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生长气候条件“雨量”

发布时间 : 2019-12-19
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 黑茶的生长

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茶树性喜潮湿,需要多量而均匀的雨水,湿度太低,或雨量少于1500毫米,都不适合茶树生长。依测验分析,成木茶园1年间耗水量集中在春夏季,倘若年降雨量超过3000毫米,而蒸发量不及1/2~1/3,即湿度太大时,茶易发生霉病、茶饼病等病症。换言之,雨量及湿度对茶叶的生长影响很大。世界著名茶区,如印度阿萨密邦年降雨量在1500~3000毫米;大吉岭在2000毫米以上,四季都不太明显;锡兰受东北季风及西南季风之赐,雨量高达6000毫米。

印度大吉林茶园

在秦岭以南的茶区受季风影响,都无特别干燥期,雨量在1500~3000毫米,如祁门茶区雨量1700~1900毫米,相对湿度70%~90%,武夷茶区1900毫米、湿度80%,分布极为均匀。

全年雨量分配均匀无明显旱季,三分之二以上雨量集中于主要生长的春夏季,并且年均气温在16~20℃的地区均适合栽培茶树。不仅有利于茶树生长,且品质亦佳。一般而言,台湾北部,因受东北季风影响,冬季有雨,年降雨量分布较均匀,中部及东部山区夏季有午后阵雨,足以弥补夏季所缺。雨量蒸发量与湿度的关系应为雨量减蒸发量等于湿度。蒸发量大,必须雨量多,才能供应茶树生长需要,若雨量与蒸发量接近时,则茶叶产量必低,因此湿度极重要。印度阿萨密邦的乞拉朋吉,年降雨量高达12000毫米,因蒸发量大,并不妨碍茶树生长。

凡空气中湿度较大的山地区域,多适茶树生长,著名茶区多沿江河而上,如杭州的西湖、武夷九曲、台湾文山的淡水河、新竹东头前溪等,都位于山川秀丽之地区。

小编推荐

茶的生长气候条件“风与日光”


速每秒达10米以上(约二级风),则非经济植茶区,大叶种茶树,更须选无暴风的山地为宜。台湾省新竹全年暴风日数高达40~50天,台东25~30天,花莲15~25天,所以新竹茶区全部种小叶种,台东、花莲,则在避风区,宜种杂交新品种。

日光的长短强弱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在日光充足照射下茶树生长健全,单宁增多,适制红茶;在弱光之下,如适当遮阴,则单宁减少,叶内组织发育被抑制,叶质属软,叶绿素含氮量提高,适制绿茶。对半发酵茶来说,日光尤其重要到可支配茶叶品质,一般以上午10时至下午3时采摘的品质最优,日光温度在31℃时最适制包种,在37.2℃较适制乌龙茶。

茶虽为灌木植物,在理论上适合各种土壤,但人工培植为求产量及品质达到要求标准,必须考虑到最合适的土壤条件。

优良茶区土壤首先需排水良好,表土深厚,在成分方面以含腐殖质及矿物质为佳,在化学反应方面,以pH值pH值为土壤酸碱度之测定,凡是多雨区必是酸性,少雨区则属碱性,对茶的影响属于间接性,它首先影响植物营养溶解度及有效性,再影响植物生长,茶园在调整土壤pH值时,以石灰作调整。4.5~6最适合。

地球上的土壤,湿而多雨的地区,化学反应呈现酸性,干燥少雨则呈碱性。酸性土类,由低纬到高纬又分成五种(1)赤红壤(2)热带红壤(3)灰棕壤(4)灰壤(5)冰沼土,一般茶园分布在前三种。

茶的生长气候条件影响主要成因


为常绿灌木,适应力极强。但欲产量高、品质高,就必须注意其生长、栽培的各项条件。

亚热带及热带地区的气候为宜;年降雨量1500毫米至2500毫米均适合。温度以20~25℃生长最旺,海拔自数十米至2000米,表土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或砂质黏土为佳。

茶树的分布,主要受雨量、温度、海拔、风力与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支配,自北纬40度至南纬30度之间,均可栽培。下述四种条件,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成因:

(一)雨量

茶树性喜潮湿,需要多量而均匀的雨水,湿度太低,或雨量少于1500毫米,都不适合茶树生长。依测验分析,成木茶园1年间耗水量集中在春夏季,倘若年降雨量超过3000毫米,而蒸发量不及1/2~1/3,即湿度太大时,茶易发生霉病、茶饼病等病症。换言之,雨量及湿度对茶叶的生长影响很大。世界著名茶区,如印度阿萨密邦年降雨量在1500~3000毫米;大吉岭在2000毫米以上,四季都不太明显;锡兰受东北季风及西南季风之赐,雨量高达6000毫米。

(二)温度

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8~25℃度之间,低于5℃时,茶树停止生长,高于40℃时容易死亡。其适应性视品种而异,一般来说小叶种生命力较大叶种强。

温度较低的茶区,茶产量不及温度较高的区域,但品质却较优。茶区气候差异并不十分显著,平均温度在21℃左右,气温垂直分布差异也不大。如海拔10米的林口及800米的鱼池茶区,温差不足2℃,冬季气温最低多在10℃以上。因此茶叶不但品质佳而且产量丰富。

(三)海拔

海拔高低决定茶叶品质的好坏。高山茶叶品质之所以较平地优良,主要是因为云雾笼罩、湿度足够且气压低、日照长,使得茶庐山云雾芽柔嫩,芬芳物质增多,因此醇化而不苦涩;另外紫外光照射多,对茶叶的水色及出芽影响极大。以武夷山茶而论,同样品种可分成三种等级,山岭的“正岩茶”、半山腰的“半岩茶”、平茶而论,同样品种可分成三种等级,山岭的“正岩茶”、半山腰的“半岩茶”、平地溪谷的“洲茶”,品质迥异,价格悬殊。

温度与海拔成反比,海拔愈高、温度愈低,在适合茶树生长的温度之下,海拔当然愈高愈理想,但这是鱼与熊掌,无法兼得。判定茶叶品质,除海拔外,更要顾及其他因素,如湿度、雨量、土壤及品种适应性,如鱼池茶区,冬暖夏凉,雨量2500毫米,分布均匀,年平均气温15.4℃,生长大叶种阿萨姆或台茶7号、8号,品质产量均佳,生长清心乌龙小叶种却品质产量俱差。

海拔高的地区,影响茶树生长的另一因素为降霜期,降霜在150日以上,则非优良茶,如梨山地区海拔高达2000米,虽已植茶成功,但受此限制,产量不高,不符合经济栽培效益。在非洲,茶园以1000~1500米最佳,锡兰茶园则在1800~2100米,大吉岭高达3600米,因受其他条件影响,产量品质均为上乘。中国的高山茶也非常著名,如六安茶的产地,安徽的霍山茶区,海拔在1500米,湖南的楼峒山,海拔也在1200米以上,所谓高山秀岭之灵气、以茶最能体现。

(四)风与日光

风速每秒达10米以上(约二级风),则非经济植茶区,大叶种茶树,更须选无暴风的山地为宜。台湾省新竹全年暴风日数高达40~50天,台东25~30天,花莲15~25天,所以新竹茶区全部种小叶种,台东、花莲,则在避风区,宜种杂交新品种。

日光的长短强弱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在日光充足照射下茶树生长健全,单宁增多,适制红茶;在弱光之下,如适当遮阴,则单宁减少,叶内组织发育被抑制,叶质属软,叶绿素含氮量提高,适制绿茶。对半发酵茶来说,日光尤其重要到可支配茶叶品质,一般以上午10时至下午3时采摘的品质最优,日光温度在31℃时最适制包种,在37.2℃较适制乌龙茶。

茶虽为灌木植物,在理论上适合各种土壤,但人工培植为求产量及品质达到要求标准,必须考虑到最合适的土壤条件。

优良茶区土壤首先需排水良好,表土深厚,在成分方面以含腐殖质及矿物质为佳,在化学反应方面,以pH值pH值为土壤酸碱度之测定,凡是多雨区必是酸性,少雨区则属碱性,对茶的影响属于间接性,它首先影响植物营养溶解度及有效性,再影响植物生长,茶园在调整土壤pH值时,以石灰作调整。4.5~6最适合。

地球上的土壤,湿而多雨的地区,化学反应呈现酸性,干燥少雨则呈碱性。酸性土类,由低纬到高纬又分成五种(1)赤红壤(2)热带红壤(3)灰棕壤(4)灰壤(5)冰沼土,一般茶园分布在前三种。

茶叶生长气候条件海拔高低


海拔高低决定茶叶品质的好坏。高山茶叶品质之所以较平地优良,主要是因为云雾笼罩、湿度足够且气压低、日照长,使得茶庐山云雾芽柔嫩,芬芳物质增多,因此醇化而不苦涩;另外紫外光照射多,对茶叶的水色及出芽影响极大。以武夷山茶而论,同样品种可分成三种等级,山岭的“正岩茶”、半山腰的“半岩茶”、平茶而论,同样品种可分成三种等级,山岭的“正岩茶”、半山腰的“半岩茶”、平地溪谷的“洲茶”,品质迥异,价格悬殊。

温度与海拔成反比,海拔愈高、温度愈低,在适合茶树生长的温度之下,海拔当然愈高愈理想,但这是鱼与熊掌,无法兼得。判定茶叶品质,除海拔外,更要顾及其他因素,如湿度、雨量、土壤及品种适应性,如鱼池茶区,冬暖夏凉,雨量2500毫米,分布均匀,年平均气温15.4℃,生长大叶种阿萨姆或台茶7号、8号,品质产量均佳,生长清心乌龙小叶种却品质产量俱差。

海拔高的地区,影响茶树生长的另一因素为降霜期,降霜在150日以上,则非优良茶,如梨山地区海拔高达2000米,虽已植茶成功,但受此限制,产量不高,不符合经济栽培效益。在非洲,茶园以1000~1500米最佳,锡兰茶园则在1800~2100米,大吉岭高达3600米,因受其他条件影响,产量品质均为上乘。中国的高山茶也非常著名,如六安茶的产地,安徽的霍山茶区,海拔在1500米,湖南的楼峒山,海拔也在1200米以上,所谓高山秀岭之灵气、以茶最能体现。

茶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温度茶叶属亚热带耐阴性的多年生植物,喜温喜湿,要求年平均气温、生产期间月平均气温均在15 ℃以上。3月上旬连续≥3 d日平均气温≥10 ℃时,茶芽萌动生长、鱼叶迅速展开;气温稳定在10 ℃以上时,茶芽、叶片生长加快,并抽出新梢;15~20 ℃时生长较快;20~30 ℃时生长最旺盛,但易老化,因而有“茶到立夏一夜粗”的说法;最高温度在35 ℃以上时,生长停止;秋冬季气温下降到10 ℃以下时停止生长,进入休眠;茶叶生存的最低下限温度因品种差异而不同,为-12~-8 ℃。 水分水是茶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叶采摘过程中,新梢不断萌发,茶叶相继采摘,需要连续地补充水分,因而茶叶生产中要求年降雨量在1 500 mm左右,月降雨量在100 mm以上;灌溉条件好的茶园,年降雨量在1 000 mm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为宜。 光照茶树有机体中90%~95%的干物质是靠光合作用合成的。光对茶树生长、茶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红光、黄光易被茶树吸收利用。在海拔500~800 m的中山区,随着高度的增加,云雾、降雨日也相应增加,因而多漫射光,且所含红、黄光多有利于氨基酸、维生素形成,茶叶芽嫩、叶肥、香味浓,这正是“高山出好茶”的气候原因。 灾害性天气春季低温阴雨,盛夏高温少雨、干旱都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但在高温强日照条件下生长的鲜叶,多酚类含量却较高。

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


在茶树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众多的环境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茶树的作用,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探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利于人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茶叶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一)气象因子和茶树生长

气象因子中与茶树生长关系最密切的是光照、温度和水分。

1.光照

茶树喜光耐阴,忌强光直射。茶树有机体中90%~ 95%的干物质是靠光合作用合成的,而光合作用必须在阳光照射下才能进行。光照条件差的枝条发育就细弱;光照充分的叶片细胞排列紧密,表皮细胞较厚,叶片比较肥厚、坚实,叶色相对深而有光泽,品质成分含量丰富,制成的茶叶滋味浓厚;相反,光照不足的叶片,大而薄,叶色浅,质地较松软,水分含量相对增高,茶叶滋味表现淡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茶树生长发育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并不是越高越好。广东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夏季中午的光照强度往往过高,不利于茶叶新梢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因此常常采取适当的遮光措施(如间种遮阴树或覆盖遮阳网等)。一般而言,茶树光照强度应控制在3万—5万勒为宜。

茶树生育对不同光质反应是不同的。在红橙光的照射下,茶树能迅速生长发育。蓝光为短波光,在生理上对氮代谢、蛋白质形成有重大意义,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橙光对碳代谢、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是物质积累的基础。紫光不仅对氮代谢、蛋白质的形成有重大意义,而且与一些含氮的品质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和很多香气成分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试验表明,在夏季覆盖蓝紫色薄膜可以提高氨基酸含量,而覆盖黄色膜则同时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吴庆东,1987)。

目前一些高产茶园的光能利用率不足1.5℃。提高光能利用率,可大大提高茶叶增产潜力。研究表明,茶树为喜阴植物,不遮阳茶树的光合能力在较强光照(4万~5万勒)下仍比遮阳茶树高,但是在强光(8万勒以上)、高温( 34~38℃)和低湿(40%~60%)的协同作用下,叶片暗呼吸和光呼吸速率大幅提高,使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因此适度遮阳能满足茶树耐阴生理习性要求。就茶叶品质而言,低温高湿、光照强度较弱条件下生长的鲜叶氨基酸含量较高,有利于制成香味较醇的绿茶;在高温、强日照条件下生长的鲜叶多酚类含量较高,有利于制成汤色浓而味强烈的红茶。

为了有效、经济地利用光能,除了做好园地和品种选择外,还可以通过间种遮阴树,夏季覆盖遮阳网,辅以合理密植、人工灌溉、茶园施肥、植树造林等措施来加以调节。

2.温度

气温与土温对茶树生长发育都有影响。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土温主要影响地下部的生长。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

的,气温高,地温也随之升高。

茶树的最适生长温度是指茶树在此温度条件下生育最旺盛、最活跃。不同茶树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多数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在此温度范围内,如其他生育条件满足其生长需要,则随着温度升高,生育速度加快。

高温可以促进薄壁细胞增厚及液泡形成,促进厚壁组织纤维细胞增厚并木质化,促进新梢茎的木质部发育。所以,气温越高,嫩叶展开与增大增厚也越快。同时嫩叶转变为绿色速度加快,对夹叶发生量增加,多酚类物质增多,茶氨酸和氨基酸总量下降,使茶叶滋味苦涩,品质下降。

一般认为,适宜茶树经济栽培的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上,茶树生长季节的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随着气温升高,新梢生长加快,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茶树生长会受到抑制。最适宜新梢生长的日平均气温为18~30℃。秋冬季气温下降到 lO℃以下时,茶树地上部进入休眠,停止生长。茶树对低温的耐受程度因品种而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茶树品种耐低温的表现,一般把中、小叶种茶树经济生长最低气温界限定为-10~8℃,大叶种定为-3.0~2.0℃。大叶种茶树在气温低于一5℃和小叶种茶树在低于-16℃时,茶树新梢将遭受冻害。 早春气温低时,地温更低,为促使茶芽早发,人们常采用耕作施肥和利用地表覆盖技术措施,疏松土壤,加强地上气流与地下气流交换,保温保暖,可有效提高地温,促使根系生长;当夏季到来时,地下5~lO厘米土层温度可升至30℃,通过行间铺草或套种牧草等措施,可以降低地温(黄东风等,2002);秋季增加有机肥以及提高种植密度,均能明显提高冬季茶园土壤温度。此外,茶园四周种植防护林也能有效改善地温、气温和空气湿度。

3.水分

水是植物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测定,茶树植株的含水量达到55%~60%,其中新梢的含水量高达70%~80%。在茶叶采摘过程中,新梢不断萌发,不断采收,需要不断地补充水分。所以,茶树的需水量比一般树木要多。一般认为,在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月降水量100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土壤田间持水量60%以上的条件下,就可满足茶树的生长发育要求。但并不是水分越多越好。国内外研究认为,在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茶季月均降水量200~300毫米、大气相对湿度80%~ 90%和土壤田间持水量70%~80%时,最适宜茶树的生长发育。

空气湿度与茶树生长发育的关系表现为空气湿度大时,一般新梢叶片大、节间长,新梢持嫩性强、叶质柔软、内含物丰富,因此茶叶品质好。茶树生长期间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比较适宜;当茶园中空气相对湿度小于60%时,土壤的蒸发和茶树的蒸腾作用就会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长时间无雨或者不进行灌溉,就会发生土壤干旱,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出现减产;当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时,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接近饱和状态,容易导致与湿害相关的病害发生。

茶树对生长环境的土壤含水量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一要求随茶树生育时期、品种、土壤质地、孔隙状况及透水性能等的不同而变化。在一定土壤条件下,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一90%时,随土壤含水量提高,生育量增加(许允文.1985)。适宜的土壤含水量能促进茶树生长,据杨跃华( 1987)试验,茶树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90%时彰各顶生理、生化指标均较高,这一土壤相对含水量是适宜茶树生长的。同时,根系活力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除钾外)均是加强的。

4.广东省气候特点

广东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长夏无冬,水热资源丰富;广东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年平均温度为18~20℃≥10℃活动积温在6500~7500℃,年降水量在1200~1800毫米,也有的地方达2500毫米以上。多数年份早春少雨,常有茶树旱害发生,要注意抗旱保水;4~9月降水最多,尤其是夏秋台风频繁,伴有暴雨,雨水冲刷严重,因此水土保持是茶园管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土壤条件和茶树生长

土壤是指能够生长茶树的地面表层,它能提供茶树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和水分,与茶树之间有频繁的物质交换,因而土壤也是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

1.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壤性状

土壤质地、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和土壤酸碱度都会对茶树的生长产生影响。高产优质茶园土壤的特点与要求应该是:有效土层(耕作层)深厚疏松,矿物质、有机质含量丰富;心土层和底土层紧而不实;土质不黏不沙,既通气透水,又保水蓄肥,以微酸性原始沙壤土为上。

(1)土壤酸碱度。茶树是喜酸忌碱植物,在pH为4~6.5的土壤中均能生长,其中以pH 4.50~5.5为最好。茶树适宜于酸性土壤环境的特性与根系汁液中含有较多的有机酸有关。另外,酸性土壤还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含有较多的铝离子,酸性越强,铝离子越多。健壮的茶树含铝可达1%左右,只有酸性土壤才能更好地满足茶树对铝的需要;二是酸性土壤含钙较少,钙虽然是茶树生长的必要元素,但数量不能太多,一般超过0.3%就影响生长,超过0.5%茶树就会死亡。所以,有石灰的宅基地或坟地,不利于茶树生长,必须彻底换土。

测定土壤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石蕊试纸比色,也可通过实地调查酸性指示植物来判断。一般长有映山红、铁芒箕、马尾松、油茶、杉木、杨梅等植物的土壤都是酸性的,可以种茶。

(2)土壤厚度。茶树根系发达,主根可长达l米以上,为保证根系向深度广度扩展,土层厚度一般不应少于60厘米。我国不论南北茶区的高产茶园土层厚度都在2米以上,其中有效耕作层在30厘米左右。在土层浅的地方种茶,建园时必须挖沟深翻土50厘米以上。综观各地低产早衰茶园,有不少是忽视土壤深翻所造成的,这在建园时特别需要注意。

(3)土壤质地。一般以沙壤土为好。沙性过强的土壤保水、保肥力弱,干旱或严寒时容易受害;质地过黏的土壤通气性差茶树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降低,茶树生长不好。

在生产实践中,只要土壤酸碱度、土层厚度和土壤质地等3个条件能够基本适宜茶树生长的要求,就可通过多年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铺草覆盖和科学施肥、耕作等技术措施,也可把先天不足的茶园土壤最终培育成为丰产的茶园土壤。

2.地形条件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茶园地形主要是指海拔、地面坡度和坡向等3个方面。

(1)海拔。海拔不同,热量条件就不一样。通常在海拔1500米以下,每升高100米,气温要降低0.3~0.4℃。因此,茶园随着海拔的增高,积温减少,茶树生长期就缩短。在广

东,海拔200~700米的茶区,茶树生长良好,茶叶产量和品质也比较好;海拔超过1000米的,茶树生长不如前者,且易染苔藓、地衣和白星病等。但在我国云南等西南茶区,海拔1500米以上栽培的茶树仍然生长发育良好,产量和品质兼优。

(2)坡度。坡度大小关系到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和温度的昼夜变化。据测定,同为向阳的南坡,坡度大的接受太阳辐射量大。但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冲刷加重,对茶树生长也不利。所以,在选择新茶园时,坡度不应超过300。因为坡度太陡,不但建园费工,而且管理困难,茶叶产量也难以提高。

(3)坡向。与谷地、平地茶园相比,向阳的坡地茶园由于受光面积大,又能避免与减轻寒风的袭击,冷空气容易下沉,所以冬季的气温相对较高。南坡与北坡相比,获得的热量较多,近地面的地温比较高,蒸发量较大。东坡和西坡的效果介于南坡与北坡之间。不过东坡温度上午高、下午低,西坡正好相反。但总的来说,西坡温度高于东坡。这些情况,在建园规划时应有所考虑。

3.广东省土壤情况

本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是赤红壤类茶园土,主要分布在广东西部和东部地区。土壤呈酸性,pH为4.0~5.5,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很低,一般有效钾含量在30~80毫克/千克,有效镁含量在25~50毫克/千克。在有森林覆盖的地区,土层深厚,有机质较多;在森林遭受破坏的地区,有机质分解迅速,土壤肥力低。因此,做好土壤改良和增施有机肥料显得尤为重要。

茶树生长的生态条件


茶树生育所需要的主要生态条件是光能、热量、水分和土壤等。《一之源》中所述及的“地”、“野者”和“园者”、“阳崖阴林”和“阴山坡谷”,都是茶树生育的一些生态条件的直观表达方式。

首先,《茶经》提出了“地”,所谓“地”即指土壤。《茶经》把植茶土壤分成上、中、下三等,并以烂石为上,砾壤为中,黄土为下。在唐以后的茶书中,附和《茶经》说法的较多,否定的甚少。如明程用宾《茶录》、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清陈鉴《虎丘茶经注补》,清陆廷灿《续茶经》,都引述或发展了《茶经》的提法。只有明代罗廪的《茶解》和张源的《茶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或说“恐不然”,或说“产谷中者为上,竹下者次之,烂石者又次之,黄砂中者又次之”。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自然基地,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肥力。茶树生长所需的养料和水分,都是从土壤中取得的。因此,土壤的理化性质(包括土壤的保肥供性能、土壤的酸碱性和土壤的结构和适耕性),都关系到茶树的生长。

土壤是由岩石变化而来的,先是岩石经各种风化作用而变成母质,再由成土母质在生物为主导因素的各种自然因素(包括生物、母质、气候、地形)的综合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具有肥力的各种土壤。

《茶经》中所用的土壤名称,很难用现代土壤名词正确地表达出来,因而也难以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但从字面上看,“烂石”显然是指风化比较完全的土壤,也可以说是现在茶区群众所谓的生土,这种壤土,适于茶树生长发育;“砾壤”是指含砂粒多、粘性小时砂质土壤;至于“黄土”,可以认为是一种质地粘重,结构差的土壤。

由于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土壤溶液)、空气、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等物质所组成的。因此,要正确地理解“烂石”和“砾壤”的含义以及陆羽何以分别称之为“上者”和“中者”,这除了应考虑土壤中粗细不同的矿物质颗粒,更重要的还应考虑其有机质和土壤生物的含量,也就是含有机质和土壤生物多的,可以理解为陆羽所说的土壤中的“上者”,少于“烂石”含量的“砾壤”,可以理解为他所说的“中者”,含量更低的“黄土”,则称为“下者”。

其次,《茶经》谈到的另一生态条件是光,主要包括日照、气温、空气湿度和地形等几个方面。茶园的小气候环境条件,对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都有密切关系。《茶经》所说的在“阳崖阴林”和“阴山坡谷”两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茶树的品质问题,在宋、明两代的茶叶的著述中多有论述。或说:“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见宋宋子安《东溪试茶录》)或说:“其山(指建安北苑的山)多带砂石,而号佳品者,皆在山南,盖得朝阳之和者也。”(见宋黄儒《品茶要录》)或说:“植产之地,崖必阳,圃必阴。盖石之性寒,其叶抑以瘠,其味疏以薄,必资阳和以发之;土之性敷,其叶疏以暴,其味强以肆,必资阴荫以节之。阴阳相济,则茶之滋长得其宜。”(见宋赵佶《大观茶论》)或说:“钱塘诸山,产茶甚多,南山尽佳,北山稍劣。”(见明许次纾《茶疏》)或说:“茶地南向为佳。向阴者遂劣。故一山之中,美恶不相悬也。”(见明罗廪《茶解》)还有:“产茶处,山之夕阳胜于朝阳,庙后山西向,故称佳。总不如洞山南向,受阳气特专,称仙品。”茶产平地,受土气多,故其质浊。芥茗产于高山,浑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可尚。(见明熊明遇《罗齐茶记》)。

“阳崖阴林”四个字的含义很广,它明确指出:茶树适宜于向阳山坡有树木荫蔽的生态环境。由于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深山密林中,在人工栽培前,它和亚热带森林植物杂生在一起,并被较高大的树木所荫蔽,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育,形成了耐荫的习性。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从太阳辐射能取得其生育所必需的能量的,光照是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分必不可少的条件。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都需要一定的光照。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进程,光照条件的改变,给有机体的生化变化带来深刻的影响,这是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的问题。遮阴就是根据光对茶树有机体的影响而进行的农业技术措施。在日照强烈的地方,在茶园梯坎和主要道路两旁适当地栽种一些遮阴树,以减少直射光,使遮光度达到适合茶树生长对光的要求,这是必要的。因此,“阳崖阴林”是符合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的。

第三,《茶经》所提到的又一生态条件是地形。《茶经》所说的“野者上,园者次”,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野生的茶叶品质好,茶园里培育的较差;另一种是生长在山野里的品质好,生长在园地里的较差。前者是从栽培管理来看的,后者是从地形来看的。但不论从何种角度理解,这两句话是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因为当时的栽培技术,包括茶地规划、园地开垦、茶树种植和茶园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都还较落后。“园者”不如“野者”的情况,在中草药生长中是常见的。而且,陆羽有入山采制野生茶的爱好,有时几天野宿不归。他的友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丹阳人,丹阳在今江苏省,陆羽在安史之乱由湖北竞陵过江后,投依皇甫冉,同时结识了皇甫曾)都曾有诗记述了他入山采茶的情况。如皇甫冉在《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中,说他采茶之时,“远远上层崖”,“时宿野人家”;又如皇甫曾在《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诗中,也说他“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所以,“野者上,园者次”的说法,与陆羽当时采制野生茶的实践不无关系。

“野者上,园者次”,同时说明了地形与品质的关系。野牛茶多生长在高山、深山;而人工种植的茶园大多在低山或坡地。我国历代文献中所记述的名茶,很多都是出在高山。如五代蜀毛文锡在他所著的《茶谱》中所列的名茶,其中一再提到的“蒙、顶茶”,最名贵的是中顶的产品,而这个地方“草木繁密……人迹罕到”。又如至今还驰名国内外的福建的“武夷岩茶”,安徽的“祁门红茶”、“黄山毛峰”,江西的“庐山云雾”,云南的“滇红”和“普洱”等名茶,以及国外斯里兰卡的“乌发红茶”,印度的“大吉岭红茶”等,都是产于高山的优质茶。所以,我国历来就有“高山云雾孕好茶”的谚语。目前,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区的高原和山地出产的红细茶,其品质可与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上等红茶媲美,如再能在品种和制造方面继续加以改进,则在不久的将来,在品质或售价上,都应超出印、斯高级产品之上。这又为上述谚语提供了新的证据。

高山出名茶,主要由于高山云雾多,漫射光多,湿度大,有的是昼夜温差大等等,有利于茶叶有效物质的积累,特别是芳香物质的积累。总的来说,这是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并非所有高山都能生长出好茶,也不是山越高茶长得越好,主要是山区的小气候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决定的。

福鼎大白毫的生长条件


茶树为生态价高的广生性生物,能在生态条件幅度较宽的环境下生育,福鼎大白、福鼎大毫所适应的幅度范围较大。对热量要求为:日平均气温10℃以上开始萌芽,低于10℃开始休眠;极端最低温度为-7~-5℃,极端最高气温高于35~40℃生长停止;生长最适温度为18~28℃,不低于10℃的活动积温在5000℃左右。光照要求:红、橙光生长最好;光质要求:光和速率在相同光量子通量密度下,红光>蓝橙光>黄光>绿光;海拔高度上升时,光和速率下降。水分要求:年降水量大于1300mm,生长季节月降水量大于120mm。新梢生长最适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土壤湿度应在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底无黏硬磐层;PH4.5~6.5;有机质含量丰富,并含有一定量的速效氮、磷、钾及各种矿质营养元素。

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为原料茶的太姥山“绿雪芽”茶种植区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8.5℃,年降水量1669.5mm,年相对湿度80%,山区平均无霜期228天。茶园的土壤为黄红壤,土层深厚肥沃,表土呈棕色、黄棕色或黄灰色,土层生物积累较为明显,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湿润具有丰富的微量矿质元素,PH值在4.5-5.4之间,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5.06%,碱解氮217ppm,速效磷2.26ppm,速效钾158ppm。

大白、福鼎大毫的生长条件


茶树为生态价高的广生性生物,能在生态条件幅度较宽的环境下生育,福鼎大白、福鼎大毫所适应的幅度范围较大。对热量要求为:日平均气温10℃以上开始萌芽,低于10℃开始休眠;极端最低温度为-7~-5℃,极端最高气温高于35~40℃生长停止;生长最适温度为18~28℃,不低于10℃的活动积温在5000℃左右。光照要求:红、橙光生长最好;光质要求:光和速率在相同光量子通量密度下,红光>蓝橙光>黄光>绿光;海拔高度上升时,光和速率下降。水分要求:年降水量大于1300mm,生长季节月降水量大于120mm。新梢生长最适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土壤湿度应在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底无黏硬磐层;PH4.5~6.5;有机质含量丰富,并含有一定量的速效氮、磷、钾及各种矿质营养元素。

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为原料茶的太姥山“绿雪芽”茶种植区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8.5℃,年降水量1669.5mm,年相对湿度80%,山区平均无霜期228天。茶园的土壤为黄红壤,土层深厚肥沃,表土呈棕色、黄棕色或黄灰色,土层生物积累较为明显,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湿润具有丰富的微量矿质元素,PH值在4.5-5.4之间,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5.06%,碱解氮217ppm,速效磷2.26ppm,速效钾158pp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