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七十年的千两茶,感叹黑茶历史

发布时间 : 2019-12-10
黑茶千两茶 千两茶黑茶 黑茶千两茶价格

【www.cy316.com - 黑茶千两茶】

千两茶,顾名思义,重量有一千两(老秤),换算成国际计量单位是36.25千克,标准的千两茶长1.55米,圆周0.2米。是从清朝时期的百两茶发展而来。

千两茶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花卷茶”,谁先谁后已无从考。“花卷茶”的名字同样有由来:其一,原料中的茶梗为花白梗,其二,外包装材料为花格蔑篓;其三,古时踩制的花卷茶的数量单位为“卷”。

陈化七十年的千两茶,感叹黑茶历史

上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千两茶”,1958年第一批机制茯砖茶……10日上午,省内首次以“传播黑茶文化”为主题的黑茶收藏展在长沙不多堂美术馆启动,吸引众多黑茶文化爱好者参加。

“一块茶有70多年,太神奇了。”当日上午10时,不多堂美术馆,在已碳化如泥的“上世纪四十年代‘千两茶’”展位前,特地从湘潭赶来的观展者李莉惊叹不已。

安化“千两茶”采用纯手工制作,加工极为复杂,技术难度大。通常由一班身强力壮的男子汉,喊着韵调原始粗犷、节奏明快的民谣号子,进行踩制,直至成型。

在茶学界,称千两茶“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其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展览由湖南省茶叶协会、湖南省收藏家协会等主办,将一直持续到明年1月10日。这些黑茶收藏者熊明瑞是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名誉副会长、湖南商学院客座教授。

cy316.COM精选黑茶阅读

千两茶的历史发展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湖南茶商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创制出了千两茶,即“花卷”茶。千两茶成品每支净重合老称1000两,故俗称“千两茶”。下面就来了解下千两茶的历史发展。

千两茶的历史发展千两茶,始创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清道光元年(1821年)之前,陕西商人到湖南安化采购黑茶,为骡马运输方便,减少茶包体积,节约运输费用,将采购的散装黑茶踩压成包运回陕西。当时,这种踩压成包的黑茶叫“澧河茶”。后来,陕西茶商又对茶包作了改进,将重量100两散黑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百两茶”。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晋商“三和公”茶号,又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将茶叶重量增加至1000两,采用大长竹篾篓将黑毛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千两茶”。

选用的安化优质散黑茶为原料;在外观上,将散茶筑成圆柱形,柱长五尺(1.665米),柱围1.7尺(0.56米);在外包装上,采用三层包装,茶质更优而卫生,又使外观更美;在加工工艺上,更注重踩压技术与功夫,将茶踩压得更紧密。

千两茶,又分为“祁州卷”与“绛州卷”。祁州卷为山西祁县、榆次等地的茶商经营,每卷(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卷重1100两,产量较少。千两茶,还分为本号和副号。本号茶卷以全白梗黑茶制成,每卷长五尺(1.665米),卷围1.7尺(0.56米);副号茶卷由茶白梗黑茶拼制,每卷长五尺,卷围长1.8尺(0.6米)。

千两茶的加工技术性强,做工精良,工艺保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2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聘请刘家后人进厂带徒传艺,使少数工人掌握了千两茶的加工工艺技术,亦使白沙溪茶厂成为独家掌握千两茶加工工艺技术的厂家。据统计,白沙溪茶厂从1952~1958年共生产千两茶48550卷(支)。由于千两茶的全部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白沙溪茶厂始创了以机械生产花卷茶砖取代千两茶,停止了千两茶的生产。1983年,白沙溪茶厂惟恐千两茶加工技术失传,决定将当年在厂加工生产千两茶的老技工聘请回厂传艺带徒,从初夏至深秋历时四个余月,共制作出千两茶300余支。这批千两茶后来以不同渠道和形式,一部分流入各阶层百姓家庭中消费和收藏;一部分被各地博物馆收藏,而一部分却流至海外及港澳台地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1997年白沙溪茶厂恢复了传统的千两茶生产;随着保护知识产权思想认识的提高,为使千两茶这一民族品牌持续发展,1998年白沙溪茶厂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国家专利申请,获得批准,从而使白沙溪茶厂成为全国惟一合法生产千两茶的厂家。2004年后,随着陈香型茶在茶叶市场上的风行,促进了千两茶生产的发展。

2014年,CCTV-10探索发现栏目深入千两茶优质源产地“高马二溪”进行了深入挖掘,将其工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拍摄保留下来,并在2014年7月1日晚10点首播。

千两茶产品特点

第一,踩制千两茶的原料是做工纯正的二三级安化黑毛茶。茶树长于阳崖阴林,安化崇山峻岭,山脉延绵,云雾缭绕,拥有非常适宜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境内广布的云台山大叶种是中国有名的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叶片柔软肥厚,可塑性大,极利于加工。另外,安化境地资江两岸的山体往往覆盖着厚厚一层由板页岩风化而来的土壤,这种土壤对植物生长最为有益。

第二,千两茶的加工工艺在所有食品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奇特性,它的包装和加工同时完成,包装是最重要的加工工具。它用篾片捆压,篾片在捆压紧缩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至最后形成定型的竹篓。甚至用篾都有讲究,要一丈九尺二至一丈九尺八之新竹,韧性弹性俱佳方可。千两茶的茶胎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蓼叶包裹,能保持其独特的茶香和色泽。蓼叶以外衬以棕叶,可防水防潮,保护品质。

第三,千两茶压制工艺独特,可以说是集数百年黑茶加工工艺之大成。粗制形成黑毛茶,有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过程更具技术含量,蒸、装、勒、踩、凉置,水分的高低、温度湿度的控制,都有极其精确的物理化学指标。其中有一项处理工序,毛茶要在七星灶上用松木烘烤,造成独有的高香。

性状:陈年千两茶茶胎色泽如铁而隐隐泛红,开泡后陈香醇和绵厚,汤色透亮如琥珀,滋味圆润柔和令人回味,同一壶茶泡上数十道汤色无改,饮之通体舒泰。新制千两茶味浓烈有霸气,涩后回甘是其典型特征。其香有樟香、兰香、枣香之别,前者为上,后者为下,梯次以降。

千两茶的历史浓缩!


今天小文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千两茶的历史,千两茶作为“世界茶王”其历史也是深远,下面我们来了解千两茶的历史!

世上第一支安化黑茶千两茶出现于140年前的清同治年间,它的前身为湖南黑茶百两茶,最初产于清道光年间,安化黑茶千两茶属于花卷茶。

三十九铺安化黑茶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现已研发出从万两到五两等花卷系列的产品。

并且三十九铺的六洞黑珍珠黑茶精品已申请了专利,为世界上最小的花卷茶。

千两茶被人们称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第一,制作千两茶的原料是采用安化本地的优质黑毛茶。

茶树长于阳崖阴林,安化崇山峻岭,山脉延绵,云雾缭绕,拥有非常适宜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

境内广布的云台山大叶种是我国有名的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叶片柔软肥厚,可塑性大,极利于加工。

另外,安化境内资江两岸的山体往往覆盖着厚厚一层由板页岩风化而来的土壤,这种土壤对植物生长最为有益。

在此基础上,采摘成熟度较高的鲜叶,用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的黑毛茶,奠定了三十九铺千两茶特殊的品质内涵。

第二,千两茶的加工工艺在所有食品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奇特性,它整个制作过程懂事纯手工的,包装是最重要的加工工序。

它用篾片经人工反复打、滚、捆压,至最后形成定型的竹篓。三十九铺的用篾也有讲究,要一丈九尺二至一丈九尺八之新竹,韧性弹性俱佳方可。

千两茶的茶胎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蓼叶包裹,能保持其独特的茶香和色泽。蓼叶以外衬以棕叶,可防水防潮,保护品质。

第三,千两茶压制工艺独特,可以说是集数百年黑茶加工工艺之大成。粗制形成黑毛茶,有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二十多道工序。

精制过程更具技术含量,蒸、装、勒、踩、凉置,水分的高低、温度湿度的控制,都有极其精确的物理化学指标。

其中有一项干燥工序,三十九铺茶叶有限公司对千两茶的干燥采用了传统的七星灶烘焙,毛茶要在七星灶上用松木烘烤,行成独特的松烟香,并形成了以及千两茶所特有的口感。

“黑美人品鉴十年千两茶”即将开仓面市_图片


“黑美人品鉴十年千两茶”,经过三年原料木仓存储、七年长期黄金转化,专人科学守护,并引入了银行封存介入,由第三方监管单位长沙星沙物流保存至今,产品价值难以估量,堪称当代千两茶“茶王”。

“黑美人”十年陈茶开仓品鉴大会将于10月27日在湖南安化举行。作为第四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重头戏之一,“中国黑茶第一股”黑美人茶业旗下“品鉴十年千两茶”将正式开仓面市,限量发售600支,收藏价值值得期待。

10月21日,由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东莞市湖南益阳商会、东莞万好食品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东莞媒体推介会在横沥镇举行,黑美人茶业负责人向与会媒体通报了这一消息。

黑美人,作为一家专注于安化黑茶制作的龙头企业,在安化黑茶的十年黄金期横空出世,一跃成为“中国黑茶第一股”,与其他百年大厂比肩而立,被誉为黑茶业内的传奇。作为一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与企业使命感的茶企,黑美人将于本届安化黑茶文化节期间,推出一批十年陈期安化纯料千两茶作为献礼,以此为提升安化黑茶世界影响力贡献一份力量。

十年前,黑美人茶业成立初期,公司创始人吴少华先生遍寻安化黑茶核心区域高马二溪、文溪、芙蓉山、江南、洞市等地,得到一批最能代表安化黑茶特色的原始珍料,并重金聘请曾荣获安化县十大踩茶大师称号、且拥有30余年制茶经验的杨卫民大师亲自操刀,制作了这批“品鉴十年千两茶”。经过三年原料木仓存储、七年长期黄金转化,专人科学守护,并引入了银行封存介入,由第三方监管单位长沙星沙物流保存至今,产品价值难以估量,堪称当代千两茶“茶王”。

黑美人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坚介绍,安化黑茶的保健功效被广泛认可,最主要的功效是解油腻、调理肠胃及降三高。千两茶是安化黑茶中最具特色的产品,制作工艺复杂且耗时长,产量有限,每一支都来之不易。这批推出的“品鉴十年千两茶”,在原料、工艺、品牌价值上均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10月27日的“黑美人十年陈茶开仓品鉴大会”上,这款典藏级千两茶“茶王”将隆重登台。黑美人将特邀30多位国际国内品鉴大师,对这批陈茶产品进行现场品鉴,对茶品质量进行认证,并当场加贴上防伪标识。

东莞湖南益阳商会执行会长刘柏明表示,安化黑茶属黑茶类,因产自中国湖南益阳市安化县而得名。从2006年开始,安化县全力打造“安化黑茶”这一特色产业。目前,安化黑茶已成长为区域内规模大、品牌响、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支柱产业。安化县已连续5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前四强,成为中国生态产茶第一县、黑茶产量第一县、茶叶税收第一县。至2016年底,安化黑茶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全县经济总量中占比21%、茶产业税收占比20%,全县茶叶加工企业达150家、营销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9家,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目前茶产业及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综合年产值近200亿元,黑茶产业已成为安化县的支柱产业。

千两茶:茶叶历史的浓缩


世上第一支安化黑茶千两茶出现于140年前的清同治年间,它的前身为湖南黑茶百两茶,最初产于清道光年间,安化黑茶千两茶属于花卷茶。三十九铺安化黑茶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现已研发出从万两到五两等花卷系列的产品。并且三十九铺的六洞黑珍珠黑茶精品已申请了专利,为世界上最小的花卷茶。千两茶被人们称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第一,制作千两茶的原料是采用安化本地的优质黑毛茶。茶树长于阳崖阴林,安化崇山峻岭,山脉延绵,云雾缭绕,拥有非常适宜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境内广布的云台山大叶种是我国有名的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叶片柔软肥厚,可塑性大,极利于加工。另外,安化境内资江两岸的山体往往覆盖着厚厚一层由板页岩风化而来的土壤,这种土壤对植物生长最为有益。在此基础上,采摘成熟度较高的鲜叶,用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的黑毛茶,奠定了三十九铺千两茶特殊的品质内涵。

第二,千两茶的加工工艺在所有食品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奇特性,它整个制作过程懂事纯手工的,包装是最重要的加工工序。它用篾片经人工反复打、滚、捆压,至最后形成定型的竹篓。三十九铺的用篾也有讲究,要一丈九尺二至一丈九尺八之新竹,韧性弹性俱佳方可。千两茶的茶胎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蓼叶包裹,能保持其独特的茶香和色泽。蓼叶以外衬以棕叶,可防水防潮,保护品质。

第三,千两茶压制工艺独特,可以说是集数百年黑茶加工工艺之大成。粗制形成黑毛茶,有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二十多道工序。精制过程更具技术含量,蒸、装、勒、踩、凉置,水分的高低、温度湿度的控制,都有极其精确的物理化学指标。其中有一项干燥工序,三十九铺茶叶有限公司对千两茶的干燥采用了传统的七星灶烘焙,毛茶要在七星灶上用松木烘烤,行成独特的松烟香,并形成了以及千两茶所特有的口感。

千两茶历史渊源


千两茶系黑茶茶类中的一个品种,创制于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

千两茶历史渊源

千两茶,始创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清道光元年(1821年)之前,陕西商人到湖南安化采购黑茶,为骡马运输方便,减少茶包体积,节约运输费用,将采购的散装黑茶踩压成包运回陕西。当时,这种踩压成包的黑茶叫“澧河茶”。后来,陕西茶商又对茶包作了改进,将重量100两散黑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百两茶”。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晋商“三和公”茶号,又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将茶叶重量增加至1000两,采用大长竹篾篓将黑毛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千两茶”。

选用的安化优质散黑茶为原料;在外观上,将散茶筑成圆柱形,柱长五尺(1.665米),柱围1.7尺(0.56米);在外包装上,采用三层包装,茶质更优而卫生,又使外观更美;在加工工艺上,更注重踩压技术与功夫,将茶踩压得更紧密。

千两茶,又分为“祁州卷”与“绛州卷”。祁州卷为山西祁县、榆次等地的茶商经营,每卷(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卷重1100两,产量较少。千两茶,还分为本号和副号。本号茶卷以全白梗黑茶制成,每卷长五尺(1.665米),卷围1.7尺(0.56米);副号茶卷由茶白梗黑茶拼制,每卷长五尺,卷围长1.8尺(0.6米)。

千两茶的加工技术性强,做工精良,工艺保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2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聘请刘家后人进厂带徒传艺,使少数工人掌握了千两茶的加工工艺技术,亦使白沙溪茶厂成为独家掌握千两茶加工工艺技术的厂家。据统计,白沙溪茶厂从1952~1958年共生产千两茶48550卷(支)。由于千两茶的全部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白沙溪茶厂始创了以机械生产花卷茶砖取代千两茶,停止了千两茶的生产。1983年,白沙溪茶厂惟恐千两茶加工技术失传,决定将当年在厂加工生产千两茶的老技工聘请回厂传艺带徒,从初夏至深秋历时四个余月,共制作出千两茶300余支。这批千两茶后来以不同渠道和形式,一部分流入各阶层百姓家庭中消费和收藏;一部分被各地博物馆收藏,而一部分却流至海外及港澳台地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1997年白沙溪茶厂恢复了传统的千两茶生产;随着保护知识产权思想认识的提高,为使千两茶这一民族品牌持续发展,1998年白沙溪茶厂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国家专利申请,获得批准,从而使白沙溪茶厂成为全国惟一合法生产千两茶的厂家。2004年后,随着陈香型茶在茶叶市场上的风行,促进了千两茶生产的发展。

2014年,CCTV-10探索发现栏目深入千两茶优质源产地“高马二溪”进行了深入挖掘,将其工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拍摄保留下来,并在2014年7月1日晚10点首播。

黑茶千两茶重量


黑茶千两茶重量:每支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又因其外形包装似花格状,也称花卷茶。此茶为圆柱造形,每支约长1.5-1.65米,直径0.2米左右。千两茶每支净重为36.25千克。

千两茶的产品特点

第一,踩制千两茶的原料是做工纯正的二三级安化黑毛茶。茶树长于阳崖阴林,安化崇山峻岭,山脉延绵,云雾缭绕,拥有非常适宜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境内广布的云台山大叶种是中国有名的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叶片柔软肥厚,可塑性大,极利于加工。另外,安化境地资江两岸的山体往往覆盖着厚厚一层由板页岩风化而来的土壤,这种土壤对植物生长最为有益。

第二,千两茶的加工工艺在所有食品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奇特性,它的包装和加工同时完成,包装是最重要的加工工具。它用篾片捆压,篾片在捆压紧缩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至最后形成定型的竹篓。甚至用篾都有讲究,要一丈九尺二至一丈九尺八之新竹,韧性弹性俱佳方可。千两茶的茶胎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蓼叶包裹,能保持其独特的茶香和色泽。蓼叶以外衬以棕叶,可防水防潮,保护品质。

第三,千两茶压制工艺独特,可以说是集数百年黑茶加工工艺之大成。粗制形成黑毛茶,有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过程更具技术含量,蒸、装、勒、踩、凉置,水分的高低、温度湿度的控制,都有极其精确的物理化学指标。其中有一项处理工序,毛茶要在七星灶上用松木烘烤,造成独有的高香。

性状:陈年千两茶茶胎色泽如铁而隐隐泛红,开泡后陈香醇和绵厚,汤色透亮如琥珀,滋味圆润柔和令人回味,同一壶茶泡上数十道汤色无改,饮之通体舒泰。新制千两茶味浓烈有霸气,涩后回甘是其典型特征。其香有樟香、兰香、枣香之别,前者为上,后者为下,梯次以降。

千两茶的储存方法

由于千两茶的越陈口感越醇和,因此千两茶适宜堆放在通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地方。

黑茶品种千两茶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湖南茶商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创制出了千两茶,即“花卷”茶。千两茶成品每支净重合老称1000两,故俗称“千两茶”。

千两茶是采用安化本地产优质黑毛茶为原料,将经汽蒸变软后的黑毛茶灌入垫有蓼叶和棕片的长圆筒形的篾篓中,用棍、锤等筑制工具,运用绞、压、踩、滚、锤等技术,经多次反复锤压和束紧,使茶支达到致密坚实的要求,最后形成高160厘米左右、直径0.2米左右的呈树状的圆柱体,在自然条件下经“日晒夜露”七七四十九日,自然干燥而成。

千两茶茶包装原始独特,外形硕大挺拔,很具视觉冲击力。其外形色泽黑润油亮,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味中带蓼叶.竹黄、糯米香味。存放越久,品味越佳。

千两茶与百两茶制作工艺是完全相同的,但茶越小制作工艺的难度就越大,对技师的工艺要求也越高。千百两茶是湖南安化黑茶中的经典茶叶,以陈年茶为最佳,现存50年之久的千两茶市值在200万元左右,韩国、日本等地以千两茶做为镇店之宝,收藏千百两茶更为盛行。

据说千百两茶保健功效十分不错,“日晒夜露”之特殊发酵工艺,造就了“千两茶”独特的品质特征和对人体独特的药理功效,长期存放的“千两茶”对肠胃调理具有“药”到病除的功效。

临床实验证明,“千两茶”对改善人体血液循环,降低血脂、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千两茶”采用茶学界俗称为“后发酵茶”的黑茶为原料,因此,只要存放在干燥、无异味的场所,时间越久,其药理保健功效则更加突出,而且口感更醇厚、自然。“千两茶”已经成为具有远见人士的藏品和客厅装饰品。

安化千两茶,安化黑茶里的千两茶介绍


见过饼茶、散茶、团茶、砖茶、沱茶,而有一种茶,在视觉上,绝对称得上震撼二字。这种茶由两大捆竹篾捆压而成,犹如竹柱般通天而立,每支净重l000两,矗立门旁,通常为茶店镇店之宝。这就是俗称的千两茶,为黑茶至尊。就像提到乌龙,不能不提岩茶一样,提到黑茶,怎么也不会绕过这千两茶。

千两茶介绍

千两茶又叫花砖茶,前身叫花卷茶,清道光年间开始出现。产于湖南安化,安化历来是黑茶的故乡,据说清代万历年间,朝廷为了安抚民心,御定安化黑茶为官化历来是黑茶的故乡,据说清代万历年间,朝廷为了安抚民心,御定安化黑茶为官茶,并将安化黑茶倾销到西北边疆,为游牧人民必备的饮品。前边讲普洱茶时说过,边疆民族平时多食牛羊肉,黑茶能去油,所以很受当地人欢迎。茶商也看到商机,伺机而动,开始贩运安化黑茶。我曾经看到史料记载过,仅清乾隆年间,安化产茶就占到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七。这时候就有个商人动了脑筋,怎么才能多贩运一些呢?于是商人们开始改变茶的形状体积,逐渐出现了百两茶、千两茶。这样既便于携带,又便于销售。

安化千两茶

安化千两茶之所以能在黑茶中独占鳌头,也在于它的做工要比一般的黑茶精细一些。据说,在历史上最早用于茶马互市的是四川茶和汉中茶,它们也都是黑茶,但跟安化黑茶相比,制作相对粗糙多了。去过安化的人一定记得,这里地势并不高峻,江水两岸,一边是茶林密布,一边则竹影幢幢。这里遍地毛竹,而这些就是做千两茶的工具。

千两茶工艺

千两茶是以二、三级的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用篾片、棕、蓼一次捆压而成。篾是由当地长一丈九尺二至一丈九尺八的新竹制成的,这些篾片在捆压紧缩过程中逐渐缩小,最后形成了定型的竹篓。千两茶茶胎要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蓼叶包裹,才能保持独特的茶香和色泽。蓼叶以外,则衬以棕叶,防水防潮。毛茶还要在七星灶上用松木烘烤,制成千两茶独有的高香。长途运输,竹、棕、蓼长久地熏陶,茶叶滋味自然不同凡响。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陈化七十年的千两茶,感叹黑茶历史》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