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要具备的条件

发布时间 : 2020-03-09
武夷红茶和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红茶 武夷岩茶是红茶

【www.cy316.com - 武夷红茶和武夷岩茶】

武夷要具备的条件

一、武夷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武夷山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元气温度在18—18.5℃之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峰岩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正如沈涵《谢王适庵惠武夷茶诗》云:“香含玉女峰头露,润滞珠帘洞口云”。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风害。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独特的韵味。

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茶园土壤之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茶经》称茶山之土“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茶园土壤系烂石或砾壤 。明代徐勃《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土气宜茶”。适宜的土壤,造就出的优良内质。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武夷独享大自然之惠泽,它奉献给人们以独特的“花香岩骨”,使同属自叹不如。

二、优良的茶树品种

实践证明,因地制宜的选用良种,实行品种搭配,采取良法栽培在茶叶生产上具有很多优点。如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调节采茶劳力,缓和制茶设备不足的矛盾。

(一)水仙 原产建阳水吉大湖,无性繁殖系品种。1985年定为全国茶树良种,小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分枝稀疏,主干较明显,叶片多数平展,叶肉特厚。该品种青壮龄盛采期产量较高,故群众说“水仙后劲较足”。越冬芽的鱼叶于四月上旬开展,五月上旬开采,十月中旬休眠,较耐寒耐旱,抗病虫能力较强。亩产干毛茶250公斤以上。

(二)肉桂 原产武夷山,无性繁殖系品种。1985年定为全国茶树良种,灌木型,树姿半开展,稍直立,分枝尚粗、尚密。该品种为早发迟采种。越冬芽的鱼叶于三月下旬开展,五月上旬开采,十月下旬休眠。抗逆性强,耐寒耐旱,病虫害较少,为产于毛茶可达150公斤以上。

扩展阅读

武夷岩茶要如何存放?


影响茶叶品质的环境条件包括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等。目前,武夷岩茶的包装多数采用复合薄膜,复合薄膜有比较强的气体阻隔性,能防止水蒸气的入侵和茶叶香气外溢。

大批量储存武夷岩茶一般采用库存法。尽量保持库房较低的温度和湿度,以防茶叶变质。由于茶叶容易吸收异味,家庭保存一般采用灌藏袋藏。家庭可以用废旧的热水壶储存效果非常好。尽量密封,以隔绝茶叶和空气分水接触,一般茶叶保质期为2年。

首先:了解武夷岩茶的茶性

要储藏武夷岩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武夷岩茶的茶性,这就如同好酒,未必是封陈久远,就是佳酿,过了期限,就是一滩烂水,不能喝,反而浪费。武夷岩茶也是这样,搞清楚茶的性质,才是储存茶的关键。

武夷岩茶分清香型和浓香型,清香型茶不适合长期储藏,浓香型茶则适合长期储藏。清香型茶轻发酵、低火功,香气容易发散,久而无味;浓香型茶则相反,发酵重,火功足,往往要存放一年后方可食用,存放久了反而将香气沉淀。

其次:选好武夷岩茶的包装

市场上销售的包装武夷岩茶,一般茶的重量都在3-5克之间,大多都采用塑料袋包装,每次喝茶取一包即可,看似很方便,但这不是存储武夷岩茶的好方法。

武夷岩茶最好用锡泊袋或有锡泊层的牛皮纸包装袋,量也不宜过多,100克左右为宜,将茶尽量挤紧压实,放入木质、铁质、锡质的容器内储藏。

再次:武夷岩茶存放地点的选择

与大多干货食材一样,武夷岩茶的存放地点也是很考究,应选择避光、防潮、通风和无异味的地点为好,大多数茶友会将武夷岩茶放在抽屉中存放,存取都比较方便,但要注意的是,人造板的橱柜,时时刻刻都在释放有害物质,而岩茶容易吸收这些物质,所以人造板的橱柜就不大适合武夷岩茶的存放。

武夷岩茶的泡法武夷岩茶要如何品饮


黄山有毛峰茶,杭州西湖有龙井茶,武夷山有岩茶……奇山秀水缀上清芬香囊,山水的四季因此活力四射,醇香如醪。单论武夷岩茶的香气韵味,就让人心服口服。各种岩茶,体现的是不一样的花香与回甘,但是无论哪一种武夷岩茶的泡法与品茶要领都是一样的。

武夷岩茶的泡法

茶量:以容器(壶或盖杯)大小而定,一般为容器量的半数量.

水量:以茶量为准,一般一克茶叶20-25毫升水。水温:应达初沸98摄氏度以上,特别是第一次冲泡。

浸泡时间:第一次以1分钟,第二次1.5分钟,第三次3分钟较适宜,以后逐渐时间接近加倍延长,尽量保持汤色与第三泡一致。优质武夷岩茶可以冲泡6-8以上。根据个人喜好来调整茶叶投放量以及冲泡时间。

武夷岩茶的品饮

岩茶滋味醇厚,内涵丰富,有特殊的“岩韵”。茶树品种特征能从滋味中体现。香气或高或长,高则浓郁,长则幽远,香型多样化。香味以花香、果香或带蜜香等等。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有闻干茶香、盖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位,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觉茶汤的醇厚度,综合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