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溪火青茶的功效

发布时间 : 2019-11-30
火青是绿茶 茶的功效 黑茶白沙溪

火青是绿茶。

茶经网小编为各位喜欢喝茶的朋友提供茶知识,下面为大家提供的是“涌溪火青茶的功效”一文,帮助各位了解更多关于“涌溪火青茶的功效”的绿茶知识,感谢大家的阅读!

涌溪火青茶属于没有经过发酵的绿茶,茶叶内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以及氨基酸等多种对人体有养生保健功效的物质,下面我们看看常喝涌溪火青茶对身体有哪些养生保健功效吧。

1、提神醒脑

涌溪火青茶含有丰富的咖啡碱,这是一种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的物质,对于大脑皮层的兴奋作用尤为明显。当血液中咖啡碱浓度在5~6mg/L时,会使人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大脑思维活动清晰、感觉敏锐,记忆力增强,工作效率提高。

而涌溪火青茶中又含有一种叫做茶氨酸的物质,茶氨酸具有缓和咖啡碱兴奋中枢神经的功效。所以相对于喝咖啡来说,涌溪火青茶对于神经的刺激并没有那么大。

2、利尿

涌溪火青茶含量丰富的咖啡碱可以舒张肾血管,使肾脏血流量增加,肾小球过滤速度增加,抑制肾小管的再吸收,从而促进尿液的排泄。

3、促消化

涌溪火青茶含有的咖啡碱可以刺激胃液分泌,使胃液持续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所以说饮用涌溪火青茶可以通过对人体肠胃的刺激作用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同时也能够刺激小肠分泌水分和钠,从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4、抗菌消炎

咖啡碱本身就具有灭菌及病毒灭活功效,涌溪火青茶水中含有的咖啡碱对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肺炎菌、流行性霍乱和痢疾原菌的发育,都有抑制功能,特别对牛痘、单纯性疱疹、脊髓灰质炎病毒、B1和B2型柯萨克肠道系病毒,11型埃柯病毒的活性有抑制效果。

5、预防心血管疾病

涌溪火青茶含有的茶多酚可以有效的抑制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降低能够增强血凝黏度的纤维蛋白原,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血管不受病魔袭扰。

涌溪火青茶富含的茶多糖在体内可减少血小板数,延长血凝而影响血栓的形成,并能提高纤维蛋白溶解的活力;并且茶多糖可以通过调节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及脂肪的浓度,起到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的作用。

6、延缓衰老

涌溪火青茶富含茶多酚,而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效,可以有效的清除人体自由基,有相关研究表明茶多酚对人体内部有害过量的自由基清除功效远远高于其他物质。

并且茶多酚还具有阻断脂质的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其抗衰老效果是维生素E的18倍。

7、美白护肤

涌溪火青茶含有的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涌溪火青茶水洗脸可以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以及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而涌溪火青茶还含有丰富的茶多糖,茶多糖在高浓度下表现出良好的保湿性能,在低浓度下具有促进皮肤皮肤成纤维细胞繁殖的功效。

而无论是茶多酚还是茶多糖,在一定的浓度下可以很好的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具有良好的美白作用。

8、预防及辅助治疗癌症

涌溪火青茶含有的茶多酚类物质不但能够抑制亚硝酸铵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人体内的合成,并对癌细胞具有直接的杀伤力。经常喝涌溪火青茶,对于胃癌、肠癌等癌症具有很好的预防以及辅助治疗作用。

并且涌溪火青茶含有的茶多酚类物质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

9、防治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

涌溪火青茶含有的茶多酚可以提高碱性磷酸酶的活动水平,其提高幅度达79%。而碱性磷酸酶是促进骨骼生长的一种关键酶。同时茶多酚还可以提高细胞内骨矿化的水平,所以常喝涌溪火青茶对于增加骨骼强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并且茶多酚还可有效的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防止骨折和骨骼脆化。

cy316.cOm扩展阅读

涌溪火青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涌溪火青的基本常识


涌溪火青产自安徽省泾县的涌溪山上,涌溪山归于黄山余脉,海拔在1175米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分,山势雄峭,溪水豪放,竹木苍翠,风景秀丽,气候合适涌溪火青茶的成长。成长在涌溪山上的火青茶所以叫做涌溪火青,涌溪火青属于珠茶(而珠茶又是绿茶类的“圆炒青”茶),所以确切的说涌溪火青是绿茶的圆炒青茶。

涌溪火青产自海拔在1175米的高山上,自由有“高山产好茶”的说话,涌溪火青在清代已经成为了“宫廷贡品”是我国如今十大名茶之一。

每年春季采摘的涌溪火青是一年当中最佳的茶,涌溪火青茶的嫩芽主要原材料是采自涌溪山特有的一种白茶变异种类涌溪柳叶种茶。终年和山花成长在一起,茶吸收花香。白云作伴,故叶如碧玉、味似花香。每年的春季开端对涌溪火青茶开始进行采摘,在清明谷雨前期挑选新嫩和肥厚的嫩芽进行采摘,每年的涌溪火青以春茶最佳,

采摘好的涌溪火青筛选出大小均匀的嫩芽,经过了杀青,揉捻,揉捻、炒头坯、复揉、炒二坯、摊放、掰老锅、分筛等技术制造而成,富含较多的叶绿素,成品茶和冲泡好的茶叶以绿色调为主所以祝贺火情茶是归于绿茶的圆炒青茶。

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润显毫、汤色杏黄明净,味道醇正回甜,质优形美,耐泡耐久;沏一杯芳香满座,呷一口润肺沁心。涌溪火青茶是火青茶的代表。

涌溪火青的成效涌溪火青归于绿茶所以是有绿茶的功效和效果。涌溪火青有抗癌症,抗衰老,抗心脑月关疾病,提神,瘦身,利尿。

产自丰坑的联合岩、阴上岩、岩脚下盘坑的鸡爪坞、兰花坑、饭井石;石井坑的鹰窝岩等地的茶叶天然质量为上。《泾县志》上曾描绘道:“由磨盘山(今盘坑)南趋至溪溪山广袤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这一带山高林密,谷深溪涌天,云雾缭绕,花草丛生,生态条件得独厚。这些当地蟾蜍的涌溪火青最佳。

涌溪火青保存方法


涌溪火青叶是一种疏松多孔的亲水性物质,还具有很强的吸潮、吸味的特性。所以涌溪火青在保存过程中很容易吸潮发霉,或者吸收到异味而影响口感,那么涌溪火青怎么保存才能最长时间的保持它的香气与口感滋味呢?

一、避免潮湿的环境

涌溪火青叶的含水量在3%左右的时候,可以较好的阻止脂质的氧化变质,而当涌溪火青叶的含水量超过7%的时候,就为霉菌提供了较为适宜的繁殖环境,会加快涌溪火青的变质速度。

所以我们在存放涌溪火青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存放的环境湿度,有条件的可以放置一个湿度计,以及一些家用干燥剂。

二、避免高温的环境

涌溪火青叶的最佳保存温度是0℃~5℃,在这个基础上,温度每升高10℃,涌溪火青叶的色泽褐变速度就会增加3~5倍,并且在高温的环境下,涌溪火青叶中含有的茶氨酸、茶多糖、维生素以及各种芳香类物质会以更快的速度分解,导致涌溪火青叶的香气、滋味、口感变得越来越差。这也就是为什么涌溪火青陈茶没有新茶好喝的原因所在。

三、避开阳光照射

涌溪火青的制作工艺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鲜叶中的叶绿素以及各种维生素含量,而阳光会加速涌溪火青叶中叶绿素以及各种维生素的氧化,将叶绿素分解成为脱镁叶绿素,并减少茶叶中维生素的含量。

所以我们不能采用透明的塑料袋或者玻璃瓶等容器保存涌溪火青,而应该选择锡罐、瓷罐等可以有效遮光的容器保存。

四、避开异味环境

涌溪火青叶中含有的高分子棕榈酶和萜稀类化合物等物质,具有很强的吸收异味的能力,如果将涌溪火青放置在充满异味的环境中,会影响到涌溪火青的香气与滋味。

五、尽力的隔绝氧气

涌溪火青叶中含有的叶绿素、醛类、酯类、维生素C等物质都非常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产生氧化反应,氧化后的涌溪火青汤色变红、变褐,茶汤也会失去鲜爽滋味,茶叶接触到的氧气越久,这种劣变也就越严重。

所以说,最好的涌溪火青保存方法就是将涌溪火青叶密闭、冷藏在干燥、没有异味的地方。

茶叶大观:涌溪火青茶


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枫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

简介

涌溪火青茶产于皖南泾县黄田乡涌溪,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产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山清水秀,鸟

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摘标准,制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泣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甘甜;质优形美,耐泡持久,携带方便,实乃茶中之珍品。清代“扬州八怪”大诗人王士慎,号巢林老人,饮尝涌溪火青后,顿觉六腑芬芳,诗兴大发,挥毫抒情曰:“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欧瑟瑟散轻蕊,品题认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芬芳;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对涌溪火青之质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名称来源

据《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可知泾县产茶历史久远。关于涌溪火青茶,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汉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一时间刘秀才找不到炒制工具,就放入饭锅里用猛火炒揉,制成一种茶叶,形如珍珠,状如雪球,色泽墨绿,白毫显露,坠盘有声。无论杯中水冷水热,一投入茶盅,茶叶立即沉底,无一丝一片漂浮。由于加工时用猛火炒制,刘秀才称之为火青,又因为沉底迅速,人们又称之为冷水沉。后进贡皇帝,火青随之广为传名。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盛名于清代。当时涌溪的茶农仿徽州炒青的做法,并参照浙江平水珠茶的特点,创制出具有独特外形和上乘品质的涌溪火青。

产地

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泾县志》上曾描述道:“由磨盘山(今盘坑)南趋至溪溪山广袤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这一带山高林密,谷深溪涌,云雾缭绕,花草丛生,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据测定,该地区年降雨量约18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达到90%,平均日照百分率40%左右,春季日照百分率仅26%,尤以涌溪盘坑的云雾爪和石井坑的鹰窝岩地所产茶叶品质最佳,为涌溪火青之极品。有人推断,“火青”是由“烚青”演化而得名,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目前屯绿产区仍称“炒干”为“烚干”。

工艺特点

涌溪火青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三百年前已有盛名。后曾断产,1956年方恢复生产。火青的烚干特别精湛,是目前其他炒青类绿茶炒干技术无法相比的;火青制造技术之精华在于炭火烚(音xia)干。古有诗云:“摘来岭上白云赊,夜烚风前处士家,三月报残春末头,东园谗说锻梅花”。

采摘:用于制作涌溪火青的鲜叶采自于一罕见的白茶变异品种——涌溪柳叶种茶树。火青采摘期一般自清明到谷雨。每年清明后3-5天开采。每隔1-2天采一批,共采10天左右。鲜叶采摘标准严格,有如下形容:两叶一心(一芽二叶)、身大八分(身长为3厘米左右)、枝枝齐整、朵朵匀净。即采摘八分至一寸长的一芽二叶,个头要均匀,芽叶要肥壮而挺直,芽尖和叶尖要拢齐,有锋尖,第一叶微开展仍抱住芽,第二叶柔嫩,叶片销向背面翻卷。涌溪柳叶种是适制涌溪火青的优良品种资源。采回的鲜叶,要严格拣剔,做到“十二不要”:鱼叶、病虫叶、阔叶、芽叶不并齐及节间长的叶、“半边翘”的叶、对夹叶、老叶、团叶、破碎叶、单片叶、受冻叶、芽头萎缩及超过长度的叶,一概不要。鲜叶要摊放6小时左右付制,当天鲜叶当天制完。

工艺:火青制造工序分杀青、揉捻、炒头坯、复揉、炒二坯、摊放、掰老锅、分筛等工序。全程约20小时左右。

杀青:用直径46厘米的桶锅,锅温140-160C左右,投叶量1.5-2公斤。杀青时间6-7分钟,杀青程度要掌握适当偏嫩,杀青叶不能有泡点和焦边。出锅后抖散水汽,及时揉捻。

揉捻:双手轻轻团揉,用力不宜过重,达到初步成条和挤出部分茶汁即可。

炒头坯:炒头坯用桶锅,锅温100-110C,投叶量为0.8公斤左右揉捻叶,快速抖炒,散失水分,炒到茶不粘手即可。出锅复揉,继续炒二坯。

炒二坯:锅温80-850C,每锅投入复揉叶1-1.5公斤,慢慢炒烚做形,多炒少抖,至茶叶弯卷,形成虾形,即吸足水的叶子开始舒展可出锅。摊凉3-5小时左右,即可掰老锅。掰老锅:火青腰圆的外形是在掰老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这是最关键的工序。涌溪火青制作之精华在于低温炭火烚(音xia)干,开始时锅温550C左右,随后慢慢下降到400℃左右。为保证供热稳定,要求用木炭作燃料。投叶量开始每锅4-5公斤,中间进行二次并锅,以利做紧外形。全程时间约10-12小时。全凭双手操作,在深锅内进行,炒时手心向上,五指拼拢,手掌伸直,由锅心至锅面翻炒,边炒边出风,至初具虾形,使茶叶在锅内压、挤、推、滚、翻、转,烚炒动作宜轻,防止茸毛脱落,烚炒次数宜少,开始每分钟10余次,随后减少到每分钟5-6次。烚炒温度之低、时间之长、投叶之多、速度之慢、动作之轻,均为炒青类绿茶之最,可谓名符其实的“低温长烚”。烚炒到含水率7%,颗粒成形,表面光滑,色泽绿润,即可出锅。出锅前半小时适当提高锅温,以发展香气。

正品火青其外形颗粒腰圆(茶友们可以把干茶图放大看,火青和珠茶、龙珠等其它颗粒形茶最显著的区别就是火青是“腰圆”通俗说就是像腰子),紧结重实,墨绿油润,白毫隐伏,毫光显露。

干茶出锅达10—20公斤,需鲜叶40公斤以上。该手工工艺制作的传统火青品质特征之一是“汤色杏黄”。分户生产农户一天采摘的鲜叶往往不足以一次炒干成形,半成品茶坏摊放两、三天待叶足干出锅,更使干茶色泽黄褐,茶汤暗黄,不符合目前消费者普遍要求的“清汤绿叶”标准。且制茶劳动强度极大,费工费时,浪费柴炭。为此,县茶业技术人员在茶农的积极要求和配合下,研究改革的火青制作工艺,在保持其原品质风格的前提下,提高干燥温度,缩短炒干时间,减少投叶数量,实行机械操作,基本克服了上述生产问题,并在两年之内全面推广运用。

品质特点

涌溪火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外形腰圆,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显毫;香气浓郁,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爽耐泡;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整齐成朵。干茶落杯叮当有声,沸水中泡茶粒慢慢舒展,在杯中宛如蓓蕾初放,逐渐变成朵朵初开的兰茶,枝枝竖立于水中,颇有观赏趣味,在众多的高档绿茶中独树一帜。

茶叶全部卷曲成螺旋圆珠,颗粒细嫩重实,色泽墨绿莹润,银毫密披。冲泡形似兰花舒展,汤色杏黄明亮,香气浓高鲜爽,并有特殊清香。可冲泡4-5次,以第2-3次最好。

药用功能

饮用“涌溪火青”绿茶汗浓味美,具有明目清心,止渴解暑、利尿解毒、提神消腻、减肥醒酒之功效,对接受化疗的癌症者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建国发展

涌溪火青历史上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2年),年产火青曾达百余担,其中高档火青达20%左右。但以后至建国前夕,每况日下,濒于绝迹。新中国的成立,使涌溪火青茶重焕生机。1955年泾县开始恢复制作火青茶,当年并将5公斤极品寄往北京,请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品尝,国务院办公厅为此专函鼓励涌溪人民:“此茶很好,希再接再厉……”。小平同志1979年来泾县品尝了该茶后赞道:“涌溪火青有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之好,以后就喝此茶”。1982年,涌溪火青被商业部和中国茶学会联合评定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8年在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铜质奖。1997年,机制火青被农业部茶叶检测中心授予名茶质量证书,次年又获农业部举办的‘98中国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称号。如今,涌溪火青已形成“特贡”、“贡茶”、“云雾爪”等十几种系列产品,远销国际市场。

贮存方法

1、简袋保存:取无毒无味无隙的塑料食品袋,将干燥的茶叶用软白纸包好装入塑料袋中,排出空气,封好袋口,放入干燥、无味、密闭的铁筒内,并在筒中放一截草纸包裹的木炭或干燥剂即可。

2、瓷坛保存:用干燥、无味、无裂缝的瓷坛,将茶叶用草纸包好置于坛中,在瓷坛中再放置一截草纸包裹的木碳或一袋干燥剂,用草纸将坛口盖住,每3~4个月换一次木碳或干燥剂。饮用时,可用小筒取出部分,将瓷坛仍旧封好。

3、冰箱保存:将茶叶置于干燥、无异味、能密封的盛器瓶中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即可。

4、热水瓶保存:将茶叶放进干燥无味完好的热水瓶中,在瓶口放小袋干燥剂,把瓶口塞盖紧即可。

涌溪火青茶的文化渊源


茶叶交易会

从2006年起,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连续举办四届茶叶交易会,邀请了省内外著名茶叶专家和一些知名媒体亲临会场。交易会上开展了茶艺表演、制茶能手比赛、精品茶拍卖等活动,大大提升了涌溪火青的知名度。

品尝推介会

由安徽省茶业学会、泾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汀溪兰香”、“涌溪火青”品尝推介会,于2005年4月10日在合肥市新正源大酒店举行。安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林关胜、安徽省政协常委、省茶业学会秘书长、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夏涛教授、安徽省茶业学会副理事长、省农委杨庆处长、安徽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李念华总经理、泾县人民政府领导、泾县农委领导及在肥的部分老专家、教授、茶业企业界代表等六十余人参加品尝推介会。促进了“汀溪兰香”和“涌溪火青”的推广和文化交流。

传说

关于它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便采回细嫩芽叶创制成“涌溪火青”,后时贡皇帝,火青随之广为传名。另据《泾县志》记载:清顺治二年(公元1646年)“由磨盘山南起至涌溪,广阔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可见三百多年前,涌溪茶就相当有名了。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火青年产量有百余担,为火青生产的最盛时期。

2020涌溪火青产地


“高山出好茶”,这是茶区人民长期从事茶叶生产的经验总结。高山茶比平地茶,内山茶比外山茶好,这已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如闻名全国的“黄山毛峰”、“霍山黄芽”都是产于海拔500—1000米的高山上,其品质优异,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高山之所以出好茶,是受高山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所致,这是茶树的生物遗传学特性所决定的。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其中丰坑的团结岩、阴上岩、岩脚下;盘坑的鸡爪坞、兰花坑、饭井石;石井坑的鹰窝岩等地的茶叶自然品质为上。《泾县志》上曾描述道:“由磨盘山(今盘坑)南趋至溪溪山广袤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这一带山高林密,谷深溪涌,云雾缭绕,花草丛生,生态条件得天独厚。

产区的土壤、水质、气候得天独厚,为涌溪火青的优异品质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产区境内黄96山属黄山余脉,海拔1175米,为泾县最高峰,山势雄峭,溪流奔放,竹木苍翠,风景秀丽。涌溪河汇境内七十二条山溪,常年清泉长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水量18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达到90%,平均日照百分率40%左右,春季日照百分率仅26%,茶园土壤为乌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和氨磷钾含量丰富,为茶树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以涌溪盘坑的云雾爪和石井坑的鹰窝岩地所产茶叶品质最佳,为涌溪火青之极品。所产火青另名为龙爪云雾茶和鹰窝岩茶,为涌溪火青之极品。年产20多公斤,其香似幽兰,味如甘霖,近乎仙人所赐,不可多得,大多作为礼茶。

2020涌溪火青茶概述


涌溪火青久负盛名。清代“扬州八怪”诗人王巢林,饮尝涌溪火青后,顿觉六腑芬,诗兴大发,挥毫抒情曰:“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比此香灵芽;两茎细叶细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欧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对涌溪火青茶之质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泾川涂茶,芽细色白味香,为上供之物”。这是清代陆延灿《续茶经》中,引自《随见录》关于泾县产茶的一段记述。原书作者和写作年代不详。溯本探源,泾县在明未清初就盛产名茶了,除了细嫩多毫味香的泾川涂茶餐,泾县还产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名茶。如徐珂《可言》(1924年)有关石井茶的记述颇详:“胡惠生,泾县人,有文学,尝以其乡之石井见馈,饮而甘之,味至厚,以视吾杭龙井之明前雨前,色不及时香相若也,殆坑口所产欤?其叔朴安语予云,泾之茶名繁矣,皆系之以地。县志所载,惟白云一种,产白云山,今则满境蓬蒿,一林荆棘,不复有茶。晚近似来,茶之着名者为石井,涌溪次之,石井、涌溪皆在黄93山麓,石井尤深邃,两峰夹立,俗曰坑。茶产石罅,随山上下,天地皆青,疑非人境。杭州西湖之狮子峰,犹不兔有烟火气,茶有坑口坑底之别,坑底者尤难得,色香味更佳。作伪者率以近坑之茶紊之。”因清代涌溪火青就很有名,这里所说的产于石井和涌溪一带的石井茶,可能就是“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的保存方法


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泾县志》上曾描述道:“由磨盘山(今盘坑)南趋至溪溪山广袤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这一带山高林密,谷深溪涌,云雾缭绕,花草丛生,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据测定,该地区年降雨量约18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达到90%,平均日照百分率40%左右,春季日照百分率仅26%,尤以涌溪盘坑的云雾爪和石井坑的鹰窝岩地所产茶叶品质最佳,为涌溪火青之极品。有人推断,“火青”是由“烚青”演化而得名,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目前屯绿产区仍称“炒干”为“烚干”。

⒈简袋保存:取无毒无味无隙的塑料食品袋,将干燥的茶叶用软白纸包好装入塑料袋中,排出空气,封好袋口,放入干燥、无味、密闭的铁筒内,并在筒中放一截草纸包裹的木炭或干燥剂即可。

⒉瓷坛保存:用干燥、无味、无裂缝的瓷坛,将茶叶用草纸包好置于坛中,在瓷坛中再放置一截草纸包裹的木碳或一袋干燥剂,用草纸将坛口盖住,每3~4个月换一次木碳或干燥剂。饮用时,可用小筒取出部分,将瓷坛仍旧封好。

⒊冰箱保存:将茶叶置于干燥、无异味、能密封的盛器瓶中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即可。

⒋热水瓶保存:将茶叶放进干燥无味完好的热水瓶中,在瓶口放小袋干燥剂,把瓶口塞盖紧即可。

桃花潭涌溪火青系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皖南泾县涌溪。产地青山环抱,云雾缭绕。此茶常年与山花为邻,白云作伴,故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制工艺十八道,生产历史五百载。

据《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据考证,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关于它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汉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便采回细嫩芽叶创制成“涌溪火青”,后进贡皇帝,火青随之广为传名。

涌溪火青茶怎么保存?


涌溪火青茶在制茶过程中没有经过发酵工序,因此新制成的涌溪火青茶不适宜立即饮用,一般情况下可以放置一个月后再行品饮。

涌溪火青茶的保质期

涌溪火青茶属于绿茶,而绿茶的保质期一般比其他种类的茶叶要短。在室温环境下,涌溪火青茶的保质期一般是一年左右,放在冰箱里的涌溪火青茶保质期会稍微长一些,而如果将涌溪火青茶存放在高温、高湿、还能照到阳光的地方,很短的时间内干茶的颜色、香气以及茶汤滋味都会发生变化,不再有涌溪火青茶本来的香气与鲜爽滋味。

涌溪火青茶怎么保存?

1、容器的选择

存放涌溪火青茶的容器一定要干净、无异味,以防涌溪火青茶叶串味变质。

一般以锡瓶、瓷坛、有色玻璃瓶为最佳,其次宜用铁罐、木盒、竹盒等,其中竹盒不宜在干燥的北方使用,塑料袋、纸盒最次。

2、密封性要求

保存涌溪火青茶的容器密封性能越好,就越容易保持涌溪火青茶叶的品质,对于易走气的容器,应在其盖或口内垫上1-2层干净纸密封,以防从入口处吸进潮气或异味。

3、干燥的环境

保存涌溪火青茶叶的容器还应该放在干燥的环境中,避免茶叶受潮。

茶叶中水分越多,茶叶的质量就越不易保存,所以茶叶不能受潮。毕竟存放茶叶的容器并不一定完全密闭,放在干燥处,吸潮的机会会相对少些,于茶叶保存有利。

4、避免光线照射

光线直照,可使涌溪火青茶叶的内在物质发生变化,强阳光直接照射的时候,这种变化就越发明显。如用罐、筒、盒装茶叶,不要放在长期见光的桌子上或柜顶、窗台等处,以防光照影响涌溪火青茶叶的质量。

5、较低的温度

高温环境下,涌溪火青茶叶会快速的陈化,温度每增高10℃,“陈化”速度可加快4倍。所以炎热的夏天,盛放涌溪火青茶的容器应放在阴凉干燥处。

华夏茶史|涌溪火青茶


涌溪火青茶产于安徽省泾县涌溪湾一带,源于明代。我国十大名优绿茶之一。

茶树叶子一半金黄,一半银白。

相传当年有位叫刘金的秀才在涌溪湾的湾头山采草药在一巨石旁发现该奇特的茶树,采摘了一把嫩芽下山炒制,一时间刘秀才找不到炒制工具,就放入饭锅里用猛火炒揉,制成一种茶叶,形如珍珠,状如雪球,色泽墨绿,白毫显露,坠盘有声。无论杯中水冷水热,一投入茶盅,茶叶立即沉底,无一丝一片漂浮。由于加工时用猛火炒制,刘秀才称之为“涌溪火青”,又因为沉底迅速,人们又称之为“冷水沉”。茶叶投放市场后,销路通畅,颇受欢迎。至清代被列为贡茶,涌溪火青茶随之蜚声全国。

“文士茶痴”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安徽休宁人,扬州八怪之一),饮尝涌溪火青后,顿觉六腑芬芳,诗兴大发,挥毫抒情曰:“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欧瑟瑟散轻蕊,品题认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芬芳;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对涌溪火青之质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涌溪火青历史上鼎盛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2年)。随后因战火年代而每况日下,濒于绝迹。新中国的成立后,1955年在国家的鼓励支持下恢复制作,首批火青茶获得国务院办公厅专函鼓励:“此茶很好,希再接再厉……”。1979年,邓小平来泾县视察并品尝了该茶后赞道:“涌溪火青有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之好,以后就喝此茶”。1982年,涌溪火青被商业部和中国茶学会联合评定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8年在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铜质奖。1997年,机制火青被农业部茶叶检测中心授予名茶质量证书,次年又获农业部举办的“98中国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称号。如今,涌溪火青已形成“特贡”等多个系列产品,远销国际市场。

涌溪火青外形腰圆,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显毫;香气浓高鲜爽,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爽耐泡;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整齐成朵。干茶落杯叮当有声,沸水中泡茶粒慢慢舒展,在杯中宛如蓓蕾初放,形似兰花舒展。冲泡时加水七分满,茶叶翻滚,煞是好看,观赏趣味独特,在众多的高档绿茶中独树一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