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的发现与开采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千年白茶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千年白茶。

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是云南普洱茶中的野生茶树与栽培型茶树之间的过渡品种,谁也不知道过渡型的古茶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但这些茶树都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虽然鲜为人知,但从古到今一直被当地茶民所采摘利用。

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如何发现的?

1991年3月,思茅地区(今普洱市)茶学会理事长何仕华根据村民反映,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脚园地里,发现了一棵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11.8米,树幅8.2×9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枝0.7米的乔木型大茶树。

相关专家于1991年4月、11月两次对该茶树进行综合考察,并把采样送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化验分析。结果显示,茶树所含化学成分和细胞组织结构与栽培型茶树相同,但树冠、花柱、花粉粒、茶果皮等特征与野生茶树接近,树龄在1000年左右(最终确定为1700年)。

1992年10月11日至14日,“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邦崴大茶树既有野生大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牲征,又具有栽培茶树芽叶枝梢的特点,是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属古茶树,可直接利用。

为区别于一般大茶树,定名为“邦崴古茶树”,是世界上最早的过渡型古茶树!

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开采

一年只采摘一次的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今2017年代表澜沧县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普洱茶节的拍卖活动。4月11日,澜沧县富东乡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开采。

在澜沧富东乡邦崴过渡型古茶树开采现场,茶树的周围已经用桌子搭起了简易的脚手架,来自全村20多名采茶工人正在采摘。

澜沧县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位于富东乡邦崴村,生长在海拔1900米高的高寒气候环境里,为乔木型大茶树。古茶树树枝直立、分枝秘,树高11.8米,树幅8.2×9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枝0.7米,树龄1000余年,制成茶叶滋味回甜爽口。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坐标和活化石,是国家珍稀植物。

2012年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从企业手中移交到富东乡党委政府手中进行管理,为进一步保护邦崴古茶资源,提升邦崴古茶区域性品牌,提高邦崴茶王的经济价值,带动富东茶产业的发展,助推全乡的脱贫攻坚工作,富东乡党委政府多措并举,围绕古茶树进行茶产业规划,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这棵千年过渡型古茶王,每年只采摘春茶一季,而且适量适度采摘。

经过20余名采茶工人近4个多小时的努力,2017年富东乡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共采摘鲜叶57.8公斤。

Cy316.com延伸阅读

云南新平大帽耳山首次发现千年野生古茶树


近日,云南新平县专家组在哀牢山中部的大帽耳山考察,首次发现了千年野生古茶树。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滇中古茶的空白,也拓展了当地人民对云南野生茶生长区域的认识,学术和科研意义非凡。

2017年5月16日至20日,新平县委县政府邀请虞富莲,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高级工程师苏芳华,云南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王盛平、副研究员蒋会兵组成专家组,对者竜乡峨毛村、水塘镇大帽耳山、邦迈村、平掌乡梭山村的古茶树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水塘镇大帽耳山,发现一株古茶树,高约20米(顶部被砍),树幅达5m×4m,干围2.95m,专家初步估算树龄在1000年以上,属野生型乔木古茶树。

大帽耳山地处哀牢山中部,与普洱市镇沅千家寨相邻,同属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该区域气候、土壤适宜茶树生长。专家组在10m×10m的样方范围内,共发现野生茶7株,已形成野生茶树居群。“之前发现的最古老、树体最大、分布最集中、物种最多的野生茶树几乎都集中在滇西南,滇中还是首次发现。”虞富莲说,“从帽耳山以及平掌乡梭山村中山野生大茶树居群和物种多样性来看,以新平县为中心的滇中一带也是茶树原产地范围,茶树种质资源比较丰富。”

在平掌乡梭村、者竜乡峨毛村、水塘镇邦迈村,专家组还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树龄估算在100年至600年间。品种有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和属于地方群体品种的峨毛大叶、中叶种。

经过对晒青茶样的审评,专家认为,大帽耳山茶,茶香持久,汤色黄绿透亮,滋味鲜醇回甘,评分达91.35,属优质茶水平。者竜峨毛茶,芽叶肥壮,白毫满披,香气浓郁,氨基酸含量高,滋味醇厚回甘,评分更是高达95.15。

鉴于新平县古茶树数量多、品质好的基础,专家建议,新平县成立滇中古茶树资源开发利用科研组,对已编号的野生古茶树和峨毛茶进行生化成分测定和茶类适制性鉴定,以及多样化茶产品开发试验,保护、开发、利用好优质茶资源。

据县农业局统计显示,目前新平县茶叶种植面积达4.75万亩,主要分布在平掌、者竜、建兴、水塘等四个乡镇,涉及农户6374户,29797人,茶叶收入是这四个山区乡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2020邦崴古茶山:茶树王与藤条茶之乡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邦崴古茶山:茶树王与藤条茶之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邦崴古茶山地处澜沧、双江、景谷三县交界的澜沧江畔,以邦崴村发现1700年世界过渡型茶树王而得名。这里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土层肥厚。茶园散落在森林中、村寨分布在茶林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深。邦崴古茶山覆盖茶园面积4.6万多亩,其中有古茶园5680多亩。在邦崴、小坝等八个村都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古茶树。

邦崴村古茶树成片种植和零星种植相结合,茶树品种以大叶种普洱茶为主。在邦崴村新寨尾发现的邦崴“世界过渡型茶树王”,树高11.8米,树龄1700多年,被誉为“茶树进化的活化石”。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思茅地区(现普洱市)举办,来自亚洲、美洲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专家学者亲临邦崴古茶树现场考察分析,达成共识:“澜沧邦崴古茶树通过分析其染色体组型,并与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的核型对比,结果发现邦崴大茶树核型的对称性比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对称性更高。证明邦崴大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树,是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型结论,以核型分析结果看是完全正确的”权威论断,从而使得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还是印度的这场争论有了结果。1997年4月8日国家邮电部发行《茶》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树》图案就是邦崴的这棵古树茶。

小坝茶在历史上就很出名。在小坝村委会附近有580多亩古茶树,树形跟其他地方大不一样,从来不修剪,茶树主干不大也不高,采摘时把茶枝拉下来,人站在地里采摘,久而久之养成的茶枝形状很像柳树枝条,有几米长,茶枝的长短可以作为茶树树龄的参考。每年把茶枝上的鲜叶采了,只让枝顶生长,这是茶叶采摘、留养的一种古老方式,这种古老传统采养方式曾经流行于澜沧江两岸,如普洱市的镇沅县老乌山、景谷县的小景谷、临沧市的昔归等地都有。茶叶中马蹄茶比较多,卖相虽然不好看,但茶质好,过去茶农都叫柳条茶,现在称为“藤条茶”。

近年来,邦崴茶名气越来越大,也导致茶价普遍上涨。邦崴茶名气上升主要是因为邦崴茶的茶质好,芽头肥大,条索粗长,口感苦涩适中,回甘明显,滋味浓烈,香气不强但持久,山野气韵较强,且耐冲泡,所以深受大家喜爱。

关于本文《邦崴古茶山:茶树王与藤条茶之乡》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四川古蔺桂花乡发现大面积千年古茶树


千年古茶树群被发现

3月28日 日前,四川泸州市古蔺县林业工作者在桂花乡发现大量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经初步考证,这个古茶树你群至少有几万株古茶树龄达四、五百年,最高的达千余年,目前全县古茶树达20万株。

一大早,记者跟随古蔺县桂花乡工作人员来到高峰村六社,小地名圈子头的地方,在云雾缭绕的山顶,生长着大量的古茶树。当地林业部门人员对其中一颗树干最大的古茶树进行了外观测定。

千年古茶树

这些古茶树属乔木而非灌木,如此成片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在泸州及周边地区实属罕见。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棵古茶树株高约12米,南北树冠直径6.3米,东南树冠约6米,树冠像一把撑开的雨伞,枝繁叶旺,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泸州市古蔺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赵中国告诉记者,这棵古茶树的树围有163cm,折算直径52cm,树龄1000年左右。

据桂花乡工作人员徐挺介绍,从普查的初步情况看,10公分以上的古茶树有3万多株,20公分的3000多株,30公分的古茶树有1000余株。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四季分明,湿度适中,日照较充足。古蔺野生茶树分布广,数量多,产茶历史久远,明代称永宁茶为“剪发刀粗叶”。据清《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载:“茶有大小两种,大者为大茶,小者为丛茶”。据古蔺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解放初,古蔺茶叶生产采老粗茶为主,又称边茶,茶、棕、竹成为当地老百姓的主要收入,但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棕叶已退出市场,茶叶占农业收入的比重也在下降。这次古蔺桂花乡发现大面积的珍贵古茶树,不仅是当地悠久茶叶历史的活见证,也为野生古茶树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茶树是“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类型”


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的召开,宣告了普洱茶故乡“邦崴古茶树”的诞生,论证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茶树是“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类型”。至此,世界茶叶的祖国,原产地中心地带的云南有了野生型的巴达茶树王,栽培型的南糯山茶树王,过渡型的邦崴茶树王,如此三王并存云南,其深远意义及价值,学术界自有评说。本文拟就上述类型的划分及由此面引起的有关问题作些探索,一孔之见,还望茶学界同仁不吝指教。

一、关于茶树的野生型、栽培型及过渡型

茶树起源于中国,具体而言应是中国的西南部,这是国内外茶学界的基本共识。至于涉及茶树的野生型,栽培型及过渡类型的研究与划分,实际上属于“植物分类学”与“作物起源与进化”的研究范畴,而后者是新兴的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枝,它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登上大学讲坛的历史还十分短暂。

茶树的野生型,即是指在一定地区经长期自然选择所保留下来的茶树类型.自然选择是生物界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现象,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解释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由于自然选择是自然界通过生存斗争方式进行,保留的主要是对生物体本身有益的变异,没有人为活动的参与,没有明确的目标、计划性,故进程是十分缓慢的,自然界一个新物种的产生往往需要数万年,甚至数十万年的时间。同其它栽培作物一样,具有形形色色栽培品种的茶树,也是在某一历史年代,由起源于某一地区的原始野生种栽培驯化而来的。而这种“原种”据考证起源于距今6000万年到4000万年”,早巳不复存在,至多只能以遗体化石的形式保存在地层中。高大的乔木能形成化石留存本已不易,发现它则更是机会极少。然而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这一原种的后代,经受自然选择,不断演化,衍生、特化,造就了今天茶组植物43个种7个变种或订正归并虚的12个种6个变种,其中除栽培品种所隶属的茶种外,其余则是我们称之为人们未利用或甚少利用的茶树野生型。值得指出的是:根据进化的不可逆性,现存的进化的生物不可能恢复其原始祖先的形状,即便将它重新置于其祖先所处的环境。在进化过程中已灭绝的生物将永不再现。这使人不难理解为什么印度阿萨姆曾一度认为是野生的茶树难掩其本来面目,而南糯山的茶树王亦应是栽培型,因为它们业已进化,不可能返祖(生物中甚至人类,返祖现象偶有出现,但不是主流,系个别)。同时,对于那些初步定为野生型或其它类型的“茶树王”级的珍稀茶树,由于实际上尚未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确应妥善保护,否则一旦死亡,难以再现。

同茶树的野生型相对的是茶树的栽培型,如果说野生型是自然选择的产物,那栽培型则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产物。人工选择指通过人类不断选择培育,创造生物新类型的过程。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工选择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选择那些符合人类需要的个体或性状,并使这些有益变异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且由于目标明确、计划性强,比自然选择的效率高得多。人工选择的参与,野生植物的栽培驯化,地区之间的相互引种、选育,使得当今世界栽培作物品种纷繁、丰富多彩。根据栽培植物起源历史,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古老的栽培型植物、二是较早出现的、三是近百年来人工选育的”。茶树是属于古老的栽培植物。人类原始农业的出现大约距今一万多年,茶树的利用经历了食用、药用,饮用等阶段。有据可查的西汉王褒《僮约》是茶叶作为商品的见证。由野生茶树的采集到人工栽培,由个体的自给自足到形成商品,需要一段较为漫长的年代。但栽培型茶树到底自何时起,茶树由野生到栽培利用,本身是一个渐变过程,很难说有明确的划分界限,即便有,亦无据可查,这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既然栽培茶树是由原始的野生型进化而来,这进化包含茶树由低极到高极,由简单到复杂、类型由少到多、逐渐演变向前发展的过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既具野生型特征又具栽培特征的茶树类型——过渡类型是顺理成章的。起源于4000万年前的茶树原始野生种。经历造山运动的升降沉浮,第四纪冰川的侵袭驱赶,寒来暑往气候变迁等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不断地演变发展。因此从进化的角度看(原始类群的含义有一部分是时间问题,即出现先后顺序,有一部分是这个类群离开它的祖先有多远的问题。这里主要从时间角度),同属野生型的茶树,应该划分出早期出现的原始的野生型和后期产生的进化的野生型,尽管这方面研究有待深入且欠缺具有说服力的化石证据。人类对茶树的利用最初是由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野生采集开始,这种从古到今的采集并非人工选择,虽然它对栽培作物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栽培作物的产生是人类有意识、有计划将野生植物置于一定栽培环境条件下进行多代选择和培育的结果。根据目前研究资料可以说明,栽培型茶树至少应有数千年的历史,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新型栽培品种的诞生需时更短,栽培型仍在高速进化,栽培型包括原始的栽培型和进化的栽培型不容置疑。

显然,介于野生型和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从进化角度看,它应是较进化的野生型和较原始的栽培型的综合。

千年古树红茶——新兴的“贵族”


想了解《千年古树红茶——新兴的“贵族”》知识吗,丰富的《千年古树红茶——新兴的“贵族”》内容等你来看!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度的斜坡地带,地理气候特点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和提高茶叶品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仙源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东南部,幅员167平方公里,地势高低不平,层峦叠嶂,地形复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属亚热带高原气候,最低海拔630米(在大石村叉口组),最高海拔1883米(在金山村二台子黄沙岩)。仙源镇所在地海拔为1320米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050毫米,无霜期270天,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地方。全镇远离大型工矿企业,环境污染小,自然生态保护好,植被覆盖率48%左右,山上有野猪、黔北麻羊等野生动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仙源镇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华夏中璟集团贵州习水县勤韵茶业有限公司的金枞丝野生红茶茶树恰恰生长在习水丹霞之巅———仙源。海拔1500米,山清水秀,原生态保护极佳。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王国。据有关资料证明,习水是茶叶发源地之一,是孕育高端茶叶资源的摇篮。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常年以青山鸟兽为伴,吸重峦叠嶂之灵气,漫天大雾之精华,从古至今从未施用过任何化肥和农药,富含氨基酸、茶多酚、茶多糖等营养成分,造就了鲜叶特色的品质,为有机茶金枞丝提供了珍惜的原料。

古树红茶属于发酵茶,制作系采用珍惜的野生古茶树鲜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提香等工序精制而成。将从古茶树上采下的鲜叶摆放在自然通风透气的竹帘上散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萎凋,当水分散失到一定程度,再放入有棱骨的揉捻机内揉捻,使茶汁揉出,茶叶成条形状。揉好的茶叶放在木制的盘内,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茶叶逐渐变红,并散发出一股独特香味,这时再把茶叶放到烘干机里烘干至可以捏成粉末时,古树红茶就制成了。

干茶条索紧细秀丽,有明显的野生干蘑菇香气,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正厚重,入口有明显的花香由上颚通向天庭,回甘快且带有蜜味,满口生津,回味悠长。四冲过后,随着茶多酚、儿茶素等成分的慢慢减少,茶多糖更显突出,越喝越甜,按标准投茶,最少可以连续冲泡十次以上。

资料表明,红茶有助于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并对利尿、消水肿,强壮心脏有辅助作用。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冬天胃容易不舒服,生瓜果吃太多感到不适的人,可以红茶酌加黑糖、生姜片,趁温热慢慢饮用,有养胃功效,身体会比较舒服。

红茶中含有咖啡碱成份,咖啡碱可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强化心搏,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同时又促进发汗和利尿,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觉疲劳的物质)及其它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夏天饮红茶能止渴消暑,是因为茶中的多酚类、糖类、氨基酸、果胶等与口涎产生化学反应,且刺激唾液分泌,导致口腔觉得滋润,并且产生清凉感;调节体温,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

经由实验发现,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借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所以细菌性痢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红茶颇有益,民间也常用浓茶涂伤口、褥疮和香港脚。

2002年5月美国医师协会发表对男性497人、女性540人10年以上调查,指出饮用红茶的人骨骼强壮,红茶中的多酚类(绿茶中也有)有抑制破坏骨细胞物质的活力。如在红茶中加上柠檬,强壮骨骼,效果更强,在红茶中也可加上各种水果,能起协同作用。

红茶的功效极多,一直是国际市场的消费主流。

近年来,遵义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致力打造备具遵义特色的茶产业品牌。截至2014年底,在遵义市注册的茶叶加工企业已达709家,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52万亩,规模居全国地级行政区域第二位,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并举的加工企业集群。同时,在去年,通过招商引资签订了200亿元的27个茶项目落户遵义,将在未来打造多个茶产业相关的一体化项目。

以前,贵州省茶叶出口企业数量较少,主要是贵阳和铜仁的部分企业有进出口实绩。然而随着贵州省700万亩茶园建设计划的实施,各市州进一步加大对茶叶特别是红茶出口的重视力度,从事茶叶出口的企业进一步增多。长期以来,贵州省红茶出口规模小、增长慢,未形成出口的规模效应。2013年,贵州省红茶出口仅为94万美元,占全年茶叶出口1142万美元的8%。

根据贵州省商务厅发布的消息,2014年以来,贵州省红茶出口增长强劲。去年1-11月,贵州省茶叶出口1085万美元,增速为2.59%。其中红茶是国际市场的消费主流。

自身优质的品质保障再加上贵州省委省政府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为华夏中璟贵州习水县勤韵茶业有限公司的金枞丝野生红茶走向国际之路铺平了道路。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千年古树红茶——新兴的“贵族”》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野生白茶树群考察 千年茶树数不尽


6月9日讯 应四川洪雅县瓦屋山镇党委、政府的邀请,6月6日,中国雅茶文化联盟负责人王仕彬带团考察调研千年野生白茶树群。王仕彬带着专家学者,一行8人在瓦屋山镇党委书记张颂东、长河村支部书记李万芳、村主任王祥的陪同下,走进洪雅县最边远的瓦屋山镇长河村。

在考察调研千年野生白茶树路上

在考察调研千年野生白茶树路上

在考察调研千年野生白茶树路上

瓦屋云端遇长河,尖尖莹露曳婆娑,杯中璞玉瓦之雪,雅兴野白品静和,长河村支部书记李万方介绍到:瓦屋山镇长河村,地处瓦屋山西南方向,东为瓦屋山镇燕远村,南为雅安市汉源县团宝山,距离12千米左右,西为雅安市荥经县,距离4千米左右,北为瓦屋山正面,海拨13OO多,风景优美,环境独特,这里生长一种植物,地方百姓称之为野生白茶,祖祖辈辈一直以来都喝到现在,目前我村村民已把大山里的白茶苗基本上移植在我村房屋附近,1000年多以上野生白茶树有近两千株,500年以上的成片野生白茶树已有两百亩以上面积,年产3吨左右,占眉山市全市总产量的百分之9O,我村全村人囗76人,全村总面积39400多亩,是全市人囗最少,距离场镇最远,出了名的秀珍村,村小树大居全市之首。

瓦屋山镇长河村千年茶树

95岁高龄的抗美援朝退役老军人李本松老先生

该村95岁高龄的抗美援朝退役老军人李本松老先生告诉我们说:小时候听他祖父讲野生白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原瓦屋山镇、吴庄乡、张村乡的村民们祖祖辈辈都喝此茶,该茶具有清热解毒、消炎解暑的功效,在民间常用来缓解咽喉肿痛、肠胃不适等症状,常喝野生白茶可以促进免疫细胞抵御外界侵害,提高人体的抗辐射能力,显著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活性,对改善血液中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促进红细胞的造血过程有积极作用,野生白茶还可有效降低肝、脑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睡眠、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降脂、减肥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考察调研千年野生白茶树群路过吊桥

在考察调研千年野生白茶树路上

据史料记载:瓦屋山境内,云蒸霞蔚之中,峨眉山,蒙顶山三山相连巍然屹立,这座云中升起的桌山,得天地造化之功,一年四季云雾氤氲,茶香缭绕,一千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载:“苍茫忽聚散,仙山缥缈间”云蒸霞蔚之中,那纵横无数的峰谷石肌、洞巢崖谷、水云溪涧,酝酿出野生白茶,曼妙的茶香穿透于千百年时空,芬芳不绝,相传上古尧帝时代,女神在瓦屋修行,以霓裳裙袂捧土,种茶鸿雪洞顶,胼手胝足,悉心呵护,冬去春来,茶树冠盖亭亭,葱茏可爱,女神乃采摘焙制成野生白茶,援此为引,普济生灵,降虚火,解邪毒,退热祛暑,医救百姓病痛危急,女神的传说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她所采摘的茶叶就是现在的野生白茶,这上千株野生白茶树,傲霜雪于百丈,历枯荣于千年,受云雾之呵护,得泉露之滋养,如今依然枝繁叶茂,亭亭玉立于现在的瓦屋山镇长河村,被尊为野生白茶的始祖。

瓦屋山镇长河村千年茶树

野生白茶

古人采取了晒干或阴干这种与制作现代野生白茶相类似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保存茶叶以备祭祀、治病、静修、品饮等不时之需,相传尧时有一老母,居瓦屋山种野生白茶,山下麻疹流行,她受南极仙翁梦示,于瓦屋山上寻得一株名叫“瓦之雪”的野生白茶树,用茶叶治病救人,功德圆满,羽化成仙,如今那老茶树乃是野生白茶的母树,已成了旅游的一个小景点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茶纵横历史,倾无数文人雅士之心,茶风行艺伎,引无数研究探者之意,故各地之茶独具特色,而瓦屋山野生白茶又另有一番韵味,瓦之雪今呼为白毫,香色俱绝,而尤以长河村产者为最,采野生白茶,领略其深意,意犹未尽也,茶叶香型,基于四类为本色香,制作香品种香和地土香,因素繁多,故其香叶异色,瓦之雪似馥郁兰花,香气极具强力度其感极深,独具穿透力香气,细腻且真实,而野生白茶则似淡雅水仙,叶香隐约,亦真亦幻,遐想蹁跹,拈茶入杯,野生白茶若舞动之精灵,跳跃旋转,稍倾又仿似初醒之婴孩,舒展其嫩肢,茶之香气溢满闲阁,渐渐的茶叶慢慢下沉,怡然不动待汝品尝,独自闲时,对茶当歌顿觉心神静清,凡心无尘,若适时夜后邀明月,以白雪洗尘,以清茶静心人生几何。

野生白茶树群

部分队员在瓦屋山镇复兴村茶山坡上合影

瓦之雪之物,横越史实,如天上恒星陨落难矣,已为众多之人依托之物,喜爱之极其形可见,足已见野生白茶之魅力,更有甚者曰:瓦之雪敢比玉无暇,碧具清香人尽夸,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独特的品种资源,原生态的生长环境,再加上独有的加工工艺,形成瓦之雪毫白似银、汤色杏黄、味道醇远、毫香显露的优良特征,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千年野生白茶在长河村,秉承山水灵秀和区域特色文化的长河人,以发展的理念,无穷的智慧,辛勤的创造,培育和造就了独具地方特色和韵味的野生白茶茶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瓦之雪也正以其古老的历史,自然的品质,健康的功效,深邃的文化以及和谐的特性,凝结着勤俭朴素和衷共济宁静致远之内涵的中国雅茶文化精髓,承载着瓦屋山野生白茶人传承和弘扬优秀文明成果的民族情感,以及推动茶产业发展繁荣,我们一直都在寻找,那些被遗忘的长河村,他们静匿而美好,今天瓦屋山野生白茶展现在众人的面前,在一次平淡无奇的雅茶调研,在一个在百度上都搜索不到的长河村,在眉山洪雅县瓦屋山镇的长河村找到了喝茶长寿的答案。

千年古渡口展示黑茶文化


1800年前,一叶扁舟,武圣关羽只身一人,带着青龙偃月刀,前往吴营会鲁肃。这就是有名的“单刀赴会”。而地点,正是在今天湖南益阳的大渡口。资江徐徐的河风吹动着将军的美髯,为大渡口留下了最深刻的痕迹。

今天,一座名为“黑茶源”的茶馆带着拥有千年历史的黑茶,伫立在了大渡口边。

“千年古渡口和千年黑茶,都是益阳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千年古渡口,品黑茶,勾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这本身就是一种品位和情调,符合茶文化的内涵。”“黑茶源”总经理胡斌认为这正是选址于此的最重要原因。然而,作为以进一步推广益阳黑茶品牌、把益阳黑茶推向世界为目标的“黑茶源”,选址的时候也充分考虑了大渡口一带将来的发展规划。随着旧城改造的逐步进行,沿江风光带向三桥延伸,不久的将来,大渡口将成为益阳人民休闲的最佳地点之一。而即将在大渡口动工的碧波豪宅二期工程一旦完工,将吸引更多的市民入住,届时,大渡口将拥有旺盛的人气。

益阳黑茶,在明清时代就作为“贡茶”而名闻世界。但它一直都是以边销为主,名声在外,却并不被本地人所熟知。直到近两年来,在中共益阳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才迅速发展,为益阳人民所喜欢。

为了进一步发展黑茶品牌,提高黑茶的文化品位,丰富黑茶的文化内涵,“黑茶源”应运而生。在“黑茶源”的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中共益阳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也积极支持。“这是对我们很大的鼓舞,我们‘黑茶源’的目的,就是要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把黑茶品牌做大做强!”“黑茶源”总经理胡斌对黑茶也有着独特的偏好。

胡斌认为,未来几年,是益阳黑茶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阶段,“黑茶源”也应该站在益阳黑茶发展的整体高度,为益阳黑茶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