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树茶不可不知的冷知识(一)古树茶越高越粗树龄越老茶质越好?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古树茶 古树茶普洱茶 云县古树茶口感

普洱茶古树茶。

自本世纪初石昆牧老师于业内首倡古树茶品质更优的概念以来,古树茶逐渐成为广大普洱茶发烧友的爱物。可许多茶友接收到的古树茶资讯,往往都带有刻意的商业目的。现在就由我们来去伪存真,为您介绍不可不知的古树茶冷知识。

1、古树茶为何以树龄百年作为区分界线?

以任何一个时间“点”作为区分古树与小树的界线都会有一个难以绕开的问题——在跨过那个时间点的一刹那,茶树鲜叶的品质并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清末民初云南因战乱、瘟疫等故,茶叶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茶树种植基本停顿,这是一段有数十年跨度的时间。

以百年为古树茶分界线,实际上的区隔空间足有数十年,树龄差距如此大的茶树其品质已有可辨识的差别,因此将古树茶的界定标准定为百年是具有可执行性的。

2、古树茶越高越粗树龄越老茶质越好?

直观上茶树越高越粗,越会给人以树龄更老的感觉,进而会产生品质更优的联想。

事实上茶农采摘鲜叶时,会根据既往经验采摘口感较佳的植株,而品质不佳的则会弃采。经常被采摘的植株发育难免受到影响,而弃采植株得以将其吸收的全部养分用于“快高长大”。经年累月下来,树干直径、树冠宽幅和茶树高度都会产生显著差异。部分被弃采的“傻大个”,在古树茶资讯混乱的今时今日,还被赋予了“茶王树”的封号……

以石昆牧老师多年来走访各茶区的经验,同等树龄下越是高大粗壮的茶树,其口感往往越苦涩,判断茶质,眼见为虚,口尝方才为实。

3、只有古树茶才能有“马蹄口”么?

“马蹄口”是坊间许多茶商经常用来向消费者力证其销售茶品是“古树茶”、“春茶”的凭据。

但在实践中,我们在生态茶和夏茶中都可以发现马蹄口。实际上马蹄口的产生是因为“撕扯”的采摘手法。这种手法会给茶树带来不可逆的破坏,茶树上凡是被撕扯过的地方就不会再发芽,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茶树死亡。

决定茶品品质的,应该是其内质而非马蹄口之类的皮相。对于爱茶之人而言,理应抵制此种以“马蹄口”当做卖点的荒唐商业手段。

cy316.cOm扩展阅读

关于古树茶不可不知的冷知识(二)古树茶纯料靠谱吗?


1、树龄越高茶品品质越好?

与此前提及的“茶树越高越粗,树龄越老”一样,都是源自商家的想当然概念。

根据石昆牧老师与经典普洱团队多年以来的制茶经验总结,原料阶段对于茶品品质影响最大的诸多因素中,权重最高的实际上是生态而非树龄。若进行茶质对比,生态环境优异的小树茶,其茶质会比生态环境恶化的古树茶为优。这也是石老师多年以来坚持对原料生产进行亲力亲为参与之缘起。

另外,近年来因利益驱使,部分产区发现有茶农给古茶树使用除草剂的状况,选茶唯优而非择茶以老,茶友不可不慎。

2、市面上号称三四十年的古树纯料是否靠谱?

坊间不时可见所谓“三十年老班章古树纯料”、“四十年陈茶农自藏古树茶”等等,这些可以确定均系商家的欺诈桥段。

首先在这些所谓“陈年古树纯料”生产的年代,私人制茶(精制)是被严格禁止的,对于当时经济价值不高的普洱茶而言,茶农实在无需担此风险。另外,在计划经济时代至1985年何仕华先生与骆少君女士证明古树茶安全无毒之前,古树茶是被认为可能有毒而禁止采购的。后来随被证明无毒,但因条索品相不若台地茶好看,依旧乏人问津。

到了2001年,石昆牧老师品饮“99易昌”、2000年首批“绿大树”等古树茶品,发现古树茶较同期的台地小树茶茶品转化速度快、口感厚实、韵底深沉。遂于网络上(台湾“茶巅话茶”)开始公开推荐古树茶将成为未来普洱茶市场的主流。古树茶方才因其茶质优异回到公众视野。因此在此之后所有标称古树茶的茶品之真伪尚需具体辨别,而所谓“三十年老班章古树纯料”、“四十年陈茶农自藏古树茶”则无需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

3、二、三月份是否有古树春茶生产?

每年到了二、三月份,关心普洱茶的茶友就会从各种资讯渠道看到所谓“古树头春新茶”上市的消息,这些消息是否可靠呢?

真正有多年制茶经验的人都会了解,普洱茶茶树树龄越老,发芽时间越晚,部分产区的古树茶最早会在三月中下旬有少量发芽,真正稳定的量产多集中于每年4月的中旬,并因天气的变化会有小幅的波动,而饼茶的上市又要有一定的滞后期。故而早在每年二、三月份就出现的批量“古树”、“春茶”、“纯料”,甚至是压制完毕正式上市的通货,其可靠性就值得商榷了——毕竟此时只有树龄小的台地茶才有量产供应。

关于古树茶你不可不知的冷知识(五)老班章到底什么味?


号级茶印级茶都是古树纯料?

根据石昆牧老师对号级茶印级茶时代茶叶生产考据,以及现存茶品冲泡后叶底判断,号级茶印级茶都系大小树混采料。

同时,号级茶印级茶都是拼配茶品,拼配种类包括大小树混采、季节混拼、级数拼配(嫩度高的茶撒面,较粗老的作为里茶)、不同产地拼配(印级茶多以南糯山、布朗山古树与生态茶拼配而成)等拼配概念。

老班章古树茶中,只有甜茶才是真正的老班章品种?

老班章古树茶茶种有苦茶、甜茶之分,有人以苦茶、甜茶作为区别老班章茶种的特征,仅将甜茶作为真正的老班章。

实际上不论苦茶、甜茶,均不是老班章本地品种,老班章甜茶品种源自帕沙,苦茶品种源自曼娥。老班章自有其当地的原始种,有其明显区别于甜茶、苦茶的特征。

古树茶仓储转化与小树茶相比有何不同?

古树茶相较于小树茶,其仓储转化速度更快。石昆牧老师经过多年仓储经验累积总结,发现在台湾高雄的气候环境下,古树茶仓储转化周期为五年,小树茶仓储转化周期为七年。每经过一个仓储转化周期,古树生茶会完成由凉到平,再由平到温的茶性转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古树茶五年的转化周期,是指在石昆牧老师位于高雄的茶仓获得的经验数据,若仓储环境温湿度改变,仓储周期亦会随之改变。坊间常见文抄公将石昆牧老师仓储转化周期概念窃据盗用,却将“五年”这一时间长度套用在所有仓储条件上,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古树熟茶:不可不信,更不可轻信


熟茶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产物,是经过渥堆发酵的普洱茶。熟茶的实质是通过微生物和酶的催化作用,使普洱茶叶的内含物质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化,形成熟茶特有的品质和口感。概况起来讲,熟茶就是通过人工发酵这一环节,减除普洱生茶中的苦涩味,使普洱茶滋味变的醇和,使得发酵好的“普洱熟茶”具有老茶的某些口感特殊,方便人们提早饮用!

近年来,普洱茶消费转型升级的很快,在这个大潮流下古树熟茶的概念也比较火,不管是大品牌旗舰店,还是小茶商的山头料,都有着琳琅满目的“古树熟茶”品种,某宝上“古树熟茶”的价格竟然从九块九到九千九的都有,甚至连老班章、冰岛老寨、昔归、薄荷塘的“古树熟茶”也是层出不穷,弄得茶友们一头雾水,不知该如何选择才好。

那么,古树熟茶到底只是概念上的存在,还是真有古树熟茶的产品呢?个人认为,古树熟茶有,但量应该非常非常的少。如果说是名山名寨的古树纯料熟茶,那就更为稀少了,基本上只会在高端玩家圈子里交流为主,流入主流市场的机会无限接近于零。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好熟茶的基本评判标准。评判一款熟茶好不好,主要有三大要素:茶叶原料、发酵工艺、后期仓储,但最最核心的,并不是像生茶那样只是依据原料的优劣,而是熟茶的发酵工艺。名山名寨的古树生茶,各有各的口感特点,很多经验丰富的老茶客也能分辨个八九不离十。

但熟茶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山头的同一批茶叶,不同的发酵师傅,不同的技术火候,发酵后的熟茶口感可能会大相径庭。所以说,即便是有了优质的古树原料,发酵的工艺上不到位或者是发酵师傅的技术欠火候,都很难成就一款好的古树熟茶。反之,如果发酵工艺技术良好,原料只要生态健康,不管是古树还是小树、台地,一样能做出优质的好熟茶!再说了,绝大多数茶客喝熟茶是喝不出山头的,所以,茶友们没有必要迷恋名山古树熟茶,因为除了商家的一面之词,你找不到任何的证据去证明或者反证。

其次,是市场规律的必然性。古树茶原料稀缺,而且价格昂贵。我们知道,现在的发酵方式还是采用离地发酵、木箱发酵、发酵槽发酵等为主。我们发酵古树茶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适口性比台地普洱茶更好的口感。但是,古树熟茶发酵量少了温度起不来,还不如小树、台地春茶的口感;发酵多了风险非常大,所以绝大多数茶厂都不会冒这么大的经济风险去发酵古树熟茶的。

再说了,就算古树熟茶发酵成功了,能否在市场上有着预期的销售表现,也是一个未知数。现如今的古树茶,价格早已经坐上了直升飞机,大多数都已经是成千上万一公斤,做熟茶的话,发酵量要大,发酵的过程中损耗也大,最后做出来的古树熟茶能卖几千几万一公斤吗?也许能,但是茶客买来一喝,和大几十或一两百一饼的熟茶口感差别也不大嘛。既然古树料和小树、台地做出的熟茶差别不大,那厂家为什么要冒险用古树料呢?那么高成本的古树茶原料,对于绝大多数的茶厂商家来说是无法承担这么高的市场风险的。

最后,从后期存储升值的空间来分析。当年,茶人们研制普洱熟茶,主要的一个目的是因为当年普洱茶销路越来越好,要想方设法满足国内外消费者越来越多的现饮需求。

事实上,普洱熟茶虽然广为消费者所接受,但在后期存储上,它并没有多少优势。因为经过渥堆发酵后,茶叶的内含物质得以在短期内快速的发生变化,使得普洱茶内含物质大量的被转化。普洱熟茶发酵程度越高,在发酵过程中其内含物质转化程度就越大。而茶叶中内含物质含量是固定而有限的,洒水渥堆发酵中转化的越多,后期能够转化的自然越少,能够转化的物质越少,后期存储转化的空间自然也就越小了。

因此,一般熟茶的后期存储转化,主要是为了让茶性由发酵完成后的热性转化为存储之后的温性,以及在发酵中形成的渥堆味的消散,还有导致茶香改变的一些芳香物质的转化。就滋味而言,普洱熟茶在后期存储转化中更为稳定,所以一般熟茶存储,以5-8年期的口感最为醇厚。而生茶的后期存储转化,是茶叶内氧化酶为主导的,加之微生物、自然缓慢氧化为辅助,转化更为复杂多变,在后期存储转化中也会表现出更为丰富多变的滋味,也更有存储价值。

特此声明:

关于古树茶的3个冷知识


以任何一个时间“点”作为区分古树与小树的界线都会有一个难以绕开的问题——在跨过那个时间点的一刹那,茶树鲜叶的品质并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古树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乔木茶,在云南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老挝北部丰沙里省有古树群落,数量稀少。而在一些所谓“骨灰级”茶友的标准中,则必须是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才能被冠以“古树”之名。

那古树茶的这些冷门知识你知道吗?

1、古树茶为何以树龄百年作为区分界线?

以任何一个时间“点”作为区分古树与小树的界线都会有一个难以绕开的问题——在跨过那个时间点的一刹那,茶树鲜叶的品质并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清末民初云南因战乱、瘟疫等故,茶叶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茶树种植基本停顿,这是一段有数十年跨度的时间。以百年为古树茶分界线,实际上的区隔空间足有数十年,树龄差距如此大的茶树其品质已有可辨识的差别,因此将古树茶的界定标准定为百年是具有可执行性的。

2、古树茶越高、越粗、树龄越老,茶质越好?

直观上茶树越高越粗,越会给人以树龄更老的感觉,进而会产生品质更优的联想。

事实上茶农采摘鲜叶时,会根据既往经验采摘口感较佳的植株,而品质不佳的则会弃采。经常被采摘的植株发育难免受到影响,而弃采植株得以将其吸收的全部养分用于“快高长大”。

经年累月下来,树干直径、树冠宽幅和茶树高度都会产生显著差异。部分被弃采的“傻大个”,在古树茶资讯混乱的今时今日,还被赋予了“茶王树”的封号……

判断茶质,眼见为虚,口尝方才为实。

3、只有古树茶才能有“马蹄口”么?

“马蹄口”是坊间许多茶商经常用来向消费者力证其销售茶品是“古树茶”、“春茶”的凭据。

但在实践中,我们在生态茶和夏茶中都可以发现马蹄口。实际上马蹄口的产生是因为“撕扯”的采摘手法。这种手法会给茶树带来不可逆的破坏,茶树上凡是被撕扯过的地方就不会再发芽,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茶树死亡。

决定茶品品质的,应该是其内质而非马蹄口之类的皮相。

古树茶为什么会越喝越甜?


古树茶入口苦涩度低,香气浓郁饱满有层次感,生津回甘明显,茶汤糖香,汤感饱满度非常高。从入口到回甘,从第一泡至二十多泡,整个甜贯穿始终。古树茶为什么会越喝越甜呢?

这主要是由几个因素决定的:生长环境、树龄、茶汤、冲泡。

生长环境

古树茶生长常常是深山老林中。森林的原始性,生态多样性保持的较好,茶树与周围的树木互利共生,拥有很好的抗病虫害的能力,也就不需要使用农药,也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古茶树作为自然界残酷竞争下的获胜者,其根部非常发达,往往深入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而茶树所需的水份和营养物质都靠根部去完成,因此,古茶树能在深层的地下吸收更多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茶叶中含有咖啡碱、维生素B2、维生素C、氨基酸等物质,使古树茶的口感更佳,经久耐泡。

树龄

树龄越高的茶树木质纤维化程度越高,含碳(C)类化合物代谢为主,含碳化合物总体含量高,所含糖分也越多,这类茶喝起来,新茶汤纯正鲜爽味甜;老茶汤稠黏滑、甘甜质厚。

在普洱茶的冲泡过程中,内含物质的浸出是有先后顺序的,其中茶多酚、茶碱、氨基酸等一些滋味物质最先浸出,视投茶量及每泡茶的出汤浓度而定,一般十来泡以后,这些滋味物质已浸出完全,而纤维质也被完全泡开,纤维质中的大量糖分析出,在唾液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甜味。

茶汤

茶叶滋味中的甜味物质,主要是可溶于水的单糖、双糖及可水解的多糖。单糖和双糖都是可溶解在水里的,是茶叶滋味中的甜味物质。

多糖属低聚糖(寡糖),它不可溶于水,但可水解,水解后在唾液酶的作用下还原成葡萄糖,使味觉产生甜味。

冲泡

冲泡是决定茶叶口感的最后一步。可以说,再好的普洱茶,如果泡不好,不仅影响茶汤口感,也会使得茶叶大打折扣。而古树茶的冲泡在所有普洱茶中是相当讲究的,冲泡茶器、投茶量、水温、出汤时间,每泡时间间隔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如若不然,古树茶的甜,原本是在三泡以后就能实现,并且越泡越喝越甜,但是有可能冲泡技巧不到位,会让甜味或者香味早早的收场,甚至根本就喝不出什么特色来。

当然,以上几个方面都是在茶叶本质和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决定的。

另外,古树茶茶汤甜不甜,甜的程度还更采摘的时间、萎调的程度、铁锅的温度、火的大小,炒制的手法、时间、揉捻的程度、全阳光生晒、后期的加工制作、存放等等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古树茶的甜度和口感。

古树普洱茶,为何越泡越甘甜?


茶内物质含量不同

为何古树普洱茶越泡越甜,而树龄低的小树茶几泡之后茶汤就寡而无味了呢?树龄低的茶树体主要以含氮(N)类化合物代谢为主,这类茶汤喝起来鲜爽度比较高,但甜度、厚度、黏稠度及耐泡度较差。而树龄高的茶树体主要以含碳(C)类化合物代谢为主,含碳化合物总体含量高,鲜叶里糖分及茶多酚含量高,这类茶汤喝起来汤稠黏滑、味甜质厚。

茶叶含有甜味物质

茶叶滋味中的甜味物质,主要是可溶于水的单糖、双糖及可水解的多糖。单糖主要有葡萄糖、果糖、核糖等;双糖主要有麦芽糖、蔗糖、乳糖等,单糖和双糖都是可溶解在水里的,是茶叶滋味中的甜味物质。而多糖主要有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是碳水化合物的主体,但其中只有大约1%一2%的淀粉,大部分都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多糖属低聚糖(寡糖),它不可溶于水,但可水解,水解后在唾液酶的作用下还原成葡萄糖,使味觉产生甜味。

茶树木质纤维化

树龄越高的茶树木质纤维化程度越高,所含糖分也越多。在普洱茶的冲泡过程中,内含物质的浸出是有先后顺序的,其中茶多酚、茶碱、氨基酸等一些滋味物质最先浸出,视投茶量及每泡茶的出汤浓度而定,一般十来泡以后,这些滋味物质已浸出完全,而纤维质也被完全泡开,纤维质中的大量糖分析出,在唾液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甜味。

综上所述,就是普洱古树茶为何越喝越甜的原因,在品饮时,也可作为我们判别普洱茶树龄高低的一项参考指标。

推荐代表:7581中茶砖珍贵老茶

【原料】

1998年普洱老茶,昆明茶厂仅存老料压制。

经历十几年的干仓陈化,茶叶呈现深褐色,茶底油亮,有光泽,条索清晰完整,也只有上了年份的老茶,才会有如此现象!

【汤色】

汤色细腻,浓酽、油光透亮,滋味香醇饱满、茶味足、甜度上佳,入口顺滑度佳,汤感醇厚回甜。汤色红褐,醇浓润滑,陈香显著。

【口感】

因长时间干仓陈化,茶汤褐红透亮,明亮泛油光,香气纯正,浓郁陈香持久,入口甘甜醇厚,气韵十足!大厂生产,品质保障!极具品饮及收藏价值。

你喝到的时候,你会真正感觉,好茶确实不一样,香、甜、韵让人永远无法忘记,这是真正的云南古树普洱茶!

茶树越大,树龄越老的普洱茶古树茶,品质就一定好吗?


近年来,很多茶友们纷纷选择自己走上茶山,到寨子里了解真正的古茶树。笔者也接待了不少茶友,陪同他们游览茶山。

然而,这并不能完全解决大众对古树茶认知的根本问题。常年待在茶山上的茶农可以很快的辨识出哪棵茶树的树龄较大,哪棵茶树被人为破坏过,而仅仅进行了走马观花式简单学习的茶友们,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见一叶知深秋,窥一斑而知全豹的。

笔者始终认为,不管树龄是100年还是300年,是纯料还是拼配,只要是优质的古茶树,它的品质是无法欺骗口腔的,古树茶的优越品质是生态树茶无法做到的。当然,古茶树的品质也有高低之分,这也是为什么老班章、冰岛、易武、倚邦等这些山头和寨子的知名度很高,价格也很高,而在勐海、临沧茶区其他寨子的古茶树名气不大,而价格也便宜很多的原因。

我们做茶的这些年,时常发现很多古茶树被埋没在人们的视野中,笔者认为古树茶除了极致的追求,更应该存在于日常的品饮中,好的品质当然有它的品饮价值。让古树茶变成茶友们日常能喝到的茶品,正是笔者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回过头来看,古茶树的资源是有限的,分布也是极其分散的,甚至一些古茶树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后已经不具备品饮价值,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于古树茶的认知,我们需要产生一些共鸣,并不是只要树越大,树龄越老就一定是最好的。

能被制作成茶品的古树茶,至少茶树的生态环境是完整的,自然的生长且没有被人为过度破坏的,把鲜叶放在嘴里嚼的滋味是丰富的,那么,制成茶品后的品质便有保障。

越陈越香的秘密:古树茶如何存储?


土地的滋养,留住古树茶纯真自然;时光的沉淀,造就古树茶极致滋味。对古树茶而言,时间,无疑是最好的催化剂。

优秀的内质基础,决定了古树茶的品质,良好的存储条件,是古树茶蜕变的开始。古树茶的存放,是一门学问。存放得当,你收获的不仅是舌尖的享受;存放不当,再名贵的古树茶也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要知道古树茶如何存放,就要先知道古树茶的转化原理。古树茶陈化,是指在茶叶存储的过程中,一定温度湿度的条件下,叶片内所含的氨基酸、茶多酚在遇到空气里的氧气后,发生非酶促自动氧化,进而与其他物质聚合,降解和转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芳香化合物含量显著下降,同时产生丙醛、辛二烯醛、戌烯醉等,使茶叶的鲜味消失,显露陈香,叶底转暗,汤色红褐;淀粉、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苦涩物质的减少,滋味逐渐趋于甘甜醇和;茶黄素,茶红素在储藏中发生氧化后,使非透析性的高聚合物(茶褐素)积累,茶汤红褐;原果胶水解成可溶性果胶,茶汤变厚;叶绿素发生光敏氧化降解,使茶叶色泽显著褐变,逐渐形成古树普洱茶“越陈越香,红褐明亮“的品质特点。

茶叶的陈化变幻莫测,要让这个变化越来越好,就要创造适宜的变化条件。

如何存储古树茶?

流通的空气,避免茶味感染,空气中的氧气,有利于茶叶中微生物的繁衍,从而加速茶叶的氧化和转化。此外,通风的环境,能保证茶叶存放环境的清洁无杂味,避免茶叶在存放过程中吸附杂味。恒定的温度,避免茶汤变酸

存放茶叶的地方,温度不可过高或是过低,也不可时高时低。如果温度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适度的湿度,避免茶叶霉变,古树茶以“干仓”存放为主。“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

太过潮湿的环境

会导致茶叶成分发生生物和化学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鳐变”,霉变的茶叶不可饮用。但是太干燥的环境,又会令茶叶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湿气。

如何判断你喝的是不是古树茶?古树茶越喝越渴吗?


导读:越来越多人关注古树茶的话题,有人甚至上知乎求证:喝了倚邦茶山的普洱茶,感觉回甘很快,苦、涩都比较清淡,又听老茶客说,好的普洱茶滋味应该平淡似水,真的是这样么?

嗱嗱...听听各路茶神怎么说:回甘快未必就是古树茶,只能说明茶质还不错,古树茶必须是纯料茶,产量稀少…

300年以上的才叫古茶树,当然也有人定义为100年以上,生物学得好的同学,还分析树龄:

树龄30年以下的茶树,氮的代谢比较旺盛,生成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茶多酚等与氮元素相关的产物,所以树龄小的茶树比较鲜爽,但甘甜度稍差。

树龄30年以上的茶树,碳的代谢明显,生成大量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寡糖(如麦芽糖、蔗糖、棉子糖等),多糖(糖原、淀粉、壳多糖、透明质酸、半纤维素等),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等,所以苦涩度低,甘甜度好,醇厚度好。

如果仅从滋味、口感体验出发,如何(能否)判断你喝的是不是古树茶?有位小伙伴提出了5个指标:

1、生津的「速度」

生津是很容易的,很多原因可以令口舌生津,过分注意生津的感觉反而易混淆。从茶汤入口到舌面散发感出现的时间,为生津的速度。同等品种,速度越快越优。

2、回甘的「彻底程度」

真正优质的普洱茶,从回甘一开始,苦涩就彻底结束,没有舌面附着感,整个口腔有种很甜润的感觉。

3、香气的「融合度」

闻起来和喝下去后的香气程度、比例。优质新普洱的香气是喝下去后再从喉咙里面出来,持续很长时间,很清悠,没有不适和不悦之感。

4、喉感的「深度」

喉感深,喝起来会有一种体验:口腔感没有喉感强烈,且喉咙深处的触感会持续一段时间。

5、喉韵的「持久度」

喉韵指的是在喉部的「甘」化开之后,形成甘甜生津、香韵四溢的舒爽感受,也是品茗的一大关键。喉韵愈悠长,则茶性愈稳定。而茶性愈稳定者,其收藏价值亦愈高。无底韵者则失于粗鄙。

且慢,感觉有时也是不靠谱的:

误区1:把「回甘」当「甜」

甜,是入口即甜的感觉,只有内质丰富的好茶,才能入口就能感受得到。

误区2:以「苦涩」为「霸气」

时常会听人说,不苦不涩的茶,便没有霸气,没有转化、提升的空间。事实上,好的生普洱苦涩味迅速被口腔感受到,又会迅速地消退,转成甜味。反之则苦涩味消退很慢,甚至历久不退。

你不知道的古树普洱冷知识


自满清入关开始,普洱茶因其浓酽风味适合马背民族的取向而被取为贡品。随着满族汉化程度的加深,其饮茶取向也趋向于汉族习惯,故而道光年间之后普洱茶停贡,普洱茶愈发不被中国大部分地区所认知。

旧时普洱茶在茶区当地的消费大多系鲜叶采摘下来不经杀青,简单晒干后大壶泡饮或煮饮,从现今的工艺定义角度出发并不能称之为普洱,其工艺更近乎白茶。自道光年间到1993年普洱茶在整个茶产业中都可以说是乏人问津的,只剩下供应港澳大马,以及边疆少数民族作为制作酥油茶/奶茶的原料这样的地域性消费。1993年的“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暨“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当时也没有获得太多关注,仅是一些台湾人来到云南,希望能够搞清楚关于普洱茶的相关资讯。

从道光年间至2000年以前普洱茶一直以香港和澳门、马来西亚为主要供应地。在1975年、1976年和1979年普洱茶分别销往马来西亚、法国、日本,不过是普洱熟茶而非生茶。因此自七十年代开始古树茶便不被重视并少在生产茶品中使用,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制作的印级茶,采用的还是大小树混采原料。自七十年代中后期到八十年代,开始使用小树茶制作茶品。甚至一直到1985年之前这一段时间,古树茶被与野生茶混同,被认为不可以饮用故而禁止在茶品制作中使用。

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使用古树茶(大小树混采),到七十年代开始认为小树茶更为优质,因其好管理、易采摘、芽头多、嫩度高,可见当时云南当地茶品制作是深受我国东南地区制茶理念的影响。在当时的茶叶志中都会提到“雨前茶”、“谷花茶”和“五级十等”等一些带有明显绿茶取向的概念。在当时云南茶叶的管理者基本都并非是云南人,对于茶品也已追求新茶鲜爽这一几近绿茶的诉求为茶品制作方向。云南当地人因此也将普洱茶作为低档茶品,这一观念直至几年前仍时有耳闻。

近年因资本热炒古树茶,各色传奇光环被加诸于古树茶之上。当下大行其道的普洱古树茶概念,其兴起不过是近十几年光景,回溯近现代中国茶业历史,古树茶,甚至是普洱茶,大多数时间都不为大多数国人所认知和接纳。认识普洱,认识古树茶,理性客观的态度便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古树茶?古树茶的树龄是多大?


古树茶一般是指,古茶树上采摘的鲜叶,经过初制成毛茶。毛茶再经精制成型,或饼、或沱、或砖等形态不一的茶品。

但对古茶树的界定范围,很多茶友都有着自己的见解。比如对树龄的界定,有的认为古茶树的树龄应达到100年以上,有的认为古茶树的树龄应达到300年以上;比如对原料的界定,有的认为古树茶必须为纯料,一旦拼配则不可称之为古树茶。众说纷纭的情景下,既是茶友们对古树茶的认可,同时也是一种期望。

对于有着多年制茶经验的大拙茶人来说,亲眼见证了古树茶品质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刺激和舆论的导向把古树茶的价格越炒越高,从原来山头茶细分到了各个寨子,再到现在的古树单株,古树茶从原来的小众茶品逐渐走向了大众,许多原本对古树茶不屑一顾的大厂也开始重视起古树茶“越陈越香”的品质。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价值的理论基础。虽然目前还无法用严谨科学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论证,但古树茶的在贮藏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陈化品质,能通过茶友的感官最直接的体现出来。

茶汤入口后汤感的丰富程度,香气与茶汤融为一体后,留在口腔里的韵味,甚至是品茶后的体感,相较于浅薄且单一汤感的生态茶树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古树茶的品质得到了最有力的论证,这便是时间的检验。

当好的品质被过度追求的时候,市场往往变得有些急功近利。知名山头寨子的古树茶被炒作成了天价,而便宜到几块钱的古树茶品又跟风似的出现在茶友们周围,古树茶市场看起来已经鱼龙混杂了。而当不明真相的茶友们,一味追求纯正的冰岛,纯正的老班章的时候,无形中也让自己陷入到了迷失的境地。

古树普洱茶为什么越泡越甘甜?


为何古树普洱茶越泡越甜,而树龄低的小树茶几泡之后茶汤就寡而无味了呢?

树龄低的茶树体主要以含氮(N)类化合物代谢为主,这类茶汤喝起来鲜爽度比较高,但甜度、厚度、黏稠度及耐泡度较差。而树龄高的茶树体主要以含碳(C)类化合物代谢为主,含碳化合物总体含量高,鲜叶里糖分及茶多酚含量高,这类茶汤喝起来汤稠黏滑、味甜质厚。

茶叶含有甜味物质

茶叶滋味中的甜味物质,主要是可溶于水的单糖、双糖及可水解的多糖。单糖主要有葡萄糖、果糖、核糖等;双糖主要有麦芽糖、蔗糖、乳糖等,单糖和双糖都是可溶解在水里的,是茶叶滋味中的甜味物质。而多糖主要有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是碳水化合物的主体,但其中只有大约1%一2%的淀粉,大部分都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多糖属低聚糖(寡糖),它不可溶于水,但可水解,水解后在唾液酶的作用下还原成葡萄糖,使味觉产生甜味。

茶树木质纤维化

树龄越高的茶树木质纤维化程度越高,所含糖分也越多。在普洱茶的冲泡过程中,内含物质的浸出是有先后顺序的,其中茶多酚、茶碱、氨基酸等一些滋味物质最先浸出,视投茶量及每泡茶的出汤浓度而定,一般十来泡以后,这些滋味物质已浸出完全,而纤维质也被完全泡开,纤维质中的大量糖分析出,在唾液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甜味。

综上所述,就是普洱古树茶为何越喝越甜的原因,在品饮时,也可作为我们判别普洱茶树龄高低的一项参考指标。

《关于古树茶不可不知的冷知识(一)古树茶越高越粗树龄越老茶质越好?》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普洱茶古树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