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砖古茶山介绍

发布时间 : 2019-12-19
蛮砖普洱茶 普洱茶蛮砖 普洱茶古茶山

蛮砖普洱茶。

江内六大茶山蛮砖山,包括曼庄、曼林、曼迁三个寨子,东接易武,北连倚邦,居于古六大茶山的中央位置,蛮砖茶山东接易武,北连倚邦,现在遗留下来的、其茶树围超过100厘米古茶树还有很多。曼庄村是个史书中成为蛮砖,崇拜诸葛亮的茶山人说,诸葛亮当年来六大茶山时在曼庄埋下一个铁砖,于是这里称为埋砖,后又演绎为蛮砖;另一个说法为傣语中曼庄意为大寨子中心之村,因曼庄过去是土司头人们经常聚焦末会商议解决各种事务的地方,故称曼庄。

明朝末年至清朝末年,蛮砖茶山的茶叶集散地和中心大镇在今曼庄村。曼庄村是个历史页面很厚的地方,蛮砖茶山的兴衰史都记在这里。清代有茶园万亩以上,从磨者河边到曼林山顶六十里路沟沟壑壑都是茶。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过去都是大茶村,各村产茶都在2000担以上。曼林的古茶园目前在勐腊县境内的五个茶山中保存得最好,有1000多亩成片的古茶园,其茶树树围大多在100厘米以上。

蛮砖茶区现今还保存有一些古茶园,其中蛮林有一千多亩生长较好、密度较高的老茶园,茶树的树龄都在三百年以上。

特点:蛮砖古茶山的茶叶色泽较深,汤色橙黄,口感质厚香滑,舌面微苦,回甘强烈,香气沉郁。

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由易武西行经高山寨,过磨者河承天桥经蛮林才到慢砖。慢砖关帝庙(石屏会馆)废墟碑文记载,蛮砖系六大茶山之一,该庙始建于乾隆六年(1741)春。过去蛮砖的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蛮砖古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经几代茶农的精心管理,至今仍年产茶叶万担以上。蛮砖村公所恢复"曼庄优质茶"产品,茶叶独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抢手之货,深受客人的喜爱。1994年,西双版纳州、县政府确定在曼庄茶山新建万亩茶园,在云南省茶科所专家的指导下,万亩茶园盘绕群山,株株茶树绿油漂香,喜看古茶山和新茶园交相争辉,茶叶生产蒸蒸日上。

小编推荐

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勐大古茶山


“砍盆茶”史为云南名茶之一,因地名“砍盆箐”而得名。其成名史已有400余年,史上除制成散茶外销外,还加工成竹筒茶、碓窝茶与茶膏等外销、朝贡。又于1978年在省外贸系统名茶品质评定中被认定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与海塘茶、马邓茶同登誉榜,1989年荣获省名茶证书。近年来,砍盆箐茶以其自身的品质优势,被业界视为“茶中珍品”和“茶中之王”。

砍盆箐茶园坐落于地势偏僻的勐大镇文况村砍盆箐村民小组,地处恩乐、按板、勐大三镇的交界地带,属无量山系,是勐大古茶山的代表性茶园。相传该茶园为古人为逃避瘟疫、战乱而迁居深山,就地取材,移栽野茶树而成茶园。据说,砍盆箐茶园当初栽有古茶树数万株,后“遇难”逐渐数减,特别是在2007年普洱风波中遭到极大破坏。据相统计,现存留的古茶园仅有200余亩,古茶树4000多株,其中树幅较大两百多棵可年产春茶300多公斤。

砍盆箐茶一时受宠,除了自身的品质优势外,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地道路建设等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和普洱茶古树热在市场上的兴起;二是,当地的茶人在学习制茶技术过程中,并研制出类似“冰岛”的“冰糖甘”的茶制品,这种茶制品备受茶商追捧。而传统的砍盆箐茶也是识茶人士的专宠,茶味酽,香高味醇,滋味浓厚,润口回甜。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砍盆箐茶价700—800元/公斤;2012年800—1000元/公斤;2014年1000—1400元/公斤;2015年涨到2000元/公斤。

据统计,勐大古茶山现有古茶园近4000余亩,呈块状零星分布,一部分古茶园分布在无量山脉自然保护区腹地的原始森林中,一部分在村寨边,以粮间种,管理较差,树势弱,品质优良,主产晒青茶,是制作普洱茶、绿茶上乘产品的原料。主要分布在镇沅县勐大镇的大井、文况(砍盆箐茶)、文蒙、文开、文卜等村。这一地带,海拔1428至191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年平均气温15.8至18.1摄氏度,年降水量920至1910毫米,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其代表植株有文况村砍盆箐茶(ZY2006-037),分类上属普洱茶。

此外,勐大镇大山村大山社粮台有一株栽培型灌木型古茶树,即粮台大山茶(ZY2006-039),该茶树芽叶茸毛特多,生化成分含量均衡,是制作普洱茶、绿茶的优质原料。据当地茶文化学者、鹿鼎茶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琨先生介绍,在勐大镇和平村与文卜村落龙箐村也有小部分古茶树分布。

以勐大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芽头肥实,汤金黄明亮,苦涩味略重,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山野气韵明显。敬请关注,下期讲述“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马邓古茶山”。 (作者:艾文华)

普洱26座古茶山巡礼之马邓古茶山


马邓古茶山自古盛产名茶,曰:“马邓茶(或老马邓茶)”,是镇沅的传统历史名茶之首,因史上以制作绿茶而出名,故又称马邓大绿茶。其名声早在300年前就扬名于世外,后于1981年在全省名优茶鉴评会上荣获云南省八大名茶的殊荣,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亲睐,被称为绿茶类中的明星产品。

马邓茶园是马邓古茶山的代表性茶园,地处哀牢山西坡,原产于镇沅县者东乡马邓村。现有迹可循的种茶历史可追溯至800年前,现存的栽培型乔木型古茶树约有500余亩。据说,现存的部分古茶树,是300年前肖氏家族引导而种植的,当时的肖家居住在离马邓很近的凹龙村,知晓马邓茶在外畅销,就发动当地村民栽种。

传统的马邓茶,特指原产地域内特有的有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的古茶树品种茶。该树种特征生育能力较强,抗寒性较强,其原料所加工而成的晒青茶,具有身披白毫,芽叶肥壮,香气馥郁、带野生茶的甜香,滋味浓厚,品来喉韵甘润绵长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在普洱市其他县区也有引种。

在新中国建立后,马邓茶作为佳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香港特区。据资料载,1990年5月14日,泰国公主玛哈扎克星·诗琳通殿下在访问中国期间,在云南省政府宴会上喝了马邓茶之后,称赞不已,当即表示要将该茶带些回国饮用,省政府便赠送她200斤马邓春茶,此事一时被传为佳话。

一向有着较高的声誉马邓茶,在近几年来,其“真容”难寻“芳踪”难觅,被业界传闻是“名存实亡”历史名牌茶。追其缘由,是茶叶种植面积少,品种老化产量较低,古树茶与台地茶混杂等所致。其实不然,深入马邓茶园的人就知其故,今天的马邓茶已沦为一个尴尬的角色——茶叶“味精”,成了一些厂家商家制作拼配普洱茶产品时用于提香与增加回甘的原料。

本文所言马邓古茶山,现有古茶园面积近1755亩,呈块状分布,茶园管理中等,树势较强,生产烘青茶和晒青茶,是制作普洱茶、红茶、绿茶的优质原料。古茶园主要分布在镇沅县者东乡马邓、麦地两村。该地带海拔在1760至181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年平均温度16.2摄氏度,年降水量1118至1205毫米,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代表植株有麦地村大绿茶(ZY2006-020)和马邓村老马邓茶(ZY2006-022),在分类上均属普洱茶。

以马邓古茶山原料而制成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条索肥壮,汤色黄亮,苦涩较弱,回甘快而持久,香气纯正,汤质饱满厚重,山野气韵强。普洱市镇沅县五大古茶山讲解暂告一段落,下期讲述普洱市景谷县区域内的五大茶山,敬请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