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发展 普洱茶历史 普洱茶的历史

【www.cy316.com - 普洱茶发展】

普洱茶的紧压茶成于宋元时期,明代废弃龙团凤饼改饮散茶,但是在云南得以保留,恰巧把紧压茶技术完美地保存下来了。

1、普洱茶的发轫时期(三国—1733年)

普洱茶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据道光《普洱府志》记载,蜀相孔明“平定南中,倡兴茶事”。这说明,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开始种茶。普洱茶的雏形始于汉末。三国魏时张揖《广雅》有制作紧压茶的描述。“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这里所说制作法,正是饼茶制造工艺的萌芽阶段。我要说明的是这不是普洱茶,但是雏形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唐朝将饼茶的紧压技术发扬光大,陆羽《茶经》中的制茶工艺已相当复杂。但我还是要强调,那时的饼茶、团茶都是绿茶,不是普洱茶。

公元861年的时候,唐代樊绰在《蛮书》里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就是今天普洱的景东县,唐代南诏国时期的银生节度,在现在普洱到西双版纳这一带。由此可见,到唐代茶叶还没有采造法,还是“散收”,这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广雅》里说四川有饼茶了,唐代陆羽说有饼茶了,那是绿茶,这个时候还没有普洱茶。

到明代明谢肇涮《滇略》言“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明代已经有了,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原地区取消紧压茶工艺令,通通改为散茶。湖南、浙江、江苏和北方这一带的紧压茶都被取消掉了。

唐代还没有,明代取消掉了,那么普洱茶的兴盛期必然是在宋代至元代。普洱茶的紧压茶成于宋元时期,明代废弃龙团凤饼改饮散茶,但是云南山高皇帝远得以保留,恰巧把紧压茶技术完美地保存下来了,故明代这个阶段称之为普洱茶的发轫和发育阶段,也是普洱茶在自然形态下的曼妙生长的历史时期。

2、普洱茶“号级茶”的历史时期(1733年一1949年)

1733年,清朝第一个茶号同兴号茶庄在普洱府成立,普洱府是1729年成立的,有普洱府后的第四年成立了第个茶庄,并且有了商标:同兴号。这一时期的特征:一是各种商号相继成立。如雷永丰,同庆号、陈云号、车顺号、兴顺祥、江城号、敬昌号、宋聘号、同昌号、福元昌、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且商品意识特别强。

二是以石模和木模为压制工具。散装形普洱茶已逐渐退出主导地位,而团茶和饼茶开始主导产品形态。三是商标品牌标识已强烈凸显。同兴号、杨聘号、宋聘号、福元昌号等,不仅在茶内压有内飞,整筒还有大票一张,光绪20年(1895年),同兴号(向质卿)进贡宫廷的时候,还包有荷花纸。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几乎所有的大票文字都有“以此票为证,谨防假冒”的字样。四是普洱茶已成为进贡皇宫的重要贡品。浩廷在普洱府思茅厅成立采购普洱茶的专门机构,“知每年进贡之茶,列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1干两由思茅厅领取转发采办。”贡茶马队享有“过州吃州,过府吃府”的特权。五是普洱茶经济效益已成为普洱府各族人民的主要收八。六是普洱茶跨出境外国外。

除清政府经常将普洱茶作为国礼赠予外国元首和使节外,香港在1855年成立了“同兴茶庄”,并从此成为普洱茶的主要消费区和仓储地。更有甚者,1740年前后,随着哥德堡号多次往返,已有使节将普洱团茶带到瑞典等欧洲国家。

2006年10月,我访问瑞典时,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中国区联络主任扬-鲁迪克向我介绍说:“1739至1743年,哥德堡号先后三次往返瑞典哥德堡和中国广州,带回了大批的瓷器、茶叶和丝绸等中国物品,最有意思的是,还带回来个用普洱茶压制的哥德堡号船模给了国王,因此,可以说至迟在260年前,你们的普洱茶就到了瑞典”。

3、普洱茶“印级茶”的历史时期(1950—1972年)

1949年以后,号记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印记茶的历史大幕渐次拉开。原来的号记茶是用石模和木模压制的,而印记茶是用机械压制加工的,红印、绿印、蓝印、黄印圆茶等皆为此时期的主要产品。这个时期从1950年延续到1972年。此外,七子饼茶,则是指文革时期由圆茶改名为七子饼茶到现今的这一时段,始于三大鼎足的国营茶厂(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

4、七子饼阶段(1972年一1989年)

从以上三个时代来看,普洱茶生茶与熟茶之分的时间节点,也就是在七子饼茶时代。1972年以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正式成立为标志;在这个时期,上面都印有“云南七子饼”的字样;多用人工厚纸包装,手工制造;普洱茶分为生、熟两种;在生茶部分,七子小黄印开创了普洱茶拼配的先河。

cy316.COM编辑推荐

传统普洱茶包装纸三个历史阶段


云南西双版纳特有的一种植物,当地人称之为“马三”。使用过程中,得先把外面的皮剥净(只留中间白白那一层)、晒干,然后经2-3小时沸水煮,再用榔头把煮好的树皮捣碎,做成纸浆,再经过加工,印上各大品牌的印章、标志后,就成为我们包茶叶的饼纸了。

普洱茶的制茶用手工饼纸,大体可分为3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1938年以前为私人制茶时期(称为“古董茶”时期),因为纸质不流行加上茶区购纸不易,所以1938年以前茶农只在自己生产的茶品上放一张长宽约6-8厘米的纸,作为该号生产的证明,后来就叫“内飞”。每筒茶有7张小内飞,分别放在茶饼的正表面;而每筒又会放置一张长宽约10-13厘米的“说明书”,后来叫“大票”。1938年以前的茶很少有外包纸的装潢。

第二阶段:中茶公司成立后,1938年范和钧奉命成立佛海茶厂(今勐海茶厂),并开始生产普洱圆茶,直到1967年为止。约30年的时间内断断续续生产的中茶牌圆茶,称为“印级茶“。现存留世有著名的中茶红印、蓝印、黄印。所有的“印级茶”外包纸一律采用手工纸;1967年以后开始把“印级圆茶”改为“云南七子饼茶”。

第三阶段:也就是“七子系列”茶品(这是最复杂也最让人头疼的混乱时代),此类茶品的外包纸有数万种之多。

普洱茶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普洱茶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云南茶业发展史。据考证,普洱茶区的种茶历史约为1700多年,晚于巴蜀地区,其产制历史悠久,是云南传统名茶,也是中国名茶,普洱茶贸易始于唐,闻名于宋,极盛于清。

云南是实价茶树原生地,普洱茶非常悠久,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普洱茶是以云南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后加工成散茶和紧压茶。自古以来,云南普洱茶素有“普洱典范,国饮世家,云南名片,世界珍宝”的美誉。说到普洱茶历史,其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三国至唐宋时期,散收无采造法阶段,生煮羹饮,晒干收藏;二是清末以前的历史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散茶逐渐向饼茶过渡,以团饼茶为主,直至清朝开始逐步出现炒青、茶膏等各花色品种,以团饼茶为主;三是现代普洱茶阶段,则是自清末以来,自然、社会、商业、科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更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过程,出现红、绿、黑等多茶类分化。

普洱熟茶的“四个阶段”口感特点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为什么被很多茶友推崇,主意原因还是因为普洱茶口感的千变万化,每一个时间段的普洱茶口感都会有所区别。以下就简单为你介绍一下普洱茶四个阶段的口感:第一阶段“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甜”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第二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第三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云南仓储出来的茶,“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第四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被称为“古董茶”,不是一般能接触到的。以上

普洱熟茶转化的四个阶段口感各有什么特点?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为什么被很多茶友推崇,主意原因还是因为普洱茶口感的千变万化,每一个时间段的普洱茶口感都会有所区别。

第一阶段

“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

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云南仓储出来的茶,“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

第四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被称为“古董茶”,不是一般能接触到的。

熟茶在转化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为什么被很多茶友推崇,主意原因还是因为普洱茶口感的千变万化,每一个时间段的普洱茶口感都会有所区别。以下就简单为你介绍一下普洱熟茶四个阶段的口感:

第一阶段

“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云南仓储出来的茶,“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

第四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被称为“古董茶”,不是一般能接触到的。

普洱茶的四个小常识


一、小青柑和大红柑有什么不同?

小青柑的口感,相比较柑普茶确实有所不同。小青柑的柑皮香气更加浓烈,与陈年普洱相融合后,其柑果清香味尤为突出,是柑普茶所达不到的。小青柑采摘时尚未成熟,果香四溢,这也使得它需要更多的时间存放,与熟普的融合效果也会更佳,后期的转化效果极佳。

二、老茶和新茶能存在一起吗?

新老茶叶建议不要存放在一起,应区别对待。有条件的收藏愛好者,同一类型的普洱茶,如同为普洱熟茶或同为普洱生茶,由于茶叶的基本风格类似,可以将同年份,不同制式(散茶或紧压茶)的茶品整理,收藏,存放在一起,使收藏的普洱茶品“批次”分明。不同年份的同类茶品,最好分开存放,以防止“老茶染新味”;但可以将少量老陈茶与新茶一起存放,以利有益微生物进行“接种”、加速“陈化”。对于无法满足上述普洱茶收藏条件的爱好者,亦应做到“分清批次、分类整理、适当隔离储藏”,尽量减少储藏期间不同茶类的相互混杂。

三、甘甜是舌头哪个部位感受到的?

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甜味”;舌的两侧前端主要评定茶的醇和度;舌两侧的后端主要评判普洱茶是否“发酸”;舌心(中央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涩味”;舌根则重点体会普洱茶的“苦味”。

四、为什么茶汤放凉了会浑浊?

茶汤“冷后浑”不可避免,氧化后的多酚类物质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随水温降低而析出。普洱茶,浑浊活性蛋白是优质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中必然含有的一种蛋白,溶解度较低,易随水温降低而析出,是一款茶物质含量丰富的体现之一。

熟茶在转化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为什么被很多茶友推崇,主意原因还是因为普洱茶口感的千变万化,每一个时间段的普洱茶口感都会有所区别。以下就简单为你介绍一下普洱熟茶四个阶段的口感:

第一阶段

“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云南仓储出来的茶,“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

第四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被称为“古董茶”,不是一般能接触到的。

好普洱茶应有四个特点


好普洱茶应有四个特点:

普洱茶的香气

荷香:荷香就是指普洱茶中会透着类似荷叶的清香。荷香多出现在以晒青芽茶为原料制作的散茶上。兰香:普洱茶中最珍贵的香气。兰香是荷香和樟香的结合体。一般用三级、四级和五级茶青制作的普洱茶都会有沁人的兰香。樟香:樟香是普洱茶里面含有芳樟醇的物质,这种物质须经过发酵才能散发出来。一般是经过发酵的熟茶或是年份较长的生茶和经过入仓的生茶。

普洱茶的汤色

好的茶汤应该是,通透明亮,清澈而厚重,令人赏心悦目,反之不好的茶汤就会模糊暗哑,浑浊而稀薄。

普洱茶的滋味

普洱茶主要有甜味、苦味、涩味、酸味、水味和无味,其中甜味和无味是上等普洱茶的必备品质,苦味和涩味则是普洱茶所共有的味道,而酸味和水味则是下等普洱茶的味道。

普洱茶的叶底

以手指捏叶底,一般以弹性强者为佳。叶脉凸显,触感生硬,叶面碎烂,无弹性,则为次级品。生茶则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的水分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较红亮。

“越陈越香”的普洱茶有这四个阶段,口感各有特色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为什么被很多茶友推崇,主意原因还是因为普洱茶口感的千变万化,每一个时间段的普洱茶口感都会有所区别。

第一阶段

“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

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云南仓储出来的茶,“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

第四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被称为“古董茶”,不是一般能接触到的。

好普洱茶有四个特点


1.普洱茶的香气

荷香:荷香就是指普洱茶中会透着类似荷叶的清香。荷香多出现在以晒青芽茶为原料制作的散茶上。

兰香:普洱茶中最珍贵的香气。兰香是荷香和樟香的结合体。一般用三级、四级和五级茶青制作的普洱茶都会有沁人的兰香。

樟香:樟香是普洱茶里面含有芳樟醇的物质,这种物质须经过发酵才能散发出来。一般是经过发酵的熟茶或是年份较长的生茶和经过入仓的生茶。

2.普洱茶的汤色

好的茶汤应该是,通透明亮,清澈而厚重,令人赏心悦目,反之不好的茶汤就会模糊暗哑,浑浊而稀薄。

3.普洱茶的滋味

普洱茶主要有甜味、苦味、涩味、酸味、水味和无味,其中甜味和无味是上等普洱茶的必备品质,苦味和涩味则是普洱茶所共有的味道,而酸味和水味则是下等普洱茶的味道。

4.普洱茶的叶底

以手指捏叶底,一般以弹性强者为佳。叶脉凸显,触感生硬,叶面碎烂,无弹性,则为次级品。生茶则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的水分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较红亮。

四个阶段,在时间刻度上品味熟茶


普洱茶是存在于多维空间中(原料、工艺、时间、温度、湿度、微生物种群……)的物体,而我们试图以一条最简洁的直线来描绘它,那得到的只能是大致接近的结果。

这是一条以时间为刻度的直线,起点就是现在,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于世的熟茶依时间先后排列在这条直线上。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手上拿着的茶找到在直线上的位置。

我把排列在这条直线上的普洱熟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3至5年。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

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量不算少,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茶并不多,因为那几年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生茶上了,而且做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而拒绝普洱者则大多因为“不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叶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甜”应该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

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我觉得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至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至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勐海系熟茶以重发酵见长,即发酵度达到七成以上,并经相当时间(一般半年以上)散堆后形成所特有的“焦糖香”。一款好的勐海系熟茶从1泡至15泡,会形成“焦糖香”、“蔗糖香”、“枣香”的依次排列,愉悦感很强,引人入胜。

只是这样的好茶并不多见。这个阶段的下关销法沱的特点是口感带酸,原料的区域特征明显。昆明茶厂从06年开始恢复7581砖的生产,口感比较中庸、平稳,优缺点都不明显。

第二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8至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到8至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15至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我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了。

云南仓储出来的茶,一直到94年生产的茶都还没有一点参香、药香,而“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关系还是昆明系,在这个阶段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但是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协调一致性)还有距离,放出好效果来、有愉悦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我称之为“尴尬的第三阶段熟茶”。

第四阶段: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以73厚砖为代表,放仓退仓到位,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这个阶段的茶少而价高、可遇而不可求了。

盘点 | 普洱茶熟茶的四个问题


第一:轻发酵、重发酵、适度发酵、浓熟发酵

4-6成发酵程度视为轻发酵,7-8成视为适度发酵,9成为浓熟发酵,9-10成为重发酵。那么,在发酵中是如何实现轻发酵、重发酵、适度发酵,以及浓熟发酵呢?是否发酵时间越久,发酵的程度就越重呢?

这与发酵周期关系不大,而是与发酵温度、加水量有关。通过对发酵温度和加水量的控制,可以来控制发酵的成熟度。翻堆的时机掌握,就是渥堆温度的掌握。这一点,对于发酵的成熟度有着极大影响。

第二:春茶、夏茶、秋茶发酵有何不同?

传统里,一直用夏茶发酵。近年来,许多商家号称采用春茶发酵,也确实见到了一些优秀的产品。事实上,春茶发酵难度较大;因为春茶的嫩度较高,芽头较多,为了保守起见,通常发酵程度较轻;发酵起来容易出现酸味。春茶发酵出来的熟茶,感觉上香气较高扬,水路细,层次感明显,而厚度则有不足。

春茶的氨基酸含量高过夏茶,而夏茶的茶多酚含量高过春茶。通过渥堆发酵,夏茶发酵出的茶,茶汤较红浓,厚重感强,而香气较低。同比春茶和夏茶发酵的熟茶,通常夏茶的耐泡度较高。秋茶发酵的性状介于春茶和夏茶之间。关于用哪个季节的茶发酵会更好,大滇一直不敢肯定。各有各的好吧。发酵完毕,最后再拼配,也许是最后实际操作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第三:普洱熟茶年份的断定

关于普洱生茶,我一直在说,不要试图随便找一片茶,让我分出具体哪个山头的茶。这是不可能做得到的,我也不相信有任何人做得到。基本上,一个人能判定的茶,首先只是大概的方向;然后还要看自己是否亲自到过当地,亲自做过这个茶;然后还要经常喝这个茶。云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较为出名的山头茶,不下200个。

找个非典型地区的大树茶,足以让专家汗颜,让教授折腰——绝无可能知道这些地方。

自然界并非是能用统一不变的逻辑来衡量的。比如邦崴的茶,一个制茶的朋友称为茶树博物馆;覆盖了过渡性、栽培型、野生型的树种;从很小的,到近千年的茶树;各种香或者不香的;很苦或者不苦的;大叶种的、中叶种的、小叶种的都有。

一句简单的某某茶如何如何,并不是大滇能够轻易给予肯定结论的。所以,普洱茶的熟茶,关于山头产地的判断;首先我要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精确起来。

其次,是年份判断。

(1)1-3年的熟茶,相当容易判别。堆味明显、汤色浑浊,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正常发酵工艺的普洱茶,如果堆味不明显,汤色较透;只是表明在出厂前,商家已经经过了一定时间的陈化。

关于新熟茶,为什么会汤浑?一个较为不负责任,但是正确的答案是;因为是新熟茶。所谓的第三代普洱茶发酵工艺,酵母发酵;目前来看,在这一点得到了改善;汤色较清澈,堆味轻或者没有;但缺陷是没什么茶味。

(2)3-7年以上的普洱茶,我认为是可以喝的普洱茶了。3年内喝,确实有个问题,许多人都觉得容易上火。3-7年的普洱茶,堆味基本可以忽略;茶汤清澈,经过醒茶后,基本无杂味,部分会有轻微陈香味。

(3)7-15年的熟茶。这个时间段的熟茶,通常主要根据陈味的轻重来判别。等级较高的茶,如宫廷级会出现荷香,粗老茶做的会出现枣香或者中药香。汤色透亮是必须的,玫瑰红如同红酒。对于这个阶段的茶,如果不能根据口感来判别,那么还要根据包装纸,仓储条件等综合判别年份。而且,还不是那么精确地判别。如果想精确,还需跟生产厂家的生产记录做对比。

第四:熟茶的造假

关于熟茶的造假,目前主要是两类:

一、渥堆发酵阶段的造假。某些高人发现了某些高明的发酵方法,在堆子里加入了强氧化剂。缩短了发酵周期,减少了损耗,茶的外观更漂亮了,条索完整,芽头金黄,汤色极其红亮。但这种强氧化剂,对人来说危害极大。伤胃伤肾甚至致命。所以关于熟茶,也许除了农残,还要关注这种发酵过程中的污染。

二、仓储中的造假。这个主要是入仓,做老茶。通过在干仓和湿仓之间的变化,做旧茶。这一点,市场上也很普及。对老茶的盲目追捧,产生了这样畸形的市场。小心慎入老茶,踏踏实实存自己的新茶,放心喝自己存的老茶;是大滇提倡的喝茶理念。与各位茶友共勉!

《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普洱茶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