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入仓茶和“未入仓茶”,有妙招!

发布时间 : 2020-03-26
黑茶鉴别 鉴别黑茶

黑茶鉴别。

“入仓茶”和“未入仓茶”

入仓茶:将茶储存于特定仓储环境,以人工方式改变自然环境,如增湿、增温、不通风、添加药剂等,以快速陈化或以冒充老茶,即“入仓茶”。

未入仓茶:储存於一般人长期居住之环境,没有经过人工方式控制环境,随著四季温湿度自然转变陈化,属“未入仓茶”。

那如何更好的辨别“入仓茶”和“未入仓茶”呢?下面就让我们“由外到内”层层拨开它的迷雾。

从外包纸上

一般而言,未入仓茶品因储存环境都较为单纯而量少,筒身较少碰撞,且较为干净、无水渍七子饼固定一提的由篾芊、铁丝固定不容易锈蚀。反之,入仓茶筒身则较无法保持完整洁净。

外包纸张如果有水渍,通常已经进过仓,尤其第一饼与最后一饼最容易发现水渍。而未进仓茶品在一定年份以上(短则三年,依茶质、环境而定),会出现油渍,且茶质越佳者越明显(尤其是熟茶);但有时储存环境温度过高,也会快速出现油渍。

年份与纸张完整性无关,保存良好的老茶纸张也是完全可能没有受损的;反而入仓茶,在短时间内因潮湿与茶虫因素而饼面或者边缘毁损。

从饼身上

在一定年份,大约七八年以上相同茶品比较;入仓茶的饼身边缘因湿气而较松散,但也因为湿气与压力,越往中心点越硬,特别是老生茶最明显。而没有入仓茶因为通常储存量少,整简重迭重压的机会相对少,加上正常发酵与氧化,是整饼均匀的松散开。

从茶菁色泽来看,以生茶饼为例,三年以上没有入仓茶菁的色泽油亮光洁,饼身内外颜色相同或是差异不大。

入仓茶菁颜色灰白、灰黑,或是偏红(入仓重),且通常内外颜色不一、色差大。若茶菁黑而不油亮、色灰黑,通常是高温退仓方式造成的。

未入仓的好熟茶品红棕色而有轻微亮度;若偏深黑、青黑色,则属于渥堆不当造成,茶质会受影响。入仓茶品通常略带白霜,或是红黑色而无光泽。

从茶菁味道上

以生茶品来辨识,未入仓茶的茶品有淡淡的陈香、微酸、带蜜味。入仓茶,有所谓的仓味;广东茶仓较闷,香港老茶仓通常陈味浓,味道明显差异;稍有年份的香港仓茶饼会有所谓樟香,或是木香。入仓茶品仓未退完仓前,常能从外包纸嗅的到仓味。

判断熟茶品,轻度入仓之轻发酵芽叶熟散茶特有香气,有如干荷叶香。轻发酵之熟老叶,有年份之未入仓茶,或是轻度入仓茶品。

从汤色上

未入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浅琥珀色、透亮琥珀红……依年份与制程、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于汤色清亮,且泛油光。

入仓茶汤色较暗而深、不清亮,除非仓度非常轻、老茶或退仓多年的茶品,才有可能清亮而油光。从另一角度来说,汤色琥珀、清亮、油光,也是优质茶的特征。

对于熟茶而言,入仓茶较为未入仓茶汤色深而不清亮;老茶,若退仓完整,二者汤色差异不大,但还是未入仓茶较为清亮。

从口感上

未入仓生茶,“果酸”是稍有年份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腻、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

四五十多年的印级茶,如果没有入仓,以重手浸泡仍微带苦涩味。同期入仓茶则汤滑水甜,口感饱满;适度入仓,时常会有超越未入仓茶的表现。但最大缺点,就是不管怎么退仓,永远都有仓味。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的干仓、湿仓、入仓、未入仓及辨识区分


干仓普洱茶

是指存放于干燥、通风、空气湿度小的仓库环境里的普洱茶。“干仓”的“干”是干燥的意思,它不是普洱茶的制造工艺,而是后期保管的一种方式或环境。同一种普洱茶,长时间储存放在干燥的环境下,储藏期间茶品的转化速度、转化方向、品质特点与“湿仓”环境储存放置形成鲜明的对比,品质截然不同。

湿仓普洱茶

是指放置于空气湿度较大、高温潮湿(如沿海湿热地区)或阴凉潮湿(如地下室、地窖、防空洞等)的仓库里完成陈化的普洱茶。

“湿仓”的“湿”是潮湿、湿润的意思,它不是普洱茶的制作工艺,而是后期保管的一种方式或环境。同一种普洱茶,长时间储存放在潮湿环境下,储存期间茶品的转化速度、转化方向、品质特点与“干仓”环境储存放置的形成鲜明的对比,品质截然不同。

入仓普洱茶

是指将普洱茶品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为、人工方式改变自然条件、环境,如增湿、增温、不通风;抽风、抽湿、控制恒温湿度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或保存,此即为“入仓普洱茶”。

此处的“仓”,既有“干仓”又包含“湿仓”。只要人为、刻意的把茶放入某个人为人工方式设定的“仓”储环境里,不管是“干”还是“湿”仓,都可以称为“入仓”。

未入仓普洱茶

相对于入仓普洱茶,没有刻意人为设定某个环境,如没有刻意加温、加湿、不通风等,随大自然四季转换变化,自然而然,储存于人们长时间生活生存的空间内,一切以“人本位”思想为主,人居住的,就是茶自然存放的。这样的普洱茶,称之为未入仓普洱茶。

未入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浅琥珀色、透亮琥珀色.......依年份与制作、品种不同而有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汤色清亮且泛油光。果酸是稍有年份未入仓生茶特色,口感清爽,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缺点是陈化慢,苦涩度显,汤质感稍薄。

翻仓

在储存过程中,因长时期储存,一定环境内温湿度与通风性有所差异,储存的不同方位,上下、左右、前后等条件也会不一致,自然茶品质也会有差异。为求得整批茶陈化速度相当、缩小差异性,会人为的把这一个空间环境内的普洱茶品位置进行调整、重新排列,这就是“翻仓”。

退仓

大多是储存于湿仓环境下的普洱茶需要退仓。因为湿仓中常使用高温、高湿、不通风方式,时间长,难免产生腐质、泥土味等,对大多数品饮人来说,都很难接受。商家就会将这样仓储的茶品取出,再放入特定的环境下,一般刚好与湿仓的刻意条件相反,如低湿、通风,同时高温方式,将湿仓条件下产生的不讨喜的杂味去除或减淡,这就是“退仓”。

湿仓普洱茶与熟普

湿仓普洱茶,基本是开始定义于香港。曾经,以绿茶、乌龙茶为主,传统的普洱茶过去后,大多人难以接受其口感,为了去除这种强刺激的苦涩口感,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港人就把它丢在仓库里,由于南方特殊的湿热环境,再加上放于仓库内不管不问,几乎很少人为去通风或拿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后,意外发现经过高温、高湿、不通风能使普洱茶品快速转化,口感更加使人接受。然后,继而形成了人为的仓储方式。

再后来就是70年代云南派人去学习这种港人喜欢的茶口感技术,慢慢开发了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

熟普渥堆发酵制作工艺,源自港人的这种意外发现或者后来的刻意人为设定仓储技术,再加上现代化的制作工艺,慢慢发展而来。

熟普创造的意义在于仿制老茶,以人工快速熟化的方式达到能很快品饮的愉悦口感。

干仓与湿仓别对比

干仓普洱茶外形色光洁、透活力,陈香浓郁高长,茶汤红艳明亮,滋味醇厚,喉部、鼻腔有燥热感。尤其在香气上,陈香优于湿仓普洱茶。

经过湿仓的普洱茶,初期都有较明显的霉味,外形色泽较乌暗,陈香低淡,水气较重,汤红浓欠亮,味较甘甜,喉部滑感明显。湿仓普洱茶滋味往往比“干仓”普洱茶甜。随着“退仓”时间延长,品质趋向于干仓茶,霉杂味、水气逐渐减淡,汤色亮度增加。

湿仓特点

辨识湿仓普洱茶可从外观、汤色、口感、叶底做综合判别。

饼面多会有白霜,严重的可能现黄点、绿霉、黑毛。湿仓轻者,仍会有茶面光泽油亮;

茶条索模糊、无光泽;

饼中心坚硬而边缘散落;

有茶虫咬噬、白色粘液或虫屎痕迹;

外绵纸与内飞特易显现茶渍;

汤色较深、偏黑、较不清亮;

口感闷钝,不清爽、有杂味;

叶底色杂、不均,易黑硬碳化。

干仓与湿仓哪个好

茶友间,谈论普洱茶仓储,一直谈的都是“干仓”和“湿仓”普洱茶,好似只有普洱茶的两种不同保管方式和环境。

其实,茶百科认为有必要再加上一个“自然仓”的概念,就是前文说的“未入仓”,就是茶百科一直提倡的“人居住、适宜的环境,就是茶最好的仓储”,不用刻意的改变或为茶提供特定的干仓或湿仓条件,一切自然而然,遵循四时变化,这样的条件,在中国的北方,四季分明,冷热寒暑自然交替,会越来越受到茶友们的重视和喜欢,未来的茶的仓储,一定是北方自然仓出好茶,且又让人放心少有因湿热带来的不良霉变和卫生不适宜!

虽然说,干仓和湿仓,只是两个不同的保存方式或环境,片面强调或推崇某种方式都是不正确的,只要有利于茶品的转化,两种方式在生产经营或家庭中,灵活运用,可以先湿仓或干仓,也可以先干仓后湿仓,更可以干湿仓转流“坐庄”、反复交替使用。

不可否认,一些茶适度的入仓,只好控制得当,能较好的形成良好的茶口感,问题在于大多较难控制入仓的“度”及卫生健康标准。所以,近年越来越多的专业仓储公司应势而生,可以代为托管大批量的茶存储。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只要普洱茶入过仓,或多或少,都会带有某种“仓味”,这种味道是无论怎么“退仓”,都会丝丝存在,若有若无。

普洱茶仓储的基本概念:入仓茶与未入仓茶的区别


入仓茶

将茶品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以人工方式改变自然环境,例如增湿、增温、不通风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此即“入仓茶”。香港茶商将茶品快速陈化、有系统入仓概念,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陈春兰老号(香港荣记茶庄吴树荣先生口述)。一般坊间加以区分为“干仓”、“湿仓”,然以传统香港茶仓在快速陈化的仓储中,只有高温、高湿、不通风的仓储,所谓干仓、湿仓茶品只是同样仓储中不同状态的茶品。

入仓茶汤色较暗而深、不清亮,除非入仓程度不高、老茶或退仓多年的茶品,才有可能清亮而油光。此类茶品汤滑水甜,口感饱满。某些茶品适度入仓,时常会有超越未入仓茶的表现。但最大缺点是,只要经过不通风、高温、高湿环境,不管怎么退仓,永远都有仓味。

未入仓茶

定义相对于入仓茶,没有刻意加湿、加温、不通风、添加其他药剂或物质,随自然四季变化,自然储存于人类可以长时间生活生存的空间,此为未入仓茶。

未入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浅琥珀色、透亮琥珀红……依年份与制程、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于:汤色清亮,且泛油光。

茶品即使存放于湿度稍高环境(如两广、福建、台湾一带),只要不经过刻意高湿、高温、不通风环境,不容易出现入仓茶锁喉感与仓味。

“果酸”是稍有年份未入仓生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腻、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多年的印级茶,如果没有入仓,以重手浸泡仍微带苦涩味。

普洱茶的干仓、湿仓、入仓、未入仓、翻仓、退仓的含义和区分


干仓普洱茶

是指存放于干燥、通风、空气湿度小的仓库环境里的普洱茶。“干仓”的“干”是干燥的意思,它不是普洱茶的制造工艺,而是后期保管的一种方式或环境。同一种普洱茶,长时间储存放在干偶看看到环境下,储藏期间茶品的转化速度、转化方向、品质特点与“湿仓”环境储存放置形成鲜明的对比,品质截然不同。

干仓茶

左边湿仓茶,右边干仓茶

湿仓普洱茶

是指放置于空气湿度较大、高温潮湿(如沿海湿热地区)或阴凉潮湿(如地下室、地窖、防空洞等)的仓库里完成陈化的普洱茶。

“湿仓”的“湿”是潮湿、湿润的意思,它不是普洱茶的制作工艺,而是后期保管的一种方式或环境。同一种普洱茶,长时间储存放在潮湿环境下,储存期间茶品的转化速度、转化方向、品质特点与“干仓”环境储存放置的形成鲜明的对比,品质截然不同。

入仓普洱茶

是指将普洱茶品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为、人工方式改变自然条件、环境,如增湿、增温、不通风;抽风、抽湿、控制恒温湿度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或保存,此即为“入仓普洱茶”。

此处的“仓”,既有“干仓”又包含“湿仓”。只要人为、刻意的把茶放入某个人为人工方式设定的“仓”储环境里,不管是“干”还是“湿”仓,都可以称为“入仓”。

未入仓普洱茶

相对于入仓普洱茶,没有刻意人为设定某个环境,如没有刻意加温、加湿、不通风等,随大自然四季转换变化,自然而然,储存于人们长时间生活生存的空间内,一切以“人本位”思想为主,人居住的,就是茶自然存放的。这样的普洱茶,称之为未入仓普洱茶。

未入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浅琥珀色、透亮琥珀色。。。依年份与制作、品种不同而有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汤色清亮且泛油光。果酸是稍有年份未入仓生茶特色,口感清爽,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缺点是陈化慢,苦涩度显,汤质感稍薄。

翻仓

在储存过程中,因长时期储存,一定环境内温湿度与通风性有所差异,储存的不同方位,上下、左右、前后等条件也会不一致,自然茶品质也会有差异。为求得整批茶陈化速度相当、缩小差异性,会人为的把这一个空间环境内的普洱茶品位置进行调整、重新排列,这就是“翻仓”。

退仓

大多是储存于湿仓环境下的普洱茶需要退仓。因为湿仓中常使用高温、高湿、不通风方式,时间长,难免产生腐质、泥土味等,对大多数品饮人来说,都很难直接接受。商家就会将这样仓储的茶品取出,再放入特定的环境下,一般刚好与湿仓的刻意条件相反,如低湿、通风,同时高温方式,将湿仓条件下的不讨喜的杂味去除或减淡,这就是“退仓”。

关于湿仓普洱茶与熟普

湿仓普洱茶,基本是开始定义于香港。曾经,以绿茶、乌龙茶为主,传统的普洱茶过去后,大多人难以接受其口感,为了去除这种强刺激的苦涩口感,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港人就把它丢在仓库里,由于南方特殊的湿热环境,再加上放于仓库内不管不问,几乎很少人为去通风或拿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后,意外发现经过高温、高湿、不通风能使普洱茶品快速转化,口感更加使人接受。然后,继而形成了人为的仓储方式。

再后来就是70年代云南派人去学习这种港人喜欢的茶口感技术,慢慢开发了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

熟普渥堆发酵制作工艺,源自港人的这种意外发现或者后来的刻意人为设定仓储技术,再加上现代化的制作工艺,慢慢发展而来。

熟普创造的意义在于仿制老茶,以人工快速熟化的方式达到能很快品饮的愉悦口感。

干仓与湿仓区别对比

干仓普洱茶外形色光洁、透活力,陈香浓郁高长,茶汤红艳明亮,滋味醇厚,喉部、鼻腔有燥热感。尤其在香气上,陈香优于湿仓普洱茶。

经过湿仓的普洱茶,初期都有较明显的霉味,外形色泽较乌暗,陈香低淡,水气较重,汤红浓欠亮,味较甘甜,喉部滑感明显。湿仓普洱茶滋味往往比“干仓”普洱茶甜。随着“退仓”时间延长,品质趋向于干仓茶,霉杂味、水气逐渐减淡,汤色亮度增加。

湿仓普洱茶特点

辨识湿仓普洱茶可从外观、汤色、口感、叶底做综合判别。

饼面多会有白霜,严重的可能现黄点、绿霉、黑毛。湿仓轻者,仍会有茶面光泽油亮;

茶条索模糊、无光泽;

饼中心坚硬而边缘散落;

有茶虫咬噬、白色比妆粘液或虫屎痕迹;

外绵纸与内飞特易现茶渍明显;

汤色较深、偏黑、较不清亮;

口感闷钝,不清爽、有杂味;

叶底色杂、不均,易黑硬碳化。

干仓与湿仓哪个好?

干仓或湿仓条件,一切自然而然,遵循四时变化,这样的条件,在中国的北方,四季分明,冷热寒暑自然交替,会越来越受到茶友们的重视和喜欢,未来的茶的仓储,一定是北方自然仓出好茶,且又让人放心少有因湿热带来的不良霉变和卫生不适宜!

普洱茶凭什么卖得这么贵?这两种仓储区别竟如此大!入仓茶和未入仓茶到底有哪些区别吗?


聊到普洱茶的仓储问题,对于藏茶的大家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法,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仓储的茶,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目前市场上到底存在哪些仓储的普洱茶。

纯干仓仓储环境

虽然按照地区来分,可以把普洱茶的仓储分为很多种,比如香港仓,马来仓,大陆仓等等。但是根据系统的分类,就分为两类:入仓茶、未入仓茶。

入仓茶:

现在市面上对入仓茶,统统觉得是不好的茶,其实不然,适度的入仓有时候能超出未入仓的茶的口感,当然仓味始终难退。说到入仓,那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什么是入仓?入仓就是将茶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茶叶存放的自然环境。

由于市场上大家对普洱仓储的误区,也因为传统香港仓通过增湿、增温、不通风的仓储,以利茶品快速陈化,从而流入很多所谓的湿仓茶,霉变茶让大家对入仓茶印象极坏。

那如何辨别湿仓茶呢?可从外观、汤色、口感、叶底等做综合判断:

1、基本上会有所谓白霜,严重者出现黄点、绿霉、黑毛。仓储较轻者,则仍会出现茶面油光的状态。

2、茶菁条索模糊、无光泽。

3、茶饼中心坚硬而边缘散落。

4、容易有茶虫嗜咬、白色丝状黏液痕迹、虫屎。

5、外包纸张与内飞容易有茶渍。

6、汤色较深、偏黑,较不清亮。

7、口感闷顿,不清爽、有杂味。

8、叶底色杂、不均,容易出现黑硬碳化。

未入仓茶:

干仓仓储环境

未入仓茶,其实就是没有刻意加湿、加温、不通风、添加其他要剂或物质等等,随自然四季变化、自然储存于人类可以长时间生活生存的空间,此称未入仓。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及的“干仓”存放。

未入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浅琥珀色、透亮琥珀红。依年份与制程、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于汤色清亮,且泛油光。

果酸是稍有年份未入仓生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腻、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多年的印级茶,如果没有入仓,以重手浸泡仍微带苦涩味。缺点在于陈化速度慢,苦涩度高、汤质相对较薄。

漫谈“入仓”和“回仓”的普洱茶


“入仓”和“回仓”的普洱茶!在制作过程,对原材料的产区是十分重视的,入仓与回仓也是制作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那对于普洱茶的“入仓”和“回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入仓”,是指普洱茶在后期存放中为加快化学反应而人为提供的一个高温高湿的存贮环境。入仓普洱茶的氧化速度是不入仓茶的数倍甚至数十倍,由这种快速氧化形成的“特殊口感”和“特殊香味”被叫做“仓味”,这种“仓味”有少部分人能够接受,但大多数人都不认同,于是想办法来消除,这个消除的过程就被叫做“回仓”。

“回仓”有多种办法和手段,最典型的是用微波炉烤炙或在太阳下暴晒,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将仓茶移至正常的自然环境存放来慢慢消除“仓味”。那么,“回仓”真的有用吗?

从普洱茶的氧化原理可知,普洱茶内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在的基本规律是:各种碳水化合物分解还原为糖,糖与酵母反应,产生醇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再与各种各样的酸反应,形成酯类化合物。而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包括水分、光照、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适宜的环境是内含物质缓慢的链式转化条件。如果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内含物质的转化就会因“越轨”而产生“异化”,“仓味”就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结果。“入仓”是为了加快转化,而这种转化的载体是微生物的“胞外酶”。高温高湿在造就有益菌的同时,有害菌也大量繁殖起来。当茶叶中的“青霉菌”不能抵御“白霉菌”、“黑霉菌”和“黄球菌”时,有害菌群就成了普洱茶“异化”的主角。

“入仓”的普洱茶,轻者表面灰暗无光、有“仓味”。重者表面挂白霜(白霉菌覆盖),中间现“金花”(点状或面积更大的黄球菌),最严重的是整个茶体“褐变”,有机物大量损失而过早碳化。

“回仓”对于遭受轻度破坏的普洱茶来说,兴许有一点点效果,但决无可能恢复其应有的品质。

怎么辨别普洱茶入仓茶?


入仓茶的定义

将茶品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自然环境,例如增湿、增温、不通风、添加药剂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此即『入仓茶』。

未入仓茶定义

储存于一般人可以长期居住之环境,没有经过人工方式控制环境,随着四季温湿度转变陈化,则属于『未入仓茶』。

辨识方式

筒身

一般而言,未入仓茶品因储存环境都较为单纯而量少,筒身较少碰撞,且较为干净、无水渍,云南七子饼固定筒身之铁丝也不容易锈蚀。反之,入仓茶筒身则较无法保持完整洁净。

外包纸

外包纸张如果有水渍,通常已经进过仓,尤其第一饼与最后一饼最容易发现水渍。而未进仓茶品在一定年份以上(最快四年,依茶质、环境而定),会出现油渍,且茶质越佳者越明显;但有时储存环境温度过高,也会快速出现油渍。

年份与纸张完整性无关,保存良好的老茶纸张可能完整没有受损;反而入仓茶,在短时间内因潮湿与茶虫因素而毁损。蠹虫(银鱼)无论是在任何环境都可能存在,所以纸张被蠹虫咬食而破损,以此无法推测储存环境。

饼身

在一定年份,大约七年以上相同茶品比较;入仓茶的饼身边缘因湿气而较松散,但也因为湿气与压力,越往中心点越硬。而没有入仓茶因为通常储存量少,整简重叠重压的机会相对少,加上正常发酵与氧化,是整饼均匀的松散开。

茶菁色泽

以生茶饼来说,四年以上没有入仓茶菁的色泽油亮光洁,饼身内外颜色相同或是差异不大。入仓茶菁颜色灰白、灰黑,或是偏红(入仓重),且通常内外颜色不一、色差大。若茶菁黑而不油亮、色灰黑,通常为高温退仓方式造成。但有些茶商会喷茶油,如此会出现茶饼内外色差大的状态。

熟茶品的辨识,未入仓的好熟茶品红棕色而有轻微亮度;若偏深黑、青黑色,则属于渥堆不当造成,茶质会受影响。入仓茶品通常略带白霜,或是红黑色而无光泽。

茶菁味道

以生茶品来辨识,未入仓茶的茶品有如冻顶乌龙或铁观音老茶香气,淡淡的陈香、微酸、带蜜味。入仓茶,有所谓的仓味;广东茶仓较闷,香港老茶仓通常陈味浓,味道明显差异;稍有年份支香港仓茶饼会有所谓樟香,或是?Q樟香。入仓茶品仓未退完仓前,常能从外包纸就能嗅的到仓味。

如何辨别普洱茶是否入仓?


未入仓茶自然存储于人们的生活空间,茶会随自然四季变化。入仓茶将茶品储存于仓库环境,人为加湿、加温、隔绝通风、添加药剂等,来加速茶品陈化过程。这就叫做入仓茶,也叫做湿仓茶。而干仓则是指温、湿度适宜、通风透气的、无杂味的干净仓库自然的陈化。

筒身

2003年以前在中国台湾未入仓茶品因储存环境都较为单纯而量少,筒身较少碰撞,且较为干净、无水渍,云南七子饼固定筒身之铁丝也不容易锈蚀。

反之,入仓茶筒身则较无法保持完整洁净。从2004年起内地市场兴起,各式仓储与储存环境多样化,在内地南方地区就算没有刻意入湿仓,也因为天候潮湿而容易导致茶品严重受潮,在外观辨识上较不易。

外包纸

外包纸张如果有水渍,通常已经进过仓,尤其第一饼与最后一饼最容易发现水渍,但也可能厂家包装时竹壳未干造成,二者并不难分辨。

而未进仓茶品在一定年份以上(最快四年,依茶质、环境而定),会出现油渍,且茶质越佳者越明显;但有时储存环境温度过高,也会快速出现油渍。

年份与纸张完整性无关,保存良好的老茶纸张可能完整没有受损;反而入仓茶,在短时间内因潮湿与茶虫因素而破损。蠹虫(银鱼)无论是在任何环境都可能存在,所以纸张容易被蠹虫咬食,无法因此推测储存环境。

饼身

在一定年份、大约七年以上相同茶品比较如下:入仓茶的饼身边缘因湿气而较松散,但也因为湿气与压力,越往中心点会越硬。

而没有入仓的茶,通常因为储存量少,所以整筒重迭重压的机会相对少,加上正常发酵与氧化,导致茶饼呈现均匀松散的样貌。

茶箐色泽

以生茶饼来说,四年以上没有入仓茶箐的色泽油亮光洁,饼身内外颜色相同或是差异不大。入仓茶箐颜色灰白、灰黑,或是偏红(入仓重),且通常内外颜色不一、色差大。

若茶箐黑而不油亮、色灰黑,通常为高温退仓方式造成。但有些茶商会喷茶油,如此会出现茶饼内外差大的状态。

熟茶品的辨识,未入仓的好熟茶品呈红棕色而有轻微亮度;若偏深黑、青黑色,则属于渥堆不当造成,茶质会受影响。入仓茶品通常略带白霜,或是红黑色而无光泽。

口感

未入仓生茶,“果酸”是稍有年份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腻、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年的印级茶,如果没有入仓,以重手浸泡仍微带苦涩味。同期入仓茶则汤滑水甜,口感饱满;适度入仓,时常会有超越未入仓茶的表现。但最大缺点,就是不管怎么退仓,永远都有仓味。

干仓、湿仓、港仓、昆明仓、入仓、自然仓及辨识区分


干仓普洱茶

是指存放于干燥、通风、空气湿度小的仓库环境里的普洱茶。“干”的“干”是干燥的意思,它不是普洱茶的制造工艺,而是后期保管的一种方式或环境。同一种普洱茶,长时间储存放在干偶看看到环境下,储藏期间茶品的转化速度、转化方向、品质特点与“湿仓”环境储存放置形成鲜明的对比,品质截然不同。

吴疆(作家,茶文化学者)也对普洱茶的干仓有发表过意见

一家之言:恐怖的干仓茶丨说法?

港人、台湾、华南的干仓茶理念,其实与今天内地的干仓茶并不相同。

昆明的干仓存放,茶叶转化非常缓慢,只是一种氧化状态,存放香气高扬,口感甜,缺点是涩难退。

这样的茶其实与传统的茶客要求的老茶又大相径庭。传统消费老茶的要求则是汤色红浓,茶叶呈现陈香并溶于茶汤,香气并不上扬,口感甜滑。

然而,市场都是这样,有人推崇干仓,就有人制造干仓。干仓茶涩味难退,要转化甜滑口感时间消耗较长。传统上的老茶又要求出陈香,口感甜滑。这本来是自我矛盾的事情,但是,世间事本就是如此,有需求就有满足。

正是市场的自我矛盾,才使这样的“化学干仓茶”得以畅通无阻。

正是干仓概念的大流行,2003年之后,市场开始大力研究各种各样的干仓,有人用科技的手段做恒温恒湿的干仓,有人用木炭吸湿做干仓,有人用木头把茶仓全部包围的干仓,在华南区域,也有人用抽湿机的办法制造干仓。总体来说,也就是湿度控制在75%以下,这样茶叶不会发酵,也就是不会起白霜,也就没有所谓的仓味霉味,茶叶甘香。

普洱茶的销区现在由香港而华南而全国,实际上一个所谓的干仓并不能统一全国的仓储状况,纯粹流于茶商的一个推广词而已。

但笔者认为,虽然对干仓的理解有不同,但基本原则还是要具备的:

比较简单的理解就是自然存放的茶,不用任何手段,自然存放自然发酵的茶都可以叫干仓茶。但中国地大,各个地方气候条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自然存放的同一款的茶,几年后转化的程度都会不一样,这一点以下还会讲到。

湿仓普洱茶

是指放置于空气湿度较大、高温潮湿(如沿海湿热地区)或阴凉潮湿(如地下室、地窖、防空洞等)的仓库里完成陈化的普洱茶。

“湿仓”的“湿”是潮湿、湿润的意思,它不是普洱茶的制作工艺,而是后期保管的一种方式或环境。同一种普洱茶,长时间储存放在潮湿环境下,储存期间茶品的转化速度、转化方向、品质特点与“干仓”环境储存放置的形成鲜明的对比,品质截然不同。

一般认为,潮湿又高温的环境里让其加快发酵,湿仓没有对温度和湿度进行科学的控制,所以出来的茶很多有比较浓重的仓味儿,存放不好的湿仓茶甚至会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发现有霉变的茶是不能喝的。

港仓

港仓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叫法,也是最容易忽悠人的叫法,为啥这样说呢?一般的掌柜会解释港仓是放在香港仓储的茶,其实,说白了,港仓也是一种普洱茶的催熟方法(加速普洱生茶转化),只是比湿仓要技术含量高些,口感好,存放合理不会滋生有害菌。港仓其实也是一种湿仓,只是将温度湿度控制的很好,可以将生茶逐步一点一点催化,最后出厂是让人感觉新生茶转化成老茶的速度很快。

同理,大马仓大多也都是一样。

入仓普洱茶

是指将普洱茶品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为、人工方式改变自然条件、环境,如增湿、增温、不通风;抽风、抽湿、控制恒温湿度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或保存,此即为“入仓普洱茶”。

此处的“仓”,既有“干仓”又包含“湿仓”。只要人为、刻意的把茶放入某个人为人工方式设定的“仓”储环境里,不管是“干”还是“湿”仓,都可以称为“入仓”。

未入仓普洱茶

相对于入仓普洱茶,没有刻意人为设定某个环境,如没有刻意加温、加湿、不通风等,随大自然四季转换变化,自然而然,储存于人们长时间生活生存的空间内,一切以“人本位”思想为主,人居住的,就是茶自然存放的。这样的普洱茶,称之为未入仓普洱茶。

未入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浅琥珀色、透亮琥珀色。。。依年份与制作、品种不同而有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汤色清亮且泛油光。果酸是稍有年份未入仓生茶特色,口感清爽,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缺点是陈化慢,苦涩度显,汤质感稍薄。

翻仓

在储存过程中,因长时期储存,一定环境内温湿度与通风性有所差异,储存的不同方位,上下、左右、前后等条件也会不一致,自然茶品质也会有差异。为求得整批茶陈化速度相当、缩小差异性,会人为的把这一个空间环境内的普洱茶品位置进行调整、重新排列,这就是“翻仓”。

退仓

大多是储存于湿仓环境下的普洱茶需要退仓。因为湿仓中常使用高温、高湿、不通风方式,时间长,难免产生腐质、泥土味等,对大多数品饮人来说,都很难直接接受。商家就会将这样仓储的茶品取出,再放入特定的环境下,一般刚好与湿仓的刻意条件相反,如低湿、通风,同时高温方式,将湿仓条件下的不讨喜的杂味去除或减淡,这就是“退仓”。

关于湿仓普洱茶与熟普

湿仓普洱茶,基本是开始定义于香港。曾经,以绿茶、乌龙茶为主,传统的普洱茶过去后,大多人难以接受其口感,为了去除这种强刺激的苦涩口感,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港人就把它丢在仓库里,由于南方特殊的湿热环境,再加上放于仓库内不管不问,几乎很少人为去通风或拿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后,意外发现经过高温、高湿、不通风能使普洱茶品快速转化,口感更加使人接受。然后,继而形成了人为的仓储方式。

再后来就是上世纪70年代,广东率先根据港人喜欢的茶口感技术,慢慢开发了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

熟普渥堆发酵制作工艺,源自港人的这种意外发现或者后来的刻意人为设定仓储技术,再加上现代化的制作工艺,慢慢发展而来。

熟普创造的意义在于仿制老茶,以人工快速熟化的方式达到能很快品饮的愉悦口感。

干仓与湿仓区别对比

干仓普洱茶外形色光洁、透活力,陈香浓郁高长,茶汤红艳明亮,滋味醇厚,喉部、鼻腔有燥热感。尤其在香气上,陈香优于湿仓普洱茶。

经过湿仓的普洱茶,初期都有较明显的霉味,外形色泽较乌暗,陈香低淡,水气较重,汤红浓欠亮,味较甘甜,喉部滑感明显。

湿仓普洱茶滋味往往比“干仓”普洱茶甜。随着“退仓”时间延长,品质趋向于干仓茶,霉杂味、水气逐渐减淡,汤色亮度增加。

湿仓普洱茶特点

辨识湿仓普洱茶可从外观、汤色、口感、叶底做综合判别。

饼面多会有白霜,严重的可能现黄点、绿霉、黑毛。湿仓轻者,仍会有茶面光泽油亮;

茶条索模糊、无光泽;

饼中心坚硬而边缘散落;

有茶虫咬噬、白色比妆粘液或虫屎痕迹;

外绵纸与内飞特易现茶渍明显;

汤色较深、偏黑、较不清亮;

口感闷钝,不清爽、有杂味;

叶底色杂、不均,易黑硬碳化。

干仓与湿仓?还是自然仓最好

茶友间,谈论普洱茶仓储,一直谈的都是“干仓”和“湿仓”普洱茶,好似只有普洱茶的两种不同保管方式和环境。

其实,有必要再加上一个“自然仓”的概念,就是前文说的“未入仓”,我们一直提倡“人居住、适宜的环境,就是茶最好的仓储”,不用刻意的改变或为茶提供特定的干仓或湿仓条件,一切自然而然,遵循四时变化,这样的条件,在中国的北方,四季分明,冷热寒暑自然交替,会越来越受到茶友们的重视和喜欢,未来的茶的仓储,一定是北方自然仓出好茶,且又让人放心少有因湿热带来的不良霉变和卫生不适宜!

虽然说,干仓和湿仓,只是两个不同的保存方式或环境,片面强调或推宠某种方式都是不正确的,只要有利于茶品的转化,两种方式在生产经营或家庭中,灵活运用,可以先湿仓或干仓,也可以先干仓后湿仓,更可以干湿仓转流“坐庄”、反复交替使用。

不可否认,一些茶适度的入仓,只好控制得当,能较好的形成良好的茶口感,问题在于大多较难控制入仓的“度”及卫生健康标准。所以,近年越来越多的专业仓储公司应势而生,可以代为托管大批量的茶存储。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只要普洱茶入过仓,或多或少,都会带有某种“仓味”,这种味道是无论怎么“退仓”,都会丝丝存在,若有若无。

普洱茶选购小妙招


喝茶之前,先清楚自己要喝什么样的茶,如同做事,清楚目的就好着手。如何选购普洱茶?至于怎样甄选普洱茶(熟普新茶)这有几个方法介绍给大家:1.看包装云南普洱紧压茶包装大多用传统包装材料,如内包装用棉纸,外包装用笋叶、竹篮或者纸箱。查验包装材料是否清洁无异味,包装是否紧实、端正、牢固,外形包装的大小是否与茶身密切贴合,是否松动;棉纸是否为纯棉质,字迹是否清晰等。2.看外观主要看匀整度、松紧度、色泽、嫩度、匀净度等,看形态是否端正,茶叶条索是否清晰,有无起层落面,茶品干净无杂物。臼处于饼中心,不偏歪,茶条索清晰,无起层落面、掉边,松紧适度,具泥鳅边。3.看汤色主要看汤色的深浅、亮度,优质的云南普洱紧压茶,泡出的茶汤汤色明亮。质次的,茶汤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或絮状物质悬浮其中。4.闻气味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优质的热嗅香气显著浓郁,且纯正,冷嗅香气悠长,有一种很甜爽的味道。质次的则香气低,劣质的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它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腐败味”。5.品滋味主要是从滑口、回甘和润喉来感觉,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质次的则滋味平淡,吞下去不滑,没有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6.看叶底主要是看叶底色泽、叶质,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度和光亮度。优质的色泽匀亮,叶张完整,叶质柔软,不腐败,不硬化;质次的则色泽欠亮,或叶质腐败,硬化。有的人说,“喝茶是享受,本着享受和放松的心态喝茶,暂时不必想着去弄懂它,反而会越喝越懂。”是的,的确如此,但谁又不想买到一些好茶留下慢慢喝呢?茶是一门艺术,包括购茶也一样有很多学问,只有靠自己不断地去摸索,多一点喝茶,品茶,看茶,聊茶,慢慢积累,相信您一定会有所收获。

关于普洱茶的四大未解之谜!


■文|小小发酵师

普洱茶的大发展满打满算不超过二十年,相对于以前知识和专业的贫乏,现在业界对普洱茶的深入算是可圈可点了。不过就算如此,一些问题和难题仍旧横亘在大家面前难以突破,这无可厚非,谁还没有点秘密,被窝里的悄悄话很多情况下都难以探听到,更不用说水深难测的普洱茶了!

一、熟茶为什么不影响睡眠?

与某些人臆想的不同,渥堆发酵后熟茶的咖啡碱是不降反升的,生茶的咖啡碱含量大致在2%以下,但是熟茶却可以达到4%,个别高达7%,这明显击碎了渥堆发酵后咖啡碱减少不影响睡眠的结论。

目前行业内有几种观点解释这种现象:

【1】咖啡碱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发生了异构化,甲基转移,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下降,因此不影响睡眠;

【2】从熟茶的半成品即熟散茶压制成成品的时候,在蒸压、干燥工序中普洱茶的温度升高,咖啡碱同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在高温时各自呈游离状态,但随温度的下降,它们之间形成络合物,导致咖啡碱含量下降。照此来说,熟散茶的咖啡碱含量应该高于紧压熟茶,那么意思就是熟散茶影响睡眠了,这不扯淡?

【3】冲泡熟茶时,咖啡碱与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络合,原理如同第2个说法,只是表现在了冲泡中,减弱了咖啡碱的作用,逻辑上说的通。但是疑问是在生茶内含物里面,咖啡碱和茶多酚皆有,也会络合,那么生茶也应该不影响睡眠啊,与事实不符。

【4】茶氨酸和GABA(在陈年熟茶中含量较高)对咖啡碱兴奋作用的拮抗和抵消,茶氨酸和GABA(即—氨基丁酸)有镇静作用,使人感到平静、舒畅、放松,特别是GABA能温神益智,镇静神经,抗焦虑,降低神经元活性,抑制咖啡碱带来的神经兴奋,促进睡眠,这个说法比较新颖,但是现在的接受度比较高。

至于那个最具解释力,呵呵,无从知晓!

二、生茶的烟味是如何转化来的?

烟味茶,特别是新生茶的烟味大家都明白不少,什么雨水茶水分没有散尽就杀青导致烟熏味,炒锅太薄温度太高致使茶叶炒焦出焦糊味,锅灶漏烟被茶叶吸附,茶叶干燥吸附农家烟火,雨季不好晒干直接拿柴火或者火塘烘干等等。

可是新茶阶段晒青气浓,没有烟味的茶后期是如何转化出烟味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此类生茶在3-4年甚至十几年左右都有一定概率出现烟味,与初制不当产生的烟味完全是两种风格,现在只知道这样的茶多出现在干仓存储的普洱茶里面,至于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原因,什么原理一概不清楚。

三、茶叶回甘的原因是什么?

茶叶回甘我们都清楚是苦后甘,但一旦涉及到深层次的原理时就抓狂了,何种内含物起作用,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业界有两种观点:

【1】涩感转化说,“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它可以跟蛋白质结合,在口腔内质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膜,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引起口腔的涩感,从而使我们觉得刚喝下去的茶会有苦涩感。如果茶多酚含量比较合适,形成只有一两层单分子层或者双分子层的膜,这种膜厚薄适中,刚开始口腔里有涩味,稍后膜破裂后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收敛性转化,就呈现回甘生津的感觉”。即“回甘”是茶多酚跟蛋白质结合的结果。

【2】“对比效应”,即“回甘“是口腔的一种错觉,McBurney和Bartoshuk教授于1979年发表的《不同口感品质与刺激物相互关系》一文中提出:“甜味和苦味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当品尝蔗糖等甜味剂后你会发现水是有些苦的,而当你品尝了咖啡因和奎宁等苦味物质后你会觉得水是甜的”,极致的苦就是甜,过头的甜就是苦,大家应该深有体会,苦与甜本就是矛盾统一的,可以相互转化。

至于造成回甘的内含物到底是什么,有茶多酚与总糖、黄酮、有机酸、糖类等等说法,总归还是一笔烂账!

四、干仓陈化是微生物作用还是氧化为主?

比起渥堆发酵的高温高湿,干仓实在是太干了,没有一定的温湿度微生物是无法滋生和繁殖的,更加不会产生酶类催化内含物产生反应,虽然现在有干仓不干,湿仓不湿的说法,但现在仓储的温湿度是比较低的,基本上是以氧化为主。

但是这样的仓库存出来的普洱茶无论是香气还是内质,这些年都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且转化确实不错,虽然慢了点,这显然与普洱茶的后发酵、微生物发酵的理论是冲突的,但事实却支撑了干仓的大行其道。

如何鉴别普洱古树茶和台地茶?如何鉴别普洱古树茶和台地茶?


鉴别普洱茶的古树茶和台地茶一直是个难题,抓住重点更容易学。

甜度

甜度此种甜说的是入口后在舌面上的直接表现,不可与回甘(是喉咙的表现)混为一谈,但其甜为高雅清甜,往往被回甘所掩盖,喝茶有一定年限之后,能够将各项滋味分离品味,既能领略,新茶客很难品出,甜度也是鉴别好坏之处,但不是关键,而且只能大家慢慢修炼。

喉韵

喉韵也是鉴别古树与台地区别的关键,非常之重要!台地茶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喉韵的!喉韵就是在喉部形成的清凉舒适感,此感会使您呼吸都尤为的顺畅,舒爽度较高,还有会形成喉部回甘、生津、香韵久留的感受,而且在呼吸时这种韵味会随呼吸带入口中,此时您会产生错觉,怎么我的喉部也能尝到甘甜、香韵;

喉韵的产生是因为茶品内质丰富时,茶汤喝下时滋味会在喉部累加释放,台地茶内质不足所以还没有累加就已经释放,所以不能形成喉韵,这种喉韵古树茶在喝完茶后均能持续非常久,喉韵越久就代表了原料生态好;

耐泡度

在学习品鉴时,生茶的投茶量一定是8克,而且要精确称重,泡法要标准,水个人觉得农夫山泉水(pH7.3±0.5)最好,泡出来的茶汤最喜人。每泡开汤时间10秒即可,冲水下去时不用直冲其杯中茶叶,应顺盖碗边缘均匀环绕慢慢加水,然后10秒左右后出汤,这样标准的泡法您就能客观能鉴别出6项滋味的各项再每一泡汤水中的持续度,在品饮时,如果发现其中一项滋味在任意一泡发生减弱时,就证明此茶的耐泡度就只有到达于此。

台地茶一般四、五泡之后就会开始减弱,古树茶至少都能持续至八泡以上,较好者能持续至十二泡以上。少数地方茶叶最多可以泡20泡,这样的茶叶都是非常贵的!现在那些所谓的二十泡以上的便宜茶,多数都是泡法不标准的,只要把茶量多投,水煮沸后停止加温,就能泡的更久,那都是茶店忽悠茶客专用之术。

这便是品茶中常常提到的甜度、喉韵、耐泡度。

选购优质普洱茶膏小妙招


如今,茶膏依旧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眼光,不少人选购礼品时,都会选择普洱茶膏这一传统养生佳茗。然而正是由于对普洱茶膏的不了解,往往会买到质量参差不齐的茶膏,面对越来越多的普洱茶膏品牌,你知道如何挑选吗?其实选购普洱茶膏主要有三大方法,归纳起来就是“三查二看一品”。

三查:查品牌、查资质、查认证

在挑选茶膏时首先需要注意茶膏的品牌是否为知名品牌,是否能通过多种途径查询到品牌的相关信息以及品牌的口碑如何;其次需要了解茶膏生产企业的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拥有有生产许可、工艺技术是否拥有国家专利技术等信息;而作为普洱茶的深加工、精加工产品,产品或企业是否获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机认证等相关的权威机构认证证明,也是检查该产品是否为优质普洱茶膏的重要因素。

以贡润祥普洱茶膏为例,作为连续两年博鳌亚洲论坛的指定茶礼,品牌保障当然毋庸置疑;2009年,贡润祥普洱茶膏的生产标准就被中国质监部门批准作为普洱茶膏的标准规范,其生产过程严格遵循SGS、QS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采用美国FDA标准抽样检测,可以确保贡润祥普洱茶膏的优良品率高于国家标准。云南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也成为云南首家通过茶膏QS认证和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近日,该公司还成为茶膏行业首家通过有机认证的企业,让普洱茶膏正式跨入有机时代。

二看:看膏体、看汤色

清代著名医学家赵学敏在其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普洱茶膏做了如下描述:“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当膏体的外观色泽异常,则可能是劣质茶膏;除此之外,汤色也是普洱茶膏优劣的检验标准。优质的普洱茶膏入水即溶,生茶膏在纯水中黄亮通透,在矿泉水中则呈石榴红,而熟茶膏则独现华丽的宝石红,如果汤色混浊、并带有大量的沉淀物和悬浮物,则不适合饮用。

一品:品留香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含量低微、组分复杂、易挥发、不稳定,如何让香气在不受外界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将自身的香气升华,从而提升茶膏的品质,一直是行业内的一大难题,也是消费者在挑选茶膏时需要考量的另一重点要素。记者了解到每克贡润祥普洱茶膏都要经186道工序,历时72天,制作工艺复杂,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香气的呈现。而贡润祥茶产业则采用独创的“常温仿生浸提工艺”,既避免高温制造方式对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的破坏,又弥补了低温对香源类物质提取的不足,辅以专利技术“留香工艺”,令原本就远远超出同类产品的香气和口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醇厚悠长。

通过上面小编为你介绍的这些诀窍,你购买茶膏是还会担心吗?

《鉴别入仓茶和“未入仓茶”,有妙招!》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4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黑茶鉴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