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澜沧江东岸古六大茶山_普洱茶怎么样,具体位置查询

发布时间 : 2019-12-09
澜沧江普洱茶 普洱茶六大茶山 普洱茶六大

澜沧江普洱茶。

澜沧江以东的古六大茶山,我已在2006年3月出版的《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一书中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此本书中我仅作简述。江东古六大茶山清雍正七年(1729年)以前属车里宣慰司管辖,雍正七年普洱府成立后最初由攸乐同知代管,雍正十三年(1735年)攸乐同知撤销,江东古六大茶山划归思茅厅直到清朝结束。

从普洱府成立至清朝结束,江东古六大茶山是清政府指定的贡茶和官茶收采地,云南茶法中所规定的七子圆茶(七子饼茶)主要产于江东六大茶山的易武、倚邦。WwW.CY316.cOM

江东古六大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和景洪市境内,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分别为:倚邦、易武(漫撒)、攸乐、革登、莽枝、蛮砖。

普洱府成立后,雍正七年(1729年)六大茶山从车里宣慰司的辖地中划出,清政府将六大茶山定为贡茶和官茶采办地,制定出严格的管理条令。在清政府的直接掌控下,六大茶山发展迅速,成为清代普洱茶的主产区。乾隆至咸丰年间是六大茶山最为鼎盛的时期,茶园超过十万亩,出现过十多万人入山作茶的繁盛景象。

普洱茶从藏在边地人未识到名重天下、誉满四海,普洱茶这段迅速崛起的历程,这段厚重的历史,就刻写在六大茶山。

更多关于澜沧江东岸古六大茶山的介绍,请参阅以下

cy316.Com精选阅读

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是指哪六座古茶山?


六大茶山一般指云南茶叶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现在亦有澜沧江内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易武)、攸乐(基诺);江外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的说法。

一、地名由来

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这“周八百里”不仅指茶山的面积,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连成一片的。西面是攸乐茶山,中间是革登、莽枝、倚邦、蛮砖茶山,东面是慢撒茶山。

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其管辖地划为12个版纳时,“六大茶山”为一个版纳——“茶山版纳”。这是为适应茶叶,特别是贡茶的生产而必须的。据《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载,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属易武土司管辖外,其余五山均属倚邦土司管辖。有史籍讲“易武茶山,实际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记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确的。

二、地理位置

关于古“六大茶山”地理位置,史籍上的说法,多种多样:有的讲在澜沧江以东,有的讲在澜沧江以西,还有的说澜沧江两岸各有六大茶山。清光绪年间绘制的《思茅厅界图》表明,古“六大茶山”都在澜沧江束岸。攸乐茶山现属景洪市,其余五大茶山均在勐腊县。其中,曼撒在易武乡,革登、莽枝、蛮砖、倚邦在象明乡。

据说,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古“六大茶山为云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现均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三、茶山生态

古六大茶山山水相连,地形、气候、植被相近。根据测试,海拔最高2023米,位于易武茶区的黑水梁子,最低海拔565米,位于象明茶区曼配罗梭江(人渡)水面,海拔高低差距1458米,以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5℃看,有立体性气候特点,海拔800米至1800米范围内的土地有上百万亩,这些土地屑赤红壤、红壤,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值多在4.5-6.5之间,理化性能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

六大茶山地处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9℃—20℃,年积温6000℃—7000℃,最热月平均气温23℃左右,最低气温10℃—13℃,极端最低气温0℃—-3℃的天数很少.一般在7℃以上,有轻霜3-5天,或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植物四季常青,鲜花月月可见,一年四季不明显,月有雨季与旱季之分。

年降雨量1700毫米至2100毫米,一般年降雨量多在1800毫米左右,其中4月至10月较多,达1400—150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日照短、雾日长,年日照时数达1880—1950小时,仲秋至来年孟春,不论高山或沟壑,常常云雾弥漫,午后方散,特别是秋冬站在山顶鸟瞰,一望无边的茫茫云海中露出点点山峰,壮观无比,真有一览众山小,山高人为峰酌感觉,不愧是高山云雾出名茶的好地方。

四、分说古六大茶山

1、攸乐古茶山

攸乐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境内。清道光以前曾有茶园万亩,年产茶叶约2000担。攸乐茶山靠近设在景洪的车里宣慰司通往内地的九龙大道上,是历史上运茶的毕竟之地,曾一度成为古六大茶山的中心。

2、倚邦古茶山

倚邦茶山位于勐腊县象朋境内。倚邦曾是古六大茶山之首,建有正街,石屏街和曼松街,盛时有千户十余万人种茶制茶。产于倚邦山中的曼松茶品质上乘,被指定为特级贡茶,仅供皇上享用和作为礼品送外国使臣。

3、革登古茶山

革登茶位于今勐腊县象明乡境内山。革登山为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的茶山,但它却因种植有茶王树而负有盛名。《普洱府志》曾记载“茶王树,较众树都高大,土人当采时,先具酒礼祭于此。”只可惜这株茶王树已于民果初年枯死,只留有树坑,树坑周围长有需要小茶树,是茶王树的后代。

4、莽枝古茶山

莽枝茶山位于今勐腊县象明乡境内。茶山中的茶园始于元、明时期,当时已有成片的茶园和许多种茶的人家。清乾隆年间,莽枝的牛滚塘已发展成为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莽枝的茶业兴于清咸丰年间,当时茶园连山成片,从事茶叶的人口已超过万户,茶山上村寨密集。但咸丰末年的发生在牛滚塘的械斗使得茶山失去了往日的兴盛。

5、蛮砖古茶山

蛮砖茶山位于今勐腊县象明乡境内。茶山冬接易武,北连倚邦,茶山有两大山寨—曼林和曼砖。曼林茶园面积大而曼砖人口多,在明末清初时期曼砖是蛮砖的茶叶集散地。清末民初的一场瘟疫使得蛮砖茶山损失惨重失去了当年的兴盛。

6、易武古茶山

易武茶山位于今勐腊县易武乡境内。茶山包括历史上的漫撒茶山。起初易武茶山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落后于其他五座茶山。但清乾隆初年,不用用农家从云南石屏等地移民至此开荒,种植茶树创办茶场。自此,易武的茶叶开始崛起成为六大茶山的后起之秀。咸丰年间,六大茶山山茶叶的制作和贸易中心逐渐转移至易武。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易武逐渐取代了衰落的倚邦茶山成为六大茶山之首。

古六大茶山之易武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易武是普洱茶史上的一座丰碑。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位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产量最大的茶山,全镇拥有古茶园面积1.4万余亩,主要集中在高山寨、落水洞、麻黑、曼秀、三合社等村寨。

易武乡北与思茅江城接壤,南接瑶区、勐伴,西接勐仑象明,东邻老挝。海拔差异大,气候立体型,不同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使之具有温暖、较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易武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区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

易武茶山,在清朝光绪年间,是江北六大茶山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六大茶山”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集散地。一时间,各种商号、茶庄、店铺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商业繁盛,马帮络绎不绝”就是对那一时期易武的写照.而易武也因为拥有最为丰富的普洱茶历史文化遗存,成为云南最为著名的古镇之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得到,在易武最为繁华的年代,一队队的马帮沿着青石铺就的古道踏着夕阳而来,带来了遥远他乡的布匹、铁器和传说,而在清展的鸡鸣声中,运走了他乡翘首以盼的普洱茶和发财的梦想。那些从易武古镇延伸出去的一条条古道,很多年了,仿佛还在传来大队马帮踏道而来踏道而去的声音。

易武拥有太多普洱茶的历史,它如同一块活化石,记录着普洱茶的发展历程,从默默无闻到名震天下,一步一步,每一个脚印都刻满风霜雨雪。

易武茶因香扬水柔闻名,甘醇顺滑带冰糖香,喉韵甘润持久,苦涩度低,属刺激性较低的茶品,尤其经过后期存储后,蜜香高亢婉转,韵味悠远,非常值得收藏。

古六大茶山的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怎么样


1、攸乐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攸乐古茶山位于版纳州景洪市境内,古六大茶山之一,今称作“基诺山”。攸乐茶山东西长750公里,南北宽520公里。古茶园有一万亩左右,海拔在575—1691米之间。基诺人制茶历史悠久,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他们更加传统、认真。攸乐古茶条索紧实,色泽灰褐,内含物质均衡,香气稳定,滋味醇和,入口有明显的冲击力和冰糖韵,汤色绿黄。

2、革登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革登古茶山位于版纳州勐腊县境内,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茶山隔江相望,西接蛮砖茶山,北与倚邦茶山为邻,是古六大茶山之一。革登茶山气候宜人,森林植被茂密,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丰沛。革登古茶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水侵出物丰富有机化合物含量较高。革登古茶香气自然鲜纯,滋味醇厚,鲜爽,甘生津有良好的表现。

3、莽枝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莽枝古茶山位于勐腊县中北部,为古六大茶山之一。莽枝曾今是清代茶叶贸易的中心。莽枝古茶灰褐、显毫、沉手;加工地道,条索紧结,匀整,香气为兰花香,轻盈飘逸;汤色橘黄明亮;滋味鲜爽,浓纯,涩度稍显,入口舌面有阻滞感,回甘有力,生津较快,叶底嫩绿。

4、倚邦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倚邦古茶山位于勐腊县象明乡境内,为古六大茶山之一。倚邦在傣语中称为“唐腊”,即“茶井”的意思。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海拔最高,360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因纬度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使得倚邦古茶芽尖细长,叶面沧桑,老嫩不匀;汤色橙黄,汁浓味厚,回甘生津较强,有古韵,香气具有从易武向班章过度的典型特征。

5、蛮砖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蛮砖古茶山位于勐腊县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是古六大茶山之一。蛮砖茶历史悠久,清代阮福《普洱茶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当年的贡茶大部分产自蛮砖。蛮砖古茶外观色泽较深,乌润,有质感,汤色橙黄,胶体丰富,味酽,香高,舌面微苦,回甘强烈。

6、曼撒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曼撒古茶山距易武古镇二十公里,与老挝仅一界之隔,古六大茶山之一。茶区内地形复杂,落差大,海拔最高为1950米,最低为750米。曼撒茶山的茶叶属乔木大叶种,茶叶肥硕宽大,滋味甘甜,香气馥郁芬芳,茶力浑厚天然,有雄性之美。

古六大茶山之莽枝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从有了古茶山往东一段渡过小黑江,首先看到的是孔明山,孔明山因山体神似头戴道观的孔明头像而得名,沿着孔明山继续东行,就进入了莽枝古茶山和革登古茶山,这两片古茶山几乎连成一体,南边是莽枝,北边是革登,历代史籍中,革登和莽枝有分有合,这两座古茶山上都有较其他茶山更古老的代表性树种,而且古茶园连成一片难分彼此。

上期说过革登的古茶园由于战乱大火(点击阅读原文,即《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古茶山》),损毁了许多,相比较革登,莽枝古茶园面积较大,茶树保存的要好一些,至今还存有约一千亩古茶园,面积大概是革登古茶园的两倍。

莽枝茶山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莽枝山脚的曼赛、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种茶历史非常悠久,明朝末年已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山贩茶,清康熙初年,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对于这些古茶山来说,悠久的历史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历史的积淀赋予它们更加沉厚的底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乾隆到咸丰年间是莽枝茶山最兴盛的时期,茶园盖山,村寨密集,莽枝大寨、秧林大寨、牛滚塘街是最热闹的地方,三个大寨遥相对望,相距不到一公里,被茶园连接着。清咸丰末年,牛滚塘一带发生了民族械斗,打得惨烈,争斗双方伤亡惨重,这场战祸使莽枝山茶业受到重挫,茶农避乱、村寨迁空不少,商旅畏途,不到莽枝茶山买茶。曾经人喧马嘶的牛滚塘街,到清朝末年已无人居住。村民们不愿回令人伤感的牛滚塘街,留下的大都迁到离牛滚塘一公里远的安乐村去住,到1950年牛滚塘也仅有七八户人家。如今牛滚塘的古庙、清真寺已不存在,只有大碑还躺在荒草中,碑上牛滚塘几个字还清晰可见,让人追思往昔的牛滚塘。

历史让人不胜唏嘘,繁华终归孤寂,孤寂未必就是结束,今天的莽枝依然拥有积淀数百年的古茶园,莽枝古树茶依然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普洱茶爱好者。

莽枝古树茶特点:以特殊香型著称,口感和倚邦、革登的香型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蜜感,汤水较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澜沧江普洱茶区的特色


1、澜沧江在西双版纳的流程为158公里,古时傣族称“南兰章”,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

2、游览澜沧江可分上下两段。上段游览线从景洪出发,逆水而上至虎跳石,到了虎跳石,江面已渐渐收缩,最窄处仅20米左右。

3、两岸是参差不齐的大岩石,江水汹涌澎湃。两岸景物变化多端、奇峰嶙峋,绿水青山,相互辉映,兽鸣鸟啼,醉荡芳心,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珍贵稀有的动物生态,组成了一副天然的画卷,体现了大自然的丰姿。橄榄坝,素有“孔雀羽翎”的雅称,还有“绿孔雀尾巴”的说法。

4、人们都这样说:“西双版纳好比一只绿孔雀,橄榄坝就是绿孔雀的尾巴。”所以说:“不到橄榄坝,白把版纳下”,这确是恰如其分的。

5、橄榄坝的地势低,气候湿热,具有浓郁的热带南国风光。在那里,一年到头青翠嫩绿,房前屋后生长着如伞的高榕,椰林深处隐藏着庭院式的傣家竹楼,一家一幢,一幢一个单元,四方形,四周围着竹篱笆,篱笆边种着仙人掌和小花果,拐角处或凤尾竹迎风摇翠,或菠萝蜜悬挂枝头,或香蕉树果实累累。

6、身着鲜艳筒裙的傣家妇女,肩挑竹箩,从各家各户走出来,汇集在一块,鱼贯而行在绿色果林树下,那健美的身资,轻盈的步履如同一群翩翩起舞的金孔雀,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竹楼怡静,给人以农家乐的美感!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古六大茶山包括:易武古茶山、倚邦古茶山、攸乐古茶山、蛮砖古茶山、莽枝古茶山、革登古茶山。

先说倚邦,倚邦属于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最出名的是贡茶,从清朝雍正年间起,倚邦曼松的茶就被选为贡茶,每年进贡,曼松茶品质极高,口感丰富,香气好,饱满度尤其佳,有了贡茶的称号,倚邦风头大盛,成为当时的普洱茶集散中心,那时的易武都比不上倚邦繁盛,清朝末年,动荡不安,盗匪猖獗,倚邦位置偏远,茶人不敢入山贩茶,倚邦逐渐没落,茶叶集散中心逐渐转移到易武,这是倚邦衰落的开始。

1942年,倚邦山周边的基诺族和瑶族起义,攻打倚邦古镇,一把大火把这里化为废墟,连同古茶树都遭了秧,这场大火毁了曼松很多茶树,所以今天曼松王子山的茶树大部分都是后来种植的,树龄较小。

难得的是曼松茶虽然树龄小数量少,但口感有其独到之处,香气好水路细腻,甜度足,所以也非常受欢迎,但曼松茶产量非常小,市场上的曼松茶都真假值得考究,想买曼松茶的茶友要非常小心仔细的研究曼松茶的特点,最好是亲自上山或者找熟人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说道倚邦就不得不说小叶种,倚邦是有部分小叶种茶,是从四川引种过来的非常独特的小叶种,但大部分还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为主,所以不能从大叶种和小叶种上来判断一款茶是不是倚邦茶。并且小叶种茶生长在同样的环境气候中,口感和倚邦大叶种并无明显区别。

总体来说,倚邦茶的特色是滋味饱满浓厚,香高馥郁,苦涩味较轻,回甘爽口,有甘冽之韵,历来为各地茶商所推崇。

古六大茶山之蛮砖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蛮砖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蛮砖的位置比较特殊,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古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满林和蛮砖等地,蛮砖在清末民初年产茶量至少在万担以上,产茶量很大,但大部分运往易武加工销售,虽然位列六大茶山,但蛮砖古茶山一直不太受重视,也正因为如此,蛮砖古茶山历史上没有遭受过大的灾难,至今得以保存的比较完整。

蛮砖历史非常悠久,这里依旧尊奉孔明为茶祖,曼庄村在史书中称为蛮砖,崇拜诸葛亮的茶山人说,诸葛亮当年来六大茶山时在曼庄埋下一个铁砖,于是这里称为“埋砖”,后义演绎为蛮砖:另一个说法认为傣语中曼庄的意思为“人寨子中心之村”,因为曼庄过去是人们经常聚会商议解决各种事务的地方,故称“曼庄”。

蛮砖古茶山的茶园大部分集中在蛮砖和蛮林,蛮砖五百多亩,蛮林一千多亩,茶树生长的非常好,密度较高,最大的茶树高约3.9米,基径34厘米,树龄在三百年以上。

近几年来,古树茶风头之劲无出其右,茶叶涨价了,茶农自然高兴,有需求就有市场,很多古茶山都存在过度采摘现象,包括景迈和易武等茶区,近几年茶质都有所下降,汤水偏薄,蛮砖最大的好处是由于认识的人少,至今还没有出现过度采摘这个现象,所以目前蛮砖的古树茶还保持着一定水平。

蛮砖所产古树茶,与曼撒古树茶类似,茶箐色泽较深,品饮时,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滋味醇厚,厚重感明显,香气较沉,不像易武地区香气高扬,蛮砖古树茶有厚重感,香气如有重量,近几年品饮表现依然非常高,所以如果茶友想存点茶,蛮砖古树茶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目前看来,内质没有明显下滑趋势,有后期转化价值。

古六大茶山之攸乐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攸乐古茶山位于版纳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境内,攸乐是古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腊县境内的茶山,攸乐山也叫基诺山,实际上攸乐是基诺的音译。

攸乐古茶山面积在古六大茶山中算比较广的,种茶历史非常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年),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

攸乐古茶山是云南大叶种茶的中心产地,历史地位非常高,位居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种茶相传从孔明开始,孔明在茶山许多地方被尊称为茶祖,攸乐山同样尊奉孔明为茶祖。

攸乐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故在1942年,不得不说这一年的茶山真是多灾多难,1942年国民党军队开进攸乐茶山,烧杀抢掠,茶农四逃,茶山荒芜,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发粮救济茶农扶持茶叶生产,使产量逐渐上升,这两年攸乐的茶比较常见。

历史上,攸乐的茶民间茶农会加工少量竹筒茶,大部分被易武、倚邦地区的外地茶商收走,这几年因为交通逐渐方便,每年都有茶商定点守在攸乐收购原料。

龙帕大寨是攸乐山古树茶资源最丰富的寨子,攸乐值得称道还有一点,几百年传承的制茶技艺,攸乐制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制茶技艺不断改进,尤其炒茶,当地茶农代代相传的炒茶技艺到了现在已经非常精湛,所以攸乐的茶,在制作工艺是非常让人放心的。

攸乐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点,攸乐山的基诺族有一道很出名的菜——凉拌茶,据当地茶农介绍,凉拌茶的菜式多达十三种,实则以荤、素而分,荤的以鸟肉、螃蟹、酸蚂蚁蛋、兽肉干巴等,素的以臭菜、甜笋、白参、蘑菇等,加佐料与茶相拌而成,用料都取自村寨山林之间,想想就流口水。

最后说说攸乐山古树茶的口感特点:香型口感和曼撒、易武比较接近,茶箐色泽较深,香扬水柔,舌面苦涩感稍高,口感聚拢,茶性较烈,茶气强。

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革登位于版纳勐腊县,每次一提到革登古茶山,都会有种痛心疾首的感觉,清·阮福所著《普洱茶记》中说:“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茶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子此。”清·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也有相似的记载:“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倚邦末代土司之子曹仲益先生在《倚邦茶山的历史传说回忆录》中谈及茶王树时说:“这棵茶王树在光绪初年,每年尚可产茶六至七担之多,是茶树中稀有之物,可惜已死。

这是对革登茶王树的记载,字里行间依稀可以看出当时祭祀茶王树的盛况,但革登最让人痛心不是茶王树的逝去,而是更多古茶树的消亡。

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荣时期,茶园总面积达6000多亩,茶叶产量达100多吨,可见革登曾经的繁盛,咸丰年间,莽枝茶山的民族械斗波及到了革登茶山,那场战乱使革登茶山人口大减,革登老寨住户大部分迁走,到了清末民初,革登老寨已无人居住,曾经繁华的革登至此开始逐步衰落,那场战争损毁了革登古茶山大部分茶园,至今革登茶山所剩下来的古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五百亩,以目前革登的古树茶产量,名列六大茶山颇有几分壮志暮年、名存实亡之感。

但革登茶依然受到茶友追捧,因为它独特的口感,革登茶最让人难忘的是它的山野气韵,非常强烈而馥郁的山野花韵是革登的独到之处,,其它口感方面,革登茶口感较窄,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目前革登的产量较少,市场上可见到的革登古树茶也非常有限,如有幸得到,且饮且珍惜啊!

古六大茶山是哪些?一篇文章读懂普洱茶古六大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古六大茶山包括:易武古茶山、倚邦古茶山、攸乐古茶山、蛮砖古茶山、莽枝古茶山、革登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古茶山

先说倚邦,倚邦属于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最出名的是贡茶,从清朝雍正年间起,倚邦曼松的茶就被选为贡茶,每年进贡,曼松茶品质极高,口感丰富,香气好,饱满度尤其佳,有了贡茶的称号,倚邦风头大盛,成为当时的普洱茶集散中心,那时的易武都比不上倚邦繁盛,清朝末年,动荡不安,盗匪猖獗,倚邦位置偏远,茶人不敢入山贩茶,倚邦逐渐没落,茶叶集散中心逐渐转移到易武,这是倚邦衰落的开始。

1942年,倚邦山周边的基诺族和瑶族起义,攻打倚邦古镇,一把大火把这里化为废墟,连同古茶树都遭了秧,这场大火毁了曼松很多茶树,所以今天曼松王子山的茶树大部分都是后来种植的,树龄较小。

难得的是曼松茶虽然树龄小数量少,但口感有其独到之处,香气好水路细腻,甜度足,所以也非常受欢迎,但曼松茶产量非常小,市场上的曼松茶都真假值得考究,想买曼松茶的茶友要非常小心仔细的研究曼松茶的特点,最好是亲自上山或者找熟人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说道倚邦就不得不说小叶种,倚邦是有部分小叶种茶,是从四川引种过来的非常独特的小叶种,但大部分还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为主,所以不能从大叶种和小叶种上来判断一款茶是不是倚邦茶。并且小叶种茶生长在同样的环境气候中,口感和倚邦大叶种并无明显区别。

总体来说,倚邦茶的特色是滋味饱满浓厚,香高馥郁,苦涩味较轻,回甘爽口,有甘冽之韵,历来为各地茶商所推崇。

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古茶山

革登位于版纳勐腊县,每次一提到革登古茶山,都会有种痛心疾首的感觉,清·阮福所著《普洱茶记》中说:“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茶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子此。”清·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也有相似的记载:“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倚邦末代土司之子曹仲益先生在《倚邦茶山的历史传说回忆录》中谈及茶王树时说:“这棵茶王树在光绪初年,每年尚可产茶六至七担之多,是茶树中稀有之物,可惜已死。

这是对革登茶王树的记载,字里行间依稀可以看出当时祭祀茶王树的盛况,但革登最让人痛心不是茶王树的逝去,而是更多古茶树的消亡。

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荣时期,茶园总面积达6000多亩,茶叶产量达100多吨,可见革登曾经的繁盛,咸丰年间,莽枝茶山的民族械斗波及到了革登茶山,那场战乱使革登茶山人口大减,革登老寨住户大部分迁走,到了清末民初,革登老寨已无人居住,曾经繁华的革登至此开始逐步衰落,那场战争损毁了革登古茶山大部分茶园,至今革登茶山所剩下来的古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五百亩,以目前革登的古树茶产量,名列六大茶山颇有几分壮志暮年、名存实亡之感。

但革登茶依然受到茶友追捧,因为它独特的口感,革登茶最让人难忘的是它的山野气韵,非常强烈而馥郁的山野花韵是革登的独到之处,,其它口感方面,革登茶口感较窄,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目前革登的产量较少,市场上可见到的革登古树茶也非常有限,如有幸得到,且饮且珍惜啊!

古六大茶山之攸乐古茶山

攸乐古茶山位于版纳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境内,攸乐是古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腊县境内的茶山,攸乐山也叫基诺山,实际上攸乐是基诺的音译。

攸乐古茶山面积在古六大茶山中算比较广的,种茶历史非常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年),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

攸乐古茶山是云南大叶种茶的中心产地,历史地位非常高,位居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种茶相传从孔明开始,孔明在茶山许多地方被尊称为茶祖,攸乐山同样尊奉孔明为茶祖。

攸乐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故在1942年,不得不说这一年的茶山真是多灾多难,1942年国民党军队开进攸乐茶山,烧杀抢掠,茶农四逃,茶山荒芜,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发粮救济茶农扶持茶叶生产,使产量逐渐上升,这两年攸乐的茶比较常见。

历史上,攸乐的茶民间茶农会加工少量竹筒茶,大部分被易武、倚邦地区的外地茶商收走,这几年因为交通逐渐方便,每年都有茶商定点守在攸乐收购原料。

龙帕大寨是攸乐山古树茶资源最丰富的寨子,攸乐值得称道还有一点,几百年传承的制茶技艺,攸乐制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制茶技艺不断改进,尤其炒茶,当地茶农代代相传的炒茶技艺到了现在已经非常精湛,所以攸乐的茶,在制作工艺是非常让人放心的。

攸乐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点,攸乐山的基诺族有一道很出名的菜——凉拌茶,据当地茶农介绍,凉拌茶的菜式多达十三种,实则以荤、素而分,荤的以鸟肉、螃蟹、酸蚂蚁蛋、兽肉干巴等,素的以臭菜、甜笋、白参、蘑菇等,加佐料与茶相拌而成,用料都取自村寨山林之间,想想就流口水。

最后说说攸乐山古树茶的口感特点:香型口感和曼撒、易武比较接近,茶箐色泽较深,香扬水柔,舌面苦涩感稍高,口感聚拢,茶性较烈,茶气强。

古六大茶山之莽枝古茶山

从有了古茶山往东一段渡过小黑江,首先看到的是孔明山,孔明山因山体神似头戴道观的孔明头像而得名,沿着孔明山继续东行,就进入了莽枝古茶山和革登古茶山,这两片古茶山几乎连成一体,南边是莽枝,北边是革登,历代史籍中,革登和莽枝有分有合,这两座古茶山上都有较其他茶山更古老的代表性树种,而且古茶园连成一片难分彼此。

上期说过革登的古茶园由于战乱大火(即《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古茶山》),损毁了许多,相比较革登,莽枝古茶园面积较大,茶树保存的要好一些,至今还存有约一千亩古茶园,面积大概是革登古茶园的两倍。

莽枝茶山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莽枝山脚的曼赛、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种茶历史非常悠久,明朝末年已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山贩茶,清康熙初年,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对于这些古茶山来说,悠久的历史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历史的积淀赋予它们更加沉厚的底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乾隆到咸丰年间是莽枝茶山最兴盛的时期,茶园盖山,村寨密集,莽枝大寨、秧林大寨、牛滚塘街是最热闹的地方,三个大寨遥相对望,相距不到一公里,被茶园连接着。清咸丰末年,牛滚塘一带发生了民族械斗,打得惨烈,争斗双方伤亡惨重,这场战祸使莽枝山茶业受到重挫,茶农避乱、村寨迁空不少,商旅畏途,不到莽枝茶山买茶。曾经人喧马嘶的牛滚塘街,到清朝末年已无人居住。村民们不愿回令人伤感的牛滚塘街,留下的大都迁到离牛滚塘一公里远的安乐村去住,到1950年牛滚塘也仅有七八户人家。如今牛滚塘的古庙、清真寺已不存在,只有大碑还躺在荒草中,碑上牛滚塘几个字还清晰可见,让人追思往昔的牛滚塘。

历史让人不胜唏嘘,繁华终归孤寂,孤寂未必就是结束,今天的莽枝依然拥有积淀数百年的古茶园,莽枝古树茶依然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普洱茶爱好者。

莽枝古树茶特点:以特殊香型著称,口感和倚邦、革登的香型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蜜感,汤水较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古六大茶山之蛮砖古茶山

蛮砖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蛮砖的位置比较特殊,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古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满林和蛮砖等地,蛮砖在清末民初年产茶量至少在万担以上,产茶量很大,但大部分运往易武加工销售,虽然位列六大茶山,但蛮砖古茶山一直不太受重视,也正因为如此,蛮砖古茶山历史上没有遭受过大的灾难,至今得以保存的比较完整。

蛮砖历史非常悠久,这里依旧尊奉孔明为茶祖,曼庄村在史书中称为蛮砖,崇拜诸葛亮的茶山人说,诸葛亮当年来六大茶山时在曼庄埋下一个铁砖,于是这里称为“埋砖”,后义演绎为蛮砖:另一个说法认为傣语中曼庄的意思为“人寨子中心之村”,因为曼庄过去是人们经常聚会商议解决各种事务的地方,故称“曼庄”。

蛮砖古茶山的茶园大部分集中在蛮砖和蛮林,蛮砖五百多亩,蛮林一千多亩,茶树生长的非常好,密度较高,最大的茶树高约3.9米,基径34厘米,树龄在三百年以上。

近几年来,古树茶风头之劲无出其右,茶叶涨价了,茶农自然高兴,有需求就有市场,很多古茶山都存在过度采摘现象,包括景迈和易武等茶区,近几年茶质都有所下降,汤水偏薄,蛮砖最大的好处是由于认识的人少,至今还没有出现过度采摘这个现象,所以目前蛮砖的古树茶还保持着一定水平。

蛮砖所产古树茶,与曼撒古树茶类似,茶箐色泽较深,品饮时,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滋味醇厚,厚重感明显,香气较沉,不像易武地区香气高扬,蛮砖古树茶有厚重感,香气如有重量,近几年品饮表现依然非常高,所以如果茶友想存点茶,蛮砖古树茶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目前看来,内质没有明显下滑趋势,有后期转化价值。

古六大茶山之易武古茶山

易武是普洱茶史上的一座丰碑。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位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产量最大的茶山,全镇拥有古茶园面积1.4万余亩,主要集中在高山寨、落水洞、麻黑、曼秀、三合社等村寨。

易武乡北与思茅江城接壤,南接瑶区、勐伴,西接勐仑象明,东邻老挝。海拔差异大,气候立体型,不同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使之具有温暖、较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易武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区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

易武茶山,在清朝光绪年间,是江北六大茶山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六大茶山”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集散地。一时间,各种商号、茶庄、店铺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商业繁盛,马帮络绎不绝”就是对那一时期易武的写照.而易武也因为拥有最为丰富的普洱茶历史文化遗存,成为云南最为著名的古镇之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得到,在易武最为繁华的年代,一队队的马帮沿着青石铺就的古道踏着夕阳而来,带来了遥远他乡的布匹、铁器和传说,而在清展的鸡鸣声中,运走了他乡翘首以盼的普洱茶和发财的梦想。那些从易武古镇延伸出去的一条条古道,很多年了,仿佛还在传来大队马帮踏道而来踏道而去的声音。

易武拥有太多普洱茶的历史,它如同一块活化石,记录着普洱茶的发展历程,从默默无闻到名震天下,一步一步,每一个脚印都刻满风霜雨雪。

易武茶因香扬水柔闻名,甘醇顺滑带冰糖香,喉韵甘润持久,苦涩度低,属刺激性较低的茶品,尤其经过后期存储后,蜜香高亢婉转,韵味悠远,非常值得收藏。

澜沧江普洱茶区的地理优势


1、澜沧(cāng)江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总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2、澜沧江在中国境内长2179公里,流经青海、西藏、云南3省,其中在云南境内1247公里,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的22.5%,支流众多,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等。

3、澜沧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坝,著名的景洪坝、橄榄坝各长8公里,已初步拟定在干流上兴建24级梯级电站。

4、河道中险滩急流较多。径流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74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656万千瓦,可能开发量约2348万千瓦,干流为2088万千瓦,约占全流域89%。河道中因险滩急流较多,只有威远江口至橄榄坝段可行木船和机动船。

细谈澜沧江流域乔木普洱茶


在澜沧江流域,有很多宋朝时期种植的树干直径超过30公分的茶树,这些树就是茶界所称的“乔木普洱茶”。大多种植在山坡、荒地上。它们是以山的形式分配给农户。由于不便于施肥、洒药,这种茶的产量相对较少,而且绿色健康,茶质粗壮,茶味醇厚,是上等的普洱茶。

与之相对的现代农户利用相对平坦的,原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种植的普洱茶,叫做“台地茶”。茶质次于乔木茶。

另外还有一种自然生长于各种杂木之中的少量茶种,就是“野生茶”又叫“原生茶”。

在云南省双江县勐库镇广袤的原始大山上,生长着很多唐宋时期种植的乔木茶。

乔木茶树高大、粗壮,树龄在500-1000年以上,树叶长20多厘米,叶宽10多厘米,叶片厚,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以上地区,那里终年云雾缭绕,土壤腐质层厚度达数米,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呈原始生态状,由于和其它树木如樟树、参树等混合生长,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天然抗虫害能力,不需打药施肥,内含物质极为丰富,且经久耐泡,但是产量少,价格高。

《详解澜沧江东岸古六大茶山_普洱茶怎么样,具体位置查询》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澜沧江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