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号 同庆老圆茶

发布时间 : 2019-11-30
百福茶鼎老白茶价格 绿茶老茶 黑茶老茶

【www.cy316.com - 百福茶鼎老白茶价格】

在中国的众多普洱茶产地里,当属易武茶区是最为出名的。在清朝时期随着易武普洱茶被选为皇家贡茶之后,易武茶区便从此热闹起来了。许多的茶农和茶商都纷纷进入到易武茶区里面。茶农进入,带来了先进的茶树种植方法与茶园管理技术;茶商在当地建立茶叶制作工厂,带来了大量的资金,还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机械化制作技术。

1736年,同庆号茶庄也跟随着时代的潮流来到了易武茶区,在当地设立了毛茶工厂,经过几年的努力,同庆号成为了易武茶区最大的茶叶加工工厂,同时同庆茶庄也成为了当地产量最高,最出名的茶叶商家。

在易武茶区里人们把气势磅礴的福元号圆茶称作为“普洱茶王”,而同庆号圆茶因为其优雅内敛,至阴至柔而被称作为“普洱茶后”。

同庆号普洱茶采用阳春三月的最为鲜嫩的茶叶,经过制茶师傅的巧手制作而成。其茶饼在经过时间的沉淀之下,其茶饼呈现出深褐色,且带有金黄色的牙尖。取一点茶叶放在茶壶里面冲泡,普洱茶的香气马上就挥发出来了。

轻轻倒出茶汤,只见那茶汤深褐清澈,细细品尝一口,其茶汤细柔顺滑,特别容易入喉。茶汤没有丝毫的苦涩感,还带有淡淡的甘蔗甜味。那些年代久远的普洱茶还具有舌底鸣泉的效果。茶客可以在茶汤当中品味到普洱茶那种细腻连绵,忽隐忽现的陈年茶气中感受普洱茶的历史沧桑感,百年的历史岁月就这样随着茶气慢慢的流入到你身体的各个角落。

的小编建议各位品茶不仅要通过文字学习,更要自己亲自实践品尝。要想获取更多茶叶的资讯,请关注我们。

cy316.coM延伸阅读

百年老字号晋丰厚:黑茶文化的传播者


百年老字号晋丰厚:黑茶文化的传播者

随着对黑茶接受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市民希望对黑茶的历史、品类、功效及收藏价值有更多的了解。如何选择优质的黑茶,需要先了解黑茶品牌的文化底蕴及品质。提起安化黑茶,就不得不提“晋丰厚”百年老茶行及它的第六代传人谌小丰。

晋丰厚成就“黑茶传奇”

晋丰厚的前身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百年茶号晋丰厚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湖南省安化县酉州茶行,始创于1810年,由山西榆次巨商——常家大院,派代理主管马先生与现本行总经理谌小丰的已故太祖母联合创建。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资江河畔,谌小丰太祖母贺老孺人经营时生意达到全盛,拥有4个茶行、5个字号(晋丰厚、宝聚兴、诚记、兴隆茂、美记)。

茶行创建伊始,即以黑茶为原料,加工成“花卷”——即今之“千两茶”、砖茶等产品,年产销量以万担计,远销西北各省,甚至出口至国外,远销欧亚大陆,享誉海内外。

茶中极品变身市场黑马

如今的晋丰厚,传承百年历史,融汇晋湘文化,创新金花黑茶,致力于打造安化黑茶第一文化品牌。晋丰厚茶号第六代掌门人——谌小丰,便是金花千两茶、金花散茶的首创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晋丰厚第六代传人谌小丰继承先祖手工砖茶和“千两茶”的压制技术,开办了酉州茶行,砖茶产量占全国边销茶产量的十分之一,行销新疆、甘肃、山西、青海、内蒙、陕西等省区,甚至吸引了国外茶商竞相争购。

近年来,黑茶市场发生了惊人的变化,陈年黑茶被专家和消费者确认为茶中极品,价格一路飙升,成为茶叶市场中的一匹黑马。酉州茶行封存在仓库十多年的近万担黑茶原料及成品、半成品,现已身价百倍,成为茶商追捧和消费者青睐的保健饮品。本世纪初,酉州茶行复名为晋丰厚老茶号,并在?传花卷茶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成功创制出饱含“冠突散囊菌”(茯茶素A和茯茶素B)的金花花卷茶系列产品。

精益求精追求与时俱进

谌小丰专心研制新产品满足市场,在工艺上坚持传统,在口感上与时俱进。2009年,谌小丰研制的金花芽芯重磅出击,彻底打破了在茯砖茶中培养冠突散囊菌(金花)的束缚。厚重的老茶行赶了回“时髦”,也进入了“新装”时代。

为了适应现代人快捷生活方式的需要,谌小丰经过多年的研制与开发,终于研制成功了“黑茶瑰宝——金花散茶”并通过了省级评审团的严格审评,湖南农大正式授牌湖南省安化县晋丰厚茶行有限公司为“黑茶加工技术创新产学研结合基地”。湖南农大施兆鹏和刘仲华教授评审该产品与茯砖茶相比,金花生长更为茂盛和均匀,饮用更方便;品质上较传统散茶有了质的飞跃,其茶汤色棕红、香气纯正、滋味醇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去油腻、利消化、降脂减肥的效果,是健康时尚黑茶中的极品,将成为黑茶的发展新趋势。

2020百年老茶号 演绎黑茶创新之美


百年老茶号演绎黑茶创新之美

晋丰厚34位大掌柜合影,图片存于晋商文化博物馆中。

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右)为晋丰厚授牌,确定晋丰厚为湖南农大黑茶加工技术创新产学研结合基地。

1989年晋丰厚第六代传人谌小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劳动模范并合影。

百年历史

奠定企业悠久历史文化底蕴

湖南省安化县晋丰厚茶行有限公司前身是百年老字号“晋丰厚茶号”,始创于清嘉庆15年,即公元1810年,由山西榆次巨商常万达家族与湖南安化黑茶世家谌氏家族联合创办。

茶号自创建伊始,即以黑茶为原料,加工成“花卷”(即“千两茶”)、砖茶等产品,沿着晋商开辟的万里茶路远销晋地及西北各省区、俄罗斯恰克图等地,享誉海内外。

两百年风云变幻,当年行走在万里茶路上为安化带来茶马盛世的数百家晋商茶号,如今已再难觅迹,作为整个安化历史最悠久的晋湘合创黑茶品牌,晋丰厚几经风雨,始终坚持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理念,融入晋商常家带来的仁、义、礼、智、信等儒商哲学,产销有机融合,营销网络分布到北京、广东、长沙、山东、河南、山西等各大黑茶热销市场,受到茶商和消费者的热捧。

开拓创新

成就金花黑茶行业领跑地位

湖南黑茶品类齐全,有砖、尖(散茶)、千两茶柱等形态,其中,砖形态产品“茯砖茶”的独特功效已经得到了茶学界和医学界的广泛认同,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消费者的热捧。茯砖茶的神秘,就在于其内含“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金花”是地球上新发现不到30年的微生物,过去只在千年灵芝上偶尔发现过。

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等采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分离获取茯砖茶的各种有效成分,借助国际先进高通量筛选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充分证明茯砖茶中存在具有显著降脂减肥和降糖功能的特异成分。、

传承安化黑茶传统加工工艺,晋丰厚在研究改进茯砖茶之余,不断寻求突破创新,21世纪初,晋丰厚在祖传千两茶工艺基础上成功研制饱含“金花”的金花千两茶。2009年晋丰厚天字号散茶产品推出,突破黑茶散茶不能发花的瓶颈,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并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至此,晋丰厚率先实现在安化黑茶所有形态产品上都发出珍贵“金花”,领跑金花黑茶行业,为湖南安化黑茶的更广泛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谌小丰简介

晋丰厚第六代传人

晋丰厚茶行第六代掌门人——谌小丰,是金花千两茶、金花散茶首创者,1989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黑茶界功勋称其为“20多年来安化黑茶界一种不容忽视的存在,如果要写新时期的安化黑茶史,没有他是不完整的。”

年逾花甲的谌小丰在“安化黑茶”辉煌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虽一度沉寂,但正如陈年黑茶,岁月并未使他丧失固有的内质,反而将其雕琢得更加深刻、沉静。坚韧的性格,不苟同、不言弃的禀赋,注定他会再度绽放迷人的醇香,如同晋丰厚封存二三十年的万担陈茶,随着“黑色旋风”的袭来,必将成为茶商追捧、消费者青睐的焦点。

下关风吹 茶香百年


正宗的白族三道茶的“头道茶”一定离不开下关沱茶,浓郁的茶水带来的“苦味”能让人深刻地体味到“苦尽甘来”的滋味。而在白族人们生活中,下关沱茶更是招待贵客、婚嫁大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礼品。

201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关并不产茶,可作为云南主要的茶叶集散地,大理市下关汇集了来自云南省内各地最好的制茶原料,所以,这里才诞生了采用多种云南优质大叶种晒青茶作为下关沱茶原料的沱茶制作工艺。这仅仅只是下关能生产出优质沱茶的重要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一年四季吹拂不绝的“下关风”还为下关制茶中的干燥环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因此1941年下关茶厂的前身“康茶厂”选址时,还特意将茶厂建在了下关一个称为“江风寺”的风口上。

把紧压的沱茶拿在手里细细端详,听听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企划主管李其康讲解它的制作工艺,才知道沱茶真的很不简单:仅制作工艺而言,手工揉制茶叶至今依旧是下关沱茶的核心环节,手工揉制出的沱茶外形精妙绝伦,非常独特,而且具有“层次分明”的重要特点。再来细细品味下关沱茶,滋味醇厚、浓郁,且经久耐泡,往往一壶茶续上七、八泡水,依旧能品味到沱茶的醇厚口感。

作为支撑整个沱茶茶型的“底茶”,沱茶的底茶选用了味道浓郁的毛茶原料制作。而位于中间的“二盖”则选用了略比“底茶”鲜嫩的春尖茶;整个沱茶表层“头盖”,选用的则是最为鲜嫩、品相最好的“白毛尖”制成。

李其康自1968年进入下关茶厂从事沱茶生产以及企业茶文化工作已经足足43年了,见证下关沱茶发展的他专注茶文化研究的同时,还参与了下关沱茶技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工作,他与下关沱茶早已有了深厚的缘分和感情。

喜欢云南普洱茶的人一定不会对“下关沱茶”这个品牌感到陌生。这个出自大理市下关的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至今已有109年的历史,从1902年始创至今,这个“窝窝头”模样的沱茶,依旧保持着手工揉制成型的传统制作方法,而这也是至今机器无法替代的传统技艺。

还没走进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建设西路13号的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能闻到一股沁人肺腑的茶香。要知道,大理下关可是和新疆喀什齐名的“风城”,从制茶工艺上来说,这可是任何地方也难以比拟的条件。千百年来著名的“下关风”穿城而过,正是得益于此,1941年云南省下关茶厂最终选址下关。绵绵不断的下关风带走了茶叶中的水分,也将著名的“下关沱茶”茶香吹向了世界。

两百年用心做好茶 老字号晋丰厚书写茶业传奇


两百年用心做好茶老字号晋丰厚书写茶业传奇

晋丰厚,一个200多年的黑茶品牌,记录着安化黑茶与晋茶商源远流长的历史;谌超美,一个年轻的掌门人,代表着晋丰厚的朝气蓬勃与时代辉煌。厚重、传承、创新、责任,这是业内对晋丰厚的评价。当勇于创新的年轻茶人与百年老店相结合,注定会书写新的品牌传奇。

加强合作品牌连结津门

在中国历史上,“万里茶路”是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大动脉,它的历史是一部重要的经济、文化史,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当年,晋商凭借雄厚资本、诚信精神,在安化茶业中一直广受赞誉。如今,在安化只有一家还保留着“晋”字号——谌家这座有着200余年历史的老宅大门口,晋丰厚的牌匾依然昂首挺立。

经过历史长河沉淀的晋丰厚,创新金花黑茶,致力于打造安化黑茶第一文化品牌,传承和发扬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受到不少茶商的追捧和消费者的青睐。安化黑茶世界独有,享誉全球;而天津具有浓重的历史感,注重精神享受,好茶者无处不在。安化产茶、天津好茶,就这样,茶叶的整个产业链将两座城市奇妙地联系起来。

健康茶饮珍品金花闪耀

作为安化历史最悠久的湘晋合创黑茶品牌,晋丰厚几经风雨,任重道远。晋丰厚天津总代理正德源茶行总经理邹黎明介绍:“低调做人、高调做茶,以平和的心态,正确面对同行业的竞争,是晋丰厚能够发展至今的重要法宝。”

2006年,晋丰厚第六代传人谌小丰大胆创新,成功地将茯砖茶的发茶技术培植到“花卷茶”上,研制出金花千两茶,并获得专利,之后,又一鼓作气开发出五百两、百两和十两等不同规格的金花花卷茶。以谌小丰为领头人的晋丰厚茶叶科研团队不断改进技术、寻求创新,终于在2009年推出天字号系列金花散茶产品,突破了黑茶散茶不能发花的瓶颈,获取专利。经湖南省茶叶检测中心检测,“金花花卷茶”每克干茶冠突散囊菌数量达99万个,是茯茶冠突散囊菌国家标准的3.3倍,并且发花普遍茂盛,香气纯正。连中国黑茶界“泰斗”施兆鹏教授都称金花花卷茶是茶中的“上品”。

当年研制成功后,山西茶商、高级评茶师黄玮专赴晋丰厚考察,对“金花花卷茶”系列产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块埋在地下的金子,大有潜力。”现在晋丰厚的花卷茶用“金花四溅”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致敬六朝古都千年古韵 开创百年老厂辉煌篇章 ——白沙溪参展第4届中国(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致敬六朝古都千年古韵开创百年老厂辉煌篇章——白沙溪参展第4届中国(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茶和天下,金陵茶香!5月2日,第4届中国(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新庄)盛大开启,展会将持续至5月5日,为期4天。本届茶博会由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主办,并且得到江苏省茶叶学会、江苏省茶叶协会、南京茶叶行业协会等各大单位的大力支持。全国各地名茶荟萃,各类茶叶争奇斗艳,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安化黑茶标杆企业受邀参加此次盛会。

(白沙溪八十周年庆主题展会设计首次亮相江苏)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为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国有),沿革承接于一九三九年,迄今已有整整八十年的悠久历史。白沙溪是国家民委历年确定的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中国黑茶的发祥地,湖南紧压茶的摇篮,曾创造了我国紧压茶史上的数个第一,即第一片黑砖茶、第一片茯砖茶、第一片花砖茶;挖掘、继承和发展了民间传统茶叶产品天、贡、生尖茶和花卷茶(俗称千两茶)。

(火爆的白沙溪展馆)作为华东市场2019年推广重头戏之一的南京茶博会,白沙溪八十周年庆主题展会设计首次亮相江苏,以“致敬开创”为主题设计全新的展会宣传方案,并将八十周年系列概念贯穿整个展会活动全程,白沙溪八十周年传承文化,展会呈现全新风格,尽显黑茶新风采!明星产品“天茯茶”、致敬经典“1939黑砖茶”、震撼新品“大师茯茶·百姓茶”、“1080金砖茶”、“金砖茶599g”、“笔韵茶香”智能茶饮机、白沙溪养生壶等多品类产品悉数展出,引得到场茶叶爱好强势围观、争相品鉴。

(茶友购买白沙溪千两茶)厚重传统文化与时尚新潮思想的极致碰撞,古朴安化黑茶与现代科技泡饮的完美结合,白沙溪展馆高朋满座、宾客如云,“限时折扣”、“购茶有礼”、“集赞获奖”、“现场抽奖”等多重惊喜现场推出回馈到场茶友,场面火爆,产品销售、客户洽谈、品牌推广效果喜人。

(公司副总经理孟涛亲临茶博会现场并与茶博会工作人员合影留念)诚邀广大茶友前来白沙溪展馆品茗、订购、洽谈合作,真诚期待您的莅临。展位地址: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新庄),TB10号白沙溪展位。

六堡茶的百年历史


一百年来,六堡茶几经兴衰起落,最鼎盛时几乎六堡乡里家家做茶,年产数十万斤,日本侵华期间,千里茶园荒芜,民生维艰。六堡茶的百年历史见证了中国近代茶业发展的曲折与艰辛,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

第一回广信梧州饮茶源远流长

梧州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赵佗建南越国。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赵佗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东广州),独据岭南,又建苍梧王国,封其族弟赵光为苍梧王。“高后五年,佗以其族赵光为苍梧王,治广信”。

赵佗的弟弟赵光即位后,便开始着手兴建王城,取“苍梧”(亦写作仓吾)族之名,称“苍梧王城”。岭南文化至汉代开始崛起,广信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一度成为岭南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中心。

在陆羽引用的《桐君录》“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辈”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西汉乃至更早的时候,岭南、两广人民就已经有了喝茶的习惯,也有了以茶奉客的习俗。只是当时的喝茶方式不是我们现在的泡饮法。

《晋书》中有“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的记载,《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就是说当时是将茶叶煮着来喝,《桐君录》更注明加入一些姜桂香料。在现在梧州周边县市的“打油茶”流传下来的做法中,还可以依稀追溯当年的“吃”茶“烹”茶之法。

第二回客来奉茶最早崇茶之风

据大量史料显示,喝茶之风是最先由名流士绅阶层兴起,并逐步向社会各个阶层普及的。而且,这种崇尚饮茶之风,最先是由南方开始的,之后渐渐向北方影响。有学者研究,在西晋衣冠南渡之后,北方豪门过江,建康(南京)成为当时我国南方的政治中心。这一时期,建康的上层社会崇茶之风才渐渐开始盛行。

而早在两汉、三国时期,在当时作为“岭南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中心”的古广信梧州,受中原战争影响甚少,乃名流雅士经学家等汇聚之地,饮茶之风兴盛,甚至已经向社会各个阶层渗透,进入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形成“客来奉茶”的习俗。

而且,茶叶原产南方,岭南利于种植,资源丰富,较易获得。可以推测,岭南地区特别是当时的岭南名郡———古广信梧州估计是全国最早流行喝茶的地方之一,并且,“客来先设”的接待客人的奉茶的做法也远远领先于中原地区。因此,《桐君录》中方会在此重重的写上一笔。

第三回六堡产茶历史甚为悠久

六堡何时开始种茶产茶,尚未有确切的考据。从当地茶农世代流传下来的说法,六堡在很早的古代就已经开始种茶了,可以说,六堡制茶产茶的历史相当的悠久,而且,以品质优异独具特色,在很早的时候(起码在清朝嘉庆年间)就闻名遐迩了。因此,很多资料显示,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被列为二十四大名茶之一。

有一种说法是“六堡茶在200多年前从湖南江华、道县,通过广西八步传入……在安化等地产的黑茶。其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大同小异”并得出六堡茶的树种和工艺均传自湖南云云。不过,笔者觉得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从六堡镇现存的有数百年、直径达三四十厘米以上的老茶树来看,其种茶产茶的历史相当悠久,应该远远不止两百年。

据六堡镇茶人黄超、黎林和六堡农家茶协副主席陈伯昌介绍,在六堡镇的九城现在仍然保留着相当部分的老茶树可以考据。黄超说:“现存还有许多老茶树,有的长成了大树,估计有三四百年以上。”

而说到“在安化等地产的黑茶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大同小异”,只能够说明其两者由于比较接近,相互间是有一定的联系,但也不排除树种和工艺由六堡往湖南传播的可能,毕竟,世界茶树发源地在云南,通过水路传播下来的可能性。而六堡茶确切的原生茶树品种的来源和工艺形成的过程的考据,仍有待专家学者去进一步作科学论证。

第四回战前盛况家家户户产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港、澳、南洋久负盛名的六堡茶一直以来得到华人华侨的推崇,非常畅销。而且水路运输畅顺,运输费用低廉,主销区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较和平安定,因此六堡茶的发展很快,在六堡乃至周边地区,种植面积非常大,产量很高。

据六堡镇老茶人陈振东回忆:“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人人都做茶。”而且,老人还说当时流传有这么个说法,说要分辨一个人是不是六堡人非常容易,只要看看他的脚,“脚黑”的一定是六堡人了。陈振东老人接着解释,说由于当时家家户户都做茶,以前的工艺做茶的时候,用锅杀青之后,要揉捻,那时多用脚踩搓揉,由于茶叶汁液的浸染,久而久之便人人“黑脚”了。

据资料显示:《广西特产志略》(1937年)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就其六堡一区而言(五堡,四堡)俱有出茶,但不及六堡之多,每年出口者,产额在60万斤以上,在1926~1927年,每担估价三十元左右。”从这个记载上,我们可以想像出当年的产茶盛况。

据六堡镇87岁的老茶人李旭秋回忆,其实,当时产茶制茶的多是农户,收茶的多是商户茶庄,很是分散,缺乏准确的统计,很多小茶庄看到有利可图,都在开秤收茶。估计真正的产销数量可能还不止呢,老人说,有说最多那年是收茶80多万斤。

据《广西农业通讯》(1945年)载:“苍梧茶尚多,尤以六堡乡为最。六堡茶,颇负盛名,其余所产品质亦佳,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六堡乡占全县面积之半,全县面积11455亩,年产茶5450担……”

第五回规模空前漫山遍野茶园

六堡87岁老茶人李旭秋回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六堡里面很多人种茶,漫山遍野都是茶园。即使是三几个人一户的小户人家,往往也会种有相当的茶树,产不少茶。当年,六堡的几个茶乡里,家家户户种茶做茶,景象非常壮观。老人回忆,那时候,要揉捻的茶青量很大,大都是用脚踩揉的。一般是攀扶着门头或廊道的一根横木,用脚踩揉茶青。老人说,那时候,几乎每家之中都可看到有这种的横杆、茶灶和其他制茶工具。说起那时候的踩茶工艺,老人还津津乐道说,说那时候踩茶还是很讲功夫的,有技术的茶农大大一堆的茶青可以揉踩成为很大很圆的一团,不会散开。

第六回茶船古道见证兴衰沉浮

由于六堡茶品质优秀,当时在港澳和南洋等地名气逐步大起来,销售情况非常好。更多大商家、茶庄进入到六堡开设分庄收茶。据87岁的李旭秋老人回忆,他听祖母说过,当时已经有如香港天顺祥茶庄等多家大茶庄进入到六堡收茶,广元泰茶庄就是其中最有名一家。老人回忆道,他最深印象的是当时在广州骑楼外砖柱大大的茶庄字号和当时运茶装茶用的箩筐都扫上了统一的“唛号”。

据资料显示,清初广东航海贸易被禁止,那时往来外国的商船很少,也没有什么外来贸易。到了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开海贸易。清政府在广州设立粤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这是我国政府最早设立的海关。

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清廷见西方在中国沿海地区非法贸易活动猖獗,便封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于是十三行便独占中国贸易。从此,广州的对外贸易发展非常迅速。

一直以来,在中国出口的商品中,以茶叶为最大宗。大量的茶叶通过这里加工、包装,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国。而六堡茶则主要以销往南洋诸国为主。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商人们凭借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华南、西南的丰富物产以最低的成本运达广州,再从广州转口外销。茶叶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这条熙熙攘攘、舟楫来往的“茶船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兴衰沉浮。

第七回百年老号更以六堡扬名

据老人回忆,香港天顺祥茶庄和广元泰茶庄都是当时很有名、规模很大的茶庄,而且,都是省港都开设有分店的百年老号,广元泰在南洋怡保还开设了分号,至今其后人仍在经营着茶行。

广元泰茶庄始创于清朝乾隆年间。原来开设在福建泉州。创始人原籍广东三水,其父以文取仕,做了几年官后心灰意冷,无心官场退隐回家。并告诫子孙专心营商,不得参加科举,并举家往福建泉州开设茶行。

后来由于清政府关闭了福建海关(1757年),便将广元泰迁址到广州,在十三行开设茶行,专门经营茶叶贸易。由于品质卓越,经营有方,至清末已经是远近驰名,先后在香港、南洋开设分号,生意做得非常大。广元泰的茶畅销,在省港澳等地很受欢迎。之后,广元泰茶庄便推出一种“内飞”,有“天宝物华名茶世家省港联号百年制茶广选精作元度细茶泰和顺雅品质尤嘉爰凭印鉴谨识无差毋致伪假”字样,以文中以嵌有“广元泰”三字的记,并盖上其图形及印章以辨真伪,这种做法在时甚为领先,引来许多茶庄竞相效仿。

据说,广元泰后来在六堡设庄收茶,并经其特有工艺加工出来的六堡茶,风味很独特,并以其所产六堡茶特有的“泰和顺雅”品质而赢得市场的一致认可,扬名海内外。

第八回交易畅旺茶庄云集六堡

关于当时黑茶收购的记载,散见于存世的各地地方志及文献:“采办黑茶,在进山办茶前作好准备工作:‘先要择点应用什物家具器皿以及篾器、木器,……再要择选(茶)行内先生、管楼、管厂、管行人等’;要从色、味、形等方面辨别茶的真伪,‘重条紧、色顺、纹直、沉重、味佳、外乌油色……’;其时,粤港茶商尤其注重茶叶质量,绝不以次充好,强调‘以质论价,靓茶好价’,申明‘勿惜价,贪便宜,岂有好货。’”

一直以来,茶商与茶农、茶行的关系非常密切。据笔者向当地多名老茶人了解,当时收茶多是茶商在六堡合口街(当地口音读“鸽”口)开设分号、分庄(或称子庄),在采收季节,由茶号派人进六堡按级别定好价格后,直接开秤收茶。毛茶经分筛、分级后,统一用大箩筐装好,通过六堡河这条“茶船古道”,经梨埠、封川运回广州总号,加工精制后,踩箩或制成饼茶,装箱销往海外各地。这种做法多数是广州外来的大茶号,如万生茶庄、广元泰茶庄等。

六堡镇中至今尚存的收茶点——“茶亭”依稀可见当年的风貌。

据80多岁的老茶人陈振东回忆,当时收茶和开设茶庄的很多,有英记、万记、同盛、公盛、源盛、盛发等等,非常多,大多是广东的茶商,如生记的老板是鹤山的,一个姓温一个姓梁。盛发茶庄是附近旺甫人所开,姓梁。据李旭秋老人回忆,最多时,十多家大的茶庄云集六堡,其他小的商贩就更多了。茶庄的多与少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六堡茶的兴衰沉浮

当时,六堡所产的茶交易一直以来都很畅旺,据李旭秋老人回忆,不同的时期,在收茶的季节,六堡的合口街、马连坪等多处专门都设过茶叶收购“集市”,部分茶商茶农则聚集在合口街大樟树下(当地称为“樟木根”)开秤收茶。而广元泰、万生、英记等最有实力的茶庄则在六堡专门开设有分号,由茶农上门交茶。

第九回竞争激烈茶商频出奇招

当时收茶的店铺大多已不复存在,唯一完好保存至今的是当时的称之为“茶亭”的一个屋子,青砖所砌,是当时收茶的一个交易地点。这个“茶亭”是当年六堡最为富有、最大的地主韦景平所开设。“茶亭”位于路边,大门外有青砖柱支撑起宽阔的檐廊,看来估计是方便茶农们交茶时等候歇息而设。

另外,据原六堡乡乡长老茶人邓兆明回忆,有部分茶农直接挑茶到合口街上的茶庄进行交易。也有部分茶庄是通过熟悉六堡当地情况的“二老板”到直接各个村寨,与茶行的人一起看茶定价后,由茶农挑茶到合口街“樟木根”交茶,而“二老板”则分别向茶农、茶商收取一定佣金。后来,精明的六堡人出现一些专门跑村进寨收购毛茶贩运到广东牟利的群体,后来渐渐发展到当地或附近乡镇的茶人自己开设收茶的茶庄。

由于当时在合口街收茶的客商、茶庄很多,竞争甚是激烈。为了保证收到更多更好的六堡茶,很多茶商各出奇招。有的是依仗当地雇来的“二老板”的人脉和资源,“掌握”部分茶区的茶农的毛茶;有的与茶农协商长期订货,特别是一些著名的如黑石、恭州所产的茶,这个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模式。

据对六堡茶掌故颇为熟悉的邓永斌说,当年,六堡的交通很不方便,地处深山之中,只是靠六堡河运茶叶出去后,回来时载回所需的日用品,物资非常匮乏。而且,山区茶农大多生活很苦,寅吃卯粮。一些精明的茶庄茶商就推出了茶农记账“赊”去日用品,等来年茶季时交茶来抵扣的做法,既帮助了一部分的茶农,又保证了收购毛茶的数量。

六堡茶的百年南洋路


六堡茶是侨销茶,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飘洋过海,流传至南洋诸国。由于中国与南洋诸国是隔海相望,海运成了六堡茶运输最主要的方式。从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到明时郑和下西洋的海上茶叶之路,再到如今交通便利、畅通无阻的海上运输,六堡茶就这样扬帆起航,到达南洋彼岸。

《汉书》记载,汉武帝平南越后,派出宫廷组织的商船队,带着大量的丝绸和黄金,从北部湾出发,越过南海,绕过印度支那半岛,穿越马六甲海峡,沿着孟加拉国湾,抵达印度半岛南部和隔海相对的古斯里兰卡,最远时也曾抵达古罗马帝国(大秦)。这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至汉代以来,经过千百年来持续不断的发展,六堡茶也逐渐成为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类重要货物,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中华物产连同文化一起作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传播到南洋诸国。

到了公1405年,郑和奉大明永乐皇帝之命,率二万七千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下西洋。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到之处,加强了中国和各国之间的往来,发展了包括茶叶在内的中国大批货物和各国货物之间的交换,扩大了中国茶叶的输出量和茶种外传的地域范围,对东南亚和东非的饮茶风俗起了推动作用。据说,一些跟随郑和下西洋的福建籍船员就留在东南亚,成为明朝以后的一代华侨,正是这些华侨,把中国饮茶的习惯带到了东南亚各国,更把六堡茶传播到海外。六堡茶以清热解毒、养胃健胃的特性见长,非常适宜地处热带的东南亚地区的居民长期饮用,自此之后六堡茶在东南亚地区的销量越来越高,成为中国茶叶品种中的侨销茶之王。

到了近代,随着越来越便利的交通,六堡茶的出口越来越多,并获得了海外侨胞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认可,在南洋打响六堡茶的良好声誉,形成了最初的海外六堡茶市场。如今,六堡茶在南洋已到了深入人心的程度。这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对某种茶叶的偏好,而是在内心情感深处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六堡茶,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承载了海外华人特别是东南亚华人那份浓浓的乡土之情。

结语:“百年南洋”六堡茶,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这段不平凡的海上之路,让六堡茶在海外永远飘香。

白沙溪再续黑茶百年传奇


白沙溪再续黑茶百年传奇

1939年,一家茶厂悄然诞生,并推出中国第一片黑砖茶。2009年,这家茶厂成为首家开发黑茶高端产品的厂家,如今,这家茶厂正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悄然改变着国人的饮茶习惯,它就是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国内黑茶行业的标杆企业。

70余年风雨兼程,艰苦创业,白沙溪几乎重新定义了黑茶所有的意义,从黑茶的概念、价值、发展到未来。

这个黑茶领军企业,将国人饮茶的改变历程演绎成黑茶行业的发展史。白沙溪亦由最初为藏区同胞提供黑茶,进而将黑茶推广至全国各地,国人的饮茶生活,从此变得不一样。如今,白沙溪又将闪耀着品牌标志的产品推向全球,正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在中国黑茶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打下白沙溪的“烙印”。

随着第一片紧压黑砖茶的诞生,白沙溪由此复苏了中国黑茶文明史上尘封的经典,并开始造就中国近代黑茶产业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空前奇迹。

白沙溪人以传承百年传统生产工艺为起点,创立集天然种苗培育基地、试验基地、专业研发为一体的现代黑茶科研示范工程体系,精致出以“白沙溪”为品牌的“三砖”、“三尖”、“花卷”等三大系列产品,踏上再续黑茶百年传奇的征程。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茶马》,真实记录了黑茶在中国古代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第一片黑砖茶的出现,黑茶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放大,白沙溪历年来被确定为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中国黑茶的发祥地,湖南紧压茶的摇篮,创造了我国紧压茶史上的数个第一:第一片黑砖茶、第一片茯砖茶、第一片花砖茶,开发、研制了青砖茶和普洱茶;挖掘、继承和发展了民间传统茶叶产品天、贡、生尖茶和花卷茶(俗称“千两茶”)。

通过白沙溪人精耕不懈的时代修为,“白沙溪”黑茶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黑茶标志性品牌”、“湖南省著名商标”。今天,黑茶已从边销藏区到畅销全国,作为中国首个黑茶制造企业之一,白沙溪人也许从来未曾想过,一个企业的一次尝试,会由此改变国人的品茗消费,进而拉动了整个黑茶行业的发展。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百年老字号 同庆老圆茶》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百福茶鼎老白茶价格”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