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茗毫的制作工艺是什么?有哪些品质特点?

发布时间 : 2019-11-30
绿茶制作工艺 绿茶的制作工艺 福鼎白茶制作工艺

【www.cy316.com - 绿茶制作工艺】

茶经网小编为各位喜欢喝茶的朋友提供茶知识,下面为大家提供的是“天池茗毫的制作工艺是什么?有哪些品质特点?”一文,帮助各位了解更多关于“天池茗毫的制作工艺是什么?有哪些品质特点?”的绿茶知识,感谢大家的阅读!

制作工艺

标准采摘,精细拣剔,热中做形,一锅到底,是天池茗毫的采制特点。茗毫采摘标准:1级茶一芽一叶初展占总量的50%以上,芽长2.6-3.6厘米,鲜叶进厂后必须进行拣剔,保持芽叶均匀一致。通常,炒制500克1茗毫约需3万个左右芽叶。炒制工艺分摊青、杀青、热揉、整形、提毫五道工序。从杀青到提毫全程均在锅内连续炒制,一气呵成。整形和提毫是茗毫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炒制时在直径60厘米、清洁光滑的锅内进行。

杀青:当锅200℃左右,投入摊青叶600克左右,以抖炒为主,结合翻炒。随水分蒸发,叶质转软,锅温降低,全程约须5-7分钟

揉捻:热锅轻揉是茗毫茶揉捻的特点,这样既缩短炒制时间,又可达到色翠、清香的目的。揉捻开始锅温100-120℃,揉捻结束锅温90-100℃。用双手或单手满握揉叶,在锅中沿壁上下往返推拉,促使条索紧结秀丽。历时约需4-5分钟。

整形和提毫:整形的目的是蒸发水分,促使外形峰毫曲秀,银翠显茸。整形锅90-100℃。开始采用抖散翻炒手法,尽快散失水分后改用理条和平搓手法,促使茶叶卷曲成形。炒约5分钟左右,降低锅温至80-90℃,开始仍以翻抖手法继续蒸发水分,固定条形,当达七、八成干时,改用前后推拉手法,即将茶叶放置在两手掌心之中反复轻搓提毫,边提毫边干燥。当茸毛显露,茶叶含水量达8%右,起锅摊凉。历时10分钟左右。

炒制好的茗毫茶,含水量较高,极易吸湿变色,必须及时用块状生石灰吸湿。石灰的用量视茶叶容器的大小而定,一般每10立升大的容器用1公斤生石灰。石灰用布袋装好扎紧,放在容器的中间,茶叶用纸包好,放在容器四周,然后加盖密封,放在避光干燥处贮藏。通常,做到2天后换灰,一次收足。霉雨季一星期到二星期换灰一次。这样贮藏的茗毫茶色翠、香鲜、味醇、形美,久贮一年,色、香、味不变。

品质特点

条索秀丽带弯曲,茸毫显露,银白隐翠,香气清鲜,滋味醇和鲜爽,汤色绿而明亮,叶底嫩匀成朵。

Cy316.com编辑推荐

秦巴雾毫的制作工艺,工艺有哪些特点?


秦巴雾毫的采制技术十分精湛,开采于4月的清明前,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经摊放、杀青、初炒、初烘、整形等工序,炒制手法与龙井茶炒制相似。条毫清晰,色油润;香气诱发,浓郁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醇和回甘。

杀青

杀青对秦巴雾毫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揉捻

揉捻是秦巴雾毫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秦巴雾毫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秦巴雾毫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

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秦巴雾毫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无锡毫茶有什么品质特点?有哪些工艺?


无锡毫茶采摘标准分为四级。通常,炒制100克一级毫茶需采1.6~2.0万个芽叶。采回鲜叶及时在室内阴凉清洁的地板上进行摊凉,摊叶厚度3~5厘米,摊放时间据气温高低而定,一般在6小时左右,夏茶气温高,可以缩短一些时间。

一级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二级以一芽一叶半开展;三级以一芽一叶开展;四级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夏、秋茶以一芽二叶开展为主。

品质特点

无锡毫茶品质特征:以高产优质的无性系良种茶树的幼嫩茶叶为原料,属于全炒特种高档绿茶。外形纹紧而卷曲,肥壮翠绿,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茶汤晶莹隐翠,叶底嫩匀。冲泡后白毫显见,汤色碧绿澄清,别具风味。若以二泉水冲泡,“无锡茶,二泉水”相得益彰,则更得毫茶之真味。

饮后体会:滋味鲜醇香气清高。

炒制工艺

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毫、干燥四道工序。用手工炒制,炒制时在锅径58厘米、深24厘米的龙井电炒锅中进行,锅面必须保持光洁、平滑。从杀青到干燥,全在一口锅内,凭靠工人一双技巧熟练的手,采用不同的手势炒制而成。

杀青:锅温180~190℃,投叶量700~900克,炒至折梗不断,茶香透露即为适度。历时3~6分钟。

揉捻:锅温100~110℃,揉至芽叶卷曲成条为宜,也可采用微型揉捻机揉捻。历时12~15分钟。

搓毫:是毫茶成形、显毫的关键工序,当锅温80~90℃,用双手在锅中搓揉茶叶,边搓揉边在锅中翻动茶叶,至使芽叶卷曲显毫为适。历时15~18分钟。

干燥:目的是继续蒸发水分,固定形状。锅温70~80℃,用双手继续翻炒茶叶,但动作应轻巧,不碰断茶叶,不脱落茸毛,当茸毫全部显露,含水量在6.5%左右起锅摊凉,包装贮藏。历时约8~10分钟。

江苏特产:天池茗毫


茶之产于天下多矣,若姑胥之虎丘、天池,常州之阳羡,湖州之顾渚录笋(明张谦德《茶经》)。又据《五杂俎》载: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岕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

;茶之产于天下多矣,若姑胥之虎丘、天池,常州之阳羡,湖州之顾渚录笋……;(明张谦德《茶经》)。又据《五杂俎》载:;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岕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由此可知,天池茶始于明朝,当时的姑胥天池茶已列为上品。然而,这一历史悠久的名茶失传已久,炒制技术等已无史籍可稽。经考证,确证明代张谦德《茶经》中天池茶的产地,即是今天苏州的天池山。通过研究分析,制定了恢复天池茶的生产方案、采制技术,这一古老名茶从此获得了新生,重新焕发青春。

;姑苏名山无多少,唯有天池形势好。四面山光施翠色,松柏常被白云绕,天生石池澄清碧,桃花溪涧流不息。;(265~316年魏曾始建天池山寐晋寺图的题签)说明了天池山景色宜人,林木葱郁,松柏挺拔,白云悠悠,泉水潺潺,花香四溢。这里气温适宜,年均气温15℃左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土壤多为石英沙岩及花岗岩发育分化的黄壤,质地疏松,土壤肥沃,PH为5左右。优越的生态条件,为恢复天池茶创造了较为理想的环境。天池山的茶园,多分布在天池山周围的官桥善坞里、山南的官山坞、后山天平、灵岩一带,茶园集中成片,种植着从安徽引进的槠叶良种,适宜炒制天池茗毫。

标准采摘,精细拣剔,热中做形,一锅到底,是天池茗毫的采制特点。茗毫采摘标准:1级茶一芽一叶初展占总量的50%以上,芽长2.6~3.6厘米。鲜叶进厂后必须进行拣剔,保持芽叶均匀一致。通常,炒制500克1级茗毫约需3万个左右芽叶。炒制工艺分摊青、杀青、热揉、整形、提毫五道工序。从杀青到提毫全程均在锅内连续炒制,一气呵成。整形和提毫是茗毫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炒制时在直径60厘米、清洁光滑的锅内进行。

杀青:当锅温200℃左右,投入摊青叶600克左右,以抖炒为主,结合翻炒。随水分蒸发,叶质转软,锅温降低,全程约须5~7分钟。

揉捻:热锅轻揉是茗毫茶揉捻的特点,这样既缩短炒制时间,又可达到色翠、清香的目的。揉捻开始锅温100~120℃,揉捻结束锅温90~100℃。用双手或单手满握揉叶,在锅中沿壁上下往返推拉,促使条索紧结秀丽。历时约需4~5分钟。

整形和提毫:整形的目的是蒸发水分,促使外形峰毫曲秀,银翠显茸。整形锅温90~100℃。开始采用抖散翻炒手法,尽快散失水分后改用理条和平搓手法,促使茶叶卷曲成形。炒约5分钟左右,降低锅温至80~90℃,开始仍以翻抖手法继续蒸发水分,固定条形,当达七、八成干时,改用前后推拉手法,即将茶叶放置在两手掌心之中反复轻搓提毫,边提毫边干燥。当茸毛显露,茶叶含水量达8%左右,起锅摊凉。历时10分钟左右。

炒制好的茗毫茶,含水量较高,极易吸湿变色,必须及时用块状生石灰吸湿。石灰的用量视茶叶容器的大小而定,一般每10立升大的容器用1公斤生石灰。石灰用布袋装好扎紧,放在容器的中间,茶叶用纸包好,放在容器四周,然后加盖密封,放在避光干燥处贮藏。通常,做到2天后换灰,一次收足。霉雨季一星期到二星期换灰一次。这样贮藏的茗毫茶色翠、香鲜、味醇、形美,久贮一年,色、香、味不变。

天池茗毫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秀丽带弯曲,茸毫显露,银白隐翠,香气清鲜,滋味醇和鲜爽,汤色绿而明亮,叶底嫩匀成朵。

大关翠华茶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制作工艺?


品质特点

外形扁平光滑匀整,色泽黄绿,香气清香馥郁,滋味甘醇可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嫩成朵。翠华茶以“色绿、香高、味甘、形美”的特点赢得了荣誉,连续三年被评为云南省名茶。

制作工艺

翠华茶采制技术考究。清明前后采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芽叶长度3厘米左右,要求芽叶长度、大小、色泽均匀一致,保持芽叶新鲜。鲜叶进厂后立即在室内阴凉处进行摊凉,摊叶厚度8厘米左右,经6~12小时的摊放,芽叶失水减重5~8%,叶质转软,青气消失,方行炒制。炒制工艺主要有杀青、摊凉回潮、辉锅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搭、拖、压、挺、磨等几种手法,炒制时据原料老嫩、含水量高低、各工序的工艺要求,不断变换,灵活应用。[1]

杀青:当锅温120℃,投入摊放叶600~800克,采用抖、搭、拖手法,在破坏酶活性和失水的基础上做形,做形时降低锅温至70~80℃,这样既利于做形又可延缓叶内成份的变化,达到味醇形美的目的。杀青叶干度七、八成,历时12~14分钟。摊凉回潮,目的是使芽叶内的水分重新分布,便于煇锅和足干。摊凉历时40~60分钟。

辉锅:目的是继续做形和干燥。当锅温60~70℃时,投入1.5公斤左右摊凉回潮叶,开始采用抖、搭的手法,当叶质转软,采用压、挺、磨手法,尽量将茶叶压扁磨平。辉锅过程,锅温掌握高、低、高的原则,用力程度由重到轻,这样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翠华茶。辉锅叶含水量为5%左右,历时约20分钟。

云海白毫属于什么茶?有哪些制作工艺?


云海白毫产于中国的云南省,属于绿茶。因产地终年云雾缭绕,酷似云海,茶叶身披白毫而得名,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上世纪70年代初创制的名茶。

云海白毫产地勐海,地处祖国的南端,这里古树参天,云雾缭绕,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腐殖质层深厚,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大叶种茶树,是云海白毫品质形成的优越条件。云海白毫茶采摘细嫩,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一叶半,白毫茶经过手工揉捻变得锋苗挺秀,满披白毫,色泽深绿,香气清鲜,滋味浓爽。采用85-90度开水冲泡后,条索舒展,犹如云海四散,此时清鲜的香气扑鼻而来。

制作工艺

1.采摘

白毫茶采摘细嫩,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半开展或初展,要求芽叶大小、长短、色泽均匀一致。芽叶采回后做到及时摊放,及时加工,保持芽叶新鲜。

2.炒制

云海白毫茶为手工炒制。主要工艺分蒸青、揉捻、炒二青、理条整形、复炒、干燥等六道工序。蒸青:目的是利用蒸气破坏芽叶内的酶活性。蒸青锅锅径为30厘米,蒸汽温度95℃左右,每锅投叶量300克,历时2.5分钟左右,蒸好下锅摊凉2~3分钟。揉捻:采用手工推揉方法,揉至茶汁溢出,有粘手感,成条率达90%以上为适,历时10分钟左右。

炒二青:目的是失水和初步做形。锅温先高后低,一般为90~70℃。炒制时以抖为主,以便尽快散发水分。当炒至六成干时,改用快速轻搓手法,以达到芽叶完整,失水均匀的目的,当茶叶干度约七成干时起锅,历时8分钟左右。理条整形:是云海白毫成形的关键工序。

通过理、拉、搓等手法,达到理齐茶条,拉直、搓紧条索的目的。锅温60~70℃,历时15分钟左右。复炒:通过继续做形和失水,达到定形的目的。锅温50℃左右,继续采用理、拉、搓的手法炒制,当茶叶条索紧直圆浑,干度达九成时起锅摊凉。干燥:采用烘笼或烘房进行,掌握文火慢烘的原则,达到增进香气,干度均匀一致的目的。烘温50~60℃,烘时2小时左右。

当含水量达6~7%,手捻茶叶即成末,起烘摊凉装箱贮藏。云海白毫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直圆浑,锋苗挺秀,满披白毫,香气清鲜,滋味浓爽,甘美如饴,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明亮。

白马毛尖茶有什么制作工艺?工艺特点是什么?


制作工艺

白马毛尖茶必须经过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炒三青、提毫、烘焙七套工艺序。

1.鲜叶原料

都是采福鼎大白茶和白毫早品种的芽叶,一般在春分至谷雨前,采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叶,芽长2.5-3.5厘米,做到五不采一不带。即:不采雨水叶、露水叶、紫色叶、病虫叶、损伤芽叶;不带鱼叶和鳞片。

2.杀青

锅温烧至140-160℃时,投鲜叶0.8-1斤,下锅,双手迅速翻炒,待芽叶水气大量蒸发,并用棕刷将锅内芽叶边闷边抖,多抖少闷,杀透杀匀,炒2-3分钟,芽叶由青变暗绿,失去光泽,手握柔软,有强烈沾手感,青草气消失,发出悦鼻茶香,即可出锅,迅速抖扬散热摊凉,簸出片末。

3.初揉

将摊凉的茶坯放在篾筛内,轻揉1分钟,使芽叶卷曲,解块散团,再稍加压揉2分钟,略有茶汁溢出时,解块再揉一二分钟即可。

4.炒二青

锅温控制在70-80℃,以抖炒为主,边抖双手边搓揉,至茶条粘性减少,达三成干时出锅摊凉。

5.复揉

将炒二青的茶坯置篾筛中,双手掌用力向前搓揉,并不断抖散团块,经3-4分钟,使茶坯紧结成条。

6.炒三青

将二锅复揉解块的茶坯,放置60℃的锅内炒揉。方法同炒二青,炒至8成干时出锅摊凉。

7.提毫

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成茶香气,固定外形条索,使白毫显露,锅温45℃左右。其方法是:将茶置于掌中,两手抓茶,向不同方向旋转,使茶条互相摩擦,随着水分的减少,茶叶表皮的胶状薄膜破裂,白毫显露。操作时,两手揉和要用力均匀,不能在锅壁摩擦,以免造成白毫脱落,影响品质。提毫时间约15分钟,茶条达九成干时出锅摊凉30分钟,使水分分布均匀,干燥一致。

8.烘焙

将4-5锅提毫的茶条,散放于焙笼上烘焙足干,焙顶垫上一层细皮纸,焙心温度开始为60-70℃,10-15分钟后降至50度左右,烘焙时间为30-40分钟,中间翻动1-2次,含水量在5%时下笼,即为成品茶。

井岗翠绿是什么茶?有哪些制作工艺?


井冈翠绿是江西省井冈山垦殖场茨坪茶厂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创造而成的优质茶种,其特点是条索紧曲,翠绿多毫,香气鲜嫩,滋味甘醇。

茶叶故事

井冈山产名茶,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相传很早以前,天上有一位仙姑名叫石姬,她看不惯天上权贵的淫威,不愿与仙为伍,决定离开仙境来到人间。她云了无数名山大川,最后到了井冈山的一个小村。到该村几户人家,家家泡了自己做的上等好茶,热情接待,她深受感动;同时又看到山村风景特别秀丽,于是不想离开,长住了下来。

石姬向村民学习种茶与制茶。经过几年努力,石姬种的茶树长得非常好,制作的茶叶品质也特别可口。从此,这个村生产的茶叶名声越来越大,销区越来越广,村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了纪念石姬的一片诚心,后人就把这个村叫做:“石姬村”,这个村所在的山窝叫做“石姬窝”,经流这里的一条溪叫做“石姬溪”。现在不仅石姬村产茶,井冈山的花果山、桐木岭、梨坪一带均有茶叶生产。

采摘标准

井冈翠绿的采摘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多采自谷雨前后。

制作工艺

井冈翠绿的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多采自谷雨前后。鲜叶采后,略经摊放,经过杀青、初揉、再炒、复揉、搓条、搓团、提毫、烘焙八道工序制成。

杀青:每锅投鲜叶特级为0.25公斤,一级为0.5公斤,锅温为140~160℃,炒至叶质变软,叶色变暗,折梗不断为止。

初揉:在特制的竹盘中进行,揉至茶叶成条,茶汁外溢为度。

再炒:目的是弥补第一次杀青的不足,锅温为120℃,时间极短。

复揉:使茶条进一步揉紧即可。

搓条、搓团和提毫:均在锅中进行。

待茶叶有刺手感,白毫显露出来,即可出锅进行烘焙。

烘焙:用烘笼,烘温70℃左右,烘至足干,稍经摊凉,包装存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