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的是苦茶,修的是世缘!

发布时间 : 2020-08-08
绿茶是苦的 什么茶是苦的 哪些茶是苦的

【www.cy316.com - 绿茶是苦的】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泡的是苦茶,修的是世缘!”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泡的是苦茶,修的是世缘!”相关知识!

想了解《泡的是苦茶,修的是世缘!》知识吗,丰富的《泡的是苦茶,修的是世缘!》内容等你来看!

泡茶,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

爱喝茶的人几乎每天都得泡茶。投茶、注水、出汤、斟茶,就是泡茶的整个过程。

越是简单的事,越不容易做好。

在泡茶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心境不同,心性不同,泡茶的动作不同,泡出来茶汤的口感也各异。

工作时,随手抓一把茶叶投入杯中,加水,泡的是一份匆忙。茶味太淡了,就多浸一会儿;茶味太浓了,少放些茶或多添点水即可,倒也不必太讲究,随意就好。

逢三五个朋友聚在一起,摆起茶具正儿八经地泡茶,这时就可以看出泡茶人的心态、性情、修养、以及对茶的理解。

有的人天天泡茶,其投茶、注水、斟茶的动作虽然十分熟练,但茶具摆得不七不八的,注水匀茶时亦茶汤四溅。足见其性格毛燥,做事大大咧咧的;有的人泡茶时全神贯注,双手齐用。注水斟茶时头侧向一边,两眼紧盯茶水唯恐滴漏,动作显得十分僵硬。可见其做事拘谨,精神紧张,没有充分自信。

大家都说:喝茶可以修身养性。

喝茶就是喝茶,如吃饭穿衣一样是日常的生活需要而己,如何修身?怎么养性?

其实,日常生活中每一件细微的事情,用心做好了就是修身,就是养性。

对于泡茶喝茶而言,每天认真、用心、又自然地泡茶,把每个细节做好了就是修行。

一、对茶要有恭敬心。

不论你多么熟悉这道茶,多么熟悉你手中的茶具,每次泡茶时都要有一份恭敬心,恭敬你手中的每一道茶。

用心摆好茶具,用心掌握投茶量,用心去感受茶,用心去体验每一道茶汤的滋味变化,及时调整每一次注水的动作与茶叶浸泡的时间。每一次注水、每一次斟茶,做到心随水,水随心。

那么该如何对待茶,用心泡好一道茶呢?

二、对茶要有平等心。

不论你面前泡的是所谓名茶、高档茶、市值千金的茶,还是一道看似很普通很不起眼的茶,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茶,请心平气和,一如平常地用心对待。

泡茶时,茶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待茶的心态。

每一次倒出来的茶汤,与其说是你在是品茶,不如说是茶在检验你的心境与修养。

三、以茶为师以茶为戒。

你怎么对待茶,茶汤释放出来的就是什么味道。

刚开始喝茶时,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是茶的师傅,都是品茶大师。我们常对茶指指点点,说这一道茶如何如何,评那一道茶怎样怎样。

只有茶无语,静静地承受;只有茶无语,默默地释放。如以茶为师,我们可以学会坚忍;如以茶为戒,我们可以学会包容。

茶文化精选阅读

茶是淡淡的,缘是淡淡的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茶是淡淡的,缘是淡淡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浅的一段缘,消逝在风中。心蒙蒙,思蒙蒙,窗外月蒙蒙,心捧这清幽,醉梦月思语。

淡淡的一杯茗,清香飘忆中。叶幽幽,雾幽幽,清茗意幽幽,浅酌这清悠,清茗解心愁。

月皎洁,茗清幽,缘起缘落,滑过流星,无际的惆怅。缘落了,疼痛的是心,茗清了,拉长了思念的河。

心清已静,手边的佛珠转动,每一粒都洗净了岁月的尘埃,静听清音,与佛有缘。感受山寺间浓浓的烛香轻袅,木鱼声声,佛音轻绕,驱走心灵的魔念,淡一些,平和一些,让世界清一些。

静夜时分,杯中的清茗飘香,每一缕都飘摇着心灵的芳芬,孤月伴心,与茶有缘。感受清茗间淡淡的思绪情愁,叶落起伏,清香阵阵,卸去心灵的疲惫,静一些,轻一些,让心灵纯一些。

筝音优婉,轻抚的琴弦与心对话,每一筝都会触动心灵的琴弦,思远古,叹情怀,都是心灵最深最深的幽醉,与音乐有缘。琵琶轻响,有汉宫飞燕的旋舞,箫音空彻,回荡于山谷间的幽兰阵阵,二胡凄离,装满了岁月的一壶老酒,慢慢品味,悠悠长长。每一曲音乐都是心灵的独语,承载着万物,灵空着世界。

清茗旋舞,杯中的世界沸腾了,各色的民族乐器溶于杯中,奏一曲春天的唱响,百灵的歌唱,山泉的轻鸣,鸟儿的呢喃......。品清茗,便溶入了音乐,清香四溢,心曲放飞,全是灵空。

用一生的情,品这浅浅的缘。与爱擦肩,是缘,与情陌路,也是缘。缘聚首,缘分离,一切的一切兼是缘。缘即定了方向,那就随岁月一起轻淡吧,流逝的岁月总会将所有的遗忘,眼里都成风轻云淡了。

不必过多计较得与失,那只是暂时的拥有与快乐,持一颗平常心待周围的一切,所有的事物都变得美好起来。淡泊也是缘,有缘修得清静,便是福。

茶,习静,心便与之联系一起,感受字里行间宁静的气息。有缘悟的茶性,是缘,有缘品的茶香,亦是缘。缘是淡淡的,茶是淡淡的,在心中不起涟漪,却五彩缤纷。

关于本文《茶是淡淡的,缘是淡淡的》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父亲的爱,是老茶,值得一世珍藏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父亲的爱,是老茶,值得一世珍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时候,普洱只是樟香蜜味的熟茶

叙说着我与父亲的故事

父亲回忆说,就在他端起滋味醇厚的普洱茶汤

那时,我喊了第一声“爸爸”

上学后,多了一股羞涩

父亲开始教我喝普洱生茶

父亲说:新的生茶,滋味鲜活‘内含物丰富

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勐海并没有美丽的沙滩

也不懂得班章原来只是一个村寨,一座山

随着父亲的脚步,每天喝着普洱

我的“茶文化”便由此而来

源于父亲的言传身教

源于喝普洱的生活习惯

后来,我发现

世界上有一种专门拆散亲子关系的怪物

叫做“长大”

我很羡慕我姐,在真正的白马王子出现之前

父亲像王子一样

一直好好保护着她

上大学,工作后,愈长大似乎与父亲愈不亲了

记不起有多久没有用力抱住父亲

又有多久没有直率地聊心事

依然还是那一壶普洱

茶香芬芳了一室的空气

可能只有在普洱中,我与父亲才能守定、随心

父亲把杯子递了过来,放在茶盘上

微微说道:

“这款茶,是纪念你第一天上学的

曾想转作你姐的嫁妆,后来还是留给了你”

当时的我在温壶、投茶、注水、出汤、分盏

一系列的动作在客人面前早已演练了千遍万遍

最后到了奉茶

父亲却自己端起了杯子

闻香、啜饮

还记得二十年前,父亲告诉我

什么是普洱茶的大树之美

什么是普洱茶的传统工艺

告诉我“初尝苦涩,苦尽甘来”的道理

父亲日渐年迈,对于我看来说,他的爱并不像山

再高的山也不如他高大

他的爱,也不像海,还是博爱的

而父爱仁慈只给予了我姐弟几人

父亲的爱不会像什么,也不会“如”什么

父亲的爱是一壶老茶,是我一世的珍藏

父亲的普洱,沏出了岁月,浸透了父爱

静静流淌,时光荏苒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不如奉上一杯茶

识取孝道

这儿的一切就在你的指间

只要你有一壶热水,一套茶具

以及一泡普洱大树茶

关于本文《父亲的爱,是老茶,值得一世珍藏》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是泡出来的


金代诗人马钰在《长思仙·茶》里说:“一枪茶,二旗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为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茶无关人事,只关仙事,茶无关有为,只关无为,大家都这么说着茶,好像茶是不负人世与人生责任的。其实误矣,英籍作家韩素音说:“我还要说,如果没有杯茶在手,我就无法感受生活。”茶不是人生的泻药,并不是人一旦喝上茶,就会将妻儿抛了,将功名抛了,将稼穑抛了,将手中的活计与肩上的担子抛了。茶不是这样的。茶其实是这样的:喝了茶之后,锄禾的更去锄禾,赶路的更去赶路,运笔的更去运笔,读书的更去读书。茶是积极入世的。

茶不是人生的泻药,茶是人生的人参。茶伏睡魔,茶降懒鬼,茶生人生能量,提人体精神,助人心兴奋,何曾泄人精气散人骨架?叶落万林疏,山堂斜照朗,寻诗句未成,凭几听茶响。山林阔大,美景俱在,而诗句丢失于万木丛林之枝枝叶叶花花草草中了,如何寻觅得来?喝杯茶吧。书桌上清脆的茶杯一响,肠腑间的清灵茶水一滋,好诗好句便翩然飞来,孔尚任是这么觅诗的。茶是一叶鼠标,茶水成流有如连线,入了喉,便在天地与人心里搜索妙言绝句了。“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所以白居易“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牛吃一篮子草,能挤出半瓶子奶,人喝一两杓茶,能吟出三几首诗。茶产生高能量的才华。

当然酒也产生才华,李白斗酒诗百篇嘛。然而李白斗酒,千杯未醉嗬,千杯才生产诗百篇,茶呢,三碗搜枯肠,便有文字五千卷。投入与产出比高得惊人啊!酒是急性子,三两杯入肚,便起风浪,一浪垒得高,猛打下来,气势威猛,然却速生速灭,速起速落,刚开了头就急急煞了尾,所以酒只适合酿诗,诗是五言绝句二十字,七言绝句二十八字,五律七律也才四五六十字。所以,酒是干的,要一饮而尽,方才豪情勃发。茶呢,茶是泡的,茶要文火慢煮,沸水发茶,茶叶在时光中徐徐舒展,茶香在氤氲中冉冉漫逸。功夫茶是功夫磨出来的,心急不得。酒是一曲摇滚乐,茶是一出慢京剧,茶叶汩汩如溪涧流远,茶香绵绵如剥茧抽丝。品茗久长,韵味久长啊。酒生产诗,茶生产的多是散文小说。诗是一件急活,灵感倏忽来焉,倏忽杳然,散文小说是慢活,它们是那么长,当然得慢慢来嘛。姚雪垠写三大卷的《李自成》是这么写的,每天早晨端坐在几窗前,泡一壶茶,抿一口,定定神,再抿一口,然后铺纸搦管,茶水从肠胃间流向心脑,从心脑流向笔端,一串一串的句子,一节一节的段落,就这么流出来了。余曾与肖仁福先生、张建安先生、马笑泉先生上茶馆喝茶,三位都不大喝酒,喜欢的是茶。建安先生是文论教授,他说酒是不能沾口的,一沾就昏脑,即或偶喝小口来探文心,灵感迸是迸发,恍惚间再也寻它不着;笑泉先生后生可畏,是湘军四小虎之一,也偶尔喝酒,年轻要写诗嘛,更喝茶,一壶茶喝出一个中篇来;仁福先生以《官运》、《位置》声名鹊起,近几年来每年一个长篇,其长篇是铁观音泡的。仁福先生最爱喝浓酽铁观音,每写一部长篇,都要消耗一听铁观音。铁观音见了底,长篇小说也就付了梓。今年仁福先生完结了一部《待遇》,其在《文心如茶》的自序中自白道:我与烟酒无缘,牛奶与咖啡可有可无,唯一嗜好的是喝茶,可巧人到中年,我最重要的小说是喝茶写出来的。可巧嘛?不巧,茶是浸泡小说的!许次纾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张大复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诚如是,才气文华,借茶而发,则才十分矣。茶是农人的雨水,是文人的墨水,笔管连接的是茶壶。

你江郎才尽了吗?你文思枯竭了吗?赶快去喝三碗茶吧!

茶当然不仅激发文学才华,茶激发所有才华。爱因斯坦的脑瓜子是世界上最聪颖的脑瓜子,他也常要用茶来滋润,他在“奥林比亚科学院”搞了个茶话例会制度,每日大家聚在一起喝,一起谈,一起研究,成果便在茶里头出来了。英国剑桥大学招徕“天下英雄入我彀中”,使的不是唐太宗开科取士的招数,而是:“来吧,来剑桥来喝下午茶,不付费。”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桑格于是来了。在下午茶上,物理系的一位教授向他建议:“何不用物理方法来测核酸结构?”化学系的教授也出主意:“化学的普通方法也可以用,比如荧光染色。”生物系的同仁也参与聊天:革兰氏染色很有效果,染色后都能见到细胞核的核质,这样,测定DNA的核甘酸序列就容易一些。”好啦,桑格又一次获得了诺贝尔奖,全世界二度获得诺贝尔奖的不足五人。谁说茶是不负人生与人世责任的?剑桥人会跟你急:“瞧,我们六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下午茶泡出来的。”

略说茶道的"闻思修"


略说茶道的"闻思修"

茶道是什么?

有一种说法“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也对,且肤浅。仿佛,中华文化中的字理长城,瞬间被抽了筋扒了皮,轰然倒塌,彻底埋葬。

如果没理解好,这茶道也是被玩坏了,追求表象,不着根本,到最后,也成了区别有钱人和贫穷的代名词。

字理究竟

茶:人在草木间。汉语是一种象形文字,作为一种植物,“茶”只需要“艹”和“木”即能表达,为什么要中间有人?

道:“辵”半包围着“首”,象形义就是“脚(行动)”承载“头(思维)”而启程前行。道的释义和引伸含义很丰富,可以度娘。

茶道:两字组词,行为上绝不是简单地坐下来“品赏茶”,目的上也不是仅仅品尝“茶的美感”。

茶道,在中华文化中传承了2000多年(至少,一说4700年,汉代以前多用“荼”表义),众多的门派和名人都有各自独特的理解和描述。茶道的意义深远而广大,仅以个体能力,阔活无法解释圆满。那么,就让我们去芜求菁,从字理究竟开始,从茶与人的关系展开,探索“茶道”的终极。

茶道闻

在做出判断前,我们需要了解事实,需要倾听全面,需要学习,如是我闻。

茶道思

茶是一种饮料,和可口可乐联系比较,它们都是饮料,不可称道。

茶的品种很多,在品赏过程中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的品种也很多;和饮食文化联系比较,可称之为茶艺,不可称道。

制茶的方法有很多,泡茶的方法也有很多,和制造一款产品或者制作一款菜肴联系比较,更确切的可称之为“茶术”,不可称道。

茶对身体有益,和其他具有治疗功效的药物联系比较,可称之为茶医学,不可称道。

到了人类精神层面上,与茶相关的行为,包括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等等,可称之为茶文化,仍不可称道。

当茶生活履历了行动和思考,再以实践作检验,以茶品味人生,以茶省悟人生,以致修身养性,完善人格。这种由此引伸出来的人生价值观,及其在修身养性中不息地行动和思考,才可称“道”。

这样,反过来看,以上茶事中,具“德”,亦可称“道”。

茶道修

以茶明志,不可光说不练;啖一口茶,恪行道。以茶养生,不可高攀附随;茗一口茶,知无涯。以茶修身,不可背本趋末;吃一口茶,法自然。

茶道,从字到义,始于闻思修。

泡好茶,重要的是心在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泡好茶,重要的是心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沏茶人是施,品茶人是受,在施与受之间,这杯水到底有多烫,如若知道草木有情,心无挂碍,方知一二。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心若轻浮时要安心向下,须知心净则国土净,息心即是息灾。”很早之前就听过这句话,或许真的是契机问题,那时候只是从眼前一扫而过,并不曾对这段文字多加揣摩。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事沧桑,只是在宿命中一闪而过的句子愈发显得沉重了。

心若轻浮时要安心向下。车水马龙之间保持内心平和,在游戏人间中去沉淀自己的那份质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人难能可贵的就是删繁就简。

每次泡茶的时候,师父总会说我心不安。涓涓流水之间,曾几何时这种惬意的生活,是多少奔波人所向往的,那觉洒空灵的茶水,可以扑去奔波的满身尘埃,还去世间那份是非的清白。每每想到此处,我也时常向内观照自我,寻找不安在何处。

心的净化,一如水过滤茶的铅华,众生之所以不愿去观照自我,是因为他们都在躲避心中的那份净土,不断地被满身的尘埃所遮掩,所以便有烦恼。愚者往往是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怨东怨西。

而茶与水的相融就是心与我的“悟”。叶本为绿,却因为制茶的过程中通体巨变,然后去适应不同茶客的口味,这个适应的过程却能给你几许启发。如果你能向内寻觅观照,茶的色相,一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茶遇到水的冲泡,过滤掉人间烟火的味道,品入口中的则是云水禅心。

或许这份所谓的不安就是不能去容量和包容。在杯与壶、茶与水之间,一直流淌着一条心的河流,只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壶中的世界便是乾坤。如若敬畏是与非、恩与怨、对与错,不能以茶水相容去海纳百川,壶内的世界势必是鱼龙混杂,自然心中不安。

心若安然,是非不言,独坐禅林道院,澄心闭目俗念都捐。古人曾说“虽不善书,而笔砚不可不精;虽不业医,而验方不可不存;虽不工弈,而楸枰不可不备。”真正爱茶之人也是如此,不管你是与我志同道合,还是下一刻就分道扬镳,既然来了,茶依旧给你满上,这种沧海之量,不用言表尽显心智宽广。所以泡茶之人,在壶与杯之间的那条河流,无需惊怖,无需增减,得失从容,便会慈悲。

懂得泡茶的人从来不会说天不如人愿。上天对谁都是公平的,只有人愿永远都是缺憾的,懂得泡茶的人就会去模糊这个缺憾的界限,用禅茶之心去化解恩怨的轮廓的边缘。水在此刻是最圆融的,这杯圆融的水,却离不开自己那颗慈悲智慧的心去滋润,泡茶者就是那颗常年被净瓶水滋润的慈悲心。

喝茶之人就是要学会朴素和包容,沏茶者的用心并不是与尔等迁就,心中有沧海之量,必然懂得求同存异。大千世界,一杯茶由不同的人去泡,自然流露出不同的滋味,在这世间不可能事事俱全,但是往往有些人明明品出来的是纠缠的味道,却装作一副解脱的姿态。其实茶桌亦如道场,直心是道便在此刻体现,然而很多人却在茶与水、壶与杯之间演戏。

许多人自己骗自己还觉得不够,一定要应和一群人被骗才心安理得。这杯茶就是让你学会心安,不被外物所惊扰。

每个人应该去欣赏茶的那份淡然,这杯水不管有多么的烫,都可以舒卷自如。“亵狎易契,日流于放荡;庄厉难亲,日进于规矩”,在我的周边,总有轻佻随意的人受到大家的亲近,但日久之后自己便会轻佻随意。然而庄重严肃的人,虽然一时难以接近,却可以使自己时刻观照警醒自己本分规矩。

茶与水就是如此,不管这杯水有多么的烫,茶依旧会安然地接受水的浸泡,在滚滚热水中洗尽铅华呈素姿。此刻对茶的浸泡,一如师父的管教,他也会用这种方法去烫你,在冲泡的清澄中除去你的浊流。

沏茶人是施,品茶人是受,在施与受之间,这杯水到底有多烫,如若知道草木有情,此刻便需要尔等去衡量!壶内乾坤舒卷自如,心若轻浮时要安心向下。

茶缘 友缘 一生缘


想了解《茶缘 友缘 一生缘》知识吗,丰富的《茶缘 友缘 一生缘》内容等你来看!

戴剑平

都说好茶如甘泉、如良药,清心怡神;而挚友如朝露、如明镜,可激扬人生!幸运的是,两者我都拥有了。

我出生在茶乡湖南,从小就与茶结缘,爱茶、好茶,不过喝的都是乡下老家自产的茶叶,依其品相,应该属绿茶中的毛尖类,可惜并不出名。很早就听人说,毛尖茶以河南信阳所产为最,我很想买来喝喝,比较一下两者的不同。可那时,家里的条件并不好,哪有闲钱去买,这愿望唯有深藏心底。

第一次喝到信阳毛尖,是1992年我在武汉读大学期间。入学后的第一个周末,几位同学在宿舍聚会,每人都要把自己家乡的特产拿来助兴,同学阿明来自中国茶都——信阳,拿的当然是信阳毛尖。起先,大家都没怎么在意,可当阿明把冲泡好的茶端到我们面前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顿觉神清气爽。我急忙捧起茶杯仔细端详,但见汤色清绿,叶质柔软,叶色嫩绿,试着喝上一小口,滋味浓醇,回甘生津,不禁惊呼:“好茶!”

我做梦也没想到,儿时想喝信阳毛尖的心愿,竟在这里给圆了,而且还是好茶!虽然信阳毛尖与家乡茶的口味不相上下,但她更显清新脱俗,“香飘室内外,味存一杯中”,不愧为中国名茶!

如此好茶,我当然要多点了解。聚会结束后,我来到阿明宿舍,请他好好介绍一下信阳毛尖。他告诉我,信阳毛尖为河南省著名特产,是地方传统名茶,又称豫毛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闻名,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能。最令阿明自豪的是,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信阳毛尖就获得了金奖,从此名扬世界,被赞为“绿茶之王”。

看到我如此关心信阳毛尖,阿明打开了话匣子,从种茶、制茶、茶艺到以茶养生,滔滔不绝。此后,在宿舍时,只要有空,我俩都要坐在一起喝茶,也因为茶,我俩成了一对挚友。大学四年,阿明与我就是在茶的陪伴中度过的,茶缘、友缘?谁也说不清楚。

大学毕业后,因为工作,同学们各奔东西,我来到广东。广东人特别爱喝茶,茶文化尤为发达。作为爱茶之人,我很快适应了这边的茶文化,可不知为什么,独在异乡,每每喝茶之时,我总是怀念与阿明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好在现代社会通信物流都很发达,一个电话,我就联系上了他,彼此免不了嘘寒问暖,聊工作、生活、人生,当然少不了信阳毛尖。临结束时,他总是不忘说给我寄两包茶叶。说实话,这边也能买到上好的信阳毛尖,可我还是更愿意喝他给我的!

记得有一句期盼友情永久的话: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今年是信阳毛尖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在这里,我要祝福信阳毛尖下一个百年更加辉煌!也衷心希望阿明和我这一生的友情,像信阳毛尖一样,百年长青!

关于本文《茶缘 友缘 一生缘》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欧阳修的茶诗茶文


宋代茶风盛行,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无不讲究品茶之道,欧阳修也不例外,精通茶道,并留下了很多咏茶的诗文,写有论茶的专文《大明水记》,还为蔡襄的《茶录》作了后序。

景佑三年,欧阳修受范仲淹的牵连,被贬夷陵做县令(今湖北宜昌)。当时任知州的朱庆基是欧阳修的旧友,他在州府东边为欧阳修建了一所新房。欧阳修把寓居命名为“至喜堂”,取“至而后喜”之意,并作《夷陵县至喜堂记》一文,其中写道:“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令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桔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秀美,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足见他对茶的喜爱。

欧阳修与北宋诗人梅尧臣相交深厚,两人皆爱品茶,经常在一起品茗赋诗,互相对答,交流品茗感受。一次在品新茶之后,欧阳修赋诗《尝新茶呈圣喻》,寄予梅尧臣,诗中赞美建安龙凤团茶:“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年穷腊尽春欲动,蛰雷未起驱龙蛇。夜间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呀。万木寒凝睡不醒,唯有此树先萌发。”诗中对烹茶、品茶的器具、人物也有讲究:“鞍泉甘器洁天色好,坐是拣择客亦嘉。”可见欧阳修认为品茶需水甘、器洁、天气好以及共同品茶的客人也要投缘,再加上新茶,才可达到品茶的高境界。梅尧臣在回应欧阳修的诗中称赞他对茶品的鉴赏力:“欧阳翰林最识别,品第高下无欹斜。”

欧阳修很喜欢诗人黄庭坚家乡江西修水的双井茶,在他所著的《归田录》中,认为此茶是“草茶第一”。他晚年辞官隐居后,在诗文《双井茶》中,以茶品讽喻人品,讽刺那些世俗之人,认为君子之质犹如佳茗,即使被人淡忘,其幽香犹存,本质不变。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这是欧阳修晚年时写下的诗句,在感叹宦海沉浮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一生嗜茶的癖好。

佛茶之缘


佛与茶的关系一向亲密,这种亲密早在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就开始了。修佛者讲戒律规矩,正是因为这种戒律规矩,使佛与茶结缘。在两者不断交融的过程中,又因为佛教的修行要旨跟茶颇为相合,渐渐的,两者之间变得密不可分。

佛教最基本的规矩有不饮酒,过午不食以及戒荤腥,而佛教修行又特别注重坐禅修行,尤其禅宗大盛之后,更是将坐禅当做最基本的修行手段。坐禅讲求跏趺而坐,身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通常一次坐禅要数月之久。有那么多的戒律,坐禅又容易疲劳,所以需要寻求一种既能消除疲劳,又不违背戒律的饮品,而符合这种要求的,只能是茶。

在《晋书》中曾经提过一位僧人的坐禅修行,称其不畏寒暑,昼夜不卧,只食茶苏。所谓的茶苏,就是将茶与姜、枣、桔等一同煮成的饮料,最早僧人不单独饮茶,常用茶苏辅助坐禅修行。

到了唐宋之后,饮茶之风大盛,僧侣饮茶已经是一种习惯。在很多的僧卷中总会看到关于饮茶的字样,比方说在《景德传灯录》中谈及吃茶的地方就有六七十次之多。在寺庙之中更有“茶鼓”,是招呼僧侣们饮茶的鼓,可见饮茶已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与茶有缘,饮茶人与茶有缘,但凡与茶有缘者,明心见性,实也在修行。我们不需要不动不摇坐禅数月之久,只需要在人生中不动不摇保持内心的平静即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