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打造优美环境献礼茶文化节

发布时间 : 2020-02-20
杭州茶文化节 闸北茶文化节 茶文化节活动

【www.cy316.com - 杭州茶文化节】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阳市打造优美环境献礼茶文化节”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阳市打造优美环境献礼茶文化节

信阳市打造优美环境献礼茶文化节

据信阳日报报道,3月9日,信阳市联创办召开迎茶文化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张春香出席会议。她强调,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学组织,突出重点,“三严”齐下,全力做好各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更加优美的城市环境向国际茶文化节献上一份厚礼。

会议全面部署了中心城区迎茶文化节各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对当前的园林绿化等相关创建任务进行了具体安排。

张春香从今年举办茶文化节的背景及其国际性、高端性、文化性等方面,阐述了本届茶节的重要性,要求对此提高认识。她指出,今年信阳市将举办国际茶文化节,期间要举行几个带国际性质的活动,届时,将有几十个国家的政要、名流、商贾、茶文化方面的研究者等前来。作为一个举办国际活动的城市,硬件环境要与之匹配,要体现国际化。现在离茶节举办只有50天时间,百花园区域等一大批建设项目及其他各项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也要提前动手。

张春香指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突出重点,要将

小编推荐

中国茶文化节如何孕育出大市场


作为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重头戏、上海茶叶交易会,今年还只是第二届,可是短短四天里,游客入场近4万人次,成交量更是超过了4千万元。众所周知,上海并非茶叶产区,那么,茶文化节里又是如何孕育出一个大市场来的呢?来看报道。

在本届茶交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参展商,莫过于贵州省的这支集团军。近五十家茶叶生产企业、200多人的营销队伍,还有富有民族特色的茶艺表演,领队更是重量级人物:贵州省副省长禄智明。

(禄智明贵州省副省长:我们贵州是个茶叶大省,我们现在的种茶面积接近两百万亩,每年茶叶的销售量是十几个亿 上海这个平台对我们非常有吸引力/我们希望这个平台把我们贵州的茶叶宣传出去)

刚刚举办了第二届的茶交会,为什么能如此具有吸引力呢?据统计,上海目前有5700多家茶叶经销单位,茶叶年销售额达四、五十个亿,成为全国名列前茅的茶叶消费市场。那么,一个不产茶叶的地区,茶经济为何能发展得如火如荼呢?业内人士指出,这与成功举办了16届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密不可分。16年来,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通过开设茶叶知识讲座、举办名茶品茗大会、进行茶艺邀请赛、推出茶文化主题公园等一系列活动,由茶文化节引发茶文化热,让市民对茶叶的喜好与日俱增。

(刘启贵:在十几年前呢,我们上海喝茶的平均量在每人200克/现在呢,经过十几年不断宣传,现在喝茶的人一年已经超过1000克)

16年来,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累计吸引了国内近30个省区,日本、韩国、美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以及上海和茶产地的300多万人次踊跃参与。去年,茶节上首次设立了茶叶交易会,为期三天,订单交易超过2500万。文化节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随着茶叶交易的日渐兴旺,仅闸北区就相继开出了蒲堂春、大宁国际和蒂芙特三家大型茶城。

(陈宏:因为茶文化节时间有限的,一般一个礼拜,那么茶文化节闭幕后,这三个市场就是成为永不落幕的茶叶交易会的现场)

为了把茶叶市场这块蛋糕做大,其实作为茶文化节主办方之一的闸北区政府,对茶农、茶商的服务也永不落幕。针对茶叶经营户大多为中小规模,流动资金不足的特点,区政府主动上门帮助联系协调银行和担保方,今年仅大宁国际茶城就获得了480万元贷款,还有四家经营户各获得100万元贷款,大大缓解了他们的资金压力,使茶城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叶允树:一年比一年好。营业额,去年我一年做了600多万)

从去年开始,闸北区政府还与各产茶地政府进行合作,联手在产茶地建立里10多个友好市场,使上海茶市直接延伸到全国各地的茶乡,既从源头上保证了上海茶市的品质,同时也打通了从茶乡到茶市的产业通道。

(叶应春:这两年(销售)还是稳步增长,从我们刚开始每年的销售额5亿左右 2007年的8亿,2008年达到了历史新高,8.9亿)

如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这一品牌的影响力和推广作用,也越来越为茶商们看重。

(华毅:销售不是我们主要的目的,主要还是品牌推广 上海作为一个龙头城市和一个平台,它能够去发挥集散和辐射的作用,影响华东地区,甚至更广大的这样一个区域。)

正因为有了各方的广泛参与,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才真正成了经济文化的盛会,成为上海服务全国、服务三农的平台。

16年的坚持,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探索出了一个'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新样本。在现阶段,更起到了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作用。一个不产茶叶的老城区,却能让茶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引擎,其中经验值得各方借鉴。好,感谢收看新闻透视。

临安市茶文化历史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它既决定着旅游地的生命力,也决定了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茶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临安具有发展茶文化的特独优势,在做好定位的基础上,搞好茶趣园的规划与建设、设计多样的茶文化专题旅游产品、开发保健茶及茶的衍生产品,丰富生态旅游的内容。

临安市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和璀璨的茶文化资源。临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境内有天目山、清凉峰二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又是东苕溪与分水江两大水系的源头。常言道:高山出好茶、名山名水出名茶。;临安的茶叶正是生长在生态环境独特优美的山坞里、山坳中、山坡上、石崖下、溪泉边及翠竹林荫间。由于山高林密、云绕雾结、土壤滋润、空气清新,适宜茶树生长,可谓灵根迸石无纤尘、含滋云雾灌泉脉。形成了色翠、质厚、香高、味醇的天目名茶特征。

天目山区是我国古老的茶区之一,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品质名闻遐迩,早在唐代就盛名于史。陆羽《茶经茶之出》所列产茶区中,就有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的记载。天目山茶在明代已入贡京城。

临安这些璀璨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资源是宝贵的茶文化财富,为临安市开展茶文化生态旅游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陆羽茶文化园:打造全球茶文化顶级商业综合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变。独特的区位优势、频繁的商务活动、蓬勃的旅游市场,使得信阳及周边区域存在大量的商务、政务和个人消费需求。为此,长期研究市场营销的信阳茶道商业运营公司总经理谌勇认为,陆羽茶文化园精研消费市场,填补了信阳市及其周边地区商务、政务及高档个人消费的空白。

在陆羽茶文化园的宣传手册上,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由河南信阳毛尖集团开发建设,是信阳市十二五重点工程。项目地处信阳市羊山新区北环路以北,中心大道以西,总占地面积300多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陆羽茶文化园集茶文化餐饮、娱乐休闲、游览观光、商业服务为一体,定位为全球首席的茶文化特色商业区。

据悉,陆羽茶文化园项目由十大名茶体验馆、陆羽茶文化广场、全球最高茶圣陆羽花岗岩雕像、国际茶文化博物馆、万国茶楼、五星级商务酒店及茶浴、茶宴餐饮休闲娱乐等多个子项目组成,整体建筑风格采用传统徽派建筑院落式布局,沿湖布置有长台古渡、龙潭瀑布、浉河泛月、龟山晴雪、雷沼喷云、贤岭松风、申塔朝晖、奎楼晚照等信阳传统景观,还有水幕电影等现代景观。漫步其间,小桥流水、亭台假山交相辉映,犹如置身江南园林。项目负责人自信地向记者介绍说,陆羽茶文化园,既是一个风景优美而不失繁华的旅游胜地,也是一个体验茶文化、感受茶风情的文化园区,更是一个品牌餐饮、娱乐、休闲集聚的顶级商业综合体。

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陆羽茶文化园究竟能不能火、火到什么程度呢?面对疑问,负责该项目营销工作的谌勇显得十分自信,向记者阐述了陆羽茶文化园项目必将繁荣的八大理由:

一是唯有聚集经营才是王道,才能发挥聚集效应,才能吸引中高端消费。从理论上讲,一个商业聚集地所产生的效应远远大于一家商业企业所产生的效应,而这种聚集效应对于经营奢侈消费、高档消费的商家尤为重要。陆羽茶文化园以未来五年信阳的消费水平进行衡量,可以完全满足商务政务消费需求,以及中高等收入群体消费基本需求。目前,餐饮、休闲、娱乐等行业知名品牌和连锁企业已经和陆羽茶文化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二是该项目填补信阳及周边城市商务、政务及个人中高档消费的空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也在改变,频繁的公众活动使得信阳及周边区域存在大量的商务、政务消费需求。陆羽茶文化园,以商务、政务消费为主,个人高档消费为辅,精准的市场定位,填补了信阳市及其周边地区商务、政务及高档个人消费的空白,奠定了陆羽文化园繁荣与兴旺的基石。

三是独特的商业定位具有不可复制的稀缺性。陆羽茶文化园,立足中国核心地区信阳,以悠久的茶文化为依托,以一流的品牌餐饮休闲娱乐,优雅舒适的商业环境为基础,致力于打造全球首席茶文化餐饮、休闲、娱乐特色风情商业区。极高的起点、独特的定位,这不是其他项目想复制就能够复制的。目前,信阳及周边省市不存在高档的餐饮、休闲、娱乐聚集地,陆羽茶文化园的出现必然会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焦点。

四是优雅的商业环境,满足了高档餐饮、休闲娱乐经营需求。陆羽茶文化园,位于市中心城区北环路中段、市行政中心后方,毗邻森林公园、北湖公园两大天然氧吧。院落式布局典雅,沿湖布置有信阳传统景观和水幕电影等现代景观,小桥流水、亭台假山交相辉映。完全能够满足高档品牌餐饮、休闲、娱乐对环境的需求。

五是便捷的道路交通、充足的停车场地,是汽车时代消费的必要条件。陆羽茶文化园位于市羊山新区,北环路以北、中心大道以西,东接沪陕高速入口。信阳北距郑州300公里,南距武汉200公里,东距合肥346公里,西距西安534公里。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陆羽茶文化园结合自然地形规划道路骨架,构建自由灵活、交通便捷的组团式用地结构。主要行车道路宽度分别为18米、12米、9米,拥有充足的停车位,以地下停车为主,地面停车为辅,完全能够满足高档品牌餐饮、休闲、娱乐对交通的需求。

六是以茶为特色,充满文化气息的商业,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消费环境。陆羽茶文化园,立足中国茶都信阳,园区内有99米世界上最高的茶圣陆羽花岗岩雕像、中国最大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馆。整个园区遍布茶文化元素,让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陆羽茶文化园以悠久的茶文化为依托,以一流的品牌餐饮休闲娱乐,优雅舒适商业环境为基础,必将成为万众瞩目、独具茶文化特色的集高档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七是通过建设国家4A级景区,发展特色旅游带动商业消费。陆羽茶文化园,以茶文化为特色,融合信阳本土风情,致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园区中心湖东岸有茶叶精品展示区、茶产品购物区、品茗休闲区。沿湖总体规划利用建筑及景观布局,将信阳传统名胜信阳八大景融入其中、使游客在购物休闲的同时,既感受到信阳现代的风土人情,又领略了信阳传统的文化气息。陆羽雕像基座下修建茶文化博物馆,向人们展示茶叶悠久的历史以及茶艺、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八是合理的业态规划,从内部杜绝恶性竞争。陆羽茶文化园为保证持续繁荣兴盛,整个园区合理商业布局融合园区自然景观,精准消费定位,统一业态规划,保障各商家的根本利益,每种业态原则上只取一家。从源头上避免园区市场内部的恶性竞争,塑造独特的商业竞争力。

感受信阳茶文化的魅力


千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信阳划归八大茶区之淮南茶区,并写道淮南以光州上;宋时,大文豪苏东坡赞淮南茶,信阳第一;百年之前,河南信阳人甘以敬在车云山集股组建宏济茶社,带领周边百姓垦荒植茶数百亩。春来茶园,茶农们采下新翠,制成好茶,几经辗转之后,惊艳亮相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如今,车云山依旧漫山青翠。信阳茶产业在经历了清末民国时的初始发展期、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恢复发展期、198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快速发展期之后,正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中焕发时代的生机。

信阳毛尖是信阳的名片,国人由此知道了信阳,外人由此了解了信阳,信阳因茶而名,茶农因茶而富,茶山因茶而绿。信阳茶见证了信阳大地的沧海桑田,造就了信阳人的生存信息和文化秉性,在新的阶段正在成为带动信阳发展精神内核和重要动力。

走进这个被轻轻地放在山水之中的城市,在浓浓的春茶香气中切实感受信阳茶产业的深厚底蕴和现代魅力:茶人植茶制茶、以茶为业,茶客品茶论茶、以茶为乐,茶乡以茶会友,以茶闻名,小小茶叶在信阳的清新空气中舒展成一个大产业。

大思路新认识

谋划茶产业发展的大思路,最终要回归到对小茶叶的新认识上来。要尊重茶的商品属性,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让产品扎根消费者中间,源源不断汲取发展动力。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叶虽小,却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也是全国茶叶主产区之一,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2011年,河南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依靠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强化宣传营销、强化科技支撑三大法宝打造茶业强省。

茶产业基础扎实、优势突出的信阳市,担当起建设茶业强省主力军的重任,提出到2020年把信阳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现代茶产业示范区、中部最大的茶叶产销集散地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休闲旅游城市。

一区、一地、一市规划科学、目标明确,但转型升级的路到底该怎么走?信阳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

谋划茶产业发展的大思路,最终要回归到对小茶叶的新认识上来。发展茶产业,关键要尊重茶的商品属性,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让产品扎根消费者中间,源源不断汲取发展动力。

得益于此认识,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信阳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大加快:种植上,从强调向茶园要面积、要产量转为要效益、要质量;加工上,从带着产品找销路转为盯着市场做产品;发展动力上,从主要依靠劳动力,转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茶产业整个业态,也从传统农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转变。

信阳发展茶产业,集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于一体,我们没有理由不把信阳茶产业做好,做成富民产业、支柱产业、生态产业。茶产业不仅承载了全市百万茶农的小康梦、致富梦,而且也是立足比较优势发展区域经济的最佳选择。

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称的信阳,恰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上,南部大别山腹地山高土肥,云雾弥漫,尤其又属高纬度产茶区,太阳迟来早去,为茶树芽叶生长赢得了宝贵的慢生活。

区位上看,地处鄂豫皖三省通衢之地,信阳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如今更是南茶北销、国茶外销的重要平台。

信阳人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发展于当代,2300多年连绵不断。立足于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信阳茶产业发展基础坚实:截至2014年,全市茶园面积达187万亩,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市辖7个产茶县区都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市茶叶产量达4.84万吨,茶叶总产值达80.3亿元,超100万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达5000多元。信阳毛尖这一品牌连续4年荣登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前列,品牌价达52.15亿元。

茶已成为信阳一张金色名片,成为信阳走向世界的桥梁、世界了解信阳的窗口。

控源头种好茶

质量安全已成为茶叶,尤其是绿茶在市场立足的关键因素。在科技的有效支撑下,信阳从生态茶园建设、良种繁育、质量管控、采摘指数等多个环节入手,真正实现源头好,茶才好

茶树之产量,茶叶之品质,种茶之效益,均系于品种。从2007年开始,信阳就在南茶北引繁育驯化基地的目标定位下,大力推广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技术。截至去年,信阳市每个产茶区县都建有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65万亩。

从去年开始,信阳市在国家茶叶采摘和加工机械的补贴政策基础上累计加价补贴,同时示范推广茶叶机采加工技术,目的就是解决茶农采茶难的问题。信阳市副市长郑志强说。

谁来采的问题有效缓解后,何时采又摆上了信阳相关部门的案头。通过发布采摘指数预报,既可以引导茶农合理采茶,还能规范茶叶市场。采茶期内,采集自全市63个观测点的数据,每天会准时汇总至信阳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后,由信阳市茶办发布信阳毛尖采摘指数。

新业态新内涵

传统优势明显,地域品牌知名,信阳茶产业最适合集聚发展。逐渐将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种资源要素凝聚起来,合理注入到茶产业集群中来,实现产、学、研、加、运、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小茶叶大产业

茶叶不仅仅是茶叶,它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生活、一种追求;信阳茶也不仅仅是信阳茶,成立不久的信阳国际茶城除了定位于中国乃至世界茶叶的物流集散中心、产业信息中心外,更重要的是价格形成中心、科技交流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将架设起茶叶商品产销直供的高速公路

茶市场、茶文化、茶旅游、茶节会是茶产业宏大框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今正成为信阳茶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和着力点。

青岛打造岛城茶文化一条街


黄山路与广饶路交界处放置好了“品茗小巷”的标志

早报讯北面是已经享誉全国的青岛啤酒街,东侧是正在打造的青岛红酒坊,位于两条街道合围中的黄山路也正悄悄“变身”,而且与两条酒文化十足的特色街有着“不解之缘”。昨天,记者在黄山路广饶路路口看到,“品茗小巷”的标志立在路边,20多家茶室和棋牌室已经挂上了新门头。

“这里原本就有多家茶楼和棋牌室,改造后正好与周边

的啤酒街和红酒坊相匹配。”昨天,记者在黄山路看到,一块设计别致的“品茗小巷”标志已经放置在路口,整条街道一侧人行道的围墙上挂着“绿茶”、“红茶”、“普洱茶”等各种茶的简介,马路另一侧是刚刚改造好的茶室、棋牌室,加上重新栽种修剪的行道树,有几分古典小镇的感觉。晚上大家在啤酒街和红酒坊喝完酒,可以再到“品茗小巷”品品茶,打打牌,放松一下。

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配合“品茗小巷”的打造,延安路街道办事处还有意把街上的一处汽车维修厂重新改造,建成一处茶叶超市。“按照我们的预想,应该是一半作为茶叶批发市场,另一半用作市民购买茶叶的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茶叶超市改造项目正在商谈中,如果能谈拢,将尽快开始实施改造,让“品茗小巷”更加完善。(于顺于波摄影报道)

对话台湾茶人:存茶武昌,卖茶汉口,打造武汉茶文化!


88青饼堪称配方茶标杆,茶人无不以拥有一片88青为傲,更是很多茶友魂牵梦绕的念想。

88青饼成了迎接贵客的标配!今天,武汉普洱藏家总店有幸迎来一位贵客,即台湾五行图书出版社总编辑长梁俊智先生。

▲88青饼

一、台湾茶人茶事的活字典

梁俊智先生为五行图书出版总编辑长,负责统筹《茶艺》、《陶艺》、《铁瓶》、《壶艺》、《华山论茶》、《蜀山论普》等10本专业茶业艺术杂志。

▲梁俊智在“普洱藏家”

说起梁俊智,不能不提台湾五行图书社的杂志《茶艺》。

或许很多茶友对这本书并不是很了解,但是资深茶友、茶文化爱好者、茶商、学者几乎是人手一本。

其中的茶知识特辑部分、华山论茶评茶栏等尤其精彩,是普洱行家之间信息互通的平台之一。

▲杂志《茶艺》

与此同时,梁先生也是《七子饼事典》、《深邃七子世界》、《新生普洱年鉴》、《大益普洱茶大事典》、《号级普洱茶事典》等专业工具书总企划。

深厚的茶学功底,加上专业的艺术修养,梁俊智先生被大家称为“台湾茶人茶事的活字典”。

▲梁俊智先生

二、梁俊智先生与普洱藏家结缘已久

梁俊智先生与普洱藏家缘分颇深,曾多次在普洱藏家茶馆举办品茗会、交流会等活动,为武汉茶友分享专业茶知识。

2015年元旦,梁俊智先生光临武汉普洱藏家总店,以《深邃的七子世界》、《新生普洱年鉴》、《号级古董茶事典》为例教材,同普洱藏家茶艺师讲解茶知识。

▲梁俊智先生在“普洱藏家”与茶友交流

2015年4月,梁俊智先生茶友品茗会在宁波普洱藏家馆举办,梁先生讲解深邃的七子世界,与茶友交流甚欢。

▲茶友品茗会

2015年6月,“普洱教父”白水清先生、梁俊智先生莅临普洱藏家,与茶友一同品饮普洱老茶,分享专业茶知识。

▲茶友品鉴会

三、两位茶界大咖的对话

88青饼开汤,汤色红浓透彻。伴着四溢的茶香,两位茶界大咖端坐茶桌两侧,品茶畅谈。

▲88青饼茶汤

一位是“台湾茶人茶事的活字典”,统筹众多专业茶业艺术杂志,并担任多本专业工具书总企划,主编的书籍是普洱行家之间信息互通的平台之一。

▲“普洱藏家”馆主鲁文锋先生(左)与梁俊智先生(右)

一位是“普洱教父”白水清嫡传弟子,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专注普洱茶20年,入驻旗舰店“普洱藏家”企业店,同时“普洱藏家”,也成为资深茶友交流中老期普洱的重要平台。

浓郁的茶香中,梁俊智先生与鲁文锋先生就“茶文化与产业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探讨。

▲梁俊智先生在“普洱藏家”

梁俊智先生还特别提到,“存茶武昌,卖茶汉口”,武汉长年长年的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非常适合存放普洱茶,希望我们能帮武汉茶文化一臂之力,把武汉的茶文化打造好!

走进信阳,感受不一样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包含着茶叶生产消费及其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

位于河南之南的信阳市是著名的绿茶之乡,信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制茶、种茶历史,使茶叶很早就成为勤劳朴实的信阳茶区人民的生活支柱,且千百年来,信阳人以茶为媒,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茶文化,成为中华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信阳灿烂文化的重要品牌。

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欺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姑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

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倒在一条小溪边。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生长救命树叶的大树,摘下一颗金灿灿的种子。

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摘下的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进泥土,否则会前功尽弃。想到10天之内赶不回去,也就不能抢救乡亲们,春姑难过得哭了,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尖尖嘴巴、大大眼睛、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画眉鸟。小画眉很快飞回了家乡,将树籽种下,见到嫩绿的树苗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画眉高兴地笑了起来。这时,她的心血和力气已经耗尽,在茶树旁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不久茶树长大,山上也飞出了一群群的小画眉,她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叶,放进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从此以后,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固然,这只是个美丽的神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但信阳毛尖确有着悠久的历史。

信阳毛尖是信阳的名片,国人由此知道了信阳,外人由此了解了信阳,信阳因茶而名,茶农因茶而富,茶山因茶而绿。信阳茶见证了信阳大地的沧海桑田,造就了信阳人的生存信息和文化秉性,在新的阶段正在成为带动信阳发展精神内核和重要动力。

闽东斜滩茶文化历史回眸_茶文化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闽东斜滩茶文化历史回眸》,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寿宁斜滩镇种茶有6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明代宣德年间(即1416―1426),张姓最早从浙江丽水迁徙斜滩定居,就在张家龙岗劈草炼山、垦复坪地,并从邻近的福安坦洋和政和等地引进茶苗,大举种植茶叶。此后随着卢、何、周、郭诸姓家族大量迁移斜滩聚居,他们相继在镇区周边山场开发垦植茶园,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史料记载,明弘治至万历(1488―1599)的百年间,斜滩东起车岭、西临印潭、南与凤阳接壤、北至水北,方圆三十几公里的座座荒山变成茶园,满目青山一片翠绿。茶叶成了斜滩历史上最为大宗的农业土特产和贸易商品。

明、清时期,斜滩主村就已有加工茶叶(主要为初制毛坯)的作坊,至十九世纪中叶,斜滩的制茶业亦十分发达。鼎盛时期的1932至1936年,镇域所在地即开办有茶行24家之多,从业人员3000多人从事茶叶加工与茶叶购销活动。斜滩的茶商与福安、赛岐、宁德、福州、温州、上海和台湾、香港、东南亚等海内外有茶务贸易往来,每年均产箱茶上万箱(每箱25―30千克),多半经由赛岐或三都海关出口,畅销海内外。

二十世纪初期,斜滩镇的茶叶销售已十分活跃。据当地爱国归侨卢少洲先生著的《椰凤蕉雨忆南洲》一书陈述的,斜滩旅外乡贤志士无不关心家乡茶叶传销。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斜滩籍旅外知名人士、时任福建学院院长的郭公木先生,上海市副市长的何宜武先生与在三沙海关任职的卢少洲先生和当时的海军总长萨镇冰交情甚笃,他们馈赠给萨公10箱斜摊产的“坦洋功夫”茶,萨公品赏后赞不绝口,视为佳茗珍品。在他出国巡访东南亚诸国及港澳期间,他把斜滩的“坦洋功夫”茶精装成珍贵礼品随带出访,分别赠送给各国军政要员或友人,使斜滩茗茶声名大噪,备受青睐。此后,斜滩商贾云集、购者如林,销路广阔。

但在抗战时期,外商航运中断,国民党官僚资本作祟,买空卖空,通货膨胀,币值日贬,茶景日渐萧条。1945年日寇投降,斜滩茶叶生产开始复苏,价格回升,对外茶叶贸易又趋活跃,商业再度兴盛,斜滩作为闽东、闽北的主要物资集散地的地位依然。

斜滩茶文化历史悠久。斜滩人嗜茶成性,视茶如命,接客待友都离不开茶。

斜滩人爱茶成风,茶文化在民间也显得特别独特。尤其是畲族男女,他们至今还流行着唱茶歌、说茶事、以茶传情、以茶抒怀的习俗。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闽东斜滩茶文化历史回眸》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