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茯砖茶飘香桐柏县 预计产量达600吨

发布时间 : 2019-11-30
黑茶茯砖茶 安化黑茶茯砖茶 桐柏绿茶

黑茶茯砖茶。

说起茯砖茶,相信湖南的朋友定有一种熟悉感,作为湖南销量最高的茶叶,茯砖茶一直是湖南人日常饮茶不可少的茶叶。不过呢,茯砖茶不仅仅只在湖南生产,还分布于我国的河南。在河南桐柏县,当地大力发展茯砖茶产业,茶农们因此而增收致富,预计今年产量可达600吨呢!

桐柏县

程湾镇栗子园村位于“中原茶乡”桐柏县的深山区。该村所产茶叶质量上乘,闻名远近,茶叶已成为这个山村村民增收脱贫的主要来源。从历史上看,桐柏县素有“淮河流域小江南”的美称,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土壤呈酸性,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桐柏种茶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是闻名的茶区。但作为产茶大县,桐柏茶产业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尚未被完全挖掘出来。此前仅有绿茶“桐柏玉叶”等少数品种,大量的夏秋茶叶白白浪费。2009年,“桐柏红”问世,行销国内,还曾经出口到国外150吨。但尽管多了一个品种,桐柏数万亩茶园依然有潜力没有充分发挥,依然有大批的茶农未能脱贫致富。在这种情况下,桐柏茶叶又多了一个新品种---“桐柏黑”:桐柏茯砖茶。它的悄然面世,给桐柏县茶产业的发展装上了“新引擎”,为桐柏茶产业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历史。

负责茯砖茶研制的桐柏丹峰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沛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桐柏人,过去看到家乡大片优质的茶园到了夏秋季节就被闲置,鲜叶白白地浪费掉,很是痛心,我们生产茯砖茶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大量的夏秋茶利用起来,这样每户茶农的收入就可以翻倍了。”近年来,桐柏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倾力打造“中原茶乡”,以“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不断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县里专门成立了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推进茶产业发展实施精准扶贫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设立了茶叶局和茶叶发展基金,每年投入茶叶生产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综合运用支农补贴、科技资助、以奖代补等措施,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服务茶产业发展,积极探索茶产业扶贫模式,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户“手拉手”。今年,桐柏县与湖南茶祖印象茶业集团签订了“桐柏红”品牌开发与桐柏“茶旅小镇”建设项目投资协议,同时与河南农大、南阳理工学院等签订了校地合作战略协议,立足该县特色资源与文化优势,带领群众以茶创财富,以茶促发展。茯砖茶的问世就是这一系列政策促成的结果。

目前,丹峰山茶叶公司已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建成了一条占地3000多平方米、年产茯砖茶600吨的生产线,可带动周边500多户茶农增收致富,同时进一步辐射带动全县茶农增收,促使茶叶亩产效益大幅提升,其产品热销到新疆、香港等地。很多茶还在烘制中已经“名花有主”。茯砖茶,被誉为发酵茶的始祖,属于黑茶的一种。茯砖茶通常与“边销茶”这个名称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它多数被销往西北、西南等边陲地区,其消费群体主要是食用牛羊肉、奶酪等高脂肪食物和缺少蔬菜、水果等高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人群,因而它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茯砖茶里面的金黄色的菌体俗称“金花”,学名为“冠突散囊菌”,是地球上新发现不到30年的微生物。它是中国茶类行业中唯一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机密的菌种。桐柏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王磊告诉记者:“桐柏以茶为媒,产业搭台,茶农‘唱戏’,越唱‘剧种’越多,‘剧目’也越来越丰富,‘演员’的演技也越来越精湛。如今,桐柏从事茶叶种植的村已达到70多个,茶农达到20000余户,茶产业在强县富民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尤其是茯砖茶的面世,拓展了桐柏的茶品种类,使桐柏茶产业走出了一条由绿到红再到黑的红、绿、黑兼备的多类茶转型的新路子,拓宽了贫困农民增收途径,为强县富民激活了新动力。”

小编推荐

2017年河南桐柏茶叶出口创汇3142万美元


得益于“一带一路”,河南桐柏茶业迎来了一个发展高峰,2017年茶叶出口创汇3142万美元,名不见经传的桐柏茶叶怎么突然冒了尖?2月9日,记者看到这个数字时都忍不住怀疑自己看错了,毕竟以前中国茶业出口大户都是南方的名茶,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目前国际市场上桐柏茶叶很走俏,增长潜力很大。你到桐柏茶园去看看就明白了。”南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刘强底气十足。

于是,记者来到位于豫鄂交界大山深处程湾乡的茶园。丹峰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的茶农们正在忙碌着,他们拉来大车的新鲜羊粪,细致地撒在茶树周围,再仔细锄地、培土。漫山遍野的茶树新芽已开始萌发,再有不到两个月,近年来走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明前茶叶就将进入采摘时节。

从地理因素上看,桐柏具备发展茶业的条件。桐柏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大部分是浅山丘陵区,属于高纬度茶区,土质疏松肥沃,所产茶叶芳香物质、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适中,具备名茶潜质。

茶叶种植在桐柏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自东周时期传入桐柏,唐朝时远近闻名,宋朝时已经成为全国十三大茶场之一。但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桐柏茶业的荣耀并没有被发扬光大,仅仅是作为一种特色农业被保存下来了。上世纪90年代,桐柏茶业迎来了一个发展高峰,全县的茶园面积一度发展到5000多亩。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粗放经营居多,茶业发展仍步履维艰。

桐柏茶业的大发展是在最近10年。一次,一位韩国客商在春季广交会上偶然品到了一杯桐柏明前茶,立马赞不绝口,开口就要10万斤。当时全县产量加一起也没有这么多。他来到桐柏,看到这里的青山绿水、扑鼻花香后,表示要长期合作。桐柏人这才认识到自己茶叶的金贵。

“桐柏的山野茶是真正的有机茶,口感醇厚营养丰富,很有发展前景。”在桐柏,记者巧遇了从北京来的一位客商,他来提前预订今年的新茶。他说在他的店里,桐柏的有机茶最高卖到了500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

提高茶叶品质、打响有机茶品牌正是桐柏茶叶的最大卖点。桐柏县茶叶局副局长方忠斌介绍,现在全县的有机茶种植面积已经突破了一万亩,认定标准也和国际接轨,对茶园的土壤、水质、空气以及茶叶的采摘、加工,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各方面都有近乎苛刻的要求。

千年厚积,一朝惊人。如今,自然纯净的桐柏茶叶在国际市场倍受青睐,获得了韩国、日本、俄罗斯、东南亚、中亚等地爱茶人的大量好评。

再有一周 “明前茶”可采摘了 预计茶叶价格600元/斤


冬去春来,春节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回暖的季节。进入三月,就是春天的季节,所谓阳春三月,茶香满园。对于茶农们来说,春天是一个最佳的采茶季节,这时候采摘的茶叶不仅品质好,其价格也很高。这近期我国各地的许多茶农纷纷投入到采茶中,希望在开春迎来一个茶业的开门红。

采茶的茶农

在三月第一天,这时候阳光明媚,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过不了多久“明前茶”将迎来“大丰收”。据所前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再有一周所前“明前茶”将进入采摘期,目前各大茶园正呈现出繁忙景象,茶农们忙着施肥,为忙碌的采摘期做好充分准备。

“明前茶,贵如金”,为啥这么说?那是因为清明节前上市的新茶口感醇香绵和,加上产量少,因此显得格外珍贵。

所前镇山里王村村主任王柏忠对此深有感触,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叶,1500亩的茶园,60%左右都是“明前茶”,良好的品质和火爆的销量,让这小小的茶叶成为茶农和村级经济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这几天,茶农们正时刻注意着天气变化,一旦天气转热,将立马迎来采摘季。”王柏忠表示。

据区内茶叶专家介绍,一般来说,开春后,茶叶需要经过5—7天8℃以上的天气,茶才能发芽萌动,进入采摘流程。如果这段时间,连续阴雨,茶叶品质就稍显逊色,但影响不大。

2月底以来,气温一路飙升。王柏忠家中也有5亩茶园,昨日他正忙着为采摘作准备,他兴奋地说,今年的产量应该还不错。“你看,开春后,没有出现大规模冰冻天气,这对‘明前茶’来说是一大利好。”王柏忠说。

在我区境内,“明前茶”多分布于所前镇、戴村镇、闻堰街道等地。作为萧山的又一大茶叶基地,戴村的“三清茶”享誉全国。记者了解到,戴村的情况与所前差不多,2500亩茶园正吹响“发芽前奏曲”,过不了多久,嫩芽就会冒出,呈现出“待摘”的模样。老茶农告诉记者,目前来看,产量与往年来说变动不大,预计茶叶价格也与往年差不多,一般在600元/斤。

近几年,随着农业转型脚步加快,销售模式也逐步走上“互联网+”之路。“明前茶”因为品质好、口碑佳,按照往年的情况,网店销售将掀起火爆之势,这也成为许多茶农转变销售模式的重要渠道。“采摘—炒制—包装—销售”,接下来,随着“明前茶”采摘期的临近,茶农们又将迎来忙碌的丰收季。

荷香茯砖茶与传统茯砖茶的区别


安化茯茶,富贵病的克星,千百年来边疆牧民的生命之饮,古丝绸之路神秘之茶;富含维生素B1、B2、C、钠、钾、铁、铜、磷、氟、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磷脂等营养成分;是缺少水果、蔬菜的少数民族重要的营养来源。荷香茯茶,巧妙的将安化黑茶与荷叶融为一体,荷香茶香菌香交融,芬香奇妙;口感清爽醇厚,功效独特,营养丰富,是茯茶中的上品。

安化黑茶在清道光年间被列为贡品。皇亲贵族发现,大鱼大肉之后,喝安化黑茶身体十分舒服。后宫佳丽也发现,喝黑茶的时候,冲泡一点荷叶,具有刮油、清火的效果。

荷香茯茶茶叶较碎、含梗、原料较老,千万别惊讶,安化茯茶的特色,古朴、原始、另类、与众不同。

茶叶较碎:茯茶在加工过程中有一道“切碎”工序将黑毛茶切碎,以便压成型,便于形成金花。

含梗:适量的茶梗使砖体松紧适度,有利于“金花”(冠突散囊菌)的形成,同时茶梗含有丰富的香气物质,可以一起冲泡、享用。

原料较老:原料较嫩的黑毛茶不适合制作茯茶。

金花又名冠突散囊菌,是一种益生菌群,如同酸奶的乳酸菌一样,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经科学考证,金花对血脂、血糖、血压、脂肪肝偏高群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日本研究安化茯砖茶的医学、保健专家从茯茶中提取出“金花”并制成保健品,售价超过黄金,有“黄金铂金不如黑金”之说。

金花颗粒的大小会随着醇化而发生变化,茂盛的时候似“米兰”,萎缩时会变小,甚至变成白色的小斑点,但不影响品质和功效。

茯砖茶怎么喝 关于茯砖茶怎么喝


茯砖茶的喝法,即直接冲泡饮用的方法,可以是飘逸杯、瓷质三才杯,也可用紫砂茯砖茶壶、玻璃壶、瓷壶来冲泡。冲泡时都须经过煮水(水温至100℃)、温杯烫壶、投茶(茶水比1:25-30)、润茶、冲泡12min,过滤等步骤,即可嗅闻茯茶特有的菌花香,观其橙黄明亮的汤色,然后再注入品茗杯中品饮。

茯砖茶的品鉴方法:

1、汤色,茯茶的汤色基本以红艳明净、橙黄明亮两种为主。红艳汤色犹如陈年红酒,看上去赏心悦目,明净到无沉淀、无浑浊为上。

2、菌香,真正的茯茶具有独到的发酵香甜酒之香,这是茯茶初制渥堆工艺的标志性香型。而茯砖茶中因别有金花(冠突散囊菌),因此这类黑茶具有典型的菌花香。

3、滋味,怎样形容茯茶的滋味?入口略带刺激,但很快回复平和醇正,吞咽后舌根部微涩,甜纯而不腻,三四泡后的感觉更加明显。陈年茯茶的滋味醇厚,初泡入口甜、润、滑,味厚而不腻,回味略偏酸;中期甜纯带爽,入口即化;后期即使汤色变浅,仍觉甜纯无杂味。

茯砖茶的喝法介绍

1.烹煮法:

选用玻璃煮水器一套,过滤网、公道杯、品茗杯,冲泡先用沸水温杯烫壶,将预先备好的茯砖茶投入壶中,投茯量一般以茶水比1:20(可视茶原料及个人喜好增减茶量)为宜,沸水润茶后再再注入冷泉水,煮至沸腾,将茶汤用过滤网沥入公道杯,再分茶入品茗杯,即可品饮,烹煮过程中茯茶的菌花香弥漫室内,赏心悦目。

2.菊花茯茶:

将茯茶以茶水比为1:20的量投入壶中,熬煮10min后,将茶汤滤出,再加入适量菊花,即成解渴生津、消暑的菊花茯茶了,若是酷暑季节,可待冷却后稍冰镇再饮用,格外清凉甘甜,是炎热季节降暑解渴的最佳饮品。

3.奶茶:

先将茯茶敲碎投入沸水中,投茶比一般为1:20。熬煮10min后,加入相当于茶汤1/5-1/4的鲜奶(纯牛奶)煮开,然后用滤网滤去茶渣即成。还可根据要求调成咸味奶茶和甜味奶茶,甚至还可以加入一些炒制的阴米,既可饮又可嚼,香气十足,茶味浓郁。

茯砖茶简介


茯砖茶

历史渊源及发展

茯砖茶是一个最具特色的黑茶产品。“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泾阳茯砖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兴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数百年来与粮、奶、肉一起,成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

泾阳茯砖茶是历史上历朝各代用于“茶马交易”的主要茶品,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泾阳位于岭北,本不植茶,但泾阳位处关中腹地,泾河下游,自古是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也是南茶北上必经之地。因而,从汉代始泾阳就成了“官引茶”到塞外的集散地。官茶到泾,另行检做,制成茯砖茶后,才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亚各国,遂形成加工制作输运中心枢纽。在漫长的集散、加工、制作岁月中,茶商在不经意情况下偶尔发现加工之茶中长出“金花”,因“金花菌”在黑毛茶的二次发酵中生长繁殖、代谢作用,极大地改变和提高了原黑毛茶的品质,从而形成了茯茶独有的风格。茶商们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制作工艺、定型,形成了泾阳独有的茯砖茶品。泾阳是历史上唯一的茯砖茶加工基地,茯砖茶能在泾阳筑制延续近千年,自然有其历史的必然。

“金花菌”孢子是原茶自身就带有的,为什么在其他地方长不出来,而到泾阳就长出来呢?一是泾阳的水质,酸碱度和水中的矿物质适宜“金花菌”生长发育的条件需求。二是泾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位于冶峪河和泾河两河下游之间,北有嵯峨、北仲两座山系,南有终南山,地势低洼,形成了一种既具有关中气候特点又具有湿地气候特征的独特自然环境。这一独有气候条件,恰好适宜“金花菌”生长、发育、繁殖。三是技术因素,也是人为因素。包括制作工艺,炒茶的火候及水分含量,发花的温度,筑制砖体的松紧度等。古时没有温度计和干湿仪,全凭工匠的经验和感知来把握。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曾想把泾阳茯砖茶制作技术引进到泾阳之外去,均未成功。也说明历史上的“三不离”——离了泾阳水不能制,离了泾阳气候不能制,离了泾阳人的技术不能制,是有道理的,泾阳是茯砖茶最佳筑制生产地位也是不可动摇和替代的。

品质特点

全国一千多种茶品中,唯泾阳茯砖茶品中生长繁殖有一种有益曲霉菌——“金花菌”,生物学家现定名为“冠突散囊菌”。它是泾阳茯砖茶的独特之处,因而形花菌”,生物学家现定名为“冠突散囊菌”。它是泾阳茯砖茶的独特之处,因而形成了泾阳茯砖茶的独特风格。“泾阳茯砖茶”茶体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茶汤橙红透亮,滋味醇厚悠长。适合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的人群饮用。特别是对居住在沙漠、戈壁、高原等荒凉地区,主食牛肉、羊肉、奶酪的游牧民族而言,在缺少蔬菜水果的情况下因而,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古时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正是看到这一点,利用茶来安边治边。

茯砖茶分为特制茯砖和普通茯砖,均不分等级。砖面平整,棱角分明,厚薄一致,发花普遍茂盛;特茯砖面为黑褐色,普茯砖面为黄褐色。香气纯正,汤色橙黄。特茯滋味醇和;普茯滋味纯和,无涩味。新疆各少数民族最爱茯砖茶,他们把“金花”多少视为检查茯砖茶品质好坏的标志。

泾阳茯砖茶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泾阳茯砖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她兴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数百年来与粮、奶、肉一起,成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泾阳茯砖茶在历史上远销西北乃至更遥远的中西亚各国,不仅带来了当地商业的繁荣,产业的兴盛,更承载着秦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豪迈情怀。今天的中国,今天的陕西,今天的泾阳,无疑正处在历史上又一个全盛的辉煌时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泾阳茯砖茶定会迎来她又一个更加灿烂的美好明天。

丝绸之路神秘之茶--泾阳茯砖茶的历史地位

中国茶按基本类分有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泾阳茯砖茶属黑茶类;按再加工茶类分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等,泾阳茯砖茶又属紧压茶类。全国一千多种茶品中,唯泾阳茯砖茶品中生长繁殖有一种有益曲霉菌--"金花菌",生物学家现定名为"冠突散囊菌"。它是泾阳茯砖茶的独特之处,因而形成了泾阳茯砖茶的独特风格。

"泾阳茯砖茶"茶体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茶汤橙红透亮,滋味醇厚悠长。适合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的人群饮用。特别是对居住在沙漠、戈壁、高原等荒凉地区,主食牛肉、羊肉、奶酪的游牧民族而言,在缺少蔬菜水果的情况下因而,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古时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正是看到这一点,利用茶来安边治边。从宋时起就有以茶治边的政策,朝廷设有"茶马司"以茶易马,与边民进行"茶马交易",统治边民,从中获利。泾阳茯砖茶正是历史上历朝各代用于"茶马交易"的主要茶品。历史上中国沿古丝绸之路外销的货物主要有三大类,丝绸、瓷器、茶叶。茶叶正是以泾阳茯砖茶为主。因而,泾阳茯砖茶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泾阳位于岭北,本不植茶,但泾阳位处关中腹地,泾河下游,自古是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也是南茶北上必经之地。因而,从汉代始泾阳就成了"官引茶"到中原的集散地。官茶到泾,另行检做,制成茯砖茶后,才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亚各国,遂形成加工制作输运中心枢纽。在漫长的集散、加工、制作岁月中,茶商在不经意情况下偶尔发现加工之茶中长出"金花"(茯茶中的"金黄色星状斑点"茶商们称其为"金花"),因"金花菌"在黑毛茶的二次发酵中生长繁殖、代谢作用,极大地改变和提高了原黑毛茶的品质,从而形成了茯茶独有的风格。茶商们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制作工艺、定型,形成了泾阳独有的茯砖茶品。据史料载,茯茶(散茶)在泾出现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1077)左右;茯砖茶形成定型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前后,距今642年。欲移他地均未成功--泾阳茯砖茶的独特魅力泾阳是历史上唯一的茯砖茶加工基地,茯砖茶能在泾阳筑制延续近千年,自然有其历史的必然。

"金花菌"孢子是原茶自身就带有的,为什么在其他地方长不出来,而到泾阳就长出来呢?一是泾阳的水质,酸碱度和水中的矿物质适宜"金花菌"生长发育的条件需求。二是泾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位于冶峪河和泾河两河下游之间,北有嵯峨、北仲两座山系,南有终南山,地势低洼,形成了一种既具有关中气候特点又具有湿地气候特征的独特自然环境。这一独有气候条件,恰好适宜"金花菌"生长、发育、繁殖。三是技术因素,也是人为因素。包括制作工艺,炒茶的火候及水分含量,发花的温度,筑制砖体的松紧度等。古时没有温度计和干湿仪,全凭匠工的经验和感知来把握。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曾想把泾阳茯砖茶制作技术引进到泾阳之外去,均未成功。也说明历史上的"三不离"(离了泾阳水不能制,离了泾阳气候不能制,离了泾阳人的技术不能制)是有道理的,泾阳是茯砖茶最佳筑制生产地位也是不可动摇和替代的。如同有人想把贵州茅台[181.93 -2.19%]镇的茅台酒引进到当地制作,无法达到茅台镇茅台酒的独特风味一样。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决策层决定把茶叶的加工制作转移到茶产地去,当时只考虑降低生产成本,未考虑水质和气候环境,可以说是不科学的。湖南安化20世纪40年代引进了泾阳技术,50年代才算有了发花,还是采用了一种喷花接种技术,茶品发花情况散而少,至今还达不到泾阳原先的发花水平。口感、滋味、质量也与泾阳产的茯砖茶有差异。

泾阳茯砖茶因茶品中生长繁殖有"金花菌",极大地改变并提高了茶品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这是茯砖茶的品质比其他茶品独特的原因所在。

历史铭记时代呼唤--泾阳茯砖茶的辉煌复兴

泾阳茯茶产生于宋代,泾阳茯砖茶成名于明朝,兴盛于明清至民国时代。历史上,茯茶西运主要靠骆驼驮、马载,销售后,回来带的主要是兰菸,甘、宁、青的毛皮、药材、香料、珠宝等;南茶北运泾阳后,回去主要带有在泾阳改制的兰州水烟和在泾阳加工好的皮货、中药材和泾阳产的硝盐及棉布。至明清民国时期,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进一步扩大,过泾茶叶量不断增大,茶叶西去运输问题突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加运量,茶商设法改进茶叶包装,压缩茶叶体积,开始筑制砖茶,随之诞生了"泾阳茯砖茶"。

这一时期也正是泾阳茯砖茶发展的鼎盛时代。《泾阳县志》载:"清雍正年间,泾邑系商贾辐辏之区"。在泾阳境域商号131家。其中经营茯砖茶的商户门店达86家,每年每家约300-500吨。当时泾阳茯砖茶除销往西域各地外,更远销至俄国、西番、波斯等40余国家。据卢坤《秦疆治略》记载:"泾阳县官茶进关,运至茶店,另行检做,转运西行,检茶之人,亦有万余。"时置泾阳县城及周边的茶行、茶庄、作坊、茶商号林立,热闹非凡。白天人潮如海,车水马龙,夜晚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好一派繁荣景象。

1873年前,茶商内部分为东西两柜。东柜为汉族,西柜为回族。到1873年后,陕甘总督左宗棠改引为票后,有意扶持湖南人,泾阳增加了南柜(全系湖南人)。是为泾阳茶商最盛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泾阳县成立了人民茯茶厂,生产茯砖茶,起初茯茶厂经营不错,后因原料全靠外进,国家计划经济限制较多,加之中央政府要求把加工生产转移到茶产地。湖南黑毛茶到泾生产成本较安化高,生产逐渐减少,至1958年后绝产。今天,随着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生活需求丰富多彩,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传统产品更加青睐。于是在泾阳大地上,泾阳茯砖茶老商号的后裔们又看到了重振先辈们曾经创造过的"茯砖茶霸业"的历史机遇,决定开发这一历史传统产品。这一进程正如火如荼。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泾阳县已成立了茶业协会,组建了人民茯茶研究所,倾全力挖掘搜救传统工艺,旨在重点扶持泾阳茯砖茶这条绵延的血脉。"泾阳茯砖茶要重出江湖必须两手抓。"有关专家认为:"我们一手要抓茶叶的制作内功,另一手要扩延茶叶宣传的外力。"茶叶的振兴,是一个战略的布局,既要看到今天,更要看到未来。县长何建军指出:"我们既要有权宜之计,继续保持与湖南的传统业务联系,又要有长久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把原料基地最终移至我们眼皮底下--陕南逶迤无际的茶园,这是我们跨入近期目标所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泾阳茯砖茶这一完全按传统手工艺加工生产的在泾阳大地绝迹了半个多世纪后,今天又呈现在世人面前,她以优良的品质、独特的风味期待着新时代的重新拥抱。我们相信,"泾阳茯砖茶"重振雄风,走向辉煌,指日可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