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牛碾坪万亩茶园遍地绿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四川绿茶 四川红茶产自四川哪里 四川雪芽茶

四川绿茶。

5月6日下午5时许,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访问了四川雅安市名山区中峰乡牛碾坪万亩茶园,数架无人机上空“嗡嗡”作响,航拍茶园风景,也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整个茶园顿时热闹起来。

观景台上,记者许梦宇正专心致志地操控着无人机,霎时,无人机划过头顶,盘旋在牛碾坪万亩茶园上空,一张张“上帝视角”的图片跃然于眼,赏心悦目。

雅安名山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

“牛碾坪视野宽阔,茶园错落有致,从天空俯瞰非常壮观,我们就是要把这种平时不常见的美带给大家。”雨后的茶园沉浸在淡淡的薄雾中,显得清新而静谧,露水顺着叶片缓缓落下,一尘不染,在茶园另一头,各位摄影大师已找好了拍摄的角度,或站或蹲,不停地按着快门,生怕错过这美妙的瞬间。

雅安名山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

一直以来,牛碾坪茶旅综合体因其独特的茶园风光,不断吸引着摄影爱好者到此取景。牛碾坪位于雅安市名山区中峰乡海棠村,是雅安茶旅融合发展特色经济走廊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牛碾坪形成了“茶中有花、梯次开放、色彩纷呈、四季辉映”的花海茶香景观,成为集茶科技、茶种植、茶生产、茶旅游、茶文化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综合体。Cy316.Com

茶农采茶忙

据了解,本次“喜迎党代会天府新飞跃”全国主流新媒体瞰四川大型采访活动于5月3日在成都“起飞”,5月6日抵达雅安,在为期两天的雅安路线采访中,来自全国主流新媒体的记者们,将用最流行的航拍方式和最震撼的高空视角,记录雅安灾后重建后的发展巨变,展现大美雅安的生态风光。

按照相关规定,本次大型采访活动所涉及的航拍点位,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批准并报备。

小编推荐

四川名茶之雅安藏茶


中国藏茶自唐朝有记录以来,已是千年古茶。藏茶是少数民族中近三百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又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从古到今,按历史时期和各地风俗不同又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茶等。是采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山,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全发酵茶。藏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她的颜色呈深褐色,又是全发酵茶。

雅安藏茶制作技艺主要分为采割、原料茶初制、成品茶加工三大主要部分。

制作工艺

1、采割。传统雅安藏茶原料是国内外唯一使用“茶刀子”采“割”的。原料茶分本山茶、上路茶、横路茶等。

①本山茶:产于雨城区周公山一带,于每年端午节和白露前后前分两次留桩3.5厘米采割。

②上路茶:产于雨城区大河、严桥、中里等山区,每年于大署至立秋之间采割一次,留桩3.5厘米。

③横路茶:产于名山、天全、荥经等县,多实行粗细兼产,即春季采细茶、大署至立秋前采边茶。

④条茶:是砖茶的主要原料之一,每年谷雨后、端午前采割。

⑤撒茶:毛尖、芽细、砖茶的重要原料,清明后,立夏前采收。采收标准为一芽二、三、四叶。古代每年开采茶叶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

2、原料茶初制分做庄茶和复制做庄茶两种。有多次渥堆高温(50~75℃)发酵的显著特点。传统做庄茶制作有十八道工序。

3、成品茶加工是通过整理、拼配、春包等工序将原料茶制为成品茶。条包砖茶是雅安藏茶的又一显著特点。

4、原料茶整理。经筛分、风选、拣剔、切铡、干燥、停仓等工序去除茶梗及杂质,调整含水量,分质量等级存放等。

5、拼配。按品种要求根据原料茶质量按比例搭配拌和。

6、压制,又叫春包。通过称茶(定量)、蒸茶(加温加湿)、春紧、码包等工序,将料茶压紧成为茶砖。

7、包装。冷却后砖茶倒出茶篼子,取隔页、包黄纸、打标签、包牛皮纸、捆千斤篾、再装入茶篼子、编包成为成品茶。

8、检验。成品茶经检验合格进入成品库。小垛码放,促进通风和自然后发酵。

基本特征

雅安藏茶制作技艺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1、发酵:根据原料、质量的不同,进行渥堆转色发酵,有的在初制时发酵,有的在复制时发酵。

2、春包:独特的压制工艺,茶砖不能松,也不能太紧,既有利于长途运输,又有利于通风干燥、后发酵;

3、后发酵:从半成品到成品茶直至饮用,在自然干燥过程中茶叶内质都在持续转化。

4、独特的包装工序和外形标志:春包紧压的茶砖,冷却后倒出茶篼子,包黄纸、打标签、再装入茶篼子、编包后成为成品茶。

5、主要产品的感官品质特征:

康砖茶:外形呈圆角长方形,表面平整、紧实,洒面明显,色泽棕褐。内质香气纯正,汤色红褐、尚明,滋味纯尚浓,叶底棕褐较老。金尖茶:外形呈圆角长方形,稍紧实,无脱层,色泽棕褐。内质香气纯正,汤色黄红、尚明,滋味醇和,叶底暗褐老。康尖茶:外形呈圆角方形,表面平整、紧实,色泽棕褐,内质香气浓郁纯正,汤色红而透亮,滋味醇和甘爽,叶底棕褐稍老。

6、品质区分:

外形上颜色为深褐色、质地均匀、黑而光亮(乌黑)、香气纯正,无杂味,汤色一出来程淡黄红,继而转为透红,随热气上扬,徐香不断。口感甘甜,不涩不苦,吞咽滑爽,这就是品质纯正的藏茶。劣质藏茶或冒牌藏茶颜色褐而不深,感觉茶质不干净,有的表面有黑霉、灰霉、气味有霉臭味,汤色呈猪肝红,且汤质浑浊,进口霉涩而苦,香气不纯,入口困难。

煮泡方式

藏茶是一种有上千年历史的老品牌茶,由于历史、政治的原因和产量、工艺等要求,鲜为人知,在藏区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体必须的要求,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古老的饮茶习惯,即先把茶熬煮过再饮用,不仅口感神韵更佳,经过熬煮后的藏茶,其对人体的各项保健功能就更为突出,只能令其它冲泡饮用类的茶望而生畏。

藏茶的熬煮其实很简单,待水温加热到八十度左右,放入适量藏茶(此时勿需加壶盖),沸腾后再继续熬煮1分钟关火,盖上壶盖焖泡5-8分钟,滤渣后即可饮用。

由于藏茶的陈、醇特点,建议将煮好的茶先倒入暧水瓶中闷1-2小时,其味更醇香,尚可每晚睡前将煮好的茶放于暖水瓶中,第二天饮用,其茶的深度发酵过程更充分,保健作用价值和口感更佳,汤色也更加鲜艳透红。

四川省蒲江万亩茶园提档升级 茶文化田园综合体项目开启


签约仪式现场

3月29日 3月28日,四川首个茶文化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式确定落子蒲江成佳茶乡,在开工仪式现场,蒲江县副县长游锦的手与四川省川瑞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四川天府瑞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怀超紧紧握在了一起,该项目的问世也标志着四川省在“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方面再进一步。

天时

田园综合体渐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模式亮了

前庭后院,亲手种菜,听着树叶沙沙声入睡,伴着鸟鸣起床……这样的田园生活方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能够满足这样追求的田园综合体正在以一个全新的事物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熟悉和接受。

据介绍,蒲江县成佳茶乡项目是由四川天府瑞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府瑞城”)签约的川内首个茶文化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集茶园农业、休闲文旅和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将为人们提供田园生活的新体验。

让原本的废旧村落变成流连忘返的美丽乡村,用茶园+文旅+田园社区的产业模式,搭建一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模型,启动一轮新的实践正在成为新风向,田园综合体的出现正当其时。2月5日,《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田园综合体成为正式的提法。这标志着产业实践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并且获得了全面推广的肯定。

除了中央“一号文件”之外,关于田园综合体的政策利好正在不断传来。2017年我省发布名为《关于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的意见》的“一号文件”,提出旅游、康养、创意、电商、深加工、示范园区、返乡创业等多个产业方向的结构优化。这些方向与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在多个领域重合,使天府瑞城进一步坚定了发展田园综合体的信心。

地利

生态底色蕴含后发优势万亩茶园即将展新貌

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田园综合体带着这样的“愿景”而来,落子在成佳茶乡。具体项目与我省发展农业农村的新思路不谋而合。“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这一关键层面,需要更多的优秀实践和案例,已经成为共识。”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的顶层设计上,关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方面,“三园一体”成为核心载体,其中“一体”正是田园综合体。

田园展示馆

蒲江作为成都三圈层城市,一直以来有着优良的生态底色,在经济提档升级转换动力的新阶段,迎来了后发优势。天府瑞城相关负责人这样介绍未来成佳茶乡的新面貌:包括田园生活展示馆、茶文化博物馆、乡村文创园、文化市集;生态营地、生态度假村、特色民宿;田野乐园、农业公园、度假社区等业态。

按照蒲江县建设有机农业基地和健康休闲基地发展战略,要在原有茶叶产业的基底上,大力挖掘旅游第三产业的经济潜力。“在已有的‘成佳茶乡’口碑基础上,以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为方向整体开发运作,大力发展当地的茶文化、生态旅游等产业。”蒲江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这样描述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方向。据了解,成佳茶乡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蒲江县成佳镇茶园景区,距离成都市中心约95公里,总面积约14000亩,总投资规模达到40亿元。王怀超表示,“天府瑞城定位于引领性的产业投资,希望通过我们的先行先试建立样板,带动更多社会资本的进入,最后为整个产业带来充沛的活力。”

产业的宏伟蓝图已经铺陈开来,如何让这些美好照进现实?一股融合多方面优质资源的产业力量正蓄势待发。

人和

强强联手深化改革“供给”和“体制”同时破题

“目前农业在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供给侧并且是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解读今年全省“一号文件”的发布会上这样表示。而天府瑞城在成佳茶乡的这场田园综合体实践之路,有可能为这样的问题提供一条解决的思路。

按照业内比较成熟的看法,田园综合体包括农业、文旅、田园社区3个产业。农业要做3件事,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休闲农业+CSA(社区支持农业);文旅产业要打造符合自然生态型的旅游产品+度假产品的组合;田园社区建设,无论改建还是新建,都需要按照村落肌理打造,更重要的是要附着管理和服务。通过产业规划和龙头产业引领性投资、聚集产业人群,重塑乡村核心竞争力。

这一模式的领先性已经被行业公认,但是在每个区域的落地开展需要怎样的组织形式?混合所有制成为破题“体制性的问题”的抓手。

“国有经济有规模、技术和管理优势,非公有制经济有活力和创造力,所以天府瑞城以混合制的模式搭建平台,参与到这场全新的产业升级当中。”王怀超这样表示。据了解,四川天府瑞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是由四川省川瑞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田园东方投资有限公司、成都瑞银方达投资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而成。田园综合体正是田园东方投资有限公司率先在无锡阳山实践的,其创始人张诚认为,实现合作的基础是因为川瑞进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与做法和田园东方的理念相契合。据介绍,成佳茶乡的田园综合体目前主要以“茶园+文旅+田园社区”的模式,打造茶乡特色小镇,推动城镇化建设、区域开发及区域运营、产业集群投资等板块发展。

“混合所有制企业经济多元化的投入,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促进地方包括农业经济在内的发展。”张诚非常看好四川发展田园综合体的生态底色,他预言,未来3年内四川将是公司三大核心发展区域之一。

田园综合体这个新生的事物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局面。在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契机之下,城乡一体格局必然加速,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加快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田园综合体必然将在广阔天地里次第花开。

新田园主义十大主张

1、主张产业驱动和可复制:是用旅游产业引导中国乡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

2、主张对接“三农”:积极促进产业和文化的发展,实现“三农‘富强美’”的发展目标。

3、主张城乡互动:鼓励城市人来乡村消费、旅游、创业、生活和定居。

4、主张教育和文化:商业项目也要带有社会企业目的,每个项目至少要有一部分业务作为企业社会目标。

5、主张乡朴美学:拒绝符号化、标签化和装饰主义,反对浮夸,主张洗尽铅华后的自然、天真,见素抱朴。

6、主张开放与共建:是许多共建者参与的过程,也是社区居民、游客、员工共建的过程。

7、主张与时俱进:主张乡村现代化,也主张将传统田园生活与现代科技相对接。

8、主张可持续发展:强调可持续的产业培育,方法上可持续、可循环,强调自然生态理念,包括风格、技术、运营和管理文化。

9、主张营造新社区:新田园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哲学,这里说的人包括原住民、新住民、游客这三类人,营造追求自然和人文主义的生活方式,营造有场所精神的社区。

10、主张实践:结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以可持续成功的商业模式、产品模式开展实践,务实地作用于中国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海外华文媒体探访四川雅安茶厂


中国是一个茶叶大国,中国茶叶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历史悠久。中国的饮茶历史十分久远,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其实是从唐朝开始的,历经东晋到南北朝的饮茶文化积淀,大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安定使得茶文化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现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中国的茶文化也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近日,“行走中国·感知五年”2017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活动在雅安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3家海外华文媒体在中国规模最大的藏茶生产基地——雅安茶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雅安茶厂”),了解藏茶制作工艺、感受千年藏茶文化。

该活动由中国新闻社组织,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共同承办。

据悉,雅安茶厂拥有业内最大的生产和库容能力,年产藏茶20000吨,现有生产加工区近4万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1.5万平方米,可库存原料和成品20万担,是目前藏茶行业中规模最大、历史悠久,集生产、科研、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雅安藏茶

雅安藏茶以一芽五叶以内的茶树新梢为原料,是经杀青、揉捻、干燥、渥堆、精制、拼配、蒸压等特定工艺制成的黑茶类产品,具有“红、浓、陈、醇”的独特品质。

据记载,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和亲,带去了四川茶叶,饮茶逐渐成为藏人的习惯,自此,茶成为了藏汉民族历代交融的重要纽带和见证者。

在此前的采访中,韩国华文媒体人龙敏在品尝到雅安藏茶后认为,藏茶历史悠久,口感也特别好。“茶文化是雅安的一张名片,希望能通过海外华文媒体的力量将雅安及藏茶推向世界。”

“藏茶口感不错,味甘、回甜。”菲律宾《联合日报》总编辑董拔萃告诉记者,通过推广藏茶及其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悠久的茶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根据《2017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雅安藏茶”品牌价值14.81亿元(人民币,下同),排在第40位,并被授予“最具资源力品牌”。

雅安藏茶作为一种独有的茶品种,其制作工艺和文化历史是中国茶文化的一张名片,现在逐渐被世界上所认识,了解。雅安藏茶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我们一定要好好弘扬,多加保护。

四川雅安的蒙顶黄芽


说起黄茶,你们了解得最多的哪款茶?小编猜你们肯定会更喜欢君山银针吧,毕竟这君山银针的名声如此的响,想不认识它都难呢!可是小编今天想要给你们介绍的产于四川雅安的蒙顶黄芽也是非常不错的一款黄茶,其品质也算是黄茶中的上品,但是由于产量不高所以能购买到它的朋友就是极少数,以至于现在这蒙顶黄芽还不被大众所了解。今天就和小编一起去走进四川雅安去看看这黄茶中的上品——蒙顶黄芽具有哪些特点吧!

蒙顶黄芽中含有茶多酚和氨基酸以及维生素等对人体十分有益的营养物质,这也对预防食道癌有着非常明显的功效。蒙顶黄芽的鲜叶里保留得有85%的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而这些则对防癌和抗癌以及杀菌、消炎还有减肥都有着很神奇的效果,光是这一点就是其它的茶叶所达不到的。由于蒙顶黄芽是沤茶,所以在此工程中,就会出现大量的消化酶,而这则对脾胃有很多好处。对于那些消化不良的人和食欲不好、甚至是那些不爱运动的肥胖患者都是可以饮用的,并且效果极好。

好的蒙顶黄芽的芽外形匀整,扁平挺直,色黄且亮透,滋味甜香鲜嫩,甘醇鲜爽,底全芽嫩黄,彰显贡茶品质。

这蒙顶黄芽十分适合被用来做观赏,因为其外形十分的美观。同时这蒙顶黄芽也十分的耐泡,如果你不喜欢泡茶这一繁琐的工序,那么你就可以选择蒙顶黄芽,只要在第一泡之后持续向里面加水就可以了。怎么样,有没有觉得十分的方便呢?

四川“雅安藏茶”将完善地方标准


四川“雅安藏茶”将完善地方标准

市质监局召开了“雅安藏茶”地方标准审查会,来自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市农业局、市质检所、市茶业协会以及该市的藏茶生产企业的10余位专家出席会议,针对“雅安藏茶”地方标准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研究。 中国茶叶品牌网cyppw.com

目前,市场上的雅安藏茶产品以“康砖”、“金尖”较为普遍,但大多数产品尚没有完整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造成了监管上的空白。虽然之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纳入了“ QS”认证,但由于没有一致的标准,容易导致准入门槛不一致,无法为企业规范经营、法定质量监督部门监督检查提供依据。

据悉,该标准是在遵循法律法规及国家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并综合藏茶企业的生产实际制定的,标准具有法律依据及可操作性。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有效地规范雅安藏茶的市场及其生产企业的发展,进而使得雅安藏茶的市场准入工作有序进行,有效地保证了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促使雅安藏茶生产加工企业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的办法。

四川雅安藏茶的加工工艺流程!


四川雅安藏茶,是一种黑茶,采用的是海拔高千米以上的茶树鲜叶,按照黑茶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是一种全发酵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全发酵茶。而雅安藏茶的制作,主要是分采割、原料茶初制、成品茶加工三个主要部分。具体详情,请大家继续往下看。

第一步:采割

采用的是“茶刀子”采割,原料上分本山茶、上路茶、横路茶、条茶、撒茶。

1、本山茶:产于雨城区周公山一带,于每年端午节和白露前后前分两次留桩3.5厘米采割。

2、上路茶:产于雨城区大河、严桥、中里等山区,每年于大署至立秋之间采割一次,留桩3.5厘米。

3、横路茶:产于名山、天全、荥经等县,多实行粗细兼产,即春季采细茶、大署至立秋前采边茶。

4、条茶:是砖茶的主要原料之一,每年谷雨后、端午前采割。

5、撒茶:毛尖、芽细、砖茶的重要原料,清明后,立夏前采收。采收标准为一芽二、三、四叶。古代每年开采茶叶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

第二步:初制、复制

原料茶初制分做庄茶和复制做庄茶两种。有多次渥堆高温(50~75℃)发酵的显著特点。传统做庄茶制作有十八道工序。复制做庄茶是将毛庄茶经复制做成做庄茶。复制工艺有蒸、揉、发酵、干燥等。

第三步:原料茶整理

经筛分、风选、拣剔、切铡、干燥、停仓等工序去除茶梗及杂质,调整含水量,分质量等级存放等。

第四步:拼配

按品种要求根据原料茶质量按比例搭配拌和。

第五步:压制

又叫春包,通过称茶(定量)、蒸茶(加温加湿)、春紧、码包等工序,将料茶压紧成为茶砖。

第六步:包装

冷却后砖茶倒出茶篼子,取隔页、包黄纸、打标签、包牛皮纸、捆千斤篾、再装入茶篼子、编包成为成品茶。

第七步:检验

成品茶经检验合格进入成品库。小垛码放,促进通风和自然后发酵。

以上就是关于藏茶的加工工艺流程介绍,希望可以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藏茶。

四川茶园土壤中脲酶活性研究


摘 要 用苯酚一次氯酸钠比色法,分析了四川几种主要茶园土壤脲酶活性状况。结果表明,在同一时期,不同种类茶园土壤中脲酶活性差异较大;随着季节的不同,土壤中脲酶活性也有较大变化;同时,在不同的土层中,其脲酶活性也表现出不一样。另经相关分析,土壤中脲酶活性与全氮、有机质、速效氮等关系密切。

关键词 茶园土壤 脲酶 脲酶活性

土壤中的一切生物化学反应,实际上都是在酶的参与下进行的,土壤的酶活性反映了土壤中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强度和方向。脲酶是土壤中的主要酶类之一,МиНЕНКО等研究证明,土壤脲酶对土壤中氮的转化,特别是对尿素的利用率等有重要影响作用,而尿素是一种优质氮肥,在当今世界农业中广泛应用,因此,国外如苏联、英国、匈牙利等国科研人员对参与尿素水解的脲酶研究极为重视,对脲酶的活性以及利用其活性提高尿素的利用率等进行了较多研究;我国关松荫等对一些耕作土壤和森林土壤脲酶有一定研究,而茶园土壤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耕作土壤,对其脲酶活性研究,国内尚属空白。因此,作者为了探明四川茶区各种土壤中的脲酶活性状况、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肥力关系等,特展开研究,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并利用茶园土壤脲酶活性潜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供试土壤为四川茶区茶园土壤,主要为砂岩黄壤、灰岩黄壤、老冲积黄壤和酸性紫色土,分别采自永川市(四川省农科院茶研所试验茶场)、涪陵市枳城区(个体茶园)、成都郫县(四川省茶研所郫县试验场)和乐山市(个体茶园)。各土壤基本性状见表1。

表1 供试土壤基本性状

土壤类型pH有机质

(%)全氮

(%)速效氮

(mg/kg)速效磷

(P)

(mg/kg)速效钾

(K)

(mg/kg)砂岩黄壤5.41.390.8229.3638.92

56.74

灰岩黄壤5.71.210.7624.2438.0450.28老冲积黄壤5.61.060.6420.3730.2842.39酸性紫色土5.81.170.7327.3439.26109.56

1.2 试验方法

根据研究内容,在各茶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壮年茶园,随机设点挖取剖面,分层取样,每种土样按试验设计(见结果与讨论各部分)取土,土样风干后,分析其脲酶活性及其它指标。

1.3 分析测定方法

土壤脲酶活性用茶酚一次氯酸钠比色法。取5g风干土样于50ml三角瓶中,加1ml甲苯,15min后加10ml 10%尿素和20ml pH6.6柠檬酸盐缓冲液,摇匀后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h,过滤后取3ml滤液注入50ml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17ml、苯酚钠液4ml和次氯酸钠液3ml,随加随摇,20min后显色、定容,1h内在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578nm处比色测定。同时做标准曲线和空白试验、无基质对照试验。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均按常规方法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四川茶园土壤脲酶活性状况

Skujins、Delaune等人研究证明,土壤酶活性的强弱,受土壤物理性状、气温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该试验于1995~1997年每年气温较高的7月中旬进行取样测定,研究茶园土壤脲酶在较高的气温(土温)下的活性状况;另外由于茶树根系大部分集中在0~40cm土层内,因此,每种土样均取自0~40cm土层,充分混和,风干测定。表2结果表明,砂岩黄壤茶园中脲酶活性最高,在NH3-N 0.82~1.17mg/g.37℃.24h(以下各酶活性数据单位表示方法均同)之间,平均为0.96;其次为灰岩黄壤,其活性在0.85~0.98之间,均值为0.90;而老冲积黄壤的脲酶活性最低,均值为0.51;酸性紫色土的脲酶活性居中。分析以上脲酶活性状况,笔者认为是由以下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第一是由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据笔者研究,茶园土壤中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见表4),从表1可以看出,砂岩黄壤有机质量最高,灰岩黄壤其次,而老冲积黄壤最低;第二是由于土壤物理状况的影响。由于老冲积黄壤板结、质地粘重,致使土壤透气性差,直接影响到酶活性的强弱;第三是由气温状况所致。从表2中可看出,砂岩黄壤和灰岩黄壤(试验点)均地处川东地区,而老冲积黄壤和酸性紫色土则位于川西或川西南,两地同一时期气温差异较大,因此气温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土温差异,所以在土温相对较高的土壤中,其脲酶活性则强些(表3数据可进一步证明)。

表2 四川茶园土壤脲酶活性状况

土壤类型地区脲酶活性均值砂岩黄壤永川市(川东)0.82~1.170.96灰岩黄壤涪陵市(川东)0.85~0.980.90老冲积黄壤成都郫县(川西)0.48~0.650.51酸性紫色土乐山市(川东南)0.55~0.680.62

注:脲酶活性表示单位:NH3-N mg/g.37℃.24h,以下各表均同。样本数均为12个。

表3 土壤脲酶活性的季节性变化及剖面分布规律

<

四川名茶


四川名茶中哪种茶最出名呢?很多朋友都会问这样的问题吧,下面让我告诉您。

四川名茶

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Camellia和何树属Sc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单叶,革质,无托叶;花常两性,稀单性,单生或数朵聚生,腋生或顶生;萼片5-7,覆瓦状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数,覆瓦状排列;雄蕊极多数,稀少数,分离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果为一蒴果,或不开裂而核果状。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

四川名茶知识介绍

中国现代名茶有数百种之多,根据其历史分析,有下列三种情况:有一部分属传统名茶,如蒙洱茶、西湖龙井、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银针、白牡丹、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闽北水仙、武夷岩茶、祁门红茶、武当道茶、古丈毛尖等。

另一部分是恢复历史名茶,也就是说历史上曾有过这类名茶,后来未能持续生产或已失传的,经过研究

还有大部分是属于新创名茶,如婺源茗眉、蒙洱月芽、蒙洱太空茶、南京雨花茶、云雾毛尖茶、雪峰禅茶、无锡毫茶、茅山青峰、天柱剑毫、岳西翠兰、齐山翠眉、望府银毫、临海蟠毫、千岛玉叶、遂昌银猴、都匀毛尖、高桥银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饶白眉、湄江翠片、安化松针、遵义毛峰、文君绿茶、峨眉毛峰、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红茶、黄金桂、 秦巴雾毫、汉水银梭、八仙云雾、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 第四种就是天然营养保健茶,如可以吃的蛋白桑叶茶。

饮茶有许多益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饮茶为什么会有许多好处呢?这对一般人来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19世纪初,茶叶的成分才逐渐明确起来。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锰、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

天下茶馆在四川 四川茶馆在成都


有一种说法:“天下茶馆在四川,四川茶馆在成都。”——自从蜀中太守李冰天才地修筑都江堰后,成都平原顿成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在宁静的农耕岁月里,四川人的生存便比许多地方更容易。一旦生存容易,人性中那份对悠闲与舒适的追求便潜滋暗长,进而寻求某种形式的表达,这就使四川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茶馆无处不在,密如繁星。于是,泡茶馆便成为四川人最写意最日常的休闲生活方式。

1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黎明。时值农历岁尾,川西平原深睡在一团又黏又冷的夜雾中。如果说,作为西部重镇的成都,它那纵横交错的街道上,众多的霓虹和路灯使人难以察觉新的一天是如何到来的话,那么在距它仅仅三十公里的这座小镇,隆冬的凌晨是从一座年久失修的老建筑开始的。

这座小镇叫彭镇,属成都市双流县辖地。窄窄的杨柳河从镇中缓缓流过,河的两岸,新旧各异、高低不齐的民居如同巨型补丁,错落在寂静的平原上。仅有的几盏路灯和绝大多数还漆黑一片的楼院,都显露出一种掩饰不住的破败与冷清。独有靠近杨柳河的一座青瓦立料的老房子里,此刻已经人声鼎沸,烟雾袅绕。长方形的老虎灶年代久远,上面坐着几只热气腾腾的水壶。胡乱摆放的色泽黝暗的桌子上,一只只四川人称为盖碗茶的茶碗,正散发出茶叶独有的清香。几十个操当地口音的中老年人,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有的高声聊天,说天气,说收成,说张家的狗李家的猫;有的闭目养神,似乎还没从残存的睡梦中完全清醒;有的用力吸着叶子烟,屋子里弥漫着一股呛人的烟味。

这是一家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的老茶馆,当地人称为观音阁。据老人们口耳相传,多年以前,彭镇曾遭遇过一场大火,全镇建筑几乎悉数化为焦土,独有这座建筑硕果仅存。人们坚信,那是由于观音菩萨的保佑,是故,人们把这里改造成了一座小型的观音庙。大概从民国初年起,观音庙变身茶馆,并延续至今——当上百载漫漫岁月如同杨柳河水那样静静流过,几代彭镇人就在这片肥沃的平原上,从出生到成长,从成长到衰老,从衰老到死亡。而观音阁老茶馆,既是他们短暂或漫长一生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作为一个彭镇男人,没有到观音阁老茶馆喝过茶的,恐怕比凤毛麟角还罕见。现任茶馆老板李强说,当地老人们已经在这里喝了一辈子茶,有的老人走了,家人在出殡那天还要来给他买碗茶,送上最后一程。

一个太阳苍白无力的下午,当我赶到彭镇观音阁老茶馆时,我的眼前是一座青瓦覆顶的老房子,房前有几棵落尽了叶子的老梧桐,入其室,则地面坑洼,桌椅破旧,墙壁上,“文革”时期留下的红色标语和毛泽东画像,如同历史的胎记,依然清晰可辨。我知道,像观音阁这样的老茶馆,在四川和成都曾经并不鲜见,比如我的老家富顺县赵化镇,至少就有四五家这种风格和面目都大同小异的老茶馆。只不过,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数字时代,绝大多数老茶馆已经寿终正寝,渐渐消失殆尽。因而,观音阁老茶馆才像一具历史的活标本那样,吸引了外界关注的目光——当我要了一碗盖碗茶坐在观音阁一角时,我发现,好几个歪戴牛仔帽、斜穿摄影背心的人正捏着单反来来回回地拍个不停。

2

有道是:“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茶馆,曾经是成都血脉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泡茶馆,则是成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即使走遍全世界,你也难以找到第二座城市,拥有成都这么多茶馆。一个历史数据表明,早在1919年,华洋杂处的大都市上海只有茶馆164家,成都则有600家;1949年,成都人口只有60万,茶馆却多达656家,平均数百名成都人就拥有一家凌晨开门、半夜打烊的老茶馆。

作家黄裳先生年轻时曾有过蜀中之游,当他从北面的广元入川后,开始惊讶于四川茶馆之多之大:“入川愈深,茶馆也愈来愈多。到成都,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成都有那么多街,几乎每条街都有两三家茶楼,楼里的人总是满满的。大些的茶楼如春熙路上玉带桥边的几家,都可以坐上几百人。开水茶壶飞来飞去,总有几十把,热闹可想。这种弘大的规模,恐怕不是别的地方可比的”;“四川的茶馆,实在是不平凡的地方。普通讲到茶馆,似乎并不觉得怎么稀奇,上海,苏州,北平的中山公园……就都有的。然而这些如果与四川的茶馆相比,总不免有小巫之感。而且茶客的流品也很有区别。”比黄裳要长一辈的成都本土作家李劼人先生,则对民国年间成都茶馆的盛况回忆道:“茶铺……是成都城内的特景。全城不知道有多少,平均下来,一条街总有一家。有大有小,小的多半在铺子上摆二十来张桌子;大的或在门道内,或在庙宇内,或在人家祠堂内,或在什么公所内,桌子总在四十张以上。”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成都茶馆,使得成都茶馆之多之密之深入人心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呢?我以为,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首先,四川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茶叶产地。唐人陆羽被视为我国茶文化研究的鼻祖,他的《茶经》是第一部论茶专著。在《茶经》中,陆羽开篇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也就是说,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而中国南方则是茶的发源地。至于这有些模糊的“南方”到底是指哪里?云南?两广?贵州?专家学者们经过周密的考证之后告诉我们:这个产嘉木的“南方”,这个茶的发祥之地“南方”,就是四川。此外,比陆羽还要早上好几百年的汉代文人王褒在《童约》里,留下了世界上关于茶事的最早记载。在这份类似于雇佣协议的应用文里,王褒规定他的家童必须完成的工作包括“烹茶尽具,武阳买茶”。

四川茶叶最辉煌的时代是唐代和宋代。鼎盛时期,川茶的年产量高达一千五百万斤,高居全国榜首。大量川茶的生产和外销,曾经是巴蜀之地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从唐代开始,政府把茶叶生产和销售纳入了国家财源的重要补充渠道,建立了榷茶制度,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卖。宋代,茶叶的生产比唐代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当时,四川各地共有二十个州、军(宋代的地市一级政府)生产茶叶,其中成都府的产量居全国之首。北宋彭州知州吕陶给朝廷的一份奏章中说:茶园户人多者,年可以出产三五万斤,少者一二百斤。

得天独厚的茶叶产地,仅仅是茶馆遍及成都的第一步。更重要的一步则和都江堰息息相关。成都平原原本地势低洼,洪涝时有发生,人民常有化为鱼鳖之患。幸运者乃是,自从蜀守李冰天才地修筑了“低淘滩,深作堰”的都江堰后,成都平原从此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风调雨顺,物阜民丰,成都人的生存便比许多地方都更容易。生存一旦变得更容易,人性中那份对悠闲和舒适的追求便潜滋暗长,进而寻求某种形式的表达。因而,宁静的农耕岁月里,在四川,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茶馆无处不在,密如河汉,泡茶馆便成为成都人最写意最日常的休闲方式。这种过分的闲适和写意,甚至引来一些侧目,比如那句“少不入川,老不出川”的俗谚,便表明成都是一个温柔之乡,容易让年轻人失去斗志。一首《竹枝词》更煞有介事地警告说:“锦官城东多水楼,蜀姬酒浓消客愁,醉来忘却家山道,劝群莫作锦城游。”

3

在成都,不论是街宽路阔的城区,还是竹树绕舍的村镇,茶馆都是一个有着久远历史的存在。这些茶馆,高、中、低各个档次都有,它们与荡漾着民间呼吸的居民区和威严矜持的政府衙门,以及熙来攘往的商业场所相生共处,就像构成一支交响曲的各个乐章,必须有起承转合才能和谐动听。

新中国成立前,华阳县中兴镇的一家茶馆,柱子上有一副对联,再好不过地道出了茶馆在川人生活中的地位和性质:邂逅相逢,坐片刻不分你我;彳亍而来,品一盏漫话古今。

众所周知,许多公众场所,都有一定的等级限制,相当于没有明文规定却又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比如五星级宾馆,绝少打工者问津;街头小馆子,也不是大领导出没之地。但茶馆——应该更准确地说是四川的茶馆——却是个例外:同样一座普通的茶馆,大人物可以来,小角色也可以坐,大家相安无事,各喝各的茶,各说各的话,谁也不会引以为意。这一点,黄裳先生也注意到了,他感叹道:“坐在北平中山公园的大槐树下吃茶,总非雅人如钱玄同先生不可罢?我们很难想象短装的朋友坐在精致的藤椅子上品茗。苏州的茶馆呢,里边差不多全是手提鸟笼,头戴瓜皮小帽的茶客,在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中,就曾经出现过这种人物。总之,他们差不多全是有闲阶级,以茶馆为消闲遣日的所在。四川则不然。在茶馆里可以找到社会上各色的人物。警察与挑夫同座,而隔壁则是西服革履的朋友。大学生借这里做自修室,生意人借这儿做交易所,真是,其为用也,不亦大乎?”

这些大大小小的茶馆,或简朴,或考究,或宽敞,或狭窄,却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四川人日常出没的重要场所。伴随着茶馆所出现的,则是包括评书、川剧等诸多艺术品种在内的娱乐文化。一直到上个世纪末,在成都下辖区县的一些老茶馆里,仍有冲州撞府的艺人辗转卖艺。他们通过和茶馆分成的方式,艰难地挣得属于自己的稀饭钱。如今已经颇有名气的巴蜀笑星李伯清,当年就是在茶馆里说书从而迈出艺术生涯第一步的。

4

我的朋友何小竹写过一本关于成都茶馆的书,书的名字就叫《成都茶馆》。我还记得,我和何小竹最初的几次见面,其中有至少那么两三次,都是在一座老茶馆里不期而遇。那座老茶馆位于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在一个叫大慈寺的古老庙宇里。外面是肃穆的红墙和森严的大门,但只要穿过那几间面容严谨的大殿,你就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春夏时分,头顶上是密密麻麻的葡萄叶,遮住了火辣辣的太阳,下面是石头的方桌,间或还有几棵开着黄色小花的桂树。方桌四面,随意排放着最多只值十块钱一把的竹椅子,屁股刚挪上去,椅子就会吱吱呀呀地唱歌。茶是花茶,全都用流行于四川民间已经几百年的茶碗盛装,送茶的伙计一盏接一盏地甩到桌子上。茶客们就坐在随时可能飘落下一片葡萄叶、一阵蝉鸣声或是一朵鸟粪蛋的园子里,消磨着似乎永远也消磨不完的光阴。

对成都人而言,很多时候,茶馆不仅是休闲之地,更是社交场所。朋友,甚至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见面,首选一般都是茶馆。成都人似乎特别喜欢茶馆的那种喧哗与热闹——一个例证是,生意越是火爆的茶馆,它的客人往往也越多,而那些冷清的茶馆,生意会更加冷清。

让人有点搞不明白的是,到底是成都的悠闲生活催生了遍地茶馆,还是遍地茶馆催生了成都的悠闲生活?

学者王笛出版过一本通过分析成都的茶馆来剖析成都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的著作,书名就叫《茶馆》。王笛从理论的高度总结道,“当人们走出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便进入了公共领域。从‘物质’的‘公共领域’这个角度看,茶馆扮演了与欧洲咖啡馆和美国酒吧类似的角色。即使退一步,按照比较严格的哈贝马斯的概念,即把公共领域视为与国家权力对抗的一种社会和政治空间,茶馆仍然不失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公共领域。”

在老一辈茶客那里,作为社交场所或者说公共领域的茶馆,其例证不胜枚举。比如作家何满子就曾回忆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都文人都有其特定的茶馆以供不时相聚。当时,何满子是一家杂志的编辑,约稿、取稿都和作者相约于茶馆,既省时间又省邮资,顺便还可以和作者有一番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一盏清茶,花费十分微薄,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资料表明,民国时期,成都不少茶馆都是行帮社团或袍哥组织的会所,比如安乐寺茶馆是粮油业的,下东大街的闲居茶馆是纱布业的,清和茶楼是丝绸业的,大科甲巷的观澜阁是印刷业的,提督街魏家祠茶社是皮鞋业的……

5

茶馆既然是成都人最重要的社交场所,那就相当于生活为芸芸众生搭建了一座舞台,粉墨登场的便是形形色色的茶客,他们在老茶馆热气腾腾的茶水与袅袅上升的烟雾之间,演出了一幕幕人间喜剧。

这其中,喊茶钱和吃讲茶颇值一说。

先说喊茶钱。四川作家沙汀先生的名篇《在其香居茶馆里》对此有精彩的描写,虽说是小说家言,却像白描一样真实得入木三分:“新老爷一露面……茶馆里响起一片零乱的呼唤声。有照旧坐在座位上向堂倌叫喊的,有站起来叫喊的,有的一面挥着钞票一面叫喊,但是都把声音提得很高很高,深恐新老爷听不见。”“其间一个茶客,甚至于怒气冲冲地吼道:‘不准乱收钱啦!嗨,这个听到没有?……’于是立刻跑去塞一张钞票在堂倌手里。”

当某个知名人物或是有地位有身份的茶客光临茶馆,一个必然出现的场景就是众多茶客都争着替他开茶钱,但哪怕有一百个人高喊“收我的、收我的”,茶博士也只能收一份茶钱。因而,收谁的不收谁的,茶博士心里十分清楚,一则,他们大多是些善于察颜观色、深谙人情世故的人精儿;二则,他们对这些天天上门的老茶客早就知根知底。

在旧时的老茶馆里,最重要的角色不是老板,而是茶博士。他们既有对人情世故的精准把握,同时几乎都有一手类似于耍杂技般的冲茶手艺。老成都车辐先生就曾经讲述过一个绰号叫周麻子的茶博士的掌故。周麻子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成都东城根一家叫锦春楼的茶馆的茶博士,这家茶馆在当时有极大的知名度,冯玉祥、胡愈之、巴金等闻人要客都曾光顾过。锦春茶楼与众不同之处是它有三个轰动一时的绝活,其中第一个绝活就是周麻子的茶技:客人甫一落座点罢茶,只见周麻子右手提一把亮锃锃的紫铜茶壶,左手卡着一大摞黄铜茶船和白瓷茶碗茶盖,含笑趋身上前;茶客只听得“哗啦”一声响,一二十只黄铜茶船已经飞快地旋至各人面前;正当茶客惊异不已时,一阵“嚓嚓”声中伴着一道道白光闪过,一二十只茶碗准确地飞入茶船;茶客还没回过神来,周麻子手里那把看不出年月的紫铜茶壶缓缓一点,滚烫的开水就从茶客的脑后、肩头、耳边刷刷射出,如一道悠长的银线,从两米开外准确无误地注入茶碗,且不会有一星半点洒到茶碗之外;末了,周麻子收起茶壶趋前一步,用小指拇把散在桌上的茶盖往上轻轻一挑,只听“当当”几声,一二十只茶盖就纷纷跳起来,严丝合缝地盖在茶碗上——这种身怀绝技的茶博士,如今茶楼里长相靓丽的女服务员们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了。

再说吃讲茶。这一点,一位老成都回忆说,“到安澜吃茶的顾客大多是本街上担二分公事的有脸面的人物,因此它经常成为街坊上的议事场所。街坊邻里间有什么纠纷,总爱说,走,到安澜讲理去。遂由双方当事人出面,约请一位街坊上的头面人物担任仲裁,等茶博士把茶叶一泡起,双方当事人就分别陈述事情经过,然后由仲裁人评判是非曲直。如果哪家理亏,茶钱就由哪家开了。正所谓:一只桌子四只脚,说得脱来走得脱。”

小说家李劼人的描述更为生动有趣:“假使你与人有了口角是非,必要分个曲直,争个面子,而又不喜欢打官司,或是作为打官司的初步,那你尽可邀约些人,自然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你的对方自然也一样的……相约到茶铺来。如其有一方势力大点,一方势力弱点,这理很好评,也很好解决,大家声势汹汹地吵一阵,由所谓中间人两面敷衍一阵,再把势弱的一方说一阵,就算他们理输了,也用不着赔礼道歉,只将两方几桌或几十桌的茶钱一并开销了事。如其两方势均力敌,而都不愿认输,则中间人便也不说话,让他们吵,吵到不能下台,让他们打,打的武器,先之以茶碗,继之以板凳,必待见了血,必待惊动了街坊怕打出人命,受拖累,而后街役啦,总爷啦,保正啦,才跑了来,才恨住吃亏的一方,先赔茶铺损失。这于是堂倌便忙了,架在楼上的破板凳,也赶快偷搬下来了,藏在柜房桶里的陈年破茶碗,也赶快偷拿出来了,如数照赔。所以差不多的茶铺,很高兴常有人来评理。”

6

社交场所之外,成都茶馆也是不少人的工作场所。尽管茶馆的近亲——比如咖啡馆——在成都也渐有燎原之势,提着笔记本到咖啡馆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到茶馆工作的人并没有减少的势头。于我,我的许多文章都是在茶馆里完成的。因此,成都本土或从成都走出去的文化人,他们的著作,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写到给他们的生活打下深重烙印的茶馆,从李劼人到巴金,从沙汀到流沙河,概莫能外。同时,茶馆也是不少人群——尤其是文化人群——定期聚会交流的类似于沙龙的首选之地。大约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以流沙河先生为核心的一群文化人,就有定期假座大慈寺喝茶交流的传统。我虽未能躬逢其盛,但从参加过茶聚的一些先生的随笔里,也能窥见一斑。如前所述,在大慈寺这座唐代遗留下来的著名寺庙里,曾经有两进院落是茶园,里面树影婆娑,竹制的椅子吱吱作响,文化人们围坐院子里,头顶上是密集的树枝和葡萄藤,间或有一两声标点符号般落在谈话里的鸟语。茶香水热,正话闲话,随时可来,随时可去,真正散漫到底的自由主义。在这种亲切的气氛里,流沙河先生常为茶聚的文化人指点诗文,那种写意和闲适,恐怕是大多数城市都不具备的。

必须承认的是,随着时代变迁,像彭镇观音阁那样的老茶馆已经日益稀少,只有在一些偏僻的乡镇,还硕果仅存地保留了那么一两家,好像是为了让年轻一代通过这些活标本,走近并想象与他们隔了光阴之河的另一种生活。

在成都,茶馆的数量仍然在继续增加,几年前的一个统计说,仅成都三环路之内,茶馆已有数千家之多。这些大多称作茶楼、茶府、会所的地方,它们的本质和观音阁老茶馆其实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供我们这些在尘世中行走的倦客停下来小憩片刻的驿站、码头。人们爱说成都是休闲之都,我以为,这其中,茶馆功不可没。设若成都没了茶馆,便如同北京没了皇城,三亚没了阳光,漓江没了水,它们都将不复是原来的自己。

作为一个资深茶客,数年前,我曾在一篇关于成都的随笔里深有感慨地说:“在家里泡一壶茶,那叫解渴;到茶馆要一杯茶,那才叫生活。成都人在说到茶馆时,爱用一个词,叫作泡茶馆。一杯茶,坐上那么几个时辰,这就叫泡,否则只是牛饮。从某种意义上讲,茶馆和生活都像美女,都是用来泡的。”

如果要问茶馆对成都人有何影响的话,我以为,神经般遍布全城的茶馆,使这座城市的人健谈、风趣、和善、好打交道,同时也带有程度不同的狡黠和浮夸。当然,更本质的可能是:这种缓慢的节奏,使他们对生活总是抱有常人难以理解的通达和乐观。

7

盆地的阳光短暂而珍贵,它带着若有若无的热气,穿过古旧的门窗,落在了观音阁老茶馆略显潮湿的地面。一只花猫在阳光下打盹,几个打牌的老人突然为一手牌争执起来。坐在这样的老茶馆里,我顺理成章地想起乡贤李劼人对他那个时代的老茶馆的描述:“茶铺都不很干净,不大的黑油面红油脚的高桌子,大都有一层垢腻,桌栓上全是抱膝人踏上去的污泥,坐的是窄而轻的高脚板凳,地上千层泥高高低低,头上梁桁间,免不了既有灰尘,又有蛛网。茶碗呢,一百个之中,或许有十个是完整的,其余都是千疤万补的碎瓷。”

这样的联想让我惊讶而欣喜。

因为,尽管时光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但观音阁老茶馆仍然是李先生笔下的景象——简陋,破败,逼仄,却充满人世间的温情和感动:那黎明时分便已呼呼作响的老水壶和热气腾腾的盖碗茶,使得茶馆外严冬的肃杀与阴冷不再咄咄逼人。当清晨的太阳斜斜地踱进这座饱经风霜的老建筑,十来个老人泡在盆地难得的好阳光里,一些交头接耳,一些闭目养神,一些无声无息地玩纸牌。那一份宁静与淡然,使人心底一瞬间涌上一种莫名的感动:如果生活让我们含辛茹苦,那么,老茶馆,它让我们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抚平所有的伤口;在一碗盖碗茶的清香里,我们能从最平淡最坚硬的日子里挖掘出生活的幸福与柔软。

四川宜宾高县:千亩茶园举办花展 政企携手共筹致富路


四川宜宾高县“茶香花海”花展

3月21日讯 近日,四川宜宾高县大雁岭景区举办的“茶香花海”花展正在景区开展,这次花展将从3月19日开始持续两个月,来往游客可切身体验茶山花海的独特景观。

大雁岭景区位于高县大窝镇,依托两千亩生态茶园打造而成。在景区里,260余种茶树及各种花卉草木被分布种植在茶山中,形成“茶香花海”。

王军是小平农家乐的老板,当地茶旅项目启动后,生意越来越好。当天上午,王军的农家乐就被预订了20几桌,带来近万元的收入。

游客合影

“以前我们大屋村是一个贫困村,出门全是泥巴路,老乡们只有靠务农和打工维持生活。现在好了,交通环线修好了,还通了公交车,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王军说。在大屋村,像王军家这样的农家乐共有20家,另外还有5家乡村酒店。“景区受到不少宜宾市民的欢迎。开园前,每天都有三四千人前来游玩,开园后游客量预计将翻倍。”

花海

大窝镇副镇长李兵介绍,大雁岭景区距离宜宾市主城区只有10余公里,开车约40分钟就能到达,随着特色花展的举办,政府将依托省级传统村落川洞村的优势,加强对文昌宫的保护和开发,打造宜宾近郊休闲康养旅游名镇,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