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库西半山—公弄布朗族古寨茶区

发布时间 : 2019-12-09
西半山普洱茶 公弄普洱茶 勐润普洱茶

西半山普洱茶。

说勐库茶得从公弄说起,看勐库古茶树、研究勐库茶叶历史第一个应去的地方就是公弄。

公弄,是布朗族的世居地,是勐库最古老的村寨,是茶祖濮人生活过的地方。

公弄坐落在邦马大雪山伸向勐库坝的一条小山脉上,离勐库坝子约12公里,站在勐库坝的南勐河边就可看见公弄老寨的大青树。公弄的海拔在勐库西半山各村寨中不算最高,但公弄地理位置很好,视野开阔,站在公弄寨的寨头往下看可将勐库坝览尽,往远看可看见大户赛、懂过和东半山的坝糯、那蕉,公弄人坐在家门口就可看见的最高的山便是邦马大雪山主峰段。公弄在邦马大雪山的巨臂上,被邦马大雪山抬举着、护佑着,布朗人在公弄一带与世无争地生活了几千年,从没遭遇过大灾大难。

邦马大雪山是世界茶树发源地核心区域,邦马山主峰段的原始森林中现还生长着上万亩野生古茶树,世界茶王便巍立其中。公弄古寨与邦马山主峰近对相望,公弄的布朗人世世代代就和邦马山的古茶林相望相守、相生相息。

布朗族古称濮人,是勐库最早的居住民,濮人是最早进入邦马山采集狩猎的族群,最先发现邦马山原始森林中有野生茶树,最先采集邦马山野生茶食用,最早将邦马山野生茶引为家种的必然是公弄布朗族的先祖古濮人。

勐库地形奇特,被东西两条海拔3000多公尺的大山脉屏夹,直到一千年前这里除了少量濮人活动生存,还没有其他族群迁入。勐库气候温暖,两条大山动植物繁多,水源充沛,布朗族(濮人)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到如今一直都在邦马山活动生息。野牛大茶林就在他们的视线中,用竹筒煮茶水喝那是布朗族还在以狩猎为主要生存方式时已懂的事。将邦马山的野生茶引为家种那是布朗族开始刀耕火种、搭窝棚为家时已有的事,公弄布朗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茶树原产地,守在野生大茶林旁边,野生大茶树的树枝曾是公弄布朗人搭窝棚时用过的材料,公弄布朗人要人工种茶用不着去缅甸、去西双版纳引茶种。

自傣族明朝初年进入双江后,勐库的布朗族曾被勐勐傣族土司统治过几百年,布朗族与傣族交往较多,又都信仰小乘佛教。布朗语和傣语相互借用、代用的也多,所以公弄地名有两种译法,译为傣语,意为大山上的寨子,译为布朗语,意为敲大鼓的寨子。

到过滇南、滇西南山区的人都知道,凡少数民族的古寨寨头或寨子中央都有一棵或数棵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树,是村民们供祀的寨心树,又称为神树或竜树。公弄是古寨,寨子头自然也有神树,那是一棵6人才能合抱的大青树,这棵千年大树是公弄的寨心树,也是公弄人供奉的神树。公弄的布朗人认为神树可以保佑全寨子的人平平安安、无灾无忧地过日子。布朗族既信佛教也信自然神,相信万物有灵,万物有神,曾在森林中生活过几千年的布朗族,自古就懂得要爱护自己居住地方的生态环境,公弄寨子后面还有一大片竜林,公弄人从不去砍伐竜林中的树木,每年都要举行祭竜林的活动。

公弄是布朗族大寨,在双江、在勐库很有名,但双江以外的人若不从事茶业对它知之甚少,对公弄这个地名很熟悉的便是国内一些研究茶叶品种的专家,中国茶科所和云南省茶科所都曾将公弄定为勐库大叶种的培育基地,云南省10多个县及省外许多茶区都有从公弄引去的茶种、茶苗。

公弄1950年以前已是勐库很有名气的产茶大寨,茶园面积至少已在2UOO亩以上。1954年双江县茶叶站在公弄设点收茶,当年收得茶叶62747市斤1995年更收得90000市斤。这茶全部采自1949以前种的茶园。由此可看出公弄1949年以前茶叶面积已非常大。

公弄20世纪50年代就被列入低产茶园改造区和新式茶园示范区,公弄的古茶树被砍去的非常多,目前保存下来的300年以上的古茶树已很少。现在保存下来的古茶树最大的一棵树围达220厘米,可以和勐海南糯山、澜沧景迈山的茶王树比肩媲美,而寨子用的老人们说,像这样大的茶树1950年以前有二三十棵,公弄人摘茶过去都要架竹梯爬上树去采。1950年以前公弄寨的人无论布朗族还是汉族家家户户都有茶地,有的人家的大茶树一人上去摘一天鲜叶还摘不完。

公弄原是个纯粹的布朗族寨,清道光年以前还没有汉人迁入,清咸丰年间汉人开始迁来公弄寨,到1904年双江改土归流时公弄已有10来户汉族。

cy316.COM编辑推荐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勐库西半山公弄茶区(三)


公弄的老人们我还记得,黄校长家有台留声机,小学生们都爱去他家听唱片,逢年过节黄子树还给每位学生发一块糖一元钱。黄子树的夫人模样端庄、衣着朴素,人很勤劳,待人非常客气,大户赛离公弄有七八公里路,年纪小的学生平时就住在学校,黄太太就将住校学生领来家中一日三餐跟着黄家吃,60多年过去了,黄太太在公弄、大户赛一带依然有好口碑。

1950年解放军已开进博尚,黄子树赶着20多匹马,带着妻儿带着家产离开了公弄出走缅甸,从那以后再无消息。

公弄大寨旁边有个佤族寨,称公弄小寨,现有52户人家。小寨的佤族是清朝中期从七八十公里以外的大勐俄迁来。佤族与布朗族都是古濮人的后裔,在语言上有部分相通,佤族也善于种茶,民国时期小寨也种了上百亩茶园,黄子树也收购佤族寨的茶。佤族人吃苦耐劳走山路尤为快索,黄子树的马帮下缅甸时,都有小寨的佤族青年随行赶马,由于接触汉文比较早,现在公弄小寨的佤族住房与衣着都与汉族相同,但在寨子里他们仍讲佤语。

新中国成立后,公弄成为双江首批新式荼园示范区和优良茶种培育地1954年中茶公司便派茶叶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贡惠英、肖时英等进公弄采集茶种、收集资料,做老茶园改造的准备工作。1957年以后公弄开始建新式茶园,并向外输出茶苗茶种。1986年云南省茶科所所长张顺高又带领科研人员桂明英、梁凤铭、董加相等在公弄驻村3个月,做光布朗族母亲和她五个美丽的女儿谱、土壤、种籽的分析考察,为公弄茶种选培作跟踪研究。

公弄坡陡水田很少,新中国成立以后,公弄一直是以茶业为主。从1957年至2000年,公弄新植了上千亩茶园,走进公弄远看近看山坡上都是茶。由于公弄大叶种茶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受关注、重视,品种不断优选,使公弄茶具有公弄大寨有许多民国年间的茶园很高的知名度,公弄茶价格历来较高,但仍然好销。

双江勐库戎氏茶叶公司现在公弄设有收购点,公弄茶一半都供给戎氏荼叶公司。

公弄还是一个红茶加工的大寨子,公弄是双江县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建红茶初制所的村寨。1956年从凤庆、临沧和外省来的红茶技术员到公弄传教红茶制作技术,公弄的布朗人都会加工红茶,公弄布朗人人做的红茶金毫显亮、汤色艳丽、滋味甘醇,几乎全被大厂收购。近几年,公弄人用民国老茶树做的红茶被视为珍品,产量少、价格高不易买到,公弄老树红茶正在成为勐库的又一品牌茶。

小户赛公弄村委会另一个名气很大的寨子就是小户赛,小户赛与公弄大寨隔着条深壑,现在公弄大寨到小户赛已有土公路相通,土公路顺山绕约12公里,但雨季仍然无法通行,车不能通时,顺沟谷走小路1个半小时可走到小户赛。小赛有名是因为它有勐库面积最大的古茶园。双江目前古茶园保留得最多,保在得最好的当数小户赛村,研究双江茶叶历史,考察古茶园,小户赛是个不能不去的地方。

小户赛现有200多户人家,由三个寨子组成,一个汉族寨,两个拉祜族赛,三个寨子连排等高坐落在邦马大雪山主峰的半腰上,汉族寨与两个拉祜族寨相距约1公里。小户赛背后的高峰便是邦马大雪山,野生古荼树最集中的那片原始森林就在其上,从直线距离算小户赛到野生茶王树所在处的距离比大户赛近得多,但小户赛背后的小户赛拉祜族寨山太陡,峭壁耸立,难以攀登,所以人们去邦马大雪山看野生大茶林一般都从大户赛走。小户赛人早就知道寨子背后的大山原始森林里有许多野生荼树,自古以来就将寨子背后的山称为大茶山。大茶山上有两条水量很大的溪流从山顶流下来,一条穿过寨子,一条从寨子旁边流走,小户赛人将这两条溪流分别取名茶山沟和茶山河,这个叫法从先辈流传下来已不知有多少代了。

小户赛有一个汉族寨、两个拉祜寨,汉族寨叫以寨,拉祜族寨分别叫梁子寨和洼子寨,汉族有50多户,拉祜族有150多户,汉族寨的人会讲拉祜话,拉祜人与拉祜人交谈用拉祜话,拉祜人与汉人交谈用汉话,小户赛人老老少少都会两种语言。小户赛是双江最典型,最可观的古茶村,走进小户赛放眼望去,树围超过1米的古茶树房前坡上随处可见,双江悠久的种茶历史在这里真实而鲜活地展示着。

(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勐库西半山公弄茶区(二)


公弄20世纪50年代就被列入低产茶园改造区和新式荼园示范区,公弄的古茶树被砍去的非常多,目前保存下来的300年以上的古茶树已很少。现在保存下来的古茶树最大的一棵树围达220厘米,可以和勐海南糯山、澜沧景迈山的茶王树比肩媲美,而寨子里的老人们说,像这样大的茶树1950年以前有二三十棵,公弄人摘茶过去都要架竹梯爬上树去采。1950年以前公弄寨的人无论布朗族还是汉族家家户户都有茶地,有的人家的大茶树一人上去摘一天鲜叶还摘不完。

公弄大寨的古茶园公弄原是个纯粹的布朗族寨,清道光年以前还没有汉人迁入,清咸丰年间汉人开始迁来公弄寨,到1904年双江改土归流时公弄已有10来户汉族。

勐库在清光绪年以前茶叶产量已上千担,但却没有能像易武、景谷、思茅那样建起众多的茶庄、茶号。这与双江改土归流较晚,勐库在1903年以前还由傣族土司统治有关,笔者三进公弄盘根问底,终于从公弄几位古稀老人那里捕捉到了公弄清末茶号的信息。

“老号家”这就是公弄70岁以上的老人们都知道却又都没见过的茶号,他说的是清朝末年丁大老爷在公弄开的茶号,茶号歇业已有80多年,现勐库能说出丁大老爷名字的仅有85岁的赵国祥老人了。开茶号的丁大老爷叫丁济光,临沧人,丁济光的茶号大约1920年左右已停业,连85岁的赵国祥老人也没见过丁济光。赵国祥回忆说他七八岁时去勐库赶街见到过丁济光的遗孀丁老妈妈,当时丁老妈妈已有50多岁了,丁老爷已去世多年,由此推测丁济光大约是190年到1920年间在公弄开过茶号,由于茶号停业年代太久,公弄的老人们谁也说不上丁济光的茶号名叫什么,人们只称它为“老号家”。72岁的赵家六说他妻子的爷爷帮丁大老爷做过茶,这样算来丁家茶号应开于1910年以前。赵家六、起国祥还听上辈人讲过不少丁大老爷的故事,丁家茶号做得最多的是一种又像粽子又像菌子形状的一种紧茶,有时也做少量饼茶,茶号最初建在离公弄大寨约1公里远的大路边,因常有土匪来抢,后来就搬来靠近寨子。丁家原是一排草房,房顶会漏雨,茶叶做好后要用草排遮盖,搬来公弄大寨后房顶换成了洋铁皮,再大的雨屋里都能做茶。

赵家六听他老岳母讲,老岳母儿时每逢下雨天总爱跑去丁老爷家听那雨点打在洋铁皮房顶上的声音,叮咚叮咚真好听,雨越大,那叮咚声越好听,公弄大寨除了丁家整个寨子都是草房,丁家房顶上的叮咚声比敲铓锣还响,整个寨子都听得见。丁家灶上有口大铁锅,大铁锅上盖的是洋铁皮,洋铁皮上有七八个洞,洞上放着小甑子,干茶放进去蒸软后倒在一块布上用手扭紧,扭紧后就扔在草席上放上几天干了以后将布解开,茶的形状有点像粽子又有点像菌子,有个三寸长“老号家”遗址的把,老人们说那叫紧荼,那茶是卖给大理商人的,西蕃人爱吃。

丁老爷在公弄做了10多年的茶,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毛尖茶丁老爷给茶农1元1斤。丁老爷在公弄的那些年,整个寨子的茶摘下来都卖给丁家,公弄人至今还在夸丁老爷,说丁老爷开茶号那些年公弄是西半山最富的寨子,公弄人日子公弄大寨山脚是南勐河,很好过。丁家做的茶四五间房子都丁大老爷曾在这里建过一座石桥堆不下,来给丁家运茶的马帮来次有100多匹马,马背上插着红旗,马锅头还背着枪,丁济光在公弄大寨下边的南勐河上还修了一座桥,由于丁家生意太好太有钱,土匪多次纠集上百人抢丁家的马帮,丁家的茶运不出勐库,最后只有停业。丁家茶号1920年左右已停业,丁济光何年离开公弄已无人说得上来,是病逝还是迁走连85岁的赵国祥都说不上来。丁家在公弄开茶号做紧茶是1900年至1920年间的事,丁济光做紧茶的时间比勐海的可以兴等茶号还要早,丁济光极有可能就是云南第个做紧茶的人。丁济光走后,临沧的彭应聪也来公弄收过茶,彭应聪与黄子树的老宅大理巍山百宝生商号联营经营了几年,生意颇为兴盛,彭应聪还在公弄小学教过几年书。

1904年起勐库不再由勐勐土司统管,由彭锟控制的四排山巡检代管,从此以后汉人们逐步进入政治权力层。1930年双江已设县,新来的县长将双江全县分为五个区,勐库西半山从公弄到冰岛都属第五区。

第五区的区公所设在公弄大寨,临沧人黄子树来公弄当区长,公弄原来的布朗族头人则被任命为保长。黄子树在昆明读过书有文化,很会为人,在公弄当区长10年与布朗族、佤族的关系都处得很好,黄子树一边当区长一边经商,他将公弄的茶叶拉去临沧卖,又将外地的百货拉来公弄卖,黄子树不久就在公弄盖起了四合院大瓦房。黄子树与彭锟的四公子彭四关系很好,还与彭四结亲家,黄子树的马帮走一趟有五六十匹马,南下缅甸、北上临沧,一路上土匪也不敢抢。黄子树当区长十年也为当地民众做过一些实事,创办公弄完小并亲自任校长,黄子树动员各个民族的适龄儿童进学校读书,公弄、大户赛、小户赛几个寨子不少70岁以上的老人都在公弄读过书,一些布朗族老人今天还识得不少汉字。公弄小的创办,为公弄一带山区的现代文明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勐库西半山公弄茶区(五)


小户赛古茶园留下来的较多与它的交通不便有很大关系,河水阻道让小户赛福祸皆得,滚岗河、茶山河从邦马大雪山流下来,一左一右一前后将小户赛的三个寨子隔在中间,进小户赛大路小路都要经过这两条河,每逢下雨,河水流量加大,人与骡马难通过,六至九月的雨季,土公路泞拉祜小姐妹说,摘茶叫“腊盆”,喝茶叫“腊朵”烂汽车也无法进去,两条河的阻挡减慢了小户赛老茶园改造的速度。两条河虽然让小户赛人出行有些不便,但小户赛人对这两条河都情深意恋,河水让小户赛的水田永不干涸,不下雨时两条河清澈透底,洁净得可以直接入口茶山河发源于邦马大雪山野生大茶林生长处,邦马大雪山那棵世界茶王送给世界的第一股清香就在茶山河甘洌的润水中茶山河干季时水面不宽,仅五六米,河水清澈见石、浪花都带浅绿茶山河从邦马大雪山野生大茶林流下来,茶山河色,河上有一小桥,小桥用几棵大树的树干扎成,很古朴、很稀奇,远看有种“古木波上卧,蔓藤挂水中”的韵味,站在小桥上,抬头往上看是邦马大雪山的原始森林;往下看河两岸是茶园、竹林和梯田,桥下的水是从世界茶王、千年古茶林处流来,这水当是天下茶水第一源,来到茶山河无论如何也要捧上几口清亮的河水喝喝,饱一饱口福。

豆腐寨

过了茶山河小桥,河对面就是腐寨的地界了,豆腐寨是公弄村季会的又一个大茶村,现在居住的全是族,有70多户人家。小户赛的拉枯入过去称豆腐寨为中户赛,汉人没迁来之前有拉祜人、佤族人住过。豆腐寨的汉族姓陈、姓李、姓唐的居多,根豆腐寨据陈家、李家留下的坟碑来看,汉人迁来豆腐寨是清咸丰年的事。清咸丰年大理地区回族起义,战事波及顺宁(凤庆)、缅宁(临沧),顺宁、缅宁的许多汉人迁往双江。首先迁来中户赛(豆腐寨)的是一户李姓汉人,李家在缅宁时已是小康之户,李姓男子带着妻子和儿子定居在豆腐寨,当时豆腐寨有个很大的水塘,李姓男子便在水塘边开了几亩水田。

随后,陈姓汉人、唐姓汉人也从缅宁迁来,他们也在水塘边搭屋定居。李家来得早,水田开得最多,李家的儿子李小宝渐渐长大,李小宝很勤劳脑子又灵活,他从小户赛讨来茶种在自家屋后面种了几百棵茶树,几年后茶树长大,李小宝将茶叶采收后驮去景谷换盐,盐驮回来又拿去与拉祜族、佤族换骡马,李小宝倒腾茶叶、盐巴赚了不少的钱,到光猪末年李小宝已盖起大院子成为豆腐寨的首富,村子里20多户人家都叫他李老爷。李老爷娶的一妻一妾生的都是女儿,总想有个儿子,两房妻妾颇懂事,怂恿李老爷再娶个三房太生儿子,于是李老爷60岁那年又娶了一个26岁的陆姓小寡妇做第三房。那陆姓小寡妇不愿意嫁李老爷,进李家门的当天就想逃走,李老爷体谅小夫人,忙叫大女丿儿拿出一扎袋银子这才哄住了小寡妇,第二年小寡妇为李老爷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李跃炳,从此李家上上下下都尊称三夫人为三奶,视李跃炳为宝贝,没想到宝贝李跃炳刚会走路,李老爷便病逝,三奶再次守寡,她还不到30岁。

民国初年,勐库茶叶名气已很大,三奶的儿子李跃炳已成年,李家有上百亩的茶园,李跃炳也随马帮去缅甸麻栗坝卖茶。李跃炳勤奋而稳重,把茶叶生意做得顺顺旺旺,一家人过得富足和美,三奶心情舒畅眉开眼笑。

缅甸麻栗坝是个好找钱的地方,也是个瘴疫流行的地方。1934年李跃炳从豆腐寨古茶园麻栗坝回来半路就病倒,还没到家就落了气,丢下妻子与幼L李更新,还有父亲留下的几个妈。李跃炳去世后,李家的院子里没有成年男人了,三奶成为这个院子里顶梁的人。双江民国时期土匪猖獗,公弄、豆腐寨、大户赛一带经常遭土匪抢,三奶家院子大很招眼,土匪一来就先抢三奶家,三奶家没有成年男子,一院子女人只有任土匪们一次次地抢。

豆腐寨缺少有实力的人家抵抗土匪,陈家、杨家、唐家等一些小富之家都往小户赛、公弄等住家多的大寨子搬迁,家里人劝三奶搬迁,三奶说,我们家没有撑得起家的男人,搬去哪里都难讨生活,出去连间房子都盖不起,老屋、田地、茶园都在这里,守着这些,老老小小还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还不至于饿死,等孙子小更新长大就好了。就这样,三奶带着大房、二房留下的几个女儿,带着小孙子李更新一直坚守在豆腐寨。白天三奶带着几个女儿下地,晚上就让两条大黄狗睡在堂屋中央。1947年豆腐寨只剩三户人家,已无人再摘茶卖,1949年豆腐寨仅有三奶一家人住,三奶的孙子李更新已长得比奶奶还要高。

(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勐库西半山公弄茶区(一)


说勐库茶得从公弄说起,看勐库古茶树、研究勐库茶叶历史第一个应去的地方就是公弄。

公弄,是布朗族的世居地,是勐库最古老的村寨,是茶祖濮人生活过的地方。

公弄坐落在邦马公弄布朗族古寨(周小云摄)大雪山伸向勐库坝的条小山脉上,离勐库坝子约12公里,站在勐库坝的南勐河边就可看见公弄老寨的大青树。公弄的海拔在勐库西半山各村寨中不算最高,但公弄地理位置很好,视野开阔,站在公弄寨的寨头往下看可将勐库坝览尽,往远看可看见大户赛、懂过和东半山的坝糯、那蕉,公弄人坐在家门口就可看见的最高的山便是邦马大雪山主峰段。

公弄在邦马大雪山的巨臂上,被邦马大雪山抬举着、护佑着,布朗人在公弄一带与世无争地生活了几千年,从没遭遇过大灾大难。

邦马大雪山是世界茏发源地核心区域,邦马山主峰段的原始森林中现还生长着上万亩野生古茶树,世界荼王便巍立其中。公弄古寨与邦马山主峰近对相望,公弄的布朗人世世代代就和邦马山的古茶林相望相守、相生相息。

布朗族古称濮人,是勐库最早的居住民,濮人是最卓进入邦端山采集狩猎的族群,最先发现邦马山原始森林中有野生茶树,最先采集邦马山野生茶食用,最早将邦马山生茶引为家种的必然是公弄布朗族的先祖古濮人。

勐库地形奇特,被东西两条海拔3000多公尺的大山脉屏夹,直到一千年前这里除了少量濮人活动生存,还没有其他族群迁人。勐库气候温暖,两条大山动植物繁多,水源充沛,布朗族(濮人)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到如今一直都在邦马山活动生息。野生大荼林就在他们的视线中,用竹筒煮荼水喝那是布朗族还在以狩猎为主要生存方式时已懂的事。将邦马山的野生茶引为家种那是布朗族开始刀耕火种、搭窝棚为家时已有的事,公弄布朗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茶树原产地,守在野生大茶林旁边,野生大茶树的树枝曾是公弄布朗人搭窝棚时用过的材料,公弄布朗人要人工种茶用不着去缅甸、去西双版纳引茶种。

说勐库种荼始于冰岛傣族人去外地引茶种不可信,冰岛村傣族迁入勐库仅有600多年时间,在傣族没迁入勐库之前,居住在邦马山公弄一带的布朗族已经在人工种荼。

自傣族明朝初年进入双江后,勐库的布朗族曾被勐勐傣族土司统治过几百年,布朗族与傣族交往较多,又都信仰小乘佛教。布朗语和傣语相互借用、代用的也多,所以公弄地名有两种译法,译为傣语,意为大山上的寨子,译为布朗语,意为敲大鼓的寨子。

到过滇南、滇西南山区的人都公弄佛寺内的大青树是布朗人敬奉的神树知道,凡少数民族的古寨寨头或察子中央都有一棵或数棵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树,是村民们供祀的寨心树,又称为神树或鼋树。公弄是古寨,寨子头自然也有神树,那是一棵6人才能合抱的大青树,这棵千年大树是公弄的寨心树,也是公弄人供奉的神树。公弄的布朗人认为神树可以保佑全寨子的人平平安安、无灾无我忧地过日子。布朗族既信佛教也信自然神,相信万物有灵,万物有神,曾在森林中生活过几千年的布朗族,自古就懂得要爱护自己居住地方的生态环境,公弄寨子后面还有一大片鼋林,公弄人从不去砍伐毫林中的树木每年都要举行祭鼋林的活公弄布朗女采茶公弄是布朗族大寨,在双江、在勐库很有名,但双江以外的人若不从事茶业对它知之甚少,对公弄这个地名很熟悉的便是国内一些研究茶叶品种的专家,中国茶科所和云南省茶科所都曾将公弄定为勐库大叶种的培育基地,云南省10多个县及省外许多茶区都有从公弄引去的茶种、茶苗。

公弄1950年以前已是勐公弄大寨的古茶树库很有名气的产茶大寨,茶园面积至少已在2000亩以上。1954年双江县茶叶站在公弄设点收茶,当年收得茶叶62747市斤,195年年更收得9000斤千。这些茶全部采自1949年以前种的茶园。由此可看出公弄1949年以前茶叶面积已非常大。

(未完,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勐库西半山公弄茶区(四)


小户赛在清朝初年还没有汉人居住,拉祜族明朝初年已定居在小户赛,拉祜族没来之前,小户赛、公弄一带是布朗族居住。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云南无论何处只要发现有上千年的栽培型古茶树,追根寻源,总与布朗族有关,最早在小户赛种茶的是布朗族。从小户赛现在留存下来的几十株特大的古茶树来看其树高、树幅、树围都超过冰岛村的茶王树,《双江县志》记载,冰岛村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从西双版纳引人入茶种开始种茶,傣族进入注的时间比拉祜族进入双江的时间还要晚,在傣族还没进入双江之前,公弄小户赛带的布朗族、拉祜族早已在人工函种茶,从民族迁徙的时间来看,小户赛种茶的时间比冰岛还要早,说勐库种茶历史始于1485年傣族土司从西双版纳引种至冰岛开始是不准确的。小户赛背后的山巅上原始森林里就生长着成林成片的上千年的野生茶树,逢小户赛的古茶园记载着勐库茶深远的历史暴雨时落在地上的野生古茶树的茶籽顺着山水冲到小户赛都有可能,小户赛茶山河两岸的悬崖上现在也能到野生茶树的身影,从小户赛到山顶的野生大茶林仅2个多小时的路程,居住在公弄、小户赛一带的布朗族、拉祜族将野生茶树引|为家种是很容易的事,说小户赛的茶籽都是从冰岛村引来就令人有点不可信。

小户赛的汉族寨仅有100多年的历史,清道光年间汉人陈忠德带着家眷从与小户赛隔河相望的豆腐寨迁来,在离拉祜寨约1公里的地方搭起竹棚住下,随后又有杨姓、李姓、唐姓的汉人迁来小户赛,汉族寨慢慢形成。拉祜人将汉人们建的新寨子称为以寨,意为最里边的寨子。光绪年以前,小户赛汉族住户不多,汉人还要帮拉祜人种地、盖房子,汉人和拉祜人和睦相处,拉祜人不排斥汉人。小户赛背靠大山,溪流丰沛,汉人们在寨子下面的荒坡上开了一些水田,粮食够吃了。拉祜寨早已有茶园,汉人们也想有茶园,汉人们向拉祜寨头人送米、送酒换得开山权,汉人们在自己住的寨子上边烧出一片坡地,建起了茶园。

清光绪年大理杜文秀起义被平息,滇西商道又通,临沧博尚街茶市再兴,来勐勐坝、勐库坝收茶的商人也多起来,勐库茶好销,小户赛的汉人们很快就发起来。最早来的汉人陈忠德经过20多年的奋斗家里又有田又有茶园,3个儿子也长大成人,三子陈有桓最勤奋又开出上百亩新茶园,还烤酒卖,陈有桓很快成为小户赛的首富。陈有桓子脉旺又有了5个L子,5个儿子成年后都会经商,有的跑缅甸,有的跑博尚,1925年前后陈家已是人口众多家族富裕,陈家的成年男子个个都盖了新房子,以寨大半个寨子都是陈家的房院,陈家子弟多经商,读书人少,1928年双江成立县后,陈家政界无人,生意难以做大,1940年以后陈家开始衰落。1952年陈家因茶园多、田多,几兄弟都被划为地主,陈学奉还被劳改了五年。

除了陈家,来小户赛较早的几户汉人也过得不错。刘家也算富户,刘保光绪末年从临沧马台乡来到小户赛,在以寨娶妻安了家,经过30多年的奋斗,积下20多亩田地,五六十亩茶园,还将小儿子刘四合送到昆明去读师范学校,刘等四合成为民国年间公弄、小户赛一带唯一一个进省城读过书的人。以寨人说刘四合会写洋文,抗战爆发后刘四合被父亲刘保招回小户赛,要他回来管理家业,为了让他安心,刘保还给刘四合在小户赛讨了一个漂亮的媳妇,可在省城读了几年书的刘四合对收地租、卖茶叶的事不感兴趣,整天不是弹弦子就是拿一本洋文书看,后来去公弄教了2年书嫌收入低又回家来,他想去昆明做事但父亲不同意陈有桓的大坟1953年不爱管家连一亩地产多少根食收多少租都不知道的刘四合还是被评为地主,漂亮媳妇离他而去,“文化大革命”开始,刘四合在村里第一个被斗被抄家,几年后刘四合病逝。

汉人们在小户赛种茶的时间比拉祜族要晚,汉人们种的茶园多为百年左右,汉族寨的老人们还说得上来哪茶山河在这里与南勐河汇合块是陈家茶园,哪块是刘家、徐家、杨家的茶园。

小户赛拉祜族居多,占总人户的70%,拉祜族住在梁子寨和洼子寨。这两个寨离得很近,小户赛面积最大、年代最长的古茶园大部分在这两个寨。梁子寨的古茶园是勐库也是双江县保存得最好的,树围超过1米,树高超过5米的古茶树成林连片至少还有300亩以上,有10多株古茶树树围已超过150厘米,树幅宽展,根扭枝盘那形态已不是二三百年能长成的,那应该是明代或更早时期种的茶树。小户赛虽然交通不便,但因古之茶园面积大,双江的大茶厂和昆明的茶老板春秋两季都在梁子寨定点收这片古茶园的茶。

梁子寨是个很有特色的古茶村,几乎家家户户门前房后都有古茶树,碧绿叶茂的古茶树围着一排排房屋,说不清到底是寨子建在茶林里,还是茶树种在寨子里。梁子寨的拉祜人白天闻着茶香劳作,夜晚枕着茶香入眠,他们尽享茶叶带来的福分,年年小户赛的拉祜儿童把快乐留在茶王树上卖茶得收入,收入年年在增加,寨子里的拉祜人高兴地说:“继泊、腊扎罕依玛达(现在茶叶好卖日子好过)。”

小户赛的拉祜人姓铁、姓李、姓张的较多,姓铁的拉祜人说他们最老的先祖是蒙古人,且姓铁的每一代的上辈人总要告诫下辈人永远拉祜儿童快乐的童年不能改姓,要记住祖宗姓铁是蒙古人。不仅在小户赛,在整个双江县的各个拉祜族寨,凡姓铁的说法都一样。拉祜族是氐羌系,曾在甘肃、青海、西藏、四川迁徙过,是否有一支为蒙古人的后裔值得研究,有志于研究拉祜族历史文化的人不妨深入考证,这可是个极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因为成吉思汗铁木真也姓铁。

小户赛另一处大茶园在茶山河附近,从梁子寨到茶山河有条古道约3公里长,古道两边的地里尽是茶。这一路的茶园有1958年以后种的,也有民国时期种的,民国时期种的茶树主干已有小碗口粗,但这些老茶树已被矮化过,粗矮的树桩上,发出大蓬大蓬的嫩叶嫩芽,一个个芽头紧实绒亮,让人一见就喜爱不已。小户赛的这片茶园面积太大,走3个小时也看不完,茶园往上已连到原始森林,往下接到山脚的水田边,茶山河沿岸的土埂上也有不少老茶树,因被荒木野藤包围两朵小茶花已无法进去采摘。

(未完,

勐库西半山(冰岛、坝卡、懂过、大户赛、公弄)上 _哪几个?


勐库镇辖16个行政村,分别为城子、亥公、那赛、邦渎、那蕉、坝糯、梁子、冰岛、坝卡、懂过、大户赛、公弄、丙山、邦改、护东、忙那。十六个行政村由于茶叶的产量名气不一,又细致地划分为18个名寨,也就是勐库茶爱好者俗称的“勐库十八寨”。

勐库西半山与东半山仅一河之隔,相对东半山而言,西半山则披洒着较多的夕阳。东西两半山,皆紧靠着北回归线。是太阳在北半球所能涉足的最北之地。前面已经介绍过东半山,今天说的是勐库西半山的其中五个寨子,包含茶山地理环境、茶的口感以及特点介绍。

1.冰岛老寨

冰岛老寨,隶属于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距离勐库镇所在地25.00公里,距离县44公里。面积2.51平方公里,海拔1400—2500米,年平均气温18—20℃。冰岛村位于勐库河畔,以河为界,冰岛村位于勐库河畔,所产茶兼具东半山和西半山特色,集勐库茶区优秀品质于一身。

冰岛普洱茶特点:冰岛古树茶为大叶乔木类,故条索肥壮匀整显毫、汤色金黄明亮剔透,茶香清扬浓郁且独特,滋味甘甜,苦涩味较轻,耐泡,叶底柔润明亮。汤汁醇鲜,苦涩极低,甜度非常好,有一股与寻常生茶不同的清鲜花香,汤色绿黄透亮,仿佛进入一个晶莹剔透的世界,迫不及待的喝上一口,上颚、两颊感觉微苦,但苦化得很快,紧接着两颊生津,若潺潺溪水,舌底鸣泉,喉韵凉感明显,持久不易消散。

2.坝卡

坝卡隶属于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地处勐库镇北边,距勐库镇镇政府所在地40公里,全村国土面积5.29平方公里,坝卡村东面和北面邻冰岛村,南邻懂过村委会,西邻耿马县,海拔1,600.00米,年平均气温20.00℃。从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上看,坝卡茶或多或少都有着冰岛茶的影子。如今现存的1500多亩茶园当中,大都为上世纪80年代的茶,古树茶面积将近100多亩,茶林成片,未经过矮化,保存完好,茶树大都碗口粗细!

坝卡普洱茶特点:茶香气显有淡蜜香,杯底留香明显,有新茶的青味;滋味先苦后甘,涩味平,滑厚饱满,茶气足,层次感强。

3.懂过

懂过村隶属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地处勐库镇北边,距勐库镇政府所在地19.00公里,国土面积2.88平方公里,海拔1740.00米,年平均气温20.00℃。懂过是勐库西半山最大的寨子,懂过村委会下辖四个寨子,连成一片,单是懂过大寨就有四百多户人家。懂过茶园面积合起来约有5700亩,新茶地和古茶园各占一半,面积辽阔,郁郁葱葱延绵不绝,年产毛茶上百吨。

懂过普洱茶特点:懂过的古树茶,有着独特的魅力。首先是香气非常高亢,沉稳的果蜜香宛转悠扬如同草原牧歌,有种奔放张扬的活力;其次是茶味非常浓,苦涩均重,但属于很清爽的苦,而且化的很快,回甘生津几乎是迅猛刚劲的。懂过的茶,还有个特点,茶气足,体感强烈。

4.大户赛

大户赛隶属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地处勐库镇西边,距勐库傎镇政府所在地20.00公里,全村国土面积4.41平方公里,海拔1,928.00米,年平均气温25.00℃。佤族和拉祜族是大户赛早期的住民,拉祜族至少300年前已在大户赛种茶。全村古茶园面积占勐库古茶园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大量古茶园仍保持着古老的风韵,茶树树龄大多在800年到2000年之间。大户赛茶内涵丰富,大户赛的毛茶与西半山其它各村寨的有点不同,晒干后乌润光亮,勐库人称之为——大黑叶,泡出的茶汤明黄透亮,民国时期云县商人最爱买大户赛的茶。

大户赛普洱茶特点:外形条索紧结,芽肥叶壮,乌润光亮,香气独特,汤质明黄透亮,口感顺滑醇厚、回甘特好持久、绵长,茶性劲足霸道,很耐泡。

5.公弄

公弄隶属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地处勐库镇西边,距勐库镇镇政府所在地9.00公里,全村国土面积5.25平方公里,海拔1,588.00米,年平均气温20.00℃,其实在远在百里之外的勐库西半山,亦有这么一个寨子——公弄!一个足以“惊世骇俗”的布朗族寨子,亦有三绝!

一绝:古树俯拾即是,以茶为友者多如繁星;

二绝:茶艺五彩斑斓,以茶为师者摩肩接踵;

三绝:茶俗应有尽有,奉茶为神者络绎不绝!

勐库公弄坐落在与勐库千年古茶山比肩而立的公弄大山上,公弄村里里外外林海莽莽,连绵成片的古茶园便穿行其间,这墨绿色的古茶园如同一款翡翠镶嵌在湛蓝湛蓝的天空下,让人心胸坦荡!

公弄大寨的普洱茶特点:条型肥大,芽叶匀整,开汤时汤色金黄透亮,落口生甜,茶香馥郁,有蜜香,回甘持久,生津迅速,韵味悠长,茶质丰富,叶底鲜活灵动,是勐库诸多寨子中茶质肥美的茶品!

勐库东半山、西半山普洱茶介绍


勐库的地形是两山夹一河一坝。两山中,一座是邦马山,一座是马鞍山,一河为南勐河,一坝指勐库坝。邦马山与马鞍山对峙,南勐河经流两山之间,勐库人习惯上以南勐河为界,将南勐河东边的山称为东半山,西边的则称为西半山。双江县茶树树龄在120以上得到古茶树百分之八十分布在勐库的东半山和西半山,两山凡200年以上的古村寨,都有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东半山和西半山以冰岛茶山为界,东半山茶香气高昂,显毫,但茶气相对弱一些,西半山正相反,香气弱但茶气十足。冰岛村就恰恰位于勐库河畔,所产茶兼具东半山和西半山的特色,可谓集勐库茶区优秀品质于一身的极品好茶。

勐勐傣族土司统治这里时,勐库山区村村寨寨都有茶园。目前,两半山共有茶区14个,西半山的茶区分别为:公弄,大户寨,懂过,坝卡,冰岛,丙山,邦改和忙波。

勐库东半山

东半山是勐库茶的典型代表,勐库大叶茶以内虑物质高、纯度高、萌发力强、产量高等优良品性而驰名,被誉为“勐库良种,世界名茶”,勐库茶以南勐河为界分东半山、西半山。在这里,世代聚居着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个主体民族。他们千年以来以茶为生,敬茶为神。早在明代,东半山就已经名扬四海,当地种植茶、产茶的历史则更早。

东半山海拔1815米,年平均气温15.58℃,茶树长势高大,树冠开展,叶密且被多绒毛。东半山终年云雾笼罩,枝繁叶茂,日照充足,地气旺盛,是茶树的理想之地。

东半山的茶因对着日出,茶叶爽健怡人,苦重而涩轻,茶质醇厚。

勐库西半山

西半山与东半山仅一河之隔,相对东半山而言,西半山则披洒着较多的夕阳。东西两半山,皆紧靠着北回归线。是太阳在北半球所能涉足的最北之地。

西半山的茶清香,条索清晰,芽尖肥厚多毫,叶片壮实完整,滋味柔顺,醇厚浓郁,回甘生津迅速,喉部非常舒服,尾韵足,耐泡,二十泡后,仍留有香甜滑柔感,水浸出物丰富。

勐库西半山的几个寨子简介


豆腐寨

豆腐寨是公弄村委会的又一个大茶村,现居住的全是汉族,有70多户人家。豆腐寨以前被小户寨的拉祜族人称为中户赛。

豆腐寨1950年还有100多亩清末民初种的茶园,1952年以后迁入的人户多起来,住房越来越多,老茶园被砍去一大半,如今才留下二三十亩,被房屋围在寨子中间。

豆腐寨在公弄一带是地势较低的寨子,住上走还有五家村和三家村,五家村地势比豆腐寨高,海拨接近1800米,而它上面还有三家村,相距1公里路,三家村是双江、勐库海拔最高的产茶村,海拔达到2000米,三家村不仅可以将西半山看完,还可将山下的勐库坝子尽收眼底。

三家村的古茶园就在村子前面,树与树相邻很近,人爬上树采叶可以不用下来直接攀枝到另一棵树上去,这片古茶园的茶树主干围径多在90厘米以上,树龄至少在200年以上。

南迫老寨

南迫老寨是个拉祜族寨,过去有70多户人家,因海拔太高,交通不方便,2000年双江县政府决定南迫老寨整体搬迁至冰岛下边的公路旁,但迁到新寨后部分拉祜族人舍不得丢下老寨的田地、核桃林和老茶园,又有十多户迁回了老寨。南迫古茶树多,分布广,离老寨还有一公里便可看见森林里有连片的古茶园,南迫老寨还有上百亩古茶园,这个寨子的历史就不会少于500年,因为拉祜族人加工技术不行,加工的干毛茶卖不起价,拉祜族人大都将采来的鲜叶背到冰岛老寨卖。

地界老寨

地界老寨原有60户人家,因交流不便又靠近原始森林,2004年双江县安排整个寨子迁到公路边,但到2007年又有10多户拉祜族人家迁回老寨。地界老寨有五六十亩古茶园,拉祜族人每年可摘1000多公斤鲜叶卖给冰岛村的茶商。

坝歪老寨

坝歪老寨2000年之前有50多户人家,由于一个拉祜族大寨和一个汉族小寨组成,2004年县里安排全搬迁下山,但两年后有10多户拉祜族人又从山下新寨迀回山上老寨,山上的老寨有四五百亩茶园,这可能是拉祜人迁回老寨的原因。坝歪200年以上的古茶园几乎全在拉祜族寨,如今留下的不下100亩,汉族寨四周也有100多亩老茶园,看上去茶树比拉祜寨的小得多,那是民国年间种的茶园,从两个寨子的茶园便可看出拉祜人早于汉人在坝歪种茶。坝歪老寨海拔近2000米,又远离勐库坝子,在勐库算是交通极不方便的村寨。但双江县政府1958年至1965年间仍然在坝歪老寨发展了二三百亩茶园,可能因为坝歪一直没有茶叶初制所,茶园终究没能大规模发展起来。坝歪的茶园远远少于冰岛、懂过、大户赛等村寨,但坝歪1980年以后再也没有新种过一棵茶树,所以坝歪老寨100%的纯勐库大叶种,而纯正勐库大叶种的原料在双江售价要高于其他品种。

檽伍老寨

檽伍老寨2003年还住有35户人家,2004年双江县政府安排全寨搬迁至山下的公路边,政府拨款建起了糯伍新寨。寨子虽已搬迁,拉祜人到采茶的季节仍然回老寨采茶,糯伍还有五六十亩古茶园,茶树大小和坝歪老寨的差不多,应是和坝歪同一个年代所种。

糯伍茶在勐库颇有名气,但产量少,其价格与冰岛老寨的茶不相上下,买纯正糯伍老寨的茶比买纯正冰岛老寨的茶更不容易。

邦骂大寨

邦骂大寨是丙山村委会的一个大自然村,有130多户人家大多为汉族,邦骂大寨离公弄大寨很近,相距仅4公里,1950年以前邦骂归公弄区公所管辖。邦骂大寨背后是座小山,翻过小山便可看见对面山的小户赛、豆腐寨、三家村等,在半山的斜坡地里全是茶园,这就是邦骂著名的大撇坡茶园。大撇坡茶园是邦骂现在保存下来的面积最大的古茶园,至少还有300亩。,根据村里的老人回忆推算,是1880至1945年间种的。

丙山大寨

丙山大寨现是丙山村委会所在地,丙山大寨分上寨和下寨,上寨为汉族寨,有50户人家,下寨主要是佤族,有70多户,丙山大寨是个大茶村,村子四周方圆5公里都是茶地,老茶地、新茶地已连在一起分不出来。丙山在五十年代就有很大面积的茶园,1950年至1956年都没有新种茶园,现存的都是老茶园。

滚上山在丙山大寨在斜对面与丙山大寨隔河对望,滚上山这个地名听起来令人发笑,丙山大寨的人说这个地名的由来和一对相恋的青年男女有关,不知那年,山下寨子有一位姑娘不听父母的劝阻,决议要与自己相爱的人在一起,父母一气之下甩出一句话:“滚上山去!”从此这对青年就在此居住了。滚上山是个以汉族为主的村子,有86家住户。滚上山在邦改与丙山中间,邦改和丙山都有古茶园,滚上山也同样有。1958年至1980年滚上山同丙山、邦改一道种了大量的新茶园,茶籽从冰岛、公弄、邦木引来,全是正宗的大叶种。勐库人也懂得了好原料不能都流走,现在滚上山的新茶园的茶,老茶园的茶都交到丙山大寨有勐库几家茶厂设在此的收购点。

勐库亥公村茶区历史


沿214国道从临沧进入双江,踏上的第一块土地,看到的第一道风景便是亥公。亥公是双江的北大门,也是勐库的门头,勐库大茶区3万多亩茶园就从亥公开始铺展。亥公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又绿又润,公路两旁是宽宽的林带,透过林带可看见一笼笼竹林、一排排芭蕉林。山脚有水田,秧苗茸绿,坡上是茶园,枝叶鲜亮,山风一来,竹林摇曳,蕉叶轻垂,满沟满坡的绿,动静有致,舒目养眼。亥公山藏秀水,沟谷里总有亮汪汪的水在涌跳,村寨边可见清溪流淌。走进亥公看着它的翠色和景画心情顿时就愉悦、舒放。

亥公的山脉是临沧和勐库的分界山,海拔很高,从亥公山顶到勐库坝子海拔落差近1000米。214国道在亥公山上绕10多个弯才落到勐库坝子,顺着国道便可观览亥公的新茶园、老茶园。从山顶到山腰,从远村到近寨,那进入视线的一坡接一坡,一片又一片的大茶园让人看出亥公的根基产业是茶,这片土地是以茶为主导,勐库的产业符号在它的门口亥公就已彰显出来。

亥公214国道边有一块巨大的标示牌很招眼,标示牌上示范基地几个字十分醒目,这里便是勐库戎氏茶叶公司的经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有机茶示范基地所在区。大标示牌发出一个信息,勐库已经有了国际标准的大茶园,亥公已列入双江茶叶出口的原料供应地。

勐库的地形是两条大山脉夹一个坝子,勐库人习惯上将坝子东边的山称为东半山,坝子西边的山称为西半山,亥公属于东半山的范围,去东半山的那赛、那蕉、坝糯可从亥公进去,亥公有土公路连接东半山各个村寨。

214国道穿过亥公,使亥公成为勐库交通条件最好的村委会。交通的便利让亥公人得益不少,亥公人的经济收入在勐库名列前茅,亥公人的住房条件、村寨道路明显好于其他村寨。亥公的茶叶虽然没有公弄、冰岛等村寨的名气高,但因交通便利,亥公的茶叶历来卖得最快,价格也卖得好,勐库戎氏茶叶公司便是亥公茶的最大买家。临沧的茶商、凤庆的茶商、昆明的茶商进勐库第一站停的就是亥公,亥公茶叶不用进勐库街就被拉完,亥公人留个电话给老板就可在家当坐商,在勐库街上很难见到有亥公人卖茶。

亥公今日的旺气与位于214国道带来的交通便利有很大关系。但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云南省1995年以前出版的地图上,双江县地界内都找不到亥公这个地名,亥公所在点被标记成东来,由此可知,亥公地名作为村委会一级的行政村它的历史并不长,三十年前亥公的上寨、下寨都是小寨子,归东来村管。

东来村过去是区公所和公社大队所在地,亥公的9个自然村过去皆归东来管。东来作为一个行政村地名现已经从地图上退了下来,但东来村依然还在,它离214国道约3公里,勐库戎氏茶叶公司的有机茶基地就在东来,也因为勐库戎氏茶叶公司的有机茶基地在东来,东来村还常常是车来车往,人声喧哗,否则,今天的东来村将成为勐库最没人光顾、最没人关注的地方。因为自214国道修通后东来村就成了一个交通的死角,还有东来那几位曾在双江翻手覆云的人物1951年以后已从东来消失,东来村从1951年以后就开始从双江的历史舞台上往下退,1980年以后它将位置让给了亥公村。

在勐库40岁以下的人对东来没有太多的话题,除了亥公村的人,去过东来村的人不多。但勐库75岁以上的老人们说起东来话就多了,且说起来神情还非常兴奋,开场白就是东来不得了嘞,刘华锋在的地方。刘华锋,东来人,曾在东来生活过50多年。关于刘华锋双江有很多流传,他的身世、经历、处事、为人,他的妻妾、艳闻以及他与杨家的恩恩怨怨等听起来既八卦又称奇。刘华锋1950年出逃缅甸,早已在国外去世。双江史料上对他的记载也很少,只能从老人们的回忆中拾起一些片断。

刘华锋大约生于1895年,他的父亲是个孤儿,七八岁时被东来的富户杨家领来当放牛娃,放牛娃长大以后,杨家见他忠厚勤劳,就又将家中生得最丑、长得最胖的难以嫁出的女儿嫁给了他,丑媳妇给放牛哥生下了体格健壮的刘华锋。刘华锋没读过什么书,但却很聪明,为人讲信义,做事胆大心细又能掌握分寸,有人说他心狠手辣,也有人说他为人慷慨、乐于助人。刘华锋敢管闲事,敢抗土匪碰地霸,在东半山很有威信。30岁出头刘华锋又当上了县保安大队队长和县议会的副议长,成为勐库唯一的一个文职武职兼于一身、黑道白道都摆得平的人物,刘华锋与双江的实权人物彭四(彭肇模)关系很好,刘华锋做茶叶生意、六子生意,还与彭四合伙做大烟生意。刘华锋养有四五十匹马,年年跑缅甸。

刘华锋在东来养了3O多个兵,他那走马转角楼的大院子墙上还有机枪眼,四个家丁守大门,东来杨家有钱但没有枪,坝糯李家有钱也养不起兵,民国时期双江世道混乱,关键时候还得枪来说话。勐库东半山最强势的人物是刘华锋,东半山的大事小事得由刘华锋点头才行。1950年以前勐库有种说法,西半山的人不敢惹东半山的人,因为刘华锋枪多势力大,住在西半山公弄的县议会的议长黄子树拿刘华锋无法,也只有忍气吞声,刘华锋耍起威时西半山的商人不敢来东半山买茶。

刘华锋在勐库留下许多轶闻,说他身材高大,身体强壮,一只手可以举起300斤的大石磨,夭上飞着的鸟他一举枪就可打下来,土匪也惧怕刘华锋不敢抢他的马帮。刘华锋强悍但也风流,不到30岁便讨了3个老婆,其二太太长得非常漂亮,皮肤白得像玉一般,最得刘华锋宠爱,每到秋、冬两季刘华锋就经常骑着马带着二太太去东来下边的热水塘村的温泉泡澡。热水塘村有多个温泉水池,其中有一个为刘华锋和二太太的专用澡塘,除了刘华锋和二太太以外任何人不得进去,当年专用澡塘的四周全是茂密的树林,刘华锋和二太太在里面洗澡时,卫兵们便在树林外边站岗。

刘华锋1950年底带着二太太随彭四逃往缅甸,住在缅甸果敢麻栗坝做点小生意,后因生意纠纷与人结怨被人杀害。刘华锋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在1950年的博尚战役中被解放军击毙;二儿子在昆明读过大学,1950年随刘华锋逃去缅甸,后以教书为生,三子、四子因年幼留在了双江。

刘华锋在东来时在他的大院对面的山坡上种了五六十亩茶园,如今园内的茶树已有碗口粗,东来人将它称为刘家茶园。刘家的后人在东来办了个小茶厂,经营状况还不错,刘家茶园的茶因为是纯正勐库大叶种,其售价一直比新茶园的茶价高。

东来除了刘家,杨家也是财大势大的家族。杨家在东来是最早发迹的,还在清光绪年间杨家的茶叶生意就做到了缅宁博尚街。刘华锋的父亲名刘老兆出生在缅宁(临沧),从小父母双亡,是杨银美将他从缅宁街上捡来收养后招赘为婿,刘、杨两家成为亲戚,刘华锋没进过学校,而杨家的子女大多在临沧或昆明读过书。杨银美的长子杨国粹是双江有名的才子,诗文写得非常好,在双江教过书,经过商、参加过地方团练。1950年追随彭四攻打驻博尚的解放军,战败后逃去缅甸,后辗转去了台湾,改革开放后每年都回双江探亲,还捐资建了一所希望中学。

东来过去因为富户多,又是区公所驻地,1950年底随刘华锋、杨国粹出逃缅甸的就有20多人,从缅甸又转去台湾的有五六个,改革开放后在东来村经常可看到一拨一拨的台胞回乡探亲。

詹英佩:茶祖居住的地方,勐库西半山丙山茶区


勐库西半山丙山茶区勐库两山对峙分为东半山和西半山,西半山若以公弄为中点,往北顺着邦马山脉向上走分别是大户赛、懂过、坝卡、冰岛,往南顺着山脉往下走便是邦骂、丙山、邦改。丙山、邦骂都是勐库西半山主要的产茶村,勐库的高产新式茶园最集中连片的就在丙山大寨丙山寨和邦骂寨。丙山、邦骂都是老寨子也留下了不少古茶园。丙山1960年以前叫邦丙,是邦骂与丙山的合称,又因与小黑江沿岸的邦丙乡同名,后改称丙山。丙山是一个行政村,村委会下辖邦骂大寨、丙山上寨、下寨、滚上山等几个山村。丙山村委会的几个自然村水田很少,地里种的几乎都是荼,这个寨子的茶园连着那个寨子的茶园,中间无空地,也不知哪里是分界线,丙的新荼园有上千亩修剪得很整齐很好看,等髙的茶地一层层一块块阶梯状铺展,远远望去,茶园表层密密的嫩芽朝天直立,嫩叶在上,看不见老叶粗杆,那是新式高产茶园特有的形表势貌。邦骂大寨是丙山村委会的一个大自然村,有130多户人家,大多为汉族,邦骂大寨离公弄大寨很近,相距仅4公里,1950年以前邦骂归公弄区公所管辖。邦骂大寨现汉族人户居多,但清道光年以前邦骂是个纯粹的拉祜族寨,汉人清咸丰年才迁入邦骂。汉人没来邦骂之前,拉祜族已在邦骂种过茶,邦骂大寨竹棚洼子还有20多棵大茶树没被矮化过,长得有四五米高。村里的汉族老人说他们的祖先迁来时,那些大茶树已在,那是拉祜族住在邦骂时w种下的,清光绪年间邦骂已有10多户汉物人,到光绪末年拉祜族迁走,邦骂成为汉族寨。1904年双江改土归流,随后大量汉人迁入勐库,邦骂又迁来不少汉人。1908年至1928年在彭锟倡导下双江大规模地扩栽茶园,邦骂在那段时期至少扩栽了500茶园,这些茶园现还保留着,从邦骂到勐库坝子有条古道,古道两边都是老茶园,邦骂大寨的70岁以上的老人们还指得出哪块茶园是他爷爷或父亲种邦骂古茶树下的,哪些是七十年至一百三十年树龄的茶园。邦骂大寨背后是座小山,翻过小山便可看见对面山的小户赛、豆腐寨、三家村等,站在山顶往下看是个面积很大很陡的大斜坡,斜坡地里全是茶园,这就是邦骂著名的大撇坡茶园。大撇坡茶园是邦骂现在保存下来的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园,现在至少还有300亩,根据村里的老人们的回忆推算,那是1880年至1945年间种的。邦骂大寨还有几位老人是地主、富农的后代,他们还能准确地说出大撇坡茶园里哪几块是自家祖上种下的。邦骂大寨过去做生意的人多,出过许多富户,1953年被划为地主、富农的人数远远多于公弄、小户赛、大户赛、邦改等寨子,七十年前邦骂的大户人家的大瓦房盖得比公弄的黄议长家的还气派,王家、刘家、张家杨家,都曾是邦骂有脸面的大户。邦骂大撇坡古茶园王家光绪初年已到邦骂,开得许多山地又种了不少茶园,到民国初年王家已有很厚的家底。1920年前后几年,王家四兄弟合作做茶叶生意,大哥王田仲、二哥王田采负责销售,弟兄俩结伴跑临沧博尚、缅甸麻栗坝,老三、老四则在家负责原料收采、加工,1949年以前王家的茶园在村子里是最多的,仅王田仲家每年春茶发时要请30多个帮工摘茶。刘家也是人多势大之家,刘家四兄弟都是身强体壮,刘发从、刘发甲、刘发科个个都随马帮去过缅甸麻栗坝。麻栗坝的茶价比博尚高,跑麻栗坝能换到洋铁锅、洋布,洋锅、洋布驮回来到沧源岩帅就可卖掉。张家两兄弟张东福与张二非常勤奋,做茶叶生意各有各的招,哥哥张东福求稳将自家做的茶卖给公弄的黄议长,赚头不多,但奔波少、风险小;弟弟张二志向更大,不畏艰辛每年跑两趟缅甸腊戍,他想赚更多的钱要盖一座大宅院,还想当帮骂的首富。张二财运好,每跑一趟腊戍都能赚很多钱,那时勐库还没有钱庄和银行,张二将赚的钱藏在家中的两个大木柜里,并将两个大木柜拼成一张床,张二在家时夭天睡在钱柜子上,张二跑缅甸时便叫哥哥张东福来替他睡钱柜子,张东福说那钱柜子半夜会响,睡不着觉。张二辛劳过度遭疾病缠身,1945年最终病逝于那两个钱柜子做的床上。张二去世后不久,土匪来抢邦骂,张二留下的一妻一妾无力保住那两柜子钱,钱被土匪全部掳去,如今张二的钱柜子早已无踪无影,只有张二留在大撇坡丫口地势最高的那片老茶园今天仍叫张二茶园。杨家也是邦骂有钱有势的家族,杨发、杨有两兄弟八十年前就在邦骂当坐商,每年都有蒙化、下关、云县的商人来杨家收茶。杨发、杨有的爷爷来邦骂较得一片较好的地种茶,杨家那片地丙山邦骂寨的老房子盖得很有特色肥,茶叶产量高,长出来的茶芽头又肥又亮,味道特别好,每年都是老主顾来定杨家的茶,大撒坡上看上去最齐整、最茂盛的那片茶地就是杨家荼园。大撇坡大茶园留下了邦骂几大家族八十年前的许多故事,要了解邦骂1900年至1950年的茶史、茶话,大撇坡是一定要去的地方。(未完,

茶山行:勐库,在西半山深处遇见懂过


懂过在勐库西半山的深处,面对着终日云遮雾缭的邦马大雪山。曾经,这里是个纯粹的拉祜族村寨,而今几乎被汉族人占满。拉祜人和汉族人先后在这片山地栽下一棵棵茶树,为懂过奠定下了扎实的茶业基础。

有些传奇色彩的小谢

勐库的地形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两山夹一河。北南走向几乎从辖区中间川流而过的南勐河,从地理上将勐库划分为了东西两部分,由此东部的马鞍山被称为东半山,西部的邦马山自然地被称作西半山。在这两座山上,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茶园,集中了双江县80%左右百年以上的古茶园。

勐库是个有些奇特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树种中的勐库大叶种,就是因为主要生长于此而被命名的。百年以上古茶园中生长着的古茶树,大多都是勐库大叶种茶。而这些茶树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呈现给我们的是不同的滋味和口感。

早几年,勐库茶区以东半山较为出名,比如坝糯、忙蚌、亥公、那赛等等,都是勐库较为有名的山头。近年来随着冰岛、大户赛、小户赛等茶山的异军突起,西半山的名气远远超过了东半山,以至昔日声名在外的东半山,反而显得有些落寂了。4月间再次到勐库,我们将采访的目标锁定在西半山深处一个名叫懂过的地方。

大早,小谢就开着皮卡车从邦骂出发到县城接我们,然后又载着我们穿过勐库镇向着懂过驶去。据说在整个勐库茶区,除了去小户赛的路外,就属懂过的路最难走。果不其然,虽然道路不久前刚被整修过,但从去往冰岛主路上的一小条分支岔路口左转不远,就因夜间的一场雨使得一些路段变得泥泞不堪。

二十多岁的小谢是土生土长的双江人,家就在县城附近的一个村子里。一眼看上去有些憨厚的他,其实是个爽朗而又有些内涵的人。熟悉起来后,一路上小谢边开着车,边给我们讲他那颇有些传奇色彩的经历。包括初中毕业后十五六岁就去闯上海,刚出火车站钱就被偷了一干二净,然后在上海火车站靠跑腿打零工生活了一周多,攒到仅够的路费后跑到南京打工。两年后又被初中女同学骗到西安落入传销圈子,然后与传销团伙斗智斗勇,并躲过了传销团伙在火车站的围堵安全地回家。说这些往事的时候,小谢的语气有些平缓,却让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仿佛是在看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

小谢是张鹏的好兄弟,帮张鹏管理着在勐库茶区冰岛、懂过、大户赛等村寨的初制所,以及建在邦骂的茶厂。我问小谢,现在回忆起这些精彩的人生经历有什么感触?不曾想小谢却淡定地说,当时只是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其实还是自己的家乡好,要发展事业还是在家乡才好发展。所以现在就只想着好好跟着张鹏学做茶,希望以后能按自己的要求做出自己满意的好茶来。

说话间,车子一个转弯,尽管前面还是山,视野却明显地开阔起来。小谢指着左手边山梁上的一个村寨说,那里就是大户赛,更远处那座高高的大山就是邦马大雪山!从直线距离看,懂过大寨与大户赛其实很近,山梁对着山梁,寨子对着寨子,目测绝对不超过一千米。不过小谢说,大户赛在另一座山梁上,两个寨子虽然隔得很近但没有直通的路,得从还没到懂过岔路口的另一条岔进去,所以开车还是挺远的。继续以缓慢的速度前行不远,我们来到了懂过大寨。

爷爷辈的单株概念

懂过坐落在邦马大雪山斜伸出来的一支余脉上,虽然从地理上看地处勐库西半山,却不像冰岛、大户赛、公弄那样面对着东半山,而是面朝看似近在咫尺的大户赛和更远处几乎终日被云遮雾缭的大雪山。

这个隐藏在西半山深处的村寨,整个村委会由外寨、以寨、坝起山、磨烈四个自然村组成。以寨是相对外寨而言的,大意是“外寨以内的寨子”的意思,这两个寨子是懂过最大的两个自然村,现在几乎已经连在了一起,所以又被成为懂过大寨,坝起山和磨烈两个自然村规模则要小不少。整个懂过的村民基本都靠茶为生,茶地合计面积近6000亩,是西半山上茶园面积最大的一个村委会,其中老茶地、新茶地面积各占一半左右。在懂过以寨,现在还保留着一片粗壮的栽培型古茶园,明证着懂过是座有着古老历史的茶山。

临近午饭,当小谢将车开进以寨的懂过继云茶厂时,李永康已在自家的茶厂里等候我们多时。60岁的李永康在懂过老一辈人里算得上是文化人,从15岁到退休,一直在西半山各村寨间教书育人,从懂过、冰岛到大户赛等等,许多村寨都有他种下的桃李。

吃过午饭,李永康带我们去看懂过的茶地。懂过最老的古茶园,就在继云茶厂的旁边,数量不多,但棵棵都长得粗壮繁盛。其中最大的一棵,树围超过160厘米,被懂过人尊称为“茶树王”,周围还长着七八棵树围超120厘米的古茶树。走进这片古茶园蹲下身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古茶树间基本还保持着规整的株距、行距,人工栽培的痕迹十分明显。

李永康指着茶树王对我说:“我爷爷基本上只吃这棵树上的茶,他说这棵树上的茶是懂过最好吃的。因为这棵茶树在懂过是年纪最大的,口感非常好,喝下去脖子里非常舒服,香气也留得长。张鹏第一次来懂过时,喝过这棵树上的茶后立马就说,这不是非常符合我们‘天普流香’的名称吗?”看来单株并不是现代人才玩出来的概念,至少在懂过,差不多五六十年前就有了。

这片古茶树为李永康家所有,但被张鹏承包了下来,茶园里也竖起一块“天普流香古茶园”的牌子。张鹏在懂过所承包的古茶园基地,就是在李永康家的继云茶厂被制作成毛茶的。刚满36岁的张鹏,是个厚实的河南人,来自永成。回到昆明采访他时,见我不知道永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他有些自豪而又有些内敛地说:“永成可是刘邦斩蛇起义的地方,还是淮海战役的转折点!”

年纪虽轻,但张鹏早在2003年就开始做普洱茶了,并一手创办了天普流香茶业有限公司。自2006年来到懂过就喜欢上这里的茶,并从2009年开始与当地茶农租下了大片古茶园,着手打造懂过茶的名声。现在,张鹏和他的天普流香在懂过拥有650多亩古茶园,今年做了一吨半的头春茶。

谈及为什么喜欢上懂过茶时,张鹏说懂过的经纬度、生态都是比较好的,平均1760米的海拔也十分适宜出好茶,而且这里森林覆盖率高,古茶树资源也十分丰富。说到茶叶的品质,张鹏认为懂过茶的特点是叶片短宽,滋味饱满,香高味浓,苦底重但回甘快而持久;虽然甘甜协调不若冰岛、坝糯,但质量气强则要更好,所以懂过茶在勐库大叶茶中风格自成一派,存放好了还会有蜜香。

掀开懂过的面纱

看完茶树王,李永康带着我和小谢往寨子后的山上爬,边看古茶园边聊着懂过。

懂过的茶多,还真不是盖的。在寨子里还不怎么觉得,当跟着李永康往爬到半山腰时感触就很深了。举目望去,寨子四周的缓坡台地上,一级级一台台的几乎全部都是茶园。在这近6000亩的茶园中,有2500多亩是古茶树、大茶树,其中靠近寨子的古茶树长得高大而繁盛,山上茶园里的古茶树、大茶树则显得有些低矮和稀疏。偶尔有几棵高大的茶树矗立在其间,颇有些鹤立鸡群的感觉。而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些茶树的根基时,就会发现根基显得很粗壮,现在的树干是从树桩的一侧长出来的,明显带有被矮化过的痕迹。

李永康介绍说,早前懂过是个纯粹的拉祜族村寨,不过现在的懂过基本都是汉族人了,只有外寨还有着20来户拉祜人家居住,拉祜族成为了懂过真正的少数民族。

汉族人是道光年间才开始迁入的懂过的,所以懂过150年以上的茶树基本都是拉祜人所种,这些古茶树让懂过茶具备了不俗的品质。1904年双江县改土归流后,不断迁入的汉人在1904年至1940年间,陆陆续续种下了面积不少于2000亩的茶树,现在这些70-110年间大茶树,占到山上茶园面积的一半左右。整个懂过村委会的纯古树春茶年产量,这几年达到15吨左右。

拉祜族和汉族人先后在此用心经营,为懂过奠定了扎实的茶业基础。因为茶园多,产量大,1953年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就在懂过设点收购。据双江县的相关档案资料记载,1954年在懂过的收购量达21413斤,1955年收茶30000斤,数字的背后反映出懂过在当时就已是一个产量很大的茶产区。而且懂过和冰岛、公弄、邦木一样,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双江的第一批良种培育基地,并很快进入到云南省茶科所的视线,1980年以前懂过的茶籽作为勐库大叶种中的上品一直往外调拨。

李永康感叹说:“懂过偏远呐,要到勐库坝子去,中间隔着两条河,五六层山峦,那时通往外面的只有两条一米来宽的小路。”直到2000年,懂过才通了一条有点现代意义的毛路,不过也只能同行拖拉机。2007年,汽车才终于可以开进懂过。这种地理环境上的封闭,令懂过与外面世界慢了几个节拍,也让懂过失去了许多市场机会,以至年产茶叶上百吨的懂过,在很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名声与地位。

随着交通的改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懂过,促使懂过的茶价不断向上攀升。即便是在市场出现调整的2015年,懂过的第一拨春茶价格在李永康看来也很理想,古时拉祜人栽下的古树茶在每公斤380元以上,汉族人所种植的百年左右大树茶每公斤260元左右,茶王树周围那几颗古老的茶树更是卖出了每公斤上万的高价。有着“小冰岛”之称的磨烈,茶价在整个懂过是最高的,第一拨春茶价格基本在每公斤1000元以上。

不过正所谓“谷贱伤农”,让人感到有些痛心的是由于市场的调整,今年不只是懂过,许多地方的台地茶都卖不起价,也很难卖出去。李永康说,清明过后懂过的台地茶鲜叶只能卖到每公斤6-7元,而请一个采茶工每天的工钱需要100元,加上吃住每天的工钱差不多要150元,但每个工每天采的鲜叶一般不超过15公斤,鲜叶所卖到的钱还不够支付工钱。李永康叹了口气说,茶农们也是没办法的,不贴钱请工采掉头春茶的话,会影响到二三春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临沧茶区之勐库十八寨----懂过古茶山


懂过村隶属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勐库镇,地处勐库镇北边,距勐库镇政府所在地19.00 公里,到勐库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40公里。东邻梁子村委会,南邻公弄村委会,西邻 耿马县,北邻坝卡村委会。

懂过村全村国土面积2.88 平方公里,海拔1,740.00米,年平均气温 20.00 ℃,年降水量1,750.00毫米,适合种植茶叶、核桃等农作物。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 茶叶,主要销售往省外。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14.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8.1%。该村目前正在发展大叶茶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懂过古茶山 懂过古茶山位置: 懂过位于勐库茶山的西半山,海拔:1750米,森林覆盖指数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树树龄300多年。

茶种:大叶种野生。

懂过茶山的特点:懂过的古树茶叶形略小,属于大中小叶种混种,水浸出物丰富,茶叶香气可以融于茶汤之中,回味浓郁有个性,苦底较重,回甘快而持久,甘甜协调不若冰岛、坝糯,而质重气强则过之。在勐库大叶茶中,风格自成一派。

懂过古茶山景色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勐库西半山—公弄布朗族古寨茶区》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勐库西半山—公弄布朗族古寨茶区》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西半山普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