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晒青茶初加工过程介绍条件步骤流程有哪些

发布时间 : 2019-12-04
云南晒红茶 普洱茶晒青 晒青普洱茶

云南晒红茶。

晒青毛茶(普洱茶生毛茶),晒青成品是普洱茶生散茶。其中,芽茶、蕊茶呈极品贡茶,是普洱茶,不应归绿茶类。因DB、GB均未列入其中,暂按旧称滨青,不是绿茶云南生产的晒青茶又称滇青,是制紧压茶、普洱茶的主要原料,是选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后,采用太阳光晒干而成的绿茶,据文字记载,云南生产晒青毛茶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其外形条索肥硕或肥壮、完整,色泽墨绿油润,内质香气高纯,滋味醇厚甘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厚、黄绿匀亮。晒青茶(普洱茶生毛茶)初加工工艺:杀青→揉捻→晒干。

一、鲜叶要求

系选用优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主要采摘新梢部一芽二叶为主休的鲜叶及相同嫩度的单片叶、对夹叶为好。要求鲜叶不斑马蹄、鱼叶、鳞片和其他夹杂物,且无劣变发酵、无病虫为害、无污染、无机械损伤的鲜叶。

二、摊青

鲜叶采收后进行适度摊晾,摊青自然滩放,厚度10~15厘米,使青草气散发,芳香物增加,无表面水附着,鲜叶减重率达10%左右时即可及时进行杀青。

三、杀青

杀青是生产云南大叶种咽青毛茶的关工序,采用平锅手匚杀青和滚筒杀青机均可,大人工翻炒,铁锅60~75厘米,平放或斜放在灶上,杀青温度160~180℃,投叶3千克,可用木权辅助翻炒。杀青主要掌握“杀匀杀熟”原则,做到多透少闷,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杀吉程度控制杀青叶含水量为60%~65之间,杀青太嫩会产生较重的青涩味和红梗红叶增加:杀青太重将导致焦味、焦片的增加,同时叶色会出现“死绿色”不利于云南大叶种青毛茶适量酶活性的保存。因此,掌握恰当的杀青程度对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的外形和经济效益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杀青适度要求清香显露,色泽由鲜绿变为深绿,手握茶汁微露粘手,粗嫩茎强折可断,无焦边和红梗红叶。

四、揉捻

揉捻可用手工顺时针或反时针揉捻法和揉捻机揉捻法,即杀青后原料要进行适度摊凉,摊叶厚度为3~5厘米,摊凉5~10分钟,促使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和降低叶温,避免揉时出现芽叶断碎和叶色枯黄。揉捻过程宜掌握以轻揉为主,中揉为辅,把握好“轻一中一轻”的原则,揉时15~30分钟为好,揉捻程度比普通炒青、烘青绿茶轻,以掌握揉捻叶表面有少量茶汁渗出,手捏成团,并有粘手感为度,要求茶叶成条率在70%~75%为宜。尽量保持芽叶的元整性,避免茶汁过多把茸毛覆盖住,若揉捻太重,成品的色泽偏暗、欠油润,芽叶不完整,若揉捻太轻,成品香气低,滋味淡薄,汤色清淡,浸泡时水浸出物溢出缓慢。

五、干燥

原则上要求用日光晒干。采取二次干燥的方法,用竹制簸箕或大块方形竹席,茶叶揉好后,及时进行摊晒(俗称薄晒),摊叶厚度1~2厘米,晒时翻拌2~3次,待干至六成干时(手握有刺手感,茎软、折而不断),即时归拢再晒(俗称厚晒),摊叶厚度5~8厘米,干至茶叶含水量12%时及时收存(手搓茶条断碎,叶片成碎末,茎为碎粒状)。

六、贮存和运输

按茶叶保存要求和卫生要求进行贮存和运输。仓库必须通风、干燥、清洁、无异味、避光;有防虫、防鼠设施;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并有防雨、防晒设施。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cy316.cOm扩展阅读

芽型名优绿茶加工流程特点介绍条件步骤流程有哪些


芽型

按照不同的造型工艺可分为剑型和梭型。其主要工艺流程为:鲜叶、摊青、杀青、抽针搓揉、塑型、干燥。

鲜叶: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肥壮、嫩度好、匀净的无性系良种鲜叶。

摊青:进厂后要及时在阴凉通风、干燥、洁净的环境下摊放茶叶,摊青失重率为20%左右即可。

杀青:当滚筒尾端内综合温度达150℃即开始杀青,以投叶量控制杀青程度,杀青速度平均为250千克/小时,杀青失重率控制在30%左右。

抽针:从杀青叶中抽取肥壮、茸毛多、较长完整的芽毫。搓揉:用手轻搓揉抽取的芽毫,茶汁开始外溢,有粘手感即可。

塑型: ①剑型:用手把弯曲的芽毫理直,搓紧成条,达到细直紧结,芽毫成剑型;②梭型:把芽毫理直,分别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捏在芽毫的两端,向不同的方向扭旋,使茶芽扭旋成梭形。

干燥:为保形状不受影响,干燥提倡摊于筛网的静态烘焙方法。烘干温度95℃左右,直至足干。主要代表茶有云海银梭。

云海银梭云海银梭以无性系良种芽毫为原料,经摊青、杀青、抽针、搓揉、塑形、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该产品茸毫显露,扭旋似梭,外形优美;内质毫香、清鲜,滋味醇爽回甘,水色清亮品质上乘,实属名优茶中之精品。该产品获2001年中国首届春茶交易会名优茶评比银奖。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卷曲型名优绿茶加工流程特点介绍条件步骤流程有哪些


卷曲型

卷曲型名优绿茶的基本风格是紧结、卷曲,其卷曲的程度视加工时用力的大小与时间用力越大,时间越长,卷曲的程度大,肥瘦与茸毛的含量由鲜叶的品种所决定。根据加工时做形时间的长短和用力的大小曲卷型茶可分为曲条形、卷曲形、钩形和螺形。卷曲型名优绿茶工艺流程主要为鲜叶一摊青一杀青一揉捻一塑型一烘干。

鲜叶:鲜叶采摘标准以云南无性系良种一芽一叶初展或半开展芽叶为原料,禁采病虫害芽叶。要求轻采轻放,用竹制器具盛装,忌用塑料袋。

摊青:要求摊青场所的空气新鲜流通,叶上下失水均匀一致。以筛网摊放,扇辅助吹风度2.5千克/平方米时,间3小时左右为宜,长时摊青,摊青失重率控制在18%左右,握春茶偏轻秋茶稍重的原则般以芽叶萎软、暗绿、毫呈银灰、气消失、香显露为适度感官指标。

杀青:采用30型滚筒杀青机,筒尾的温度以92℃为佳,投叶量25千克/小时,杀青终了含水率在59%左右(掌握“中温”“少投”“适度老杀”原则)。若是高温、多投,易产生叶焦茎不熟、生熟夹杂不匀透、水蒸汽过多而影响色泽和滋味,故应力求避免之。

揉捻:采用30型揉捻机,应掌捐“一次揉捻、短时(10分钟左右)轻揉”原则,以芽叶成条、茶汁刚溢于叶表为适度。切忌追求细胞破碎率和条索紧结度。

塑型;

(1)手工做型。采用滚揉,扞团、反复紧捏交替使用,手力做到轻重适度的手法,锅温达到80℃左右时,投入揉捻叶,手握茶叶沿锅壁盘旋热揉,使叶团在手掌和锅壁之同沿同一方向滚动翻转,每揉转3~4分钟解块一次,防止结团和郁闷,炒揉10~15分钟左右,茶叶不再粘手时,锅温降至60~70℃左右,改换手法搓团、提毫,这是造型的关键阶段,加工的关键是顺着一个方向回旋搓揉在制叶,根据所要加工茶的风格掌握用力的大小和时间,并控制好水分的散发速度与品质的形成,成形率达到95%,以七八成干出叶为宜。

(2)机械造型:①用改制的滚筒杀青机作为塑形机,滚炒温度(筒尾内的温度)初期63℃,后期72℃,做形终了含水率25%~30%;②采用曲毫干炒机,开始锅温在80℃左右,后期降至60℃,每锅投叶量3~4千克,炒板摆幅在60°~70°,摆速以55~60次/分钟为佳。妙制时间40~50分钟,炒至茶叶成螺旋卷曲状即可出锅。

烘干:采用“低温慢烘”静态干燥方式,温度50℃~80℃,烘干过程不翻叶,直烘至足干。主要代表茶有版纳曲茗。

版纳曲茗: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根据市场需求并针对云南大叶种无性系良种芽叶白毫显、可塑性好”的特点,于1995年创制成功的,1996年便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加工。该茶的品质特征为:外形条索紧而卷曲,毫茸显而隐绿,内质香高长而味醇,馥郁沁人,爽口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曾先后获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三届名优茶评比“陆羽杯”金奖第一届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中华文化名茶”银奖、第三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二等奖。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茶叶初加工之白茶初制加工工艺介绍步骤条件


白茶的制作工艺是萎凋、干燥。因其成茶外表满披白毫,呈白色,故称“白茶”

萎凋:萎凋是白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白茶萎凋方法较多,有室内自然娄凋、室内加温萎凋、复式萎凋等

(1)室内自然萎调:将采回鲜叶置于水筛上按老嫩分开,将水筛放置在委凋室的凉青架上及时进行萎凋。历时约48~60小时,雨天时间则需延长,但不超三天。如果遇气温高,湿度低时,萎凋时间须缩短,但不少丁48小时。

(2)加温娄凋:加温娄调就足人为的提高室内温度的方法进行娄凋,温度控制在29~30℃,不超过32℃C个低于20℃,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的条件下。参凋室要通气透风。加温萎凋时间要求不少于30小时,以34~38小时好。

(3)复式萎凋:晴天时,利用早晨或傍晚较弱的阳光进行日晒,晒全叶片微热时移入空内萎凋,如此反复进行2~4次。在气温25℃,相对湿度保持在63%的条件下,每次晒25-30分钟。但在夏季气温高,阳光强烈,不宜采用。

烘焙:烘焙对白茶起定色作用,烘焙方法有干燥机烘焙和烘笼烘焙两种

(1)烘笼烘焙:萎凋程度达八成十,一次烘干,每烘笼约摊叶2.0~2.5斤,火温90℃左右,时间约15~20分钟:萎洞程度达六七成干,采用两次烘焙,每一烘笼摊放差满叶1.5~2斤。初焙用明火,温度100℃左右,熔10~15分钟,复焙用暗火,温度80℃,焙10~15分钟,中间摊晾0.5~1.0小时。在烘焙中可翻拌三四次,翻拌动作宜轻,次数宜少以免芽叶断碎,芽毛脱落,降低品质,要求烘至七成半干。

(2)烘干机烘焙:萎凋程度达七八成干时,分两次烘焙,初烘采用快盘,温度100~110℃,历时约10分钟;初焙后进行摊,放一段时间,然后复焙至足干,复烘采用慢盘,温度80~90℃,历时约20分钟,摊叶厚度4厘米,烘至干。烘焙后适应摊放,就可进行拣剔,拣除红张、梗片杂物等。这样即成白牡丹毛茶。

针型名优绿茶之版纳银峰加工流程介绍条件步骤流程有哪些


版纳银峰

1.鲜叶原料

采用无性系大叶良种和地方群体良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一叶半开展,芽叶肥壮挺直、色绿、茸毛多。做到不采单芽、不养大采小,不混采紫芽,不采病虫危害的茶叶,突出“早、嫩、鲜、匀”。要求轻采轻放通风良好的竹器盛装。

2.摊青

鲜叶摊放有利于提高成茶香气和滋味鲜爽度,摊放地点要阴凉、通风、干燥、清洁卫生般摊放在竹帘上,数量多时也可以摊放在干净的水泥地上,鲜叶失重率应掌握在20%~27%,以使杀青工序顺利进行和提高内质,其原因是云南大叶种含水量多,茶多酚含量也高,较长时间的摊放后散发较多水分,能促进一部分水解酶活性的提高,使部分大分了化合物如酯型儿茶素和蛋白质解成小分子化合物,改善口感,在公南大叶种鲜叶摊放过程中,尽量少翻动,最好不翻动,因为云南大叶种叶质柔软翻动很容易碰伤叶子,引起红变。

3.杀青

(1)手工杀青采用平锅杀青,开始温度150℃左右,后期应适当降低,每锅投叶量400~500克左右。用手翻炒,抛闷结合,多抛少闷,约炒5~7分钟,炒至叶质柔软,折梗不断,叶色暗绿,青气消失,不产生红梗红叶为适度。

(2)3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应保持简温稳定,投叶要均匀,应随时检查杀青程度并及时调节温度和投叶量,筒温可掌握在150摄氏度左右,开始投叶量要多,未杀透青叶要返回重杀,直至杀青均匀时转入均匀投叶,杀青时间掌握在1.5分钟左右,以叶质柔软、折梗不断、青气散失,清香显露,含水率55%~60%为适度。

4.揉捻

揉捻是塑造优美外形和形成内质的重要工序。用30型揉捻札,投叶量以自然装满揉桶或揉桶容积的五分之四为宜,空压启动,采用轻压或无压,切忌一压到底,揉时6~10分钟成条率达90%

针型名优绿茶之云海白毫加工流程介绍条件步骤流程有哪些


针型茶

针型名优绿茶以外形细紧似针而得名。其品质特点为:外形条索紧直如针,光滑油润显毫,色泽墨绿,馥郁清香,味醇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明亮。主要工艺流程为鲜叶一摊青一杀青一揉捻一理条一烘干。主要代表茶为云海白毫、版纳银峰、风庆太华茶、苍山雪绿等。

云海白毫因产地终年云雾缭绕,酷似∠海,茶叶身披白毫而得名,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上世纪70年代初创制的名茶。云海白毫产地勐海,地处祖国的南端,这里古树参大,云雾缭绕,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腐殖质层深厚,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大叶种茶树,是云海白毫品质形成的基础。

1.鲜叶要求;云海白毫茶采摘细嫩,采摘标准为无性系良种一芽-一叶半开展或初展,要求叶大小长短、色泽均匀一致。芽叶采回后做到及时摊放,及时加工,保持芽叶新鲜。

2.加工特点;云海白毫茶为手工炒制。主要工艺分蒸青、揉捻、炒二青、理条整形、复炒、干燥等六道工序。

蒸青:目的是利用蒸气破坏芽叶内的酶活性。蒸青锅锅径为30厘米,蒸汽温度95℃左右,每锅投叶量300克,历时2.5分钟左右,蒸好下锅摊凉2~3分钟。

揉捻:采用手工推揉方法,揉至茶汁溢出,有粘手感,成条率达90%

毛峰型名优绿茶之感通茶加工特点介绍条件步骤流程有哪些


毛峰型

毛峰型主要工艺技术特点为: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干燥。其主要茶类有著名的佛茶大理感通茶、绿春玛玉茶、龙生翠茗等。

感通茶

感通茶因产于大理感通寺而得名。是云南比较早的地方名茶,明·冯时可《滇行记略》载“感通寺茶,不下天池(江苏)伏龙(浙江绍兴)。特此中人不善焙制尔。”《明一统志》:“感通茶,感通寺出,味胜他处产者。”万历年间,谢肇淛在《滇略》一书载有:“茶,点苍感通寺之产过之,值也不廉。”明代李元阳在《大理府志》记载:“感通茶,性味不减阳羡(江苏宣兴),藏之年久,味愈胜也。”明万历年间,李元阳邀云南巡按刘维游荡山(感通寺),以茗相待,感通茶茶好水佳,但烹法不当,刘维授印光(和尚)新法。李元阳在感通寺寒泉旁建“寒泉亭”,刘维巡按写了点苍山末有荡山,荡山之中曰感通寺,寺旁有泉,清冽可饮。泉之篇《感通寺寒泉亭记》旁树茶,计其初植时不下百年之物。自有此山即有此泉,有此泉即有此茶。采茶汲泉烹啜之数百年矣,而茶法卒未谙焉。相传茶水并煎,水熟则浑,而茶味已失。遂与众友,躬诣泉所,并嘱印光取水,发火,拈茶如法烹饪而饮之。水之清冽虽热不解其初,而茶之气味则馥馥袭人,有隽永之余趣矣。”此外,刘维《感通茶与僧话旧》诗云:“竹房潇酒白去边,僧话留连茗熏煎。海山久思惟有梦,心中长住不知年。

明末(1639年),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于农历三月十四日游感通寺后在《滇游日记》中,这样记载:“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作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茶味颇佳,焙而复爆,不免黝黑。”清代,余怀(公元1677年)着《茶苑》,书中记有:“感通山岗产茶,甘芳纤白,为滇茶第一。”康熙三十三年,黄元治修撰的《荡山志略》(手抄本)一书所载:早先的“荡山寺”后改称“感通寺”,是“创始于汉,而重建于唐”,而这些生长着的感通茶树“有此寺,即有此茶”。当《荡山志略》记述各僧院亭阁古迹时写道:“华藏山,清凉之古趾也。明洪武间劫,自杨氏左有楼风雅之士,多借以藏修焉。环门之树,梭相百十本,古茶五株,高出梭榈之上。中一株,茶味甚佳。”可见,距今六百年时候,这里就有“高出梭榈之上”的感通茶树了。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政府的扶持下,感通寺周围逐步发展成集中连片茶园。开始以加工滇青茶为主要产品。到七十年代中期,下关茶厂引进了机械设备,加工烘青毛茶,作为苍山雪绿的原料。1985年,茶厂为了恢复历史名茶,专门组织技术人员长期吃住在感通寺旁上末茶场,对大理感通茶进行了历史和现状的考察分析,作出了恢复和发展大理历史名茶“感通茶”的决定。当年就将数百年古茶树的幼嫩芽叶采回,并从现有栽培云南茶树大叶品种茶园采摘幼嫩芽叶进行了反复试制对比化验分析,确定以春季幼嫩芽叶作为原料,参照历史记载的加工工艺,结合现代新技术经反复实践,加工制作成现今的感通茶产品1986年,拟定了试制方案,初步确定初、精制工艺规程,同年试制产品181.95千克。1987年7月,邀请大理地区有关专家、学者及知名人士对试制产品进行了品质鉴定,受到与会者们的肯定和认可,一致认为该茶色、香、味、形都具有独特性,同时也征集到一些改进意见。几年来已形成小批量生产,年产量在400千克左右。

1.鲜叶;感通茶采用感通寺一带大叶群体品系茶园清明前后10天萌发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为鲜叶原料。

2.初制工艺;经杀青一初揉一复揉一理条做形一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的半烘炒绿毛茶原料。

3.精制工艺;感通毛茶拼配→筛拣→拼配→补火→检验入库。

1990年,大理州茶文化研讨会上,该茶被确认为“大理白族三道茶”的专用茶之一。该产品于1992年三月街民族节地方名特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金花奖”,同年6月评为云南省名茶称号,1996年10月评为全国食品行业优秀产品感通茶品质特点为:外形条索肥硕紧实,呈弯曲状,白毫明显,色泽墨绿油润,内质香气馥郁持久,呈熟板栗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嫩匀明亮。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扁型名优绿茶之宝洪茶特点介绍条件步骤流程有哪些


扁型茶

云南扁型名优绿茶主要以宜良宝洪茶和大关翠华茶为代表。

宝洪茶又名十里香茶,产于云南省宜良县城西北5千米外的宝洪寺,唐朝期间由福建开山和尚引进福建小叶种种植而成。属高香型茶树品种。叶肉肥厚,香气高锐持久,鲜叶采下两小时即散发出花香,以其高香而着称,加工成品有炒青(宝洪)和烘青(宜春)两个花色品种,据1948年《新纂云南通志》载:“滇茶除普洱茶外,有宝洪茶,产宜良……为该地之特品”,可见,宝洪茶早已是云南宜良的特品,为高香型的名茶之一。

茶树多分布在宝洪寺四周的宝洪山上,这里海拔高约1000米,林木交荫,云雾重,日照短,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6.3℃,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腐殖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利茶树的生长。有利芽叶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为形成香味特异的宝洪茶奠定了物质基础。宝洪茶茶香特异,人们流传着“屋内炒茶院外香,院内炒茶过路香,一人泡茶满屋香”的说法。

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平滑,形似杉松叶,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高锐,味浓鲜爽,汤色黄绿清澈,叶底肥嫩成朵。1933年在芝加哥参展获十里香茶之名。在国内多次评为名优茶,享誉中外,以中国名茶录入《中国茶经》,1980年评为云南省级名茶。其主要工序如下:

(1)宝洪茶采摘精细,具有开采早、采期短、采得嫩3大特点。每年春分后清明前开始采摘,清明时采摘结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采回的鲜叶薄摊在竹簸箕内,摊放3~5小时,使其散发部分水分,去除青草气,便于炒制。

(2)杀青锅温140℃左右时,在铁锅上涂少许茶籽油,使锅面光滑。待青烟消失,投入500~700克摊青叶,开始用单手掳翻高抖手势;当散发一定水分后,降低锅温至60℃左右逐渐改用抓、扣、抖手法进行造形,用力由轻到重,达到理直茶条、挤压成形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起锅摊凉,历时12分钟左右。

(3)辉锅目的是进一步做形和干燥。当锅温50~60℃时,投入杀青回潮叶1.5千克左右。开始采用抖、抓、掳手法,将青锅叶抖散、抓齐、理直成条;待茶叶全部柔软,有热手感时改用压、推、磨手法,进一步做形。将茶叶压扁、磨光,炒至扁平光滑,茸毛脱落,折梗即成粉末时,起锅摊凉。

(4)割末,将辉锅出来的茶叶分筛,筛面条子粗大,干度不足须经复辉,筛底用细孔筛割去茶末。最后匀堆装箱,供应市场。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扁型名优绿茶之大关翠华茶特点介绍条件步骤流程有哪些


大关翠华茶

大关产茶历史悠久,其中闻名遐迩的“翠华茶”,因产于大关县城东翠华寺四周坡地而得名。

清雍正年间,翠华寺周围有良种茶树几十十株,引种者为翠华寺中和尚。翠华寺四周地势向阳、土壤气候适宜茶树生长,寺中和尚长于制茶技艺。每年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经三炒三揉,晒青制成色香味俱佳的绿茶。“翠华茶”生叶细嫩、加工后弯曲呈环状,略带金黄色条纹,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后,叶条随水翻滚、形态优美。有美名曰“金耳环”。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二等商标荣誉。

“翠华茶”曾是献给慈禧太后的贡品,也是翠华寺和尚到四川峨眉等佛教圣地朝圣的贡品。曾经享誉一方,到1950年,翠华茶树已由寺周围的几株向四周发展到数百株,随后逐渐引种到县属各区乡,年均产茶量10余吨,然而,纯真翠华茶仍只年产几百斤。1955年10月,国家分配了一名来自浙江杭州农学院茶叶专修毕业的是爱中到大关县政府建设科工作,专职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指导,于1955年底在翠屏山老君庙创建了翠华茶厂,由聂爱中研究设计制作了手推木桶揉茶机,在聂爱中的指导下,制茶加工技术增加了“杀青”一道工艺,改炒三道为一道,改脚搓揉为手推木桶揉茶机揉茶,改晒青为木制炕烘箱的烘青。

1957年为扩大生产、茶厂搬迁到邪家祠,新增了红茶、仿龙井茶等品种。仿龙井茶对鲜叶的要求很高,须采摘雨水节令前后的效叶,只保留一芽一叶。制作时不经过杀青工艺,直接放入锅炒,用文火手L翻压。成品要求保持“、平、直”的形态,呈黄绿色、泡出的茶汁绿如翡翠,人称“绿汤头”。这种茶叶因原料精,加工细,产量少,故价格高。传统的翠华茶加工工艺则是要杀青,搓揉,烘烤几个程序。这种茶叶加工后要求呈“条、弯、亮的外观,即体型须是长细条状而弯如峨,颜色略黑而带光泽,其汤色绿中带黄。为与仿龙井茶相区别,取名为“眉茶”

1962年曾特制翠华仿龙井茶1公斤,进京献给毛主席,1963年,经昭通地委领导联系在杭州聘请了制作龙井茶的朱堂生到大关媛华茶厂,传授制作杭州龙井茶和珠茶加工技术1986年从四川筠连县引进小型电动“四五”型揉茶机,至此,大关的茶叶加工工艺完成了从人推揉茶机,土制烘干器具到电动揉茶机、双锅杀青,再到滚筒杀青、机械烘干的两次技术改造。1980年开始统一名称,将用龙井茶加工工艺生产的茶称为“翠华茶”,而把用眉茶加工工艺生产的茶称为“华绿茶”。1981年9月,云南农业大学茶化室化验结果表明,每百克翠华茶氨基酸含量为443.67毫克,比云南大叶茶“南糯白毫”的279.29毫克多60%。所以云南省茶叶学会对翠华茶品尝鉴赏评价称:翠华茶具扁、平、直的条索,外形美、平整匀齐、汤色黄绿,清晰明亮,清香,味醇和,叶底嫩明亮。1980年到1983年,连续4年评为全省名茶。

翠华茶采制技术

1.鲜叶采摘: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芽叶长度3厘米左右,要求芽叶长度、大小、色泽均匀一致,保持芽叶新鲜。鲜叶进厂后立即在室内阴凉处进行摊凉,摊叶厚度8厘米左右,经6~12小时的摊放,芽叶失水减重5%~8%,叶质转软,青气消失,方行炒制。炒制工艺主要有杀青、摊凉回潮、辉钢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搭、拖、压、挺、磨等几种手法,炒制时据原料老嫩、含水量高低、各工序的工艺要求,不断变换,灵活应用。

2.杀青:当锅温120℃,投入摊放叶600~800克,采用抖、搭、拖手法,在破坏酶活性和失水的基础上做形,做形时降低锅温至70~80℃,这样既利于做形又可延缓叶内成分的变化,达到味醇形美的目的。杀青叶干度七八成,历时12~14分钟。摊凉回潮,目的是使芽叶内的水分重新分布,便于辉锅和足干。摊凉历时40~60分钟。

3.辉锅:目的是继续做形和干燥。当锅温60~70℃时,投入1.5公斤左右摊凉回潮叶,开始采用抖、搭的手法,当叶质转软,采用压、挺、磨手法,尽量将茶叶压扁磨平。辉锅过程,锅温掌握高、低、高的原则,用力程度由重到轻,这样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翠华茶。辉锅叶含水量为5%左右,历时约20分钟。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烘青初制技术之杀青篇条件步骤流程有哪些


滇绿加工技术;云南绿茶又称“滇绿”“滇青”,有炒青、烘青、蒸青、晒青等品种,是用大叶种茶原料制作而成,其品质特点:条索紧结肥硕,白毫显露,锋苗秀丽,香气清高,滋味鲜爽,醇厚,汤色明亮,色泽润绿,叶底嫩匀,具有独品质风格。

云南烘青初加工工艺:杀青→揉捻→烘干。

杀青;杀青是决定绿茶品质的关键工序,不仅决定香味的优次,而且对外形色泽、条索松紧以及叶底嫩度和色泽有重要影响

(一)杀青目的

1.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氧化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氧化,保持鲜叶原有的绿色,为形成绿茶品质特征奠定基础。2.散发青草气,产生绿茶清香。3.蒸发鲜叶内部水分,使叶质变柔软,增加韧性和渗透性,有利于揉捻成条和浸泡出茶汁。

(二)杀青方法;杀青方法有锅炒杀青、滚筒杀青和槽式杀青。

1.锅炒杀青

锅炒杀青有平锅和斜锅之分,斜锅较方便,操作实用。全灶分为灶门、灶池、灶壁、灶头、普通铁锅及烟囱等组成,铁锅口径60~75厘米,深度30厘米左右。铁锅倾斜装置,前低后高,倾斜17度±2度。杀青灶可以一灶一锅、一灶二锅或三锅,生产上一般是一灶一锅或二锅。

辅助设备:①为便于杀青工作,每锅要有棕刷一把,在杀青叶起锅时候,一扫而出,不留焦叶和片末:②石蜡、木杈、簸箕等工具。锅温达180~200℃时;白天锅心灰白色,晚上微红,即可投叶,叶量2~3千克,鲜叶下锅后,能听到噼噼啪啪的轻微爆声。杀青时闷、抖、扬结合。鲜叶含水量一般时,要多闷少抖,雨水叶要多抖少闷,翻炒要均匀,杀青叶要求“杀得透、杀得匀、杀得适度”。所谓“杀得透”,指既要彻底破坏鲜叶中氧化酶的活性,防止产生红茎红叶,又要基本消除鲜叶中的青草气,增进茶香,两者缺一不可。所谓“杀得匀”,即杀青均匀,不夹青张或黄熟叶,叶质均匀一致。所谓“杀得适度”,一要杀透、杀匀而不过度,二要杀得老嫩适当,使杀青叶的含水量符合工艺要求。杀青适度时立即起锅,锅内剩叶立即用棕刷扫尽,杀青叶十迅速摊凉15分钟左右,防止闷黄。

2.滚筒杀青机

杀青滚筒杀青机由筒体、炉灶、输送装置3个部分组成。鲜叶在滚筒内杀青时间长短、出叶快慢,主要取决于筒内导叶板螺旋角的大小。一般筒的两端在60厘米内螺旋角不小于45°,中段的螺旋角不大于22°,这样便于出叶。机体为圆筒形,筒长一般为4米,筒径有60厘米65厘米等数种。炉灶内旺火后启动机子,当温度升高至200℃以上,简体灼烧部分发红,开始投叶,根据温度适当增减投叶量,在停机前,要降低温度,以免最后出来的叶子烧焦。

(三)杀青程度

(1)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叶面失去光泽。

(2)叶质柔软、萎卷,梗折不断,手捏成团,松手不易松散,并且带黏性。

(3)青草气基本消失,显露清香。

(4)杀青叶含水量一般60%~65%。杀青火温应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嫩叶老杀”和“老叶嫩杀”的原则:“春茶嫩,夏茶宜老”的原则。若杀青不足,揉捻不易成条,短、碎、片多,酶活性不能在短时间内制止,常引起红梗红叶,汤色泛黄,杀青过度,水分减少过多,叶质硬脆,并有焦点和焦边,不易揉捻紧结,汤色暗浊。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烘青初制技术之揉捻篇条件步骤流程有哪些


(一)揉捻目的

(1)使茶叶卷紧成条,外形美观。

(2)适当揉破叶细胞,使茶汁溢出,附于叶表面,冲泡时增加茶汤滋味浓度。

(二)揉捻方法

杀青叶揉捻时,必须根据揉机性能、叶质老嫩、匀度和杀青质量来正确掌握揉捻方法特别注意投叶量、揉捻时间、压力大小和解块筛分、揉捻适度等技术环节,才能提高揉捻叶的质量,保证绿茶品质。绿茶揉捻一一般采用中小型揉捻机,型号按揉桶直径大小来分,有50型、55型、60型、65型、70型等多种,工作原理完全相同,操作方法大同小异。

1.投叶量与揉捻时间投叶量要适当,装至揉桶容量的八至几成,自然装满为适度,不要硬装紧压,也不能少于揉桶容积的三分之二。若投叶量过多,叶子在揉桶内压得太紧,翻转困难,揉捻不匀,容易产生碎、扁条:投叶量过少,揉捻叶受力不协调,上下翻滚困难,条索不易卷紧,松泡。揉捻时间:按绿茶的品质特点要求,应提倡“两揉两筛”,揉捻全程时间40分钟左右。第一次20分钟,无压5分钟,轻压5分钟,中压7分钟,轻压3分钟。下机解块,把成团的茶叶解开抖散,使之均匀。筛底可行干燥,筛面进行第二次复揉。第二次20分钟,轻压3分钟,中压7分钟,重压5分钟,松压5分钟,下机后再解块分筛1~2次,视茶团多少而定,筛网一股使用5目。揉捻时间根据茶叶老嫩和杀青程度稍有增减。两次揉捻,条索较紧结、圆直、均匀。有的地方只进行一次揉捻,而且时间又不足30分钟,形成条索松泡,滋味淡薄,对品质不利。

2.加压原则在揉捻过程中,应坚持“轻一重一轻”的原则。较嫩原料,芽叶易于成条,内含物质丰富,茶汁容易外溢,揉捻压力宜轻,时间亦相应缩短,否则破碎茶叶过多,不但影响条索完整,也会造成滋味过于苦涩;粗老原料,叶质硬化,可溶性物质少,细胞难于破碎,条索不易揉紧,因此揉捻压力可稍大,时间稍长。

3.冷揉与热揉“嫩叶冷揉,老叶热揉”。揉捻叶温高低,对于条索和内质有较大影响,不同级别的原料要分别处理。嫩原料,叶质柔软,易于成条,为防止叶温升高,沤渥变黄,冷却后再揉捻称冷揉。中级原料,杀青叶稍经摊凉,余热未散进行揉捻,有利于茶条卷紧:粗老原料,杀青后立即趁热揉捻,叶片较易成条;由于叶温较高,促进物质转化,还可消除粗老味。

(三)揉捻程度

1.揉捻要均匀适度,茶汁揉出黏附于叶面,手摸有润滑粘手感觉,外形要求条素紧卷,不扁不碎,成条率在80%以上。

2.一般细胞破碎达50%~60%为宜。

(四)注意事项

1.经常扫揉盘边缘的边茶,不能用手去抓扫,注意安全。

2.工作前后,打扫机具卫生,清除陈茶,不能用铁具装茶

3.揉捻叶切勿久置,以免叶色变黄。尤其是杀青不足的叶子,应及时干燥,防止黄变。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烘青初制技术之干燥篇条件步骤流程有哪些


干燥(烘干)

(一)干燥目的

1.继续蒸发叶子内水分,使毛茶干燥,符合毛茶含水量,符合标准,固定品质,防止霉烂,便于贮藏运输。

2.彻底制止叶子中残余酶的活性,继续散发青臭气,促进内含物质成分变化,巩固和发展茶香,增进滋味浓醇。

3.在揉捻成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外形,使条索紧结完整,色泽翠绿(或墨绿),白毫显露。

(二)干燥方法

目前使用的烘干机有6CH系列16型茶叶烘干机、手拉百叶式烘干机等数种。

1.毛火:应掌握薄摊、高温、快速的原则,温度应掌握在120~130℃,自动烘干机使用快速和中速,摊叶厚度1~2厘米,出茶时检查茶叶干燥程度,大部分茶条硬化呈黑色,手捏有刺手感觉,芽毫显露灰白色,部份茶梗不带湿胚颜色,大约达到七成干。

2.摊凉:毛火茶只是初干茶胚,存在着外干内湿的情况,为了使茶叶达到内外水分致,有利于足火干燥程度一致,必须进行及时摊凉,摊茶厚度2~3厘米,不要堆积过厚,时间大约30分钟,即可打足火。

3.足火:足火应掌握低温、慢速,投叶量为毛火的一倍,温度应掌握100~110℃,要充分干燥且不能出现高火味或焦茶,达到烘青毛茶含水量小于6%的标准;同时使毛茶香气充分发挥,茶体收缩到最低程度,芽毫显露,用手搓捻成末,茶梗折断为适度;足火茶下机摊凉,散热后再装袋。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茶叶初加工之绿茶加工工艺介绍步骤怎么弄


绿茶的初制分为:杀青、揉捻、干燥三大工序

杀青

是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杀青是利用高温祓坏鲜叶中酶的活性,促使内含物转和水分变化的工艺过程。其目的一是迅速破坏鲜叶中酶结构,使其失去催化反应能力,阻止多盼氧化物在酶促作用下氧化,保持绿茶“绿的色泽”和“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二是借助热化学反应,祛除鲜叶的青臭气,苦涩味,转化为花香味:三是使叶内水分发生变化,叶质变软而便于揉捻或其它造型:四是改变叶子的内含成分的化学性质,促进绿茶品质的形成杀青的方法:可采用机械杀青、蒸热杀青及手工杀青等方式机械杀青是采用滚筒连续杀机杀青:蒸热杀青是采用蒸汽式杀青机杀青;手上杀背就是采用锅式杀青。

揉捻

揉捻的目的是使茶叶緊成条,缩小体积,符合所茶叶品质的要求:二是使叶细破碎,茶汁溢出,附着于叶表面,以使泡时增水色和滋味;三是揉捻叶要求紧结、圆直习元整,防止松条、条、弯由、团块、悴、片等,叶色绿而不黄,吞气清高,不低闷。

干燥

干燥是决定绿茶品质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绿茶整形、固定茶叶品质、发展茶香的的要工序。干燥日的一是蒸发水分达到足千、固定有效成分、防止劣变,以利贮藏,要求叶中分迅速而又均匀地蒸发,最后毛茶含水量达到4%~6%:二是造条索紧结、外形美观、色泽自然的形状,防止产生粉扁、弯曲、闭块茶,使碎片茶减少到最低限度:三是促进内质的转散发青气,提高香气(,要求香气纯正,高长持久,无水闷味、青气、老火和烟焦气味:使滋味由青涩转为醇和,干茶色泽翠绿不黄,汤色清湖,黄绿明亮,叶底黄绿明亮不花杂干燥方式:绿茶因干燥方式不同而分为晒青绿茶、烘青绿茶和炒青绿茶等。

青绿茶是将揉捻叶薄摊在清洁的摊笆上,置于阳光下酒干;烘青绿茶是用烘熔干燥而成,使用烘干机或烘笼等,干燥工序,分为毛火烘焙和足火烘焰两种。妙青绿茶干燥工序:炒青绿茶又分为扁炒青和长炒青绿茶,圆炒青绿茶等,其F颂虽旨是炒干,干燥工序,分为锅炒毛坯和锅炒足于两种。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云南晒青茶初加工过程介绍条件步骤流程有哪些》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云南晒红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