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茶叶时要把握4条原则

发布时间 : 2020-01-19
茶叶理条 茶叶理条技巧 茶叶理条机

茶叶理条。

茶叶采摘既是收获的目的,又是重要的栽培管理手段;茶叶采摘既要最大限度的收获鲜叶,又要保证茶树旺盛生长。因此,茶叶采摘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

按照标准及时采摘

一般随着新枝的生长,茶树上嫩叶的重量就随之增加,但对茶叶品质有利的化学物质,如茶多酚、儿茶素等却是不断减少,茶叶的品质也就随之下降。因此,必须按照所制茶类对鲜叶的要求及时采摘。一般大宗红、绿茶要求采摘一芽二三叶,乌龙茶要收尖,名茶对鲜叶要求较高,一般要求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

茶树要合理留叶

茶树什么时候留叶好?这应与茶树生长情况、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收益综合考虑。

一般可在春茶后期留叶采摘。并根据春茶留叶情况,再在夏茶适当留叶。有些高山茶园或半山生长不良的茶园,也可采用不采或少采秋茶,实行提早封园办法来留叶。留叶数量过多过少都不好。留叶过多,分枝少,发芽稀,花果多,产量不高;留叶过少,虽然短期内有早发芽,多发芽,近期内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由于留叶少,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养分积累不足,茶树容易未老先衰。

经验是:留叶数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的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树干为适宜。

开采期、采摘周期和封园期

开采期是指一年中各季茶采摘第一批鲜叶的日期。各地的经验是开采期宜早不宜迟,以略早为好。

一般名优绿茶区,在采用手工分批采摘的情况下,春茶当蓬面有5%至10%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可开采。

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很整齐,茶季较长,所以一般当新梢有10%左右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了。对于采摘细嫩的名茶原料,开采期更应提前。

采摘周期是指采摘批次之间的间隔期。采摘周期应根据新梢生育状况,结合采摘标准而定。一般大宗绿茶,用手工采的,春茶每隔3-5天采一次,夏、秋茶每隔5-7天采一次。如果用机器采茶,因现有采茶机都没有选择性,很难分批采摘,一般每季茶只采1-2批。

封园期是指停止采茶日期。封园期迟早主要关系到茶叶产量与茶树生长,具体应视其环境条件与茶树生长情况而定。冬季气候温和,培肥水平高,茶树生长好,当年已留适量叶片的,原则上可采到最后一批新梢止;反之,应提早封园。

鲜叶采运要分类分级

鲜叶采下后,首先从鲜叶的嫩度、匀净度、鲜度等三个方面进行验收,而后参照代表性样品,评定等级,称重过磅,登记入册。但叶一定要做到按级归堆。即使是同一等级的鲜叶,也应做到不同品种的鲜叶分开,晴天叶与雨天叶分开,正常叶与裂变叶分开,成年茶树叶与衰老茶树叶分开,上午采的叶与下午采的叶分开。这些鲜叶如果混在一起,由于老嫩不一,不但给茶叶加工带来麻烦,而且会降低成品茶品质。

为了保持鲜叶的嫩度,防治发热红变,采下的鲜叶要按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快装快运到茶厂加工。同时装运鲜叶的器具,要保持清洁干净,通风良好。这样既可防止细菌繁殖而产生异味,又能流通空气,防止茶叶发热变红。

实践证明,目前广泛采用的竹编网眼篓筐是一种比较好的盛茶器具。盛茶时切忌紧压,及时运送加工厂,按要求分级分类堆放,防止腐烂变质。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加工出市场畅销的茶叶。

小编推荐

茶叶分类:识别茶叶需要把握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识茶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大量样本的鉴赏,可以说无法速成。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基本规律,来增加我们的鉴别知识。下面就从冲泡的顺序罗列一些要素来识别茶叶。

看干茶

整体:条索整齐,色泽匀整,无过多碎末杂质的为上;粗细不一,色差明显的为下,这有拼配之嫌。

个体:条索紧结,油润光泽,色泽自然的为上;条索粗散,暗哑无光,色泽过于鲜艳,或者特别干枯没有活力的为下。

色泽是个难点,很多以次充好的茶看上去比真正的好茶要光鲜。以西湖龙井为例,冒牌茶都是碧绿生青,弹眼落睛的,倒是正品黄绿相间,不甚起眼。不过仔细分辨,正品的色泽自然悦目,冒牌茶过于鲜艳,感觉不自然。

闻干茶

香气纯正,穿透力强的为上;有异杂味儿,香气飘忽的为下。

但是,并不是好茶都会很香,尤其是陈年老茶,干茶也许闻不到香气。这里就要区分香气淡和香气飘忽不定了。简单说,它可以不香,但不可以香得乱。

看杯盖

如果是用盖碗泡,洗茶的时候注意看浮沫:浮沫少,很快散去,杯盖上基本没有杂质的为上;浮沫多而不散,杯盖上残留较多杂质的为下。好茶在整个制作和仓储过程中都被认真对待,这个道理很通吧。

闻杯盖

首先要热嗅时没有令人不悦的气味和香气的浓郁纯正,冷却后挂壁持久为上;热嗅有酸、涩、焦等异味,香气芜杂,不持久者为下。

品茶汤

嘬茶入口: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难以一一描述清楚,但有一点是共通的: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就越好——茶与水融合不好,水味就很重。茶汤如果真正愉悦了你,它必然不差!

回味:茶汤下喉,对茶的真正考验才开始。入喉顺畅,香韵在口腔与鼻腔中停留时间长,舌面或口腔生津回甘强烈的为上;入喉有毛刺感,香气不如茶汤在口中时强烈,舌面发涩,嘴里好像有一层塑料薄膜的粘腻感,这种茶汤必然有诸多问题,比如原料等级粗老,或者制作工艺不到位,或者仓储湿热等等。

观汤色

茶汤澄净透明的为上;混浊不清的为下。

如果冲泡手法正常,那么整个品饮过程中,从汤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品级了。

全程汤色稳定,渐渐变淡的为上;几道之后滑坡厉害,非常不耐泡的为下。对于茶汤品质有急速改变的,要小心“靠工艺拉升原料品级”的可能性。那又怎样来识别呢?

察叶底

叶底是藏不住秘密的,最能展现茶叶品质的好坏。

柔韧性:好的叶底要舒张自然,柔软而有弹性,过于僵硬或者过于娇嫩都不算上品,用手轻轻揉捻,不容易揉烂的比一捏就碎的好。

颜色均匀:一眼望去叶底呈统一的颜色,没有明显的深浅的为上;如果斑驳相间,或深或浅,就要小心了。叶张中如有灼伤红斑的,多半是制作工艺不够好。

有光泽:将叶底表面水分去掉后自然晾放几分钟,迅速失水表面干燥的一定不如始终保持油润的叶底。

茶叶相关知识:识别茶叶要把握的一些方法,才能有效的进行茶叶鉴别


认真地说,识茶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大量样本的鉴赏,无法速成。但也有一些基本规律。

下面按冲泡的顺序罗列一些要素。当然,这些技巧不能替代真功夫。真想喝懂茶,还是要老老实实地积累经验,兼收并蓄,稳步成长。

开汤前的干看干闻

看干茶——

整体:条索整齐,色泽匀整,无过多碎末杂质的为上;粗细不一,色差明显的为下,这有拼配之嫌。

个体:条索紧结,油润光泽,色泽自然的为上;条索粗散,暗哑无光,色泽过于鲜艳,或者特别干枯没有活力的为下。

色泽是个难点,很多以次充好的茶看上去比真正的好茶要光鲜。以西湖龙井为例,冒牌茶都是碧绿生青,弹眼落睛的,倒是正品黄绿相间,不甚起眼。不过仔细分辨,正品的色泽自然悦目,冒牌茶过于鲜艳,感觉不自然。

闻干茶——

香气纯正,穿透力强的为上;有异杂味儿,香气飘忽的为下。

但是,并不是好茶都会很香,尤其是陈年老茶,干茶也许闻不到香气。这里就要区分香气淡和香气飘忽不定了。简单说,它可以不香,但不可以香得乱。

开汤后的看、闻、品、观、察

看杯盖——

如果是用盖碗泡,洗茶的时候注意看浮沫:浮沫少,很快散去,杯盖上基本没有杂质的为上;浮沫多而不散,杯盖上残留较多杂质的为下。好茶在整个制作和仓储过程中都被认真对待,这个道理很通吧。

闻杯盖——

首先要热嗅时没有令人不悦的气味和香气的浓郁纯正,冷却后挂壁持久为上;热嗅有酸、涩、焦等异味,香气芜杂,不持久者为下。

品茶汤——

嘬茶入口: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难以一一描述清楚,但有一点是共通的: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就越好——茶与水融合不好,水味就很重。茶汤如果真正愉悦了你,它必然不差!

回味:茶汤下喉,对茶的真正考验才开始。入喉顺畅,香韵在口腔与鼻腔中停留时间长,舌面或口腔生津回甘强烈的为上;入喉有毛刺感,香气不如茶汤在口中时强烈,舌面发涩,嘴里好像有一层塑料薄膜的粘腻感,这种茶汤必然有诸多问题,比如原料等级粗老,或者制作工艺不到位,或者仓储湿热等等。

观汤色——

茶汤澄净透明的为上;混浊不清的为下。

如果冲泡手法正常,那么整个品饮过程中,从汤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品级了。全程汤色稳定,渐渐变淡的为上;几道之后滑坡厉害,非常不耐泡的为下。对于茶汤品质有急速改变的,要小心“靠工艺拉升原料品级”的可能性。

察叶底——

叶底如女人的皮肤,藏不住秘密。这是一门非常深的学问,这里只讲几点最简单的。

柔韧性:好的叶底要舒张自然,柔软而有弹性(是不是和皮肤很像呢?)过于僵硬或者过于娇嫩都不算上品。用手轻轻揉捻,不容易揉烂的比一捏就碎的好。

颜色均匀:一眼望去叶底呈统一的颜色,没有明显的深浅的为上;斑驳相间,或深或浅,就要小心了。叶张中如有灼伤红斑的,制作工艺不够好。乌龙茶的“绿叶红镶边”也必须是匀整自然的,叶张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异。

有光泽:将叶底表面水分去掉后自然晾放几分钟,迅速失水表面干燥的一定不如始终保持油润的叶底。这和皮肤的锁水能力异曲同工。

本文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提供的关于《采摘茶叶时要把握4条原则》的精彩内容,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精彩的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网站,每天不定时更新大量精彩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