

曾荣今等学者(2002)实验结果表明炒花生导致花生中氢键破坏、结合水丢失。当我们摄入炒制的花生时,食物中成分又重新与口腔内的水分子结合,氢键恢复形成,氢键恢复导致释放过剩热量,释放过剩热量从而可能引起“上火”。

同时由于形成氢键,恢复结合水,还会在短时间内消耗口腔的自由水,造成口腔内自由水分暂时相对短缺,使得口腔粘膜表面的自由水与结合水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钠泵活性增大,能量代谢活动增强,产生的热量随之增多,局部的能量过剩,从而导致一种非感染性炎症———“上火”。

此外,对茶叶而言,上火的另一个原因可能与儿茶素还有异构化作用以及咖啡碱与儿茶素形成氢键过程,释放能量有关(钟秋菊,2006)。新茶在加工中,儿茶素发生异构化作用,在热作用下,由顺式儿茶素转化成反式儿茶素,品饮时,容易发生异构化,释放能量。咖啡碱同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在高温(100度)时呈游离状态,品饮时,随着温度的下降,形成氢键缔合物,氢键的形成会释放能量。实验数据显示,名优绿茶贮藏前两个月内降幅最大的是咖啡碱和EGC、EGCG等儿茶素类。

同时,茶叶中的活性较强的儿茶素、咖啡碱和生物碱等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粘膜有刺激作用,有可能让少部分有特异体质的人产生胸闷欲吐、腹胀、腹痛等不适感。

然而,一般新茶在传统的技术条件下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其“上火”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以至几乎可以忽略。

当然,这还得看人,如同食用桔子上火的认识一样,它们确实有此现象,但也是因人而异,毕竟凡事适量适度就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