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访茶:踏上归途 难忘“勐海茶厂精神”(下)

发布时间 : 2019-12-09
云南勐海普洱茶 勐海味普洱茶 勐海红茶特点

云南勐海普洱茶。

在勐海采访的几天里,宣传部的刘应枚部长只要一有空,就与我聊起凤庆,聊起凤庆的茶,毕竟那是她的老家。

转眼间60年过去了,这个被刘献荣发现的小姑娘,在初到勐海的那些日子里,想家是她每个梦的重要内容。但她坚持下来了,勐海年轻小伙的爱情让她找到了归宿,应该说是茶,让他们一辈子都在勐海的茶业发展担起了一分责任,许多年后的今天,勐海普洱茶以其独特的“勐海味”倍受广大普洱茶消费者青睐,勐海已跃升为普洱茶产量居全国第一的县份,每每谈到这里,刘献荣总是会感慨万千。他清楚,正是那种把他乡当故乡的无私支援,方能让那些凤庆人加入到勐海茶产业大军中,这是勐海历史不能忘记的一笔。

知道我将去勐海参加第九届茶王节,当年从凤庆茶厂走出去,参加第二批援助勐海茶厂的陈绍愚的外甥找到我,让我把滇红集团的最新款产品给他舅舅带去,嘱咐我一定要留出时间到他舅舅家坐坐。到勐海的第一天,我就通过电话找到了陈绍愚家。

与他谈起从凤庆到勐海经历,自然绕不开茶,绕不开凤庆茶厂与勐海茶厂的特殊关系,绕不开凤庆与勐海的渊源。事实上,两个县都似乎为茶而生,1938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郑和均先生和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先生带领90多名茶叶技术人员赶赴勐海筹建茶厂,1940年勐海茶厂正式成立;1938年,年近不惑的湖南人冯绍裘先生从下关走了十多天的山路来到凤庆考察;1939年凤庆茶厂的第一批500担的红茶出品转运香港出口,为抗日战争赚取了可贵的外汇。1996年,云南滇红集团正式以集团公司的形式运营。2007年,云南大益集团注册成立,谈到这些,陈绍愚老人满眼泪水,他知道,两个茶厂都有他的经历,都流过他的汗水,青春交到了凤庆茶厂手上,老当益壮的中年都献给了勐海茶厂。

他谈到了许多当年从凤庆茶厂调到勐海茶厂的凤庆人,在勐海他们生活得很好,但还是免不了怀念家乡,有些人每年都坚持回老家探亲,有些人凤庆这边其实也没有什么亲人了,但他们一定也会把假期花在到凤庆的路上,看看凤庆的发展,再想想自己走过的路,似乎总能在两个县之间的路上,寻找到远去的情愫。

与茶有关,让一些人把他乡作故乡,在一片茶叶上走完如花似锦的前程;与茶有关,也让一些人安心于奉献,一杯茶的时间,情窦初开的少女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唯有茶叶不会老去,在经济的新格局下,这片茶依旧承载着非凡的使命,让人民富足,百姓安康,也只有茶才能与健康挂钩,与脱贫挂钩,与经济发展挂钩。

离开勐海前,我参加了哈尼族人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作为哈尼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的主要内容是尝新米饭,这又是另一种勐海味,它让我懂得,一个美丽的地方,总是先让美味诱你臣服,再让美景让你心安。在新米节现场,我又看到了我老家同样使用过的竹编的篾桌,竹制的餐具以及农耕文明的各种农具。

让我眼睛一亮的是居然还有现场织的布匹,棉麻跟着指尖,喂到简陋的织机,编出棉线,再走成横竖交织的棉布。我特意购了一些新米,作为另一种勐海味,我将把它带回到凤庆,让那些想来又没能来到勐海的亲朋好友知道,勐海的味道就是一方山水的味道,每一粒香米,都因浸透了辛劳的汗水而馥郁。cY316.COM

知道我要走,几位凤庆老乡前来告别,他们给我的礼物不是勐海的茶叶,也不是香喷喷的孟巴拉大米,而是当年抵达勐海茶厂的真实感受。按理说,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气氛肯定热烈,但那天晚上有了意想不到的冷场。回首往事,有人顿悟、有人沉思,但谁也没有责怪是一片茶叶为他们牵线搭桥,生在凤庆,老于勐海。理想,在那个年代是一个通体闪耀的词,它可以孵化扎根边疆的决心,给不切实际的内心纠错。

但是实现理想,付出的岂止是自己!凤庆的父母在牵挂中老了,走了,说实在话,到现在这份遗憾还没有在勐海茶厂的凤庆籍员工心中完全淡去。现在,他们已是迟暮的老人,他们要表达的不是这些,而是想让我告诉他们还在凤庆的亲人,他们活得好好的,凤庆是他们永远的怀念,勐海让他们一生无悔。

cy316.Com精选阅读

云南勐海茶厂制茶史


云南:勐海茶厂制茶史

8月21日,阳泉大益茶授权专营店店长熊立平为小读者们讲解了大益勐海茶厂制茶的发展史。

熊立平介绍,勐海茶厂坐落在世界茶树发源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旧称佛海)。

1938年,为振兴中华茶产业,受当时中国茶叶总公司委派,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范和钧先生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先生带领90多位来自祖国各地的茶叶技术工作者前往热带雨林深处的勐海县筹建茶厂。在总结吸收传统普洱茶产制工艺的基础上,引入了机械制茶技术和设备。1940年,勐海茶厂(原名佛海茶厂)正式建成投产,之后几次更改厂名,最后确定为勐海茶厂。

70多年的不懈努力,勐海茶厂已发展为当今首屈一指的普洱茶生产企业,现拥有占地380多亩的普洱茶综合加工厂;勐海县境内的各大茶山,为勐海茶厂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原料;遍布各乡镇的茶叶收购组和初制所,以及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勐海茶厂步入了规模发展时期。

云南七子饼茶的推广生产以及现代普洱茶人工后发酵工艺的巨大成功,是勐海茶厂对现代普洱茶发展的卓越贡献。“大益牌”普洱茶作为普洱茶行业中的顶尖产品和著名品牌,几十年来一直被业内推崇为经典普洱茶的代表,成为无数茶人竞相收藏的普洱茶珍品。

“一心只为做好茶”--新一代“大益”人秉承前人的优良传统,专注于现代普洱茶的科学研究与发展,为追求自然健康的更高生活品质,将继续创造更多的云南普洱经典。

勐海茶厂怎么来的?大益和勐海茶厂是什么关系


谈到普洱茶,必谈勐海茶厂。那么,勐海茶厂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这其实有一段复杂的历史,值得我们认真聊聊。

1939年春,云南中茶公司委派范和钧、张石诚到佛海筹建云南省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佛海试验茶厂,这就是佛海茶厂的前身。当时的厂长是范和钧,张石诚为技术人员。1940年,中茶总公司从恩施茶厂、江西精茶厂借调技术人员,在云南抽调90余人,在范和钧的带领下到佛海筹备建厂,当时就地取材,搭建临时厂房。茶厂就这样建起来了。

建厂之初,条件艰苦,物资短缺,范和钧亲自前往泰国购买制茶机器,到缅甸购买建筑物资。1941年秋,按照恩施茶厂改制茶经验生产出第一批“滇红”。1942年,日本军队入侵中缅边境,中茶公司全员撤回昆明,茶厂停办。从筹建到停办,仅仅经历了两年的时间,有点可惜。所以说,世界和平很重要。

1951年,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分公司派唐庆阳、杨秉奎到滇南考察,重建佛海茶厂。1952年,在佛海旧址建云南省佛海茶厂,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中国茶业云南省分公司,有职工51人;1953年9年,变为隶属于西双版纳州政府,更名为中国茶业西双版纳茶厂。1952—1953年,茶厂以茶叶收购、调运为主。1954年4月,更名为云南省茶业西双版纳茶厂,转入原料加工,以收送制茶为主。1956年2月,变为思茅专属,更名为思茅专区勐海茶厂。1970年才变为隶属勐海县政府,更名为勐海县茶厂,1980年更名为勐海茶厂。(参考《勐海县志》《漫话普洱茶》)

谈谈勐海茶厂熟茶的特色


熟茶品,坊间以勐海茶厂为主力销售茶品,最为消费者高度接受。勐海茶厂熟茶品原料,除了勐海本地茶园外,临沧地区也是主要供应原料地。在勐海茶厂历年所制作的熟茶品中,包装、饼模、拼配、渥堆技术等等亦历经多次变革,所以在本文中无法详细记载,仅做一般性特色介绍。

宫廷普洱散茶:以芽茶为主之轻发酵熟散茶,在熟茶中属于高品质与高单价茶品。

7262:1999年以后所出现之高单价熟茶饼,发酵度较低,汤质柔滑、口感较重。以芽茶舖面、3~6级茶菁为里茶。

7572:最早出现之勐海茶厂熟饼,现为勐海茶厂主力常规茶品。发酵度较高,新味较不明显、口感滑甜。3~8级茶菁拼配,以5~6级为主。7592(8592):亦为勐海厂主力常规熟饼,出厂价格较低。发酵度较7572轻,口感最重,新茶略带酸苦,然经过多年陈化或入香港茶仓则成为消费者接受度最高熟茶品。面舖3-6级菁,里茶以5~8级为主。

7562:勐海茶厂主要常规砖茶,发酵度较低,口感稍重。以3~6级茶菁混拼不舖面。

大益丹青:2013年大益新推出的发酵度6~7成熟度的轻发酵高价位熟普。

走上普洱茶历史舞台的勐海茶厂


有一个茶厂对普洱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是勐海茶厂了。它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其他任何茶厂都不能比拟和与之相提并论的。到底勐海茶厂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向历史的舞台,书写着它的传奇的呢?了解这段历史,对了解普洱茶是很有用处的。

勐海茶厂始建于1938年,经历了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政府,同为两政府的国营茶厂,2005年正式改为私有制。这些关键词,都不是令其成为普洱界最显赫的茶厂。世人认识勐海茶厂,是先认识勐海茶厂生产的茶,后认识勐海茶厂。勐海茶厂位于云南勐海县,以前交通十分不方便,偏远的勐海茶厂是鲜为人知的。但它生产的茶却远销海内外,流传甚广。更重要的是它一直都有延续生产紧压普洱茶,更幸运的是早期产生的茶品能保留下来。像40—50年代的红印、绿印;69年文革砖头;70年代的黄印;73青饼;88青饼,93年沱茶;97年水蓝印等等。

2000年左右,对于普洱茶市场而言,勐海茶厂还是寂寂无名的,但红印、绿印、文革砖却是赫赫有名的。那个时候,如果说起勐海茶厂,还会有人问是什么来的?但说起红印、绿印、文革砖大概都知是老茶。但现在说起勐海茶厂,大概没有人不知了,即便不是普洱界的人。

芳村茶商为了要摆脱港、台茶商的控制,决定自己去云南做普洱茶,掌握货源。八、九十年代芳村茶商到云南做普洱茶是走临沧、保山那条线的,但那时是做散熟普,2000年时要做紧压普洱茶。那么他们去哪里做呢?依照什么为线索和依据呢?就是港、台茶商提供的旧茶,旧茶的包装纸上印有勐海茶厂。他们是根据旧茶包装纸上印有的勐海茶厂,找到了勐海茶厂。当时信息是封闭的,港、台茶商要保卫自己的商业利益,是不可能主动提供他们茶的来源,勐海茶厂的信息给芳村茶商的。是勐海茶厂的旧茶,旧茶的包装纸印上了“勐海茶厂”,帮了勐海茶厂,使芳村茶商得以找到勐海茶厂,从此勐海茶厂开始走向辉煌之路,登上了普洱界至尊的位置。

我们今天走过了历史,以站在过来者的身份,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历史选择了勐海茶厂,除了有很多机缘巧合的偶然因素,但还有其必然因素的。纵观以前云南造普洱茶的三大国营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昆明茶厂。昆明茶厂九十年代已经停产;下关茶厂以做紧压沱茶为主,是边销茶,边民拿来是现饮消耗掉的。基本上没有旧茶保留下来,以前的下关沱茶包装还印有保质期36个月;唯有勐海茶厂,有旧茶保留下来,一直有延续生产紧压茶,保留做七子饼茶的传统和工艺。所以,找到勐海茶厂做传统的紧压普洱茶是首选的也是必然的。

云南还有其他一些曾经生产、加工过紧压普洱茶的小厂、小作坊,当时都处于停产,顶多极小数处于半停产状态。他们不可能找到芳村茶商,芳村茶商更不可能找到他们。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要做传统的紧压普洱茶是必然要找到勐海茶厂的,勐海茶厂走向历史的舞台也是必然的。

现大益勐海茶厂走出多少茶人和品牌?


大益在普洱茶的大风大浪中前行,其中的艰辛相比只要那些曾经在这里工作的人、曾经深爱大益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勐海茶厂就如普洱茶行业里面的一所黄埔军校,很多人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起点,也有很多人从这里出去开启了一个人生的高点。70多年的勐海茶厂,多少茶人为她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多少爱茶人赋予了她殷切希望。今天,已是大益而立之年,而她仍旧还有许多未尽的事宜,大益还有许多的路要走。从勐海茶厂走出了众多的茶人,并创立了多个品牌。

一、勐海茶厂高管独创品牌

1、安宁海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老同志普洱茶)始建于1999年10月,由云南资深普洱茶专家邹炳良先生(1984年任勐海茶厂厂长)和卢国龄女士(50年代进勐海茶厂,历任会计、会计科长、经营办公室主任、副厂长等职)领纲指导。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两位老先生一直在为云南茶业的发展壮大辛勤工作,两位老先生均曾先后任过勐海茶厂厂长一职。1997年两位老先生从勐海茶厂退休后,受聘于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担任普洱茶的生产总顾问。1999年,两位老先生联合四个投资人,合作组建了安宁海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公司占地面积13亩,并于当年10月份建成投产。

2、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六大茶山),成立于2002年。总部设在云南昆明,现有员工总数为1009人。公司以纯天然、高品质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原料为依托,以分布于凤庆、勐海、宜良的三个高标准、现代化的生产加工基地为基础。阮殿荣1998年出任有“普洱茶第一品牌”之称的勐海茶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为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3、云南思茅王霞普洱茶有限公司(王霞普洱)成立于2004年,由王霞独资组建,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霞18岁(1978年)就进入了勐海茶厂,她的青春岁月仿佛注定了与普洱茶息息相关,是茶成就了她的事业和人生。在勐海茶厂,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位主管普洱茶生产加工的技术人员。1999年至2004年,王霞任思茅古普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04年辞职。

4、云南西双版纳勐养国艳茶厂(国艳)成立于2004年,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勐养镇农场,目前主要的品牌有“象树牌”和“国艳牌”,董国艳女士任厂长(1995年-2002年历任勐海茶厂审检科审评技术人员、审检科科长、副总经理;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在云南六大茶山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主管质量工作;2004年1月至今,在西双版纳勐养国艳茶厂担任厂长)。

5、西双版纳勐海大昌号普洱茶业(大昌号)有限公司2006年注册成立的(原徐记茶庄),位于勐海县城,距西双版纳景洪市区仅25公里,交通便利。完全按照国家QS认证标准建造。原勐海茶厂“益”牌商标设计人制茶工程师余正才(原勐海茶厂分管生产技术的副厂长、党委书记)现为该公司的制茶总监。

6、云南天润祥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经理卢云(另任昆明银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该公司是云南银健企业的一个以加工普洱茶为主的制茶企业)先生一九八二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毕业后便被分配到勐海茶厂的技术核心部门——质量检验科工作。曾先后担任勐海茶厂技术员、工程师、副厂长、厂长、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在2007年3月份与他人共同投资成立了“云南上乐茶叶有限公司”,时隔不到3个月,就在卢云的运作下更换了公司法人,而卢云与合伙人之一的陈晓玲则将600多投资者近千万元的资金全部抽走,然后金蝉脱壳,在人间“蒸发”了)。

二、勐海茶厂中层干部创办品牌

1、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兴海茶厂(兴海)于2002年6月1日正式投产。该厂现有固定资产80多万,简易房12幢,有职工80余人,年生产能力800吨。该厂厂长张建丽1980年10月3日被勐海茶厂分配在勐混茶叶组,曾任会计、组长,1994年5月调昆明勐海茶厂经营部,任副经理,1999年5月又调辽宁省大连市勐海茶厂经营部,任经理,2000年从勐海茶厂退职后协助77200部队副食品生产基地销售茶叶,2002年3月22日创办勐海兴海茶厂。

2、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健民茶厂(健民),建于2005年2月,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从业人员120人,技术人员20人,专家及顾问6人,主要生产“吉益”牌普洱茶系列产品,年设计生产加工精制茶叶1500余吨,是一家民营中型企业。厂长左建明(历任勐海茶厂部长)。

3、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双溢茶厂(双溢),由原勐海茶厂发酵车间主任白发雄创办。白发雄厂长在勐海茶厂工作了22年,于00年离开勐海茶厂,先后被福海茶厂,兴海茶厂,临沧的某厂聘用指导发酵工作,02年与朋友一起创办了天地人茶厂。在州内被业界誉为“普洱茶发酵第一人”,后自己创办了双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4、云南西双版纳勐海杨记天缘茶厂(杨记天缘)成立于2002年3月,厂长杨坚林参军转业后,继承父业(父亲周尚忠,母亲杨保珍都是五十年代初进勐海茶厂工作的老职工,都在紧压茶车间工作30余年),于1983年12月进勐海茶厂压制车间工作,历任车间班组长、记录员、车间副主任等职。2000年被聘任为勐海县福海茶厂厂长。

5、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云海茶厂(云海),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城郊。企业法人毛云生,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理事,是勐海茶厂上世纪70年代初就进厂的老职工,曾任原勐海茶厂普洱茶车间技术工人、昆明经销部经理、茶厂供销科科长等职。2002年初,与在国企改革中退出勐海茶厂的同伴创办精制茶厂;2003年春,独资创办了勐海云海茶厂。

6、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鹏程茶厂(鹏程),2005年初开始生产,厂长杜琼芝是原勐海茶厂技术部主任。她从勐海茶厂下岗以后,艰苦创业,任劳任怨,不但向其他茶叶人士提供帮助,又自己创办了鹏程茶厂。

7、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叶庄双丽制茶厂(叶庄),2004年成立。叶庄双丽的创办人——庄晶丽退休前曾在勐海茶厂长期担任质检科科长,她上世纪50年代进入勐海茶厂,95年退休的时候是勐海茶厂的质检科科长,任命人是时任勐海茶厂厂长的“云南普洱茶一代宗师”的邹炳良先生,庄老师是少数全面掌握勐海茶厂传统拼配技术和发酵工艺的老茶人之一,其后接任她的是当今名满江湖的普洱茶“女中豪杰”王霞女士,可见庄老师不仅承前启后,且功力相当深厚!

三、勐海茶厂茶艺工作人员创办茶厂

1、西双版纳滇韵茶业有限公司属下核心企业勐海云山茶厂,成立于2004年3月,该厂由原勐海茶厂著名茶艺师陈金秀出任厂长,前后为勐海多家知名公司收茶制茶两万多吨。在北京奥运会倒记时500天暨云山茶厂成立3周年之际,经与自治州政府有关领导蹉商,我们选址西双版纳景洪市中国银行大厦合资成立了“西双版纳滇韵茶业有限公司”。

2、勐海天普茶文化有限公司、勐海布朗山茶厂,成立于2004年,总经理、厂长拉祜茶女娜卜汉族名字叫崔琳。娜卜的父亲在抗美援朝结束后,从云南省公安厅被派到勐海茶厂,担任保卫干部,母亲杨美珍是勐海茶厂的工人。1980年,娜卜高中毕业后,顶替母亲进了勐海茶厂,先后在初制车间、普洱茶车间、红茶车间工作,做过工人、采购、会计。

阮殿蓉担任厂长后,建勐海茶厂茶道馆,娜卜是茶道馆的负责人之一。1998年,勐海茶厂成立初制所,娜卜通过竞标,承包了勐混弄养初制所,在收售毛茶的过程中,跑遍了勐海县所有的茶山,包括班章老寨。

2004年,娜卜从勐海茶厂办理了内退;12月24日,她拿到了“布朗山茶厂”的营业执照。

四、原勐海茶厂退休员工、老师傅参与和担当主要职务的茶庄、茶厂

1、云南西双版纳勐海春海茶厂,始建于2003年。春海茶厂与勐海茶厂隔山相望,近几年来,春海茶厂聘请勐海茶厂知名普洱茶师傅指导普洱茶加工。

2、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同兴古茶厂成立于1998年,茶厂建厂以来,在多位原勐海茶厂退休老师傅的带領下秉承普洱茶传统的加工工艺,精心生产各类优质的普洱茶,熟茶的发酵及生茶的拼配均由勐海老师傅亲自监督主理,并在原有制茶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创建了“老勐海”、“同兴古茶”系列品牌普洱茶。2005年茶厂搬迁,新址位于勐海高速公路五公里处,交通便利,2006年注资成立同兴古茶业控股公司并加大对茶厂的扩建工程。

3、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博友茶厂创始于2005年,年产优质标准普洱茶1000吨。注册商标:博友。企业于2007年01月通过A级QS认证。企业于2007年4月被评为中国普洱茶十大知名企业。聘请了1957年就进入勐海茶厂的黄安顺老师傅,现年已73岁。(1957年进入勐海茶厂,1964年担任发酵车间小组长)

4、沙归拔妈茶庄,位于勐海县的南糯山,茶庄的主人叫确康。这位慈祥健朗的哈尼老人已经70多岁了。确康曾经是勐海茶厂的一名职工。2005年6月,“沙归拔妈茶庄”的牌子终于在南糯山寨竖了起来。到现在,茶厂已经生产出了金瓜贡茶、茶花饼、云南七子饼茶等10多个品种,全部采用传统手艺制作。

5、2007年春“老职工”普洱茶品牌问世。该茶制作人王二师傅,1952年17岁入勐海茶厂,2001年退休,制茶四十九年,现年66岁,在这期间曾在勐海茶厂三任厂长手下掌管车间生产技术,几十年里他踏遍了所有茶山乡镇,为茶厂收购生产原料,评定等级。

五、原勐海茶厂职工后代创办的茶厂

1、勐海那卡山古茶原料加工厂,厂长王红。她的父亲是勐海茶厂的退休职工。2002年,在父亲的影响下,王红开始做茶。2006年,大型文化工程马帮万里行活动展开,王红的厂获得冠名权,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马帮贡茶”品牌,并在深圳古玩城祥瑞茶行设立了总代理(王红现在的品牌叫王二普洱,不过自己没有厂,委托其他厂加工)。

2、勐海庆阳茶业有限公司是由原勐海茶厂老厂长唐庆阳之孙唐家斌及部分国内外合作伙伴与2007年兴建的较大规模的制茶企业。

六、原勐海茶厂厂长弟子担当主要职务的茶厂

云南省澜沧县古茶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澜沧县古茶山景迈茶厂,1966年建厂,1975年茶厂迁县城后改名澜沧县茶厂,1978年开始生产普洱茶。工程师李美英是原勐海茶厂邹炳良厂长的弟子,经多年探索已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澜沧味熟茶产品。

七、原勐海茶厂部分技术骨干参与的茶厂

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福海茶厂的前身是勐海县星火茶厂。1983年,由勐海茶厂抽调部分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组建星火茶厂专业生产CTC红碎茶、功夫红条茶等红茶,在生产红茶的半发酵工艺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了普洱茶的全发酵工艺。

1998年,为适应普洱茶市场发展的需要,更名福海茶厂专业生产普洱茶。2004年,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原厂房设备已不能满足生产所需,隧投资2600百余万元在风光秀丽的西双版纳勐海县城东三公里处建立新厂。

八、相关人员在勐海茶厂学习过的茶厂

1、云南双江县沙河乡精制茶厂,1987年开始,厂长朱卫东在澜沧供销社走上了四年的种茶之路,也爱上了普洱茶。这期间,到精制普洱茶历史最老的勐海茶厂学习,让他初步掌握了制茶技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嗜茶的他,不断摸索不断领悟深奥的制茶技术,为他日后的普洱茶事业打下了深厚的技术基础。2000年开始生产普洱茶。

2、临沧茶厂1985年派人到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学做普洱茶,1989年始才成批量生产普洱散茶和普洱沱。

勐海访茶:忘不了南糯山的古茶树(上)


勐海有许多值得你深入的古茶山,南糯山就是一座。在南糯山上,秋天撒出的沁凉还在一棵棵古茶树下逗留,有意无意直抵肌肤。我没有机会在这座充满迷幻的山中留宿,看阿布所说的水淋淋的月亮,众神敛迹息声,心随一壶老茶变淡。那潺湲的山溪,倒伏的枯蓬,干净的鸟鸣留我印象深刻,我想,茶王真是选对了安身立命之地。

每一棵古茶树,都是一段值得回味的历史。不用追寻,茶王会告诉你,在喧嚣的红尘中,茶能让你六根清净,烦恼归隐。茶席摆在村委会小院,入水之前,我端看显毫,仿佛就像看到情窦初开的少女粉腮上的那抹乳茸,而当茶叶被沸水冲得人仰马翻,刹那的立定,就有挺秀的叶底舒展着腰身。走了很多山路,好在一路有微风伺候,这一碗茶汤下肚,便有甜润馥郁的茶香持久地滋润。当一棵茶树决定在南糯山安身,命运就交给了风吹雨打,我能与一棵古茶相遇,竟然是以饮茶的方式完成千年相隔的交流。茶叶载沉载浮,茶汤波澜不兴。

喝着茶,话题离不开勐海的茶叶,离不开南糯山。在当今跌宕起伏的茶市里,勐海茶以品质安身立命,这有它地理气候的原因,也有勐海茶人不懈的努力探求,更是勐海各级政府把茶叶经济放在首位的结果。南糯山除了茶,竹笋也很出名,在傣语里,“糯”就是竹笋。这里的哈尼族很早就会做笋酱,想来那笋酱之香也很闻名吧,以至皇上都知道了这事,竟然把笋酱纳入贡品范围。在晨来晚去的间隙,笋悄悄破土,茶芽也开始萌发,两者都仰仗了南糯山气候的恩宠。有些茶变成了银行存款上翻番的数字,有些茶变成了孩子上学卡里源源不断的开支,有些茶圆了哈尼族同胞汽车梦,有些茶为哈尼族同胞到城市经商发展壮胆。不管市场价格多高,每户哈尼族人家都要留够足够礼尚往来的茶叶,让客人心满意足地喝到好茶。

如果让茶王开口,它会说什么呢?它当然会感谢大自然把它安排在南糯山,然后再细说与哈尼族人的情缘。如果它确实不善于表达,我替它说两句也行,感谢勐海四季如春的自然环境,给了茶树适度的温热与寒凉,它方能跋涉千年,渡过历史的荒芜,让一个民族找到生活的希望。不论在半坡老寨,还是多依寨,说到茶,茶农们都一脸虔诚,说那是祖先留下的财富,家有千财万贯不如茶地一块,茶园其实是大地养着的活宝。在勐海,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多么丰盛的大餐,都有茶叶的踪影,凉拌或煎炒,水煮或清炖,茶叶华丽转身,便受吃货们垂青。我最爱吃的是凉拌新鲜茶叶,茶的香息浸淫在酸与辣的汁液,那种爽口还真是头一次接触。如果没有茶主导,老实说,南糯山哈尼人酸辣很厚的饮食准能让我肠胃炎复发,但因为茶叶,巧妙地避开了我慢性炎症的创口。

导游阿布也是南糯山寨子里的,只见她轻轻地把一片茶叶含在红唇,就吹出了婉转动听的情歌。刘部长告诉我,哈尼族男女青年谈恋爱时常用茶叶传情,茶叶吹出的情歌直抵心扉。当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个小姑娘,就会摘七片茶叶用线拴住,找机会悄悄塞到姑娘的手里。姑娘当然懂,那是小伙子的求爱,如果有意与小伙子确定恋爱关系,就会把茶叶吃下,如果不愿意,对不起了,这茶叶还得还给小伙子。我笑着问阿布吃下了小伙子送的茶叶没有,她笑而不答,我知道,我问这话的时候,茶叶的甘醇一定还在阿布的心里荡漾。

祭茶祖是在小雨中进行,行祭的三位祭司忙着按规程料理一切,众人候在离茶祖不远的坡地,有跪有蹲,有的干脆匍匐在地,这样庄严的仪式,神也与众人一样保持沉默,只有冥钱簌簌有声地燃烧,香火忽明忽暗的燎烟,以及祭司诅咒般的祈祷。虽然听不清楚,但我相信祷辞主题一定非常鲜明,那就是保佑茶芽随风而发,茶农生活幸福。祷辞通过祭司的歌喉,形同鸟儿低语,又似涧溪浅唱,在他催眠一般的喃喃自语里,许多人都忘了还有一场雨轻轻打着节拍。

有时候会生出留下来的奢望,租几棵古茶,支几口铁锅,烹煎四季,畅饮日月。如果妻子知道我的想法,肯定怀疑起经过百折不挠的爱情,但让我移情别恋的真的只是南糯山上的古茶。

勐海有茶王,当然还有茶王赛

勐海有茶王,当然也得有一场上档次的茶王大寨吧。这些年,茶市虽然经过了十年前混战式的喧嚣,总也归于平静,但确实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台地茶充山头茶以小树茶充老树茶的情况时有发生。事实上这也很正常,利与欲紧密结合,像卵生兄弟,总随市场的供求宛如神出鬼没的幽灵。

到底谁是真的茶王,由品质说了算。这是第九届勐海茶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10月1日这一天,来自国际、国内的普洱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他们面前摆放的不是名扬中外的产品,而是来自民间的茶样。脱掉精美的包装,这些样茶闻得到初出茶坊的香息,他们来自勐海本地,那个山头的茶还沾亲带故地夹带了南糯山的清凉,贺开古茶园的古老气息,老班章独有的味道。有的来自我故乡凤庆,这份茶一样与我跋山涉水,一样舟车劳顿,行色匆匆,可它就是使者,不仅仅代表着这份茶的本身,更是另一个兄弟茶乡稍带的问候。说到勐海的茶叶,不能不说它与凤庆的渊源,作为茶叶战线的好兄弟,凤庆的茶叶曾加入到勐海普洱茶的流水线,而现在,凤庆的样茶却带着谦逊站在这个擂台,恭候着澳大利亚茶叶专家协会挑剔的眼光,以及马来西亚茶理事箫慧娟的慧眼审视。

其实我也是与凤庆的茶样一起上路的,带着样茶赶赴勐海之前,这位茶人已经很多天睡不好觉,这是他事后对我说的。我问他为什么睡不好,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我,站在凤庆这块土地上,他做茶叶可谓风生水起,父亲打下的茶叶江山,归到他这一代上继续高歌猛进,也算是事业有成,但一想到勐海国际茶王节上的茶王比赛,他也有过退出参赛的想法,但最终还是交流的目的让他坚定地来到勐海。当他站到赛场上,一眼便认出了来自易武、保山的同行,那些与他有茶叶上交流的同仁,同样怀揣一颗忐忑之心。好在整个茶王大赛始终充满着一种交流分享的氛围,所以虽然竟争有些激烈,赢的赢得心花怒放,输的输得口服心服。

品质是选手们站在赛场的自信,而公开公正则是大赛最终的保证。参赛选手不轻松,评委们也不见得轻松啊!在场的我,涌起谜底即将揭晓前的好奇与惊喜。茶王比拼挑逗味觉神经,面对古树晒青、生态晒青、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等四个类别的茶品摆到案上,就像是一道道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考题,让评委们一刻不敢分心。无论是条索、色泽,还是匀净度,不论是汽色还是香味,正是这些致胜的关键因素,最终只有55份样茶进入决赛。经过角逐,最终获奖的茶王是韩英。站在领奖台上,面带微笑的“茶王”只说了短短的几句话,感谢勐海这块热土,感谢茶叶原产地。是的,勐海,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普洱茶发祥地,从“武侯遗种”传说,到“瑞贡天朝”,历经千年,传承不息。如今,以“普洱茶第一县”为目标,勐海构建了“勐海茶+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康体养身+学习体验”为重点的“勐海茶+”产业体系,就是勐海味最真实可信的底蕴。

什么是“勐海味”?


地球上有两片肺叶,其中一片就是西双版纳,这里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却不热,盛夏的日均最高气温也就31度,一场雨又能随时掉个几度,紫外线是有点强,可于浓密繁茂的植被下行走,不过是在一片片绿荫里平移。

这片雨林中,有个“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勐海县。

勐海县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和中国产茶最早之地,有着1700年前的野生“茶树王”以及星罗棋布的古茶树群。

千百年以来,勐海地区居民世代居住在茶山上,与茶相伴。在这里有最古老的种茶民族,有最古老的古茶园,还有最醇厚的普洱茶。勐海普洱茶的发源地,悠悠古树王国,山山寨寨古茶香,这就是对勐海地区的真实描述。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天然的净化系统,使得勐海茶区的茶树拥有了其他产茶区无法比拟的口感。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茶友们常说的“勐海味”。这种“勐海味”在茶友们的口口相传中,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知,也给这座小城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那到底什么是勐海味?

在普洱界有句话叫:无勐海,不普洱。

老茶客们深深迷恋,新茶客们心向往之。“勐海味”究竟是个什么味道?

行业内公认的“勐海味”的熟茶感觉,主要有以下三大特征:

1、味道纯正,没有酸味、中药味或其他杂味;

2、甜。勐海茶厂发酵车间发酵出来的茶,不管是闻香气还是品饮的过程中,都有一种明显的甜甜的味道;

3、醇和滑。勐海茶厂生产出的熟茶,在品饮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厚实的汤感,比较黏滑,不寡淡也不发酸。

勐海味是如何形成的?

勐海味的形成需要勐海优质茶原料,勐海活性矿物质水,勐海发酵场地(丰富微生物群落),三者具备,方能为勐海味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有了这三个要素还不行,必须要有丰富发酵经验的发酵师傅精心发酵,然后在勐海存储一段时间,让勐海味趋于稳定状态,才能保证勐海味的形成。

所以说,勐海不仅是普洱茶的生长圣地,也是普洱熟茶的发酵圣地。

“勐海味”是什么味?详解普洱茶“勐海味”的成因


勐海味,这个曾经的名词,现在已很少听到。何为勐海味呢?从广义角度理解,勐海味就是勐海地区的普洱茶味道,从狭义角度来讲,勐海味就是勐海茶厂特有的普洱茶味道。

其实,就勐海茶厂的普洱茶来说,他们的勐海味一直在变化,变化得有点让人不喜欢。从前的勐海味,还是那么的熟悉,更可以说是不可复制。勐海味真的那么特别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也有朋友近来喝了杯301的金大益,猛地说有臭青味,非常的不喜欢,那样的随性,茶趣非常喜欢,朋友就像是小孩喝茶,全凭爱好,至于什么传统的勐海味的,就是那么不以为然。

至于301的金大益好喝吗?勐海味有吗?茶趣感觉还是挺好喝的,有勐海味,而且差不多十年时间的转化,现在已经非常好喝,感觉到那种布朗山特有的味道。至于勐海味够过瘾吗?这就另当别论了,茶趣还喝过更好的勐海味。想必大家一定会想到88青饼的勐海味,但茶趣不是说88青,但也是一款勐海内飞的中茶,茶味亦是布朗山的,茶味比金大益好一倍,如何说呢,金大益主要是爽口,爽香,而那款中茶,是沉香、沉味,看来是更纯的料之缘故吧,味道就想大益一首词,但比一首词更加好,回想起来,已不能再品之,实在遗憾。

近期都是古树茶为主线的,茶趣一位朋友专售纯料古树茶,一款新班章山旁的古树纯料茶,带给茶趣沉思。这款纯料茶的试品,第一泡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就是那种纯料茶的茶气,茶趣马上断定,这款茶有潜质,首先,是没有下农药和肥料,第二是制作工艺恰到好处,造就了一款难得的好茶,而且感觉类似易武,只是8泡过后,开始感觉到涩感,不知道转化会如何呢。

越是往后的勐海茶厂,生产的普洱茶越是没有那种勐海味,或者说,是勐海茶厂的勐海味在不断变化之中。旧有的勐海味已不复存在,新的勐海味不以布朗山为主线,偶尔还会拼配外州茶,令茶的转化受到很大影响,本来几年过后就能转化的苦涩感,特别是苦感,现在的勐海茶,苦感几年之后仍然存留居多。

一直以来,勐海茶厂的拼配技术,是茶厂的灵魂,绝对的高度秘密,真的很神奇,很多曾经在勐海茶厂工作过的高级茶师,退休或者出走之后,自立茶厂,但就一直造不出勐海茶厂的勐海味。这是为何呢?难道是勐海茶厂有厂规,绝不能在厂以外的地方使用厂内的拼配技术?又或者是这些人才,都不是绝对的高手?真的很难说,茶趣也曾经喝过这些高手门立厂后所制之茶,真的无那种狭义的勐海味。其实茶趣不是不知道,只是这么核心的问题,还是不直言为好,原因主要是阳光、料和水,特别是水。

在茶趣看来,阳光的作用是令一片茶更有活力的原因,但是由于晒青之茶在现时大批量的生产下,很难能出那个量,既要看天气,又需地方大,耗时又长,只能小规模生产几件纯料茶,才派用场。至于料和水,由于毛茶价格的高企和生产量太大,要勐海茶厂保留原有的勐海味,真的很难很难,而水,就是特别的水,秘密。所以大益近几年不一定是选取以往地区的茶原料,而是选取一些性价比高地区的茶原料,近几年有些新茶就有了苦而不化之感。

为何还是会收藏勐海茶厂的茶呢?“金”“银”“黄”“红”“圣”“龙”“虎”“高”“军”,这些字眼已经成为主角,一款有题材有寓意的大厂普洱茶,是不可多得的,在今天看来,还是送礼的佳品,难道金大益不好吗?答案是否定的,难道龙印不好吗?答案亦是否定的。

勐海茶厂之茶,特别是高端茶,用料还是不错的,更能为日后摆放、收藏、品饮达到平衡。这几年来,传统的7542、7572逐渐走下波路,特制茶逐渐成为主角,看来市场还是非常欢迎高端茶的,就如为何别人愿意花1000元买一斤大红袍一样,喝茶都是追高不追低的。

勐海普洱茶产区


勐海普洱茶产区主要分布在格朗和、勐混、布朗山、勐宋、勐往等乡镇,面积较大的有南糯山古茶园、班章古茶园、贺开等古茶园。

勐海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优质品种较多。2008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29万亩,可采摘面积21.5万亩,干毛茶产量1.2万吨,其中有4.6万亩的古茶园和零星分布的野生及栽培型古茶树群落,有树龄达1700多年的巴达野生茶王树和树龄800多年的南糯山栽培型古茶树历史。古茶园中主要是栽培型古茶树,有部分野生型古茶树和近缘植物。

那是什么原因造就勐海茶叶的发展呢?

由于勐海县属亚热带高原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8.7℃,年平均相对湿度78%,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多雾日,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为喜散光的茶树等耐阴作物提供了优越的气候生态环境,造就了优良的茶叶品质,也拥有了适合高品质茶叶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

“高山云雾出名茶”。雾多就是勐海的特点,年平均雾日107-160天。浓雾的滋润,使普洱茶的原料大叶茶得以枝繁叶茂,茶味独特、富含多种营养素。勐海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肥沃,极宜茶树生长,茶叶原料兼备良好的生态环保、品质醇厚、营养富集诸多特色。

只有勐海料、勐海发酵的才是好熟茶么?什么是好熟茶?


【渥堆发酵流程】

熟茶的发酵时间一般在45天左右。

1、晒青毛茶湿水:这个湿水量一般是毛茶总重量的30%—40%,茶叶的细嫩度越高,湿水量也会高一点;2、堆放:这个高度一般是70厘米左右;3、盖上棉布:这个工序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分、温度;4、翻堆解块:发酵过程的前30天,要翻堆4-5次,控制温度和湿度;5、开沟:茶叶成熟度基本靠近发酵师的目标时,将堆子开成一条一条的沟状,快速抽干水分,降低堆温下;6、摊晾:在茶叶基本没有热度时,将茶叶摊平,晾干。

【熟茶最大的好处】

熟茶最大的好处:生茶替代品、身体容易接受、养生功效。在熟茶命名之前,生茶叫普洱茶,70年代末人工发酵普洱茶在台湾有了熟茶称呼,青饼才有了生茶的名分。

身体容易接受:熟茶没有生茶自然转化的美妙,但熟茶人工发酵却给了普洱更大的普及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舌之欲渐渐被健康养生所赶超,一泡熟茶的温润从健康的角度讲远胜一泡新生茶的刺激,对大多数人来讲,刚出厂的生茶对身体的刺激可不是你一个喜欢喝所能掩盖的。

生茶替代品:正式出现熟茶应该从1973年始,1975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从此揭开了大规模快速发酵的新篇章。人工发酵技术研制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后发酵时间过长的问题,所以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以达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

养生功效:现代医学关于普洱茶的众多保健功效的研究、实验以及临床证明大多数是取样于普洱熟茶的,因此普洱茶的强大保健功效的桂冠,熟茶当之无愧!

【普洱熟茶的原料和发酵地问题】

提起普洱熟茶,圈子内普遍有两条这样的认识:

1、好的熟茶一定是勐海料;

2、好的熟茶一定是在勐海发酵的。

两条综合起来,便成就了所谓的勐海味,也被曲解为“勐海料在勐海发酵”的熟茶才有“勐海味”。

对此,小编不想引经据典费力争辩,只说3条:1、勐海茶厂生产的熟茶原料有大量来自临沧;2、勐海料在勐海发酵的也有很多垃圾熟茶3、以临沧茶为主要原料在下关发酵的下关茶厂的熟茶(销法沱)的品质的早已名声远播海内外。

【普洱熟茶发酸是用了临沧料?】

有的熟茶发酸,于是有人归咎于使用了临沧料、思茅料,或者认为是在临沧、思茅、下关、昆明等地发酵所致,其实大谬也。

首先:熟茶发酸的原因有三点:1、较嫩的茶容易出现酸味。这是春茶,全芽,一芽一叶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所谓看茶做茶,针对不同的原料,就是要强调发酵方案的配套。2、晒青毛茶加水发酵,有个适度的比例。水多了,会导致发酸。3、发酵3-5天后,堆子即散发出酸味。直到后期堆子温度上去,发到我们所说的适度发酵程度。发酵程度低于7成,出现酸茶的概率就越高。如果是2-4成,茶酸几乎是一定的了。4、发酵温度低,堆子温度上不去,茶不容易发熟,所以很容易导致轻发酵。

勐海——一个关于普洱茶的故事勐海普洱茶怎样


有人说“无勐海、不普洱”,不得不说知道勐海,只是因为普洱茶。勐海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孕育了普洱茶的神话。

勐海,是傣语地名,在傣语里译名为勇敢者居住的地方。

勐海县山山有树,沟沟有水,座座茶山,点缀其间,生机盎然。山间云雾缭绕,仿如秘境,许多探秘者蜂拥而来,似乎只有勇敢地走进莽莽森林,攀上高峰,穿过那茫茫云雾;真正观赏到群山绿茵覆盖,山间泉水奔流,蜿蜒起伏之间,茶树错落有致,才能揭开这神秘的面纱,融入那令人向往的神奇和美丽。

对于那些因为普洱而慕名而来的人们来说,经历过如此一番的视觉与身心的盛宴,才更能领会,勐海之于普洱茶的意义。

清泉给了茶圣洁的营养液,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天然的净化系统,使得勐海茶区的茶树拥有了其他产茶区无法比拟的口感。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勐海茶厂所产的大益茶具有了茶友们常说的“勐海味”。这种“勐海味”如今甚至成为了大益茶特有的标签,在茶友们的口口相传中,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知,也给这座小城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勐海原来叫佛海,这里被誉为中国最好的普洱茶原产地,随着这些年普洱茶的不断升温,勐海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凡是到这里人们,无话不谈茶。如今的勐海,多了许多外来人口,他们大多是茶人或者茶商。有的是因为被勐海茶区的神秘所吸引,常年在此驻扎,一年四季来来往往于两地,只为亲身感受手中那杯清茶的原始;更多的是茶商,每年的采茶季节,开始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

他们为茶而来,又因茶而走。等收购好茶叶,等着鲜叶变为干茶,他们又离开了,迫不及待地带着这些精心制作的好茶开始忙活自己的生意。

或形单影只或成群结队,悠然深沉的茶香里,谁也没有孤独。

走过茶山再漫步在县城的街巷,年轻的姑娘水灵,迟暮的长者目光祥和,偶尔三三两两的摩托车驶过,扬起一阵风尘。

不大的小城里散发着乡土的气息、原始而又现代的气息,这就是勐海,美丽的边陲小城。

勐海普洱茶的特征


勐海茶,滋味浓醇,苦涩皆厚重。实际上,这种韵味可以用最简单的词汇描述:协调性,苦涩味的协调性。勐海茶,苦涩味的协调性是好的。滋味浓,苦涩俱佳,但苦味稍占上风,在口腔里的余味是苦味为主,即通俗说的勐海茶是‘苦底茶’。

苦为余味,往往带来清凉的感觉,回甘的感觉。涩为余味,由于收敛性的刺激作用,口腔会有失水的感觉,带来燥感,及其不舒服。

有些地域的茶,滋味也浓,耐泡。但许多茶友喝了,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好像没有‘韵味’,为什么?

实则,这种茶的‘协调性’不够好罢了。

往往这些茶,有的苦味不够,偏甜,而涩味又来得太长,没有韵味由此而生。有的只有苦,没有涩,没有生津,显得空荡,给人与寡水般的感觉.还有的苦涩皆薄,微甜,没有力道,自然其韵味只能是无味之韵味了。

从茶品的内含物质来说,主要是三大类物质,茶多酚(显涩,见有一定的苦味),生物碱(咖啡碱为主,显苦),以及氨基酸类物质(鲜爽度的来源)的配比,决定茶品的‘协调性’,即韵味。配比合理,独具韵味。

这里说配比,好像说的是人为似的,实际上,是茶区,茶种,天时,地利,人和诸般条件综合使然。

当然,通过合理的拼配技术,解决普洱茶的韵味问题,这是普洱茶精制加工厂的使命。有优秀韵味配方的普洱茶,受到茶友的青睐,这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

《勐海访茶:踏上归途 难忘“勐海茶厂精神”(下)》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云南勐海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