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新建宜机化标准茶园 促进茶叶产业增产增效

发布时间 : 2019-11-30
永川绿茶 茶叶检验标准 办公茶叶标准

永川绿茶。

重庆永川区双石镇是我国的一处重要茶叶产地,重庆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全年气候湿润,多山,水资源充足,因而特别适合茶叶的种植。

近日,重庆永川区双石镇脚盆井村700亩茶业基地正在进行宜机化标准茶园改造,栽植110多万株茶树苗,计划春节前栽完。

据了解,双石镇确立了坚持城郊型休闲观光、生态效益农业的发展方向,依托原有的西山万亩茶园,继续引进业主进行土地流转种植茶叶,目前已有君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和个人在辖区内流转土地种植茶叶,君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在脚盆井村规划新建700余亩宜机化标准茶园示范基地,以后将陆续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带动周边的产业发展。到2020年,双石镇规模化、标准化无性系良种茶园总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新增良种茶园面积1030亩,老茶园改造面积1.3万亩以上,正常投产后茶鲜叶年产量达1350吨,绿茶年产量230吨,产值超过2000万元。该镇将通过改造老茶园,新建茶叶基地、收购鲜茶叶、引进一体化生产设备的方式,打破原有单一生产销售鲜茶叶,完善茶叶产、供、销的经营模式,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初步形成茶叶生产加工、茶园观光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

小编推荐

新建茶园怎么防冻


冻害严重威胁茶树的正常生长,轻则造成茶叶减产、品质下降,重则引起茶树死亡。近段时间气温下降,如低温冰冻时间持续时间较长,常德市茶树有可能面临冻害危险,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冻害,确保茶树安全越冬,为茶园增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1、行间覆盖。用柴草、秸杆、草皮、树叶、锯木灰、厩肥、稻麦壳稃、稻草于土壤封冻前铺盖茶园,每亩约需铺草1500-2000公斤,茶树根部要厚些,据测定,铺盖后冬季地温可提高1-2℃,降低冻土深度,保持土壤水分。铺草既可抗旱,又能防冻。铺草茶园地温可比不铺草茶园提高1-2℃,可减轻冻土程度和深度,保持土壤水分。铺草可采用稻草、杂草、修剪的茶树枝条等等。

2、熏烟驱霜。熏烟的作用是在茶园空间形成烟雾,防止热量的辐射扩散,利用“温室效应”预防晚霜冻,效果明显。方法是当晚霜来临之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进行,根据风向、地势、面积设堆点火,既防晚霜冻又积肥。

3、覆盖防霜。对幼龄茶树,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可用遮阳网等覆盖蓬面,也可在遮阳网上盖上塑料薄膜或稻草、杂草;也可直接用稻草盖在茶丛上,以保护茶树,增强抵御霜冻的来临。

4、加强肥培管理,施足基肥,提高茶树本身的抗冻能力。施入有机肥或氮磷钾化肥,以利提高土温和土壤肥力。但不宜单施尿素,因为尿素融化吸热会降低土温。

5、加客土,增厚活土层。在茶园行间加些从山坡边、四周围挖出的新客土,适当加入茶行间,有利土壤的保温作用。

新建茶园防冻措施


由于新种茶苗根系吸收能力较差,抗寒能力较弱,为确保一次建园成功,进入寒冬后应采取以下防冻措施:

浇水。土壤干旱露风,容易造成茶苗根系受冻。对土壤墒情严重不足的茶园,首先要浇水,利用水的热容量较大特性,保持土壤温度,防止茶苗受冻。但浇水要注意宜早不宜晚,抢在晴天早晨或上午水温与地温基本一致时浇,并且一次浇水量不能过大,防止冷水刺激茶苗根系,反而将茶苗浇死。

喷防寒剂。对已移栽成活、叶面有一定吸收能力的茶苗,可叶面喷施抗寒型喷施宝等防寒剂,这样可增强茶苗自身抗寒能力,进而起到一定的防寒作用。

铺草。新茶园铺草,不仅可保温防冻,减轻冻土深度,促进茶树根系生长,还可起到显著的保墒防旱、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铺草材料最好就地收集,一般每亩铺稻草、杂草或其它作物秸秆2000公斤。茶树根部草可铺厚一些,防止茶树根茎部受冻。铺后草面用少量泥土镇压,防止大风将其吹走。

熏烟。熏烟主要是利用烟雾形成“温室效应”,防止茶园地面热量辐射与散失,同时烟雾本身也有一定的热量,能够起到一定的增温作用,此方法对预防霜冻特别有效。采用此法,必须在霜冻来临之前准备好枯枝、落叶、锯末、糠壳、秸秆、杂草等发烟材料,并将其根据地势、风向分散堆放于茶园的上风口,每亩堆放4至5处,每处约50公斤。在预计有霜冻的前一天晚上将发烟材料点燃,使其产生浓密的烟雾覆盖茶园,由此可防止茶苗受冻。

安徽:推动茶产业转型 促进茶产业发展


安徽是茶叶生产主要加工地以及批发和经营集散地,在我国的十大名茶中,产自安徽的茶叶酒占了三成。安徽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安徽茶叶有品质高、口感好、香气足的特点。

近日,从安徽省茶产业工作现场会获悉,安徽省将重点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品种改造、投入品管控和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计划到2020年,全省绿色食品茶园达60万亩,新建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42万亩,并在每个主产市至少打造1个茶产业特色小镇,促进茶旅融合发展。

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安徽省将适度发展新茶园,加强中低产茶园改造,到2020年更新改造低产茶园30万亩,提高茶园单产水平和效益。创建一批绿色、生态、高效茶叶生产基地。大力推广茶园管理机械化,研发推广“轻型化、便捷化”采茶机、耕作机、修剪机等茶园机械。加强茶叶标准化生产和绿色生产,开展绿色防控生产示范,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尤其是抓好国家级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示范,并在省内扩大试点,加快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加强主体培育,推进产业融合。力争到2020年,全省培育年产值3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0家。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每个茶叶主产市至少打造1个茶产业特色小镇,创建1个至2个省级以上涉茶休闲农业示范县、10个示范点,打造2条茶旅精品线路。

冬季茶园搭棚 提高品质增效益


冬季利用塑料大棚或地膜覆盖栽培茶树,可使春茶提前15-30天采收,并提高茶叶单产和茶叶品质。 大棚的主要功能是保温防霜冻,所以搭建盖膜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在霜冻来临前搭建盖膜,到翌年4月上中旬揭膜。 大棚的施工程序大致是:先按大棚设计体积,把塑料薄膜用电烙铁拼接烫好,然后在选定的茶园中按纵向间距1-1.5米、横向间距5-7米埋立柱,柱子高出地面2-2.5米,接着在立柱上架设拱架,用钢筋或毛竹固定,支架固定后盖上烫接好的薄膜,拉紧,上压杆固定,四周用泥压死密封。覆盖薄膜时要在大棚两侧离地1.2米高处设一长条可启闭的通风道,以便日后调节温湿度。大棚两端设进出门。一般棚中间高3米左右,两侧高1.6米左右,棚顶呈拱形,跨度5-8米(约3-5条茶行),棚长为40-60米,即一座大棚面积以0.5亩左右较为适宜。 塑膜大棚茶园要有专人管护,观察记载棚内的气温、土温、湿度和茶树芽叶萌发情况。秋季(10月底11月初)应施足有机肥,亩施栏粪1500公斤或饼肥150-200公斤、尿素40公斤。大棚覆盖后遇持续天晴、露地气温10℃以上时,应每隔1-2天喷一次清水,也可结合喷施叶面肥,但浓度应比露天茶园低。当晴天外界气温骤升、棚内温度超过35℃时,应及时揭开两边塑膜,通风散热,防止高温灼伤茶芽。如遇大风雨雪天气,应及时加固大棚,防止雨雪压塌。

为什么茶园灌溉能增产提质


茶树生育所需水分主要从土壤中吸收。茶园土壤水分变化,会直接影响茶树生育和茶叶产量和品质。在茶树生长季节,根系集中的茶园土层含水率达到田间持水量的0.9倍左右时,茶树生育旺盛;在含水率下降到0.6倍左右时,茶树芽叶生育缓慢,叶型小,节间短,对夹叶出现多,甚至停止生长;再遇高温、持续干旱,茶树芽叶先出现萎蔫,部分成叶部分枯焦,再继续下去,芽叶就会发生永久性萎蔫,逐渐干枯,甚至整丛茶树死亡。如能及时供给充足水分,就能提高茶树光合强度,使茶树生育状况明显改善。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测定结果表明,成龄茶园全年需水量为1300毫米左右,4-10月占全年需水量的0.77倍,特别是盛夏高温季节(7-8月)需水量占全年的0.3倍以上,寒冬和早春(12月至次年2月)的月需水量仅为50毫米左右,但各茶区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有的地区冬春干旱,有的地区有伏旱和夹秋旱,在这种情况下,茶园土层含水率会降低到田间持水量的0.6倍左右,不能满足茶树需水量的要求。因此,在许多茶区,均需采取灌溉措施。特别是在高温干旱时期,合理灌溉,改善土壤湿度,可以改善茶树的生理机能,提高茶树的光合强度。促进茶树生育旺盛,芽叶萌发、生长加快,数量和重量都增加,因而提高了茶叶产量。另一方面,通过茶园灌溉,可提高茶树芽叶的持嫩性,减少对夹叶,提高正常芽叶的比重。同时还提高了品质内含物(如氨基酸、茶多酚等)的含量,因而也增进了茶叶的品质。

潭江镇:依托茶园生态环境优势 促进茶旅产业融合发展


时下,将茶叶观光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是农业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不仅是对茶园的二次利用,也是促进茶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潭江镇,依托当地茶园的生态环境优势,将茶园与旅游有机结合,不仅促进茶旅产业融合发展,还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

茶旅融合

千百年来,浩浩荡荡的韩江自北向南穿镇而过,潭江茶早已是“儿孙满堂”。天蓝山绿,树茂林丰,走进潭江镇官下村,潺潺的流水与整洁的村道交相辉映,观望连绵万亩的茶园,呼吸着清新的气息,俨然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在潭江镇,茶叶发展的气候已经形成,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即以农产品“三品一标”为目标,从文化底蕴、包装设计、茶叶品质入手,通过标准化生产使整个茶叶向优质、安全、品牌方向发展,让潭江茶叶占领到一个更有优势的“高地”。

“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适度规模、择优发展的原则,优化茶叶种植区域结构,重点围绕官溪片区打造万亩有机茶生产原料基地。”彭晓东表示,在建好现有的2.9万多亩高标准茶园的同时,逐步对4万多株珍贵的老茶树进行保护性开发,真正把茶文化底蕴挖掘出来,实行高端定制,全面打响古茶树茶乡品牌。

如何传承“名茶”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茶文化旅游近几年异军突起。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建设茶歌、茶艺、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食为一体的茶叶强镇,是潭江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的探索。

“每年都会有来自潮揭汕、珠三角等地的游客前来小住几天,该村也借机大力发展新农村特色文化体验游,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官下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兵介绍,官下村已经找准定位,依托万亩茶园,打造“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彭晓东表示,计划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融合中华传统茶文化、畲族文化进行规划和建设,再推出一批涉茶旅游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茗茶的采制、泡饮等活动,享受悠闲时光,实现茶业与文化、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延伸茶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茶园标准建设


(一)生态茶园

1.概念

生态茶园就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生态规律建立起来的多成分、多层次、多功能、结构稳定、系统平衡和具有稳定持久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茶园。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光、热、水、气、养分等自然资源,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有效、持续地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极大地提高茶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一种栽培措施。

2.作用和标准

(1)作用

1)保持水土,避免水土流失,提高土壤、光能、肥料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

2)营造理想地域小气候,适合茶树生长,有利于茶叶含氮物质的合成,并促使叶质柔软,持嫩性强,增进茶叶香气和滋味,改善茶叶品质;

3)共生互惠,提高整体生态效益;

4)保持生物多样性,天敌资源丰富;

5)高度集约化,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以茶为主,合理间作,可有效地减少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6)增加收入,提高效益,多系统联结,持续协调发展。生态茶园的产品优质无污染,有益人体健康,更具市场竞争力。

(2)标准

1)以茶树为主体,多种生物成分组成多层次群落式的复合茶园,各成员间互为条件,取长补短。

2)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具有高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功能及最高的第一性生产力,即高产茶园。

3)具有连续的完整的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以生物成员的相互制约达到茶树保护的要求,把化学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生产出优质无害的茶叶产品。

4)丰富的土壤有机质与丰富的土壤微生物、原生动物的存在,生物积累高于矿质化速度,土壤耕作层营养丰富,结构良好,具有茶树高产、稳产、优质的基础。

5)有很高的保持水土与调节气候的能力,可以使相关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经济建设环境、人的生存发展环境的质量得到改善。

(二)无公害茶园

1.概念

茶叶无公害是指无公害生产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指标均符合茶叶无公害质量标准要求的成品茶。

无公害茶园是选择海拔较高、植被丰富的山区,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能满足茶树生长发育需要的地区,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通过合理选择园地、开垦梯层、设置茶园防护林带、种植茶园行道树和遮荫树、在空地及改造后的茶园种植绿肥、茶园铺草、修建茶园水利系统等技术建设的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条件的茶园。

(三)有机茶园

1.概念

有机茶园指符合有机农业要求,按有机方式种植,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强调应用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生产技术,不使用化肥、化学合成农药、基因工程改良的品种,经有机认证机构颁证的茶园。

2.有机茶标准

我国农业部针对有机茶制定了四个农业行业标准,分别是《有机茶》(NY5196-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T5197-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T5198-2002)和《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NY5199-2002)。

春季茶园管理抓六招促春茶增效


开春后,茶农应采取茶园修剪、追肥、中耕、护墒、防寒、早采等六大措施,落实茶园管理,促春茶增收增效。

1、修剪。对冬季或早春受冻茶园必须进行修剪,剪去受冻枝条;对冬前未修剪的茶园,也要提早修剪,剪除细弱枝、病虫枝。修剪可以刺激茶芽萌发,但具体操作时须注意,要尽量保留生长健壮的枝条,以提高春茶产量。

2、追肥。一是根部追肥,一般在开春回暖后(2月中下旬至3月初),于茶树行间树冠外侧开浅沟,亩施尿素30~40公斤,随后覆土,防止养分损耗流失。二是叶面喷肥,一般在春茶采摘前5~7天,或者在采茶后,选择阴天或晴天上午,用茶树叶面专用肥、螺旋藻生物叶面肥、茶叶催芽绿叶素等,对茶树进行叶面喷雾,最好连喷2~3次,喷至叶片正反面全部湿润为度,每次喷雾间隔时间7~10天。注意叶面喷肥不能随意提高使用浓度、不能在晴天中午温度较高时喷雾,不能代替根部追肥。

3、中耕。茶园春季中耕在一般3月初完成,耕深10厘米左右。其主要作用,一是可以疏松土壤,干旱年份有利于蓄水纳墒,多雨年份有利于散墒增温,均对茶树生长有利。二是可以消灭杂草,防止春季草荒。易渍水的茶园,应在中耕同时疏通沟渠,防止春雨较多年份茶园渍水,影响春茶萌发生长。

4、护墒。冬春季持续干旱年份,茶园土壤缺墒,对春茶及早萌芽,增加名优茶产量极为不利。遇此情况,一方面要积极设法引水、浇水抗旱,一方面要采取中耕,地表覆盖地膜或农作物秸秆、杂草等措施,减少地表裸露,防止土墒散失,同时还可起到增加地温作用。

5、防寒。倒春寒对已萌发的茶芽和新梢危害极大,会造成春茶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因此在春季寒潮来临前,应采取茶丛覆盖、喷水、灌水、熏烟等防冻措施,确保茶芽和新梢免遭低温危害,提高早春名优茶产量。

6、早采。春茶上市越早价格越高,同时春茶早采也是防止早春低温冻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春茶宜适当早采、勤采,当茶树有8~10%的茶芽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可开园采摘,通过勤采刺激腋芽萌发,增加高档名优茶产量,提高茶园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