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饮茶方法

发布时间 : 2020-08-08
煮茶的正确方法 绿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普洱正确的冲泡方法

煮茶的正确方法。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正确的饮茶方法”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想了解《正确的饮茶方法》知识吗,丰富的《正确的饮茶方法》内容等你来看!

要保持健康,就得掌握正确的饮茶方法,很多人一些不好的饮茶习惯,会为健康埋下健康隐患,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发出来。

有些人喜欢在饭后立刻喝普洱茶,因为觉得可以解除油腻,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因为普洱茶中有单宁酸,这种物质很容易和胃中没有消化的蛋白质发生作用,形成不容易溶解的物质,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吸收。胃酸偏酸性,茶偏碱性,茶会抑制胃酸的分泌,还会稀释胃酸,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普洱茶还会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茶中的鞣酸容易和食物中的金属元素发生反应,时间久了很容易形成结石。

正确的饮茶方法是在饭后大约两个小时后再喝普洱茶。之所以是两个小时,是因为不同的食物在胃中排空的时间是不同的,最快的自然是碳水化合物,大约一个小时就排空,另外是蛋白质,大约两个小时,最后是脂肪,大约需要三四个小时,所以在两个小时的时候喝茶,既不影响蛋白质的吸收,也会在脂肪被人体吸收之前就被排到了结肠,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茶不一定要用来喝,还可以和菜肴搭配在一起,比如未经发酵的碧螺春、黄山毛峰等茶叶,茶叶很嫩,口感好,可以烹制清新淡雅的菜肴。而像乌龙茶这种半发酵茶的茶,因为香气比较浓烈,可以和油腻的食物搭配,如铁观音炖鸭就很不错。这种用茶方式十分健康,不会有任何的健康隐患。

茶文化精选阅读

茶具的正确保养方法!


对于钟爱喝茶的茶友来说,茶具这是必备的。茶道仪式历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和精炼,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美味,而且还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平静的欣赏时刻。下面小编来为大家分享茶具的正确保养方法!

尽情享用茶不仅仅是为了准备它,而且还有你泡茶用的茶具。确保每次使用时彻底清洁茶具将有助于确保清爽,清新的味道。只要您在每次使用茶具后彻底冲洗和清洗,您的茶具将保持光亮和闪亮。为了更加透彻,这里有我们从您的茶具中获得最大收益的建议。

茶具的保养方法

洗碗机安全

我们的玻璃茶具是硼硅酸盐,这意味着它非常耐用,甚至可以承受工业洗碗机的压力。对于顽固的区域,柠檬汁和小苏打的溶液轻轻擦拭,应将污渍清除干净。牙垢霜也很好用。

清洁细小的地方

对于难以触及的钻头,我们建议使用小钢丝刷或管道清洁器来剥离标记。

抛光到闪耀

在洗碗机中使用一次,或用热水彻底冲洗,应该足以让您的玻璃器皿发光。然而,要用真正的闪光,用柔软的无绒布擦亮。

你知道吗?

我们的使用茶具坚固耐用,但并不总是能够毫发无损地逃脱事故。您可以购买更换盖子和组件,而无需再次购买整套装置。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茶具的正确保养方法,相信只要大家在日常的使用中做好保养,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长茶具的使用寿命,并且让你品味到味道纯正的茶汤哦!

正确清洗紫砂壶茶具的方法!


紫砂壶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要是我们平日里不经常注意清洁,肯定就会有一层厚厚的茶锈或是污渍等积累在茶壶里外,这样的话不仅影响美观,并且不大利于健康。

沉积的污垢时间越久越难清理。另外还有一些清明及文革时期的所谓老壶,本身就已经陈腐了岁月的斑驳,如果想要正常使用,必然要做一番清洁工作。

『壶宿杂气,满贮沸汤,倾刻没冷水中,亦急出,冷水泻之,元气复矣』

其意是先注满开水,稍摇晃数下倒出,旋即没入凉水之中,则异味可除,反复多次即可。

茶壶经常使用,但是用完后同样没有及时清理,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容易积上茶垢。

如果碰到较难清理的茶垢,要备『一只小软毛刷子』和『一些食用小苏打』,将适量小苏打倒入壶内,而后注入温水,几分钟后再用小刷子刷去茶垢,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清洗方法。

发生上述情况皆是使用不注意,所以我们在紫砂壶的日常使用中要注意及时倒掉茶渣,保持清洁。

换茶叶清洗

『一壶侍一茶』相信这是很多壶友都知道的,紫砂有吸附性,一把壶泡不同的茶叶会串味,影响口感,但是有的壶友特别喜欢这把壶,又想换种茶叶喝怎么办呢?这种情况,同样也是需要清洗紫砂壶。

先要将此壶洗净,按照除去异味的方法清洗一遍,而后放置阴干。之后泡上新茶,放置数小时后倒掉清洗干净即可。

新壶开壶清洗

这个也曾讲过,新壶的话可能有的壶内还有烧制残留的『石英粉或者灰尘』之类的,需要清洗,这类的就比较简单,注入沸水后倒掉就可以了。

还有一类则是『壶身打蜡』,去除这个可以放入热水中煮,大约半小时就可以,之后擦干净就行了,一般来说新壶开壶并不要煮,但若是『新壶看起来光亮,摸起来油腻』的话,还是煮一下比较好。

关于清洗大概就这么多,最后说一下,日常使用要注意,不要沾染油污,保持清洁。在清洗的过程中不要用『砂纸、抛光片』等擦拭,用软毛刷最好。

以上正确清洗紫砂壶茶具的方法,希望可以带给大家帮助,大家不妨依照这种方法来照做!

中国饮茶方法的四个阶段


我国有数千年的饮茶史,人们的饮茶方法随着制茶技术和饮茶实践的发展进步,有过四次较大的演变。

第一个阶段:煎饮法

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当他们发现茶树的叶子无毒能食的时候,采食茶叶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去享受茶叶的色、香、味,所以还不能算饮茶。而当人们发现,茶不仅能祛热解渴,而且能兴奋精神、能医治多种疾病时,茶开始从食粮中分离出来。煎茶汁治病,是饮茶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里,茶是药。当时茶叶产量少,也常作为祭祀用品。

第二个阶段:羹饮法

从先秦至两汉,茶从药物转变为饮料。当时的饮用方法,正象郭璞在《尔雅》注中所说的那样:茶可煮作羹饮;也就是说,煮茶时,还要加粟米及调味的作料,煮做粥状。至唐代,还多用这种饮用方法。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多在唐代接受饮茶的习惯,故他们至今仍习惯于在茶汁中加其它食品。

第三个阶段:研碎冲饮法

此法早在三国时代就已山现了,唐代开始流行,盛于宋。三国时代魏国的张揖在《广雅》中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迹,捣未,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笔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里说得很明确,当时采下的茶叶,要先制饼,饮时再捣未、冲沸水。这同今天饮砖茶的方法是一样的,应该说是冲饮法的祖宗。但这时以汤冲制的茶,仍要加愈、姜、桔子之类拌和,可以看出从羹饮法向冲饮法过渡的痕迹。唐代中叶以前,陆羽己明确反对在茶中加其它香调料,强调品茶应品茶的本味。说明当时的饮茶方法也正处在变革之中。纯用茶叶冲泡,被唐人称为清茗。饮过清茗,再咀嚼茶叶,细品其味,能获得极大的享受。宋人以饮冲泡(淹茶)的清茗为主,羹饮法除边远地之外,己很少见到。第四个阶段:泡饮法

饮茶的第四个阶段,可叫做全叶冲泡法。

此法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以来。唐代发明蒸青制茶法,专采春天的嫩芽,经过蒸焙之后,制成散茶,饮用时用全叶冲泡。这是茶在饮用上又一进步。散茶品质极佳,饮之宜人,引起饮者的极大兴趣。为了辨别茶质的优劣,当时已形成了审评茶叶色香味的一整套方法。宋代研碎冲饮法和全叶冲泡法并存。至明代,制茶方法以制散茶为主,饮用方法也基本上以全叶冲泡为主。这同今天大多数人的饮茶方法是一样的。

目前开始的速溶茶、茶饮料等饮用方式也许正是新兴茶饮法的开端。

中国饮茶方法的四次演变


我国有数千年的饮茶史,人们的饮茶方法随着制茶技术和饮茶实践的发展进步,有过四次较大的演变。

第一个阶段:煎饮法

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当他们发现茶树的叶子无毒能食的时候,采食茶叶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去享受茶叶的色、香、味,所以还不能算饮茶。而当人们发现,茶不仅能祛热解渴,而且能兴奋精神、能医治多种疾病时,茶开始从食粮中分离出来。

煎茶汁治病,是饮茶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里,茶是药。当时茶叶产量少,也常作为祭祀用品。

第二个阶段:羹饮法

从先秦至两汉,茶从药物转变为饮料。当时的饮用方法,正象郭璞在《尔雅》注中所说的那样:茶“可煮作羹饮”;也就是说,煮茶时,还要加粟米及调味的作料,煮做粥状。至唐代,还多用这种饮用方法。

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多在唐代接受饮茶的习惯,故他们至今仍习惯于在茶汁中加其它食品。

第三个阶段:研碎冲饮法

此法早在三国时代就已山现了,唐代开始流行,盛于宋。三国时代魏国的张揖在《广雅》中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迹,捣未,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笔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里说得很明确,当时采下的茶叶,要先制饼,饮时再捣未、冲沸水。这同今天饮砖茶的方法是一样的,应该说是冲饮法的“祖宗”。但这时以汤冲制的茶,仍要加“愈、姜、桔子”之类拌和,可以看出从羹饮法向冲饮法过渡的痕迹。

唐代中叶以前,陆羽己明确反对在茶中加其它香调料,强调品茶应品茶的本味。说明当时的饮茶方法也正处在变革之中。纯用茶叶冲泡,被唐人称为“清茗”。饮过清茗,再咀嚼茶叶,细品其味,能获得极大的享受。宋人以饮冲泡(淹茶)的清茗为主,羹饮法除边远地之外,己很少见到。

饮茶的第四个阶段,可叫做全叶冲泡法。

此法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以来。唐代发明蒸青制茶法,专采春天的嫩芽,经过蒸焙之后,制成散茶,饮用时用全叶冲泡。这是茶在饮用上又一进步。散茶品质极佳,饮之宜人,引起饮者的极大兴趣。为了辨别茶质的优劣,当时已形成了审评茶叶色香味的一整套方法。

宋代研碎冲饮法和全叶冲泡法并存。至明代,制茶方法以制散茶为主,饮用方法也基本上以全叶冲泡为主。这同今天大多数人的饮茶方法是一样的。

目前开始的速溶茶、茶饮料等饮用方式也许正是新兴茶饮法的开端。

中国各大茶类饮茶方法


自从我们的祖先发现和饮用茶叶以来,饮茶方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我国古代,茶叶最初作为药用,是采摘生叶煎服。以后,发展为以茶当菜,煮作羹饮,或与其他食物调剂饮用,到了明代,才发展成为我们现在常用的茶叶冲泡饮用的方法,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茶类众多,风怕习惯不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东方法。不同类的茶叶的饮法虽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必须加以区别的。

红茶饮法

从使用的茶具来分,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杯饮法,一种是壶饮法。一般说,各类工夫红茶、小种红茶、袋泡红茶和速溶红茶等,大多采用杯饮法;各类红碎茶及红茶片、红茶末等,为使冲泡过的茶叶与茶汤分离,便于饮用,习惯采用于壶饮法。

从茶汤中是否添加其他调味品来划分,又可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种。我国绝大部分地方饮红茶采用请饮法,不在茶中加添其他的调料。但在广东,有些地方要在红茶里加牛奶和糖,使营养更丰富,味道更好。在我国西藏、内蒙古,这种饮法更为普遍,称之为酥油茶和奶茶。通常的饮法是:

先将茶叶放入预先烫热的茶壶中,冲入沸水浸泡约五分忡,然后把茶汤倒入茶杯中,冲入适量的糖、牛奶和乳酪。在茶壶中泡过一次的茶渣,一般弃去不再用。

绿茶饮法

绿茶在我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是人们普遍爱饮的茶类、其饮法也随不同茶品、不同地区而异。

高级绿茶(包括各种名茶),一般习惯于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以显示出茶叶的品质特色,便于观赏。普通的眉茶、珠茶,往往采用瓷质茶杯冲泡。瓷杯保温性能强于玻璃杯,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可以得到比较浓厚的茶汤。低级茶叶及绿茶未,又多用壶饮法,以便于茶汤与茶渣分离,饮用方便。

江浙一带,人们大多喜欢龙井、碧螺春等名茶和高级眉茶。饮用时,十分讲究茶具的洁净和用水的质量。

乌龙茶饮法

乌龙茶采制工艺有许多独到之处,而泡饮方法更为讲究。

我国福建、广东两地都偏爱乌龙茶。特别是闽南人、潮汕人,在喝乌龙茶时,对茶品、茶水、茶具和冲泡技巧都十分注意。喝的大多是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乌龙茶上品;泡茶时选用的是甘净的溪水、泉水;茶具配套,小巧精致,称为四宝,即:玉书煨(开水壶)、潮山烘炉(火炉)、孟臣罐(茶壶)、若深瓯(茅杯)。玉书煨是扁形的簿瓷壶,能容水4两;潮山烘炉,用自铁制成,小巧玲珑,以硬炭作燃料,也有用甘蔗或橄榄核当作燃料的,井注意防止烟味冒入壶口;孟臣罐多出自宜兴,颜色以紫为贵,容水约2两;昔深瓯是白色的小瓷杯,容水不过二三钱,多用景德镇等地产品。饮茶时,把炉子放在墙边,上搁玉书煨煮水,同时用清水洗涤茶具;当水汽从煨日徐徐冒出时,即用沸水烫热孟臣罐和若深瓯,再把鸟龙茶放入罐内,茶量约占罐容量的六七成左右,冲入开水后,用壶盖刮去面上浮沫,然后把盖盖上,再用开水在盖上淋浴,并把若深瓯烫热;二三分钟后,把茶汤均匀地倾入各个杯中,通常一壶茶分注四杯,每杯先倾一半,周而复始,逐渐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汤气味均匀。这时,一边慢慢品啜,一边又把清水放入煨里,准备冲泡第二壶茶。这种泡法,液色极浓,揭开壶盖,只见满壶茶叶,汤量却很小。一只若深瓯只能容二三钱茶汤,也许不满一口,不过此饮法可细细品尝,回味悠长,满口生香,此饮法亦称功夫茶。

品饮乌龙茶时,拿看茶杯,从鼻端慢慢移到嘴边,乘热闻香,细品其味。特别是武夷岩茶和铁观音有一种茶香,闻香时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由远及近,来回往复,即觉阵阵茶香扑面而来,品饮时甘香适口,余韵不绝。

花茶饮法

花茶,大多是选用芳香浓郁的鲜花和经过精工细制的绿茶窨制而成,茶引花香。花茶中以茉莉花茶为多,也最受人们的喜爱。泡饮花茶多用瓷杯,取一撮花茶置干杯内,用沸水冲泡,加盖四五分钟后即可品饮。如饮茶人数较多,往往采用壶饮法,即将适量的花茶置于壶内,冲泡四五分钟后,倾入茶杯或茶碗中饮用。

花茶的饮法,与普通绿茶相仿,但需特别注意防止香气的散失,使用的茶具、茶水要洁净无异味,最好选用白瓷有盖茶杯,以衬托花茶固有的汤色,保持花茶的芳香。

砖茶饮法

砖茶,亦称茶砖,是将茶叶紧固成像砖一样的形状,它是我国边疆兄弟民族极为喜爱的茶种。藏族习惯将砖茶制成酥油茶饮用,而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又喜欢饮用奶茶。

藏族同胞烹煮酥油茶的方法是:先将砖茶切开捣碎,加水烹煮,然后滤清茶汁,倒人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搅拌器中,不断搅拌,使茶汁与酥油充分混和成乳白色的汁液。之后,将它倾入茶壶,以供食用。藏胞多用早茶,饮过数杯后,在最后一杯饮到一半时,即在茶中加入黑麦粉,调成粉糊,俗称糟粑。午饭时喝茶,一般多加麦面、奶油及糖调成糊状热食。

蒙古族同胞的饮茶,除城市和农业区采用泡茶以外,牧区几乎都用铁锅(铜壶〕熬煮,放入少量食盐,称为咸茶,这是日常的饮法。遇有宾客来临或遇节日喜日,则多饮奶茶。奶茶烹煮方法是,先将砖茶切开捣碎,用水煮沸数分钟,除去茶渣,放进大锅,掺入牛奶,加水煮沸,然后放进铜壶,再加适量的食盐,即可成咸甜可口的奶茶。有的还在茶汤中加入适量经过炒焙的炒米(类似于小米).蒙古族牧民一般每天要喝三次茶。晨午两次当饭,晚上一次才算是饮茶。

维吾尔族同胞的煮茶与蒙古族同胞类似,但饮法上有自己的特点,像我们平常吃青菜一样,连汤带汁一起下肚,以弥补水果、蔬菜的不足。

特殊饮用法

用开水冲泡茶叶而饮,是近代比较普遍的饮茶方法。但用茶叶煮作羹饮或作为菜肴,知道的却不多。在我国云南、广西、湖南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至今还存在着古时候遗留下来的几种茶叶特殊饮用法。

烤茶,也称爆冲茶。居住在云南东北、西北部及西双版纳的兄弟民族现在还习惯于饮烤茶,即用椒、姜、桂与茶共煮而饮。用于烤茶的茶叶一般是晒青毛茶。这种茶叶在初制过程中,是采用阳光干燥,茶叶含水分较高,如采用一般冲饮方法,不仅没有香气,而且有日晒味。采用烤后品饮的方法,则香气清高,回味无穷。

煨茶,亦称烧茶。云南南部的一些兄弟民族,如傣族、佤族等均习惯饮用煨茶。煨茶用的是从茶树上采下的一芽五六片叶的新鲜嫩枝条,带回家中,直接放在明火上烘烧至焦黄后,再放入茶罐内煮饮。此类茶叶因未经揉制,茶味较谈,还略带苦涩味和青气。

打油茶。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互相毗邻的地区一些地方,村前村后、园庭周围,都种有几株茶树,任其自然生长,每年采叶一二次。将叶放人甑中或锅中蒸煮,等叶变黄,取出淌干,加米汤少许略加揉搓,再用明火烤干,充分干燥后成为打油茶的调制原料。在烹煮中需在油锅中加入花生、黄豆、芝麻、玉米花、干笋子等。据说,这种茶汤营养十分丰富,一些机关食堂也备用此茶。

竹筒茶。居住在云南南部的傣族、哈尼族、景颇族人民,有用竹筒茶当菜的食用方法。先将采下的新鲜茶时用锅蒸煮,当叶子柔软时,放在竹帘上搓揉,然后把它装入竹筒里,用棒椿实,封口,让它缓慢发酵。经过二三个月后,筒内茶叶发黄,劈开竹筒,取出紧压的茶叶晾干,装入瓦罐中,加香油浸腌,随时可以取出作蔬菜食用。

世界各国饮茶方法介绍


卡尔梅克族茶。

卡尔梅克族的饮法。这种方法实际烹调的也是奶茶,但添加物没有那么多。这种茶通常不用砖茶而用散茶。先要把水煮开,然后投人茶叶,每升水约用茶一两(50克),然后倒人大量动物奶共同烧煮,分两次搅拌均匀,煮好滤去渣子,即可饮用。其实,这种煮茶方法和今之蒙古奶茶非常类似。不同的是,蒙古奶茶是用茶砖,而卡尔梅克族是用散茶。

印度马萨拉茶

马萨拉茶是印度人的最爱。制作简单,只需在红茶中加入姜和小豆蔻即可。虽然制作简单,但喝茶的方式却奇特之极:茶汤调制好后,并非斟人茶碗或茶杯里,而是倒在盘子里,而且不是用嘴去喝,也不是用吸管吸饮,是伸出舌头去舔饮,称之“舔茶”。

斯里兰卡斯茶

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居民尤其喜欢喝浓茶。又苦又涩的茶汤,在他们嘴里却觉得津津有味。该国红茶畅销世界各地,在首都科伦坡有经销茶叶的大商行,设有试茶部,由专家凭舌试味,再核等级和价格。

泰国茶

泰国人爱喝冰茶,就是在泡好的茶水里加冰,使茶水冷却,甚至冰冻,谓之冰茶。在泰国,当地茶客不饮热茶,要饮热茶的通常是外来的客人。

泰国北部山区的人民有食腌茶的习俗。这一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野生茶树多。由于交通不便,制茶技术落后,只能自制自销腌茶。

中国饮茶方法较大的四次演变


我国有数千年的饮茶史,人们的饮茶方法随着制茶技术和饮茶实践的发展进步,有过四次较大的演变。

第一个阶段:煎饮法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当他们发现茶树的叶子无毒能食的时候,采食茶叶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去享受茶叶的色、香、味,所以还不能算饮茶。而当人们发现,茶不仅能祛热解渴,而且能兴奋精神、能医治多种疾病时,茶开始从食粮中分离出来。煎茶汁治病,是饮茶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里,茶是药。当时茶叶产量少,也常作为祭祀用品。

第二个阶段:羹饮法从先秦至两汉,茶从药物转变为饮料。当时的饮用方法,正象郭璞在《尔雅》注中所说的那样:茶可煮作羹饮;也就是说,煮茶时,还要加粟米及调味的作料,煮做粥状。至唐代,还多用这种饮用方法。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多在唐代接受饮茶的习惯,故他们至今仍习惯于在茶汁中加其他食品。

第三个阶段:研碎冲饮法此法早在三国时代就已山现了,唐代开始流行,盛于宋。三国时代魏国的张揖在《广雅》中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迹,捣未,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笔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里说得很明确,当时采下的茶叶,要先制饼,饮时再捣未、冲沸水。这同今天饮砖茶的方法是一样的,应该说是冲饮法的祖宗。但这时以汤冲制的茶,仍要加愈、姜、桔子之类拌和,可以看出从羹饮法向冲饮法过渡的痕迹。唐代中叶以前,陆羽己明确反对在茶中加其他香调料,强调品茶应品茶的本味。说明当时的饮茶方法也正处在变革之中。纯用茶叶冲泡,被唐人称为清茗。饮过清茗,再咀嚼茶叶,细品其味,能获得极大的享受。宋人以饮冲泡(淹茶)的清茗为主,羹饮法除边远地之外,己很少见到。

第四个阶段:泡饮法饮茶的第四个阶段,可叫做全叶冲泡法。此法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以来。唐代发明蒸青制茶法,专采春天的嫩芽,经过蒸焙之后,制成散茶,饮用时用全叶冲泡。这是茶在饮用上又一进步。散茶品质极佳,饮之宜人,引起饮者的极大兴趣。为了辨别茶质的优劣,当时已形成了审评茶叶色香味的一整套方法。宋代研碎冲饮法和全叶冲泡法并存。至明代,制茶方法以制散茶为主,饮用方法也基本上以全叶冲泡为主。这同今天大多数人的饮茶方法是一样的。

目前开始的速溶茶、茶饮料等饮用方式也许正是新兴茶饮法的开始。

饮茶史——饮茶的起始


茶最先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利用茶的年代久远,但饮茶的历史相对要晚一些。先秦时期可能在局部地区(茶树原产地及其边缘地区)已有饮茶,但目前还缺乏文献和考古的支持。

关于饮茶的起始,到目前为止还存在争议。大致说来,有上古说、先秦说、两汉说、三国说、两晋说多种。

首先是,唐代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经六之饮》)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部落首领。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其成书在汉代以后。饮茶始于上古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清人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日知录茶》)顾炎武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代也只是推测,并无直接的材料证据。

有关先秦的饮茶,不是源于传说,就是间接推测,并无直接可靠的材料来证明。

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认为饮茶始见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因为西汉时王褒《僮约》有烹荼尽具,东汉末的华佗《食论》有苦荼久服,益意思,所以郝懿行此言不虚。

晋代陈寿《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记: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荼荈当为茶饮料。据此,有人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三国时代吴国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居长江下游,东吴之茶当传自长江上游的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唐代裴汶《茶述》和杨华《膳夫经手录》都认为饮茶始于晋,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云,茶之见前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认为饮茶始于魏晋。佚名的《南窗纪谈》说,饮茶或云始于梁天监中,事见《洛阳伽蓝记》。如果是说中国的饮茶习俗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则是正确的,但若说饮茶始于魏晋南北朝就过于保守了。

应该说,中国人饮茶不晚于西汉。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僮约》是关于饮茶最早的可信记载。《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一般都认为烹荼、买荼之荼为茶。既然用来待客,不会是药而是茶。《僮约》订于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故中国人饮茶不会晚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西汉晚期。

王褒是四川资中人,买茶之地为四川彭山,最早对茶有过记载的王褒、司马相如、扬雄均是蜀人,可以确定是巴蜀之人发明饮茶。饮茶最初发生在四川,最根本的原因是四川地区巴蜀民族的文化,浓厚的神仙思想以及与这种思想相呼应的发达的制药技术造就了茶叶饮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