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的诞生与蜕变普洱熟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是熟茶 普洱茶的熟茶 熟的普洱茶

普洱茶是熟茶。

业界普遍认为,现代普洱熟茶的发酵技术萌芽于1973年,于1975年试制成功,在这之前,虽然也有熟茶的说法,但与今天的制作工艺并不相同。

熟茶:因何而诞生?

熟茶最初的研发目的,是为了追赶香港仓老生茶的口感。在计划经济时代,香港曾是普洱茶最大的消费地和中转站。香港人喝普洱茶,但并不“宠爱”它,在茶楼里,普洱茶是那种泡上一大壶就可以喝一整天的大宗茶,乌龙茶才是上层人士的宠儿。

普洱茶离开云南的时候,还只是“半成品”,转运到香港,香港人还要再存储一段时间才会拿出来喝,高温高湿的地域环境加速了普洱茶的转化速度,茶叶出现红汤,这种“红汤”成为港澳、大马地区茶客们品饮时一致追求的口感。

为了让茶汤快速转化为“红汤”,除了自然发酵,人们很快研究了一种新的方式:通过人工洒水渥堆,可以进一步加快茶叶的转化进程,熟茶渥堆工艺应运而生。

早期的熟茶发酵度比今天我们所采用的轻发酵还要更轻,很多老生茶的口感在熟茶中也能够喝的到,譬如生津、回甘甚至喉韵。

熟茶:第一次蜕变

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台湾人开始进入大陆做茶,随着他们一起进入大陆的,还有他们的做茶理念。他们认为熟茶发酵太轻不符合商业规律,因为轻发酵熟茶不能立即实现价值,要储存一段时间才能上市,因此又人为加速了茶叶的发酵速度,就有了后来我们所喝到的重发酵熟茶。

从90年代中期到2015年这段时间,恰恰是人们对普洱茶认知急速加快的一个年代,尤其是从2005年后,很多人开始接触普洱茶,以致于所有人都认为普洱熟茶就应该是重发酵口感:汤厚、滑糯、甜感好、苦涩轻……

第二次蜕变:是新生也是回归

普洱茶的灵魂,在于时间赋予它的越陈越香的生命价值,但重发酵熟茶因为发酵太过,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在发酵过程中几乎消耗殆尽,已经丧失了转化空间,喝重发酵熟茶,即便汤感厚重,但已经没有了营养价值,就是在喝一杯碳化了的水。相比起来,轻发酵熟茶虽然汤水不如重发酵稠厚,但喝起来有苦涩有生津,层次更加丰富,同时具备和生茶一样的陈化价值(但转化潜力不如生茶大),近几年来,轻发酵熟茶再次走进茶人们的视野,并获得了茶客的青睐。

纵观熟茶近五十年的生命历程,从粗枝大叶的大宗茶到今天的精细化运作,期间经历了屡次变革,发酵程度从轻发酵到重发酵,再回归轻发酵,也从侧面反映了茶友对茶叶口感长远表现的更高要求,喝茶已经不单单是为了追求短时间的口腔欢愉,喝茶更将会成为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熟茶的最佳品饮期是什么时候?


在普洱熟茶出现以前,因为云南大叶种茶多酚含量较高的特点,导致人们在饮用茶叶之前需要漫长的等待时间。

人们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才逐渐发明了渥堆这种独特的制茶工艺,从而创造出普洱熟茶这种流通市场后被广泛消耗的茶叶。

那么,普洱熟茶是否也和普洱生茶一样,需要陈放?

若从品饮感官的角度出发,普洱熟茶存放多久才是最佳品饮期?

普洱熟茶因为经过渥堆发酵,其茶叶属性相对稳固,后期变化较小;不同阶段的普洱熟茶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品质特点。就时间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年以内的普洱熟茶

渥堆完成之后一年以内的普洱熟茶,茶性较为燥热,口感亦带有明显的杂味或堆味,经常饮用容易出现燥热感或出现上火症状,因而不适宜饮用。

二到五年的普洱熟茶

进入熟普存放的第二年开始,普洱熟茶的燥热感和部分存在的异杂味会减弱或者退去,开始呈现普洱熟茶独特的品质特征:香气浓郁,滋味醇和,甜度展现。茶性由燥热朝着温润转变,偏寒体质适合常饮。

六到十年的普洱熟茶

存放六年以后的普洱熟茶,茶进入稳定而迟缓的转化期,茶性温和。从品饮属性的角度来看,滋味醇厚,甜滑细腻,适宜人群更广。

在老茶客眼中,品质良好,妥帖陈放8~10年的熟茶,渥堆味已退却,香、甜、醇、厚、滑的特质完美展现,陈化的木质香、糯香突出,最值得品饮。

普洱熟茶是什么味道?


普洱熟茶是什么味道?您知道多少,了解多少呢!

好的普洱熟茶(不是指高档极品,而是指正宗的优质的产品)应当有:1,鼻翼之香,热茶汤凑近鼻子可以闻到愉快地陈香;2,口唇之香,初入口即刻感到滋味香馥;3,舌颊之香,茶汤滚过舌面留下甜香不退;4,咽喉之香,茶汤流淌入食管,喉头翻上来的热且浓的芳醇,称为喉韵,有的是荷香,有的是樟香等。

更好的普洱茶应当有厚度,即好像喝的不是茶水,而是粘稠浓重的茶汤,就如同家里炒菜后做一个汤,往锅里放一些淀粉,出来的汤就是粘稠的。

那么差一点的普洱茶是什么样的呢?一言以蔽之,从开始鼻子闻到入口到咽下,只要出现如下几种口味都是欠佳或差的标志:

第一,有一种极浓重的腥味,业内人士称为渥堆的堆味,一般而言,多数人工发酵的熟茶刚刚出厂时都会有这种味道,长短不一,如果出厂后3个月仍然明显,说明发酵技术不过关。

第二,霉味,好像下过雨后走进一间老平房里闻到的那种潮气浓重的好象发霉了一样的味道,或者在梅雨季节,到一趟南方的城市,也有类似的味道,这种味道就是湿仓不当的典型。如果出现这种味道,基本上属于不要去喝的茶。

第三,水味和金属味,喝到嘴里好像有种喝了一点自来水似的,或者在舌头表面(通常是舌头的侧面和舌根处)出现麻麻的辣辣的味道,可以明显也可以轻微,这叫金属味,水味和金属味都是发酵技术和压制技术的缺陷造成的,虽然没有大的危害,但肯定是品质不高。

第四是臭味,不用说了,这肯定是不能喝的。除了品茶汤之外,最好要闻一下叶底,就是杯子里所泡的茶叶,分为热嗅和冷嗅之分,许多品质比较差的茶在洗茶之后从叶底就泛出臭味,有的茶隐蔽性高,要放冷了之后才能闻出来,无论哪种,都说明不是一款好茶,虽然也凑合喝,但价值一定是最低的。

普洱熟茶是什么味道


请问:普洱熟茶是什么味道?您知道多少,了解多少呢!

好的普洱熟茶(不是指高档极品,而是指正宗的优质的产品)应当有:1,鼻翼之香,热茶汤凑近鼻子可以闻到愉快地陈香;2,口唇之香,初入口即刻感到滋味香馥;3,舌颊之香,茶汤滚过舌面留下甜香不退;4,咽喉之香,茶汤流淌入食管,喉头翻上来的热且浓的芳醇,称为喉韵,有的是荷香(勐海大益金针白莲),有的是樟香(傣家古乔木鼎昂牌)等。

更好的普洱茶应当有厚度,即好像喝的不是茶水,而是粘稠浓重的茶汤,就如同家里炒菜后做一个汤,往锅里放一些淀粉,出来的汤就是粘稠的。我品了那么多普洱茶,只有勐海茶厂大益牌普洱茶新茶就能达到这样的厚度,这一点是其他厂家都叹服的!

那么差一点的普洱茶是什么样的呢?一言以蔽之,从开始鼻子闻到入口到咽下,只要出现如下几种口味都是欠佳或差的标志:第一,有一种极浓重的腥味,业内人士称为渥堆的堆味,一般而言,多数人工发酵的熟茶刚刚出厂时都会有这种味道,长短不一,如果出厂后3个月仍然明显,说明发酵技术不过关,个人感到这种情况的典型代表就是勐海福海茶厂的茶,这类茶需要再存放一段时间,一般是半年以上。但是,勐海茶厂大益牌/普洱茶厂濮女牌/普洱茶集团公司普秀牌/傣家鼎昂牌/王霞厂的新茶都没有这种堆味,从这看出,好茶是可以做到没有堆味的。第二,霉味,好像下过雨后走进一间老平房里闻到的那种潮气浓重的好象发霉了一样的味道,或者在梅雨季节,到一趟南方的城市,也有类似的味道,这种味道就是湿仓不当的典型。如果出现这种味道,基本上属于不要去喝的茶。第三,水味和金属味,喝到嘴里好像有种喝了一点自来水似的,或者在舌头表面(通常是舌头的侧面和舌根处)出现麻麻的辣辣的味道,可以明显也可以轻微,这叫金属味,水味和金属味都是发酵技术和压制技术的缺陷造成的,虽然没有大的危害,但肯定是品质不高。第四是臭味,不用说了,这肯定是不能喝的。除了品茶汤之外,最好要闻一下叶底,就是杯子里所泡的茶叶,分为热嗅和冷嗅之分,许多品质比较差的茶在洗茶之后从叶底就泛出臭味,有的茶隐蔽性高,要放冷了之后才能闻出来,无论哪种,都说明不是一款好茶,虽然也凑合喝,但价值一定是最低的。

喝普洱熟茶,喝的是什么?


普洱茶分两类:生茶和熟茶。

有人喜欢生茶,也有人喜欢熟茶,各有所好,人之常理。

自从熟茶诞生以来,它的地位一直很低,邓时海说“藏生茶、喝熟茶、品老茶”,虽然没有直接排斥熟茶,但生茶用的是珍爱之物才用的“藏”字,老茶用的是郑重其事的“品”字,熟茶却以一个寻常至极的“喝”字打发!可见在他眼里,熟茶从来都不是一种能登大雅之堂的茶。

不过,喜欢喝熟茶的却大有人在,这是为何?

笔者认为,原因至少有三点:口感、体感、功效

口感

大多数茶友头一次喝熟茶,会觉得味道有些怪,但“怪”却不一定就是不好的味道,只不过它不像其它茶类那种传统的味道罢了。熟茶之所以出现,是为了替代那种红汤醇和的老生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它也曾完成过这一使命。不过熟茶在新出品时往往带有挥之不去的堆味,这一致命缺陷让更多的茶友难以接近,显然这样的熟茶作为即饮的替代品是不合格的。后来长期品饮熟茶的人们发现,存放了几年以后的熟茶,堆味散了,变得甜润醇厚丝滑,更难得的是,有的熟茶还显陈香,看来,品质好够年份的熟茶,一样有上佳的口感,一样可以让大多数茶友接受它并爱上它。

体感

这里我们探讨的体感,并非茶气、茶韵之类,而仅仅是喝茶后对个人身体的影响作用。

熟茶没有生茶自然转化的美妙,但熟茶人工发酵却给了普洱更大的普及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舌之欲渐渐被健康养生所赶超,一泡熟茶的温润从健康的角度讲远胜一泡新生茶的刺激,对大多数人来讲,刚出厂的生茶对身体的刺激可不是你一个喜欢喝所能掩盖的。

笔者周边有一些朋友,它们选择熟茶的理由如下:

“我长期饮酒,肠胃不好,生茶刺激性大受不了,熟茶茶性平和,养胃,正好。”

“我习惯在晚上喝茶,生茶喝了睡不着,喝熟茶就没事儿。”

“我身体偏寒,不敢喝寒性的生茶,熟茶就不错。”

“冬天冷,喝熟茶感觉身上暖暖的,很舒服。”

“听说喝普洱茶能减肥,我试过一段时间,感觉熟茶这方面更有效些。”

功效

现代医学关于普洱茶的众多保健功效的研究、实验以及临床证明大多数是取样于普洱熟茶的,这方面书上百度里写的够多了,小编就不一一罗列了。我们只需知道普洱茶的强大保健功效的桂冠,熟茶当之无愧!

既然知道了我们选择熟茶的原因,那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小编认为,不要考虑那些问题:

1.原料是哪里的?

2.在哪里发酵的?

3.在哪里存放的?

要考虑的是这些问题:

1.首先您认同了它的功效;

2.其次这款熟茶的口感要适合您;

3.第三,身体感觉要舒服

4.便宜、便宜、便宜!

最后要强调一点,喝茶,健康问题永远是第一要素,所以,您选的这款熟茶,应该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条件能让人放心!

普洱熟茶,我在喝它什么?普洱熟茶主要喝的是什么?


普洱茶分两类:生茶和熟茶。

有人喜欢生茶,也有人喜欢熟茶,各有所好,人之常理。

自从熟茶诞生以来,它的地位一直很低,邓时海说“藏生茶、喝熟茶、品老茶”,虽然没有直接排斥熟茶,但生茶用的是珍爱之物才用的“藏”字,老茶用的是郑重其事的“品”字,熟茶却以一个寻常至极的“喝”字打发!可见在他眼里,熟茶从来都不是一种能登大雅之堂的茶。

不过,喜欢喝熟茶的却大有人在,这是为何?

笔者认为,原因至少有三点:口感、体感、功效。

【口感】

大多数茶友头一次喝熟茶,会觉得味道有些怪,但“怪”却不一定就是不好的味道,只不过它不像其它茶类那种传统的味道罢了。熟茶之所以出现,是为了替代那种红汤醇和的老生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它也曾完成过这一使命。不过熟茶在新出品时往往带有挥之不去的堆味,这一致命缺陷让更多的茶友难以接近,显然这样的熟茶作为即饮的替代品是不合格的。后来长期品饮熟茶的人们发现,存放了几年以后的熟茶,堆味散了,变得甜润醇厚丝滑,更难得的是,有的熟茶还显陈香,看来,品质好够年份的熟茶,一样有上佳的口感,一样可以让大多数茶友接受它并爱上它。

【体感】

这里我们探讨的体感,并非茶气、茶韵之类,而仅仅是喝茶后对个人身体的影响作用。

熟茶没有生茶自然转化的美妙,但熟茶人工发酵却给了普洱更大的普及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舌之欲渐渐被健康养生所赶超,一泡熟茶的温润从健康的角度讲远胜一泡新生茶的刺激,对大多数人来讲,刚出厂的生茶对身体的刺激可不是你一个喜欢喝所能掩盖的。

笔者周边有一些朋友,它们选择熟茶的理由如下:

“我长期饮酒,肠胃不好,生茶刺激性大受不了,熟茶茶性平和,养胃,正好。”

“我习惯在晚上喝茶,生茶喝了睡不着,喝熟茶就没事儿。”

“我身体偏寒,不敢喝寒性的生茶,熟茶就不错。”

“冬天冷,喝熟茶感觉身上暖暖的,很舒服。”

“听说喝普洱茶能减肥,我试过一段时间,感觉熟茶这方面更有效些。”

【功效】

现代医学关于普洱茶的众多保健功效的研究、实验以及临床证明大多数是取样于普洱熟茶的,这方面书上百度里写的够多了,小编就不一一罗列了。我们只需知道普洱茶的强大保健功效的桂冠,熟茶当之无愧!

既然知道了我们选择熟茶的原因,那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笔者认为,不要考虑那些问题:

1、原料是哪里的?

2、在哪里发酵的?

3、在哪里存放的?

要考虑的是这些问题:

1、首先您认同了它的功效;

2、其次这款熟茶的口感要适合您;

3、第三,身体感觉要舒服

4、便宜、便宜、便宜!

最后要强调一点,喝茶,健康问题永远是第一要素,所以,您选的这款熟茶,应该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条件能让人放心!

普洱熟茶的粘稠度是什么?


粘稠指的是浓厚而带粘性。就普洱茶而言,是指其水溶性物质是否丰富,也就是茶多酚、氨基酸、果糖、果胶质等成分丰富与否。

粘稠度主要是通过茶汤入口的表现来体现的。一款茶冲泡后,茶汤入口马上就可以判断其粘稠度。优质的普洱茶,无论生熟,在新茶阶段就必须具备优秀的粘稠度。粘稠度还有另外一种阐述,那就是口腔丰富度与口腔冲击力。

优质的普洱新茶,在入口后,若是感觉满口馨香,生津回甘迅速,味蕾感知到丰富的味道,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款茶的粘稠度是上乘的。

在喝茶人口中,有所谓的“满口是茶”,这便是粘稠度很好的诠释。喝下一口茶,可以感受到茶叶的味道,很多优质普洱茶产区的所出产的普洱茶,就具备良好的粘稠度。

当品饮者抿下一口茶汤后,满口留香,生津迅速,回甘连绵有序,这便是粘稠度极佳的茶品。粘稠度高的茶品,甚至其茶汤用肉眼看过去,都能感觉去凝腻,犹如果冻一般。

普洱新茶很忌讳寡淡,一款又寡又淡的新茶,很难令人相信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得越陈越香。

总的来说,一款优质的普洱新茶,其香气必须低沉优雅、生津回甘必须迅速而持久、茶汤协调度好、富于变化、层次丰富、具备粘稠度。只有这种滋味浓强的普洱新茶,才具备越陈越香的物质基础。

一款又寡又淡的普洱新茶,是不具备越陈越香的物质基础的,这种茶,不管经过多久的陈化,都无法蜕变为优质的普洱陈茶。只有优质的普洱新茶,经过合适的仓储,才会成为优质的陈年普洱茶。

如何鉴别普洱熟茶好坏?普洱熟茶的功效与作用


普洱熟茶不同年份喝起来会有不同的口感,如何鉴别普洱熟茶的年份引起的差异呢?

中国的茶叶市场,缤纷复杂。虽然不少人乐在此中,但花了高价买到质差的茶,总觉得不是滋味。现在不少爱好者喜欢品熟茶,养胃去脂,健康。但我们端起一杯茶,心中总会想,这是什么年份的,好茶?保藏如何?

传统工艺的普洱茶,越陈越香,所以,普洱茶的年份就显得特别重要。同一个产区同一个厂家出品的熟茶,因为年份的不同,价格相差甚远。对于普洱熟茶年份的初步判断,可以根据茶的特征来识别。

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如果在这两个指标上判断失误,那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鉴别熟茶,从感官开始。

在谈如何判断年份与好坏前,应该先请大家自问一下:“我用什么去判断、鉴别一款普洱熟茶?”这里所说的“东西”当然是指人体的感官感受,不可能是仪器仪表。

主要是依靠下列五种感官和部位:看、闻、品、气。

看——用来观察干茶、汤色和叶底。

闻——用来闻取茶的香气,很重要。

品——用来品尝茶的滋味,很重要。

感——用来感受茶气,用来综合分析前面四种器官部位采集、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判断。

对于熟茶品鉴来讲,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所谓的愉悦感也主要是通过鼻子和嘴巴来得到的。

通过躯干感受到的茶气,则对品鉴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对于熟茶来讲茶气不算最重要的指标。干茶、汤色和叶底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好坏的辅助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严格来讲,高明的品鉴家应该可以蒙着眼睛来判断一款茶的年份与好坏。

普洱熟茶随着存放时间以及环境的不同,其口感、香气等的表现也会有不同的变化,那么反过来,就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口感、香气特征来大致判断某一款茶的存放时间和环境。

四个阶段在时间刻度上品味熟茶。

普洱茶是存在于多维空间中(原料、工艺、时间、温度、湿度、微生物种群……)的物体,而我们试图以一条最简洁的直线来描绘它,那得到的只能是大致接近的结果。这是一条以时间为刻度的直线,起点就是现在,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于世的熟茶依时间先后排列在这条直线上。

第一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3至5年。

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

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量不算少,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茶并不多,因为那几年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生茶上了,而且做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而拒绝普洱者则大多因为“不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叶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存放散堆。

“甜”应该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我觉得也可以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至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至5年的口感效果。

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勐海系熟茶以重发酵见长,及发酵度达到七成以上,并经相当时间(一般半年以上)散堆后形成所特有的“焦糖香”、“蔗糖香”、“枣香”的依次排列,愉悦感很强,引人入胜。只是这样的好茶并不多见。

这个阶段的下关销法沱的特点是口感带酸,原料的区域特征明显。昆明茶厂从06年开始恢复7581砖的生产,口感比较中庸、平稳,优缺点都不明显。

第二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

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

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到8至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

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我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了。

云南仓储出来的茶,一直到94年生产的茶都还没有一点参香、药香,而“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

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关系还是昆明系,在这个阶段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但是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协调一致性)还有距离,放出好效果来、有愉悦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我称之为“尴尬的第三阶段熟茶”。

第四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

以73厚砖为代表,放仓退仓到位,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这个阶段的茶少而价高、可遇而不可求了。

自然陈化成型的生茶生饼,即使是同样的茶叶,由于存放地点、存放时间、加工方法、发酵程度、保管方法、环境的不同,其变化情况也不同,陈化程度不同,口感也会产生差异。

就善变的普洱茶来说,单纯以年代来标准化口感,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做工好、发酵适度、陈化足的普洱茶,苦涩味转化了,阴天造成的淡淡烟草味消散了,发酵时遇低温出现的少许酸味消失了,品尝时就会感到滑口充盈、无杂味、无生涩刺喉的感觉。过度夸张年份、过度神话部分小区域,会模糊视线,不能客观公正地品评茶叶。

如果您购买普洱茶品尝时,觉得有酸味、烟草味、或着过于苦涩,那它可能连起码的存放年份都未达到,更不可能是存放“几十年”的好茶了,所以您一定要擦亮双眼,不要一些黑心商家有机可趁。

什么茶是普洱熟茶?什么茶是普洱熟茶?


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称为熟茶。熟茶色泽褐红,滋味纯和,具有独特的陈香。由于普洱熟茶茶性温和,保健功能较好,很受大众喜爱。

正式出现熟茶应该从1973年始,1975年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从此揭开了普洱茶生产的新篇章。人工发酵技术研制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后发酵时间过长(往往十几数十年)的问题,所以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以达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经过渥堆转熟的,就成为“熟茶”熟茶。再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便可货卖。贮放时间一般需要2-3年。干仓陈放5-8年的熟茶已被誉为上品。

由于普洱茶分为普洱熟茶和普洱生茶,两种茶都有许多保健功效,只是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

熟茶:降脂,降压,养胃,较适合中老年人群。熟茶可以降脂,降压,防治动脉硬化,预防便秘,利尿,养胃,养颜,减肥等较适合中老年人群及胃寒等人群。

选择熟茶对胃有暖胃和保护作用,同时熟茶不会对胃有任何的刺激作用。具有促进睡眠,养生之功效。

普洱熟茶和普洱生茶减肥的原理不同:

熟普洱茶(生茶自然发酵也同)主要的活性作用成分是红茶素(TR)、黄茶素(TF)、茶褐素(TB)、没食子酸和维生素C等。发酵熟制的普洱茶由于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大分子多糖类物质的转化形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发酵中,维生素C也成倍增加,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发酵过程使普洱茶中所含的黄酮类物质以黄酮苷形式存在,黄酮苷具有维生素P的作用,是防止人体血管硬化的重要物质。

含有丰富有益菌群的发酵熟普洱茶,在进入人体后不会对胃产生刺激作为,而且能够在胃的表层形成附着膜,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经常饮用可以起到养胃和护胃的功效。未转化的生茶则和绿茶一样,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什么是普洱熟茶?熟茶的前世今生


普洱熟茶

普洱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生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普洱生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就是普洱熟茶。

熟茶属于人工发酵的工艺,与生茶存放转化的内在机理是完全不一样的,生茶放久了是绝对不可能变为熟茶的。

外观滋味

熟茶干茶外观色泽偏褐红色,茶汤汤色红浓偏褐,不同品质的熟茶,汤色略微有些不同。

滋味醇和,具有独特的香气,“以陈香为主导,透其他植物特殊香气”。

经过不同时间的陈化,普洱熟茶的香气的可产生陈香、荷香、焦糖香、甜香、参香、枣香、桂圆香、樟香等。

好熟茶的标准

一杯好的熟茶,首先应该喝起来没有“两味一感”,即没有堆味、仓味和燥感。其次,一杯好的熟茶,要达到香、甜、醇、厚、滑的协调感。

熟茶功效

普洱熟茶茶性温和,有养胃,护胃,暖胃,降血脂、减肥、抗衰老、助消化等保健功能。

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的区别


关于普洱生茶与熟茶究竟有些什么区别,老茶友并不陌生,新茶友或许会傻傻分不清楚。一场关于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的辩论正在悄然拉开……

普洱生茶说:

生茶经过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晒青而成。干净简便,少则一天,多则三天,你就可以品尝到生茶带给你的芬芳。

普洱熟茶说:

熟茶经过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晒青——渥堆发酵——干燥而成。精工细作,历经时间和工艺的锤炼,最懂你的等待。

PS:其实,普洱熟茶是生茶经过渥堆发酵制作而成的。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最大的区别也就在与制作工艺的不同。由于制作工艺不同,两者之间无论是从干茶、香气,还是从茶汤、口感滋味各方面来说,都有着巨大的不同。

普洱生茶说:

条索清晰肥硕、白毫显露、芽叶更完整,一看就非常有质感!简直看到就想要泡上一杯,哪像熟茶,不成形、黑不溜秋的……

普洱熟茶说:

这叫精细内敛,咱关键是看内质呀!条索清晰咱也有呀!

ps:普洱生茶由于制作工艺的关系大多保留了茶叶原本的形态,有芽有叶有梗,干茶颜色大多为墨绿色,年份久一些的生茶颜色会渐渐加深;而普洱熟茶经过渥堆发酵以后干茶颜色大多为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是暗金黄色。

普洱生茶说:

生茶一开始汤色青绿清亮、金黄透亮,如果年限较长一些,则汤色会变为明黄色、橙黄色或者橙红色。且口感强烈,刺激性较强,略有苦涩之味,回甘生津很快。

普洱熟茶说:

熟茶汤色红浓明亮,发酵程度轻呈栗红色,发酵程度重呈暗红色。口感醇厚,入口绵柔,纯而润口,几乎没有苦涩之味。

ps:其实生茶有生茶的层次和回味,熟茶有熟茶的醇厚和温润,两者之间并没有谁好谁坏之分。关键在于你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味道,然后选择你喜欢的进行品饮就好了。

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茶类,关于生茶与熟茶的辩论笔者相信也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多年后,在不同的地方存放的茶拿出来也许又会是另一番结论。

“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


普洱生茶普洱熟茶是指以云南大叶种茶青制作的晒青毛茶为原料,但经过加工整理,包括散茶和压制成各种形状(饼茶、砖茶、沱茶等)的云南茶叶的统称。又被称为“传统普洱茶”。

普洱生茶由于没有经过人工快速发酵处理,耐储藏性较好。早期较多的保存了晒青毛茶的品质特性;其香气主要表现为荷香或清香中透着青草气味,滋味浓烈、汤色黄亮普洱生茶,外形白毫显露、墨绿油润,茶汤金黄色、滋味鲜爽浓烈。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茶品陈化加深,“青草味”等低沸点香气物质转化消失,香气愈纯正,陈香彰显,苦涩味减淡,汤色加深变红褐色。

普洱熟茶普洱熟茶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通过“渥堆”、“发酵”等人工增温的方法进行处理,促使晒青毛茶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快速发酵、氧化形成的“再加工”,又被称为“现代普洱茶”。普洱熟茶,茶条红褐、汤红浓明亮、味甘甜润滑。其散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气,耐储藏,愈久愈醇、品质愈好。

绿茶膏的诞生


绿茶膏的诞生!生物学家陈杰先生从故宫保存上百年的普洱茶膏中获得启示,开始了对普洱茶膏的研究。并运用现代生物科技对清代宫廷茶膏的制法进行模拟,即低温萃取、低温干燥法——如今它是“蒙顿茶膏”品牌的独创工艺。在此基础上陈杰先生又因清代药物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的一句话“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开始了“绿茶膏”的研究,并从中成功提取了茶叶中所含的叶绿素。研究也证明叶绿素对人体具有极佳的保健功效。

“绿色者更佳”出自中国清朝著名药物学家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的一句话。原文为“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

这句话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是普洱茶膏有解酒的功效;二是普洱茶膏有两种,一种是“黑如漆”,另一种是“绿色者”。显然,赵学敏认为“绿色者”优于“黑如漆”。

这就给我们带来了疑惑:一是从历史记录来看,除了赵学敏提到“绿色者”之外,再没有任何资料可供考据与借鉴,所有涉及普洱茶膏的文献中也仅有赵学敏提到的“绿色者更佳”这五个字;二是从文物的考证上,如北京故宫留存的普洱茶膏也没有一款为“绿色者”的茶膏,缺乏物证的条件;三是从现代普洱茶膏的研发中,无论是对清朝宫廷茶膏制作工艺的破译,还是云南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大锅熬制,最终产品都指向“黑如漆”。换句话说,这些工艺是无论如何也制作不出“绿色者”的。

“绿色者”是普洱茶膏吗?

“绿色者”是对茶膏外观颜色的描述。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绿色与茶叶中的叶绿素有关。并且,这种叶绿素一定含量很高,使其外观呈现较明显的绿色特征。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普洱茶在加工的过程中,经过了揉捻与晒青工艺后,茶叶中大量的叶绿素被分解。所以,以这种传统工艺制成的毛茶,甚至是紧压后的青饼、青砖、青沱等,都呈现灰褐、灰黄、灰白等几种颜色,鲜有绿色存在。那么用这些毛料制成的茶膏是不可能出现“绿色”的。可“绿色者”的这个“绿色”又是怎么来的呢?

从茶叶原料角度分析,在茶叶的六大类别中,接近于“绿色者”的茶叶唯有绿茶。因为绿茶在鲜叶采摘后,立即进入高温杀青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起到脱镁、脱酶的作用,中止了这些物质对叶绿素的破坏,尽最大可能保留鲜叶中叶绿素的含量。如果按照这种工艺去推演,能够制作出

“绿色者”茶膏的原料只有绿茶,而以绿茶为原料制作出的茶膏应是绿茶茶膏,与普洱茶无关。但它为什么又称为“普洱茶膏”呢?

是赵学敏错了?或者说是一次疏忽?

综观赵学敏一生的经历,尤其是仔细研读《本草纲目拾遗》这部药学经典,再加上对“绿色者更佳”前后文字的逻辑推理与研判,可以肯定地讲,赵学敏所说的“绿色者”茶膏就是专指普洱茶膏。由此,我们也获得一种新的信息:中国古代的普洱茶膏,不仅有“黑如漆”,还有一个特殊品种——“绿色者”。

敲开了“绿色者”茶膏神秘的大门

2009年,蒙顿科研人员在尝试将月光白(普洱茶中一个特殊的品种)进行脱咖啡因的试验中,误将茶叶内含的镁一并脱除,这一过程同时也使多种酶失去了活性。在对其进行化学成分检验中,经过比对,发现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不脱咖啡因的产品。虽然过去在对普洱茶的检测中都发现了叶绿素a、叶绿素b的存在,但其含量都很低,不能成为外观的主导颜色。并且,叶绿素b的含量大于叶绿素a。蒙顿在后来推出的月光白两款茶膏中,其月光美人(脱咖啡因的月光白)中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月光白茶膏。相对“绿色者”而言,它仅仅是个开始,是初始阶段。

2010年,蒙顿技术人员在与柏联集团董事长刘湘云的交谈中,偶然接触到一个话题:能否用云南的普洱茶制作出类似日本的抹茶。初谈这个话题,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同样来自对普洱茶颜色的判断,一个原料都呈现灰褐色的茶叶,不可能制作出翠绿的抹茶。但刘湘云董事长的另一句话却提醒了我们: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其颜色的绿色度远高于日本的小叶种。它能做出翠绿色的抹茶,云南的大叶种为什么不能?

或许,柏联与蒙顿都属于在技术层面比较认真与执着的企业。随后,就在云南景迈山柏联普洱茶庄园进行了云南大叶种抹茶试验。在对茶叶的鲜叶进行脱酶之后,再经过超微粉碎与细致的研磨,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的抹茶初试成功(因知识产权的原因,技术环节不能详述)。其品质高于日本的抹茶,外观颜色呈翠绿色,溶水后则表现为墨绿色,各项指标均优于日本产品。同时,这个试验也使蒙顿在研究“绿色者”中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蒙顿沿着这个思路,又从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中首次萃取了叶绿素的冻干颗粒(其颜色为墨绿色)。

接着,蒙顿又采用云南最著名的茶区之一班章原料(春尾夏初)开始了“绿茶膏”的实验。原本想借用抹茶脱酶技术应用到“绿茶膏”工艺中,但后来发现,经过这种脱酶技术,表面上能使茶膏维持“黄绿”颜色,但后续的变化因为没有酶的参与而终止了。这就如市场上冒出了很多所谓“生茶膏”一样,无论裸露在空气多长时间,甚至是吸潮后变软、滩堆(非固态,可流动性),颜色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其品质也是逐渐走低的过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温水提方法所致。这种做法不仅使普洱茶膏因为失去了“酶”而丢失了茶的“活性”,也使茶膏的品饮价值大打折扣。其实,这种工艺来源于中药提取,上世纪八十年代,江浙地区很多企业尝试用这种工艺制作绿茶粉(归类为固态速溶茶系列),但后来逐渐退出市场,其主要原因是品质。我们知道,普洱茶的灵魂在于“变”,是丑小鸭向白天鹅转变的过程。同样,普洱茶膏也是如此。缺少这一特性,普洱茶膏的魅力也会荡然无存。

大叶种茶的叶绿素萃取,因为是以叶绿素团(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等)为主,可以采用脱酶的技术,但绿茶膏恰恰要将酶保留,做为储备,待日后陈化过程产生动能,并发生作用。

于是,将脱酶的环节改变为使酶保留并暂时休眠,成为“绿色者”茶膏的关键技术。茶叶中的“酶”绝大部分在65℃失去活性,也是“脱酶”的方法之一,但在15℃以下环境中则处于休眠。蒙顿就是采用低温方法,再加上其它工艺进行配合,制取了当代首款“绿色者”茶膏。因为这款茶膏所用原料为云南班章寨的鲜叶,故取名为“班章贺岁”。它有两大特点:

1、外观首现“绿色”特点,准确地讲,是黄中偏绿(传统颜色称为黄绿色,波长约在570-560nm)。

2、独有的外形为“皮夹镶”。由于“绿色者”采用低温制取,且除水工艺在负压下进行,并将温度从低向高梯次过渡,自然形成表面结皮现象。其“皮”与“镶”也呈两种颜色,外皮为黄中带绿,内镶为咖啡色。这一独特的现像为工艺所致。但存放时间超过一年,或存放环境温度在30℃以上,外皮颜色也会转为深黄。但此时茶膏冲泡后,茶汤呈现桔红(相当于传统茶存放10年以上),厚重感提高,没有苦涩,甜感增加。如将茶膏裸露在自然环境中,仅需一年,从内而外转变为红褐色,厚重感更强,极为顺滑。这一切,不仅表现为一种“活”,也在彰显它“变”的特性,更多的是在品饮过程中亲身感受到品质的提升。

应当指出的是,“班章贺岁”虽然作为“绿色者”的首款产品初战告捷,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它仍是“绿色者”初级阶段的产品。很多工艺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比如它的外观颜色,没有实现以绿色为主,主要原因是缺少现场加工的制备条件。茶叶鲜叶采摘后如能马上进入低温萃取环节,可能实现“墨绿色”的颜色。无奈,鲜叶从采摘再运到昆明,再空运至大连,既便使用密闭的保鲜袋,但时间已为10天左右。叶绿素a在这期间被降解很多(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虽有损耗,但低于叶绿素a(叶绿素b呈黄绿__色)的降解。

实际上,蒙顿在2012年,沿着这种思路,又相继用福建的白茶、铁观音、浙江的龙井茶,制作出白茶茶膏、铁观音茶茶膏和龙井茶茶膏,将这一“绿色者”技术延伸到其它茶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凭什么说“绿色者更佳”呢?

“绿色者更佳”是相对于“黑如漆”而言。主要的焦点在“绿色”上,而这个绿色又指向了普洱茶的叶绿素。我们知道,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一类含脂的色素家族,位于类囊体膜。

茶叶中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是由甲醇、叶绿醇与卟吩环结合而成,是一种双羧酯化合物。叶绿素a分子式:C55H72O5N4Mg;叶绿素b分子式:

C55H70O6N4Mg。在颜色上,叶绿素a呈蓝绿色,而叶绿素b呈黄绿色。大叶种茶树鲜叶中叶绿素按季节不同平均在0.4%~0.9%之间,叶绿素a的含量为叶绿素b的2~3倍。这是云南大叶种茶鲜叶区别于小叶种茶鲜叶的主要化学指标之一。

在普洱茶加工与储藏过程中,酶能引起叶绿素的分解破坏。这种酶促变化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类。直接以叶绿素为底物的只有叶绿素酶,催化叶绿素中植醇酯键水解而产生脱植醇叶绿素。脱镁叶绿素也是它的底物,产物是水溶性的脱镁脱植叶绿素,它是橄榄绿色的。叶绿素酶的最适温度为60-82℃,100℃时完全失活。起间接作用的有蛋白酶、酯酶、脂氧合酶、过氧化物酶、果胶酯酶等。蛋白酶和酯酶通过分解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使叶绿素失去保护而更易遭到破坏。脂氧合酶和过氧化物酶可催化相应的底物氧化,其间产生的物质会引起叶绿素的氧化分解。果胶酯酶的作用是将果胶水解为果胶酸,从而提高了质子浓度,使叶绿素脱镁而被破坏。

本来,通过酶促变化对普洱茶后发酵是一件好事,可赵学敏为什么偏偏认为“绿色者更佳”呢?

赵学敏所处的朝代为清朝,科技相对落后,不能明确指出绿色代表什么,更不能指出绿色是什么物质,那时,连叶绿素这个词都没有,更不要说具体的功效了。我们猜想,他在当时那个年代,经过大量实践,认为这个“绿色者”好,怎么个好法,他无法表达,只能用“更佳”两个字概括。

站在今天的生物医学角度,对叶绿素的研究已超过一百年的历史。科学家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了诸多叶绿素对人体的好处,相关的研究报告也以上万份之多,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的科学家。综观他们的研究,你会发现叶绿素对人体的保健功能多达几十项,但最主要的是围绕四方面内容进行。

1、造血功能

诺贝尔得奖人Dr.RichardWillstatter和Dr.HansFisher发现:叶绿素的分子与人体的血红蛋白分子在结构上很是相似,唯一的分别就是各自的核心为镁原子与铁原子。因此,饮用叶绿素对产妇与因意外失血者会有很大的帮助。

2、解除体内药物残渣

营养学家BernardJensen博士指出,叶绿素能除去杀虫剂与药物残渣的毒素,并能与辐射性物质结合而将之排出体外。此外,他也发现一般健康的人会比病患者拥有较高的血球计数,但通过吸收大量的叶绿素之后,病患者的血球计数就会增加,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善。

3、养颜美肤

新英国医药期刊曾经做过这样的报导:叶绿素有助于克制内部感染与皮肤问题。美国外科杂志报导:Temple大学在1200名病人身上,尝试以叶绿素医治各种病症,效果极佳。

4、解酒功能

叶绿素本身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醇。茶叶鲜叶加工中,叶绿素已经水解成亲水性叶绿酸,形成茶绿色素(Teagreenpigment,缩写TGP),它是由少量叶绿素、叶绿素铜钠盐或叶绿素锌钠盐为主体,还含有黄酮醇及其苷、儿茶素氧化聚合与缩合产物和酚酸及缩酚酸等。对乙醇有分解作用,更主要的是加速代谢作用,使乙醇快速排除体外。但这也与个人体质相关联。围绕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弱一些,民间共识大于科学研究。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普洱熟茶的诞生与蜕变普洱熟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