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泡茶时,出汤快慢对茶汤口感的影响

发布时间 : 2019-12-09
影响茶叶口感的因素 绿茶出汤 盖碗花茶

【www.cy316.com - 影响茶叶口感的因素】

在冲泡一款茶时,仅仅是延长冲泡时间,茶叶浸泡时间和内含物浸出情况基本均一。但放慢出汤时间,泡茶器内不同位置茶叶内含物浸出情况就会呈现梯度分布。而茶叶内不同内含物质有不同的析出速度曲线,同样的物质其析出速度也是呈非线性的,一点点条件的改变足矣影响茶汤内含物质的构成。

茶汤色泽是由茶叶中析出的茶色素来形成的,但茶色素并非是茶汤中唯一的茶叶析出物,因此哪怕色泽完全一致,也不能确定两杯茶有同样的内含物质构成与比例——但在品饮端能否准备的辨识又是另一回事。

除了不同的内含物质析出比例,不同的状况还会造成茶叶受热时间与温度变化曲线不一。这种情况除了影响本道茶汤的析出物构成,温度还会作用于茶叶,这种影响会影响茶叶在接下来冲泡中的表现。WWW.Cy316.COM

而且学习工夫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掌握好出汤时间,也就是要:专心致志。任何一种好茶,无论是绿茶、红茶、乌龙茶还是普洱,假设在投茶量正常的情况下,在前三泡时,出汤时间误差超过一秒(一般情况都是超时),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茶汤浓度过高,出现香短、苦显、汤涩等现象。而出汤时间出现了误差,出汤再快也白搭。

而且,有些茶,比如高等级的正岩岩茶,一旦在前三泡泡失误,后面的几道茶就很难再挽救回来。因为出汤时间没掌握好,把一泡好茶给泡废了。

另外,完全不能凭颜色来断定茶汤的适宜浓度。茶汤的颜色,应该随着道数的增加而逐渐转淡。不能认为把每道茶的颜色调整到接近一致是很高明的做法。因为,每道茶汤的颜色一致,绝不意味着口感一致。反而,可能差异相当大。

cy316.Com精选阅读

普洱茶出汤方式,对茶质带来的影响


缓慢的普洱茶的出汤方式主要对前期浸泡相对静态的茶水溶合度差的茶汤有融合调节作用,越缓慢均匀的泡普洱茶的出汤方式令茶汤在出汤时候的溶合越有层次,且相对融合温度越低,其汤感也越软。而越快速的泡普洱茶的出汤方式则令茶汤的融合度越好,香气越高。

各泡之间的间隔时间在以人为主的品茶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实其意义很重大,尤其关系到几个很重要的问题:

1、每一泡茶注水时茶底的温度,茶底的温度除了跟注水后整个容器中的茶水综合温度相关,过冷的茶底令茶汤的溶出温度下降,导致香气变低。

2、注水时茶底和水之间的温差,茶底过冷而水温过高导致温差过大,令茶叶中的溶出物的溶出温度间距加大,各类物质的溶出速度不能够平均化,溶出物质的比例协调性下降,从而导致茶汤中滋味和香气的比例发生变化,而这部份变化和茶本身以及注水的方式密切相关。

3、存留的茶汤在茶底降温后将会被挤出,上一泡出汤后,由于叶底依旧处于湿润状态,所以溶出依旧在继续,且随着温度的下降,茶叶收缩又会令溶出后的茶汤再次挤出,过份间隔会令这部分高浓度茶汤冷却后融入下一次注入的水中,从而增加了茶的苦涩味,对下一泡的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

4、泡普洱茶的出汤方式出汤后残留的茶汤:出汤后残留的茶汤令下一次浸泡的时候整体温度降低,导致香气的程度下降,苦涩味较相同浓度的茶汤有所减低,汤感的粘稠度和厚度则会有所提升,并且令相邻两泡之间的感觉更加接近,令茶口感更加稳定。出汤后残留茶汤的做法被称为“留根法”常常被用来泡制那些有异杂味的茶。

普洱茶出汤方式对茶质有哪些影响?


缓慢的普洱茶的出汤方式主要对前期浸泡相对静态的茶水溶合度差的茶汤有融合调节作用,越缓慢均匀的泡普洱茶的出汤方式令茶汤在出汤时候的溶合越有层次,且相对融合温度越低,其汤感也越软。

缓慢的普洱茶的出汤方式主要对前期浸泡相对静态的茶水溶合度差的茶汤有融合调节作用,越缓慢均匀的泡普洱茶的出汤方式令茶汤在出汤时候的溶合越有层次,且相对融合温度越低,其汤感也越软。而越快速的泡普洱茶的出汤方式则令茶汤的融合度越好,香气越高。

各泡之间的间隔时间在以人为主的品茶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实其意义很重大,尤其关系到几个很重要的问题:

普洱茶出汤方式对茶质有哪些影响?

1、每一泡茶注水时茶底的温度,茶底的温度除了跟注水后整个容器中的茶水综合温度相关,过冷的茶底令茶汤的溶出温度下降,导致香气变低。

2、注水时茶底和水之间的温差,茶底过冷而水温过高导致温差过大,令茶叶中的溶出物的溶出温度间距加大,各类物质的溶出速度不能够平均化,溶出物质的比例协调性下降,从而导致茶汤中滋味和香气的比例发生变化,而这部份变化和茶本身以及注水的方式密切相关。

3、存留的茶汤在茶底降温后将会被挤出,上一泡出汤后,由于叶底依旧处于湿润状态,所以溶出依旧在继续,且随着温度的下降,茶叶收缩又会令溶出后的茶汤再次挤出,过份间隔会令这部分高浓度茶汤冷却后融入下一次注入的水中,从而增加了茶的苦涩味,对下一泡的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

4、泡普洱茶的出汤方式出汤后残留的茶汤:出汤后残留的茶汤令下一次浸泡的时候整体温度降低,导致香气的程度下降,苦涩味较相同浓度的茶汤有所减低,汤感的粘稠度和厚度则会有所提升,并且令相邻两泡之间的感觉更加接近,令茶口感更加稳定。出汤后残留茶汤的做法被称为“留根法”常常被用来泡制那些有异杂味的茶。

论影响茶汤颜色以及口感的因素


茶叶中有一类色素可溶于水,称之水溶性色素,主要对茶汤的颜色、口感等品质特点有影响。

水溶性色素是能溶于水的色素物质的总称。

天然存在于鲜叶叶片的有花黄素、花青素等;在茶叶加工中形成的有茶黄素类、茶红素类及茶褐素类等,其对茶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1.花黄素类(Anthoxanthin)

花黄素也称黄酮类(Flavonoid),包括黄酮醇和黄酮两类,呈黄色或者黄绿色,是茶多酚的组成成分之一,在茶鲜叶中约占干重的3%-4%。

它们是茶叶水溶性黄色物质,绿茶茶汤重要组成成分。

它们都多与糖结合,形成相应的苷类。

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在豆科、唇形科和菊科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相对较丰富,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酮类可以明显预防缺血性心脏病,其机理可能跟其降血脂、促纤溶、扛血小板聚集、防治动脉粥状硬化和保护心肌等作用有关。

2.花青素类(Anthocyanidin)

花青素又名花色素,是一种性质稳定的色原烯衍生物,是茶多酚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青素类一般占茶叶干物质的0.01%-0.1%,一些紫芽茶中的含量会相对较高,一般在0.5%-1%。

光照强、气温高的季节,较易形成花青素,芽叶呈红紫色。

紫色芽叶较多的鲜叶制成绿茶,由于花青素色泽和口感较涩,成茶汤色发褐、滋味苦涩,叶底靛青;加工红茶则汤色及叶底乌暗,品质较差。

花青素可直接有效清除自由基,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

3.茶黄素类(Theaflavins,TFs)

茶黄素类是一类多酚类物质氧化而成的苯并卓酚酮结构化合物,它约占红茶干物质的1%-5%,是红茶中色泽橙红,具有收敛性的的一类色素,是红茶滋味和汤色的重要品质成分。

茶黄素类,对红茶的色香味有重要的影响,是红茶汤色“亮”的主要成分,也是红茶滋味强度和鲜度的重要成分,是构成茶汤“金圈”的主要物质。

茶黄素含量高时,红茶汤色明亮,呈金黄色;含量低时,汤色深暗。

在保健功效上,研究证实,茶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药理活性。

4.茶红素类(Thearubigins,TRs)

茶红素类是一类复杂的红褐色酚性化合物。

红茶中,茶红素约干重的占6%-15%,是红茶氧化产物中最多的一类。

它呈棕红色,溶于水后呈深红色,刺激性弱,是红茶汤色主体对茶汤滋味和浓度起重要作用。

茶红素含量太高则有损品质,滋味淡薄,汤色暗;含量低,茶汤红浓度不够。

由于茶红素类分子差异大,提取困难,对茶红素的保健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有研究表明茶红素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帮助老化的机体抵抗生物氧化,茶黄素与茶红素协同对细菌有抑制作用。

5.茶褐素类(Theabrownine,TB)

茶褐素类是一类水溶性非透析性高聚合的褐色物质,组成成分主要是多糖、蛋白质、核酸和多酚类物质。

茶褐素类一般由茶红素类和茶黄素类氧化而成,约占到红茶干物质的4%-9%,其含量与红茶品质高度负相关,是造成红茶汤色发暗、无收敛性的重要因素。

红茶加工中,萎凋时间过长、过重,高温缺氧发酵,或者是红茶存储中,都会促进茶褐素的积累。

茶褐色保健机理仍待进一步研究,但有实验证明茶褐素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和抗疲劳的效果。

盖碗泡普洱茶出汤后要打开盖?


在泡茶之前,将泡茶所需的器皿、茶,包括水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全部准备就绪,然后才开始泡茶。

1、温杯

泡茶前先将沸水注入盖碗,清洁茶具并提高茶具的温度,好让茶叶能在冲泡的时候完全发挥出色香味来。

2、投茶

将备好的干茶用茶匙拨入盖碗中,龙园君一般每泡茶的投茶量在6~8克左右。

3、醒茶

紧压茶需要用沸水润茶,使茶叶充分舒展开来。

4、注水

沿着盖碗边缘定点注水,避免直接冲到茶叶上。第一至五泡,约3~5秒左右出汤,注意每泡都需沥干茶汤。六泡以后,每泡出汤时间可视情况稍作延长。

5、出汤

倾斜盖碗使茶汤析出至公道杯中,均匀混合茶汤。

6、分杯

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至品茗杯中给朋友或客人饮用。

那用盖碗冲泡普洱茶究竟好在哪儿?

笔者觉得盖碗泡茶,实属万能百搭。用盖碗冲泡普洱的时候,茶叶形状能肆意舒展,没有限制。另外就是碗盖,可别小瞧了它,正因为有碗盖,在冲泡过程中,可随心闷杯和舒放,并且时间控制由你说了算。且盖碗方便出汤,出汤快,温度易控制,整个冲泡过程的节奏跟随你的动作或缓或疾。

久用盖碗之后,笔者还发觉,盖碗的弧度,让入水的角度和位置、水流的大小和力度,都随心所欲,茶色、汤色、叶底等易于观察。并且盖碗经济实用,养护方便,不像紫砂壶之类得精心呵护。

用盖碗泡普洱茶为每次出汤完都打开盖子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每次出汤以后继续盖着盖子,盖碗里面的茶就不容易降温,尤其是茶中心的温度不容易下降,等于是在闷茶。

闷出来的茶肯定是不好喝的,所以每次出汤完以后要把盖子打开让茶叶降温,这样每一泡的特点才能表现出来。

泡茶时茶汤要不要留根?


很多人在泡茶的时候,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茶汤要不要出尽?”有茶友问:“不是说健康饮茶要“茶水分离”吗?怎么我看有人用玻璃杯或者大壶泡茶时,每次添水时茶杯中会留三分之一的茶汤?”还有茶友问:“我用紫砂壶泡茶,要是没有把水倒干净,是不是就叫做坐杯呢?坐杯和闷泡有怎么区别呢?”其实上面的问题,都牵扯到茶叶冲泡时的几个概念,分别是“留根”、“坐杯”和“闷泡”。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又有哪些适用范围?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涨涨知识。

什么是“留根”

留根指的是:每次倒出茶汤时都留一部分茶根(也叫汤底)在冲泡茶器中,然后注水冲泡下一道。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滋味得以延续,风味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

“留根”泡法常见于冲泡滋味浸出率很高、且不怎么耐泡的茶叶。留多少由茶性及茶量定。有出六分留四分,也有出七分留五三分等。

1、最常见的就是用玻璃杯泡绿茶或新白茶的时候。

比如在用玻璃杯冲泡绿茶、白毫银针、白牡丹时,我们会留下部分茶汤,以延续茶叶鲜爽甘醇的味道。

留部分茶汤在杯中,相当于延长了茶叶在水中的冲泡时间,可以使下一泡茶汤有着更好的口感体验,也可以均匀茶汤浓度,避免出现前几杯柔滑鲜香,后几泡变宛如白水般的窘境。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用盖碗泡绿茶时,可不可以采用留根泡法?”

如果用白瓷盖碗泡茶,不建议茶友们用留根法,最后几滴茶是精华成分,如果没倒尽,茶汤浓度不够;如果用留根法,茶叶一直泡在水里,等到下一泡茶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因为泡得过久而苦涩。

2、除了玻璃杯,用大壶泡花茶和红茶,也是使用留根泡法。

试想一下,那么一大壶水闷泡茶叶,茶叶的浸出率估计到达80%,甚至更高,如果不留下部分茶汤做“底料”的话,估计第二壶茶,就没有喝的欲望了!

3、煮茶时的“留根”。

煮茶,就是把茶煮着来喝。煮茶过程中,茶和水直接接触,经过短时间的沸腾之后,茶叶中的物质析出,溶于茶汤,形成独特的风味。

以煮老白茶为例,每次出汤时不要把茶汤都倒干净,留下一部分以备续水之用。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一壶煮出来的老白茶滋味甘醇、柔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如果每煮一壶茶,都把茶汤倒干净,茶汤的浓度会很快下降。很可能出现喝第一壶茶还带有浓郁的枣香、药香,等到喝第二壶茶时就只剩下粽叶香,到第三壶时口感就会很清淡而没有太多的滋味了。

“坐杯”

从字面上讲,“坐杯”就是让茶叶坐在杯子里。

实际上是等待茶叶中的物质析出,让这些滋味物质均匀扩散而延缓出汤的时间。

平时我们泡茶时坐杯,往往是因为茶汤变淡了,喝在嘴里没啥滋味。

但看茶叶,它还没有完全舒展,丢了又很可惜。

这时候,我们就会延缓出水的时间。至于延缓的时间,要根据茶汤的浓淡情况判断。

如果是冲泡岩茶,到第四泡时建议延缓10秒左右出水,茶叶和水多接触一会儿,滋味释放会多一些。

如果到了第八泡,坐杯的时间会更长一些,约1分钟。

坐杯和闷泡,是不一样的性质。

“闷泡”

闷泡,可理解为“闷+泡”。

闷,指的是密闭,使不透气。要形成闷的条件,一定是要有一个密闭的空间。

泡,即茶叶浸泡在水中。

我们平时所说的闷泡,就是加够水之后,盖上盖子闷泡,至少3分钟时间。

比如用紫砂壶、盖碗这类有盖的茶具,都可以达到闷泡的效果。

闷泡,其实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容易让茶叶的缺点呈现。也是茶叶评审常用的手法,一般评审茶叶,乌龙茶用2分钟+3分钟+5分钟,其他茶类,闷5分钟。

比如有的老茶客喝茶,想知道一款茶有什么缺点,就会加盖闷泡,等到茶汤凉了,再倒出来品尝,寻找茶叶的缺点。

有的茶友泡茶时,忽然有事要离开几分钟,没来得及出水,茶叶闷泡在紫砂壶、盖碗里,把茶叶里最最深层次的物质都激发出来。茶汤会变得苦涩、浓烈,对人体的刺激过大,极度影响喝茶体验。

有意或无意

留根和坐杯,都是有意而为之,目的性极强,就是为了让茶更好喝。

闷泡,是一种有意或无意间的一个比较极端的做法,比如审评茶叶时就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更容易呈现茶叶的缺点。

“留根”、“坐杯”、“闷泡”,分清这些词,在我们真正冲泡茶叶时,可以正确对应上冲泡手法,泡出纯正的茶汤。

泡茶时这样做,泡出的茶更好喝!


说到普洱茶,就绕不开“醒茶”这个词,有人将泡茶的温润泡环节也称为“醒茶”,但实际上将冲泡前期的茶叶准备阶段称为“醒茶”会更为贴切。

普洱茶的醒茶,其实是打破茶叶原有的稳定状态,让茶叶经过短时氧化的过程。醒茶就像是泡茶的前戏,使冲泡出的茶汤口感更加和谐,香气更舒畅,醒茶醒得越好,冲泡出的茶汤就越能呈现出更好的状态。

醒茶”一词经常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种是在要喝前一段时间,把茶撬散装进醒茶罐中进行醒茶;还有一种是在冲泡时,洗茶的过程,也有醒茶的目的。

“醒茶”的目的,是将茶在存放中产生的杂味和不好的气息消退,使要喝的茶品达到较高的适口性的一种实用手段。

普洱茶都需要醒茶吗?

对于普洱茶而言,无论老茶还是新茶,都是需要醒茶的。

普洱新茶:特别是一年以内的生茶,口感相对粗糙,苦涩味重,对口腔的刺激性过强,而熟茶还容易有堆味。经过醒茶,可以加速茶叶内含物质的融合,增加茶汤的协调性,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茶叶中的堆味,从而明显改善茶汤的适口度。

普洱老茶:尤其是十几年以上的老茶,其存放是在一个低氧、干燥、无光的环境,内含物质处于低活跃状态,此时的茶汤味平,不顺,香气陈闷,有点散。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醒茶,所有内含物质会重新变得活跃,茶汤稠度,醇度都会明显提高,仓味也会大幅度降低。

如何正确醒茶?

醒茶的容器

醒茶的材质不限,铁制的,竹编的、陶器的都可以。讲究点的茶人,醒茶多选用具有良好透气性的材质制成容器。如果想醒茶快,用烧结度低的粗陶;若果要慢慢醒茶,则用烧结度高的紫砂。

茶叶易吸附异味,而新制紫砂罐或陶罐容易带土气和火气,会导致茶叶出现杂味,因此尽量选用没有异味的老罐(盒)子为好。

醒茶的时间

一般来说,醒茶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但具体情况下略有不同。

熟茶:如果是新茶就很好喝的茶,醒茶的时间可以略短,一周即可。

生茶:醒茶的时间稍微要长点,大概要一两周。

老茶:十几年以上的普洱老茶,茶叶本身已经松散了,不能强行使劲撬开,需用手温柔的从外向里一次拆开,再装入紫砂罐中,醒茶两个月到三个月。

醒茶步骤

1、从密闭到开放

整件的普洱茶茶叶,一般要么竹筐装起来,外面套上麻袋捆得严严实实,要么纸箱封紧。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时期,茶陷入了“沉睡”之中,若立刻喝,难免会有沉闷之感,甚至夹杂有各种异味。

如果是散茶,那么就敞放在空气中;如果是紧压茶,还需要继续分解为小块;如果是饼茶,需要尽可能保持条索完整。老茶也许已经很松,条索完整保存的机会较大,通常已经用不着去撬茶,简单拨动下,就散开了。在保持条索完整的前提下,茶分解得越小越好。对于很紧的砖茶来说,实在分解不开的话,至少也得分解到7-8克一小块为宜。

2、摊开静置

撬散的茶叶直接放在无强光直射、无异味、空气流通的环境中1-3天,上面盖上棉纸静置。如果是仓味较重的茶,这个时间可能是10-30天,具体以闻干茶仓味不明显为止。

3、入罐

经过第2步,然后再放入陶罐或者紫砂罐。没有罐子也可以用无异味的干净纸盒、纸袋替代。

4、干醒阶段的结束

这个过程,根据不同的茶,需要7天到半年。

5、湿醒

这个湿醒,其实就是大家日常所说的洗茶。其实,对于普洱茶来说,虽然是湿醒、洗茶是同一个过程,但湿醒的意义大于洗茶。

我们洗茶,一般是为了卫生,所以会不管茶的种类,都用高温来洗茶。拘泥于洗茶,忽略了醒茶的意义,就会造成冲泡普洱茶犯下致命错误。冲泡出来的茶,口感并不理想。

湿醒的过程,又称润茶。润茶,而不是烫茶,从字眼上也可以看得出,要温柔很多。新茶,春茶,较嫩的茶,用大约85度左右的水去润茶,后续的滋味明显好过用95度以上的水温。

醒茶的技巧

醒茶也不能过头,不然会导致氧化过度,茶香散失,茶味寡淡。特别是对于好的茶,如果没醒好,反而对茶是种伤害。下面分享几条醒茶的心得:

1.越是好的茶,越要慢慢醒,特别是好的普洱老茶。

2.如果急着要试茶,醒茶也可以速成,撬散的茶块直接放入茶荷,一两天后就可以,前提是不能受潮和有异味。

3.茶叶如果吸附少量霉味异味了,可以尝试通过醒茶来补救。醒茶方式略有区别:把茶叶尽量撬散,装入紫砂罐中,放在比较通风透气的地方,开盖醒茶两三天。

如何判断一款茶是否醒好了?

醒茶前,可以先品试这款茶,如果觉得这款茶的涩感太重,或者难以分辨其香气,那么该茶就是我们说的“封闭的”,是需要醒茶来释放其香气和改善其口感的。

经过一段时间醒茶后,如果一款茶的风味变得浓郁且令人愉悦,那么就表明该茶可以饮用了;如果觉得普洱茶的口感和风味仍无改善,说明此茶还未醒透,还需一定时间。

泡茶注水方式如何影响茶汤的滋味


若是喝茶久了便能感觉到,泡茶的水、注水的方式都能对茶的品质产生影响,今天咱们来聊聊注水里面的学问。

咱们常说到注水的快慢、高低等,很少聊到水线的走势,这里面的能说的可就多了。螺旋、环圈、单边定点……这些都是形容水线的,且听小编仔细说说!

螺旋形注水

螺旋形注水比较适合冲泡红茶和绿茶,以及一些茶泡到后期,滋味变淡的时候使用。

螺旋形注水线,会令盖碗的边缘部份以及面上的茶底都能直接接触到注入的水,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增加。

环圈注水

环圈注水方式适合嫩度比较高的绿茶。顾名思义,它指的是注水时水线沿壶盖或者杯面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需要注意的是,注水时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

这样的水线令茶的边缘部份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水,而面上中间部份的茶则主要靠水位上涨后才能接触到水。

单边定点注水

这种注水方式适合需要出汤很快的茶,或者碎茶。

它指的是注水点固定在一个地方,这能让茶仅有一边能够接触到水,茶水在注水开始时溶合度较差。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注水点在盖碗壁上,会比注水点在盖碗和茶底之间,要融合得更好些。

正中定点注水

正中定点注水的方式适合香气比较高的茶。这种注水方式,茶底只有中间的一小部份能够和水线直接接触,其它的在一种极其缓慢的节奏下溶出,这样令茶和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的溶合度最小,茶汤的层次感也最明显。

学会了这些注水法,下次泡茶的时候,你就可以跟自己的茶友显摆显摆。

知道了这些才感叹,一个注水走线都能影响茶的滋味,可见泡茶的方式有多么重要。

翻动叶底对茶汤有什么影响?


很多茶友在冲泡普洱茶的时候,喜欢在冲泡过程中翻动盖碗中的叶底,但事实是冲泡普洱茶的时候翻动叶底是会影响普洱茶汤。

翻动叶底对茶汤的影响?

由于翻动过叶底,随后冲泡出来的普洱茶汤色就会变得浑浊。一些讲究的人,如果你去翻动他(她)还要继续泡的茶,是会被看作一种不尊重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茶还要继续泡,叶底可以给你看,但也仅仅是看看,而不是让你去翻叶底。

若被翻动叶底了怎么修复?

把翻动过叶底后的第一泡汤倒掉,重新再冲泡一泡既可弥补。由于翻动过叶底,一些其他不好的滋味也掩盖不了的会出现在那泡茶汤中。这是一个小技巧,很多泡茶好喝的人都会注意这个小细节。

其实不翻动茶底,更耐泡

普洱茶的耐泡度也跟这个技巧有关系,一些冲泡古树茶很讲究的人,注水的时候都不会翻动茶底,更不会让你去翻动叶底了。这种平静的冲泡下去,耐泡度会有一定的提高。

有人喜欢看叶底,可以看出什么?

看叶底,首先看的是茶汤中的夹杂物和茶汤过滤网里的残留物。这两个一看,大概就知道这款茶工艺把握如何了。在看茶底以及揉捏叶底,看的是茶料季节、茶叶的整碎、工艺以及其他异物。近年来,普洱茶的卫生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以前的一些老茶,卫生还是存在问题的,茶中会夹杂一些异物,应用滤网是很必要的。

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对茶汤的影响


干茶中的各类物质因为溶出节奏和速度以及温度条件不一样,所以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令茶汤产生不同的品饮效果,而品饮效果主要跟茶汤中各类物质的溶出浓度比例相关,在冲泡过程中导致茶汤中各类物质的溶出浓度和比例的相对可以量化的条件主要就是水温,投茶量以及浸泡时间,这三项内容相互影响,要泡好一泡茶,必须三者搭配,彼此协调,其中任意一项的改变则会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在投茶量和浸泡时间以及冲泡手法固定的情况下,越高的水温越利于香气的激发,且越令茶汤中各类物质溶出速度加快。

在水温和投茶量固定的情况下:浸泡时间越长,各类物质的溶出就越多,滋味也就越浓

在浸泡时间和水温固定的情况下:投茶量越多,其溶出物就越多,且滋味就越浓。

干茶中各类物质的溶出节奏是不一样的:首先溶出的是导致鲜爽气味的氨基酸类物质,接着是令茶汤醇和的游离儿茶素,然后才是主要导致苦涩滋味的脂型儿茶素。

在相同水温和其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假设以投茶量多浸泡时间短和投茶量少浸泡时间长得到一样颜色深度的两杯茶汤,其品饮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前者由于浸出物在更高的温度下溶出,润出环境单一,故香气高而汤感薄,后者则相反,汤感稍厚,香气相对低沉。

投茶量的多少除了影响到茶汤的浓度之外,还和泡茶的容器相关,影响到茶水的溶合情况,譬如以110cc盖碗泡茶,以晒青毛茶来说,投茶量在8g的时候,其泡开后的叶底刚好可以顶盖,这样在浸泡的过程中,就避免了茶在水中漂浮或茶底的顶面低于水面,令茶和水接触更加紧密,增加了茶水在接触第一时间的融合度,而当110cc盖碗投茶量低于6g的时候,茶底仅能积存于盖碗的中下部,这样注水后,当水漫过茶后,则会在盖碗上部形成一段无茶光有水的空间,这样就令茶在出汤的时候在较低的温度点上再一次的融合,导致溶出物的浓度降低,苦涩味降低而令汤感变得更软。

注水方式对普洱茶汤品质的影响


注水和出汤的方式是对茶的品质影响最大的软性因素,也是泡茶过程中唯一需要人工完全控制的环节,当然也是最容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环节。注水方式主要关乎如下五个变量1.注水的快慢2.水流的急缓3.水线的走势4.水线的高低5.水线的粗细注水的快慢主要影响到浸泡过程中水温的高低,且顺便影响到水流的急缓,除了跟茶汤滋味的浓淡相关以外,也影响到汤感和香气的协调性。水流的急缓主要影响到滋味和香气和汤感之间的协调关系,急的水流令茶叶旋动,茶和水在接触第一时间的相对高温下浸出融合度高,且和空气摩擦程度增加,令香气高扬,茶汤的厚度和软度则会相应下降。而缓慢的水流则令茶保持相对的静止,接触水的茶底缓慢的溶出,在出汤的时候再一次在较低温度下融合,令茶汤的厚度和软度上升,层次感加强,同时令茶汤的香气下降。水线的走势主要关系到茶底和水流的动静比例以及茶底接触水的均匀程度,通常在泡普洱茶的时候,有意控制注水方式的人们常用以下的四种方式:1,螺旋形注水:这样的水线令盖碗的边缘部分以及面上的茶底都能直接接触到注入的水,令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增加。2,环圈注水:这样的水线令茶的边缘部分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水而面上中间部分的茶则主要靠水位上涨后才能接触到水,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稍欠。3,单边定点注水:这样的注水方式,令茶仅有一边能够接触到水,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较差,单边定点注水的点若在盖碗壁上则相对于在盖碗和茶底之间的点要融合得稍好一些。4,正中定点注水:正中定点的注水方式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通常和较细的水线和长时间的缓慢注水搭配使用,令茶底只有中间的一小部份能够和水线直接接触,其它则统统在一种极其缓慢的节奏下溶出,令茶在注水的第一时间的溶合度达到最差,茶汤的层次感也最明显。很多有发酵现象的茶会因此出现滋味过于凝聚,和茶汤分离的情况。

冲泡茶叶的用水选择:水质对茶汤的影响


水的品质对于茶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项指标中,水质对茶汤的影响最大有三方面:净度,硬度,PH值。净度指的是水中的悬浮性杂质的比例,对于茶来说,净度越高的水,泡出来的茶就越清澈,滋味香气也就越不受影响。

硬度指的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矿物质的含量比例。通常把含有一定数量钙、镁、铁、铝、锰的碳酸盐、重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及硝酸盐等杂质的水叫硬水。水的软硬程度是以“硬度”来衡量的。水的硬度是指除碱金属以外的全部金属离子浓度的总和,但硬度主要由钙、镁构成,所以水的硬度常指钙、镁离子浓度的总和。水中的矿物质对茶叶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譬如氧化铁和镁会令茶汤发暗,滋味变淡,而钙,铝,锰等则令茶汤变涩发苦。

盐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自然水源中,在通常含量下,对于茶的影响并不严重,譬如在1L水中加入16mg的氯化钠来冲泡绿茶,只会令茶汤略显淡薄,而若加入16mg的亚硫酸盐,反而会令滋味变得醇厚。通常情况下在人们日常饮用的泉水中,硅酸岩裂隙水一般比碳酸岩裂隙水要软一些。

PH是拉丁文“Pondushydrogenii”一词的缩写(Pondus=压强、压力hydrogenium=氢),用来量度物质中氢离子的活性。这一活性直接关系到酸性、中性和碱性特性。所以,习惯上将PH值用于表示水的酸碱度,通常,未处理过的水的硬度和其酸碱度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硬水的PH值通常会高一些,所以硬水常常需要经过软化处理后再用于泡茶,茶汤的颜色和滋味香气对PH值的高低是比较敏感的,用相同硬度的水来泡茶的话,PH值越低的,茶汤的汤色就越浅,鲜爽度和口腔中的收敛感就越强,当PH值大于7的时候,就会有助于茶红素和茶黄素的氧化,令茶汤颜色变深,陈味显现,口腔中的收敛感变弱,汤感变软。(附用两种水浸泡相同时间的汤色对比照片)

茶的品饮侧重点不同,其用水也不同,择水要根据饮茶的目的来做判断,而目的则跟茶的风格和特征息息相关,譬如绿茶,以鲜爽甜润为优,用PH较低的软水来泡不但可以很好的保证汤色的明亮度和绿色,激发其新鲜的香气,还能加强口腔中的收敛感,令滋味更加强烈。

而对于普洱茶来说,其陈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从茶多酚到茶黄素和茶红素的氧化过程,和PH值大的水在泡饮过程中的氧化反应方向基本一致,所以,用偏碱性的软水泡饮不但会令陈味彰显,还会令汤感变得柔软,而用中性软水来泡饮普洱茶的新茶,则令其更加客观的呈现出其各项指标更真实的程度,比例和协调性,对其后续品质的判断亦更加准确。

盖碗泡茶法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于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

杯托与茶杯、茶盖相互配合,也符合“天、地、人”三才的文化意涵。茶盖在上,谓之“天”,杯托在下,谓之“地”,茶杯居中,是为“人”。茶托托住茶杯,既美观,又可避免端茶烫手或茶汤溢出沾染桌巾,饱含人文关怀。

普洱茶的盖碗冲泡有一套严格的步骤,这些步骤都是古人不断摸索实践后得出来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常见的普洱茶盖碗冲泡的步骤包括:孔雀开屏、温杯洁具、普洱入宫、洗净沧桑、行云流水、玉液移壶、普降甘露、敬奉香茗等程序。

1、孔雀开屏:向来宾展示泡茶所用的精美器具。

2、温杯洁具:用开水烫盖碗和品茗杯,以此来提高器皿的温度,便于散发茶的香气。

3、普洱入宫:将茶叶放入盖碗中。

4、洗净沧桑:就是洗茶,注意洗茶时要快速倒出,避免茶叶中的营养物质过多流失,洗茶同时也是在“唤醒”茶叶。

5、行云流水:将开水冲入盖碗中。

6、玉液移壶:又称出汤入壶,即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出汤时要低斟,以免茶香过多散发。

7、普降甘露:将茶汤均匀分到每个品茗杯中。

8、敬奉香茗:请大家细品普洱茶的茶香真味。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盖碗泡茶时,出汤快慢对茶汤口感的影响》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盖碗泡茶时,出汤快慢对茶汤口感的影响》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影响茶叶口感的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