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玩”的那一手好茶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好茶叶 茶末一般是好茶叶的吗 茶包无好茶

好茶叶。

宋朝国强民富,虽然给人不善战的印象,但人民生活水平极高,而日子上去自然兴趣就多了,很多人就投入了茶这一门颇有韵味的道上,玩出技玩出了道,宋茶甚至有自己专门的“丝绸之路”。

茶,始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品饮茶叶的民族,最早追溯到神农治世尝百草。在唐朝时候,煎茶法的流行和茶圣陆羽的出现,使茶在中国的发展上走上了兴盛,宋朝时期,全民饮茶,自天子以至庶民,皆以饮茶斗茶为乐,茶叶走向官府管制贸易。真正兴盛起来。

《文会图》

开创全新“玩”法

宋朝开创历史上新的饮茶风格,不仅可以饮用,并且可以观赏。宋朝以斗茶为乐,斗茶或称“茗战”,顾名思义就是比赛茶叶质量的好坏,茶汤表面的沫饽,较少的沫饽的色泽,较量谁的沫饽咬盏时间最长。选天目黑釉盏,映衬上好乳白汤色,形成对比。“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说的就是斗茶之风。

宋皇帝带头儿“玩”cy316.COm

从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开始,宋代以文立国,皇帝个个都是爱茶的主儿,而到北宋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精于茶事,被誉为:“第一茶皇帝”,并著有《大观茶论》一书,详细介绍了宋茶产地制作,品饮等内容,宋徽宗精于琴棋书画,所画的《文会图》,表现着徽宗群臣分茶,君臣同乐。

玩要玩出“名堂”

上有天子,下有庶民,皆以饮茶斗茶为乐,茶叶贸易走进政府管制,宋朝是许多著名诗词的发育地,诸多的大词人把茶写入了词中,苏东坡居士所写《叶嘉传》,把茶当做人去写,起名叶嘉;蔡襄的《茶录》,上篇论茶,下篇论器,阐述斗茶的要旨。茶的兴盛使茶器也走向辉煌,宋代独有的天目黑釉盏被誉为茶器中的精品。审安老人所著《茶具图赞》,详细的记录茶具的内容。

《茶具图赞》

宋朝华夏五千年最富一朝,创造了最好的历史财富,而宋人玩茶更是“玩”的不亦乐乎。

精选阅读

拆茶,最是那一刀的温柔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给你一个茶饼,你却不知道如何下手?这就尴尬了嘛!

茶事活动中,采茶、制茶最辛苦,试茶、选茶最劳神,但是真正有人身危险的事情,却莫过于拆茶。

首先,用什么拆就是一个问题,且看茶友们的十八般兵器。

徒手掰:轻压型的成功概率应该还比较高,比如老茶婆砖。

拿门挤:此类茶友应该打小儿起,就身怀开核桃的独门绝技。

剪刀剪:质量务必要有保证,一般剪刀只能卷刃,而饼上也不过只一道白印。

更有甚者,菜刀砍,锤子砸......

斯文的姑娘,儒雅的男士,分分钟变身面目狰狞的绿林莽汉。

这要拆的还是茶么?怎么好像关汉卿笔下那a个捶不扁炒不爆的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终于,我们在某一天醍醐灌顶,在内心告诉自己应该结束这种野蛮的、极其不美观的拆茶方式。

买,买,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刀,茶锥走起!

拆茶工具

拆茶工具,通常分为茶刀、茶锥两大类。

茶刀外形与刀相像,成扁平状,通常用竹子、动物骨头、不锈钢和一些特殊金属做成,结构包括带有刀柄的刀体及刀鞘。

茶刀适合解开压制不紧或者用料较为粗老的砖、饼、沱茶。拆解茶时,利用刀体前端的尖刃插入茶饼内,以此沿被切轨迹重复上述方法,这时只要轻加很小的外力,即可实现茶饼部分的分离。

选择茶刀时,宜挑选刀身较薄,顶部有尖的那种。太厚的刀身不容易插入茶饼,但是顶部太尖或者是有刃口的刀容易伤到自己的手,所以最好也不要选择。

茶锥一头尖锐,因造型锥状,故取名茶锥。茶锥椎体大多有金属材料做成,手柄则多样化,结构包括带手柄的锥杆体及锋尖。

茶锥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尤其是拆解压制较紧的砖、饼、沱茶。

Tips:茶锥的挑选

①推荐使用钢质茶锥。避免材质不佳的工具在面对高紧压度茶品时,可能会有针头卷钝的现象。

②长度不宜过长。太长会导致茶锥重心过于靠前,操控性不佳。

③握把的型制应该确保握持的稳定性,避免因握把型制问题造成施力不便而滑手伤人。

小课堂结束了,斯文下来的同学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的要一展身手。

左手拿饼(砖/坨),右手挥刀(锥),开拆。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咦,茶叶忒抱团儿了!报告老师,我这第一锥子从哪儿下?

旁边的小黑眼疾手快,见缝插针,手起刀落,一时间只见叶片破碎,茶末横飞……

优雅的小美同学侧身躲开一片飞溅过来的茶渣,继续专心地走锥,眼见茶块松动,即将撬下,手一滑……

快,快,快,谁有创可贴?报告老师,扎到手啦!

果然,在一个紧压茶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如果红茶有性格,那一定是这样的


英国人发现红茶后,是由上流社会往下普及。1662年,英国的新王后、查理二世的妻子凯瑟琳从葡萄牙出嫁,带了一箱子茶叶做嫁妆,她是中国茶的狂热爱好者。到英国后,茶是她招待皇室贵族的珍贵饮料,这使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渴望尝到茶的味道,茶就这样在英国形成了自上到下的普及。

下层社会对茶的渴望弥漫了整个18世纪,他们喝从荷兰走私过来的茶,走私茶中常常混杂着干草和树叶,可这并没有阻止这种狂热的爱好。18世纪茶叶价格趋向便宜,在伦敦新兴的茶馆喝茶,成为时髦。托马斯·川宁就在伦敦的老城墙的河岸边,开起了专门喝茶的清静茶馆,招待男人的同时招待女士,女人们上街于是有地方可去了,因为当时的咖啡屋是不许女人进入的。

红茶就这样带上了些许女人性格。

下午茶的风行,茶舞的流行,无一不是和女人沾染在一起。当时最流行的《笨拙》杂志上有这样的漫画:中产阶级的妇女借喝下午茶为名,勾引来家中装修的工人。

红茶怎么喝?英国人当时喜欢往里加糖,18世纪,英国人均消费的糖是法国的10倍。茶匙、匙托、糖罐、糖夹子成为英国人喝红茶的标准件。不仅加糖,一种用产自中国云南的红茶,加上柠檬精油制成的格莱伯爵红茶也风靡一时,还流行添加的准确配方:添加过多,则太油滑,加太少,则是清茶一杯。

红茶不仅可以加糖和柠檬,还可加奶、肉桂、玫瑰花,包括果酱,甚至加冰、加酒,茶叶专业人员无法想象为什么英国人喝红茶这么爱加各种东西。所幸的是,红茶里加什么都不难喝,这是一种兼容性极强的茶类。

这就使我们更进一步去思考红茶的性格——为什么红茶这么包容?

有人将之解释为柔顺,是所有茶中最丧失特点的,其实不然。红茶的香,其实是在等级越低的茶叶中越淡薄,加进去配套的东西,才不影响其香,而是产生一种新滋味。

台湾的红茶专家叶怡兰记得,台湾人喝红茶,尤其是他们小时候,完全是当大众饮料的,甚至是游戏化的,先是泡沫红茶,用廉价的红茶粉做原料。她也没有想到,终于有一天,这种饮料会席卷亚洲,作为一种代表性的台湾味道。还有就是咖啡馆的水果茶:取些水果在壶中煮熟,最后再加一包廉价的袋泡茶。滋味平常,却很能满足一般少男少女的心愿。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红茶从出口,再回来,确实是从咖啡馆开始流行的,是立顿以及档次高一些的川宁先后成为咖啡馆的饮品,才触动了茶人们重新去寻找真正红茶魅力的野心。

于是,祁门工夫、滇红工夫才又重新回到时尚追随者的视野。

这些红茶带有独特的芳香,更可爱的是,冲泡比之工夫茶要方便,你可以选择白瓷壶或紫砂壶,小把抓红茶进去,然后用90多摄氏度的水冲进去,倒出来的,就是一杯芳香艳红的茶汤,混合第一杯和第二杯,口味更好,因为各种对茶的要求都在里面了:汤色,滋味,香气。

虽然各类茶的冲泡都有讲究,可是相比之下,红茶的冲泡显然更随意随性,这也是很多人逐渐爱上红茶的原因。

当习惯红茶滋味的人群成型的时候,中国茶客们又开始喜欢上不同于工夫红茶的武夷山的正山小种,正山小种之正山,表明是真正高山地区出产的茶叶,它独特的烟熏感,外加出汤的厚度,使真正的老茶客感受到了口腔刺激。而周围地区所产的茶叶,在老茶客们嘴里,即使加了烟熏,出在离开武夷山并不远的福建省内的政和和坦洋,也只能叫做“烟小种”和“假小种”。

正山小种产量不高,加上俄罗斯人多年来对之孜孜不倦的热爱,使得国内消费者认识到它的矜贵。

没有喝过正山小种的茶客,基本属于不入门的茶客。

但是,这部分茶客中包含了许多想入门或者初入门的人,他们不太能接受正山小种厚重的松烟感。聪明的武夷山人于是放弃了烟熏工艺,出现了升级版,许多人从正山小种中喝出了桂圆味。不过,如果喝出薯香味的就请注意了,正山小种和假小种的一个大区别,就是其中没有薯香味。

红茶的茶客最大的特征,其实和红茶一样,比较兼容,他们没那么执拗于只饮用中国红茶。也许是因为红茶品饮开始得晚,大家没形成固定习惯,于是,更广泛的红茶品尝运动开始了,从正山小种拓展到了印度阿萨姆茶、大吉岭茶,再到斯里兰卡的丁拉比茶和加勒茶,印度次大陆的茶声誉鹊起,比中国更早实施了原产地保护,所以喝起来更加放心和专业。而且,这几种茶喝起来比中国红茶更有趣,比如第一茬的大吉岭茶适合清饮,可是第二茬的大吉岭适合加奶饮,多变可又不那么复杂,所以被下午茶的爱好者们选择了。

更高档的咖啡馆和五星级酒店里于是迅速抛弃了袋泡茶,改用了这几种印度次大陆的名茶,这种风尚又反过来影响了喝茶者,袋泡茶逐渐成为办公人群的茶。

红茶的中西方品饮方式于是逐渐分立:老茶客们还是浸淫在清饮中,而新茶客开始接受广泛的红茶品尝方式,红茶的发酵过程使它赢得了健康的名声,尤其是养胃的美名,多数红茶茶客不太喜欢绿茶的青草味,也拒绝了黑茶的厚重。

好在中国有世界上最广泛的产区,也有世界上质量最好的茶叶,加上绝大多数区域还在手工做茶,不喜欢红茶复杂喝法的中国老茶客也能创造出新的顶级名茶,就在印度大吉岭茶在中国声名大增的时候,用正山小种的原料,可是却全部选用芽头制造的金骏眉出现了。几万个芽头做一斤茶的事实,就已经让品饮者格外珍惜了,何况确实是高香醇厚,没有任何人想到往这杯中添加一点糖。

这就又给世界红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完全不加任何附加品、纯粹以自身香味和滋味取胜的新型顶级红茶。中国人对茶叶口感的永无休止的追求,就是这种茶产生的动因。

在金骏眉原产地,武夷山的桐木关,一斤可靠的金骏眉的价格是8800元。与此同时,众多的红茶产地都被搅动,以往注重外销的茶叶生产者们似乎突然发现了中国人的消费能力,若干顶级的红茶都在研制中。

你可以据此批评中国人在追求享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世界各国都在普遍增加茶的进口量,尽管茶叶市场不断受到咖啡和软饮料市场的挑战,可是从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人们对饮茶产生广泛的、不断增长的兴趣。

有什么理由叫一个红茶的起源国,一个世界上最好的红茶出产国,放弃对于一种精美而昂贵的新型红茶的追求呢?

那一杯云南普洱古树茶


古树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乔木茶,在以云南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有古树群落,数量稀少。而在一些所谓“骨灰级”茶友的标准中,则必须是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才能被冠以“古树”之名。

古树茶树仅在以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的古镇易武为首的古六大茶山和勐海县的新六大茶山茶区有古树群落,故而产量十分稀少。古树茶必须是纯料茶,如若在压制茶饼过程中在古树茶叶内掺入台地茶或其它非古树茶叶拼配的,就不再是古树茶,此类茶叶统称为拼配茶。加工技艺精悍的纯料古树茶口感汤色和营养成分如红酒一般,将随着年份而与日俱增,因此,古树茶具备很高的储存升值价值,相较而言,台地茶或拼配茶的储存升值空间较小。

普洱茶受到越来越多茶人和社会精英、社会大众的喜爱,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那么普洱古树茶的特点是什么?

1、口感:古树茶会带来感觉丰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来自高山阔野般的气息,茶汤的细密度和醇厚度较高、渗透力顺畅;而台地茶让人感觉口感单薄且有时味会杂些,茶汤的渗透难以让舌根感到舒畅,有的虽入口时感到霸气,苦涩味比古茶也重。

2、外形:古树茶的叶子相对台地茶壮硕,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状,叶背毛少;台地茶因为是栽培的,叶身比较单薄,叶子裙边起波浪,叶边齿状呈规律性,叶背多毛。

3、香气:古树茶香气深沉而厚重,停留时间长。

4、叶底:古树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弹性、柔韧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质感薄小且脆硬。

5、潜质:古树茶因叶子是来自树根深入土壤的大树,根部吸收地下的养分多而使叶子具有转化价值的物质多,潜质空间当然也高;台地茶来自根部短浅的台地,所内含的能随时间转化的物质稀少,转化空间也有极限性。

6、韵味:古树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涩味所化出的甘性让口腔生津,韵味久留于口腔、喉头,陈茶的能量释放得慢些,茶气的表现也慢慢体现出来,让人体感觉舒服的指数高。而台地茶的后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暂,生津不明显,韵味短暂,陈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对较少且释放得快,人体口感的舒服程度也偏弱。

桑叶茶,那一抹淡淡的清香


桑叶茶,那一抹淡淡的清香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是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爱上一种茶,其实也无关其它,仅仅只是爱了。

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么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妙不可言。茶之内功,无喧嚣之形,无激扬之态,一盏浅注,清气馥郁。品茶所品味到的感受,是那一杯清茶中淡淡的滋味。浅尝苦涩,回味甘甜!人在世间功名利禄浮浮沉沉,滚滚红尘荣辱炎凉,苦乐皆由心生、唯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最深入、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味。这一切与品茶是何其相似。接触到桑叶茶,不过两三个月,但已被它深深地吸引,桑叶茶有一种淡淡地甜味,闻起来没有什么香味,但是这种淡淡的,静静地不正是我们现在这个浮躁社会所需要的。

劳累一天,静夜,沏一壶桑叶茶,听一曲音乐、独坐、一段闲暇时光,一杯清茶、一本好书、足矣!

那一抹淡淡的清香········

赵双宁:手筑黑茶技艺的代表传承人


赵双宁,有“中国黑茶类制茶大师”的美称,在素有“黔北小江南”之称的湄潭,一直被当成湄潭手筑黑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的努力下,手筑黑茶传统制作技艺一直保持着原有的古法制作过程,并将一代代地保护和传承下去。

手筑黑茶历史可追溯至元朝

湄潭县地处我市东北部,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是中国古老的产茶区之一,属于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提及的产茶区——古夷州境地。而湄潭手筑黑茶传统制作技艺,是继贵州出口红茶、绿茶加工制作方式的又一重要历史遗存,也是历史黑茶文化的见证和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

据史料记载,湄潭手筑黑茶传统制作技艺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在晚清时期,湄潭县随阳山人陈德轩家有九堡十三湾茶园,从那时起,手工制作的黑茶就开始往外销售。

到了民末清初,湄潭县兴隆镇大庙场茶商杨秀财制作的手筑黑茶陆续销往遵义新舟等地。20世纪40年代,民国中央实验茶厂汇集了众多制茶大师,当时该茶厂成为了手筑黑茶制作的主要阵地,之后将人工筑制改为木制机具紧压成形。

在上世纪70年代,湄潭县核桃坝支书何殿伦开始指导黑茶产业进行规模化和系统化的生产。21世纪初,贵州湄江印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湄潭县桃坝村,并筹建黔蒙砖茶厂,此后,黑茶的生产和销售更上一层楼。

记者在《湄潭茶产调查报告》中看到,当时湄潭生产的茶种类有砖茶、虫茶、饼茶等,许多国内的顶尖制茶大师来到湄潭从事茶叶科研生产工作,尤其注重砖茶的发酵研究,正是从那时起,手筑黑茶的技艺开始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在他们的指导下,传统手筑黑茶一度被销往国内各地,甚至外贸出口。

十多道工序三次发酵制黑茶

49岁的赵双宁是贵州湄江印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手筑黑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在上世纪90年代,赵双宁师从老茶人何殿伦,学会整套黑茶传统制作技艺后,从2005年起,专职干起了湄潭手筑黑茶传统制作技艺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

“手筑黑茶的制作过程和其他茶相比较为复杂,共有十多道制作工序。”赵双宁告诉记者,除了采摘鲜茶叶、选料分级、去除杂质和老叶、杀菌和杀青、揉捻,还要进行发酵,再与新茶搅拌熬汁,剁碎切细进行二次渥堆(二次发酵),手工装入模具成形后进行烘干发花(三次发酵),最后进行包装,整个过程大约要花费50天的时间。

“夏秋茶口感微苦,不过黑茶经过多次发酵以后,是可以转换口感的。”赵双宁说,黑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也是中国特有的一大茶类,属于后发酵茶、全发酵茶,由于能够长期保存,拥有越陈越香的品质,同时,还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以及湿热作用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

目前,黑茶共有七个品种,包括茯砖、三尖(天尖、贡尖、生尖)、花砖、黑砖、青砖茶、千两茶、康砖金尖,茶叶的选用也以大叶种为主。“发酵过程中茶叶自身会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饮用后有排毒、降血压、顺肠胃等功效。此外,黑茶的一类品种茯砖还具有药用价值。”赵双宁说。

希望有更多人参与黑茶传承

据了解,湄潭手筑黑茶传统技艺在2015年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年还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人了解黑茶,使手筑黑茶技艺传承下去。”赵双宁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希望更多的爱茶人士参与到对黑茶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为了使手筑黑茶的传统技艺更好地得到发展,黑茶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良和创新,除了保护传承传统的手筑黑茶技艺、创建完整的黑茶生产线外,他们还创立了专业的黑茶生产基地。

“目前公司黑茶产量每年上万吨,给附近十万茶农提供了就业机会。”赵双宁说,黑茶产业在贵州省尚属空白区域,为此,他们还将利用黑茶原料丰富等特点,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产品精细化和多样化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掘黑茶药用价值和功效,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黑茶文化,使湄潭手筑黑茶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