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安化隐藏千年的秘密

发布时间 : 2020-05-11
千年白茶 千年普洱茶 安化黑茶千两

【www.cy316.com - 千年白茶】

发现安化隐藏千年的秘密

群山环呼应,

峰簇莲花开。

云从山底涌,观音岩上来。

——莲花山记

在宋之前安化为梅蛮之地,古安化为梅山文化发源之地。

安化团云界行政上隶属于乐安镇,地理上位于安化之南,与新化毗邻,是梅山文化的核心起源地带。团云界正处群山环绕而成的高台“盆地”,四周高山叠嶂,层层叠叠的山峰以团云界茶园为中心依次“盛开”,从空中俯瞰如一尊圣洁的莲座,当地人称此地为“莲花山”。团云界茶园正处在中心“莲蓬”位置,高台与四周群山交际处是一环“深沟”,形状又像是中国古时的“元宝”,中间与四周高,环有深沟。

“莲瓣”与高地环相呼应,环形沟槽映衬高台,云雾“团聚”,相互叠加,日照穿越云雾折射而产生“紫”气,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祥瑞“紫云”。莲瓣与莲蓬相守相望,山脉“莲”之状,地之名取其形,这就不难理解莲花山之名的由来。地之名符其实,莲花高台有观音,中心高台团云界茶园顶“峰”处奇石“笋”出众多,其中一“峰”曰:观音岩。当地村民淳朴向善,信男信女众多,常来此观音岩来朝拜。

莲花山方圆十余里,甚是壮观。“青山作画屏,高台呼作莲”,群峰围绕如世外桃源,只有在团云界茶园上环视四周才可领略到莲花山之神韵,可谓奇观!这里土质疏松、肥沃,茶叶,花生、红薯等农特产,均呈现出与从不同的甜润与香醇。

团云界莲花山茶园是安化境内两个保存最完好的茶园之一。经历十年荒芜少人问津的荒山茶园,终被白沙溪发掘。团云界莲花山茶园无心插柳间成了野放茶,她具有比野生茶与茶园茶更全面的口感,润和醇爽、甘甜持久、兰花香幽显。难怪肖益平大师这样形容莲花山团云界上的茶:甜,甘甜,持久的甘甜;香,兰花香,沁脾的兰花香。

每个茶人心里都有一座圣山,如武夷山之于岩茶,布朗山之于普洱。茶山之誉,大抵是茶山之地物产奇丰,独秀于茗门。安化黑茶亦有名山,其中细数起来论自然之秀,茶品之优,皆难出莲花山其右。与其说莲花山是一座天然生成的山峰美景,倒不如说是自然赐予湖南,给予安化的神奇礼物。

芙蓉国里芙蓉山,芙蓉山脉莲花山,怎一个“巧”字了得!

莲花山山奇物丰,茶香果甜,又怎一个“奇”字了得!

团云界莲花山,在千年梅山遗风镌刻的历史里被轻轻打捞起,终于让我们发现安化隐藏千年的秘密!

茶经网黑茶扩展阅读

安化黑茶,一品千年


安化黑茶在历史长河中的漫长积累过程,同时安化黑茶的功效价值、生长环境、工艺流程、冲泡过程,以及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要作用,更体现了安化黑茶能百年收藏、越陈越香的特别之处。

冰碛岩

冰碛岩是世界稀有的石种之一,其色泽为灰褐或暗褐,质量重,坚而脆,内夹杂有砂石或其他生物化石。由于产生年代久远,冰碛岩亦被称作长寿石、吉祥石,含锌硒等人体所紧需的微量元素。据考证,安化是世界上冰渍岩最集中的地区,约占整个地球含量的85%,像安化这样大面积保存下来的实属罕见,其厚度及规模和岩石质量称“世界之最”,被科学家称为“世界奇观”。

世界上只有安化的茶叶生长在冰碛岩地貌上,其含硒量高于世界茶叶平均水平7倍,也只有安化黑茶才能溢出特有的香甜滋味,喝下一口,久久不能忘怀!

七星灶

七星灶是安化黑茶特别是天尖黑茶不可或缺的一道烘焙工艺,没有七星灶,就没有安化黑茶特有的烟松香味,也就无法品味其流传近千年的纯正滋味,这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

金花茶

金花茶,金花茯砖。金花黑茶中的金花,其科学名称为冠突散囊菌,是对人有益的酵素类菌,金花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湖南农大刘仲华教授已在分子水平上论证金花具有减肥去脂降血糖等功效。

金花的生成技术被列为国家二级机密,早些年,日本,韩国多次有人到安化,企图窃取金花的生成技术,由于我国政府的严格保护,始终未能得逞,由于金花的各种功效,在日本茯茶称为瘦身茶,在韩国称为美容茶。

雪峰山水冲

安化黑茶冲泡流程讲究天然山水或井水冲泡,这样茶更加纯正,或者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返璞归真茶。

九重工

九重工,是说安化黑茶必须经过九道加工工艺。

一重采摘;二重杀青;三重初揉;四重渥堆;五重复揉;六重烘焙;七重筛分;八重压制;九重发花。其中每重工艺中还有很多重复杂的技术,可以说安化黑茶的工艺在6大茶类中是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

茶马古道饮

茶马古道饮,早在唐朝,安化茶人就开辟了从安化顺资江水路下洞庭,经汉口长安包头至今天的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其分支从包头经陕西运往新疆蒙古等地,为了方便运输,安化人将茶叶压成砖,做成卷(千两茶),打成包(天尖一包为50斤)置于马背,运抵恰克图,为中俄边境和西北少数民族的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万年藏

安化黑茶有一个说法,叫可以喝的古董,因为这是安化黑茶的特质决定的,可以存放收藏百年,而且越陈放越香,越陈越好喝,这样价值也越大。2005年,央视二套鉴宝栏目对一位陕西茶商存储的一篓1953年的一公斤安化天尖进行了验证鉴评,拍出48万元的天价;2008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茶业博览会上,奥运纪念版千两茶以200万元的价格被神秘夺走,堪称茶王。

黑茶红了,安化千年味道世界共享


龙吟资水、虎踞雪峰,安化两件“镇县之宝”——黑茶、羽毛球,举世亮眼。

这里是“羽毛球世界冠军的摇篮”,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羽星”振羽翱翔。

这里是“中国黑茶之乡”,一片茶叶浸泡千年时光,香醇味道世界共享。

沉寂半个多世纪,“万里茶道”苏醒。

千年发酵,黑茶“黑马”红了

青年毛泽东两次到过安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来“游学”;实地调查并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见安化老县城梅城茶馆林立、茶商云集,毛泽东点赞“黑茶之乡,名不虚传”。解放后,杨开慧兄长、茶技师杨开智兼任安化茶场场长,带领技术团队创制了“安化松针”,献礼新中国十周岁。毛泽东与安化茶久别重逢,回信鼓励安化振兴茶业。

载于唐、贡于明、盛于清,自千年历史深处走来,安化山山种茶、四季运茶,诞生了世界第一支千两茶,中国第一片黑砖茶、第一块机制茯砖茶。

安化“林中有茶,茶中有林”,依赖自然生态治理茶园,不扰乱生物链,“生态茶”理念造就,茶品卓尔不群。时间陈化,安化黑茶“后发酵”,成茶机理独特,可消脂袪油,令高脂饮食地区追捧,边疆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黑茶曾是战略物资,历代王朝“以茶易马”,且经茶马古道,在“一带一路”上联结商贸、文化交流。

继丝绸之路后,欧亚大陆又趟出一条国际商道——“万里茶道”。纵贯中蒙俄,200多座城镇因“万里茶道”而兴。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将“万里茶道”和中俄油气管道并称为“世纪动脉”,提到国家战略高度。

“万里茶道”重要起点安化,黑茶随一路驼铃,拉高世界人民的生活质量。十月底,第四届安化黑茶文化节首日,白沙溪茶码头,“万里茶道起点”揭牌。沉寂了半个多世纪,安化跟“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激活文化存量、激扬商贸热情,聚力复兴古老茶道。

第四届安化黑茶文化节,茶界“安化时间”。山城山门洞开,秀茶乡风貌,娓娓讲述黑茶故事、进取路径。汇通古今厚积,安化黑茶香飘俄罗斯、中亚、欧洲……“美丽中国”一个靓丽符号,世界瞩目。

黑茶产量第一县、中国生态产茶第一县,连续7年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前四强,盛世兴茶愈战愈勇,安化去年茶园达33万亩,综合产值152个亿。安化黑茶品牌估值近36个亿,一匹“黑马”蹄疾步稳。安化黑茶红了,县委书记熊哲文说,黑茶已成安化规模最大、带动能力最强的富民主导产业,湖南“千亿湘茶战略”一支方面军向前冲。

千年时光发酵,承载历史荣光,迎接未来辉煌,安化黑茶的势能排山倒海。

茶旅产业融合,以茶兴旅、以旅促茶。

茶旅融合,“美丽”决胜贫困

观光茶园、悬崖宾馆……东坪镇杨林社区,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占地2500亩,是益阳市、安化县两级重点工程,志在打造全球独一无二的茶旅生态景观,下活一招“大棋”,欲成安化茶旅业一个引爆点。

凡茶园群集处,必具风景。梅山文化发祥地安化,享有“中国最美小城”荣誉。举黑茶文化旗,安化以茶兴旅、以旅促茶,高打“雪峰胜境、茶马古道、陶澍故里、梅山古国”特色旅游牌,丰富乡村旅游“后备箱”,全域旅游促全民脱贫。

中国名优茶种之一大叶种野生茶,于云台山“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大自然的杰作云台山原本寂静,如今有了玻璃栈道、玻璃民宿、云上茶园,渐渐热闹起来。今年5月,云台山首届梅山斗牛文化节,“甜歌皇后”杨钰莹现身,献唱《茶山情歌》等经典歌曲。三场斗牛赛穿插,跟梅山文化震撼交融。云台山斗牛演艺广场能同时容纳5000观众,耸立起安化旅游新地标。

茶文化因子移步即见,安化立足黑茶特色产业、优质生态禀赋,茶山生态观光“全域旅游”业态,去年吸附游客4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个亿。

湖南业已摘帽的14个县(市、区)中,有11个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饭”吃得香喷喷。安化茶旅融合,凭借“美丽”资本决胜贫困,产业精准扶贫迸发出可持续动力。

黑茶产业“摇钱树”,精准扶贫的中流砥柱。

精准扶贫,栽产业“摇钱树”

山区、库区、老区安化,贫困人口占益阳市建档立卡人口一半。坚守“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理念,坚定“精准扶贫、产业先行”信念,安化栽好产业“摇钱树”,黑茶、旅游等当急先锋,勇做精准扶贫的中流砥柱。

每卖一块茶,注入5元扶贫基金,湖南华莱公司荷香茯砖黑茶,人称“扶贫茶”。借助这一模式,安化将扶贫嵌进黑茶全产业链中。

茶企属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旺盛。“一人上班,全家脱贫。”华莱公司产业扶贫茶叶基地,茶农能三次就业、三次获益:茶叶种植培管环节,第一次就业,人均年工资达3.6万;采摘鲜叶、初加工黑毛茶,第二次就业,日挣70—120元;农户农闲时到茶企制茶、包装、捡梗,第三次就业。一而再、再而三,茶农全年家门口就业,黑茶产业无缝对接精准扶贫。

引导贫困户深耕几亩茶园脱贫,安化已累计整合涉农资金3.5个亿,对老茶园改造、新建基地,每亩补贴500—2000元,基地年增速2万多亩;对有机茶园每亩补贴500元,全县共18万亩生态茶园,强劲推动原料绿色环保的“安化模式”。

茶产业的软实力为茶文化,而茶艺师则是茶文化传播者、茶企“加速器”。安化着力实施“阳光计划”,将制茶师、茶艺师培训结合扶贫技能提升,培养出近万名茶艺师,遍布全国各地。茶艺师这块金字招牌,既给安化黑茶产业以人才支持,也缓解了大量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难。

黑茶堪称安化的“基因”,依托黑茶强基蓄势,安化善作善成,兴旺茶产业全面增强贫困人口的创业能力,资源优势转化出发展优势,全县茶产业及关联从业者达32万,占总人口三分之一强,近7万人因茶脱贫,茶产业立稳安化就业支柱、脱贫支撑。

茶马古道虽然艰险,沿途壮丽景观却能激发潜能。新时代“万里茶道”从头越,安化开拓创业精神持续升华。

一品千年,安化黑茶的岁月味道,历久弥香。茶里绿色发展成果、精准扶贫功效,日渐释放出丰富内涵。

2020神秘的安化黑茶:千年边销史


神秘的安化黑茶:千年边销史

边销茶,又名边茶因用于供应边疆少数民族饮用而得名,属紧压茶,因主要在我国边疆、高原、牧区销售,也是专供茶。砖茶的原料为黑毛茶、老青茶、红茶等,一般是老茶和三叶以下的粗茶,经发酵、蒸制消毒和放入砖形模具加工压制而成。作为边销茶的一种,黑茶是利用菌发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由于黑茶的原料比较粗老,制造过程中往往要堆积发酵,叶片大多呈暗褐色,因此被人们称为“黑茶”。

最早的黑茶由绿毛茶经蒸压而成,按照产区的不同和工艺上的差别,可以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当下流行的普洱茶即为黑茶的一种,黑茶以安化黑茶最为奇绝。

西北地区大部分以牧业为生,不产茶也缺少蔬菜和水果,而人们所食之物为牛肉、羊肉和奶酪等。黑茶不仅能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而且能清解脂肪,祛除油腻,故自黑茶传入北方之后,更成了北方少数民族赖以生存必须的饮茶得习惯,以至“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汉人饭饱肚,藏人茶饱肚”,日饮三、五十杯,五至七升,继而“穷日尽夜,殆成风俗”,“不得茶,则困以病”。安化黑茶在数百年内,是西北少数民族的必需生活品,是边区牧民的生命之饮,被认为是他们的油脂之茶。

20世纪50年代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近年来,随着外销市场扩大,黑茶也随着媒体的一系列报道而渐为高端人群所追捧。(来自于:2009年8月14日《参考消息》之广州消费参考版)

千年古邑安化,被神奇的黑茶唱响


千年古邑安化,被神奇的黑茶唱响

打开安化厚重的茶史,便觉一股馥郁的茶香扑鼻而来。

地处巍巍雪峰山北麓的安化,不知从何年何月起,茶树就在这里的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到晋时,未置县治的安化茶即已行走江湖,名满市肆。自唐始,安化茶便成为贡品,在宫廷中崭露头角,待到宋,安化因茶置县,安化茶更是广种遍植,精工细作,历经千余载传承,终成为江南茶之极品,尤其是“千两茶”,更被奉为茶中至尊。“千两茶”是安化黑茶中的极品,它存放愈久味道愈浓烈醇香,冲泡上百道尚余茶味,放置十天后仍可以品饮。“千两茶”内质转化的生物化学机理让世人惊叹。中国台湾学者曾志贤对“千两茶”推崇备至,穷十余年心血,在2001年写就了一部堪称当代茶典的著作《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书中对“千两茶”高度赞赏,称它是“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黑茶中的极品”,并尊奉“千两茶”为“世界茶王”。此书一出,立即在业界引起轰动,“‘千两茶’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安化有”的佳句,也迅速响遍全球。可以说,是黑茶,让全世界认识了千年古邑——安化。

千年黑茶,品味天下


安化黑茶,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古时西北地区不产茶,也缺少蔬菜和水果,人们吃的大多数是牛肉、羊肉和奶酪等,不易消化,常吃易患疾病。

黑茶不仅能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而且能消解脂肪,祛除油腻,因而被边疆牧民视为“生命之饮”。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十六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两字——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但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千年黑茶,源起安化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得茶始于长沙,长沙茶源自安化”。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树最初是野生,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湖南是茶祖之地,而安化独特的地质与生态环境,产茶历史悠久。安化野生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据此,历史学家和茶叶专家推断,神农尝茶始为安化野茶。

安化代代有贡茶,自唐朝至清代,皇宫贵族喜爱安化茶,宫廷用茶与贡茶的历史最悠久,进宫的贡茶品类最多。唐朝有“渠江薄片”,宋代有“芙蓉仙茶”,元朝有“云雾茶”,明朝时,朱元璋洪武年间,钦点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茶”为贡茶。清朝后,散黑茶“安化天尖”在皇爷贵族中奉为珍品,又被嘉庆道光皇帝看上,成为贡茶。因此,贡茶历史之久,品种之多,没有一个地方的茶能比过安化。

在中国五个黑茶主产地,平均产量比例是:湖南(黑茶)40%,四川(乌茶)20%,广西(六堡茶)15%,云南(普洱茶)15%,湖北(老青茶)10%。安化在清朝时,最高年产黑茶18万担,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世界黑茶中心。现在狭义的黑茶指的就是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神秘何在?

“安化野茶,山崖水畔,田间地头,不种自生”。

八大茶叶专业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曾经的安化,是茶叶的天下,条条古道载茶马。那么,安化黑茶,到底神秘何在?

1、神秘的地理环境

六亿年前的“冰球事件”使安化成为世界上冰碛岩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全球含量的85%。目前世界上除南非有小面积的冰碛岩外,像安化这样大面积保存下来的实属罕见,其厚度、规模和岩石质量堪称“世界之最”,被科学家称为“世界奇观”。安化也因冰碛岩而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类植物的生长,“有冰碛岩的地区必出好茶”之说正因于此。

安化地处雪峰山北段,境内峰峦叠嶂,海拔千米之上的山峰63座,最高的山海拔1622米,资水贯穿安化全境,境内溪谷纵横,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以上的溪河170条。安化县内土壤以板页岩风化发育的土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1.1%。茶园土质较好,酸碱度适宜,养分含量较高。茶园土壤以酸性和弱酸性为主,氮、钾等有机质含量丰富。

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降雨量为1687.7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茶树的生长期长达7个多月。

因环境独特,安化云台山大叶茶种成为了目前茶树品系中极为罕见的原始优良品系,是茶树育种的宝贵遗传资源。1965年,“云台山大叶茶树种”被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为全国21个优良茶树种之一。

2、神秘的千年工艺

安化黑茶制作工艺现已入选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包括:杀青、初揉、渥堆发酵、复揉、烘焙干燥等工艺。

1、杀青:由于黑茶原料比较粗老,为了避免黑茶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1千克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黑茶杀青能杀匀杀透。杀青分为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

(1)手工杀青:选用大口径锅(口径80~90厘米),炒锅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倾斜面,灶高70~100厘米。一般采用高温快炒,锅温280~320℃,每锅投叶量4~5千克。待茶叶软绵且带粘性,色转暗绿,无光泽,青草气消除,香气显出,折粗便不易断,且均匀一致,即为杀青适度。

(2)机械杀青: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即投入鲜叶8~10千克,依鲜叶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调节锅温进行闷炒或抖炒,待杀青适度即可出机。

2、初揉: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黑茶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

3、渥堆发酵: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黑茶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块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如果堆温过高则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堆均匀。堆积12-18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堆使黑毛茶中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了80%,其中的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茶汤鲜爽滋味的重要成分。

4、复揉:将渥堆适度的黑茶茶坯解块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然后下机解块,及时干燥。

5、烘焙干燥: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因许多人不喜欢松烟香,现不少企业改用日晒方式来干燥黑毛茶。

6、下焙入库:黑茶干毛茶下焙后,置于晒簟上摊晾至与室温相同后,及时装袋入库。

黑毛茶特点:叶张宽大,条索卷折成泥鳅状,色泽黑褐,汤色橙黄,香味醇厚,具有扑鼻的松烟香味,叶底黄褐。

千年黑茶 品味天下


千年黑茶品味天下

安化黑茶,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古时西北地区不产茶,也缺少蔬菜和水果,人们吃的大多数是牛肉、羊肉和奶酪等,不易消化,常吃易患疾病。黑茶不仅能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而且能消解脂肪,祛除油腻,因而被边疆牧民视为“生命之饮”。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十六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两字——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但黑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唐德宗贞元年间,约785—804年。据《封氏闻见录》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千年黑茶,源起安化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得茶始于长沙,长沙茶源自安化”。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树最初是野生,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湖南是茶祖之地,而安化独特的地质与生态环境,产茶历史悠久。安化野生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据此,历史学家和茶叶专家推断,神农尝茶始为安化野茶。

安化代代有贡茶,自唐朝至清代,皇宫贵族喜爱安化茶,宫廷用茶与贡茶的历史最悠久,进宫的贡茶品类最多。唐朝有“渠江薄片”,宋代有“芙蓉仙茶”,元朝有“云雾茶”,明朝时,朱元璋洪武年间,钦点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茶”为贡茶。清朝后,散黑茶“安化天尖”在皇爷贵族中奉为珍品,又被嘉庆道光皇帝看上,成为贡茶。因此,贡茶历史之久,品种之多,没有一个地方的茶能比过安化。在中国五个黑茶主产地,平均产量比例是:湖南(黑茶)40%,四川(乌茶)20%,广西(六堡茶)15%,云南(普洱茶)15%,湖北(老青茶)10%。安化在清朝时,最高年产黑茶18万担,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世界黑茶中心。现在狭义的黑茶指的就是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神秘何在?

“安化野茶,山崖水畔,田间地头,不种自生”。

八大茶叶专业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曾经的安化,是茶叶的天下,条条古道载茶马。那么,安化黑茶,到底神秘何在?

1神秘的地理环境

六亿年前的“冰球事件”使安化成为世界上冰碛岩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全球含量的85%。目前世界上除南非有小面积的冰碛岩外,像安化这样大面积保存下来的实属罕见,其厚度、规模和岩石质量堪称“世界之最”,被科学家称为“世界奇观”。安化也因冰碛岩而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类植物的生长,“有冰碛岩的地区必出好茶”之说正因于此。

安化地处雪峰山北段,境内峰峦叠嶂,海拔千米之上的山峰63座,最高的山海拔1622米,资水贯穿安化全境,境内溪谷纵横,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以上的溪河170条。安化县内土壤以板页岩风化发育的土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1.1%。茶园土质较好,酸碱度适宜,养分含量较高。茶园土壤以酸性和弱酸性为主,氮、钾等有机质含量丰富。

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降雨量为1687.7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茶树的生长期长达7个多月。

因环境独特,安化云台山大叶茶种成为了目前茶树品系中极为罕见的原始优良品系,是茶树育种的宝贵遗传资源。1965年,“云台山大叶茶树种”被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为全国21个优良茶树种之一。

2神秘的千年工艺

安化黑茶制作工艺现已入选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包括:杀青、初揉、渥堆发酵、复揉、烘焙干燥等工艺。1、杀青:由于黑茶原料比较粗老,为了避免黑茶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1千克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黑茶杀青能杀匀杀透。杀青分为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

(1)手工杀青:选用大口径锅(口径80~90厘米),炒锅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倾斜面,灶高70~100厘米。一般采用高温快炒,锅温280~320℃,每锅投叶量4~5千克。待茶叶软绵且带粘性,色转暗绿,无光泽,青草气消除,香气显出,折粗便不易断,且均匀一致,即为杀青适度。

(2)机械杀青: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即投入鲜叶8~10千克,依鲜叶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调节锅温进行闷炒或抖炒,待杀青适度即可出机。

2、初揉: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黑茶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

3、渥堆发酵: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黑茶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块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如果堆温过高则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堆均匀。堆积12-18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堆使黑毛茶中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了80%,其中的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茶汤鲜爽滋味的重要成分。

4、复揉:将渥堆适度的黑茶茶坯解块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然后下机解块,及时干燥。

5、烘焙干燥: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因许多人不喜欢松烟香,现不少企业改用日晒方式来干燥黑毛茶。

6、下焙入库:黑茶干毛茶下焙后,置于晒簟上摊晾至与室温相同后,及时装袋入库。黑毛茶特点:叶张宽大,条索卷折成泥鳅状,色泽黑褐,汤色橙黄,香味醇厚,具有扑鼻的松烟香味,叶底黄褐。

千年不变的茶马古道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传播古道之一—茶马古道。

一、茶马古道的起源

茶马古道源自唐宋时期汉藏民族间的“茶马互市”。青藏属高寒地区,海拔在三四千米以上,人们主要以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为主食。由于该地区不产蔬菜和水果,囤积在人体内的脂肪又不易分解,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伤害,且燥热的糌粑亦对人体有伤害。

茶叶不但能够分解脂肪,而且还能防止燥热,所以喝酥油茶成为藏民高原生活的习惯。藏区不产茶,需从内地引进。藏区和川、滇边地产好马。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往往需要大量的骡马。于是,茶马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随着藏区和川、滇边地的骡马、毛皮、药材与内地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交换贸易日益繁盛,社会经济发展日趋繁荣,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便形成了一条联系南北、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二、茶马政策的发展及废止

“茶马互市”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受到历代统治者的盘剥。北宋日时于期,朝廷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设置榷茶和买马司来监控茶马贸易。到了元代,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

进入明代,茶马治边政策变得更加严厉,甚至成为统治者统治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重要手段。明太祖洪武年间,一匹上等马最多可换120斤茶叶,而到了明万历年间,一匹上等马只能换三十篦茶叶,中等换二十篦,下等换十五篦。

清代时的茶马治边政策虽然有所松弛,但私茶商人开始增多,在茶马交易中往往茶多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被废止,茶马古道也随之废止了。可以说,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是中国商人在沧桑岁月中用自己的双脚艰难踏出的。

15个字讲清安化黑茶千年历史


一杯陈醇茶汤,滋润万亩心田,一片古朴绿叶,见证千年传奇;安化黑茶惊艳了世界,杯中茶,千年事,道不尽,今天,笔者用15个字讲述安化黑茶千年历史。

源于唐

关于安化黑茶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公元856年,唐代《膳夫经手录》中记载渠江薄片列入多为贵者,有油,苦梗唯江陵,襄阳数十里皆食之。

五代毛文锡《茶谱》中云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这就是早期的安化黑茶。

兴于宋

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唯茶甲诸州县,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安化因茶设县。

公元1088年,朝廷在县境设立博易场,运入米盐布帛换取安化茶叶。南宋时期,朝廷加强对茶盐的管制,公元1175年以黎虎将、赖文政为首,组建两支茶商军,护运安化黑茶。

荆湖路安抚使在安化龙塘设寨,派兵把守,控制安化黑茶的水陆运输。由此可见,安化黑茶在宋朝是多么兴盛。

贡于明

公元1391年起,明朝采办的贡茶中,安化年贡芽茶茶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桥、仙溪、九渡水、龙溪等四保由县长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

《明史食货志》记载,16世纪中下叶,由于安化黑茶发展迅猛,已有取代汉、川茶在西北市场中的地位之势,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被朝廷定为官茶。

盛于清

明未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纵贯中国,连接欧亚。随后,晋、陕、甘等地茶商相继来安化兴办茶庄、茶号、茶行,最盛时资江沿岸茶行、茶号达300多家,呈现茶市斯为盛,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

火于今

安化县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安化)茶产业稳步发展,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新建茶园35万亩,实现茶叶加工量8.2万吨、综合产值180亿元、税收3亿元。

安化荣获2018年中国茶业品牌影响力全国十强县,安化黑茶被省政府认定为湖南品牌农产品三大公用品牌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日益富强,源自神农氏的一片神奇树叶,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如今,安化黑茶已经传遍全球、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饮品。

《发现安化隐藏千年的秘密》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黑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黑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黑茶相关的专题,如:千年白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