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嚼牡丹式饮茶

发布时间 : 2020-08-17
泰式绿茶 闽式红茶 饮茶有哪些禁忌

泰式绿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牛嚼牡丹式饮茶”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牛嚼牡丹式饮茶”相关知识!

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有一个情节是黄蓉给洪七公做小菜,郭靖埋头大吃,洪七公叹息说,牛嚼牡丹,意指郭靖不识货,糟蹋了好东西。其实我们在饮茶的时候,就需要郭靖式的“牛嚼牡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要明确喝茶是为了什么,是不是单纯为了享受?单纯为了品味茶中香的各种层次?有些爱茶人喝茶目的就是这些,有些人在品评茶香方面甚至很有造诣,这是值得尊重的,因为他们是真的爱茶,可是这些高人雅士毕竟只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们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用在品评滋味上,对我们来说,饮茶不是为了跟高雅人士看齐,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品味,我们喝茶只是为了放松身心罢了,所以,我们需要牛嚼牡丹。

所谓牛嚼牡丹,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正说明人的无拘无束,没有丝毫挂碍,直率简单,这样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在饮茶的时候可以不要计较茶的品种,不理会价位,不在意是否名贵,不去管是否有特色,只要是一壶茶,拿来冲泡即可,然后品茶的苦茶的甜,茶的无味,重要的是饮茶时心无所想,看着天边的云,或者夜晚天上的月,在最终无味的茶香中,去感悟些什么。

牛嚼牡丹,有这样的心态,就可以放下所有,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计较,放空了自己,然后就可以在饮茶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想起些什么,领悟到些什么,而这,正是茶带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cy316.com编辑推荐

永嘉乌牛早历史渊源


乌牛早茶是中国古代的名茶,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其出产于温州市永嘉县乌牛镇、罗东乡等地,比其他品种早发一个月左右,故被称作“乌牛早”。

二百年前,乌牛早是一丛野生茶树,生长于永嘉县楠溪江下游的瓯北镇半岭村与乌牛镇岭下村之间的长夹岭上,由瓯北镇龙头村金则洪老伯春节探亲路经此岭,见山坡上一丛茶树生长特别茂盛,发芽抽梢又早,金某就将此丛茶树连土带回种植,由于该茶树春分前后就可采摘(一芽二三叶),比其他品种提早15天左右,故取名“乌牛早”,又因该茶最早发现于岭下,当地农民习惯上又称之为“岭下茶”。岭下茶经若干年发展,在罗东、乌牛一带普遍种植,成为当地的当家品种。

乌牛早茶曾经失传数百年,1985年重新得到恢复。

1988年,“乌牛早龙井”在杭州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正式定名为“永嘉乌牛早”。

1994年,以乌牛镇为中心的乌牛早茶叶基地,连片茶园达80公顷,并问周围乡镇辐射。

中国式以茶会客,敬茶之道


我国是札仪之邦,客来敬茶是我国人民传统的、最常见的礼节。早在古代,不论饮茶的方法如何简陋,但它已成为日常侍客的必备饮料,客人进门,敬上一杯(碗)热茶,即表达了主人的一片盛情。在我国历史上,不论富贵之家或贫困之户,不论上层社会或贫民百姓,莫不以茶为应酬品。

我国南方及北方的农村,客人来访,如来客是南方的年轻妇女,宜冲一杯茶叶淡雅的绿茶,如龙井、毛尖、碧螺春等,并选用透明玻璃茶杯,不加杯盖;如来访者嗜好喝浓茶,不妨适当加大茶量,并拼以少量茶末,可做到茶汤味浓,经久耐泡,饮之过瘾;如来客喜啜乌龙茶,则用小壶小杯,选用"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招待贵客然后端上糖果、甜食之类,配饮香茗。国边疆的少数民族待客十分诚挚,礼仪十分讲究。你到蒙古包去做客即或是主人来访,主人都会躬身迎接,让出最好的铺位,献上香美的奶茶、糖果、点心。你到布朗族村寨去做客,主人会用清茶、花主、烤红薯等来款待你。

我国有"浅茶满酒"的讲究,一般倒茶或冲茶至茶具的2/3到3/4左右,如冲满茶杯,不但烫嘴,还寓有逐客之意。泡茶水温也要因茶而异,乌龙茶需用沸水冲泡,并用沸水预先烫杯;其他茶叶冲泡水温为80~900C,细嫩的茶末冲泡水温还可再低点。

敬茶要礼貌,一定要洗净茶具,切忌用手抓茶,茶汤上不能飘浮一层泡沫和焦黑黄绿的茶末或粗枝大叶横于杯中,茶杯无论有无柄,端茶一定要在下面加托盘,敬茶时温文尔雅、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双手托盘,至客人面前,躬腰低声说"请用茶",客人即应起立说声"谢谢",并用双手接过茶托。

做客饮茶,也要慢啜细饮,边谈边饮,并连声赞誉茶叶鲜美和主人手艺,不能手舞足蹈,狂喝暴饮。主人陪伴客人饮茶时,在客人已喝去半杯时即添加开水,使茶汤浓度、温度前后大略一致。总之,我们待客敬茶所遵循的就是一个"礼"字,我们待人接物所取的是一个"诚"字。

在国外,客来敬茶也早已成为普遍的习俗。中国的饮茶习俗对国外曾产生一定影响。日本人一如中国人,对茶都很喜爱,日本民间以茶侍客十分讲究礼仪,并形成“茶道”。日本的茶道起源于日本本土,但吸收了中国的茶文化,且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宜兴式紫砂壶泡茶的妙处


想了解《宜兴式紫砂壶泡茶的妙处》知识吗,丰富的《宜兴式紫砂壶泡茶的妙处》内容等你来看!

关于紫砂壶泡茶的妙处,说法千篇一律,我认为有的原因很牵强,其实只要抓住紫砂壶独有的特性就最有说服力了,宜兴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逻辑的流畅泡法,讲究水的温度。

一、特色:

此种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逻辑的流畅泡法,讲究水的温度。

二、冲泡步骤:

赏茶:由茶罐直接将茶倒入茶荷(一种盛茶的专用器皿,类似小碟)。由专人奉至饮者面前,以供其观看茶形,闻取茶香.

温壶:将热水冲入壶中至半满即可,再将壶内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将茶荷的茶叶拨入壶中。

温润泡:注水入壶到满为至,盖上壶盖后立将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为茶叶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洁之嫌。)

温杯烫盏:将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温度,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叶。

第一泡:将适温的热水冲入壶中,注意时间以所泡茶叶的品质而定。

干壶:执起茶壶,先将壶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壶底的水滴。

倒茶: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将公道杯的茶汤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洗壶,去渣:先将壶中的残茶取出,再冲八水将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将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备再用。

本文《宜兴式紫砂壶泡茶的妙处》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龙行十八式长嘴壶茶艺


龙行十八式被称为中国茶道艺术的活化石。相传龙行十八式是北宋高僧禅惠大师在蒙顶山结庐清修时所创,流传至清末,便逐渐失传。它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和易理为一炉,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充满玄机妙理。

过去,作为僧人修行的一门功课,龙行十八式只在蒙顶山僧人中流传,直到清代才逐渐传入民间。龙行十八式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于一炉,充满玄机妙理,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式式龙兴云动,招招景驰浪奔,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

蒙顶山龙行十八式

第一式蛟龙出海第二式白龙过江第三式乌龙摆尾

第四式飞龙在天第五式青龙戏珠第六式惊龙回首

第七式亢龙有悔第八式玉龙扣月第九式祥龙献瑞

第十式潜龙腾渊第十一式龙吟天外第十二式战龙在野

第十三式金龙卸甲第十四式龙兴雨施第十五式见龙在田

第十六式龙卧高岗第十七式吉龙进宝第十八式龙行天下

我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而四川却又是中国茶叶的故乡蒙顶山更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从神农时代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到唐朝的宫中礼仪,茶艺先行再到清朝的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无一不是表达茶叶在百姓生活中的地位。古往今来,能上登皇宫,下引百姓的艺术只有--龙行十八式茶艺!

乌牛早茶的来历及品质特征


在永嘉县,还流传着一个有关乌牛早的神话传说。传说当年状元蔡襄欲造洛阳桥,却苦于无钱,为此十分忧烦。南海观音菩萨决心帮助蔡襄,于是化作一位绝世美女立于舟中,声称如果有谁将银锭掷中其身,即终身相许。消息一传出,引得无数官宦富豪子弟争相投银,一时间银锭纷纷坠落,热闹非常。

这时,正巧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经过此地,见此情景觉得好笑,有意为难观音,便化作一个倜傥少年,暗中用拂尘一指,将一粒银锭牢牢贴在观音身上,观音知此事系吕洞宾所为,却又不好发作,羞愤交加之下回到普陀,一夜之间气白了头。此事被西天如来佛祖获悉,佛祖轻笑一声,命人赐给观音一株仙茶。仙茶清香扑鼻,观音仅摘三片嫩叶,用甘泉冲泡饮之,顿时白发转黑。观音见此茶如此神妙,遂将仙茶栽于竹园中,不料被仙牛闻得清香,张口来嚼,被观音发觉,仙牛便衔茶而逃。观音紧追不舍,一直追到风景秀丽的瓯江口北岸,楠溪江畔,观音见此地清山秀水,绿树葱茏,正是栽培仙茶的好地方,便将仙牛打落云头,又在仙茶上洒上甘露,仙茶从此便在层峦之中生根发芽。直到今天,每当瓯江落潮时节,这头仙牛还能露出江面,当地百姓称之为乌牛(现永嘉县乌牛镇),而由这株仙茶衍生起来的茶树,也比其他茶树发芽早一个月左右,且香浓味甘。

人们在早春,就能捧杯品尝乌牛早新茶,成为近几年的新时尚。此外,乌牛早茶还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常饮该茶能起抗癌、减肥、消化、除腻、提神醒脑、利尿清热等多种作用。

品质特征乌牛早茶外形扁平挺直,条紧显毫,色泽绿翠光润,香气浓郁持久,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翠绿肥壮,匀齐成朵。乌牛早,芽叶肥壮,形如雀舌。一般在惊蛰时节便可萌芽,春分之前便可上市,明显早于其他名茶,在中国名茶市场上可谓独占品茗之道在于新的优势。乌牛早除早采外,还具有发芽整齐、轮次分明、老嫩均匀、持嫩性强等特点。

韩国MM热捧的韩式养颜茶


韩国MM热捧的韩式养颜茶

我们经常感叹韩剧里的老中青三辈女人都拥有曼妙的身姿,其实这跟她们全民提倡美丽有关,一旦受到重视,那么整体水平也就相应提高。本来是源自中医的韩国医术,用于中医药减肥也大受好评,其中的代表人物金昭亨所提倡的草药减肥茶方法很受当地好评。针对不同的肥胖类型,她还开出不同的处方。

芍药茶--祛淤血

有些女性经常感觉手脚冰冷,其实是因为她们的血液循环不流畅,因此提倡饮用芍药茶以促进血液循环,将体内各处积聚的淤血排出体外。做法很简单,将15克野生晒干的芍药跟400毫升水一起煮,待剩下一半分量时,再放入生姜、枣和蜂蜜就可以。

薏米绿茶--消水毒

当滞留体内的水分变成毒素时,就很容易诱发浮肿,这时应该多饮用能令身体变暖、排出身体多余水分的花草茶。薏米绿茶能祛除体内湿气,为身体排毒,是不错的选择。先将100克薏米、200克左右的绿豆和600-800毫升的水一起煮,至水剩下一半时,加入绿茶,继续加热一分钟就可以熄火,记得每天要喝三次。

半夏茯苓茶--化痰滞

半夏和茯苓都痰滞有助于祛除痰滞和消化不良等现象,因此对于新陈代谢不畅,消化不良及头疼等慢性疲劳引起的毛病,有一定的疗效。只需要6克半夏、4克茯苓,加上500毫升水一起煮10分钟左右,喝的时候还可以加少许蜂蜜。但半夏辛散温燥,服用者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是否适合,而伏苓就平民化很多,我们常接触的茯苓膏、四神汤都以它来做原料,茯苓补脾又利尿,还有降血糖、镇静、补气等效果,有些人习惯长期食用。

饮茶史——饮茶的起始


茶最先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利用茶的年代久远,但饮茶的历史相对要晚一些。先秦时期可能在局部地区(茶树原产地及其边缘地区)已有饮茶,但目前还缺乏文献和考古的支持。

关于饮茶的起始,到目前为止还存在争议。大致说来,有上古说、先秦说、两汉说、三国说、两晋说多种。

首先是,唐代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经六之饮》)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部落首领。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其成书在汉代以后。饮茶始于上古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清人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日知录茶》)顾炎武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代也只是推测,并无直接的材料证据。

有关先秦的饮茶,不是源于传说,就是间接推测,并无直接可靠的材料来证明。

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认为饮茶始见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因为西汉时王褒《僮约》有烹荼尽具,东汉末的华佗《食论》有苦荼久服,益意思,所以郝懿行此言不虚。

晋代陈寿《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记: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荼荈当为茶饮料。据此,有人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三国时代吴国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居长江下游,东吴之茶当传自长江上游的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唐代裴汶《茶述》和杨华《膳夫经手录》都认为饮茶始于晋,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云,茶之见前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认为饮茶始于魏晋。佚名的《南窗纪谈》说,饮茶或云始于梁天监中,事见《洛阳伽蓝记》。如果是说中国的饮茶习俗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则是正确的,但若说饮茶始于魏晋南北朝就过于保守了。

应该说,中国人饮茶不晚于西汉。西汉著名辞赋家王褒《僮约》是关于饮茶最早的可信记载。《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一般都认为烹荼、买荼之荼为茶。既然用来待客,不会是药而是茶。《僮约》订于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故中国人饮茶不会晚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西汉晚期。

王褒是四川资中人,买茶之地为四川彭山,最早对茶有过记载的王褒、司马相如、扬雄均是蜀人,可以确定是巴蜀之人发明饮茶。饮茶最初发生在四川,最根本的原因是四川地区巴蜀民族的文化,浓厚的神仙思想以及与这种思想相呼应的发达的制药技术造就了茶叶饮料。

四川茶技龙行十八式介绍


四川茶技“龙行十八式”属刚健派。在国人心目中,茶道似乎是追求静穆优雅的高雅艺术的代表。但是,“龙行十八式”却与传统的茶道大异其趣,表现出一种刚健向上的艺术风格,以阳刚之美独树一帜,成为古今茶文化中一道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

相传“龙行十八式”是北宋高僧禅惠大师在蒙山结庐清修时所创。过去,作为僧人修行的一门功课,“龙行十八式”只在蒙山僧人中流传,直到清代才逐渐传入民间。“龙行十八式”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于一炉,充满玄机妙理,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式式龙兴云动,招招景驰浪奔,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

第一式 蛟龙出海

第二式 白龙过江

第三式 乌龙摆尾

第四式 飞龙在天

第五式 青龙戏珠

第六式 惊龙回首

第七式 亢龙有悔

第八式 玉龙扣月  

第九式 祥龙献瑞  

第十式 潜龙腾渊  

第十一式 龙吟天外

第十四式 龙兴雨施

第十二式 战龙在野

第十三式 金龙卸甲

第十五式 见龙在田

第十六式 龙卧高岗

第十七式 吉龙进宝  

第十八式 龙行天下

相关文章