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普洱茶区的特色

发布时间 : 2020-11-23
澜沧江普洱茶 普洱茶澜沧 澜沧普洱茶

澜沧江普洱茶。

1、澜沧江在西双版纳的流程为158公里,古时傣族称“南兰章”,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

2、游览澜沧江可分上下两段。上段游览线从景洪出发,逆水而上至虎跳石,到了虎跳石,江面已渐渐收缩,最窄处仅20米左右。

3、两岸是参差不齐的大岩石,江水汹涌澎湃。两岸景物变化多端、奇峰嶙峋,绿水青山,相互辉映,兽鸣鸟啼,醉荡芳心,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珍贵稀有的动物生态,组成了一副天然的画卷,体现了大自然的丰姿。橄榄坝,素有“孔雀羽翎”的雅称,还有“绿孔雀尾巴”的说法。

4、人们都这样说:“西双版纳好比一只绿孔雀,橄榄坝就是绿孔雀的尾巴。”所以说:“不到橄榄坝,白把版纳下”,这确是恰如其分的。

5、橄榄坝的地势低,气候湿热,具有浓郁的热带南国风光。在那里,一年到头青翠嫩绿,房前屋后生长着如伞的高榕,椰林深处隐藏着庭院式的傣家竹楼,一家一幢,一幢一个单元,四方形,四周围着竹篱笆,篱笆边种着仙人掌和小花果,拐角处或凤尾竹迎风摇翠,或菠萝蜜悬挂枝头,或香蕉树果实累累。

6、身着鲜艳筒裙的傣家妇女,肩挑竹箩,从各家各户走出来,汇集在一块,鱼贯而行在绿色果林树下,那健美的身资,轻盈的步履如同一群翩翩起舞的金孔雀,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竹楼怡静,给人以农家乐的美感!

小编推荐

澜沧江流域的东北茶区


澜沧滔滔江水生生不息,每一次涨退是每一个春夏秋冬的见证。漭水耈街临江而生,江鱼江水护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伴随着澜沧江的身影,澜沧江畔的茶树繁衍生长。

以“苦”著称的东北茶区

澜沧江流域东北茶区,茶区特点:

茶区散布:稀少

高纬度,高海拔的自然环境使得这一地区的茶树多为中芽种和迟芽种。

茶区白天日照充足,光合物质合成较多,夜晚温度较低,茶树呼吸产物消耗减少,营养物质得以积累,昼夜温差大,较大地提高了茶叶的生物产量,茶树生长受紫外线影响,咖啡碱合成较多,因此茶叶具有苦的特征;

土壤以黄,白壤为主,PH值在4.5-6之间,矿物质含量高;

阳光直射,导致茶叶的光合产物,茶多酚,生物碱的含量相对较高,非常利于普洱茶后期的降解合成。

名山名寨名茶,澜沧江流域的东北茶区

无量山

无量山可谓是金庸笔下最传奇的一座“仙山”,看过《天龙八部》的朋友都知道,当年无崖子与其师妹在月下舞剑,他们的身影被无量玉璧反射,从而使得无量剑宗的高手误以为是神仙在练剑,这座无量山也因此而名声大作,成为金庸笔下典型的“仙山”。

而就无量山茶区茶来说,“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是旧时友”大概是很多朋友的共有感慨了罢。

无量山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属于中亚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它西傍澜沧江,东依把边江,南北绵延二百余里,最高峰海拨3376米,它终年云雾潦绕、苍翠迷人,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变化明显,故茶叶口感差异也较大。

无量山茶得天独厚,垄断了天时地利的优越自然条件,由于山高而温低,使得芽叶生长较为缓慢,光合作用充足。因此用无量山茶叶原料生产的茶,内蕴独特,香气浓郁。

古人有诗赞曰:“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从整体来看,无量山的茶叶汤色橙黄明亮,入口苦湿度不高,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嫩匀明亮。

早荞地

早荞地位于小景谷西南。早荞地古茶从外形看,树大叶宽具有大白茶的基因。然而开汤冲泡却不止大白茶的甜柔。

茶龄短的朋友大多会以为是喝到了易武的曼松。早荞地古茶汤清汁浓,味回甘,入口爽滑。

千家寨

据说,普洱镇沅县千家寨的得名,源于一场战争。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副将、哀牢山彝族人李文学,曾在哀牢山联合上下段白族和哈尼族首领杜文秀、田思浪等共5000余人,在现在的千家寨响应太平天国的起义,誓师抗击清军。因后来起义失败,义军残部退居深山,过起了农耕劳作的日子。接下来,逐渐携家带口的组建成多达上千户居民的庞大村寨,慢慢的,人们将此寨称作了千家寨。

千家寨景色独特迷人,如诗如画,野趣横生,令人神往,广阔的原始森林成就了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野生型、过三渡型和人工栽培型古茶树群落。漫山遍野的大叶种野生茶、野放茶是千家寨的一大景观,是云南普洱茶的活化石。

千家寨古茶芽头短小,叶面粗糙。入口有木质香,滋味鲜爽、酸涩。茶汤阻滞,舌面微苦,茶力表现尖锐。

景谷秧塔

景谷秧塔以产白茶为著。

秧塔白茶产于景谷县民乐乡秧塔村,具有140多年历史。由于历史上种植甚少,产量不多,尤为珍贵,是云南八大名茶之一。

清朝时被列为朝廷贵品,称为“白龙须贡茶”,极受朝中君臣欢迎。景谷秧塔大白茶种植历史始于清道光二十年,据史料记载,一位“每天吃六碗米,使九斤半锄头”的陈六九去江迤(即澜沧江)边做生意,在茶山坝发现白茶种,便偷偷地摘得数十粒种籽,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秧塔,后辛勤培育数度扩建茶园。

茶叶满披茸毛,毫峰显露,成茶肥硕重实,外形俊美,雪白如银,内质毫香鲜爽,口感厚实,香气清雅并具有橄榄清香的特点,茶汤清,滋味醇和回甜,回甘持久,且十分耐泡。

用秧塔大白茶制作的“月光白”,汤清水柔,香高味远。

澜沧江流域的西南茶区


当下,普洱茶因其独特的风味、优越的品质和保健功效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对普洱茶有一定了解的茶友们就会知道,一盏或回甘清香或甘醇饱满的茶品,除了以卫生安全为基础的精湛制作之外,不同的产区对其品质、口感也有很大的影响。

从澜沧江与北回归线交汇处,将云南的普洱茶区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东北茶区、西南茶区、东南茶区、西北茶区。

由于地理位置及气候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每个茶区的茶都有各自的地域特性:西南茶区(涩)、东北茶区(苦)、东南茶区(柔)、西北茶区(刚)。

西南茶区特点

西南茶区由于受热带及南亚热带季风影响,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形成的温润潮湿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使得酚性物的合成高于其他内含物质。

由于生物碱的含量相对不足,导致茶多酚带来的涩味相对突出,这也是西南茶区“涩”之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古茶山分布

勐海县布朗古茶山、勐海县巴达古茶山、勐海县古茶山、勐海县贺开古茶山,勐海县南糯古茶山、勐海县帕沙古茶山、勐海县南峤古茶山、勐海县曼迈古茶山、景洪市小勐宋古茶山

名山名寨名茶

一、勐海勐宋

勐海勐宋位于勐龙镇。东与布朗山接,南与缅甸交界。勐宋11个寨子均有古茶园,总面积5000多亩。

勐宋古茶,汤色金黄透亮、香气好,柔甜、苦涩显,且难化,回甘尚好,生津一般,有喉韵。入口水柔,香甜,层次感明显,耐泡度高。上颚与舌面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味明显。

二、贺开古茶山

贺开古茶山属于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委会,主要包括曼迈、曼弄老寨、曼弄新村三个拉枯族寨子的古茶园,三个村寨的古茶园集中连片,总面积为7000余亩。这里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植被丰富,茶树自然生长,环境上佳。

贺开古茶条索稍长,茶汤橙黄明亮,香气高纯,有轻微兰香,口感稍苦涩,回甘快而持久,水路顺滑、饱满。滋味醇厚回甘、层次丰富,杯底香高而持久,较耐泡。

三、巴达山

巴达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西部,与缅甸仅一江之隔,面积为300多平方公里。巴达茶山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两大资源。

不过,让巴达茶山名垂青史的,除了这里生产的无公害茶,还有那棵被称为“茶树巨无霸”的古茶树,高34米,主干直径约1米,是迄今发现最大的一株野生茶树。

巴达山古茶条索嫩绿,显毫。茶汤入口有强烈的附着感。汤色橙黄明亮。味略苦涩,回甘、生津快,有蜜糖香。

四、布朗山

布朗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80公里处,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布朗山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总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据说他们是制茶的始祖。

虽说布朗茶山在一些典籍中并未被列入江南六大茶山的范畴,但它与勐海县的勐混、勐阿、勐往、格朗等新茶山一道,也将在未来普洱茶的文明中,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并将位于澜沧江北、江南的六大茶山一道,最终被历史铭记。

布郎山茶叶属乔木大叶种,汤色橙黄明亮,滋味浓烈,霸道。回甘快、生津强,香气独特。

五、班章古树

班章古树茶毛茶:外观油润光鲜,嫩黄绿,芽毫洁白,叶面鲜亮,有可以被光穿透一般的质感。一般采摘多以一芽一叶或二叶为主,一芽三叶少见。

香气:班章茶表现力强,具有低纬度高海拔地域的天然花香。香气高远,十数泡后仍有挂杯香,茶汤入口,强烈的香气就一贯始终,如果屏住呼吸你会有香气在口腔中四处寻找出口的感觉。

口感:班章茶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容易化开的苦味,这种强烈的苦味让“霸道”几乎成了班章茶的代名词。班章茶的内含物质丰富、协调。水路顺滑,香气饱满。生津、回甘、喉韵,处处彰显个性。

澜沧江普洱茶区的气候特点及地理优势


澜沧江普洱茶区在我国云南省,那里山高林多,气侯变化很大。你知道澜沧江普洱茶区气候地理有哪些特点吗?澜沧江普洱茶区有哪些风光,有哪些特色吗?澜沧江附近有哪些茶树品种吗?这些茶树有哪些特点呢?

一、澜沧江普洱茶区的气侯特点

澜沧江变化大,导致流域内气候差异很大,气温及降水量一般由北向南递增,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水量越少。澜沧江流域跨越几个气候带,源头地区(青海南部)属高寒气候,地势高、气温低、降水量少,年平均气温-3~3℃,最热月平均气温6~12℃,年降水量400~800mm。

二、澜沧江普洱茶区的地理优势

1、澜沧(cāng)江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总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2、澜沧江在中国境内长2179公里,流经青海、西藏、云南3省,其中在云南境内1247公里,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的22.5%,支流众多,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等。

3、澜沧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坝,著名的景洪坝、橄榄坝各长8公里,已初步拟定在干流上兴建24级梯级电站。

4、河道中险滩急流较多。径流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74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656万千瓦,可能开发量约2348万千瓦,干流为2088万千瓦,约占全流域89%。河道中因险滩急流较多,只有威远江口至橄榄坝段可行木船和机动船。

细谈澜沧江流域乔木普洱茶


在澜沧江流域,有很多宋朝时期种植的树干直径超过30公分的茶树,这些树就是茶界所称的“乔木普洱茶”。大多种植在山坡、荒地上。它们是以山的形式分配给农户。由于不便于施肥、洒药,这种茶的产量相对较少,而且绿色健康,茶质粗壮,茶味醇厚,是上等的普洱茶。

与之相对的现代农户利用相对平坦的,原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种植的普洱茶,叫做“台地茶”。茶质次于乔木茶。

另外还有一种自然生长于各种杂木之中的少量茶种,就是“野生茶”又叫“原生茶”。

在云南省双江县勐库镇广袤的原始大山上,生长着很多唐宋时期种植的乔木茶。

乔木茶树高大、粗壮,树龄在500-1000年以上,树叶长20多厘米,叶宽10多厘米,叶片厚,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以上地区,那里终年云雾缭绕,土壤腐质层厚度达数米,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呈原始生态状,由于和其它树木如樟树、参树等混合生长,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天然抗虫害能力,不需打药施肥,内含物质极为丰富,且经久耐泡,但是产量少,价格高。

澜沧江边 “善于搓麻绳的村子” 昔归


9月8日到达勐库镇,与友一起交流,轻松喝茶聊天到很晚,伴随着一泡昔归茶饮后汩汩的回甘入梦,近凌晨时被窗外淋漓的细雨声惊醒,听雨打窗棂,闲静无事,近到中午去品尝当地的小吃……临沧的米线,迅速被瓜分,等等我啊。据说还有鸡枞,牛肉,野生菌,原汁原味土菜,找回到自己儿时故乡的味道。去参观了年轻的潘总收购的茶厂,非常美好。

最美,当你置身这样的天地之间,你就是天,天就是你,物我两容。与七八位朋友,在昔归村好友的带领下,从勐库出发赶往临沧市临翔区昔归村。一路天气很好,蓝天白云,高山盘旋曲折,似在云中穿梭。

半路下来休息下,为带我们去的当地村里好友拍照纪念。几位都很年轻,但家里的很多昔归手工茶都出自他们。在我们外面喝茶人眼里,昔归茶多么好,多么贵,但对于他们,那就是他们的农业,自然而然的传承及制作,逐渐代替了父辈。

沿路而去,过检查车辆有无带入别处茶叶的围拦不久,还没有到昔归老寨,首先会见到右手边整齐的白色三层小楼,这就是昔归新寨。山下澜沧江边生存多少代人的老寨不允许再开发建房子,村民也逐步都搬上来住在这里。

再向下走,就是昔归老寨。这是这里的标志。老寨隐藏于山林里面,澜沧江边,多是低矮的土墙瓦房,错落安详,每户房前虽然都泥泞难行,在大自然的时光前缓慢而融洽的流淌前行。

村边就是澜沧江,虽然水量不大,依然奔腾。

澜沧江孕育着两岸文明及苍韵的普洱茶。

不少老房子旁都有不少被改造的痕迹,成为某某的初制所。我们到达江边后不大会暴雨急下,急忙赶到初制所,雨中喝茶闲聊。朋友接雨水烧茶,说他们已经很多次如此了。

把此接天水泡昔归茶发在朋友圈及微博,引起很多友的激烈反应。这雨水能泡茶?都市里生活的人儿,不会理解这里的环境至美,空气清新,雨水的清凉,几乎每天都下雨,当你置身于这里,你就不会质疑了。

昔归生普,做好的谷花茶,也就是大家说的秋茶。

条索修长,有点近似易武的条,亦是昔归的一个特色。

这里农家都非常好客,酒是一定要喝的,哪怕你滴酒不沾,比如茶百科贾留华本人,今天也喝了几杯白酒,喝点酒是对当地茶农的尊敬。

这里的农家,很纯朴,晚上大家多会坐在一起,闲着无事,反而喝酒比喝茶多,没有菜,大家围坐着干喝酒,一杯接一杯喝,边喝边聊,可以是啤酒,又多一起玩一种称呼斗牛”的纸牌游戏,茶百科本人今晚其中一个收获就是学会了最基本的斗牛玩法,很是尽兴,从一个农家喝后串门去另一家再接着喝,深山里,清凉有些寒的夜晚,因了一大家人及朋友的热情因缘而聚,温暖而又惬意。

今日要手工炒茶,然后进入山林深处探茶。茶百科行走,为茶友们记录,发现美传递美给你,明天为友们写写分享临沧茶的茶叶,采摘,加工,特色,口感,叶底……

古茶山地标,澜沧江东六大古茶山


云南澜沧江以东的六大古茶山是指倚邦、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和易武(漫撒)茶山。关于六大茶山汉名的来由,《普洱府志·古迹》中载诸葛亮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漫撒,因以名其山。”

澜沧江两岸的茶山原是车里宣慰司的辖地。清雍正七年(1729),朝廷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设置普洱府。为了削弱车里宣慰司的权力,清廷又将澜沧江以东的六大茶山划归普洱府管辖。从此,江东六大茶山成为清廷贡茶的采办地,无论在政治属性、管理机制、购销形式、制造工艺等领域都发生了转型。成千上万的云南、四川、江西汉人涌入茶山开茶园、建茶号,使六大古茶山成为普洱茶的加工和交易中心。以下,我们将展看地图,对江东六大古茶山略作了解。

1.倚邦茶山

倚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面积约360平方千米,包括习崆、架布、蛮松等子茶山。倚邦的傣语意思是有茶树与水井的地方。倚邦茶山居住着傣族、布朗族、佤族、哈尼族、彝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

雍正十三年(1735)开始,倚邦的曹当斋出任六大茶山的最高长官,这时期的倚邦成为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倚邦的蛮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茶,贡茶由倚邦土把总负责采办,易武土把总负责协办。据曹当斋的后人曹仲益估算,倚邦最兴盛时住户达千户以上。

倚邦镇有三条石板街:正街、石屏街、蛮松街。正街约500米长,青石条铺成“龙脊背”形状,街两边是商铺和住家。乾隆二十年(1755)前后,倚邦已建起关帝庙、川主庙、石屏会馆、江西会馆等,各地的茶商常驻此地。但随着曹氏家族的衰落,六大茶山的加工和交易中心在民国时期转向了易武。

2.攸乐茶山

攸乐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境内,是基诺族世代栖居之地。基诺人古称攸乐人,大约公元九世纪已进入西双版纳,并开始在补远山两岸种茶。

攸乐茶山的地理位置对于固边十分重要。它离澜沧江很近,江对岸是车里宣慰司,沿江而下是东南亚各国。清政府为了控制车里地区,曾计划在攸乐山的茨通建设滇南重镇。雍正七年(1729),清政府在茨通建攸乐城,设同知一员,武官一名,驻兵五百。攸乐同知行使的权力很大,澜沧江以西的车里宣慰司每年都要向同知缴纳银粮。

雍正十三年(1735),由于当地人民的反抗,清政府不得不将攸乐同知移至思茅,并改思茅同知为思茅厅。攸乐茶山被指定为贡茶采办地之一,攸乐同知撤销后,攸乐山的贡茶由倚邦的土把总监管。

据史料和古茶树分布情况推测,攸乐茶山的茶园在明朝中期至少有四千亩以上,这时已有滇西马帮进入攸乐山驮茶。清乾隆至咸丰年间,攸乐山的茶园达万亩以上,其中茨通、巴坡、龙帕、巴来、石咀、曼雅等二十多个寨子的茶,一部分被思茅、普洱的商人买去;一部分被倚邦、易武的茶商买去做七子饼茶。

清代二百多年间,汉人没有像在倚邦、易武那样建起汉人为主的村寨。攸乐山没有茶庄,攸乐人也不做七子饼茶,但他们做竹筒茶和茶膏。茶膏的做法是把茶叶捣碎放入竹筒中,将竹筒两头塞紧,入土埋藏一两个月,取出熬汁后摊晾成块状。这种茶膏颜色乌润漆亮,颇有药用价值,曾作为贡茶进献清廷。

3.莽枝茶山

莽枝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紧连革登茶山,南北两山几乎连成一体,难分彼此。元代以前,莽枝茶山已有傣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等居住。明朝末年,李定国率兵抗清失败,在勐腊附近溃散,其中有不少汉族兵士退入莽枝茶山定居谋生。

雍正十三年(1735),云南实行“茶引”制,茶叶买卖环境变得更为宽松。大量汉人、回民涌入莽枝茶山从事茶叶种植、收集和交易。嘉庆年间,莽枝茶山人口过万。莽枝的牛滚塘有四百多户人家,其中回族将近百户。牛滚塘的街道两头一边建有关帝庙,一边修有清真寺,各民族的文化在此碰撞。

清咸丰末年,居住在牛滚塘的回族和汉族发生冲突,双方大动干戈,伤亡惨重。战乱之后,茶农避祸,商贾畏途,附近村寨几乎迁空,莽枝茶山的茶业受到重挫,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重获生机。

4.革登茶山

革登茶山在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间,面积为六大茶山中最小,约150平方千米。但革登茶山离孔明山最近,又有最大的茶王树,这使得它在六大茶山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名气。

据史料记载,清嘉庆年间,革登八角树寨附近有茶王树,相传为孔明所栽,春茶每季可产干茶一担。每年春茶开摘前,几个茶山的茶农都要来拜茶王树祭孔明。茶王树附近的山坡较为平缓,可供上万人聚会。每年数千人在草坪上对着孔明山叩拜、敬酒、对歌、跳舞,祈祷年岁太平,茶山兴盛。茶树王在民国初年枯死,只剩下直径约3米的树坑,坑中补种了三株小茶树。

革登茶山原有上万亩的茶园,茶园向东从革登老寨接到倚邦的习崆山,往西接到莽枝山的牛滚塘。乾隆年间,革登人的茶园和倚邦习崆山人的茶园连在一起,已分不清地界。在地界之争中,习崆人放火烧了交界处的茶园,人称“火烧茶园”。

革登茶山的衰落和莽枝的战乱有关。莽枝茶山咸丰年间的械斗波及革登茶山,使得革登茶山人口大减。茶山顶部的革登老寨在乾隆年间曾有两三百户人家,到了清末民初已无人居住,现变为一片耕地。

5.蛮砖茶山

蛮砖茶山位于六大茶山中南部,面积约300平方千米,北邻倚邦茶山,东接易武茶山,西与革登和莽枝茶山相邻。傣族认为“蛮砖”是“曼庄”的古称,傣语的意思是“大寨子中心的村子”。曼庄村是过去土司头人们经常聚集开会,商议事务的地方。

曼庄和曼林是蛮砖茶山的两大村寨。汉人进入曼庄较早,明朝末年已有江西人、四川人在曼庄经商贩茶。清康熙年间,曼庄已是六大茶山南部最重要的茶叶交易地。清末民初,易武的茶号都到蛮砖茶山买茶,人称“易武七子饼一半是蛮砖茶。”清代曼庄有三大家族:丰家、卫家和权家。三家的后人至今还居住在茶山,做七子茶饼,把祖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

曼庄以南是曼林寨,现有三十多户人家,有汉人、彝人、基诺人等居住。两百年前,曼林汉人的祖先从石屏、景东迁来时,茶山已经有很多大茶树。曼林古茶园的茶树是六大茶山中目前保存最好的,大约有上千亩,茶树密度较高,树龄多数在三百年左右。

6.易武茶山

易武镇当之无愧是“中国贡茶第一镇”。易武茶山位于六大茶山东部,紧靠老挝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千米,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它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

易武茶山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濮人(布朗族、佤族、哈尼族)在此居住种茶。易武的漫撒山现还保存着几十亩树围超过1.5米,树高达20多米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这片茶园里的茶树树龄已超过千年。

明朝末年,江西和云南石屏的汉人进入易武,开始在易武贩茶或制作土特产出售。普洱府成立时,石屏籍的伍乍甫当上易武土把总。他招募了大量的石屏人到易武开垦茶山。从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对茶的垄断经营放宽,上万的汉人涌入易武拓园创号。到乾隆末年,易武已是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村寨。茶山商贾往来不绝,一派繁荣景象。

与倚邦相比,易武的土司势力要弱一些,这就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同治、咸丰年间开始,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和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清咸丰后期,滇西发生了杜文秀起义,滇藏商道断阻,易武人将茶叶转销东南亚和香港。光绪年间,易武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倚邦,成为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内外商品流转地。1897年,清政府还在易武设立了海关。

后来,随着佛海茶业的上扬,六大茶山逐渐衰落。1937年,法国人在越南作祟,阻扰易武、倚邦的茶叶进入越南,澜沧江以东六大茶山的茶叶销路受阻。1938年,普洱、思茅、易武、佛海四个地区,仅剩佛海还有茶叶销路,即经打洛销往缅甸和西藏。

1939年,范和钧建佛海茶厂,为了垄断经营,孔祥熙于同年6月以财政部的名义下文禁止私茶出境。孔氏的命令,使得江东六大茶山的私人茶庄不得不向佛海茶厂俯首称臣。易武逐从普洱茶加工、交易和出口中心的历史舞台上退了下来。

详解澜沧江东岸古六大茶山_普洱茶怎么样,具体位置查询


澜沧江以东的古六大茶山,我已在2006年3月出版的《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一书中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此本书中我仅作简述。江东古六大茶山清雍正七年(1729年)以前属车里宣慰司管辖,雍正七年普洱府成立后最初由攸乐同知代管,雍正十三年(1735年)攸乐同知撤销,江东古六大茶山划归思茅厅直到清朝结束。

从普洱府成立至清朝结束,江东古六大茶山是清政府指定的贡茶和官茶收采地,云南茶法中所规定的七子圆茶(七子饼茶)主要产于江东六大茶山的易武、倚邦。

江东古六大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和景洪市境内,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分别为:倚邦、易武(漫撒)、攸乐、革登、莽枝、蛮砖。

普洱府成立后,雍正七年(1729年)六大茶山从车里宣慰司的辖地中划出,清政府将六大茶山定为贡茶和官茶采办地,制定出严格的管理条令。在清政府的直接掌控下,六大茶山发展迅速,成为清代普洱茶的主产区。乾隆至咸丰年间是六大茶山最为鼎盛的时期,茶园超过十万亩,出现过十多万人入山作茶的繁盛景象。

普洱茶从藏在边地人未识到名重天下、誉满四海,普洱茶这段迅速崛起的历程,这段厚重的历史,就刻写在六大茶山。

更多关于澜沧江东岸古六大茶山的介绍,请参阅以下

焦家良:千年茶乡昌宁,澜沧江上游的茶叶旗帜如何_怎么样?


昌宁:在大江的上游

从凤庆去昌宁,在古代的交通图谱上,是逆行。从大理或保山出发,要想揭开县宁以南广大地区的神秘面纱,走永昌道或顺宁道,都必须先昌宁,然后才是凤庆。徐霞客如此,创建滇红集团的冯绍裘等人亦如此,深入临沧的马锅头们也如此。昌宁,在充满了线性特征的古代交通史中,是“凿石为梯,穿云得路”之不二门户。没有它的连接与中转,我们就无法叩问驼骑出没的昌宁以南的茶乡茶国。

第一次去昌宁,是为了看白鹭。这一个白鹭之乡,特别是它的勐统坝、酒药寨,谷地或者坝子,冠盖如云的榕树上或者锦绣般的田畦之中,白鹭一如凌波仙子,把这个宛如天堂的地方永远定格在“白衣飘飘的年代”。梦境、仙境、幻境,那纯白的力量,那透明的气象以及那天堂与人间谐和交媾而孕育出来的居所,没有谁刻意要应用它们并将你击溃,但你永远摆脱不了投降的命运。面对没有杂质的美,冷漠和清高,形同儿戏。是可以不问魏晋,因为没有魏晋;是可以醉听鹭翅声,因为没有其他声。

再次去昌宁,依然取道凤庆。我以为这样一种逆行,一可以听澜沧江在山背后流淌,它扬起的漫天声浪可以扑面,可以击打人的心肠;二可以向着高黎贡山行,那巨大的天地屏风,是梦想中的灵魂栖居地,肉体的安乐窝;三可以在历史的幻象下面,由陌生而熟悉,以另一种韧劲去发现近在咫尺的美;四可以借归途而圆游子之梦,把昌宁当作我的故乡。

这次,我去问茶。这片地处怒山和云岭、澜沧江和怒江之间的息壤,一如澜沧江两岸的的任何一片土地,气候、土壤、降雨量和日照,无一不是茶叶的血亲,它们从开天辟地之始,就致力于将其养育为世上最优异的茶区。据介绍,达丙乡新华办事处的石佛山上,有一株人工栽培的古茶树,高14.84米,基干直径1.35米,树幅11.8—10.66米,每年可产鲜叶百余公斤,堪称“茶王”,树龄已有千年,比勐海南糯山那棵还要古老。史料中有关昌宁的茶叶史,肇始于明洪武年间。有官绅在碧云寺种茶,产一种名叫“碧云仙茶”的极品茶。令人心动的是,这“碧云仙茶”,还是极其罕见的“藤条茶”。其做工,唐定国先生编著的《新编保山风物志》中如此叙述:“藤茶嫩叶呈红色,加工时先将鲜叶煎炒,然后轻柔、晒干,再将干茶用纱布包裹着,置于糯米饭上熏蒸,最后在木模上压制成块状,晾干……正宗的碧云仙茶,汤色青翠透亮,经久耐泡,回味悠长,但产量极微,价格昂贵,非富豪显宦是享用不起的。”

“碧云仙茶”早已成绝唱。但之后的昌宁滇红功夫红茶、滇红碎茶、尼诺绿茶、尼诺毫峰、碧云银毫、雪兰、漭波、佛昌碧毫和鹅鼻毛峰,等等,都曾在云南乃至全国的茶叶大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数度荣获全国名茶评比“景泰兰杯”和“陆羽杯”,以及“金钟奖”或形形色色的金奖与银奖、省部级名茶称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马来西亚“国际工商展金奖”等。在如此众多的光环之下,组建于1958年的昌宁茶厂,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云南茶企中的扛鼎企业,无论规模、茶品品种和茶品质量,都名列前茅。至于茶叶的产量,据云南省农业厅热区办统计,以2002年为例,昌宁产茶4200吨,列全省茶叶生产重点县排行榜第6位,仅次于勐海、凤庆、镇沅、景洪和澜沧之后。如果要说,云南产茶诸县在全国产茶县中的地位,最显赫的,就是昌宁。1986年,国家颁布了四个“全国优质茶叶基地县”,其中就有昌宁,与福建安溪等并驾齐驱!

澜沧江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凡是她的养子,她都赐其以好茶。从地图上,我们可以发现,她由北而南,一路哺育,昌宁、凤庆、云县、景东、镇沅、双江、澜沧、勐海、景洪、勐腊,所及之处,囊括了名满天下的古六大茶山、勐海茶山、布朗山和班章茶山、景迈茶山、邦崴茶山、双江勐库茶山、凤山茶山……所有的茶山中,昌宁扼其上游,是整个高黎贡山和哀牢山天然屏障之南的第一阶梯,当是其长子啊!

“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是故乡。”在这穷边乐土,才高八斗而又风流倜傥的状元杨升庵,曾经写下过这样的诗句。明崇祯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8月4日,徐霞客取道昌宁赴凤庆前,尽管多日因雨雾而忧而困顿,因葛姓店主的市侩而愤懑,但也止不住如此说昌宁:“城不大而颇高,亦边疆之雄也。”疑是故乡也好,边疆之雄也罢,几百年之后,当我入昌宁,闻到的则是一城的茶香。特别是当我一脚踏入昌宁茶厂,大脑中跳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远梦似曾经此地”,它的气场,它的气象,它的气质,让我感到与它有缘,他就是我苦心寻觅孵化梦想的摇篮。考察和参观过数十家茶厂,只有它令我荡气回肠。它绕墙而生的古柏如得道的出尘者;它贴墙而生的苔藓如时间的寄生物;它无处不在的历史痕迹如社会发展的档案。如果说那泛黄的毛泽东同志的画像、林彪的题词和无处不在的标语,沉淀下来的是一个特殊的时代风貌,那保留这风貌则一如将滚沸的岩浆孕育为玛瑙和玉石。这究竟需要怎样博大和从容的心肠?这究竟需要怎样温润和寂静的情怀?普洱茶的美,就在于它能藏匿世界的流变并将其化为滋补,昌宁茶厂的表象,很好的契合了这一特点。

一排排茶叶仓库,形似天井,全是木屋,木头的宫殿。柱、梁、地板、隔墙和空中走廊,都是清一色的木料做成,人走在上面,能觉察到些许的柔软。就算所有的门窗关闭了,在暗中,也能远离所谓的伸手不见五指、漆黑和死黑,温暖的光,来自木头,它照着你,让你觉得一点也不孤独。天下哪儿还有比这更好的藏茶干仓?哪儿还会有人为茶叶准备如此奢华的家?这些仓库的外形,在过去的年代,都曾被涂了一层红色,如今这些红色都淡了,融入了光阴的风尘。在龙润集团决定注资重振昌宁茶厂雄风之后的一段时间,曾有许多人建议,改造车间和办公环境的同时,也可以改造一下这些仓库,我的回答是,如此天下难有与之比肩的库房,难道要改造成钢筋水泥?再说,经过十几年时间的洗礼,他们好不容易变旧了,为什么要让他们焕然一新?这可是天下难找的普洱茶的经典库房啊,这可是真正的茶叶博物馆啊!

今年又去了一趟昌宁。去的那天,正逢第一批茶菁进厂。我想,这一片行政区划上隶属保山,而在境界上,无限地靠近临沧的茶区,这一个创造过无数茶叶辉煌的茶马重镇,一定会以崭新的形象,重新崛起,重新成为澜沧江上游的一面茶叶旗帜。

普洱茶有什么特色?


问题:普洱茶有什么特色?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一般的绿茶或乌龙茶,是属于冷性的茶类,较为刺激,若空腹或血压较低的人喝多了,容易感到不舒服,而普洱茶则属于温和性的,任何时间、任何人皆适宜,而保存的方法简单,不像绿茶,只有短暂的赏味期间,超过时间,就会变涩,愈来愈难喝,除此之外,普洱茶最重要是具有减肥及保健的效果。其所含的脂肪酶具有分解油质及脂肪的功能,并能降低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对于现代人每日食用过多的油脂营养而造成的肥胖,若长期饮用普洱茶,就不会有过胖的烦恼。尤其是经常要熬夜工作的朋友们,因为作息不正常,很容易便秘。对此,普洱茶的效果更佳,身体的生理循环功能正常,精神自然就会更好,不让自己美丽动人都很难。

话虽如此,坊间有些普洱却无此效果,因为它们不是来自云南,而是越南,泰国或其它区域仿制的,包装及名称可能一样,但茶叶品种却大不相同,因为云南的普洱茶是属于原始型的茶种其内含的有机成份及DNA与其它经过改良后的茶树品种不同,甚实多年以前台湾及日本都曾尝试制做普洱茶,但却没有成功,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茶的品种不同,一般的茶叶是无法让曲菌中的酶菌生存下来,即使经过了渥堆的工序,也无法让茶叶愈陈愈香,反而口感变涩,而滋味愈变淡,与正统的中国南普洱茶不能相比,所以在购买时,要特别注意。

而普洱茶在冲泡品饮时,也与一般的茶不一样它可以直接放在陶壶或铁水壶中烹煮,也可以用功夫茶或盖杯来泡,但温度要愈高愈好,最好是沸腾的水最佳,夏天及闷热的天气时,亦可加一些菊花一起泡着喝,或者是将泡好的普洱茶冷却,放在冰箱冷藏,隔天再加一点果糖或蜂蜜,并放几个冰块,搅拌一下,,口感非常独特,比起咖啡中的Cappuccino,毫不逊色,不论热饮或冷饮都很有特色。

普洱茶的特色品饮文化


饮茶不仅使人们获得营养,而且又补充了水分,水分是人体的第一需要,占总重量的70%以上。

普洱茶的品饮既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体现,又是一种高品位的艺术鉴赏。只有通过品饮才能体现普洱茶色、香、味、形、韵五要素的真正内涵。普洱茶像人一样,是有形,有神的灵性之物。其特色有七:

一是地理标志。普洱茶是云南独特的饮品,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云南茶叶丰富的内质,其他茶叶无可比拟。

二是丰富的口味。云南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成就了普洱茶“一山一味”,“十山十味”的特性。不同产区,形、色、香、质、味、韵绝无雷同。

三是绿色食品。云南地处西南边疆,高山大川,森林茂盛,植物众多,工业不发达,很多茶区没有工业企业,更无化工生产,从而保证了普洱茶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环保品质。

四是越陈越香。普洱茶随着岁月的延伸陈化,历史悠久,品饮文化独特,在历史的时光中造就了越陈越香的品质特点。

五是天人合一。岁月的推移,自然的陈放,风雨的侵蚀,时光的催化,使普洱茶的内涵与口感得到升华。如同人生经历沧桑岁月一样,形成了普洱茶天人合一的品性。

六是个性品饮。丰富的内质,鲜明的个性,众多的香型,多变的口感,使普洱茶更能满足现代人多层次、多品种的需求。

七是健康品饮。含量极高的多种茶元素、微量元素,和最好的水溶性,释出性,让普洱茶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饮品。

普洱茶的品饮,三韵,即陈韵、神韵、喉韵。三韵都具备,则为上品。

普洱茶的陈韵,就在于自然和淡雅。是否有陈韵,是人们在品茗时的首要指标,以辨别陈韵新旧,随后再品尝其他的茶香,茶味,茶性,茶艺等。陈韵源于陈味,普洱茶所形成的感性美,主要在于从“陈香滋气”品尝其味,鉴赏其美。从陈韵,茶香,甘甜,生津,而后茶气鼓荡去细细感受。陈韵反映了历史的深度,但必须是在清雅,淡然的环境中走过来。品饮是将普洱茶的生命在淡泊宁静中转化出来的历史陈韵,与人们对生命的感悟融为一体。越陈越香既是形容普洱茶,也是形容人生的至理名言。岁月不但是普洱茶的益友,也是人生的良师,它可以荡涤一切污浊,升华优秀的本质,彰显出清新脱俗的个性。

普洱茶的神韵源于普洱茶的自然,质朴的本身。自古以来,无论是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还是明清的泡茶,都十分强调茶汤应该色、香、味俱全,并保持真味。茶味以甘润为上,苦涩为下。茶自有真香,真色,真味,一经点染,便失其真,失去真味也便失去品饮意义。普洱茶的生命历程是长期的,从茶树生长,采摘,初加工,制作成型,销售,品饮都经历一段漫长的陈化过程,一切都那么质朴自然,真实,质朴与自然是生命的本质,是茶的最高境界。

云南普洱茶名山寨——普洱茶区


1:景迈山茶(芒景、景迈)。[澜沧县惠民乡]

2:邦崴茶[澜沧县富东乡]

3:东卡河茶[澜沧县东朗乡]

4:帕赛茶[澜沧县文东乡]

5:困鹿山茶(古茶、野生古茶)。[宁洱县]

6:新寨茶[宁洱县磨黑镇]

7:苦竹山茶[景谷县景谷乡]

8:文山顶茶[景谷县景谷乡]

9:黄草坝茶[景谷县正兴镇]

10:迷帝茶[墨江县新抚乡]

11:景星茶[墨江县景星乡]

12:老海塘茶[镇沅县田坝乡]

13:马邓茶[镇沅县者东镇]

14:老乌山茶[镇沅县按板镇]

15:茶山箐茶[镇沅县田坝乡]

16:大麦地茶[镇沅县者东镇]

17:老仓福德茶[景东县安定乡、文龙乡]

18:金鼎茶[景东县林街乡、景福乡、东镇]

19:漫湾茶[景东县漫湾镇]

20:哀牢山西坡茶[景东县花山乡、大街乡、太忠乡、龙街乡]

21:御笔茶[景东县锦屏镇、文井镇]

22:长地山茶[景东县文井镇]

23:田房茶[江城县国庆乡]

24:博别茶[江城县国庆乡]

25:腊福茶(腊福古茶、腊福大黑山野生茶)。[孟连县勐马镇]

26:芒中茶[孟连县娜允镇]

景谷苦竹山普洱茶特色


景谷苦竹山位于景谷县景谷乡政府东北,距乡政府12公里,海拔2200米,四季气温平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度。景谷乡有着悠久的种植、生产及经营茶叶的历史。相传神农氏尝百草中毒之后,经普洱到达景谷大石寺脚下的原始森林中毒性发作,无奈随手抓一把绿叶嚼咽下去,突然感觉全身舒服,精神焕发。神农氏发现这种野生的树叶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便号令当地百姓移植栽培,这种野生的树叶来食用,以保安康,并把它命名为“茶”。传说只是民间一种美好愿望之体现。但小景谷乡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却是不争的事实。据史载,早在咸丰年间,景谷镇(今景谷乡)的民众就在苦竹山、马鹿山等地种茶自食自用。如今存活在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散生于箐边杂树林中。历史上茶农一直在采摘利用,加工,销售。苦竹山是著名古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现存的人工栽培古茶树群落绝大多数直径有碗口粗细,最大的一棵直径0.5米左右,树高4.4米,树龄约160年以上。景谷苦竹山普洱茶特点:此茶香高扬、水甜柔,甘醇顺滑,回甘绵长与易武茶品相近。苦竹山的茶虽然有景迈的香气,但是却不如景迈香,有布朗的茶气却不如布朗强,这就是苦竹山的弱点。也可以说,是优点,因为兼容了这两个茶的优点。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澜沧江普洱茶区的特色》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

ml); } }; addLoadEvent(tou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