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报告|2018巴达古树怎么样?

发布时间 : 2019-12-09
古树花茶 古树红茶 黑茶怎么样

古树花茶。

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款广东东莞茶友寄来的,标明为2018巴达古树的茶样。巴达山位于勐海县,与缅甸隔江相望。巴达最有名的是小黑山,据称那里有一棵1700年树龄的古茶树。整个巴达产区的茶,个人认为品质中等,主要的缺点就是汤的质感较为稀薄,水路较为粗糙,味与布朗有些接近,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款巴达古树茶。

第一泡

茶汤呈淡黄色,茶汤香很弱,挂杯香有,呈蜜香中带有一点果香。茶汤入口后无苦、无涩。

第二泡

茶味出,稍感淡了一点。有苦味,但化得开。微感涩,但不明显。

第三泡

涩感加重明显,同时苦味也在加重,都能化得开,只是涩化得慢一些。茶汤的质感稍显寡了一些,不是很好,水路也稍显粗糙。

第四泡

茶气有,但不明显,比较弱。有回甘,主要集中在口腔的前半部。涩有加重的迹象,嗓子发干,挂喉。

第五泡

茶味及苦味都明显下降,回甘、生津比之前更加明显,只是汤水更加薄寡。

观叶底

此茶叶底一致性不错,采摘规范,多数为一芽二叶,弹性不是很好。

结论:

此茶确为巴达产区的茶,与描述一致,但为台地茶,不是古树茶。

cy316.Com精选阅读

品鉴报告|2018忙肺头春古树茶怎么样?


给各位推荐的是2018忙肺头春古树茶。忙肺茶出产于临沧永德县,它的名气在近些年有比较大的提升,尤其在广东地区,比较受欢迎。我个人认为忙肺古树茶的品质确实比较好,只有一个问题,它的古树茶产量很少,并不多见,并且涩底比较明显,比较适合长期存放。喝新茶的话可能有部分茶友会不太喜欢。

第一泡

茶汤呈淡黄色,茶汤香及挂杯香都比较浓郁,香型呈蜜香中带有果香,这种果香似乎是有点梅子的香。

第二泡

茶味的饱满度较好,无任何薄寡之感。这一泡苦、涩有,但不太重,且化得比较快。回甘显,但不是很强。

第三泡

茶汤的质感还是不错的,比较浓稠,但水路的细腻度不够,有些粗糙。涩感加重,主要集中在舌面及上颚,但不叮口,能化得开。

第四泡

茶气倒是比较的足,腹部明显有发胀,背部、肩部及头部有些发热的感觉,手心也微有出汗。回甘有所加强,口腔的大部分都有甘甜感。

第五泡

茶味几乎无衰减,茶香有减弱,但不是特别明显。持续性还好,微有喉韵的感觉,口腔中的凉感也比较明显。

观叶底

叶底的一致性很好,几乎无杂茶。采摘标准,大部分为一叶二叶,少部分为一芽三叶,茶叶的净度不错。

结论

此茶确为忙肺古树头春茶,品质不错。但要再次提醒大家,这茶的涩底比较明显,需要时间转化。

品鉴报告|500年古树2018早春单株生茶怎么样?


要给各位奉上的是南京茶友寄来的,标明为2018年早春、500年古树的单株生普的品鉴报告。没有具体区位,只说了是临沧产区的。初看该茶,颜色为青黑色,茶梗长,较细,疑似野生或过渡型品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款500年树龄的单株茶究竟怎样。

第一泡

茶汤呈浅黄色,微带一点绿,比较的透亮。茶汤香比较的淡,挂杯香稍明显一点,香型呈花蜜香,冷杯香。

第二泡

茶味很淡,水味较重。后感上有轻微的发酸,基本上无苦涩味。

第三泡

茶汤的质感不好,太过稀寡,比直接喝白开水稍好一点,微微有一点回甘。

第四泡

茶气很弱,腹部微微有一点发胀的感觉,其余部分无感。

第五泡

焖一分钟再试,焖后涩感有加强一些,其余指标无任何改善。

观叶底

叶底的一致性好,基本无杂茶。茶梗发硬、细、长,叶片完整,树龄也确实不小,是古树茶。

结论

此茶确为古树茶,但应该不够500年之久。不是早春茶,应该是雨水茶。它是野生茶类,产地应该靠近中缅边境线一带。

巴达古茶山


巴达古茶山位于勐海县西部,2005年巴达与西定合并统称西定乡,目前巴达古茶山属于西定乡。

说起巴达茶山,国内外茶叶界人士对它都很熟悉,1962年云南省茶科所的张顺高、刘献荣两同志在巴达贺松寨背后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一棵树龄达1700年的野生大茶树。从那以后巴达就没有寂寞过,年年都有国内外专家、学者、茶界人士前去光顾。在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内巴达1700年代茶王树巨幅照片作为迎宾照片悬挂在展厅入口处,仰视过它的人已不知其数。巴达是西双版纳州野生古茶树资源最集中的区域,2004年,云南省和西双版纳州组织对巴达贺松大黑山考察,证实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原始古茶树群落6000多亩。

巴达为布朗语意为有仙人脚迹的地方,巴达有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巴达也有大面积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主要分布在贺松大黑山,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各个布朗族村寨。巴达山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章朗、曼迈兑、曼帕纳等布朗族寨。

巴达古茶园最多的是章朗,章朗寨现有244户人家,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历史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寨子。布朗族建筑、语言、服饰,以及布朗族生活习俗在章朗都得以完整保留。寨头那座金碧辉煌的缅寺里有块大碑,碑文记载章朗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400多年古寨留下了布朗族很多历史信息。

章朗是布朗族古寨,凡布朗族古寨就一定有古茶园,这就是云南人常说的“濮人种茶”的定律。章朗古茶园分布在章朗寨子附近的树林里,有近千亩之多,但这些古茶园摞荒的时间太久,大部分没有刈复出来,茶园里草深齐腰,还长着许多阔叶木。章朗的古茶树看上去没有南糯山、老曼峨的古茶树年代久远,树围在七八十公分的占多数,茶树大多没有砍过稍尖,树高五六公尺,采摘不容易。尽管章朗古茶原料已卖到200多元1公斤,但村民们并没有花大功夫去修复古茶园,分析原因,可能一是劳动力不够,二是荒草杂木太多太深,茶树又高不易采摘。现有两三家勐海茶商在章朗设点收茶,但每天能收到的茶叶并不多。章朗离勐海县城五六十公里,被层层大山阻隔,受汉文化影响不深,寨子里很多老人至今还不会讲汉话。章朗的缅寺是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寨子中建得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缅寺,寺里的佛房房顶涂着金粉,寺内有大大小小八个佛塔,尤其是那个涂着金粉的佛龛有三四公尺高,四面镂空,雕着人物花草,其艺术构思和工艺技术令人吃惊。从缅寺建筑来看,章朗的布朗人对建筑艺术、绘画、佛教的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下,布朗人是如何建造出如此辉煌的寺庙,真难诠释。

章朗的古茶园与常绿阔叶林伴在一起,从古至今从未沾过烟尘浊气、洁净如仙叶,喝上一杯章朗茶能得到一种宁神入化的享受。

去章朗的路况尚可,吉普车可开到寨子边。

巴达除了章朗有古茶园,曼迈兑离章朗20多公里,也是一个布朗族大寨,现有114户人家,曼迈兑的古茶园紧挨寨子,从路边一直延伸到坡顶。寨子里的布朗人说四十年前还有上千亩古茶园,如今仅剩下一半了。

曼迈兑不仅有古茶园,曼迈兑的新式茶园也十分壮观。1989年勐海茶厂在巴达建万亩茶山,其3号基地就是在曼迈兑,现基地管理很好,茶叶长得非常旺盛,一级级的茶园像绿色天梯砌在山上。从曼迈兑到西定乡政府20多公里的路两边的山坡上几乎都是茶园,勐海茶厂的1号基地、2号基地、3号基地都在这条路的两边,这条路被称为茶园观光路。

巴达、西定过去各属一乡,现两乡合并统称西定乡。巴达以茶园夺目,西定则以风光争秀。西定的云海是西双版纳州的一张名片,实在是奇美壮观,清晨站在西定街丫口观云海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从丫口往下看山下的勐遮坝被云海盖满,只有坝子边乌龟山的山尖在云海里时隐时现,太阳出来云海洒满金光,如佛光普照祥云升腾,慢慢地云海化作薄雾向山上漂移,薄雾如轻纱飘进竹林、寨子,西定变成一幅幅水墨画。

普洱茶品鉴|临沧邦东乡红岩古树2018头春茶怎么样?


给大家推荐一款2018头春古树茶——红岩。这款茶去年我们也给大家推荐过,深受茶友喜爱。老茶友们都知道这款茶产于临沧邦东乡,是一个小区域茶。品种有些偏向于过渡型茶种,但只是偏向,其实还是属于人工栽培型茶。树龄比较大,约200~300年之间。性价比很高,只是产量过于少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今年的头春茶品质如何。

第一泡

茶汤呈淡黄绿色,草青味有,但已经不是很重了,退得很快。茶汤香较好,挂杯香也不错,香型呈花蜜香。

第二泡

茶味出,饱满。无苦,微涩,但化得较快,涩感主要集中在舌面的前半部。回甘现,很容易体验到。

第三泡

回甘较为强烈,整个口腔都很明显。生津好,两颊及舌下均有生津。茶汤的质感很好,水路细腻,浓稠,入口较为润滑。

第四泡

回甘加强,喉韵显,且有深度。茶气足,主要体现在背部,肩部发热,腹部发胀。

第五泡

茶味依旧不减,香气有所减弱。涩还是能感觉出来,回甘更加明显,生津也很不错。

观叶底

此茶叶底一致性好,基本没有其它杂茶。弹性好,不粘不腐,古树茶无疑。

结论:

此茶确为红岩古树茶无疑,品质比去年有明显提高,主要是糊点已经基本没有,再加上天气好的缘故。

巴达古茶山介绍


以拥有贺松大黑山1800年野生“茶树王”而驰名的巴达古茶山,位于县境南端,与缅甸接壤,包括勐海县巴达、西定两个纯山区乡的古茶树分布区域。两乡土地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为哈尼、布朗、拉祜少数民族聚居山乡。

巴达古茶山拥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古树参天、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为大理茶种,著名的1800年野生型“茶树王”就生长在这个群落里,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有6000亩。同一山区还分布有3451亩栽培型占茶园资源。

贺松大黑山海拔1760-2000米,属于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现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大理茶树树基部围最大2.5米,大理茶小苗(树高80厘米以下)随处可见。野生“茶树王”位于大黑山中间的缓坡带密林之中,海拔1910米。

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为2162亩,均为种,海1580-1900米之间,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枝干灰白。基围在0.28-0.79米之间,离地分枝在1米以上。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古茶园分布在风景林中,土壤为黄壤。茶园中生长的树木较密,遮阴度较高的风景林中,古茶树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西定有栽培型古茶园1215亩。品种系种,分布在海拔1400米的山坡地带,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枝干灰白、基围在O.5-0.63米之间,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尖渐尖,叶质软,叶色黄绿。

品鉴报告|2007年临沧熟茶怎么样?


给各位带来的是广东茶友寄来的一款所谓老茶新做的熟茶,用的是2007年发酵的老茶。临沧发酵的熟茶通常在香气上会比较好,但在韵味上与勐海堆相比会差一点点。尤其是2010年之前的,许多都会在后感上有一点点的发酸,但不是全部,也有非常好的,品质一点不输勐海熟茶。我们下面就来品一品这款临沧熟茶究竟如何。

第一泡

茶汤颜色还是比较正的,呈酒红色,透亮度稍差,有一点混,新压制的茶属正常。香气还不错,有一点中药香。

第二泡

茶味饱满,有厚重感。稍有一点苦底,也能化开,涩倒是没有感觉到,回甘有,比较弱。

第三泡

茶汤的质感不错,比较润,有一定的滑感,水路比较细,不挂喉。

第四泡

茶气不明显,几乎无体感。回甘有所加强,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之前的苦味有所减弱。

第五泡

茶味的饱满度有所降低,并且比较明显,中药香也不是很明显了。

观叶底

此茶的熟度约为75%,发得比较熟。茶级约为3—5级,净度好。

结论

此茶的品质还好,可能喜欢那一点中药香的茶友会很喜欢,年份上应该符合描述。

巴达古茶山简介及巴达山普洱茶的品质特点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西部。

以拥有贺松大黑山1800年野生“茶树王”而驰名的巴达古茶山,位于县境南端,与缅甸接壤,包括勐海县巴达、西定两个纯山区乡的古茶树分布区域。两乡土地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为哈尼、布朗、拉祜少数民族聚居山乡。

巴达古茶山拥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古树参天、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为大理茶种,著名的1800年野生型“茶树王”就生长在这个群落里,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有6000亩。同一山区还分布有3451亩栽培型占茶园资源。

贺松大黑山海拔1760-2000米,属于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现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大理茶树树基部围最大2.5米,大理茶小苗(树高80厘米以下)随处可见。野生“茶树王”位于大黑山中间的缓坡带密林之中,海拔1910米。

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为2162亩,均为种,海1580-1900米之间,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枝干灰白。基围在0.28-0.79米之间,离地分枝在1米以上。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古茶园分布在风景林中,土壤为黄壤。茶园中生长的树木较密,遮阴度较高的风景林中,古茶树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巴达古茶园最多的是章朗,章朗寨现有244户人家,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历史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寨子。布朗族建筑、语言、服饰,布朗族生活习俗在章朗都得以完整保留。寨头那座金碧辉煌的缅寺里有块大碑,碑文记载章朗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400多年古寨留下了布朗族很多历史信息。西双版纳州政府于2004年在章朗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布朗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介绍布朗族历史文化的窗口,近两年来国内不少民族学研究者常来章朗作考察研究。

章朗是布朗族古寨,凡布朗族古寨就一定有古茶园,这就是云南人常说的“濮人种茶”的定律。章朗古茶园分布在章朗寨子附近的树林里,有近千亩之多,但这些古茶园摞荒的时间太久,大部分没有刈复出来,茶园里草深齐腰,还长着许多阔叶木。章朗的古茶树看上去没有南糯山、老曼峨的古茶树年代久远,树围在七八十公分的占多数,茶树大多没有砍过稍尖,树高五六公尺,采摘不容易。尽管章朗古茶原料已卖到200多远1公斤,但村民们并没有花大功夫去修复古茶园,分析原因,可能一是劳动力不够,二是荒草杂木太多太深,茶树又高不易采摘。现有两三家勐海茶商在章朗设点收茶,但每天能收到的茶叶并不多。章朗丽勐海县城五六十公里,被层层大山阻隔,受汉文化影响不深,寨子里很多老人至今还不会讲汉话,要了解章朗寨的历史真不容易。章朗过去交通不便,比较封闭落后,三十年前还是刀耕火种,可这个十分封闭,生产力又落后的寨子如何能盖出了个金碧辉煌的缅寺来真让人弄不明白。章朗的缅寺是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寨子中建得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缅寺,寺里的佛房房顶涂着金粉,寺内有大大小小八个佛塔,太阳底下金晃晃的刺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尤其是那个涂着金粉的佛龛有三四公尺高,四面镂空,雕着人物花草,其艺术构思和工艺技术令人吃惊。从缅寺建筑来看,章朗的布朗人对建筑艺术、绘画、佛教的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下布朗人是如何创造出剩余财富来建如此辉煌的寺庙,真难诠释,对布朗族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应去章朗古寨看看,一定有文章可做。

巴达古茶山的特点:

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气味。茶汤香满于喉舌、苦稍长、微涩.轻度收敛.第三泡以后渐显柔顺细滑感。舌面收敛后出现凉感。

品鉴|临沧藤条茶古树普洱生茶怎么样?


很多刚接触普洱生茶的茶友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是,虽然有一直在品饮,却无法体会普洱生茶的甜。甜是最让人愉悦的滋味,我经常说喝茶的愉悦感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那么要学会喝茶,就确实需要能喝出甜的味道。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找一款入门级的生茶,就是想让茶友们能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去感受到普洱生茶的甜。这款茶是临沧产区的,是一种藤条茶,藤条茶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鲜爽的甜味,当然也带着一定的花果香。下面是具体的品饮感受。

从干茶来看,颜色黑褐,条索细长,芽头较多,可以看到较高的嫩度,这是典型的藤条茶的特征。煮水冲泡,醒茶后开始品饮,这里需要说下,一般看到干茶是比较嫩的话,醒茶的时候注水后要快速出汤,可以采用盖碗半开两三分钟的方式继续醒茶。冲泡的时候适当减少每泡的出汤时间。第一泡,汤色浅金黄明亮,花果香甜散发出来了,是清香,茶汤入口带着一定的胶质感,比较顺滑,甜味出来的很直接,这款茶压制出来已经放了一年多时间,青味已经基本没有了,清爽的味道在炎热的夏天让口腔感觉非常舒服。第二泡,汤色金黄明亮,花果香甜加强,闻碗盖,清甜感聚集留存,茶汤入口的粘稠度提升,顺滑度不错,鲜爽的甜度提升,苦涩感很轻,几乎感受不到,口腔开始微微的回甘生津。第三泡,汤色金黄明亮,花果香甜持续提升,茶汤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胶质感了,入口的甜度开始变得比较浓郁一些,但这种甜是带着鲜活感的。

苦涩味出来一些,能化开,但涩感会在两颊处停留,回甘生津不强但是持续。第四泡,汤色金黄透亮,香气滋味变得比较强了,当然不是勐海茶的那种强烈。甜度很高,融入顺滑的茶汤,水路比较细腻,苦涩感上来了,但是不重,涩感相对较强,舌尖跟两颊都有感受,但是能化开,速度也还可以。回甘生津持续,口齿留香比较明显。第六泡,汤色金黄明亮,稍有下降,花果香甜持续,苦涩味开始变轻,茶汤的厚度也开始下降,水路还是保持比较细腻,甜度稍有下降,感受上是清爽的鲜甜,回甘生津是潺潺溪水的感觉,这个时候口腔感觉舒服,带来的愉悦感是比较强的。第八泡,汤色浅金黄透亮,香气滋味下降较快,茶汤变得比较薄了,鲜甜感还在,但是也是比较轻了。看叶底,叶面完整,青绿为主,柔软鲜嫩,有少量红片红梗。

这是一款个性鲜明的茶,清香鲜甜是它最大的特点,苦涩感很轻,如果是习惯了勐海茶的茶友甚至会忽视它的存在。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款茶,很适合在夏天品饮,价格也是很便宜的,直接用大杯泡,大口饮其实都是可以的。

巴达古茶山:千年茶王的野性基因_巴达古茶山普洱茶特点


绝大部分人印象中的茶园,是秩序与驯服的象征,茶株都像菜地里种植的蔬菜一般,排列成整理齐齐的方阵。但勐海人眼中的茶园,则是大巧不工的创意,茶树就像挑剔的仙家灵草,只长在灵气汇聚的地方。

勐海人之所以对茶树的认识如此别具一格,是因为勐海身处野性的热带雨林怀抱之中。而茶树,就像热带雨林中的原始物种一样,还保持着最纯正的基因。勐海人是幸运的,在其它地方的茶客味蕾只能接触到被人工驯服的台地茶时,勐海人却品尝到古色古香的“勐海味”古树茶,甚至在西双版纳人迹罕至的丛林中,还有保存完好的野茶树基因库。

巴达山正是勐海众多野茶树基因库中最有代表性的样本。

地处勐海县和缅甸交界处的西定乡曼佤村贺松村民小组,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但是在茶痴们的眼中,这里却是一处圣地。因为,这里是世界最大野生茶树“巴达茶王树”仙逝的地方。

“2012年9月27日晚上,我正在家里吃晚饭,村民江搓神色慌张地跑到我家,气喘吁吁地说‘不好了,茶王树死了’。我听说后,连忙放下碗筷,拿着手电筒提着刀就和江搓一起进山,看到倒地后砸成三段的茶王树时,我和江搓都哭了!”壮硕的哈尼族汉子则罗坐在古树根制作的茶台前,端着一杯普洱茶,神色凝重地回忆发现“巴达茶王树”仙逝的情景。

“我哭了,江搓当时也哭了,我把这事向村人宣布时,全村人都哭了!”

一棵树倒下,全村人都哭了,生活在大都市中,还会有人相信么?除非这树是《阿凡达》中的生命之树。而这些朴素的哈尼族村民却发自内心地认为他们是古茶王树庇护的子民!

午饭过后,第一个发现“巴达茶王树”仙逝的江搓要带我们去寻访野生茶王树生长的地方。但正当我们准备起身时,天空却下起了滂沱大雨。则罗说,野生茶王树是有灵性的,不是什么人想见就能见到的。这阵大雨,也许就是为考验我们的诚意而下的。下大雨我们无法出门,只能在则罗家和他闲聊。则罗是贺松村村支书,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开设了村里第一个茶叶加工厂。

“你可别小看这只是家庭作坊,还藏在山沟沟里,但我的茶叶却是销往全国各地的。在你们北京也有我的代销点!”雨下个不停,则罗就不停地给我们品尝他家的各种物产:红茶、绿茶、生普、熟普、野生的蜂蜜,绝对不含任何添加剂;还有野芭蕉,刚从原始森林里采来的,味道绝对正……

则罗边让我们品尝这些自然的馈赠,一边讲述村庄和茶的故事:

贺松村,是西定乡90多个村寨中的一个。这个纯哈尼族村寨有178户855人。贺松村在巴达大黑山自然保护区边上,全村面积4.47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800毫米,虽然适宜种植粮食以及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但是因为太偏僻,像勐海其它的村落一样,千百年来一直贫穷而原始。

村庄命运的转变,要追溯到1961年。这一年,在巴达山中,发现了一株1800年树龄的野生茶树—这便是贺松村甚至整个勐海县引以为傲的“巴达山野茶王树”。随后,在巴达山野茶王树周围又发现了10余万株野生古茶树。这是茶叶史上的一个“地理大发现”。那时,正值中国和印度为茶树起源国争得不可开交之时。茶王树的发现,确定了茶树起源于中国。

从此,巴达山成了全世界茶人心中的圣地。

贺松,是距离茶王树最近的村庄,便成了寻访茶王者必到的村庄。“背靠大树好乘凉”,贺松背靠着的却是世界最大的野生茶王树,以及整个巴达山千年野生茶树群。

村里自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零星在原始森林周围种茶。但大规模种植,还是在古茶王树发现之后。目前,贺松树茶园面积达到3200亩(不含野生茶),年可采摘面积达1107亩,年产量达32吨。巴达的茶叶和野生茶王树一样,属大叶种茶,有回甘好,耐饮耐泡的特点。

“西定乡90多个自然村,村村都产茶,但是贺松,却是茶叶品质最好的一个。因茶叶卖得好,贺松的经济条件也是西定乡最好的一个!”

“贺松的茶园就在原始森林周围,因而无虫害。更重要的是,贺松村是茶王树生长的地方,是受到茶王树庇护的!”聊起茶王树时则罗神色飞扬。他说他的客户选择贺松,或多或少是因为茶王树。

听完则罗讲茶王的故事,雨也慢慢停了,则罗要下山去接慕名而来的客户。野茶树似乎在呼唤着,在江搓的带领下,我们深入野性的巴达山。

前往野生茶树群是一条村民脚踩出的路,以往村民在原始森林中开荒种地,或者牧牛放羊。但如今实行了森林保护政策后,进入原始森林的村民就少了。原始森林中,路只要没人走,一两个月就会长满植物。因而在前方带路的江搓,手提一把朴刀,边走边用刀开路。

在原始森林中穿行了大约两公里后,江搓偏离小路,开始往坡下的走去。在绕过了层层的藤蔓后,用手上的朴刀指着眼前的大树朝我们呼喊:“看到没,这是一株野生茶树!”他用朴刀清理茶树周围的杂草和茶树树干上的藤蔓。

“1705,是这棵野生茶树的编号!”同行的勐海县茶叶局副局长陈强指着挂在古茶树上的标牌让我们看。

“巴达山的古茶树资源非常丰富,现阶段,政府所能做的就是给每一棵野生古茶树做一张“身份证”,而保护这些古茶树则主要由贺松村村民在承担。”

以往,村民们对茶园投入不足,把茶树种在原始森林里后,就开始靠山吃山,靠树吃树。原始森林中10多万株野生古茶树也一度成为了采摘对象。这使得野生古茶树这一重要的世界性自然、文化遗产和种质资源面临严重危机。

古茶树资源包括栽培型、过渡型、野生型和野生近缘型古茶树,以及由古茶树与其它物种和环境形成的古茶园和野生茶树群落。自野生茶王树被发现后,相关部门经过多次调研,发现西定乡贺松村拥有大面积的野生茶树群落、众多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大茶树。这些丰富的种质资源和人类驯化使用茶叶的古茶园,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古茶树资源对于研究茶树原产地、茶树群落、茶树遗传多样性、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都具有重大意义。无论从古茶树的文化底蕴还是从科研价值、生态价值、观赏价值来看,贺松野生古茶树资源是整个社会的珍贵遗产。加强对贺松野生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不仅对研究茶的栽培历史、未来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且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等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稀缺和不可复制的特性,蕴藏巨大的社会经济和茶文化的价值,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性刻不容缓。”陈强副局长说。

“那天下午像往常一样,我放牛经过这里时准备去祭拜一下茶王树。但是近前一看,老茶王树倒在地里断成了三截。我当时就哭了,感觉像是天塌下来了一样!”在丛林深处1800年茶王树倒下的地方,江搓有些酸楚地描述着。如今,当年的茶王树下建起了一座石亭,亭子中间立有一块碑,碑上有祭文《巴达山野茶王树祭》。

自从茶王树在1961年被发现之后,贺松村村民就慢慢形成了祭拜茶王树的传统。茶王树似乎也一直在庇护着贺松村。近十几年,随着茶王树名气越来越大,贺松茶的茶叶销路越来越好,村民已经把茶王树当成了村子的保护神。

鉴于茶王树的特殊性,为了防止死去的茶王树在热带雨林中迅速腐烂,政府决定把茶王树抬出深山,交由陈升号茶叶公司代为保管。

“这遭到了全村人的反对,大家希望茶王树能留在贺松,但是苦于村里没有防腐条件,最终只能把茶王树送走。送茶王树的那一天,全村人都来了,那种场景,像是出殡一样!”

茶王树死去后一年之内,巴达山野生茶树群有二三十棵相继枯死。这现象至今连茶树专家也无法解释。而贺松村民自己给出的解释是:这些古茶树都是茶王树的兄弟或臣子,他们看到古茶王树倒下,也都抑郁而死!还有人猜测,它们可能是心灰意冷,不想再让贺松人“靠树吃树”了!

从那以后,贺松人就成立了专门的野生茶树护林队,协助政府部门对未定位的野生古茶树定位编号;对已定位确认的古茶树,由村民进行认养,定期检查与管护。

如今,贺松人已经从茶王树庇护的“子民”,变成了庇护茶王树的“主人”。

品鉴报告:勐库大树茶普洱生茶怎么样?


给各位带来的是昆明茶友寄来的,标明为勐库大树茶茶样的品鉴报告,这位茶友没有将年份写清楚。勐库茶滋味具有非常丰富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冰岛类的滋味,也不只是小户赛、懂过等类型,还有许多不太有名的茶的不同滋味。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勐库茶的品质如何。

第一泡

茶汤呈淡黄色,茶汤香和挂杯香都不错,蜜香味很浓,夹杂着一点花香味。

第二泡

茶味稍淡,有点薄的感觉。基本不苦,稍有涩感,主要集中在舌面上。

第三泡

茶汤的质感不是很好,浓稠感不强,水路有些粗糙了,比较的挂口。舌面有发麻的感觉,上颚发干,回甘一般,舌下有生津。

第四泡

茶气有些弱,体感不是特别明显。苦味开始稍有加强,但涩感更重。

第五泡

茶味的衰减比较明显,茶香也比较难于再感受到了,两者都呈阶梯式衰减。

观叶底

叶底比较杂,红梗、红叶占比稍高,弹性不是很好。

结论

此茶确为勐库茶,但树龄不大,不是头春茶,应是春尾夏初茶。此茶的制作工艺存在一定的问题,疑似萎凋过。

品鉴|海拔1700米的大朝山古树秋茶怎么样?


随手拆了个茶友寄来的品鉴样,刚好标明了海拔及产地。大家可以将周四播出的内容与今天的品鉴报告对比一下。我们就来看一看这茶的品质。顺便说一句大朝山是临沧云县的一个镇,那里也有一些品质很好的茶。

第一泡

汤色清亮,呈淡黄色,稍带一点绿。茶汤香较淡,挂杯香还是比较好的,香型呈蜜香中带一点点花香味。

第二泡

茶味有些薄,带水味。苦涩味稍重,涩似乎更明显一些,苦化得比较快,涩化得比较慢。

第三泡

茶汤的质感不是太好,有些薄寡了,水路也较为粗糙。回甘很淡,有挂口的迹象,主要表现在整个舌面及上颚。

第四泡

此茶的茶气较弱,几乎无体感。苦味加重,且化得慢,有挂喉的感觉。

第五泡

茶味变淡,相反苦涩味变重,茶香也衰退得难以感觉到了,此茶耐泡性差。

观叶底

此茶叶底的一致性还好,杂茶少,叶片薄,弹性不好,采摘倒是比较标准,应该是夏茶(雨水茶)。

结论

此茶不是秋茶,为雨水茶,且树龄不够100年,大约40~50年左右。海拔较低,应该不够1700米,且差距不小。

巴达古茶山普洱茶的特点


以拥有贺松大黑山1800年野生“茶树王”而驰名的巴达古茶山,位于县境南端,与缅甸接壤,包括勐海县巴达、西定两个纯山区乡的古茶树分布区域。两乡土地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为哈尼、布朗、拉祜少数民族聚居山乡。

巴达古茶山拥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古树参天、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为大理茶种,著名的1800年野生型“茶树王”就生长在这个群落里,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有6000亩。同一山区还分布有3451亩栽培型占茶园资源。

贺松大黑山海拔1760-2000米,属于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现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大理茶树树基部围最大2.5米,大理茶小苗(树高80厘米以下)随处可见。野生“茶树王”位于大黑山中间的缓坡带密林之中,海拔1910米。

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面积为2162亩,均为普洱茶种,海1580-1900米之间,树型乔木或小乔木,披张,枝干灰白。基围在0.28-0.79米之间,离地分枝在1米以上。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古茶园分布在风景林中,土壤为黄壤。茶园中生长的树木较密,遮阴度较高的风景林中,古茶树处于自然生长状态。

巴达古茶园最多的是章朗,章朗寨现有244户人家,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历史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寨子。布朗族建筑、语言、服饰,布朗族生活习俗在章朗都得以完整保留。寨头那座金碧辉煌的缅寺(佛寺)里有块大碑,碑文记载章朗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400多年古寨留下了布朗族很多历史信息。西双版纳州政府于2004年在章朗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布朗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介绍布朗族历史文化的窗口,近两年来国内不少民族学研究者常来章朗作考察研究。巴达古茶山的普洱茶特点

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气味。,l.茶汤香满于喉舌,苦稍长,微涩.轻度收敛.第三泡以后渐显柔顺细滑感.舌面收敛后出现凉感.

《品鉴报告|2018巴达古树怎么样?》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古树花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