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茶养育了我

发布时间 : 2020-06-28
毛尖茶叶怎么了存放 毛尖茶 采花毛尖茶

【www.cy316.com - 毛尖茶叶怎么了存放】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毛尖茶养育了我”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毛尖茶养育了我”相关知识!

想了解《毛尖茶养育了我》知识吗,丰富的《毛尖茶养育了我》内容等你来看!

从我记事起,屋后就有一片野生茶园。听尖嘴爷爷说:是老鸦叼种稆生的;瘪嘴奶奶又说:是老鸦屙籽种下的……说法不一,但老茶枯了,摇下茶籽,翌春发芽,遇风就长,有了今天这般葱郁。

儿时,我常在这片浓荫匝地、冠幅闭垄的茶地里捉迷藏、跃茶垄。当牵牛星刚刚打横,雄鸡收藏了笛号,尖嘴爷爷就捶我的小屁股起床,踏着湿漉漉的小径,绕到屋后那片黑森森、乌紫紫的茶园去采茶。我性子急,胡扯乱拽一篮子,送到爷爷面前表功。谁知,他不给好脸看,训我要采三片叶,轻撇快提,眼准手稳,不能损坏茶树,伤了经络。

“采回的鲜叶要立刻加工,不炒隔日叶,放蔫了会降低茶叶内质。”每次采茶回来,爷爷火烧屁股般地燃起茶锅,抓2斤左右的鲜叶放到热锅里杀青,然后将翠绿欲滴的叶尖捧到一个很光滑的木板上轻揉细搓,说是要揉动每根茎筋,接着,进行有节奏的甩条。我眼馋,上去帮忙,被爷爷喝住,让我老老实实站在一旁观看。只见他将甩好的茶条又重新上锅,大约过了几分钟,便端来早已燃红的炭火,将一个特制的炕篮放在炭火上,然后把甩直的茶条均匀地捧到炕篮上,每隔十分钟翻动一次,连续三遍后,茶叶焦脆靛青,郁香扑鼻。

包装茶叶,可谓是爷爷的“专利”。对零星用茶,就装在“退休”的瓶胆里。对库存茶,他找来事先备好的铁桶,在桶内放置塑料袋,袋内套上白纸,白纸顶端放上两块鸡蛋大小的焦炭,说是用来防潮吸渍的,然后打蜡封口,待到腊月挑到街上销售,每次回来都能掏出十几张“大团结”,爷爷笑得合不拢嘴,全家人陪着乐。

自从懂事儿起,我对这片茶园有了新的认识──一家三代七口人仰仗茶园生存。当时,爷爷几乎把全部身心投了上去,春施饼肥,夏至浇水,秋到翻垄,冬临整枝,硬是把那片茶园培育得枝肥叶茂,成为全家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银行”。记得有一次,奶奶患了伤寒病,住院花了500多元。为了弥补亏空,爷爷喝茶稀了,茶叶也着少了,再也不哼茶歌了,直到填补了损失才露出笑容。令人心酸的是,有一年割“资本主义”尾巴,乡村干部上门动员灭小资产阶级。爷爷辩驳:茶树自生自灭,碍谁的事!但是拗不过,乡村干部指挥不谙世事的学生掘根砍枝,临走放了一把火。那段时间,爷爷凄楚无比,整天骑在茶垄上闷头抽烟,老脸木讷了一个冬春。

上世纪80年代初,富民政策吹进山隅。那当儿,我入伍离开了故乡。不久,家乡推行了承包责任制,那片茶园被划分给我家承包。翌年谷雨,我收到了爷爷寄来的一封家书和一包春茶,说那片茶园的茶树长势比过去更盛更壮,靠茶叶收入支撑弟妹上学识字。可是第三年冬,我又意外收到父亲发来的电报,说爷爷倒在那片茶地里。我沉痛不已,回电建议将爷爷葬于茶园旁,让老人家生前种茶,死后护茶,一年四季闻茶香。

几年后,我换防到了南疆。当我戴上闪闪的军功章时,内心由衷呼唤:全是毛尖茶养育了我呵!

关于本文《毛尖茶养育了我》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文化精选阅读

茶说:我到底哪里“矫情”了


想了解《茶说:我到底哪里“矫情”了》知识吗,丰富的《茶说:我到底哪里“矫情”了》内容等你来看!

现在流行一个字叫“作”,意思相当于矫揉造作。简而言之,就是“矫情”。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矫情”是这样解释的:故意违反常情,表示高超或与众不同。

“矫情”就意味着“装”,不接地气。可偏偏茶就是大家眼中“矫情”的一类。那茶究竟有多矫情?

不说别的,就说想存点儿茶叶,温度、水分、容器的材质、季节等等,哪一个要素你一旦没注意到,茶叶就容易变质,而变质的茶叶,自然再没有饮用的价值了。这是其一。其二,泡茶的一番讲究,先不说泡茶的动作是否标准,单是将泡茶的每一个步骤都做一遍,将茶具茶器每一个都用上,就足以让人费一番心思。

在爱茶的人看来,这是茶艺和茶道的讲究;而在一般人看来,这不是“矫情”,还能是什么?

其实呢,茶本无关俗雅,陆羽的《茶经》,也没说什么关于茶的雅俗分别,陆老爷子就是把自己泡茶那点事记录下来,告诉我们怎么泡茶,什么茶,水,用具之类的,配好套,不然弄不好味道不好糟蹋东西。再后来,事就多了,文人骚客们一再渲染,茶就成了一件很逼格很高的事情。

以前觉得,只要自己喜欢,不管白的黑的红的绿的花的,喝的舒服应该就是好茶了吧,其实不然,好茶和喜欢喝的茶是两回事。某次遇一大师,乃茶坛大师,问我喜欢喝什么茶,回答之后,大师投来一道鄙夷的目光,那茶是人喝的吗,并推荐我一款茶。一听之后,瞬间心血上涌。每斤数万元,我等小民喝的起吗?就是喝得起,消受的了嘛。不得不感叹,这年头,你要不喝点贵的茶,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不矫情怎么行!

拿自己泡茶来说吧,茶叶讲究,泡茶的水也讲究。冲泡不同的茶叶得选择不同的器具,用不同温度的开水。一时兴起泡了两杯茶喝,想把茶具清洗一下,倒掉茶叶又舍不得,就这样放着,隔天茶叶又容易馊掉,真是拿它没办法。只能在心里默念一句,茶叶就是矫情。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矫情的东西却会让人变得真实,使人不矫情。在茶面前,我们无需戴着面具,无需甜言蜜语,无需勉强自己做一些讨好它的事情。

低头喝茶,映照的却是你的心。静静地喝一杯茶,不去想世事纷扰,喝茶的那人,便是最真实的自己。

关于本文《茶说:我到底哪里“矫情”了》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信阳毛尖茶的传说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信阳毛尖茶的传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阳的毛尖茶名声在外,是十大名茶之一,属茶中珍品。关于毛尖茶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善良的姑娘。传说信阳以前并没有茶,当地的老百姓们在恶霸老财的压迫下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后来逐渐得上了奇特的病症,一个接一个的死去。

一位叫做春姑的姑娘不忍见百姓受苦,决定去找解药,村中老者告诉春姑,在西南方有救命的灵药,不过要翻过九十九座山,趟过九十九条河,路途艰险。

春姑下定决心,翻过了九十九座山,趟过了九十九条河,路上走了九十九天,最终也患上了奇特的病症,倒在了一条小溪旁,这时从小溪上游漂下一片叶子,春姑将叶子含在口中,顿时觉得病症尽去,身体充满了使不完的力量,顺利赶到了终点,遇见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老者告诉她,灵药种子只有在十天之内种下才会有效。时间上根本来不及。春姑恳求老者帮忙,于是老者将春姑变作了一只画眉鸟。画眉鸟衔着金黄色的灵药种子,展翅高飞,终于及时赶回了村子,将种子种下,看着发芽,不断长出嫩叶,春姑的力气耗尽,化为了一个似鸟非鸟的石头,灵药越长越大,从山间涌出一群与春姑同样颜色的画眉鸟,纷纷衔起长出的绿叶,给生病的村民服下,治愈了所有人。从此,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信阳毛尖茶逐渐为世人所知。

虽然只是故事,不过信阳毛尖茶的确有独到之处,当年苏东坡就曾经说过,“淮南茶,信阳第一。”所以喜欢茶的朋友,不妨多品尝一下信阳毛尖茶,品其香醇,感念传说的故事,心头别有一番滋味。

关于本文《信阳毛尖茶的传说》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信阳毛尖茶叶传说


信阳毛尖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期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闺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

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侄在一条小溪边。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生长救命树叶的大树,摘下一颗金灿灿的种子。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估下的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进泥土,否则会前功尽弃。想到10天之内赶不回去,也就不能抢救乡亲们,春姑难过得哭了,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尖尖嘴巴、大大眼睛、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画眉鸟。小画眉很快飞回了家乡,将树籽种下,见到嫩绿的树苗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画眉高兴地笑了起来。

这时,她的心血和力气已经耗尽,在茶树旁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不久茶树长大,山上也飞出了一群群的小画眉,她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叶,放进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从此以后,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信阳毛尖茶的历史发展


中国一个神奇的东方国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它的神秘吸引了无数外国友人的来访,有为武术而来;有为风景而来;更有为长城而来。还有一部分他们是为茶而来。中国是世界茶树的故乡。据史书记载,我国茶叶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开始。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高原,随着气候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变迁,而传到祖国各地以至外国。陈椽教授所著《茶叶通史》中就这样记载着:西周初年,云南茶树传入四川,后往北迁移至陕西,以秦岭山脉为屏障,抵御寒流,故陕南气候温和,茶树在此生根。因气候条件限制,茶树不能再向北推进,只能沿汉水传入东周政治中心的河南(东周建都河南洛阳)。茶树又在气候温和的河南南部大别山信阳生根。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地区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可见信阳种茶历史之悠久。

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茶光州(今光山县)上。旧信阳县志记载:本山产茶甚古,唐地理志载,义阳(今信阳县)土贡品有茶。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信阳对茶树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年平均气温为15.1℃,一般年份界于14.5℃至15.5℃之间。3月间下旬开始,日均温达10℃,可持续220多天,直到11月下旬才下降。有效积温达4864℃,80%的年份为4683℃。4至11月的月平均气温为20.7℃,最热的7月份均温为27.7℃,最冷的1月份月均温为1.6℃。信阳的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134.7mm,而且多集中在茶季。411月的光照时数为1592.5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3%),太阳辐射量为89.25千卡/cm2,有效辐射量为43.74千卡/cm2。这些自然条件,都是茶树生长生育所需要的适宜范围。信阳山区的土壤,多为黄、黑砂壤土,深厚疏松,腐殖质含量较多,肥力较高,PH值在46.5之间。历来茶农多选择在海拔300至800米的高山区种茶。这里山势起伏多变,森林密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云雾弥漫,空气湿润(相对湿度75%以上)。太阳迟来早去,光照不强,日夜温差较大。茶树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强,肥厚多毫,有效物质积累较多。正如群众常说的,云雾高山有好茶。尤其是信阳处于北纬3143至3237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很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这正是炒制优质绿茶所不能缺少的。

历来为多人向往的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寨(何家寨),信阳就具备这样得天独厚的典型生态环境,生产出来的信阳毛尖,内含有效物质丰富,香高味爽。据中国茶科所对车云、集云、黑龙潭等几个名山的春茶一级毛尖茶样的生化分析,氨基酸含量为3.624.34%,咖啡碱4.064.73%,儿茶素117.71146.38mg/g,茶多酚20.0221.87%。茶水浸出物,一般为43%左右,高的达46.5%,高出国家标准39%。所以,信阳毛尖香高味浓又鲜爽,多次冲泡,香味犹存,魅力诱人。

鸠坑毛尖茶叶的历史发展


唐朝李肇《唐国史补》(公元825年前后)载:“茶之名品……,睦州有鸠坑”。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载:“睦州鸠坑茶,味薄,研膏绝胜霍者”。《韩墨金书》载:“鸠坑,在黄光潭对涧,二坑分绕,鸠坑岭产茶,以其水蒸之,色香味俱臻妙境”。五代吴越,五代十国·毛文锡《茶谱》载:“茶,睦州之鸠坑,极妙”。北宋,乐史《太平寰手记》载:“江南东道,睦州土产鸠坑团茶”。《严陵志》:茶以“淳安鸠坑者佳,唐时称贡物,宋朝罢贡。”南宋,陈咏《金芳备祖》载:“睦州鸠坑,名茶之地。”明,王象晋《群芳谱》载:“睦州鸠坑,茶之极品。”徐渭《刻徐文长生长秘集》载:“名茶,鸠坑”。清末,鸠坑茶开始远销国外并享有声誉。

1956年,鸠坑乡试制手摇茶叶杀青机成功并在全县推广。此举得到朱德委员长的高度评价,说这象征中国茶叶初制半机械化的开始。20世纪80年代,鸠坑乡恢复生产鸠坑毛尖,并制定采制工艺技术规程,首次在浙江省名茶评比会上获同类茶第一名。

1983年,茶界泰斗、浙江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庄晚芳教授在鸠坑参观,品尝鸠坑毛尖后挥毫题诗:“梅雨清溪访古茗,湖光景色倍增添,鸠坑陆羽茶经颂,味携香清传世间”。

1985年,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1985年,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1986年,被浙江省农业厅授予浙江省名茶证书,同年参加商业部名茶评比,被评为全国绿茶类14只优质名茶之一。

2002年,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

2003年,鸠坑茶种乘神州五号遨游太空,名扬海内外。2004年,新开展的“鸠坑贡芽”在山东国际博览会中获得金奖称号。

2005年,被县政府授予县级优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鸠坑毛尖产品被授予县级名牌产品称号。

2006年,“万岁岭”商标被认定为淳安县知名商标。2003年至2006年,鸠坑毛尖相继在山东、上海、北京国际茶文化节上获“优质”产品称号。

2007年,获得县委、县政府颁发的“茶叶强乡镇”称号。

2010年,荣获“第八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鸠坑毛尖茶全程生产技术收录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课程。

2011年,先后在哈尔滨浙江绿茶博览会、杭州中国绿茶博览会、浙江省农博会、中茶杯评比中再获金奖。

我不懂茶,茶却很“懂”我


喝茶,仅是喜欢而已,很多事情都是“在趣不在理”,趣味远比理由更能让我倾心。一切皆因喜爱而生,适量地饮茶能够让我的心更加安静、纯净、稳定,茶能消去浮躁、清理身体、给予我平稳且持久的能量。

我很享受泡茶的过程,在与茶与水的互动中能够领悟一些禅理,这些感悟是来自于茶水与内心的交流与互动。人与茶之间无需言语,仅仅通过水这一媒介就可以完成一次心灵的对话,在泡茶的沉默过程中,能够让默契发生,真正的沟通不需要用废话建立,我与茶之间虽无需言语,却可以通过水进行无阻碍的、自由的沟通,语言的终极是孤独,沉默反而会开启那扇“紧闭的门”,让心豁然开朗。

喝好一杯茶是静心的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一杯水上,把分散的心回归到一点的专注上,养生便不只是杯中的茶水,而是我的心,其实照顾自己和养生的基础,就是要调理好自己和水的协调性。

水,能够解身体之需;茶,能够治心灵之渴。

专注于茶汤,一如直视内心,茶汤的起伏变化,就像呼吸吐纳一般自然,同一款茶,茶汤的味道因人而异。茶汤是茶人内心的反射,情绪与素养都会影响到茶汤的表现。心安静时泡出来的茶,是一种味道;心浮躁时,又是另一种味道,可谓心情如何,饮一口茶便知——仿佛茶水比我更清楚自己的心情。

很多人都在强调要“懂茶”,其实我觉得我一点都不懂茶,而是茶在“懂我”。

至于我为什么喝茶,是因为在一杯茶中会不小心瞥见众生……茶树是接受了阳光雨露得以生长,属自然之物,所以杯中不仅仅是茶和水,而是很多生命的合体,更有山川景象和各种虫鱼鸟兽,容纳了这么多的自然精华,叫我不得不爱。

在习茶的过程中,它带给我无穷的想象力和写作上的灵感,习茶令我的内心愈加沉静,同时也为我开启了另一个世界,行茶事就像画画和写作一样,可以在现实之外的另一个维度里任心驰骋,充满乐趣。

适度地为生命留白,适当地沉默能够储蓄能量,闭上眼睛,合上嘴巴,才能打开心眼,以安静打通身体的脉络,以调养自己的身体,平稳身心,让自己与自然、与大地、与宇宙建立和谐共存的关系。

我的心中有一间“茶室”,室内陈设均由想象生成,有时身在茶室外,手边没有茶具,但茶事依然可以在心中进行,每次在心中行茶事更要庄重、平和,因为它在意念中发生,行茶事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态度,道理很简单,你对它温柔就是对自己温柔,对它粗暴就是最自己粗暴。

如果心中有间茶室,那么即使手边没有茶具,依然可以在意念中完成一次庄重的茶事礼仪。这个想象中的礼仪,它的作用就是能够让我平静,保持心情愉快。

感谢茶,让我悟到了很多很多......

茶淡了就该换茶了


茶淡了就该换茶了

喝茶喝的是茶中滋味,茶水都没有滋味就该换茶了,再喝就不只是没味道那么简单了。

在古代喝茶的讲究非常之多,喝茶其中也暗藏玄机,主人若端茶,一意即下了“逐客令”,客人得马上告辞,这叫“端茶送客”。主人令仆人“换茶”,表示留客,这叫“留茶”。如今的讲究虽没有古时那么多,但如果茶叶喝了很多次茶味淡了依旧冲泡给客人喝似乎也有不妥之处,让客人觉得不受欢迎,似有逐客之意,如果您没有注意这个细节,请看过此文后注意了,也许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便会给您和您的友人造成小误会。

如何判别茶已经淡了?

1、颜色由浅变淡,茶叶是一种通过浸泡使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溶于水,它是一个开始淡到滋味足再到淡的一个过程,开始淡是因为茶叶还没有泡开,茶叶充分润开后茶汤中的滋味便会变得最丰富,口感最好,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汤又会变淡,这时茶叶中可以被浸泡出来的内含物质越来越少,茶味慢慢变得涩口,水味重,口感特别差。颜色是一个茶汤浓度的直观表现,茶汤颜色越来越淡,说明茶叶基本没有味道,可以换茶了。

2、口感的变化,通过味觉感知,即使不是经常喝茶的人,口感变化的感知是与生俱来的,感觉没什么茶味说明茶叶已经很淡必须换茶了。

3、日常的经验判断,每种茶叶可冲泡次数也是有限的,可结合具体的茶类冲泡次数来衡量,比如:绿茶可冲泡3-7泡,越好的绿茶能冲泡次数越少;红茶芽尖类4-6泡基本没什么味,粗老一些的如古树晒红可冲泡15泡左右,普洱茶无论生熟15-30泡左右。

喝茶是一件乐事,好茶也要一起分享,淡茶多喝不益,也不雅。但也不宜频繁更换茶叶,喝完每一款茶是对茶叶的爱,及时更换淡茶也是对客人的一份尊重。

我把心交给茶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我把心交给茶》内容,感谢阅读!

品茶是品茶人心的回归,心的歇息,心的享受,心的澡雪。因此,品茶时要有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即心境,才会真正体味到品茶的真谛,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茶苦,如生活。

苦涩,有时清淡如绿茶,有时浓郁如普洱。茶的形成是磨练的积淀,在烈日下发芽开花,在骤雨中成长,在疼痛中被分离,在烈焰上焙制,终用沸水沏煮。经历重重苦,方能流香。

浮生不在,茶语清香,注一湾水,取一瓢茶,入壶、出汤、浓稠甜蜜。观而赏其妙,闻而悦其香。

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

茶是一种茶缘,在不同的地点品饮守候着不同的缘分。结缘,无论是结人缘,结茶缘,还是结佛缘,结法缘,都体现在一个“善”字上。

从“禅茶一味”角度而言,结缘者结四缘:结人缘,结善缘,结茶缘,结佛缘。以此心此缘创造善因善果,成就善因善果;从茶人角度而言,缘分本就是一杯茶,生命伊始,茶在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

在千千万万的人当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禅者和茶者。在千千万万年当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那也没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吃茶了吗?

一杯茶在手,人缘、茶缘、善缘、法缘、佛缘尽在其中。

在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但是,每一片茶叶也都非常的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分芳,都有每一片茶叶的本质。

布施,犹如加一片茶到一大壶茶里,少了我这一片,看似不影响茶的味道;其实不然,丢进我这一片,整壶茶就有了我的芳香。虽然我施的很小,也会充满每一滴水。

一片茶叶丢到壶里就被遗忘了,喝的人在喜欢一壶茶的时候并不会去单独赞叹一片茶叶。一片茶叶是不求世间名誉的,这就是以清净的心去施,不求功德、不求福报,只是尽心尽意地奉献自己的芳香一壶好茶,是每一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

说珍惜世界,先学习在社会这壶茶里,做一片茶叶!当我们这样想时,喝茶的时候就特别能品位其中的清香。

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像,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世上好茶数不胜数,有些茶,你或许此生无份,有些茶你可能避而远之,由此便产生“好茶”、“坏茶”。然而,任何一种茶,都各有其佳处,茶无好坏,只有喜欢与不喜欢,适合与不适合。珍惜每一杯茶,与其相遇也是人生一茶缘。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我把心交给茶》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