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六大茶山之攸乐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发布时间 : 2019-12-09
普洱茶六大茶山 普洱茶古茶山 红茶在哪里

普洱茶六大茶山。

攸乐古茶山位于版纳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境内,攸乐是古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腊县境内的茶山,攸乐山也叫基诺山,实际上攸乐是基诺的音译。

攸乐古茶山面积在古六大茶山中算比较广的,种茶历史非常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年),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

攸乐古茶山是云南大叶种茶的中心产地,历史地位非常高,位居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种茶相传从孔明开始,孔明在茶山许多地方被尊称为茶祖,攸乐山同样尊奉孔明为茶祖。

攸乐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故在1942年,不得不说这一年的茶山真是多灾多难,1942年国民党军队开进攸乐茶山,烧杀抢掠,茶农四逃,茶山荒芜,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发粮救济茶农扶持茶叶生产,使产量逐渐上升,这两年攸乐的茶比较常见。

历史上,攸乐的茶民间茶农会加工少量竹筒茶,大部分被易武、倚邦地区的外地茶商收走,这几年因为交通逐渐方便,每年都有茶商定点守在攸乐收购原料。

龙帕大寨是攸乐山古树茶资源最丰富的寨子,攸乐值得称道还有一点,几百年传承的制茶技艺,攸乐制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制茶技艺不断改进,尤其炒茶,当地茶农代代相传的炒茶技艺到了现在已经非常精湛,所以攸乐的茶,在制作工艺是非常让人放心的。

攸乐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点,攸乐山的基诺族有一道很出名的菜——凉拌茶,据当地茶农介绍,凉拌茶的菜式多达十三种,实则以荤、素而分,荤的以鸟肉、螃蟹、酸蚂蚁蛋、兽肉干巴等,素的以臭菜、甜笋、白参、蘑菇等,加佐料与茶相拌而成,用料都取自村寨山林之间,想想就流口水。

最后说说攸乐山古树茶的口感特点:香型口感和曼撒、易武比较接近,茶箐色泽较深,香扬水柔,舌面苦涩感稍高,口感聚拢,茶性较烈,茶气强。

cy316.cOm扩展阅读

古六大茶山之莽枝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从有了古茶山往东一段渡过小黑江,首先看到的是孔明山,孔明山因山体神似头戴道观的孔明头像而得名,沿着孔明山继续东行,就进入了莽枝古茶山和革登古茶山,这两片古茶山几乎连成一体,南边是莽枝,北边是革登,历代史籍中,革登和莽枝有分有合,这两座古茶山上都有较其他茶山更古老的代表性树种,而且古茶园连成一片难分彼此。

上期说过革登的古茶园由于战乱大火(点击阅读原文,即《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古茶山》),损毁了许多,相比较革登,莽枝古茶园面积较大,茶树保存的要好一些,至今还存有约一千亩古茶园,面积大概是革登古茶园的两倍。

莽枝茶山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莽枝山脚的曼赛、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种茶历史非常悠久,明朝末年已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山贩茶,清康熙初年,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对于这些古茶山来说,悠久的历史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历史的积淀赋予它们更加沉厚的底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乾隆到咸丰年间是莽枝茶山最兴盛的时期,茶园盖山,村寨密集,莽枝大寨、秧林大寨、牛滚塘街是最热闹的地方,三个大寨遥相对望,相距不到一公里,被茶园连接着。清咸丰末年,牛滚塘一带发生了民族械斗,打得惨烈,争斗双方伤亡惨重,这场战祸使莽枝山茶业受到重挫,茶农避乱、村寨迁空不少,商旅畏途,不到莽枝茶山买茶。曾经人喧马嘶的牛滚塘街,到清朝末年已无人居住。村民们不愿回令人伤感的牛滚塘街,留下的大都迁到离牛滚塘一公里远的安乐村去住,到1950年牛滚塘也仅有七八户人家。如今牛滚塘的古庙、清真寺已不存在,只有大碑还躺在荒草中,碑上牛滚塘几个字还清晰可见,让人追思往昔的牛滚塘。

历史让人不胜唏嘘,繁华终归孤寂,孤寂未必就是结束,今天的莽枝依然拥有积淀数百年的古茶园,莽枝古树茶依然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普洱茶爱好者。

莽枝古树茶特点:以特殊香型著称,口感和倚邦、革登的香型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蜜感,汤水较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革登位于版纳勐腊县,每次一提到革登古茶山,都会有种痛心疾首的感觉,清·阮福所著《普洱茶记》中说:“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茶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子此。”清·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也有相似的记载:“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倚邦末代土司之子曹仲益先生在《倚邦茶山的历史传说回忆录》中谈及茶王树时说:“这棵茶王树在光绪初年,每年尚可产茶六至七担之多,是茶树中稀有之物,可惜已死。

这是对革登茶王树的记载,字里行间依稀可以看出当时祭祀茶王树的盛况,但革登最让人痛心不是茶王树的逝去,而是更多古茶树的消亡。

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荣时期,茶园总面积达6000多亩,茶叶产量达100多吨,可见革登曾经的繁盛,咸丰年间,莽枝茶山的民族械斗波及到了革登茶山,那场战乱使革登茶山人口大减,革登老寨住户大部分迁走,到了清末民初,革登老寨已无人居住,曾经繁华的革登至此开始逐步衰落,那场战争损毁了革登古茶山大部分茶园,至今革登茶山所剩下来的古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五百亩,以目前革登的古树茶产量,名列六大茶山颇有几分壮志暮年、名存实亡之感。

但革登茶依然受到茶友追捧,因为它独特的口感,革登茶最让人难忘的是它的山野气韵,非常强烈而馥郁的山野花韵是革登的独到之处,,其它口感方面,革登茶口感较窄,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目前革登的产量较少,市场上可见到的革登古树茶也非常有限,如有幸得到,且饮且珍惜啊!

古六大茶山之蛮砖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蛮砖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蛮砖的位置比较特殊,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古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满林和蛮砖等地,蛮砖在清末民初年产茶量至少在万担以上,产茶量很大,但大部分运往易武加工销售,虽然位列六大茶山,但蛮砖古茶山一直不太受重视,也正因为如此,蛮砖古茶山历史上没有遭受过大的灾难,至今得以保存的比较完整。

蛮砖历史非常悠久,这里依旧尊奉孔明为茶祖,曼庄村在史书中称为蛮砖,崇拜诸葛亮的茶山人说,诸葛亮当年来六大茶山时在曼庄埋下一个铁砖,于是这里称为“埋砖”,后义演绎为蛮砖:另一个说法认为傣语中曼庄的意思为“人寨子中心之村”,因为曼庄过去是人们经常聚会商议解决各种事务的地方,故称“曼庄”。

蛮砖古茶山的茶园大部分集中在蛮砖和蛮林,蛮砖五百多亩,蛮林一千多亩,茶树生长的非常好,密度较高,最大的茶树高约3.9米,基径34厘米,树龄在三百年以上。

近几年来,古树茶风头之劲无出其右,茶叶涨价了,茶农自然高兴,有需求就有市场,很多古茶山都存在过度采摘现象,包括景迈和易武等茶区,近几年茶质都有所下降,汤水偏薄,蛮砖最大的好处是由于认识的人少,至今还没有出现过度采摘这个现象,所以目前蛮砖的古树茶还保持着一定水平。

蛮砖所产古树茶,与曼撒古树茶类似,茶箐色泽较深,品饮时,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滋味醇厚,厚重感明显,香气较沉,不像易武地区香气高扬,蛮砖古树茶有厚重感,香气如有重量,近几年品饮表现依然非常高,所以如果茶友想存点茶,蛮砖古树茶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目前看来,内质没有明显下滑趋势,有后期转化价值。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古六大茶山包括:易武古茶山、倚邦古茶山、攸乐古茶山、蛮砖古茶山、莽枝古茶山、革登古茶山。

先说倚邦,倚邦属于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最出名的是贡茶,从清朝雍正年间起,倚邦曼松的茶就被选为贡茶,每年进贡,曼松茶品质极高,口感丰富,香气好,饱满度尤其佳,有了贡茶的称号,倚邦风头大盛,成为当时的普洱茶集散中心,那时的易武都比不上倚邦繁盛,清朝末年,动荡不安,盗匪猖獗,倚邦位置偏远,茶人不敢入山贩茶,倚邦逐渐没落,茶叶集散中心逐渐转移到易武,这是倚邦衰落的开始。

1942年,倚邦山周边的基诺族和瑶族起义,攻打倚邦古镇,一把大火把这里化为废墟,连同古茶树都遭了秧,这场大火毁了曼松很多茶树,所以今天曼松王子山的茶树大部分都是后来种植的,树龄较小。

难得的是曼松茶虽然树龄小数量少,但口感有其独到之处,香气好水路细腻,甜度足,所以也非常受欢迎,但曼松茶产量非常小,市场上的曼松茶都真假值得考究,想买曼松茶的茶友要非常小心仔细的研究曼松茶的特点,最好是亲自上山或者找熟人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说道倚邦就不得不说小叶种,倚邦是有部分小叶种茶,是从四川引种过来的非常独特的小叶种,但大部分还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为主,所以不能从大叶种和小叶种上来判断一款茶是不是倚邦茶。并且小叶种茶生长在同样的环境气候中,口感和倚邦大叶种并无明显区别。

总体来说,倚邦茶的特色是滋味饱满浓厚,香高馥郁,苦涩味较轻,回甘爽口,有甘冽之韵,历来为各地茶商所推崇。

攸乐古茶山简介


攸乐古茶山,现今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所辖区域,是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四面分别与景洪市勐养、勐罕、景洪镇,勐腊县勐仑、象明等乡镇相接,海拔在575-1691米之间,地处北热带、南亚热带气候的山区,年平均温度18-200C。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境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适宜种植多种热带经济作物。古茶园土壤属砖红壤性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5.1—5.7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基诺乡土地总面积622.9平方公里,其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有林53万多亩,占全乡总面积的57%,是典型的纯山区农业乡。古茶园面积2900多亩,新式台地茶园面积7299亩,采茶面积9260亩,2004年干毛茶总产量330吨,单量34公斤。

攸乐古茶山种茶、制茶、贸茶历史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古茶树、古茶园在海拔1100-1500米之间,土壤砖红壤和红壤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较高,有机质含量高。大部分为林茶混交林,属云南大叶茶种,叶型分为长叶型和椭圆型两种;芽叶分为红梗绿芽和绿梗绿芽两种;基诺古茶园中还发现比大叶种稍小一点的中叶型茶种。

基诺古茶园为大面积混杂林茶园,海拔1200-1500米之间,总面积1800多亩。古茶树大部分基部围粗在50-120厘米之间,主干胸围在30-80厘米之间,树高2-3米,树冠直径在1.5-3米之间。树势苍老,附生和寄生植物较多,树龄在300年以上。

司土老寨为清朝雍正年间攸乐同知驻地,海拔1100-1300米,保留有多片混林古茶园,面积800余亩,但古茶树多为砍伐后重新萌发的枝干,仅在基部保留有较粗的一部分老桩。其中最大的一株老桩高0.4米,围粗1.10米,老桩上长着十多枝分枝,株高为3.3米,树冠直径2.3米,树龄约400年。

代表性的古茶树主要有:茨通古茶树,学名普洱茶(CamelliaSlnensisvarassamica),树型小乔木,属砍伐后重新萌发的古茶树,基部老桩高0.4米,围粗1.10米,整株古茶树高3.3米,树幅2.3-2米。叶长椭圆形,长宽15.5x6.0厘米,叶脉10-12对,叶水平状着生,叶色深绿,叶尖渐尖,叶齿细锐,叶质厚、硬、脆,芽叶色泽绿,茸毛多,树龄500多年。亚诺古茶树:学名普洱茶(CamelliaSlllellslsvarassamlca),树型小乔木,树姿直立,树基部围粗1.18米,主干胸围0.60米,树高2.98米,树幅2.6x2.4米,分枝密;叶倒卵圆形,长宽11.3x4.9厘米,叶脉10-12对,叶面微隆,叶身平;叶质厚、硬,叶色深绿、叶尖渐尖、叶齿钝,芽叶色泽紫红,茸毛多。树龄300多年。

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简说之攸乐、革登、倚邦古茶山(上)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所云:“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六大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於各处,可谓大钱矣”。

攸乐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境内,清道光以前曾有茶园万亩,年产茶叶约2000担。攸乐茶山靠近设在景洪的车里宣慰司通往内地的九龙江大道,是历史上运茶必经之地,曾一度成为古六大茶山的中心。

清雍正七年,清廷曾在攸乐山司土寨(茨通)设攸乐同知,建攸乐城,辖地“东至南掌国(老挝)界七南至车里(景洪)界九十五里,北至思茅界四百四十二里”(《云南通志》)。清政府赋予攸乐同知的权利很大,还规定车里宣慰司岁纳银粮要交攸乐同知,也负责贡茶的采办,因多种原因,雍正十三年(1735年),把同知从攸乐山转移思茅,贡茶由倚邦土千总监管。攸乐人会做竹筒茶和茶膏,但没有茶庄,所产茶叶主要与茶商换粮食、食盐和布匹等。

攸乐茶山衰落于清末,迄今尚存古茶园2000多亩,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诺乡开始重振兴茶叶,新植茶园1万多亩。

攸乐茶山现称基诺山,面积有1千多平方公里,“基诺山高连云天,茫茫云海漫无边,云回雾滋润普洱茶,茶山名扬万里远……”史料记载清雍正年间清朝政府便在攸乐山设置了攸乐同知征收茶捐,由此可知200多年前攸乐茶山的茶叶产量已非常大,现在基诺乡的亚诺、新司土、洛特等村寨还保存有7000多亩古茶园。其规模在六大茶山之首,在基诺村看到的古茶园里的古茶树树干都比碗口粗,已不止一二百年树龄。

革登茶山位于今勐腊县象明乡境内,面积150平方公里,在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但因“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当采时,先具酒礼祭与此”(《普洱府志》)而负有盛名。该茶王树民国初年枯死,如今仅留下一个树坑,周围则长有不少小茶树,是茶王树的后代。在清道光以前革登茶山上有万亩茶园,后因多次战乱革登茶山便逐步衰败,至清末民初,已是村寨遗弃,茶园荒芜,今所剩古茶园仅有百亩。

革登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境内,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茶山隔江相望,西接蛮砖茶山,北与倚邦茶山为邻。革登乃古六大茶山之一,当时年产茶量在五百担以上。史料记载,清嘉庆年间,革登八角树寨附近有茶王树,传说为诸葛孔明所栽,春茶每一季可产干茶一担。茶王树现已枯死,只留下一个根部腐化而成的洞穴作为曾经存在过的证明。今天的革登,老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

倚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境内,面积三百六十平方公里,倚邦在傣族语中被称为“唐腊”,即茶井的意思。在古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几乎全是高山。明末清初石屏人开始迁居倚邦,建茶号、兴茶山,盛时有茶园两万多亩。

倚邦茶山的茶叶属乔木小叶种,茶芽细长,汤色橙黄,味纯正,回甜甘醇,尤以特殊香型著称。有普洱茶记记载:“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实行“改土归流”置建普洱府,古六大茶山便从车里宣慰使司的辖地中划出。倚邦土司曹当斋因在改土归流中有军功,被授为土千总,由于曹当斋的施政和管理才能,使古六大茶山民族矛盾逐渐平息,走向发展之路。从此,曹氏家族世袭管理倚邦、革登、莽枝、蛮砖的茶山,并成为古六大茶山的贡茶主办官,可以说云南普洱贡茶从倚邦开始。倚邦茶山中的曼松茶为上,被指定为特级贡茶,仅供皇上享用和作为礼品送外国使臣。

曼松茶成为贡茶的优势有:

一、倚邦曼松小叶种茶,叶小芽细,其品质优于沿海小叶种茶,香气优于其他五大茶山大叶种。。更形象的是她在冲泡时茶尖朝上、根茎朝下直立、具有万众朝贺之势,故为贡茶首选。

二、曼松茶特别适合北方人的口味。曼松茶叶最好、尊喜为“贡茶”,“年解贡茶100担”。

倚邦茶山也因贡茶而声名远播,促进了当地茶叶的产销,年产茶叶1000担,畅销省内外,还销到越南、香港等地。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兴盛时超过千户、各地商贾羁留。作为古六大茶山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荣耀了60多年。从王子山远看、周围山岭重重,曼松贡茶园如今已不复存在,仿佛昔日的辉煌都已烟没在了这万山重林之中。但在王子山周围,还有稀疏生长着的几十棵乔木型大叶种茶树。王子旧址,也仅存了很少的一排奠基石台,但曼松老寨旧址仍存,座南朝北,在老寨的东北方向不远的地方,还建有土地庙、住着香唐人、善种茶。倚邦老街的龙脊石板路以及路边随处可见到古时遗留的石刻、石碑、石柱基、和保留完整的茶马古道,完全就是一个自然博物馆。

清朝中后期,普洱茶制茶交易中心转到易武,倚邦逐渐没落,目前古茶园在倚邦和曼松面积约有1300亩。近年来普洱茶再度兴起,倚邦这座古代茶叶重镇,又重受世人瞩目。

西双版纳十二古茶山之攸乐古茶山(图文详解)


攸乐茶山,为古六大茶山之一;其释名,基诺族的世居地,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

茶山地理:攸乐山现称基诺山,基诺山基诺族乡位于景洪市东北部,周边与景洪市的勐养、勐罕、景洪镇,勐腊县的勐仑、象明等乡镇相接。基诺山基诺族乡是全国唯一的基诺族乡、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地。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区。

古树产地:亚诺(龙帕)、司土老寨、茨通、曼海等寨子。

茶山历史:基诺山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清代时攸乐山产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倚邦等地加工,著名的“可以兴”茶砖就是用攸乐茶制作的。攸乐古茶山包括亚诺(龙帕)、司土老寨、茨通、曼海等地。今亚诺(龙帕)村、巴来村遗存的古茶园面积约2900多亩,几百年的古树茶留存很多,古茶园海拔在1300-1400米,年产古树茶十余吨。

古树现状:古茶园主要分布在1200-1500米的大山中,面积约3000多亩,几百年的古树茶留存很多,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区,但近几年采摘比较过度,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点:茶品口感偏易武地区风格苦涩均衡,香扬水柔,果香浓郁,舌面的收敛感要强于易武茶区。口腔的饱满度不若易武的宽广,喉韵亦不如易武深厚;攸乐古树茶舌根处苦重,回甘很好。采摘不若易武地区过度,茶品的性价比较强。

攸乐古茶山介绍


攸乐古茶山,现今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所辖区域,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六大茶山”之一,四面分别与景洪市勐养、勐罕、景洪镇,勐腊县勐仑、象明等乡镇相接,海拔在575-1691米之间,地处北热带、南亚热带气候的山区,年平均温度18-200C。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境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珍稀动植物,适宜种植多种热带经济作物。古茶园土壤属砖红壤性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5.1—5.7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基诺乡土地总面积622.9平方公里,其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有林53万多亩,占全乡总面积的57%,是典型的纯山区农业乡。古茶园面积2900多亩,新式台地茶园面积7299亩,采茶面积9260亩,2004年干毛茶总产量330吨,单量34公斤。

攸乐古茶山种茶、制茶、贸茶历史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古茶树、古茶园在海拔1 100-1 500米之间,土壤砖红壤和红壤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较高,有机质含量高。大部分为林茶混交林,属云南大叶茶种,叶型分为长叶型和椭圆型两种;芽叶分为红梗绿芽和绿梗绿芽两种;基诺古茶园中还发现比大叶种稍小一点的中叶型茶种。

基诺古茶园为大面积混杂林茶园,海拔1200-1500米之间,总面积1800多亩。古茶树大部分基部围粗在50-120厘米之间,主干胸围在30-80厘米之间,树高2-3米,树冠直径在1.5-3米之间。树势苍老,附生和寄生植物较多,树龄在300年以上。

司土老寨为清朝雍正年间攸乐同知驻地,海拔1100-1300米,保留有多片混林古茶园,面积800余亩,但古茶树多为砍伐后重新萌发的枝干,仅在基部保留有较粗的一部分老桩。其中最大的一株老桩高0.4米,围粗1.10米,老桩上长着十多枝分枝,株高为3.3米,树冠直径2.3米,树龄约400年。

代表性的古茶树主要有:茨通古茶树,学名(Camellia Slnensis var assamica),树型小乔木,属砍伐后重新萌发的古茶树,基部老桩高0.4米,围粗1.10米,整株古茶树高3.3米,树幅2.3-2米。叶长椭圆形,长宽15.5x6.0厘米,叶脉10-12对,叶水平状着生,叶色深绿,叶尖渐尖,叶齿细锐,叶质厚、硬、脆,芽叶色泽绿,茸毛多,树龄500多年。亚诺古茶树:学名(CamelliaSlllellslsvarassamlca),树型小乔木,树姿直立,树基部围粗1.18米,主干胸围0.60米,树高2.98米,树幅2.6x2.4米,分枝密;叶倒卵圆形,长宽11.3x4.9厘米,叶脉10-12对,叶面微隆,叶身平;叶质厚、硬,叶色深绿、叶尖渐尖、叶齿钝,芽叶色泽紫红,茸毛多。树龄300多年。

古六大茶山是哪些?一篇文章读懂普洱茶古六大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古六大茶山包括:易武古茶山、倚邦古茶山、攸乐古茶山、蛮砖古茶山、莽枝古茶山、革登古茶山。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古茶山

先说倚邦,倚邦属于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最出名的是贡茶,从清朝雍正年间起,倚邦曼松的茶就被选为贡茶,每年进贡,曼松茶品质极高,口感丰富,香气好,饱满度尤其佳,有了贡茶的称号,倚邦风头大盛,成为当时的普洱茶集散中心,那时的易武都比不上倚邦繁盛,清朝末年,动荡不安,盗匪猖獗,倚邦位置偏远,茶人不敢入山贩茶,倚邦逐渐没落,茶叶集散中心逐渐转移到易武,这是倚邦衰落的开始。

1942年,倚邦山周边的基诺族和瑶族起义,攻打倚邦古镇,一把大火把这里化为废墟,连同古茶树都遭了秧,这场大火毁了曼松很多茶树,所以今天曼松王子山的茶树大部分都是后来种植的,树龄较小。

难得的是曼松茶虽然树龄小数量少,但口感有其独到之处,香气好水路细腻,甜度足,所以也非常受欢迎,但曼松茶产量非常小,市场上的曼松茶都真假值得考究,想买曼松茶的茶友要非常小心仔细的研究曼松茶的特点,最好是亲自上山或者找熟人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说道倚邦就不得不说小叶种,倚邦是有部分小叶种茶,是从四川引种过来的非常独特的小叶种,但大部分还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为主,所以不能从大叶种和小叶种上来判断一款茶是不是倚邦茶。并且小叶种茶生长在同样的环境气候中,口感和倚邦大叶种并无明显区别。

总体来说,倚邦茶的特色是滋味饱满浓厚,香高馥郁,苦涩味较轻,回甘爽口,有甘冽之韵,历来为各地茶商所推崇。

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古茶山

革登位于版纳勐腊县,每次一提到革登古茶山,都会有种痛心疾首的感觉,清·阮福所著《普洱茶记》中说:“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茶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子此。”清·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也有相似的记载:“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倚邦末代土司之子曹仲益先生在《倚邦茶山的历史传说回忆录》中谈及茶王树时说:“这棵茶王树在光绪初年,每年尚可产茶六至七担之多,是茶树中稀有之物,可惜已死。

这是对革登茶王树的记载,字里行间依稀可以看出当时祭祀茶王树的盛况,但革登最让人痛心不是茶王树的逝去,而是更多古茶树的消亡。

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荣时期,茶园总面积达6000多亩,茶叶产量达100多吨,可见革登曾经的繁盛,咸丰年间,莽枝茶山的民族械斗波及到了革登茶山,那场战乱使革登茶山人口大减,革登老寨住户大部分迁走,到了清末民初,革登老寨已无人居住,曾经繁华的革登至此开始逐步衰落,那场战争损毁了革登古茶山大部分茶园,至今革登茶山所剩下来的古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五百亩,以目前革登的古树茶产量,名列六大茶山颇有几分壮志暮年、名存实亡之感。

但革登茶依然受到茶友追捧,因为它独特的口感,革登茶最让人难忘的是它的山野气韵,非常强烈而馥郁的山野花韵是革登的独到之处,,其它口感方面,革登茶口感较窄,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目前革登的产量较少,市场上可见到的革登古树茶也非常有限,如有幸得到,且饮且珍惜啊!

古六大茶山之攸乐古茶山

攸乐古茶山位于版纳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境内,攸乐是古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腊县境内的茶山,攸乐山也叫基诺山,实际上攸乐是基诺的音译。

攸乐古茶山面积在古六大茶山中算比较广的,种茶历史非常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年),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

攸乐古茶山是云南大叶种茶的中心产地,历史地位非常高,位居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种茶相传从孔明开始,孔明在茶山许多地方被尊称为茶祖,攸乐山同样尊奉孔明为茶祖。

攸乐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故在1942年,不得不说这一年的茶山真是多灾多难,1942年国民党军队开进攸乐茶山,烧杀抢掠,茶农四逃,茶山荒芜,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发粮救济茶农扶持茶叶生产,使产量逐渐上升,这两年攸乐的茶比较常见。

历史上,攸乐的茶民间茶农会加工少量竹筒茶,大部分被易武、倚邦地区的外地茶商收走,这几年因为交通逐渐方便,每年都有茶商定点守在攸乐收购原料。

龙帕大寨是攸乐山古树茶资源最丰富的寨子,攸乐值得称道还有一点,几百年传承的制茶技艺,攸乐制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制茶技艺不断改进,尤其炒茶,当地茶农代代相传的炒茶技艺到了现在已经非常精湛,所以攸乐的茶,在制作工艺是非常让人放心的。

攸乐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点,攸乐山的基诺族有一道很出名的菜——凉拌茶,据当地茶农介绍,凉拌茶的菜式多达十三种,实则以荤、素而分,荤的以鸟肉、螃蟹、酸蚂蚁蛋、兽肉干巴等,素的以臭菜、甜笋、白参、蘑菇等,加佐料与茶相拌而成,用料都取自村寨山林之间,想想就流口水。

最后说说攸乐山古树茶的口感特点:香型口感和曼撒、易武比较接近,茶箐色泽较深,香扬水柔,舌面苦涩感稍高,口感聚拢,茶性较烈,茶气强。

古六大茶山之莽枝古茶山

从有了古茶山往东一段渡过小黑江,首先看到的是孔明山,孔明山因山体神似头戴道观的孔明头像而得名,沿着孔明山继续东行,就进入了莽枝古茶山和革登古茶山,这两片古茶山几乎连成一体,南边是莽枝,北边是革登,历代史籍中,革登和莽枝有分有合,这两座古茶山上都有较其他茶山更古老的代表性树种,而且古茶园连成一片难分彼此。

上期说过革登的古茶园由于战乱大火(即《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古茶山》),损毁了许多,相比较革登,莽枝古茶园面积较大,茶树保存的要好一些,至今还存有约一千亩古茶园,面积大概是革登古茶园的两倍。

莽枝茶山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莽枝山脚的曼赛、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种茶历史非常悠久,明朝末年已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山贩茶,清康熙初年,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对于这些古茶山来说,悠久的历史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历史的积淀赋予它们更加沉厚的底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乾隆到咸丰年间是莽枝茶山最兴盛的时期,茶园盖山,村寨密集,莽枝大寨、秧林大寨、牛滚塘街是最热闹的地方,三个大寨遥相对望,相距不到一公里,被茶园连接着。清咸丰末年,牛滚塘一带发生了民族械斗,打得惨烈,争斗双方伤亡惨重,这场战祸使莽枝山茶业受到重挫,茶农避乱、村寨迁空不少,商旅畏途,不到莽枝茶山买茶。曾经人喧马嘶的牛滚塘街,到清朝末年已无人居住。村民们不愿回令人伤感的牛滚塘街,留下的大都迁到离牛滚塘一公里远的安乐村去住,到1950年牛滚塘也仅有七八户人家。如今牛滚塘的古庙、清真寺已不存在,只有大碑还躺在荒草中,碑上牛滚塘几个字还清晰可见,让人追思往昔的牛滚塘。

历史让人不胜唏嘘,繁华终归孤寂,孤寂未必就是结束,今天的莽枝依然拥有积淀数百年的古茶园,莽枝古树茶依然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普洱茶爱好者。

莽枝古树茶特点:以特殊香型著称,口感和倚邦、革登的香型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蜜感,汤水较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古六大茶山之蛮砖古茶山

蛮砖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蛮砖的位置比较特殊,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古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满林和蛮砖等地,蛮砖在清末民初年产茶量至少在万担以上,产茶量很大,但大部分运往易武加工销售,虽然位列六大茶山,但蛮砖古茶山一直不太受重视,也正因为如此,蛮砖古茶山历史上没有遭受过大的灾难,至今得以保存的比较完整。

蛮砖历史非常悠久,这里依旧尊奉孔明为茶祖,曼庄村在史书中称为蛮砖,崇拜诸葛亮的茶山人说,诸葛亮当年来六大茶山时在曼庄埋下一个铁砖,于是这里称为“埋砖”,后义演绎为蛮砖:另一个说法认为傣语中曼庄的意思为“人寨子中心之村”,因为曼庄过去是人们经常聚会商议解决各种事务的地方,故称“曼庄”。

蛮砖古茶山的茶园大部分集中在蛮砖和蛮林,蛮砖五百多亩,蛮林一千多亩,茶树生长的非常好,密度较高,最大的茶树高约3.9米,基径34厘米,树龄在三百年以上。

近几年来,古树茶风头之劲无出其右,茶叶涨价了,茶农自然高兴,有需求就有市场,很多古茶山都存在过度采摘现象,包括景迈和易武等茶区,近几年茶质都有所下降,汤水偏薄,蛮砖最大的好处是由于认识的人少,至今还没有出现过度采摘这个现象,所以目前蛮砖的古树茶还保持着一定水平。

蛮砖所产古树茶,与曼撒古树茶类似,茶箐色泽较深,品饮时,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滋味醇厚,厚重感明显,香气较沉,不像易武地区香气高扬,蛮砖古树茶有厚重感,香气如有重量,近几年品饮表现依然非常高,所以如果茶友想存点茶,蛮砖古树茶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目前看来,内质没有明显下滑趋势,有后期转化价值。

古六大茶山之易武古茶山

易武是普洱茶史上的一座丰碑。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位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产量最大的茶山,全镇拥有古茶园面积1.4万余亩,主要集中在高山寨、落水洞、麻黑、曼秀、三合社等村寨。

易武乡北与思茅江城接壤,南接瑶区、勐伴,西接勐仑象明,东邻老挝。海拔差异大,气候立体型,不同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使之具有温暖、较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易武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区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

易武茶山,在清朝光绪年间,是江北六大茶山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六大茶山”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集散地。一时间,各种商号、茶庄、店铺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商业繁盛,马帮络绎不绝”就是对那一时期易武的写照.而易武也因为拥有最为丰富的普洱茶历史文化遗存,成为云南最为著名的古镇之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得到,在易武最为繁华的年代,一队队的马帮沿着青石铺就的古道踏着夕阳而来,带来了遥远他乡的布匹、铁器和传说,而在清展的鸡鸣声中,运走了他乡翘首以盼的普洱茶和发财的梦想。那些从易武古镇延伸出去的一条条古道,很多年了,仿佛还在传来大队马帮踏道而来踏道而去的声音。

易武拥有太多普洱茶的历史,它如同一块活化石,记录着普洱茶的发展历程,从默默无闻到名震天下,一步一步,每一个脚印都刻满风霜雨雪。

易武茶因香扬水柔闻名,甘醇顺滑带冰糖香,喉韵甘润持久,苦涩度低,属刺激性较低的茶品,尤其经过后期存储后,蜜香高亢婉转,韵味悠远,非常值得收藏。

寻茶问源:遗爱·攸乐山_攸乐古茶山的茶怎么样?


千百年来,不管是历史怎样的改革变迁,孔明兴茶,在各族人民的心中的崇高地位,一直被传颂着。每年,当地都会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用于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

据《普洱府志》记载:“六大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蹬,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这就是古六大茶山的由来。

攸乐山又称基诺山,隶属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所辖区域,历来被列为古六大茶山之首。其山东西长75公里左右,南北宽50公里左右。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和勐宽三个坝子。海拔在575-1691米之间,地处北热带、南亚热带气候的山区,年平均气温18-20℃,年降水量1400毫米。气候条件优越,植被覆盖率高,古茶树与林木混生。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古茶园土壤主要属砖红壤性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5.1—5.7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就了攸乐山古茶园的辉煌。

攸乐山是基诺族的聚居地,基诺族过去称作攸乐人。一千年前,攸乐人便在小黑江两岸种茶。攸乐古茶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明朝中期,攸乐山古茶园就已经超过四千亩,至今在龙帕村和巴来村留下的两千多亩古茶树,树围多半超过100cm。清代攸乐山有茶园上万亩,20多个茶寨都产茶。甚至远销印度和欧洲。

六大茶山的衰败,以及1940年的民族抗暴起义,战乱留下了深深的烙痕。就像它最原始的美一样,攸乐山的发展也是缓慢的。

所以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依然可以领略到它最原始的美。几经沧桑,发展至今,古茶树与基诺人已然深深相连。古茶树树势苍老,寄生植物很多,估计树龄在300年以上。基诺语称茶为“啦博”,意为赖以生存的芽叶。“凉拌茶”“烤茶”是基诺族一直保持的传统饮茶方式。

攸乐茶和易武相近,耐泡度高,金黄透亮的茶汤,入口厚滑,苦显,略涩,却又甜滑细腻,茶汤饱满,茶性较烈。苦涩很快化开,甘甜满满,生津感十分强烈,口腔里似泉涌般跳动。

攸乐茶香气高扬,其香极好,嗅到,亦能品到。攸乐,似遗世之爱。我一直企图从中找寻历史的底蕴,找寻文化的载体。只到茶汤入口。最好的,不是史书,不是文物,不是当地人的记忆,而是这杯茶汤。嗖的一下,当真从中品到您想要的韵味。她的香,道说着无数的深厚,无数的眷恋。

古六大茶山的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怎么样


1、攸乐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攸乐古茶山位于版纳州景洪市境内,古六大茶山之一,今称作“基诺山”。攸乐茶山东西长750公里,南北宽520公里。古茶园有一万亩左右,海拔在575—1691米之间。基诺人制茶历史悠久,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他们更加传统、认真。攸乐古茶条索紧实,色泽灰褐,内含物质均衡,香气稳定,滋味醇和,入口有明显的冲击力和冰糖韵,汤色绿黄。

2、革登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革登古茶山位于版纳州勐腊县境内,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茶山隔江相望,西接蛮砖茶山,北与倚邦茶山为邻,是古六大茶山之一。革登茶山气候宜人,森林植被茂密,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丰沛。革登古茶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水侵出物丰富有机化合物含量较高。革登古茶香气自然鲜纯,滋味醇厚,鲜爽,甘生津有良好的表现。

3、莽枝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莽枝古茶山位于勐腊县中北部,为古六大茶山之一。莽枝曾今是清代茶叶贸易的中心。莽枝古茶灰褐、显毫、沉手;加工地道,条索紧结,匀整,香气为兰花香,轻盈飘逸;汤色橘黄明亮;滋味鲜爽,浓纯,涩度稍显,入口舌面有阻滞感,回甘有力,生津较快,叶底嫩绿。

4、倚邦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倚邦古茶山位于勐腊县象明乡境内,为古六大茶山之一。倚邦在傣语中称为“唐腊”,即“茶井”的意思。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海拔最高,360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因纬度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使得倚邦古茶芽尖细长,叶面沧桑,老嫩不匀;汤色橙黄,汁浓味厚,回甘生津较强,有古韵,香气具有从易武向班章过度的典型特征。

5、蛮砖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蛮砖古茶山位于勐腊县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是古六大茶山之一。蛮砖茶历史悠久,清代阮福《普洱茶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当年的贡茶大部分产自蛮砖。蛮砖古茶外观色泽较深,乌润,有质感,汤色橙黄,胶体丰富,味酽,香高,舌面微苦,回甘强烈。

6、曼撒古茶山古树普洱茶有什么特点?

曼撒古茶山距易武古镇二十公里,与老挝仅一界之隔,古六大茶山之一。茶区内地形复杂,落差大,海拔最高为1950米,最低为750米。曼撒茶山的茶叶属乔木大叶种,茶叶肥硕宽大,滋味甘甜,香气馥郁芬芳,茶力浑厚天然,有雄性之美。

古六大茶山——革登


革登茶山是著名的古六大茶山之一,也是历史上因战乱等原因人为破坏严重的古茶山之一。在《普洱府志》中记:“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种茶树独高大,土人常采茶时,先具酒礼于此”。茶王树早已死去,但历史上的革登山一年产茶有500担之多。

革登茶山简介

今革登古茶山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的茶山,现称新乡茶山,包括象明新发寨、新酒房、菜阳河一带。以往由于遭受战乱等人为破坏,导致今革登古茶山的老茶树所剩无几,连同传说中孔明所栽种的茶王树(已死)也未能幸免。至今革登古茶山的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直蚌、新发寨、新酒房、石梁子、撬头山等五寨。其中,除石梁子外其余四个村寨均有古树茶,树龄在百年以上,茶质上乘者要数直蚌寨的古树茶,其次是撬头山。另有少部分大小叶种混生的古茶树,零星的分布在密林之内,近些年逐渐被发现。据目前革登茶山情况而言,已很难大量产出茶品。

革登茶山历史

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革登和倚邦同样毁于战乱烽火,而同样的,在鼎盛时期,他们都拥有极其辉煌而震撼的历史。

革登老寨最兴旺的时期是乾隆年间,老寨曾有两三百户人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左右革登老寨盖过一座大庙,不知是什么庙,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革登又盖了一座关帝庙,关帝庙盖在革登到倚邦的三岔路口,离老寨半公里路:关帝庙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顺坡建了三台,台基现还较完整,第二层台基上还有一块大碑,是建庙时捐银的功德碑。碑上文字已很模糊,仔细辨认可看出刻着“万金同绿”、“江省、湖省、云南省”及几十个捐款人的名字,从碑文中可知捐款人中有不少是思茅和景东县的人。从碑文内容来看,此庙当时建得很精美,庙内关公的头像上还涂着金粉。

道光年以前有上万亩的茶园,茶园往东从革登老寨接到倚邦的嶍崆山,往西接到莽枝的牛滚塘,茶山人都说,过去革登人很富有,财大气粗,有些倚势傲人。

就是这样盛极一时的革登,在动荡和战乱中逐渐被腐蚀,如同得了慢性病一样被削弱,今天的革登,古茶树零散分布,采摘不易,难得的是正因为远离尘嚣,茶的品质得以保证,但要买到真正的革登茶,依然非常艰难。

革登茶叶特点

革登古树茶为栽培型中小叶种,古树茶汤汤质较柔,苦涩较弱;花香明显且香气高,杯底香较好。冲泡后,茶汤甜润细腻,花香馥郁,生津迅速,随后喉韵清凉,饮后温润如玉。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古六大茶山之攸乐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古六大茶山之攸乐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六大茶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