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普洱茶熟茶一好一坏,对比看工艺和品质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熟茶 熟茶普洱茶 普洱茶生和熟

普洱茶熟茶。

这几日喝了多款刚完成渥堆发酵的普洱茶熟茶毛茶,习茶累进的工夫,就在于此,多喝、多对比、多记录、多与师傅交流、多思考。这也是多年来茶百科人坚持“一日一茶”的初衷,就是在习茶的过程中,把我们认为有用的、思考的、记录的也分享给茶友们。

普洱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云南特定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加工工艺,经渥堆发酵等工序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质量特征是: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普洱熟茶经过人工发酵,具有特有的茶香和茶味,茶性温和,扶正理气,温中养胃,具有很好的养生价值。冲泡时汤色浓,偏深红色,茶味温和平顺。

现实中,更多茶友喜欢生普喝生普。事实上,熟普茶的保健效果要好于生茶。熟茶,作为发酵食品,在发酵过程来看,似乎直观感觉不那么卫生,可类比的产品有酱油。大家知道,生茶是寒性的,起码,十年之内的生茶一定是寒性的,刺激肠胃很厉害。

另外,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普洱茶减肥、降血脂等种种研究,都是基于熟茶做出的。正是因为有了熟茶,才有了普洱茶的欧洲市场,才真正有了普洱茶走向世界。

熟普的独特制作和品质

熟茶制成,当年即可品尝(虽不好喝,也不至于说不能喝),当然有个三年左右的陈期,这时发酵的味道完全转化掉了,经过人工发酵而产生的多种复合聚合物也一定程度上通过跟空气接触而产生后期氧化,茶味变得更深沉内敛了,此时品之,茶香、茶味和茶韵才会比较清楚。

生茶生普很多厂能做,甚至很小的初制所、个人都可以做。而真正考验技术、代表实力的主要是熟普,因为这需要有很好的熟茶发酵空间、一定量的毛茶、所花更大的风险及时间成本、更专业的有经验的师傅等等众多条件。

熟茶正因有一个人工渥堆的发酵过程,因之不同的厂家,不同的批次,茶品的表现往往存在较大差异。

熟茶起堆一般是同级发酵,就是芽茶、三到五级、七到九级这几种等级的茶叶是分别起堆发酵的。

一个发酵堆子,需茶多吨普洱晒青毛茶。一次完整的发酵周期视所需发酵度状况,正常约时间四至六周,现代改良技术则约需时八周到十二周之间。发酵时需不停地检查堆温、翻堆、洒水等。总之发酵车间内温度高、湿度高,是一个很折磨人的地方。

而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是选原料,洒水和翻堆。用什么水,洒多少水,何时翻堆,翻几次堆,发酵程度如何把握等。

如果生茶茶底好,发酵出来的熟茶口感也会厚实丰富。如果参与渥堆的生茶原料本来底子就不厚实,那发酵出来的熟茶口感会又淡又薄,回甜回甘也很弱。

发酵用水选用得好,对保留茶叶本身内含物质的活性会有很大帮助。

渥堆时,潮水量(洒水)视季节、茶箐级别与发酵程度而定。视制作地的温湿度与通风情况来进行翻堆,使茶箐充分均匀发酵,若堆心、或万一哪一次翻堆的时间没掌握好,导致局部堆温过高,那堆温高的地方茶叶会出现过度发酵的状况,失去了做原材料的价值。

不同的厂家,在渥堆的经验上各有心得,因而生产出来的熟茶茶品口味不一。我们在品饮时,会明显地觉得有一些制作优良的熟茶茶品偏“熟”一些,或是偏“生”一些(不把发酵做得太深)。

偏熟的茶品,当年制成即可品尝;偏生的茶品,茶味中还保留了一些生茶口感,于是当年压制的茶仍带苦涩,茶水分离度还是很明显,这种茶是要存放两、三年后才会好喝。

发酵度较轻者,微酸,尚有回甘,香气明显、口感较重,叶底红棕色,但不柔韧;若发酵度不足、不完全,则易出现酸化之劣变;若发酵不足,干燥后再进行二次洒水发酵,容易发生汤质薄、味淡带苦,叶底糜烂的现象。

若发酵失败,新茶浸泡后带酸且苦不化,存放后容易出现不讨人喜欢的酸味。

当发酵度充足时,汤质浓稠水甜而滑口,几乎不苦涩。

重发酵者,叶底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较硬而易碎。

第二款发酵失败及过度的熟普干茶,图标所指的就是下两图中叶底中的焦炭条叶。

发酵过度,则有炭化现象,汤薄甜而无质,叶底黑硬。那生茶茶叶中的绝大部份活性物质都会被转化殆尽,于是造成熟则熟矣,奈何口感生硬干瘪,茶品的活泼口感,具有立体感的丰富变化通通弱化,无法形成茶韵。

cy316.COM编辑推荐

“两个需求”下看普洱茶的品质、品牌


纵观普洱茶这十几年来的发展,虽然产量和消费一直呈持续上升态势,但关于普洱茶的正确消费理念却一直在争论和摸索中缓慢前行,无论是官方层面还是民间专家都只是根据各自对普洱茶的认识程度偏居一隅,没有形成统一的成熟的完善的普洱茶消费观,市场在这种杂乱无章的认识观下各自发展,形成各种不同的普洱消费圈子和茶文化团体,并根据对普洱茶的简单理解各执一词,推广各种不同方式的普洱消费理念。其中在关于普洱茶的品质和品牌的认识和选择上尤为体现这种流于简单的认识。

当前坊间关于如何选购普洱茶,尤其是中生代旧茶如何选择,市场出现一些争论,是根据品牌还是品质?当然最好的选择是既有品质又有品牌,这是大家都看的懂的也会不约而同的第一选择,只是既然众口铄金,自然价格也是飞涨,这样的茶可能在适合的性价比下很难买到。那么在有品质但品牌知名度不大,或者品质一般但品牌知名度大的品种中如何选择,大家争论不一,但基本的论调是,品质为主。

关于这个争论,在我对普洱茶的认识基础上,我很难直接去参与表态,因为普洱茶的品牌和需求本来就相对其他商品复杂,有其特殊性。普洱茶与其它茶类有个与众不同之处,是人们对它产生的需求有两种,第一种是和绿茶,红茶铁观音等茶类一样的品饮的需求,就是你买茶就是为了喝,即便送礼也是基于送给对方喝。除此品饮需求外,普洱茶还有另外一种需求就是收藏或者说陈放的需求,实质这是一种生产行为,因为这种需求本身创造价值。这种需求是基于普洱茶与众不同的“越陈越香”的特点和其转化陈放周期过长占用资金久特点产生的,导致它必须由大量民间资本参与其陈化过程,这个过程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生产过程。

纵观这十几年来中国茶市场交易,普洱茶销量之所以能能一枝独秀,排在许多地区批发市场和终端店的销量前列,不外乎是它多出其他茶类一个需求而已。在现实普洱茶交易中,每年交易量中被品饮消耗掉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尤其是新茶,当然越老的茶意味着其越接近可品饮区间,这部分的陈茶交易中,被喝点所占的份额将会随着年份越老越来越大。但普洱茶的存放行为并非只是针对新茶,中生代的茶,老茶,号级茶都有再继续存放的可能。所有这些行为都是普洱茶除品饮需求外另外一个需求,也是就陈放,或者生产的需求造成的,在当下这种需求下交易所占的普洱茶销售份额更大。

从过去十几年普洱茶存量看,历年积累至今的普洱茶存量大大多于每年被消耗的普洱茶量,这个是建立在普洱茶过去几十年存量少,没有考虑到大陆市场的热销,同时十几年前投资市场预期普洱茶未来几十年将会成为茶叶消耗品种的主流导致的,所以就目前而言,存放大于消耗是历史因素造成的。

存放中的茶,始终还是要从仓库流回市场,最终被品饮消耗掉的。这就产生一个问题,这些大量存放中的陈茶如何能顺畅有序的被市场认可和消耗呢?销售平台的畅通与否关系到这些陈放中的茶能否快速变现,完成整个投资存茶流程。因为很多茶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默默存放在仓库的,这些产品如何能迅速被市场认同,自然品牌在其中会对产生很大促进作用。

这里,我们就必须分析普洱茶的品牌因何而来,如何构成的,很多言论指出,品牌来自于品质,我认为这个概括不完善,它很单一。我认为普洱茶的品牌是由“品质+完善的销售渠道+广为人知的知名度”构成的。

首先从普洱茶最基本的需求品饮而言,自然大家都会选择最好的口感的普洱茶来喝,这是出自人的本能。好的口感就是品质。但实际情况是不同阶层有不同消费,其实大家都在寻找在各自能接受价格上限下最优质的普洱茶来消费,这个行为称之为性价比。好喝太贵不行,好喝但不为人知道也不行,因为找不到,若又好喝又为人知道的,我们之前形容的既有品质,又有品牌的普洱茶,它的价格自然相对昂贵。现实中是,根据各自对普洱茶理解程度不同,大家更多依靠品牌找茶。对普洱茶这类特殊商品而言,品牌的构成除去品质外还包括完善的价格体系和产品链以及知名度,只有这样才能被终端市场更容易接触到,多以对大多数普洱茶而言,光具备品质还是不完全的,也许小众消费可以,但大众消费必须借助品牌。

而在普洱的存放需求下,品牌的作用将会更加重要,因为品牌能促进交易,拓宽销售渠道,品牌好除去品质因素外,还有完善的分销渠道和广为人知的影响力,这些因素都能让陈放中的茶尽快进入消耗市场,回笼现金。若一片茶只是口感好却不为人知,势必影响市场接受度,难以迅速完成存放需求向品饮需求的转换。

回到最初的话题:“普洱茶你是选择品质还是品牌呢”?这样的问题显然是不严谨的,因为它建立在不同需求上有不同的回答,从存放的需求尤其是大量存放,品牌很重要,因为它不止意味着品质,还有销售渠道和知名度。若您品饮,当然是选择同样价格下最优品质的普洱茶。从人本能的追求,喝普洱茶当然从品质的角度出发去选择,只是因为市场之大,品种之多,最终绝大部分消费者都还是从品牌入手,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口腔专家,也不可能各个都是行家,能完全超越品牌去寻找品质。

当然普洱茶的品牌的产生也不是唯一的,它既有可能产生于生产之初的环节,也就是新茶环节,也完全有可能产生于存放的环节或者说流通的环节,比如我们朗朗上口的88青,红印,这些名称都非来自厂家命名,而是在存放流通环节中产生,它也是一种品牌,它说明的是厂家生产配方用料和仓储转化效果的统一体,这就是我曾近提及的普洱茶的第二品牌。普洱茶的品牌它可以从新茶诞生,也能从旧茶中诞生,因为普洱茶收藏放仓行为是一种生产行为,在各自不同的收藏环境下和放仓手段不同,其实相同的产品转化的效果都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差异化导致,普洱茶必须有第二个品牌来对陈化期间的品质做一个说明,这就是普洱茶的第二个品牌,这是后话。

喝茶找品质,但一般都是通过品牌指引下去找品质,存茶既找品质也找品牌,如说喝茶是找品质和价格之间性价比,那么存茶找的就是品质和品牌之间的性价比,我想,这就是建立在普洱茶“两个需求”理论下对品质和品牌之间关系的最好的阐述。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哪个品质好?夏天不能喝熟茶吗?


想喝普洱茶,我该选“生”还是“熟”,很多人在接触普洱茶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普洱茶的“生茶”与“熟茶”在饮用方面的区别有所疑惑。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同来探讨,普洱茶“生熟”的不同对饮用有什么影响。

1、生茶与熟茶有什么区别?

生茶与熟茶是普洱茶的分类。普洱茶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加工制成: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日晒干燥之后,成为晒青毛茶。由晒青毛茶直接加工压制成型的普洱茶,叫普洱生茶,简称“生普”;而晒青毛茶通过渥堆人工发酵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叫做普洱熟茶,简称“熟普”。

2、夏天不能喝熟茶吗?

有人认为“熟茶”茶性肯定是热的,夏天喝熟茶会上火,因此夏天的时候忌口喝熟茶,以及全发酵的红茶等茶饮。其实,绿茶茶性是寒性,熟普和红茶经过发酵,茶性会变得温和,不再“寒凉”,也不会“火热”,因此,夏天温度高的时候喝点熟普,并不会造成上火等症状。如果是体质偏热的人,可以在夏天喝生普,对于降火有不错的效果。

3、普洱茶凉了之后能多喝吗?

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对于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普洱熟茶放凉后也可以少量饮用,还有独特的风味;而新的普洱生茶放凉后,最好是不要喝了,体质虚寒的人脾胃会受不了的。对于体质偏热的人群,普洱茶的凉茶可以适量饮用,但还要借用一句老话:凉茶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4、为什么有些熟茶喝起来会发酸?该怎么处理发酸的茶?

熟茶发酸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原料选择,较嫩的茶容易出现酸味。这是春茶,全芽,一芽一叶较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二,潮水过度;第三,发酵程度较轻,发酵程度低于7成,出现酸茶的概率就很高;第四,发酵温度低,堆子温度上不去,茶不容易发熟。

老包说茶:一山容两派,两道共生长 你不知道的古茶山!


老乌山为无量山的一条支脉,自古为银生辖地。老乌山没有景迈山那样壮观、让人震撼,也一直不被外界关注。

走进老乌山深处,一片片规模不大,几十亩、几百亩古茶园散落在老乌山的箐沟、凹地、山梁之间。在2006年普洱市编写《走进茶树王国》时,普查写入书中仅是按板镇罗家、文立、那布三个村,古茶园面积仅统计了2870亩。

老乌山地横跨镇沅县振太镇、按板镇、勐大镇,景谷县小景谷乡、凤山乡等,方圆数十公里。当地居民以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为主。海拔1500米--2200米,年平均气温14℃左右,年降雨量1390mm—1502mm。这里有近似气候、海拔、植被、土壤及茶树栽培历史,森林植被好,气候温凉,土壤肥沃富多种矿物质,通透性好,是生长优质茶叶的好地方。

老乌山古茶园面积近4万亩

老乌山逶迤绵亘,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为典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而茶叶作为一种依地理与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灵性之物。老乌山是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也成就了它成为是普洱市26座著名古茶山之一。目前镇沅县将对其进行详细普查,预计在老乌山保存的古茶园面积超过万亩,古茶园面积仅次于景迈山,茶叶总面积近4万亩。

按板镇位于镇沅县城西南部,明置镇沅州所在地,距离县城60公里,东邻恩乐镇与古城乡接壤,西接振太乡,南与田坝乡和景谷县凤山乡接壤,北靠勐大镇。振太镇,史称“太和”,自古就是茶马重镇。

元朝破后大理国,统一了西南广大地区,大量外来移民涌入,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偏僻的老乌山在元、明、清各朝代都有各种避战乱、躲官司、逃荒等外乡人来到深山,与当地少数民族一起和睦相处,开荒种茶,所以老乌山上的茶园面积相对分散,分布广,有的茶园直到今年也藏在深山人未知。

佛寺道观林立易马置茶深山有市

随着茶叶的增多,老乌山上的茶园就运输到按板街、振太街上交易,渐渐就声名远扬,成为地方名茶。历史上镇沅按板、振太等地盛产食盐,盐、茶是当地的主要特产,人们纷纷到此从业经商、众人涌入,山里就形成固定赶集的山街,马帮也自然成为这里的主角。

佛教在这里建寺布道,如大石寺、和尚寺等。从大石寺过老乌山到抱母井、通威远厅、达普洱府。沿途周边土地肥沃、地势平缓、村寨较多、皆种有茶,现存较出名的有“苦竹山”寨的古茶园。道家也相中此地,到此传道立冠,成中国道教最南之地。周边的文立、海子等茶多,找一个区位好的地方,久易成集、定期为街,易马置茶、深山有市,吸引众邦。

和尚寺是老乌山最高峰,这近可达大井、小井、按板井,远上银生城或翻哀牢山“金山丫口”上官道进京。和尚寺旁有一高山湖泊叫波啰坝,湖阔水清、游鱼成群,湖边草甸遍山、谷幽林静。趁山花烂漫的农历四月十六,在此开湖捕鱼、制换新物、结识新人、聚众狂欢,称“鳌鱼节”或“鳌光会”,是各少数民族共同的“情人节”,是老乌山里一年一度的盛典。

一山容两派两道共长生

老乌山自古产茶,众人的到来进一步丰富了茶的品种,促进了茶业的发展,整个山“寨与茶为邻、人与茶为伴,山山有寨、林中遍茶”;有一茶种深得和尚所爱,并开园种植,因其不同,被传为“老和尚”茶。

老乌山更因为“一山容两派,两道共长生”而被传扬。老乌山野茶遍山、茶花满谷、茶绕山寨。这里的茶有的叶大如掌,有的叶细及指;有的树直高壮,有的枝繁叶茂、篷及庭院;有的色深似蓝、有的色浅如翠。

种茶历史逾千年山中有棵“茶神树”

老乌山从唐朝便开始人工栽培茶叶,迄今已有一千年多的历史。在老乌山上生长着三株很古老的茶树,为目前在镇沅县境内发现的最高、最大、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

其中在和尚寺村地边有一株古茶树,有根部围径达2.68米,茶树高达10.6米多,树冠幅度7.3米×8.7米,在离地1米多的地方有一级分枝6枝,分枝的枝干径超过30厘米,是当地现存古茶树中最大的一棵,人称“茶神树”;每年茶山上人们还定期举行祭典,对其顶礼膜拜,以示尊崇。

“老乌山茶树王”还有一个有趣而又真实的故事。在大集体年代,大茶树生长在一罗姓的自留地里,生产队定要他家每年交干茶15公斤。

多年后,罗姓茶地的主人觉得不划算,让给其他人家,这就形成地为一家,茶树为另一家的怪象。过去茶叶不值钱,“老乌山茶树王”树高体壮、叶茂蔽荫,影响农作物生长。说来奇怪,一年老罗攀上大茶树砍茶枝,在下树时莫名其妙跌落下来摔成重伤,村民都说“这是神树,只能采摘,不能砍”。

罗家人专门请人杀鸡忏悔献饭,总算捡回一条命。直到几年前茶叶价格起来一些,为了方便管理,罗家用几十棵古茶树换回来这棵“茶神树”,但茶树的干茶从过去每年能采20多斤,现在只有10斤左右,2014年卖得近2万元,这也成为老罗家的主要收入

普洱熟茶是酵素茶?一篇文章带你重新看熟茶


摘要:普洱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主要原料,由渥堆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可食用产品,其本质上是一款酵素。以“发酵茶多酚”为主的生物活性成分使得普洱熟茶有着茶叶保健的共性,也有其独特之处。在降脂减肥、降血压、降血糖、抗衰老、美肤、助消化、明目、解酒、减轻烟毒等方面有良好的功效。

普洱茶的由来

普洱茶的制作可上溯至东汉时期,贸易始于唐,闻名于明,极盛于清。在这充满传奇的历史传承之中,普洱茶犹如人生真味,或酸、或甜、或苦、或涩,拥有最真实的品质,最生动的故事,最深厚的底色,越陈越香。

“普洱”一词一直用作地名。元朝时期,有一地域名叫“步日部”,汉语称为“普耳”,后来称为“普洱”。清雍正时期设普洱府,辖思茅、西双版纳等地。普洱府为盐矿、茶叶集散地,车马云集,人流拥挤,因其商贸发达而逐渐闻名于世。普洱茶一词虽有“普洱”这个地方产的之意,但茶实际主要产自西双版纳境内。

云南茶叶本没有固定的名称,因其与普洱府相关联,遂有了“普茶”这一名字。《滇略》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普茶以其醇厚浓酽的品质特色而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以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的必需食品,并逐渐享誉海内外,直至明朝末年,才改名为普洱茶。方中通《物理小知识》记载:“普洱茶蒸之成团,西番市之。”凡是云南境内由大叶乔木茶菁制作而成的茶品,一律称为普洱茶。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独特风味的茶品。历史上的普洱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摊晾、晒干、蒸制、布袋成型等工艺而制成。其采用原料晒青毛茶是低温杀青,夜间长摊晾,隔日晒干,这种传统原料制作方法为普洱茶后期变化发展赋予了广阔的空间。

普洱熟茶及其工艺特点

目前市场流通的普洱熟茶主要指人工渥堆熟茶。它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加工而成的茶。渥堆是其工艺最大的特点,是一次有意识人为干预发酵的工艺设计,也称“人工发酵”模式,是茶业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

从范和钧时代出现的“热蒸”、“潮水茶”发酵技术雏形,到唐庆阳时代对发酵技术的不断探索,历经反复研发试验,终于在1973年,勐海茶厂科研团队首次采用“渥堆法”,取得普洱茶快速发酵试验成功。从此揭开了普洱茶生产的新篇章。

人工渥堆发酵技术,是普洱茶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技术,该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普洱茶发展的进程,引领了消费的需求。并历经岁月的沉淀,形成独特的“勐海味”。其工艺主要特点为微生物自然接种,高温多轮次发酵。

酵素的定义及分类

酵素是指以动物、植物、菌类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产品。

按产品应用领域可分为食用酵素、环保酵素、日化酵素、饲用酵素农用酵素及其它酵素;按产品形态可分为液态酵素、半固态酵素及固态酵素;按生产工艺可分为纯种发酵酵素、群种发酵酵素及复合发酵酵素;按发酵原料种类可分为植物酵素、菌类酵素、动物酵素及其它酵素。

酵素的作用

酵素提高身体自愈力,促进体内新陈代谢。酵素可以将食物分解成氨基酸,脂肪酸,葡萄糖等小分子,同时将体内不需要的毒素排泄出去。这些小分子物质能使益生菌得到充足的补给,调节体内菌群平衡,其次为益生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普洱熟茶的实质——酵素茶

普洱熟茶是以植物(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由特定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普洱茶酵池多年沉淀形成的稳定的、特有的微生物群落)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可食用的产品。由此看来,普洱熟茶实质上是一款植物酵素茶,且属于群种自然发酵食用酵素。如同老酒老醋一样,可以长期存放,越陈越香。

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证实:普洱茶原料晒青毛茶因揉捻造成茶汁外溢粘附于茶条表层,便于环境微生物的定置,为茶叶后期陈化变化提供物质基础。后期渥堆发酵进一步富集大量微生物,形成特有的发酵菌群。

晒青毛茶经微生物发酵形成普洱熟茶,其富含茶叶成分、茶叶转化成分、微生物代谢产物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因而具有更高的营养与功效价值。茶叶中原有的纤维素酶、果胶酶以及普洱熟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蛋白酶等酶类,使得食物进入人体后,更易被消化吸收。除此之外,普洱熟茶中的少量咖啡碱能刺激交感神经,提高胃液分泌,故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黄烷醇类化合物也可以增强消化道蠕动,因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普洱熟茶的功效

作为酵素,普洱熟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晒青毛茶中的茶多酚经微生物发酵,茶多酚甲基化、乙酰基化、氧化转化、糖基化等形成独特的多酚类衍生物,我们把这些多酚衍生物连同未被转化的多酚物质统称为“发酵茶多酚”。

“发酵茶多酚”极性降低,脂溶性增加,更易渗透细胞膜,在胃肠液中的溶解性增加,生物利用度可提高;且结构类型更丰富,可能具有更多的生物活性,效果更显著。

以“发酵茶多酚”为主的生物活性成分使得普洱熟茶有着茶叶保健的共性,也有其独特之处。在降脂减肥、降血压、降血糖、抗衰老、美肤、助消化、明目、解酒、减轻烟毒等方面有良好的功效。

判断普洱茶是不是好料,只看一个地方!


判断普洱茶的原料,虽说不能完全准确无误,但可以“尽可能地估计”。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好茶自有好料之相;少数的情况下,有可能因为看不见的制程或者是仓储原因,导致好料没能成为好茶。

但即使如此,依然有很多茶友对研究茶底乐此不疲。

01.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

02.芽头

辅助特征: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03.秋料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04.夏料(雨水料)

除秋料本身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05.台地茶叶面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有三个辅助特征:

1、主侧叶脉较平或不明显。

2、叶缘有明显密齿。

3、大型茶园地有时候是用剪刀采摘。

06.大树茶叶面

大树茶指有明确范围,定期采摘的古树茶园。

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的栅状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海拔较高的生长环境造成的。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括风时:高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4、不大可能出现用剪刀采收,因为工人有时是爬上树采茶。

07.野生茶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看似洗衣板。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

叶梗更加粗壮,叶缘齿更稀疏,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有可能因为树形非常高大。较粗的叶与梗需要迎风生长。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

08.拼配料

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

如何鉴别一款普洱熟茶的品质?


中国的茶叶市场,缤纷复杂。虽然不少人乐在此中,但花了高价买到质差的茶,总觉得不是滋味。现在不少爱好者喜欢品熟茶,养胃去脂,健康。但我们端起一杯茶,心中总会想,这是什么年份的,好茶?保藏如何?

传统工艺的普洱茶,越陈越香,所以,普洱茶的年份就显得特别重要。同一个产区同一个厂家出品的熟茶,因为年份的不同,价格相差甚远。对于普洱熟茶年份的初步判断,可以根据茶的特征来识别。?

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如果在这两个指标上判断失误,那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鉴别熟茶,从感官开始。

在谈如何判断年份与好坏前,我想应该先请大家自问一下:“我用什么去判断、鉴别一款普洱熟茶?”这里所说的“东西”当然是指我们人体的感官感受,不可能是仪器仪表。

我想是依靠下列五种感官和部位:看、闻、品、气。

看:用来观察干茶、汤色和叶底。

闻:用来闻取茶的香气,很重要。

品:用来品尝茶的滋味,很重要。

感:用来感受茶气,用来综合分析前面四种器官部位采集、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判断。

对于熟茶品鉴来讲,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所谓的愉悦感也主要是通过鼻子和嘴巴来得到的。

通过躯干感受到的茶气,则对品鉴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对于熟茶来讲茶气不算最重要的指标。干茶、汤色和叶底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好坏的辅助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严格来讲,高明的品鉴家应该可以蒙着眼睛来判断一款茶的年份与好坏。

我们知道普洱熟茶随着存放时间以及环境的不同,其口感、香气等的表现也会有不同的变化,那么反过来,我们就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口感、香气特征来大致判断某一款茶的存放时间和环境。

四个阶段,在时间刻度上品味熟茶

普洱茶是存在于多维空间中(原料、工艺、时间、温度、湿度、微生物种群……)的物体,而我们试图以一条最简洁的直线来描绘它,那得到的只能是大致接近的结果。这是一条以时间为刻度的直线,起点就是现在,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于世的熟茶依时间先后排列在这条直线上。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手上拿着的茶找到在直线上的位置。

我把排列在这条直线上的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3至5年

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

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量不算少,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茶并不多,因为那几年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生茶上了,而且做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而拒绝普洱者则大多因为“不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叶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存放散堆。

“甜”应该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我觉得也可以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至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至5年的口感效果。

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勐海系熟茶以重发酵见长,及发酵度达到七成以上,并经相当时间(一般半年以上)散堆后形成所特有的“焦糖香”、“蔗糖香”、“枣香”的依次排列,愉悦感很强,引人入胜。只是这样的好茶并不多见。

这个阶段的下关销法沱的特点是口感带酸,原料的区域特征明显。昆明茶厂从06年开始恢复7581砖的生产,口感比较中庸、平稳,优缺点都不明显。

第二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

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

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到8至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

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我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了。

云南仓储出来的茶,一直到94年生产的茶都还没有一点参香、药香,而“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

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关系还是昆明系,在这个阶段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但是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协调一致性)还有距离,放出好效果来、有愉悦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我称之为“尴尬的第三阶段熟茶”。

第四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

以73厚砖为代表,放仓退仓到位,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这个阶段的茶少而价高、可遇而不可求了。

自然陈化成型的生茶生饼,即使是同样的茶叶,由于存放地点、存放时间、加工方法、发酵程度、保管方法、环境的不同,其变化情况也不同,陈化程度不同,口感也会产生差异。

就“善变”的普洱茶来说,单纯以年代来标准化口感,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做工好、发酵适度、陈化足的普洱茶,苦涩味转化了,阴天造成的淡淡烟草味消散了,发酵时遇低温出现的少许酸味消失了,品尝时就会感到滑口充盈、无杂味、无生涩刺喉的感觉。过度夸张年份、过度神话部分小区域,会模糊视线,不能客观公正地品评茶叶。

如果您购买普洱茶品尝时,觉得有酸味、烟草味、或着过于苦涩,那它可能连起码的存放年份都未达到,更不可能是存放“几十年”的好茶了,所以您一定要擦亮双眼,不要一些黑心商家有机可趁。

普洱茶的熟茶工艺


与世界上的其它名茶相比,普洱茶也许是制作工艺最为繁琐复杂的一种。

清朝初年,普洱茶的初制往往是由茶农完成的。通常,六大茶山的茶人们将春天最好的茶加工成芽茶、蕊茶上贡给皇家,然后将采摘下来的茶制成晒青毛茶,再经蒸压成形,制成形状不一的紧茶。这种茶含水量一般较多,在运往集散地前,为了防止茶叶在装筐时被挤碎,常常又要喷一些清水。

这样经过10天左右的路途到达目的地以后,茶叶已完成了初步的发酵。在集散地的茶庄,经严格挑选,一部份散茶内销,其余的蒸压成茶饼,七饼一筒,外包笋叶,然后通过马帮千里迢迢运往藏区,这一程又要花几个月的时间,于是茶叶又经过了一个缓慢的发酵过程,并最终形成了云南特有的大叶种后发酵茶——普洱茶。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无法用精密的仪器探究出普洱茶在运输途中变得越来越可口的本质,只是凭味觉、凭口感、凭品茗之后的浑身舒泰,逐渐坚定了这独特的制作工艺,从这个层面来说,普洱茶的制作实在是“模糊学”的积大成,是中国文化中重感悟重实际在制茶上的具体体现。

传统普洱茶与现代普洱茶的制作,从晒青毛茶那儿开始分野。与传统的普洱茶制作不一样,现代普洱茶有了一道革命性的工序:渥堆发酵。随着传统普洱茶越来越被茶人认可,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量逐年加大,然而又由于云南的大叶种茶茶性强,新茶不易入口,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探索用各种办法,希望能够使刚生产出来的普洱茶就有像存放多年的传统普洱茶那样有柔软滑口的“老陈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们终于找到了这一把开启“老陈味”的钥匙。

《云南省茶叶出口公司志》中有一段文字披露了这个秘密:“历史上,普洱茶的后期发酵(或称后熟作用、陈化作用)是在长期的储运过程中,逐步完成其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而形成的普洱茶特有的色、香、味风格,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1973年,昆明茶厂采取速成发酵的办法来达到上述品质形成的目的……”这一后发酵工艺的发明,对广大的普洱茶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1983年,云南省经贸厅将普洱茶人工后发酵工艺定为技术保密项目,并由省科委拨出专项经费进行科学试验,经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两年半时间的反复试验研究,得出了普洱茶采用人工接种,缩短发酵期是可行的这一结论。

渥堆发酵的原理,是提供给毛茶适度的环境,并且控制温度的变化,在一定的时间之下,透过微生物分泌的酵素,使茶叶的发酵加速进行。它的实质是以微生物的活动为中心,通过生化动力——胞外酶,物化动力——微生物热,茶叶内含化学成分分解产生的热以及微生物自身代谢的协调作用,使茶的内含物质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化,在温度、湿度等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普洱茶特有的品质。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记载,在1983年到1985年的三年间,“省茶司”委托相关单位研究“渥堆发酵”,得到如下结论:

“通过反复试验研究,认为普洱茶发酵是微生物和植物酶类综合发酵的过程,而发酵结束后,是一个缓慢的酯化后熟过程,逐渐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陈香风格,其陈香随后期酯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存放时间越长的普洱茶,其陈香风格越浓厚,质量也越高。酯是有机化合物一类,低级的脂是香气的挥发性的液体,高级的酯是蜡状粘稠液体,是动植物油脂的主要组成部分。”

“实验认为,普洱茶发酵是微生物及其酶系与茶体酶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中起主导作用,而茶体中酶的作用缓慢,占次要地位,这就为人工接种、缩短发酵期提供了依据”。

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因此,必须掌握好发酵温度、堆温,密切注意环境的变化,适时翻堆。

发酵室内要求安装温、湿度计,茶堆四周要插温度计,由专人负责记录温湿度的变化。新发酵堆成堆后第二天必须进行翻堆,俗称“翻水”,再成发酵堆,以便水分分布均匀。

如第一天加水不足,第二天翻堆时须补水,然后再拌匀成堆。一般来说,完成发酵需翻堆5—8次。当然,可根据毛茶的嫩度、发酵场堆温、湿度及发酵程度灵活掌握翻堆的次数。翻堆时要求茶叶无团块,而且得掌握好温度。温度低于40°C,难以达到理想的发酵效果,而高于65°C,则会出现烧心茶叶,造成叶底不展开,味淡,汤色暗。因此,掌握好温度、湿度是生产普洱茶的关键。经过几次翻堆后,当茶叶显现褐红色,茶汤滑口,无强烈苦涩味,汤色红浓具陈香时,即可开沟进行摊凉。

渥堆发酵工艺的发明,丰富了普洱茶的品质,是我国普洱茶生产技术的重大改革与创新,也是中国茶人继17世纪发明红茶技术之后,对世界茶业的又一项重大贡献。现在人们常说的“生茶”、“熟茶”、“轻度发酵茶”、“中度发酵茶”及“重度发酵茶”,往往都是以有无渥堆发酵工艺及渥堆程度来确定的。

通常我们把经过渥堆发酵转熟的普洱茶称为熟茶,如果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贮放,其品质会变得稳定;而毛茶不经过渥堆发酵工序而完全靠自然陈化的茶称为“生茶”,其陈化转熟的过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成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卖旧茶”的传统。

泡好一杯普洱熟茶有技巧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尤其是新制的熟茶。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我的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

一、分析茶性

本文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的醒茶方法一样吗?


现在大家在泡普洱茶的时候,都知道,首先要做的事是醒茶,那么问题来了,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的醒茶方法一样吗?在此,要特意说明一下,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的醒茶方法是不一样的,另外对存放中的茶的醒茶和冲泡前的醒茶意义也不一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不一样?

(1)假如生普洱茶是放在开放的环境里,一般是不需要醒茶的,但是开放的环境轻易湿润,对茶质造成一定的危害。假如生普洱茶是放在密封的环境里,也不需要醒茶,由于那样生普洱茶都已经死了,醒不外来了。所以需要醒的生普洱茶是那些在紫砂缸或者在半密封的容器(好比留了缝隙的柜里头)里存放的生茶,也就是平时大家说的干仓茶。醒茶方法:将需要喝的生普洱茶拿到开放的环境放大概半个到一个月,但不用撬开,拆茶的时候沿着边转着来拆,就是把同时期外面的先喝完然后再喝里面的。(假如你身在湿度不大的地区,开放环境存放的一样是干仓茶,也就不需要醒了。由于我在广东,所以一般要考虑存放环境和方法)。(2)熟普洱茶都需要醒茶,特别是年份比较近的,渥堆气比较重。醒茶的方法就是把茶饼整个撬开,放置大概一个礼拜左右再引用。实在环境对熟普影响不大,留意不要湿度太大就好,熟普洱茶的醒茶纯粹为了跑掉渥堆气,跟生普洱茶那种唤醒是完全不同的意义。(3)泡茶前的醒茶通常也称洗茶、温润泡。将茶叶放入茶壶,注入热水10秒左右倒掉,其目的在于:1、进步茶叶及泡茶用具的温度;2、通过对茶叶进行温润浸泡,起到利于茶叶伸展和茶汁浸出的作用。但个人在实际泡茶过程中对比,个人以为没很大的差别,感觉只是一个卖弄的环节,一般我个人是会忽略掉。但这个醒茶过程对清香型铁观音影响比较大。但这2种茶不管茶质和赏识角度都不一样,所以喝普洱我觉得无需冲泡前醒茶。刚刚从竹筐、竹壳中拆出来的老茶,往往味道烦闷、香气涣散,很难展现老茶深沉丰满的韵味。要想品饮到一泡口感上佳的陈年茶,冲泡前的“醒茶”是一个重要的处理环节。醒茶就是通过改变茶的存储方式,唤醒茶质,凝结茶香。哪怕仅仅陈化了七、八年的旧茶,经由以下的醒茶步骤,都可以迅速将品质晋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准:(1)首先是拨茶,用手或茶刀将茶体分解为重量几克大小的茶块。之所以用“拨”这个字眼而不用“掰”“拆”“解”……是由于年代良久的茶饼,往往茶体已经十分松透,用手轻轻摇动或拨动,茶就会一片片散落下来。而对于只有一、二十年的茶,茶体还比较紧结,往往就要借助茶刀。对于茶饼或茶砖来说,从侧面入刀可以轻松地将茶剖成两片,而后再用手掰成约一泡分量的小块;沱茶通常压制得比较紧,从可唇边或侧面下刀。拨茶时也要留意不要将茶拆得太碎。过碎的茶不但轻易堵塞壶口,还会因茶汁开释过快而影响冲泡时茶水滋味和浓度的不乱性。(2)然后的工作是透风透气,将茶内的陈宿杂味吹散出来。方法是将拨散的茶叶摊开置于清洁、蔽荫处吹风数日。这一阶段是茶最轻易沾染杂味的时候,要留意环境不可有异味,也不可受到日晒或长时间灯光照射。在茶叶上笼盖一张白纸可以有效避免这些情况的影响。透风的时间视茶品状况而定。对于干净的茶品只需二三日即可,而入仓茶则可延长至一周或两周,以便披发仓味道。(3)最后将透风后的茶收入紫砂罐(或陶罐)中。因为紫砂具有良好的隔热、避光机能和一定的透气机能,可以调节、维持罐内温度、湿度的相对不乱。茶储存在这种环境中,可以令茶质和香气快速凝结。选取紫砂罐,最好使用烧结度比较高、没有异味的旧罐。新制紫砂罐内含有土气与火气,会导致茶品变质泛起杂味。新罐简易的处理方法是用开水冲烫、浸泡,逐日换水一至两次,反复数日后晾晒至足干就可以盛放茶叶了。浸泡后的罐子务必晾晒干透,否则罐内残存的水分会令茶叶受潮霉变。确保茶罐干透的方法是将一把生茶投入罐中,盖好盖子闷放一日,茶叶不会吸潮变软即可。同时罐中放入一些干净的竹碳,更有利于吸附杂味,晋升茶品的品质。竹碳最好同样用水煮透、晾干。

分析茶性,泡好一杯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生茶不一样,所以泡法也就会不一样,而为了把熟茶能够泡得好喝,对器皿、水、冲泡的手法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注意到。

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是根据其特点确定冲泡的目标,并且要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最后,通过实践来得到进一步的分析,验证和调整。

新熟茶要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是会出现花蜜香和陈香的。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一旦泡到中后期就会出现很好的陈香和药香。

新熟茶的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和收敛性了。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类似于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当老熟茶的茶汤转清以后,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和油润感。

在冲泡的时候,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茶汤的汤感能让喉咙感受到。同时还要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好最后几泡的表现,以便提升整体的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以后,就可以适当的激发茶汤的香气。才能让香味和汤味能得以均衡的协调。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的时候,则要全力激发香气。

所有的泡法和技巧都是为了体现其特点的,所以各种方法都可以多加尝试。

普洱茶生茶熟茶怎么区别?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哪个好


俗话说:“夏喝生普,冬饮熟普。”因为夏天燥热,人容易上火,而普洱生茶有清热解毒、解暑解腻的功效;冬天寒冷,普洱熟茶茶性温和醇厚,茶所含的益菌群有暖体养胃的功效。下面就为大家说说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区别以及各自的品质特征。

一、定义不同

按照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可以将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两者在定义上的区别,如下:

1、什么是普洱茶生茶?

普洱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形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其主要品质特点表现为:色泽深绿尚油润;内质香气高,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醇,收敛性强,叶底肥厚等。

1、什么是普洱茶熟茶?

普洱熟茶,是以符合云南原产地环境条件下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主要品质特点表现为:条索色泽褐红,呈猪肝色或者灰白色;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有独特的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厚实呈褐红色等。

二、制作工艺不同

从制作工艺来讲,普洱茶的制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晒青茶的制作,即鲜叶-摊晾-杀青-揉捻-晒干等工序;第二阶段,是普洱茶生熟茶的分水岭,同时也是在这个阶段决定了普洱茶的生熟茶茶性。

1、普洱生茶的制作工艺

相对于普洱茶熟茶的制程来讲,普洱茶生茶的制作工艺较为简洁一些。从晒青茶开始,在经过称重付制,裸饼(砖、沱)摊晾,包装等步骤即可。

2、普洱熟茶的制作工艺

普洱茶熟茶的制作,是在晒青茶的基础上,进行进行深加工,一般经过渥堆、拼配、成型、干燥、仓储等工艺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加快普洱茶的内含物转化,得到熟茶滑、厚、醇、甜、柔的特点。

三、适饮人群不同

因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者在工艺上的特殊性,以致两者的茶性也各不相同。

1、普洱生茶适宜人群?

从茶性来看,普洱茶生茶茶性较寒,特别是刚制作出来不久的新生茶。从健康品饮来看,普洱茶生茶则较适合想减肥的人群,它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助消化,可以有效地帮助脂肪分解,从而达到瘦身的显著效果且不会造成胃的负担。但是生茶不宜在饭前饮用,必须饭后喝,否则会刺激肠胃,容易造成胃黏膜受损。

2、普洱熟茶的适宜人群?

相对于普洱茶生茶来讲,普洱茶熟茶的茶性较温和一些。其主要的功效有养胃、暖胃的作用,同时具有调理气虚等特别功效,像平时胃寒的人最适合这种茶,而且长期喝熟茶可以降三高,中老年人可预防心血管疾病,普洱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是对身体机能有益的茶品。

提示:普洱茶中的普洱生茶和熟茶经蒸压后形成的紧压茶均有紧茶、圆茶(七子饼)、饼茶、砖茶、沱茶等形态。普洱茶有耐储藏的特点,在一定时间内并在良好的贮藏条件下贮藏可以改善并提高其品质。普洱生茶与熟茶在工艺上、品质特点上各有其特点,适宜人群也有所不同,说不上谁好谁坏,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

普洱茶汤浑浊是好还是坏?


1、泡茶注水过猛过急:

水流的急缓主要影响到滋味和香气和汤感之间的协调关系,急的水流令茶叶旋动,茶和水在接触第一时间的相对高温下浸出融合度高,且和空气摩擦程度增加。因此,茶汤中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明亮,还会稍显浑浊。不仅会令香气高扬,也会使得茶汤的厚度和软度则会相应下降。

2、新制熟茶马上冲泡:

茶叶本身的嫩度是影响茶汤浓度的又一因素。茶叶嫩度越高,越容易出现茶汤浑浊的现象。

季节也是影响茶汤汤色的一大因素。在比较潮湿的季节,冲泡熟茶也会出现茶汤浑浊的现象。

所以新熟茶泡出来的汤色是比较浑浊的,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普洱熟茶本身的茶性渐渐地趋向稳定,这时泡出来的汤色就较为明亮了。

3、发霉过、仓储通风不良:

茶叶霉变一般是指茶叶中长出白毛,闻之带有霉味,严重霉变的茶叶会腐烂结块,上面长出绿毛,普洱茶还会有黑色的霉变。

茶仓里的普洱茶在后发酵阶段会不断排出一些代谢物“气息”,这种代谢物“气息”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及时把它排放出去。但是若长时间不给茶仓通风透气,任凭这种“气息”累积的话,时间长了,在温湿度的辅助作用下,杂味就产生了,甚至还会演变成霉味。

那么在冲泡的时候,霉变、腐烂结块、杂味这些不好的物质在一起,会呈现在茶汤中,就会使得茶汤变得比较浑浊。

4、茶叶上显毫多,绒毛较多:

茶毫多的茶,经冲泡后,于茶汤里的绒毛,此时称之为茶绒。一般情况下,新茶茶毫多的,开汤后茶汤内的茶绒较多,茶汤较浑,不明亮,即便是原料非常好的也要到第五泡以后才慢慢变清澈明亮;而有一定年份的普洱茶,经仓储陈化等一系列过程的转变,即便是茶毫多,开汤后茶汤也是非常透亮的。

5、撬茶太碎,或投茶的碎茶末较多:

不同的紧压茶有不同的撬法,撬茶撬不好会导致撬得太碎,那么在投茶的时候碎茶末就会较多,那么冲泡的时候茶汤中碎末也就相对较多,自然茶汤会浑。

因此,不管是生茶还是熟茶或是某种形状,在撬茶的过程中,都要尽可能慢一点,沿茶叶的间隙和茶叶条索的纹理方向来撬,这样可以把茶撬得更完整,不会把茶撬得太碎,更有利于冲泡,更利于茶汤的观赏程度。

6、品质越好的普洱茶,越容易出现“冷后浑”现象:

“冷后浑”,其实也就是茶乳酪;其物质基础是茶黄素、茶红素与咖啡碱的络合物。这种络合物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温度高时溶解,温度低时(40摄氏度以下)呈乳凝沉淀状态。

冷后浑的程度、色泽往往与茶的品质有很高的相关性。冷后变浑的现象,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上常有表现,而且只出现在高档晒青毛茶的汤色里。因此,品质好的普洱茶,越容易出现“冷后浑”现象。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两道普洱茶熟茶一好一坏,对比看工艺和品质》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