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生茶的基础标准是什么?

发布时间 : 2019-12-04
虎标普洱茶 普洱生茶和红茶的区别是什么 普洱茶的生茶

虎标普洱茶。

普洱生茶因保持了原始茶菁的特点,在自然条件下缓慢发酵,故保存时间较长,口感变化空间大,有丰富的变化能力,那么,怎样才能选购到好的生茶呢?

1、茶菁:好的普洱茶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闻之有淡淡的清香。芽多,显毫,色泽光滑、润泽,干净无杂质为上好。紧压茶要求松紧适度,太紧不利于发酵,太松不利于保存。最常见的普洱生茶外观色泽多呈墨绿色(特殊品种除外,如月光白、紫芽),有白毫,存放若干年后,经过长时间的氧化作用,茶叶外观呈红褐色,白毫也转成黄褐色。

2、汤色:茶汤颜色以金黄色为主,黄绿色次之,年份较长的生茶汤色为黄红色。普洱生茶的茶底越好汤色越显得油、透亮。

3、香气:普洱生茶的茶香清新、纯正,令人愉悦,通常保存不佳的普洱茶会产生霉味。纯正的普洱茶是不添加调味剂和香料的。

4、口感:普洱茶按茶区和级别等级不同,口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苦涩重、有的淡青香、有的生津强、有的茶气温和。但应以汤色清透,口感甘甜润滑,气味自然为佳。普洱生茶的茶底好,滋味会更醇和、爽滑,回甘持久,没有涩味,口感舒服,润喉生津。

5、叶底: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和韧性,色泽油润,均匀一致的为好,揉压即破、色泽暗谈者为差,杂质多者不利后期转化。

cy316.COM编辑推荐

好茶的标准是什么?好茶需要具备的五个标准,对味最关键


很多人都想买好茶,喝好茶,但苦于没有专业知识,常常把自己弄得晕头转向。一道好茶的背后,透露了从种植茶树、采收茶青、冲泡茶叶、包装储存等每个环节的处理态度。一杯茶,怎样才叫好?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但常规意义上的好茶需包括以下几点:

1、汤色透亮

这是最直观判断是否是好茶的标准。不管茶汤是红、绿、黑、白、黄,关键要“透亮”,汤色透亮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外,还说明:茶叶的制作工艺优良,无碎未;储存条件良好,没有灰尘,也没有霉变;内含物质丰富,并得到很好地释放。

冲泡方法科学。有时由于冲泡的原因,会让好茶出现浑浊,比如水温太高,毫多的茶用高冲法等。

2、苦涩味从舌面散开,而不是收敛

不苦不涩不是茶,苦涩是茶的本性,但关键在于能否快递散去。如苦涩味一直留在口腔中,所谓“盯舌头”,应该不能算是好茶。也有人好这一口的,那只能算他个人的主观标准。

3、无异味、怪味、水味

异味,指不是茶本身的味道,一般是因为茶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比如香水或化妆品的味道、烟味、其他杂味。因为茶的吸附性非常好,所以生产存放时一定要注意,异味一旦吸收,几乎无法去除,再好的茶也毁了。

怪味,指的是茶本身让人不愉快的味道,比如霉味。还有一些语言无法表达的,让人觉得难受的味道。也有人说,这才是这款茶的特别之处,不要听他的鬼话,怪味往往说明这款茶有问题,出现了有害物质,如黄曲霉菌等,喝了对健康不利。

水味,是指茶味和水味分离,出现淡腥味。水味往往出现在茶汤变淡的时候,好的茶是不会出现茶水分离的,淡而不腥。比如好的龙井,即使茶汤冲得如白水了,也是甜丝丝的。

4、叶底鲜活

好茶的叶底,无论六大茶类的哪一种,鲜活是共同的特征。叶底鲜活说明:茶叶的原料好。叶底是对茶青的还原;茶的制作工艺好,没有把茶做死;冲泡得当,让茶叶充分泡开,又没把茶泡熟,闷坏。

好茶不能有农残等有害物质

这是好茶的底线。喝茶不能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忽视了茶的健康本质。坚决抵制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的茶。

5、好茶让人愉悦

不见得便宜的茶都不好,也不见得贵的茶无可挑剔;茶叶的售价其实取决于非常多个因素,一味追求高价的茶,往往会迷失在茫茫茶海中。……提升自己的买茶功力,很快地,你也会形成自己心中的茶道,对于一杯茶,怎样才叫好,有一番很好的见解。

对于喝茶的人来说,再多的标准都抵不过好喝。一杯茶,一杯好茶,重要的是对味。

解码云南古树普洱茶高品质古树茶的标准是什么?


古树茶是什么?

古树茶,一般指古树普洱茶,是普洱茶的一个细分市场,它代表云南普洱茶的最高品质。那么问题来了。多大树龄的茶树才算古树?云南普洱茶的古茶树比其他茶类优胜在哪里呢?

一般而言,100年以上的就算是古茶树了。(骨灰级茶友一般认为一百年到三百年只能算“大树”,三百年以上才能称之为“古树”。但古茶树的树龄判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跟植物学、地理地貌、自然气候、历史都密切相关。茶树树龄根本无法明确区分,这样的细分也不太具有实际意义。)

可能,你会有疑问,100年和99年的古茶树品质差异很大吗?其实古树茶树龄的时间界定,是有特殊的历史原由的。

近代云南大量种植茶树,是在清道光之前(1820-1850),从清末开始云南茶区多有战乱、瘟疫等发生,茶树的种植栽培自然陷入停顿;直至民国初期(1912),方开始在凤庆地区种植生产红茶;西双版纳地区大量种植茶树已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了,1983年前后种植群体种,到了1986、1987年开始种植良种茶扦插苗。由上可看出,云南两次大规模种植茶树的历史,中间有大概近百年时间的空档。以100年为基准进行计算是合理的。

古树茶好在哪里?

古树普洱茶优于一般的普洱茶,源于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时光馈赠与它的丰厚内质。

首先,古茶树生长环境远离人类居住的地方,清幽纯净,没有任何现代文明的污染。古茶树周边地区植物的多样性、原始性保存较好,古茶树千百年与自然和谐共生,自身已经具备了抵抗各类病虫害的能力,无需使用农药,没有农残的担忧,更天然健康。

其次,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古茶树身长多高根扎多深,所需水分及营养都是靠树根的自身去完成。它们生长的地方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常年有一层厚厚的覆盖物,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且有机质含量丰富,古茶树的根部将这些自然腐殖质和地下深层土壤的养分都转化为了自身的营养物质,因此古茶内含物质丰富,矿物质也相对较高,香高味浓。

再者,古树茶的品饮价值更高。古茶树生长之处,莫不山高谷深,云雾萦绕。山高,则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较高,光合作用强,芽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的数量多;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少,保存较多的有机物的同时,茶树体中的果胶物质充分发育,芽叶中果胶含量会增加;云雾多,则增强了漫射光,茶树为喜阴植物,如此叶片无折卷或折卷少,叶色深且更具光泽,叶绿素含量更高,光合作用更强,生成的有机物(糖)更多。芽叶中芳香物质及含氮类鲜爽物质如氨基酸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涩类物质的茶多酚相对平衡,因而古树茶茶汤饱满度好,苦涩味均衡,芳香度和鲜爽度高,口感更醇厚,汤质层次丰富,耐泡度好,韵味更加悠长。有人说要少喝新茶,刺激性大。古树普洱茶却是一个例外,新茶品饮价值同样很高,它茶质柔和温润,碱性物质比例适中茶汤细腻,并不会对人有什么不好的刺激,脾胃比较弱的老人和小孩都可以放心喝。

最为重要的是,古茶树是稀缺性资源。它仅分布于云南的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散落而居,片状分布,山险路远采摘难度大,又之采摘春秋两季,产量十分稀少。它内质丰厚,天然健康,追求者又不计其数,更增加了它不可多得的宝贵属性。

另外,从树种而言,茶树分为乔木和灌木两类,种子生和扦插生两种,种子生的乔木茶树每一株都有不同的味道,耐病性、抗虫、抗传染性比较强;而扦插或压条种植的灌木茶,不光是口味的丰富性比不上乔木种子生普洱茶,更有物种易退化的缺点。古茶树一般是不经过人工干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乔木,本身品质就比较高。

高品质古树茶的标准是什么?

影响古树茶品质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自然环境、树龄等自然因素之外,原料、工艺、仓储是主要因素。

首先,看原料的真诚度。

因为稀缺内质更丰富,古树茶价格比一般的台地茶要高。又因知名度等因素,名山名寨的古树茶价格会更高些。

高利润的驱使下,古树茶的“纯度”全凭良心了。一个古茶饼357克,如果掺入几十克台地茶,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而一般人根本品评不出来。并且因为云南地质地貌的特殊性,一个片区的古树茶有可能呈现出不一样的口感,所谓纯料是一个比较有风险和有待商榷的事情。云南那么多山头,又细分了如此多的村寨,每一处的原料如此稀少,每一个商家分一杯羹,每一家又可以制作多少纯料的古茶饼呢?去茶山的时候,实地看一下,算一算茶山的实际产量和市场上流通的纯料,心里就有一些谱气了吧。

一般意义上而言,古树纯料还是基于能够提供给小众品饮的商品。所以说比起挂羊头卖狗肉,只要是真古树,“古树拼配”还更靠谱一些。

那么怎样保证你所选择的古树茶,每一片叶子都是真的?鉴于茶农大小树混采现象已经泛滥,选择不收毛料、深扎源头、有采摘标准、纯手工一锅一锅炒茶的茶企业,总是不会错的。

其次,对比制作工艺。

如果说古树茶是一道大餐,那么有了好的食材——古树鲜叶,必须要有好的工艺才能就它的美味。

传统普洱茶加工工艺包括:采摘、委凋、杀青、摊凉、揉捻、太阳晒青、剔捡、称茶、蒸茶、压茶、定型脱模、干燥、检验、包装等数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细微差别都会造成品质的千差万别。可以说工艺决定了古树茶品质和后期转化的空间。

而古树茶稀少娇贵,要得到高品质古茶,必须全程采用传统手工耐心制作。手工饱含中国人情的温度,与机械化制程的茶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这是无法解释的奥妙。对比一下你便懂得了:

杀青是制作晒青毛茶最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有三:快速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挥发青草气,促使茶叶芳香物质生成;蒸发水分,使芽叶柔软利于后序揉捻。

杀青时间视芽叶老嫩,一般在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杀青时手法的轻重、翻炒的频率都会影响杀青效果。云南大叶种,芽叶肥大,含水率高,在杀青时更要注意闷抖结合,杀透杀匀。若锅温过低,叶温升高时间过长,会使茶多酚发生酶促反应,产生“红梗红叶”,茶汤味苦涩明显,会有闷馊味。相反,如果温度过高,叶绿素破坏较多,会导制叶色泛黄,甚至产生糊焦边、斑点,影响茶汤的清透度,甚至使茶汤出现烟味。

传统手工的杀青用的是铁锅,条件好的一般用铜锅,铜锅升温快,温度稳定,杀青品质的稳定性也更容易保持。同时为了避免茶汤出现烟味,杀青的锅台最好是炉灶分离。尽管云南少数民族兄弟是最懂得制茶的人们,他们的技艺无需担忧,但铜锅是一般老百姓用不起的,受制于条件,他们也不会炉灶分离做茶。再别听人忽悠你烟味是判断老茶的标准或者是地道手工的标准了,高品质普洱茶从来不会有这种瑕疵。

传统手工杀青,是一锅一锅炒出来的,工作效率低、木柴耗费大、人工成本高,为了产量和更高的利润一般茶企根本不会这样做。机械杀青速度快,但是温度高杀死氧化酶的同时也将利于茶叶后期转化的多重微生物杀死,新茶很高香、鲜爽,却已经丧失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泡开了来看,茶汤一般浑浊多黑点,叶底带斑或有糊边,汤味闷苦涩感明显。真正古树茶,怎么舍得这么糟蹋呢。

同样,如果茶叶不是晒干,而是机械烘干,品质也会大打折扣。烘干机内温度高达130℃以上,只需要六七分钟时间,便可结束茶叶的干燥过程。高温杀死了茶叶内残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中断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或改变了发展变化的方向。科学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动力学性质作过实验,最适宜的温度为37℃,极端温度60℃,超过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烘干机让普洱茶失去生命,这种茶基本已经没有存放的价值。

选茶的时候,要记住不是石磨压制就是“传统手工茶”,真正的手工是要沁入古树茶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也并不是所有的手工制作都代表高品质,什么人做茶是非常重要的。世居古茶山的少数民族制茶师傅们,传承了最古老、最地道的手工制茶传统,他们最了解自己的茶叶子,因而能做出最完美的古茶滋味,任何人或者现代所谓的制茶文明无法超越。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已经有这么一家茶企业,亲自请来少数民族制茶师傅来全程做茶,回归最传统的方式,用最笨的方式,获取最高品质的古树茶,真可谓最“笨”的做茶人了。

当然之前说的是建立在茶企是“做茶”的前提下,现实是很多茶企是在“收茶”,根本就没有在做茶。

做茶需要的东西很多,就比如上述的“杀青”这一个环节,所需要的东西就很多:杀青锅、制茶师傅、竹篾、硕大的柴火房等等,更不用说,茶叶采摘季,批量做茶时所需要的阳光大晒场,没有自己够大的古茶坊,是无法执行的。山高路险,材料运输不便且昂贵,人工价格也高,建设一个古茶坊需要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投入。为了降低成本,很多茶企便省去了这些,直接从茶农家收来晒青毛茶,蒸压后贴上自己的品牌便是了。这便是市场上所说的“百家茶”。

每一个茶农家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制作晒青毛茶的水平不一,也不好衡量判断。先不说加工环境是否清爽干净,只说这制作过程吧,杀青时,有没有杀均匀呢?一锅炒完有没有洗锅?揉捻的时候,是否揉到位了?晒青的时候,是不是让每一片叶子都充分沐浴阳光了?实地去看过你就知道,茶农家并不是很宽敞,天气好的时候,竹篾端出去晒,但为了省事基本是在搭建的塑料棚里面,一层一层码在架子上阴干的。这样的茶会有一种青涩味,香气很闷,茶汤也比较浑浊,品质参差不齐,后期口感转化不一,品质自然不敢说高。

而晒青毛茶品质成败就看此“晒青”一举了。若是场地够大,竹篾一排平面绵延出去,离地充分晾晒,每一片叶子都饱蘸阳光,每一片叶子便都会散发最纯正的茶香和滋味。这也就是为什么要依山而建设古茶坊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由了。

或许你会说,晒青的时间要七八个小时充足日晒,人不可能一直盯着吧,外一下雨了呢。其实我们制茶的祖先是何等聪慧,每年的采茶做茶的季节,就比如三四五月份,是西双版纳古茶山气候最好的时节,雨水少,白昼时间变长,都是晒青的最佳时节。

另外,依山建坊,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为了能保证古树茶的高品质,让古茶树鲜叶得到及时加工制作。众所周知,古茶树一般生长奇峰峻岭的深山,山路崎岖而难行,鲜叶采摘后,要走几十里路运到山下的茶农家里面加工。不能及时一定厚度摊开萎凋的鲜叶,长时间捂着往往会氧化变红,严重影响品质。

选择好的古树茶,要选择认真“做茶”的有态度的茶企。而如何选择,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实地考察。某个诚信古茶企业组织的大规模茶山行活动,可以去参加一下。他们的茶山行是全程公开透明的,你可以深入到他们的核心腹地,走进源头,研发中心,古茶坊乃至占地400亩投资3亿集仓储、接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古茶庄园。他们欢迎全民监督,若非有非凡的魄力、担当、实力,谁敢呢?去过,你就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高品质古茶了。

我始终相信,没有标准不成好茶。在山头主义盛行,全世界都是纯料的当下,有好的标准才能成就好的古树茶。

这个标准应该是贯穿古树茶制作全程的,从采摘古茶树鲜叶到一片古茶饼的诞生。关于鲜叶采摘,这可能是很多人忽略的一个问题,我们只关心树龄大小,常常忽略了采摘时节和老嫩。

其实古茶树采摘一芽几叶,如何采摘,是非常有讲究的。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和一芽几叶品质肯定是不同的。通常一芽一叶是上品,一芽二叶是最佳选择,单芽便是可遇不可求了。一芽二叶,品质最高,老嫩度恰好,芽头富含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两片叶子富含茶多酚和碱性物质,茶汤醇厚浓郁,滋味鲜爽而香气高扬。统一“一芽二叶”为标准的鲜叶做出来的古茶,整齐匀整,滋味协调,历久弥香,更利于古茶后期的转化。

单芽采摘更加辛苦、费时,茶农一般不愿意采,发烧友还曾亲自数过,制作一公斤的晒青毛茶需要25000颗茶芽头。这是多大的工程量。并且因为更加娇嫩,加工制作更要加小心,耗费心力,火大很容易炒糊,火小杀青不够。揉捻力度也要适中,很容易把茶芽弄断。但单芽古茶水细如丝,润滑无微粒,香气高扬,渗人心肺,苦甜平衡,口齿留香,最高品质的古树茶代表,是无数茶人心目中的梦幻之品。现在能做的貌似只有一家勐海的古茶企业。

若是采摘标准统一,并且里外一口料,则更是难得了。普洱茶以饼茶为主,很多古树茶表面很好看,拆解开来的时候里面往往是断头茶,没有芽头,或者是花杂的,叶片大小不一,一芽几叶的都有。

一芽二叶采摘比较费时,这些年古树茶价格水涨船高,为了产量和增收茶农一般不会采摘一芽二叶,一芽三四叶的情况比较多。古树茶比较金贵,茶企也就不挑剔了。但对于挑剔的立志做高品质古树茶的某些茶企而言,他们还是会严格按照古树茶采摘标准来制作,鲜叶剔除第三叶,并且在晒青毛茶制作完成进行蒸压的时候还会进行剔捡,去除黄片、芽叶不全的茶叶,这样的损耗比较大,一般是百分之五,如果苛刻的甚至达到百分十五。

此外无论是鲜叶采摘还是毛茶输送,运输和流通环节其实也会造成古茶品质的损耗。鲜叶运输有些茶企采用专用纸箱,避免了摩擦损耗;毛茶运输摒弃了一般的蛇皮塑料袋,选用透气防潮防异味的纸箱内套棉纸保护晒青古树毛茶,避免碎、断、变质、异味,也是精益求精的。

说了这么多,概而言之,“只有今天的好茶,才能成就明天的高品质老茶。”只有高品质古茶——好原料、好工艺、标准、仓储、品牌价值高等综合因素缺一不可的古树茶,才有高品饮价值和后续增值的能力!

普洱生茶基础之加工


普洱生茶基础之加工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茶季,大家在喝茶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茶是如何由一片树叶成为一杯茶汤的呢?各大茶类划分的依据是其制作工艺,普洱茶也是因其特殊的工艺而自成一个茶类,而且普洱生、熟茶工艺也各不相同。

我们今天就说说普洱生茶的制作流程: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包装。

采摘:即采摘茶树鲜叶的过程。云南大叶种茶茶树相对较高,大部分为手工采摘。采摘标准一般为一芽一叶或二叶,春茶采摘量最大,一般集中在4月前后。

摊晾:采摘好的鲜叶需放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地方摊晾一段时间,目的在于让鲜叶失去部分水分,进入柔软的状态。一般当鲜叶折梗不断,并伴有清香时,则摊晾完成,可进入下一流程。需要注意的是,摊晾过久或者摊晾不足都会对茶品后期品质产生影响。

杀青:杀青其实就是炒茶的过程,分为手工炒茶和机械炒茶,主要目的在于去除青草味,同时让鲜叶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型。这一流程对于茶品的品质尤为关键,对火候、锅温、炒制程度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通常需要较为有经验的师傅来进行。

揉捻:揉捻的过程其实是茶叶成条的过程,一般是手工制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茶叶细胞壁会有一定的损坏,其损坏的程度往往决定着茶品后期的转化程度、内涵物质释放情况等等。

晒干: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这样普洱茶晒青毛茶就算制作完成了,也就是人们经常说到的散茶。如若遇到下雨天就只能放到室内让其自由风干了。干燥之后茶叶的含水量在5%——10%之间,判断标准即手捏即碎。

蒸压:晒干的茶叶经过捡梗和挑选黄片之后便可以进行蒸压。蒸压又分为:称重——蒸汽熏蒸——装模——做型——石磨压制——解模。

干燥:蒸压后的茶饼中含有一定水分,需进行自然风干或是低温干燥(雨季或冬季),将含水量控制在7%以下,之后便可进行包装了。

包装:包装又分内包装及外包装。内包装即绵纸、笋壳,外包装为纸箱。

古树茶的标准是什么?别在被古树茶欺骗了


普洱茶的十年,风云迭起,“普洱”其名也早已在折腾中家喻户晓。人们对普洱茶愈发了解,便愈发理性,选择也是愈发慎重:品饮注重天然健康高品质,收藏注重高性价比与增值空间。

古树茶,一般指古树普洱茶,是普洱茶的一个细分市场,它代表云南普洱茶的最高品质。那么问题来了。多大树龄的茶树才算古树?云南普洱茶的古茶树比其他茶类优胜在哪里呢?

一般而言,100年以上的就算是古茶树了。(骨灰级茶友一般认为一百年到三百年只能算“大树”,三百年以上才能称之为“古树”。但古茶树的树龄判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跟植物学、地理地貌、自然气候、历史都密切相关。茶树树龄根本无法明确区分,这样的细分也不太具有实际意义。)

可能,你会有疑问,100年和99年的古茶树品质差异很大吗?其实古树茶树龄的时间界定,是有特殊的历史原由的。

近代云南大量种植茶树,是在清道光之前(1820-1850),从清末开始云南茶区多有战乱、瘟疫等发生,茶树的种植栽培自然陷入停顿;直至民国初期(1912),方开始在凤庆地区种植生产红茶;西双版纳地区大量种植茶树已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了,1983年前后种植群体种,到了1986、1987年开始种植良种茶扦插苗。由上可看出,云南两次大规模种植茶树的历史,中间有大概近百年时间的空档。以100年为基准进行计算是合理的。

古树茶好在哪里?

古树普洱茶优于一般的普洱茶,源于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时光馈赠与它的丰厚内质。

首先,古茶树生长环境远离人类居住的地方,清幽纯净,没有任何现代文明的污染。古茶树周边地区植物的多样性、原始性保存较好,古茶树千百年与自然和谐共生,自身已经具备了抵抗各类病虫害的能力,无需使用农药,没有农残的担忧,更天然健康。

其次,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古茶树身长多高根扎多深,所需水分及营养都是靠树根的自身去完成。它们生长的地方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常年有一层厚厚的覆盖物,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且有机质含量丰富,古茶树的根部将这些自然腐殖质和地下深层土壤的养分都转化为了自身的营养物质,因此古茶内含物质丰富,矿物质也相对较高,香高味浓。

再者,古树茶的品饮价值更高。古茶树生长之处,莫不山高谷深,云雾萦绕。山高,则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较高,光合作用强,芽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的数量多;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少,保存较多的有机物的同时,茶树体中的果胶物质充分发育,芽叶中果胶含量会增加;云雾多,则增强了漫射光,茶树为喜阴植物,如此叶片无折卷或折卷少,叶色深且更具光泽,叶绿素含量更高,光合作用更强,生成的有机物(糖)更多。芽叶中芳香物质及含氮类鲜爽物质如氨基酸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涩类物质的茶多酚相对平衡,因而古树茶茶汤饱满度好,苦涩味均衡,芳香度和鲜爽度高,口感更醇厚,汤质层次丰富,耐泡度好,韵味更加悠长。有人说要少喝新茶,刺激性大。古树普洱茶却是一个例外,新茶品饮价值同样很高,它茶质柔和温润,碱性物质比例适中茶汤细腻,并不会对人有什么不好的刺激,脾胃比较弱的老人和小孩都可以放心喝。

最为重要的是,古茶树是稀缺性资源。它仅分布于云南的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散落而居,片状分布,山险路远采摘难度大,又之采摘春秋两季,产量十分稀少。它内质丰厚,天然健康,追求者又不计其数,更增加了它不可多得的宝贵属性。

另外,从树种

而言,茶树分为乔木和灌木两类,种子生和扦插生两种,种子生的乔木茶树每一株都有不同的味道,耐病性、抗虫、抗传染性比较强;而扦插或压条种植的灌木茶,不光是口味的丰富性比不上乔木种子生普洱茶,更有物种易退化的缺点。古茶树一般是不经过人工干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乔木,本身品质就比较高。

高品质古树茶的标准是什么?

影响古树茶品质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自然环境、树龄等自然因素之外,原料、工艺、仓储是主要因素。

首先,看原料的真诚度,因为稀缺内质更丰富,古树茶价格比一般的台地茶要高。又因知名度等因素,名山名寨的古树茶价格会更高些。

高利润的驱使下,古树茶的“纯度”全凭良心了。一个古茶饼357克,如果掺入几十克台地茶,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而一般人根本品评不出来。并且因为云南地质地貌的特殊性,一个片区的古树茶有可能呈现出不一样的口感,所谓纯料是一个比较有风险和有待商榷的事情。云南那么多山头,又细分了如此多的村寨,每一处的原料如此稀少,每一个商家分一杯羹,每一家又可以制作多少纯料的古茶饼呢?去茶山的时候,实地看一下,算一算茶山的实际产量和市场上流通的纯料,心里就有一些谱气了吧。

一般意义上而言,古树纯料还是基于能够提供给小众品饮的商品。所以说比起挂羊头卖狗肉,只要是真古树,“古树拼配”还更靠谱一些。

那么怎样保证你所选择的古树茶,每一片叶子都是真的?鉴于茶农大小树混采现象已经泛滥,选择不收毛料、深扎源头、有采摘标准、纯手工一锅一锅炒茶的茶企业,总是不会错的。

如果说古树茶是一道大餐,那么有了好的食材——古树鲜叶,必须要有好的工艺才能就它的美味。

传统普洱茶加工工艺包括:采摘、委凋、杀青、摊凉、揉捻、太阳晒青、剔捡、称茶、蒸茶、压茶、定型脱模、干燥、检验、包装等数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细微差别都会造成品质的千差万别。可以说工艺决定了古树茶品质和后期转化的空间。

而且,茶农产的茶不一定就是好品质茶!

每一个茶农家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制作晒青毛茶的水平不一,也不好衡量判断。先不说加工环境是否清爽干净,只说这制作过程吧,杀青时,有没有杀均匀呢?一锅炒完有没有洗锅?揉捻的时候,是否揉到位了?晒青的时候,是不是让每一片叶子都充分沐浴阳光了?实地去看过你就知道,茶农家并不是很宽敞,天气好的时候,竹篾端出去晒,但为了省事基本是在搭建的塑料棚里面,一层一层码在架子上阴干的。这样的茶会有一种青涩味,香气很闷,茶汤也比较浑浊,品质参差不齐,后期口感转化不一,品质自然不敢说高。

而晒青毛茶品质成败就看此“晒青”一举了。若是场地够大,竹篾一排平面绵延出去,离地充分晾晒,每一片叶子都饱蘸阳光,每一片叶子便都会散发最纯正的茶香和滋味。这也就是为什么要依山而建设古茶坊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由了。

或许你会说,晒青的时间要七八个小时充足日晒,人不可能一直盯着吧,外一下雨了呢。其实我们制茶的祖先是何等聪慧,每年的采茶做茶的季节,就比如三四五月份,是西双版纳古茶山气候最好的时节,雨水少,白昼时间变长,都是晒青的最佳时节。

标准VS没有标准。我始终相信,没有标准不成好茶。在山头主义盛行,全世界都是纯料的当下,有好的标准才能成就好的古树茶。

这个标准应该是贯穿古树茶制作全程的,从采摘古茶树鲜叶到一片古茶饼的诞生。关于鲜叶采摘,这可能是很多人忽略的一个问题,我们只关心树龄大小,常常忽略了采摘时节和老嫩。

其实古茶树采摘一芽几叶,如何采摘,是非常有讲究的。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和一芽几叶品质肯定是不同的。通常一芽一叶是上品,一芽二叶是最佳选择,单芽便是可遇不可求了。一芽二叶,品质最高,老嫩度恰好,芽头富含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两片叶子富含茶多酚和碱性物质,茶汤醇厚浓郁,滋味鲜爽而香气高扬。统一“一芽二叶”为标准的鲜叶做出来的古茶,整齐匀整,滋味协调,历久弥香,更利于古茶后期的转化。

单芽采摘更加辛苦、费时,茶农一般不愿意采,发烧友还曾亲自数过,制作一公斤的晒青毛茶需要25000颗茶芽头。这是多大的工程量。并且因为更加娇嫩,加工制作更要加小心,耗费心力,火大很容易炒糊,火小杀青不够。揉捻力度也要适中,很容易把茶芽弄断。但单芽古茶水细如丝,润滑无微粒,香气高扬,渗人心肺,苦甜平衡,口齿留香,最高品质的古树茶代表,是无数茶人心目中的梦幻之品。

若是采摘标准统一,并且里外一口料,则更是难得了。普洱茶以饼茶为主,很多古树茶表面很好看,拆解开来的时候里面往往是断头茶,没有芽头,或者是花杂的,叶片大小不一,一芽几叶的都有。

此外无论是鲜叶采摘还是毛茶输送,运输和流通环节其实也会造成古茶品质的损耗。鲜叶运输有些茶企采用专用纸箱,避免了摩擦损耗;毛茶运输摒弃了一般的蛇皮塑料袋,选用透气防潮防异味的纸箱内套棉纸保护晒青古树毛茶,避免碎、断、变质、异味,也是精益求精的。

说了这么多,概而言之,“只有今天的好茶,才能成就明天的高品质老茶。”只有高品质古茶——好原料、好工艺、标准、仓储、品牌价值高等综合因素缺一不可的古树茶,才有高品饮价值和后续增值的能力!

普洱生茶是什么茶?


茶哥答:新版《茶叶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0766-2014)中,将茶叶分为七类: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再加工茶。分类原则为:茶类以加工工艺、产品特性为主,结合茶树品种、鲜叶原料、生产地域进行分类。其中,晒青绿茶的规定为:干燥工艺主要采用日晒的方式制成的产品。黑茶的定义为:以鲜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云南黑茶的规定是:云南地区鲜叶经过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我们以茶叶分类的新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普洱生茶属于晒青绿茶;普洱熟茶属于云南黑茶。

GB2014新版国标规定普洱生茶为绿茶,在2017年,云南省茶叶协会曾经专门发文:以后普洱生茶对外宣传口径统一为云南绿茶。

然而,对于普洱生茶将其排除于黑茶类之外,划分为绿茶类,同样有来自部分学者、专家、院校、茶人方面的质疑,此部分人认为:绿茶的典型特征为“绿叶绿汤”;而普洱生茶新茶为“黄叶黄汤”,这方面茶哥倒是感觉普洱生茶有黄茶的显著特征!再者,众所周知,绿茶在常温下的保质期非常短,而普洱生茶保持期限却是相当长,普洱茶界普遍的共识是一定时间内普洱茶“越陈越香”。

《茶界江湖》订阅号观点:云南被世人美称为“彩云之南”,美景先不去多说,就云南的茶,尤其普洱茶来讲,种植地域的宽广性、种植人员的多民族化、加工方法的多样化无一不为普洱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老版国家标准制订的不严谨性,新版国家标准的制订又引来几多质疑。普洱生茶到底属什么茶?目前情况下,也只有按照国家标准,称其为:云南晒青绿茶。到底普洱生茶最终归属于那种茶类,这有待于以后时间的验证和茶人、专家、学者的共识。

对于很多茶人、茶客所说的:“普洱生茶储存时间久了,就成为熟茶了”的这一看法,茶哥不敢苟同,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本就不一样的茶嘛!事实情况应该是:普洱生茶在若干年的陈化后,内质物、口感、汤色越来越接近于普洱熟茶而已。但,普洱生茶绝成为不了普洱熟茶!

普洱生茶标准冲泡方法


普洱生茶是采用晒青原料,经过“按等级归堆入仓、筛分、称茶、蒸茶、冲压成型、干燥、包装”等工序制成。

秒器:冲泡普洱茶时,冲泡器皿要根据茶叶的陈化期长短、发酵度高低、茶叶的紧结度来选择。

“陈化”指普洱生茶在制成之后经妥善储藏,生青涩味逐渐减少,滋味趋于醇和的过程。陈化期较短、发酵度较轻、茶叶比较松散的,可选择盖碗、瓷壶或者鼓腹矮身大容量紫砂壶;陈化期较长、发酵度较高、茶块紧硬的,用能够保温增温的高肩紫砂壶更能泡出茶之真味。盖碗比紫砂壶容易控制出汤水流及速度,可以有效避免焖泡;而紫砂壶保温又透气,可以最大效率浸泡茶汤的味道。

冲泡普洱茶时,冲泡器具要能够充分展现茶汤之美。

内壁施浅色釉的公道杯、品茗杯呈现出的是茶汤的真色,内壁施青色釉的茶具能使茶汤呈现更绿的色泽,而透明玻璃公道杯,则宜直观鉴赏汤色。普洱生茶汤色黄绿透亮、普洱熟茶汤色酒红明亮,盛在玻璃公道杯中,晶莹剔透,极具观赏性。

冲泡器具容量大小和茶叶性质主导着投茶量。

投茶量随着容器容量的增大而增多。普洱生茶茶性较烈,投茶量可稍减少。另外,条索完整、撬散的生茶,用鼓腹矮身的紫砂壶冲泡便大于大叶种叶片在茶器中舒展。一般以6-8克茶叶、150毫升的水为宜。

冲泡器具容量和投茶量决定了茶水比,但可以通过调节水温或者浸泡时间来控制茶汤浓度。

冲泡普洱茶水温要高,通常用95-100℃的刚沸水。水温对香气和滋味都有很大的影响,水温低的话,普洱茶的香气不易充分展现出来。盖碗口敞易散热,比较依赖泡茶者对茶汤火候的掌握;紫砂壶保温透气,相对不易闷到茶汤。对于原料偏嫩、新加工而成的普洱生茶来说,水温相对偏低一些的话,涩味会稍微轻一些。

浸泡时间长短,即“对茶汤火候的把握”。

紧压茶在杯中舒展得比较慢,内含物质浸出速度也比较慢,因此一般第一次注水浸泡1min左右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随着茶叶的舒展,内含物质浸出速度加快,浸润时间可相应缩短。之后,茶味趋淡时,又要相应拉长浸润时间或者提高冲泡水温,这样每一次泡出的茶汤都比较均匀,不会开始很浓后面很淡。每一泡的茶汤都尽量出尽,以免影响到下一泡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

客来敬茶,体现的是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招待之情,把握行茶节奏流畅、控制每一次出汤的浓度稳定,以及在恰当的时机更换茶叶,是每一位茶人必修的功课。普洱茶是大叶种茶,比较耐泡,一般可连续冲泡8-10次以上。

老茶陈化的基础是什么?


在茶叶史上,老茶不仅有着不可抗拒的品鉴价值,而且每一款有价值的老茶都蕴藏着一段传奇的故事在。或许,这就是老茶的魅力所在。毕竟,好茶以及好茶故事,从来就是茶人们趋之若鹜的追求。

老茶陈化的物质基础

老茶的品鉴价值在于它至高无上的“茶气”。老茶在陈化过程中的“茶气”强化主要基于下面两个因素。

其一、老茶的陈化是一个大分子到小分子的渐变过程。由于小分子更易溶于水的结果,陈化后的老茶茶汤会越来越通透,茶汤的内含物也越来越容易被身体吸收、感知,并产生茶气体验。

其二、老茶陈化过程中,茶碱和茶多酚等内含物在氧化作用下分解成多糖。多糖物质在医学上具备强壮滋补、提高免疫机能等功效。当这些多糖物质被身体吸收后,往往会引发身体内部机能的感知与反馈。这种感知与反馈就是体感。

显然,老茶茶气形成的物质基础源自于茶叶本身的内含物,这就是所谓的“原料好才真的好”原则。只有好茶才可能在岁月的沉淀下蜕变成一款优秀的老茶。具体而言,茶叶中所蕴含的内含物必须具备天然的生态性,而非人工因素添加进去的。越是自然状态下的茶,如野生状态下的茶叶,在尽量少的工艺干涉下,其内含物对人体经络的渗透力就越强。渗透力越强的物质,日后越容易留下更加深刻且持续的“茶气”感觉。

老茶陈化的工艺基础

当然,除了好的原料基础,茶品的工艺也是老茶陈化的关键所在。

国家标准规定:只有黑茶类的茶在清洁、防潮、无异味等条件下可以长期保存。这是因为黑茶类的茶属于典型的后发酵茶。其成品往往不追求绿茶高扬的香气,属于低温干燥而成。这种工艺确保了隶属于茶的物质成分并没有被强制固化,所以茶品才得以延续后发酵的过程,满足了茶品时间沉淀的基本要素。

当然出于监管原则下的国家标准从来无法完整诠释民间茶人的意志。除了黑茶类的茶品,目前茶人们还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等级相对低的白茶,以及发酵程度高的铁观音,作为老茶守候的对象。

因此,符合老茶陈化工艺的茶应该具备:①茶品存在发酵工艺;②具备后发酵的可能与空间。

老茶陈化的环境基础

老茶温暖的故事往往跟老茶的存储过程有关。而茶之存储从来离不开茶者的心绪宣泄。

关于黑茶类的老茶存储,不同地区的茶人有着不同的行动方法,但目的只有一个:力求让茶叶拥有一个“恒温恒湿、适度通畅、茶叶抱团”的陈化环境。

恒温恒湿:指的是20-30度之间的环境温度以及60-80之间的环境湿度。

适度通畅:指的是茶叶储存的仓库必须有适度的通透性,但又不宜完全敞开,要既保持一定的空气流动,但空气流动不宜过大,毕竟茶叶的陈化需要自己的小环境支撑。

茶叶抱团:指的就是茶叶陈化的自身小环境,这个小环境越稳定,茶叶陈化的风险越小,茶叶陈化的效果就越好。其实,这也是紧压黑茶的目的所在。所以,在一个相对大小的茶叶仓库中,如果有条件,我们最好只存放同一类型的茶,而且量越多越好。

至于陈年观音的陈化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其成品经烘焙冷却后需密封,置于石木结构的特别仓窖中储藏,酷暑不热,严寒不冷,促进其后熟作用及一系列变化,“醇、滑、清、爽”沉淀着大量精华物,才能实现“沉香凝韵,绵甜甘醇”的陈化效果。其内含物变化往往有着严格的周期与条件制约,普通百姓很难完成与鉴别。所以目前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出台。

如果说,好茶是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灵物,那么老茶则是茶者最用心良苦的守候了。

茶者,一旦用心良苦,老茶的痕迹自然温暖通透。

茶叶标准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有专利吗?条件主要是介绍


茶叶标准建立

1979年2月,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拟定了“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统了九个标准样,统一了普洱茶的质量标准。1981年10月,云南省进出口公司下发了《云南普洱茶品质规格实行技术标准的通知》,规定了普洱茶的感官指标、理化成分、成品质量、包装材料等指标和要求。2003年,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云南普洱茶地方标准》这是云南省第一个茶叶地方标准。

2006年7月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71-173-2006《普洱茶综合标准》10月起实施,为规范普洱茶生产、加工、经营打下了良好基础:《普洱茶综合标准》,包括《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普洱茶生产技术规程》《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等,该标准为规范普洱茶企业的生产加工,引导行业的建设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地理标准产品一普洱茶)于2008年12月1日,由国家质量监督验检疫总局公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

其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包括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大理州、红河州、保山市、德宏州、楚雄州、玉溪市、文山州、昆明市等11个州(市),75个县(市、区),6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地理标准产品—普洱茶保护的实施对云南普洱茶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红绿茶的标准主要有GB/T13738,1-97《第一套红碎茶》,第一套红碎茶系是采用云南省的大叶种茶树的芽、叶、嫩茎,经过萎调、揉捻、发酵、烘干和整形归类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产品。

专利申请

自1985年我国专利法实施以来,云南省专利事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全省专利事业得到稳步发展。茶叶相关专利的申请主要在普洱茶、红茶、绿茶等方面,特别是近几年科技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比例的增加,进一步提高了云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发明专利应用于生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对提高茶叶品质、指导茶叶生产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云南省茶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目前,云南省茶叶方面的专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批被授权的专利技术已有200多项。而云南茶叶行业申请专利最多的是云南农业大学的周红杰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从事普洱茶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已申请关于普洱茶研究的专利近30多项,授权生产使用的专利技术12项,如:一种黑菌酶及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等,这些专利技术应用于普洱茶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了普洱茶的品质,使普洱茶的品质更优,对今后科学指导普洱茶生产成效显着。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红茶的鉴评标准是以什么方式来划分的分别是主要是是什么


红茶,是世界茶饮料的主要花色品种,己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以其香高、色艳、味醇,迅速风靡欧洲。近两百年来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生产红茶,产品主销欧、美、澳及近中东国家。具有代表性的花色品种有中国的祁门红茶、滇红、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高地茶及肯尼亚红茶等。滇红是云南红茶的统称,分为滇红功夫茶和滇红碎茶两种。1939年滇红在云南风庆首先试制成功。滇红问世以后,就以它特有的香高味浓、形美色艳而驰名中外,成为我国质量好、竟争力强、享有盛誉的世界名茶之一。

1、滇红工夫茶;滇红工夫选用云南大叶种芽叶加工而成,内含物质丰富,般水浸出物12%以上,茶多酚类物质26%~30%,咖啡碱3.8%~5%,氨基酸3.9%~5.5%,粗纤维12%以下。品质以芽叶肥壮、金毫显露、香气馥郁,滋味甜醇,汤色红亮,叶底红明为好。滇红工夫茶以甜香为主。审评香气主要是区别香气的类型鲜纯、粗老、高低和持久性。

一般高级茶香高而持久,冷后仍能嗅到余香:中档茶香高而稍短,持久性较差;低档茶香低而带粗气。汤色评比深浅、明暗、清浊,汤色红艳,碗沿金圈大,有“袄浜蠡”氡的品质好,红亮或红明次之,深暗或深暗浑浊者差。叶底比嫩度和色泽,嫩度比芽尖多少,叶质软硬、厚薄;芽尖含量多,叶质柔软、肥厚,用手指按压感觉柔软如棉的为好,反之较差。色泽比红艳、亮暗、匀杂及发酵程度,以色泽红艳、明亮、均匀一致的好,色泽花杂暗褐的较差。

2、滇红碎茶红碎茶:其品质要求汤味浓、强、鲜,发酵程度偏轻。制法不同,品质不一,但总的品质要求包括:外形匀整、粒型较小净度好,内质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香气高锐持久。

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普洱茶的拼配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普洱茶的拼配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第一,普洱茶的拼配源于中药“配伍”的理论体系。普洱茶在古代,直至清朝,与中医有很深的渊源,这是因为:中国的中医理论素有“药食同源”之说,他们认为普洱茶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茶品,同时具有“减油腻、醒酒”等功效,是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特殊饮品。清代著名的药学家赵学敏在著述《本草纲目拾遗》中,就将普洱茶以药材的名义纳入其中。关于传统的普洱茶膏制作与云南当地中草药的关系另叙。

第二,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茶生产基本来自当时的茶叶集散地,为普洱茶的拼配提供了资源保障。当我们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普洱茶每一次热点的转移及经典茶品的出现,都伴随着茶叶集散地的转移和兴起。因此,所谓的交通不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以云南易武小镇为例。在清朝道光年间,当六大茶山的“盟主”倚邦茶山逐渐衰退之际,易武茶山迅速崛起,成为六大茶山茶叶的集散地、生产地和茶马古道的始发地,从而开创了普洱茶的“易武时代”。这一期间,成千上万的人涌进易武,开茶园,建茶庄。几十年间,百里易武,山山茶园,处处茶香,商旅来往不绝,马帮塞途盈路,一派兴旺景象。这个时期,六大茶山60%至70%的茶叶,都集中在这个地方加工、销售,并沿着十一条通向境外的道路,销往四面八方。我们现在熟知的普洱茶经典茶品,其中一部分就是来自易武的,如同庆号、乾利真宋聘号、同兴号、福元昌号、车顺号、同昌号、庆春号等。

第三,普洱茶的拼配注重的是茶叶内含物质的“优势互补”。我们知道,不同茶山、不同区域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是不同的,其口感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茶叶芳香类物质含量的不同,还体现了内含物一些细微差别。如何判断这种差异,以及将这种差异进行有效合理的“重组”与“融合”,创造一种更优质的普洱茶产品,是从古至今普洱茶人始终追求的梦想。以紫芽茶为例,唐代陆羽的《茶经》记载“茶者,紫者为上”,指的就是紫芽茶。它所含的氨基酸、类黄硐等物质高于云南很多产区的晒青毛料,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花青素是什么?简单地说,花青素为植物二级代谢产物,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它对人体有多种好处,能够增强人体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和增进皮肤的光滑度,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但是,如果单制紫芽茶,即纯料或一口料的原料选用,其效果很差,汤色混浊、苦涩味极重,人们饮用后,会因“药性太大”而使身体出现种种不适的症状;但将它拼配进其它的原料之中,或以其它晒青毛茶为主,以它为辅,其含量控制在五分之一以内,其汤色、口感、内含物均有极大的提高。如果说紫芽茶更多地体现茶叶的药用价值的话,适度配置则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中药理论本身就坚持适配的原则,不是量大就好。

第四,普洱茶的拼配可形成普洱茶后续发酵的梯级转化。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过程,由于它属于固态发酵,就必然要求它具有层次感。以饼茶后续发酵为例,它要求压制的饼茶松紧适度,即不能太密实(紧压过度),又不能太松弛(间隙太大)。而要想达到这一工艺要求,仅靠物理的办法(石模与机器压制)是不能解决的,因为茶叶内含大量的纤维物质,而纤维物质是有弹性的,既使压制时采用重压力的方法,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一定的恢复。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不同等级原料的合理拼配,以七级茶做“骨架”,以三级或五级茶“添实补缺”。这种网状骨架的搭建,可使普洱茶出现层次感,并使后续的发酵出现梯级转化。很多人对普洱茶的品级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所选用的毛料品级度,越高越好,甚至有人追捧纯芽头(一级料)制成的饼茶。但他们忽略了一点,纯芽头制成的饼茶,极容易造成紧压“过密过实”的现象,使普洱茶内含物质的转化受到一定的限制。恰恰不利于普洱茶后续的发酵。同时,这里还有一个误解,认为普洱茶的原料品级越高,营养价值越高,反之,品级越低,营养物越少。这是因为普洱茶原料的鉴别套用了绿茶及其它茶类的感官审评方法,与传统普洱茶鉴别有很大区别。以普洱茶原料中还原总糖含量为例,权威部门检测的结果是七级茶含量最高。这正是七级茶被大量过于饼茶的主要原因,而非“以次充好、降底成本”的欺骗行为,这种粗老茶叶不仅是饼茶形成“网状骨架”的主力,同时也因内含物质的特性,使它成为普洱茶后续发酵与转化的“骨干力量”。

第五,普洱茶的拼配是一项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技术。凡是经典的普洱茶产品,无论是流传上百年的老茶,还是近几十年的“新品”,都有各自独特的“茶性”,只要我们深入体会,都会找到它们的差别,哪怕是一些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异化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会使我们的味觉产生深刻的记忆而久久不忘。这种感觉,或者说品质,不是简单的“纯料”和“一口料”所能赋予的。更多的是普洱茶制作者长年经验总结和感悟中的智慧结晶,是高超的拼配技术结出的“硕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拼配的技术自古至今没有被“格式化”和“模式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的制茶人都可依据自己对自然的了解,对茶性的领悟,通过种种实践,去塑造更高品质的产品。这个空间既使在现代也仍然十分广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许是普洱茶拼配工艺所遵循的永恒主題。

科学而严格的普洱茶采摘标准是优质原料的保证


普洱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鲜叶的采收,不仅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而且直接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因此,科学而严格的采摘标准,是优质“普洱茶”的前提。

一、鲜叶采摘时间:一般而言从早上日出后进行最佳,因为清晨还带着露水,日出后采摘可以减少鲜叶水分含量,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鲜叶水分含量过高,有利于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

二、采摘标准:以一芽两叶为主,因为此时的鲜叶在成熟度、内含物上均达到最佳状态,为普洱茶成品的后期陈化打好基础,这样的普洱茶就会“越陈越香”。

三、采摘的方式:鲜叶采摘时用手指力量一捏一提,折断茶梗,切忌直接用指甲掐断,以免产生红梗。此外还需要注意芽叶完整,在手中不可长时间紧捏,放置茶篓中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叶温增高,提早发酵。

普洱茶标准冲泡方法:普洱生茶的冲泡


普洱生茶:普洱生茶是采用晒青原料,经过“按等级归堆入仓、筛分、称茶、蒸茶、冲压成型、干燥、包装”等工序制成。

秒器:冲泡普洱茶时,冲泡器皿要根据茶叶的陈化期长短、发酵度高低、茶叶的紧结度来选择。

“陈化”指普洱生茶在制成之后经妥善储藏,生青涩味逐渐减少,滋味趋于醇和的过程。陈化期较短、发酵度较轻、茶叶比较松散的,可选择盖碗、瓷壶或者鼓腹矮身大容量紫砂壶;陈化期较长、发酵度较高、茶块紧硬的,用能够保温增温的高肩紫砂壶更能泡出茶之真味。盖碗比紫砂壶容易控制出汤水流及速度,可以有效避免焖泡;而紫砂壶保温又透气,可以最大效率浸泡茶汤的味道。

冲泡普洱茶时,冲泡器具要能够充分展现茶汤之美。

内壁施浅色釉的公道杯、品茗杯呈现出的是茶汤的真色,内壁施青色釉的茶具能使茶汤呈现更绿的色泽,而透明玻璃公道杯,则宜直观鉴赏汤色。普洱生茶汤色黄绿透亮、普洱熟茶汤色酒红明亮,盛在玻璃公道杯中,晶莹剔透,极具观赏性。

冲泡器具容量大小和茶叶性质主导者投茶量。

投茶量随着容器容量的增大而增多。普洱生茶茶性较烈,投茶量可稍减少。另外,条索完整、撬散的生茶,用鼓腹矮身的紫砂壶冲泡便大于大叶种叶片在茶器中舒展。一般以6-8克茶叶、150毫升的水为宜。

冲泡器具容量和投茶量决定了茶水比,但可以通过调节水温或者浸泡时间来控制茶汤浓度。

冲泡普洱茶水温要高,通常用95-100℃的刚沸水。水温对香气和滋味都有很大的影响,水温低的话,普洱茶的香气不易充分展现出来。盖碗口敞易散热,比较依赖泡茶者对茶汤火候的掌握;紫砂壶保温透气,相对不易闷到茶汤。对于原料偏嫩、新加工而成的普洱生茶来说,水温相对偏低一些的话,涩味会稍微轻一些。

浸泡时间长短即“对茶汤火候的把握”。

紧压茶在杯中舒展得比较慢,内含物质浸出速度也比较慢,因此一般第一次注水浸泡1min左右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随着茶叶的舒展,内含物质浸出速度加快,浸润时间可相应缩短。之后,茶味趋淡时,又要相应拉长浸润时间或者提高冲泡水温,这样每一次泡出的茶汤都比较均匀,不会开始很浓后面很淡。每一泡的茶汤都尽量出尽,以免影响到下一泡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

客来敬茶,体现的是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招待之情,把握行茶节奏流畅、控制每一次出汤的浓度稳定,以及在恰当的时机更换茶叶,是每一位茶人必修的功课。普洱茶是大叶种茶,比较耐泡,一般可连续冲泡8-10次以上。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普洱生茶的基础标准是什么?》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虎标普洱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